❶ 張榮翼的科研成果
1、論文藝與經濟基礎的關系 論文 13000字 陝西師大學報1985年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5年2期轉摘)
2、世界觀指導創作說質疑 論文 4000字 廣西師院學報1985年3期 3、藝術進步的觀念 論文 9500字 當代文藝思潮1986年6期
4、論藝術的生產性質 論文 7000字 廣西師院學報1986年4期 5、文藝研究的危機 論文 10000字 文藝評論1987年3期
6、藝術創新的觀念 論文 9500字 當代文藝探索1987年5期
7、批評:多種模式的選擇 論文 4000字 批評家1987年5期
8、文藝理論的位置 論文 10000字 文藝評論1987年6期(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88年1期轉摘) 9、批評視野與「二度創作」 論文 8000字 當代文壇報1988年8--9期合刊
10、批評:第十個繆斯 論文 8500字 批評家1988年3期 11、自由的開拓 書評 1000字 文論報1989年6月5日
12、誤解的歷史與歷史的誤解 論文 7000字 批評家1989年3期
13、現象學文學批評等4篇 譯文 13000字 《本世紀文論述評》雲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嬗遞的標准與標準的嬗遞 論文 8000字 當代文壇報1990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0年7期轉摘)
15、文學的後事 論文 7500字 文藝評論1990年2期(新華文摘1990年8期轉摘) 16、文學概論輔導3篇 文章 14000字 四川自考1991年1、3、5期連栽
17、文學理論的兩種循環 論文 8000字 文藝評論1991年4期
18、流行藝術特徵論析 論文 11000字 文藝研究1991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1年10期轉載)
19、文藝理論正位論 論文 11000字 浙江學刊1991年6期 20、文學與循環 論文 6000字 社會科學家1992年2期
21、文學批評標準的三重異質因素 論文 10000字 求索1992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2年6期轉載)
22、文學原理教程(參編) 教材 25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獲國家教委1996年高教教材一等獎)
23、預見性——文藝理論的反思盲點 論文 12000字 文藝評論1992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2年9期轉載)
24、四川省第15次高教成人自考音樂、美術專業考題評估報告 4000字 1992年年底通過四川省教委鑒定 25、外國文學流派辭典(參編) 工具書32000字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6、善的缺失與文學中的原型 論文 120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3年1期
27、女性文學批評與女權主義文學批評 論文 12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3年1期
28、文學史研究二題 論文 9000字 文藝評論1993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3年7期轉載)
29、批評中二元對立模式的潛妄 論文 75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3年3期
30、文學與循環 論文 8000字 隹木斯師專學報1993年3期
31、批評活動的美學定位 論文 10000字 求索1993年4期
32、文學批評中的他律、自律 論文 7500字 學術研究1993年4期(學術月刊1994年2期的學術綜述上介紹)
33、電視文學對文學的觀念再構 論文 7500字 社會科學1993年11期
34、差別之中見同一 短論 1000字 文藝報1993年11月13日 35、論「文學虛構」的幾層含義 論文 11000字 廣東社會科學1994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5期轉載)
36、邊緣、中心、東方、西方 筆談(5人) 1500字 讀書1994年1期
37、文學的本源、本質和本體 論文 9000字 江海學刊1994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6期轉載)
38、大眾審美文化的「價值」問題 筆談 2000字 東方論壇1994年1期(此文是在京學者沙龍中主講的發言稿,整理成文後發表)
39、商品化與文學 論文 70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4年2期
40、晨思夜話---關於符號的思考 論文 4500字 青年思想家1994年2期
41、在教育者和探索者的交點上 論文 11000字 文藝評論1994年3期
42、文學氛圍中的文學流變 論文 9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4年4期
43、「氣」的美學---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美學含蘊 論文 17500字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中華美學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 <<東方叢刊>>總第9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4、兩種文學,兩種價值 論文 55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4年4期
45、深刻的淺薄與淺薄的深刻 論文 7000字 佳木斯師專學報1994年4期
46、文學史與文學歷史 論文 9000字 貴州社會科學1994年6期(中國「八五」科技成果選入)
47、文學「共鳴說」體現的理論視點 論文 7500字 求索1994年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11期轉載)
48、文學批評中的「二律背反」 困窘 論文 10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4年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3期轉載及<<文摘報>>1995年1期轉摘)
49、文學批評的闡釋效度 論文 9000字 北京師大學報1994年增刊
50、文學批評學論稿 專著 220000字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5年第二次印刷) 51、關於文學史研究的哲學思考 論文 15000字 中州學刊1995年1期
52、文學史,延續與斷裂的雙重構造 論文 9000字 龍江社會科學1995年1期
53、電視,一種文化霸權 論文 14000字 青年思想家1995年2期
54、論文藝理論當代視點的建構 論文 10000字 學習與探索1995年2期(中國「八五」科技成果選入)
55、批評的孛論與反思 論文 6000字 貴州師大學報1995年2期
56、史詩的三次衰亡 論文 9500字 人文雜志1995年3期
57、迴避的時代 ?---論當前的一種文藝精神 論文 9000字 齊魯學刊1995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5年4期轉摘)
58、第三世界文學與「他者編碼」 論文 10000字 文史哲1995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5年10期及《外國文學研究》1995年10期轉載)
59、藝術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 論文 8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5年3期
60、批評活動的文化慣例 論文 9000字 貴州大學學報1995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11期轉載)獲重慶市社科成果論文獎
61、闡釋效度,文學批評的哲學 論文 8000字 學術交流1995年3期
62、文學的詩性表達及其變革 論文 13000字 黃岡師專學報1995年4期
63、詞.曲.小說——中國文學中邊緣文體的中心化與知識分子的話語轉型 論文 19000字 中華美學學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東方叢刊》總第12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64、試析流行藝術與民間藝術的差異 論文 12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5年4期
65、文學理論的「用」 論文 10500字 佳木斯師專學報1995年3期
66、文學研究的外部規律與深度模式——論20世紀文論的走向 論文 8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5年6期 67、宦鳥書魚——清代奇儒紀昀 評傳 75000字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8、文學理論的有效性與文學對象的變遷 論文 75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1期
69、文學史:延續與斷裂的雙重構造 論文 6000字 學術研究1996年1期 (人大復印資料<<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5期轉載)
70、從邊緣到中心——中國文學文體論 論文 20000字 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96年9期,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98年)
71、文學與文化語境 論文 9000字 平頂山師專學報1996年1期
72、文學傳播的批評意義 論文 9000字 河南大學學報1996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1996年8期轉載)
73、論文藝理論的思維支點 論文 75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6年教改增刊
74、「說法」與「活法」——文學中人的表達與其存在矛盾的論析 論文 11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2期
75、論文學史的可能性框架 論文 9000字 求索1996年3期
76、從供求關系來看文學的內部差異 論文 8500字 學術論叢1995年5期
77、批評的精神 論文 4500字 江海學刊1996年2期
78、「伯利克」與文學創作 論文 7500字 浙江社會科學1996年2期
79、體壇驕子與藝壇明星等6篇 短論 12000字 重慶日報「文化叢林」專欄2月至10月
80、文學發展中的「遺忘機制」 論文 10500字 齊齊哈爾師院學報1996年4期
81、在「進化」圖式中的文學 論文 9000字 吉首大學學報1996年2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5期轉載)
82、電視,第三種話語 論文 9000字 藝術廣角1996年4期
83、中國美學在他者「話語權勢」中的錯位 論文 15000字 中華美學學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東方叢刊>>總第16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6年6月版(人大復印資料《美學》96年1期轉載)
84、為「平面化」一辯等兩篇 論文 15000字 文藝界1996年3、4期
85、現代藝術:由創作論向批評論的轉型 論文 14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6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2期轉載)
86、文學經典機制的失落與後文學經典機制的崛起 論文 12000字 四川大學學報1996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96年6期轉載)
87、文學批評中的話題和問題 論文 10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6年6期
88、論文學研究的規則問題 論文 8000字 青海師專學報1996年4期
89、需求與慾望 短論 1500字 南方文壇1996年6期
90、思想線索:文學史研究的核心議題 論文 12000字 洛陽師專學報1996年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4期轉載) 91、剩餘意義的美學價值 論文 11000字 浙江社會科學1997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8期轉載)
92、詩意美感彈向適意美感——文藝美感的變遷描述 論文 11000字 藝術廣角1997年1期
93、文學史的時間坐標和哲學性 論文 13500字 浙江大學學報1997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7期轉載)
94、重建人文精神嗎? 論文 4000字 唐都學刊1997年第1期
95、文學閱讀與讀者境遇 論文 8500字 新批評文叢第一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
96、文學中理想境遇的三種類型 論文 8100字 當代文壇報1997年2期
97、藝術獨創探幽 論文 9000字 河南大學學報1997年2期
98、從批評的三條途徑來看其限度和可能 論文 8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7年2期
99、文學史、本文及其它因素的參照作用 論文 11000字 求是學刊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9期轉載)
100、視覺文化與破碎的文學話語 論文 10000字 當代文壇報1997年3期
101、文學史、文學經典化的歷史 論文 11000字 河北學刊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9期轉載)中國文學年鑒——1996-1997年文藝理論研究
102、文學潛本文的論析 論文 11000字 社會科學家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12期轉載)
103、文學批評的守望意識 論文 11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7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11期轉載)
104、當代西方文藝理論 教材(參編) 30000字 華東師大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05、「看不見的手」與文學創作 論文 10000字 黃岡師專學報1997年3期
106、文藝理論阿基米德點的尋求 論文 11000字 海南大學學報1997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12期轉載)
107、看清要點,抓住關鍵,廓清關系,理順環節 論文 7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7年增刊
108、元批評話語與批評導向 論文 9000字 求索1997年5期
109、中國傳統建築美學批判三題 論文 11000字 東方叢刊總第21輯1997年3期
110、90年代:中國文學話語的八大特徵 論文 13300字 延邊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1期
111、文學:在對話框架中呈現的狀貌 論文 10500字 廣西師范學院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8年3期轉載)
112、似曾相識燕歸來 論文 4300字 中外文化與文論1997年4期——本文批評與中國文論傳統
113、新時期文學批評模式研究 教材(參編) 40000字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97年12月版 114、文學與文化語境 論文 9000字 吉首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期(人大復印資《文藝理論》99年2期轉載)
115、走向「被看」的美學 論文 13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8年1期
116、文學批評中的幾種話語權力關系 論文 11000字 咸寧師專學報1998年1期
117、文學批評與文化語境 論文 11000字 青海師專學報1998年1期
118、文學史中的述史機制 論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1期
119、創作「成功」的砝碼 論文 11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8年2期——文學評價時間維度向空間維度的轉換
120、論文學史研究中的輔助線 論文 11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8年2期
121、反對解釋的受眾 論文 4000字 文藝評論1998年3期
122、作者偶像的失落與重生 論文 9500字 河南大學學報1998年4期
123、文學史的述史秩序:原型、經典和進化 論文 10000字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4期
124、論文學中詩性的基本形態 論文 9000字 四川大學學報1998年4期
125、文學中創作水準退化的積極意義 論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9年1期)
126、在文化碰撞中的文學選擇 專著(主編) 40000字(全書210000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27、不斷歷史化——文學批評的歷史因素 論文 8500字 學術交流1999年1期
128、文學史的述史秩序 論文 8000字 齊魯學刊 1999年1期
129、文藝理論不是X 論文 14100字 青海師專學報1999年1期
130、誤解:文學史的述錄機制 論文 8700字 吉首大學學報1999年1期
131、三峽文化與重慶文化發展戰略的幾個問題 論文 7200字 涪陵師專學報1999年2期
132、過時與再生——論一種文學機制 論文 10000字 求索1999年3期
133、文學在當前市場運作中的幾個境遇轉向 論文 12000字 藝術廣角1999年3期
134、論文學批評的歷史因素 論文 9000字 四川三峽學院學報1999年3期
135、鑄造、燭照、逐潮、觸騷——論文學創作的四種意識 論文 10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9年2期
136、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 教參 10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137、論審美文化中的當代情結 論文 12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9年3期
138、論文學本文的話語性質定位與闡釋定位 論文 6000字 延邊大學學報1999年4期
139、文學史中的三種價值評判 論文 12100字 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4期 140、重慶文學史研究的意義 主持人語 3000字 涪陵師專學報2000年1期
141、文藝與商品經濟 論文 6000字 涪陵師專學報2000年1期
142、文學接受中「後閱讀」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論文 10000字 求是學刊2000年1期(輯入杜桂萍主編的論文集《原創性與文學、美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2月)
143、全球文化語境與漢語批評 論文 7500字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4、漢語批評的語境分析 筆談 1000字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5、流行藝術研究 專著 180000字 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46、當代大眾審美文化與受眾的理想幻景 論文 5500字 社會科學2000年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0年 11期)
147、文藝規律在當代的若干轉換 論文 10000字 《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5期
148、異質性研究的現實資源 論文 3000字 《文學評論》2000年6期 149、闡釋的魅力 專著 269000字 重慶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50、三峽文學研究中面對的幾對 矛盾 論文 8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2001年1期
151、 文學閱讀與歷史維度 論文 13000字 《涪陵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1年第5期)
152、關於文藝研究中「中華性」 論文 8000字 《人文雜志》2001年第3期的學理思考
153、當前文學研究的視點及問題 論文 10000字 《學習與探索》2001年第3期
154、論文學理論現代性問題 論文 7500字 《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
155、教授關於流行文化的對話 筆談(5人) 400字 《深圳特區報》2001年8月6日
156、漢語批評的語境分析 筆談(5人) 1000字 《求索》2001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1年第11期)
157、關於當代流行文化特徵的思考 論文 7000字 《文藝研究》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1期)
158、文藝學概論 教育部項目教材 73000字(全書360000字,主編之一)「面向二十一世紀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幹課程改革叢書」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59、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研究(參編) 專著 22000字 巴蜀書社2001年9月版「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規劃項目」 160、高新科技背景下文藝功能的變遷 論文 6200字 《文藝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6期)
161、全球化語境中的漢語批評 論文 9400字 《學術交流》2002年第1期
162、關於普適性文學理論的思考 論文 8100字 《求索》2002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2年第5期
163、文藝功能變遷的四個方面 論文 4000字 《江漢論壇》2002年第5期
164、文化批評:理論與方法 論文 7000字 《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10期
165、中國傳統文論的當代價值 論文 14000字 《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166、在數字化與圖象化之間或之外——當前人文學科研究的境遇與策略 論文 7500字 《文史哲》2002年第四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10期
167、文藝闡釋的語境問題分析 論文 8000字 《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168、全球化語境中的漢語批評 論文 7000字 《東方叢刊》2002.4 169、中國傳統文論的「拼接」方法 論文 10000字 《雲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170、試析文學史的自律論模式 論文 10000字 《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1期
171、當前文化語境中的中國文學研究 論文 13000字 《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1期
172、藝術史的終結?——關於藝術發展問題的提出與思考 論文 6500字 《深圳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173、論文學史研究中的幾組「二元對立」關系 論文 11000字 河北學刊2003年2期
174、文學,一種在對話中實現的現實 論文 11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3年5期
175、文學發展中的記憶機制 論文 8000字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176、中國文論重建的可能性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和必要性 論文 7000字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第8期
177、文藝問題—文藝之外 的問題 論文 11000字 思想戰線2003年第5期
178、生成的鏡像:港劇與大陸觀眾 論文 5000字 涪陵師院學報2003年6期
179、文學傳播中的當代問題 論文 9000字 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2期
180、文藝學規則的學理依據 論文 8000字 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6期 181、文學史的對話關系與比較文學 論文 56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1期
182、文藝闡釋方法論芻議 論文 9200字 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183、「言」與「思」——關於媒體方式與文藝話語關系的一種解讀 論文 10000字 重慶社會科學2004年創刊號
184、日常生活中的意識形態 論文 4000字 文藝爭鳴2004年第2期
185、論文學本文的社會定位問題 論文 127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2期
186、文學批評價值論:共鳴的低落與震驚的興起 論文 107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8期
187、大眾文化導論 教材 20000字(全書30萬字,擔任副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88、面對西方文論的學科策略 論文 論文7000字 河北學刊2004年第5期
189、關於文學傳統的類型分析 論文 9200字 江漢論壇2004年第6期
190、試論邊緣學科生長點
191、對文學研究的意義 論文 14000字 長江學術2004年第1期(總第6期) 192、關於兩種文學史線索觀的思考 論文 6000字 江海學刊2005年第1期
193、從視覺文化角度對電影的解讀 論文 7500字 襄樊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194、對文藝活動體制化的三重批判 論文 10500字 珞珈藝術評論第1輯(武漢出版社2004年12月)
195、對文藝活動體制化的三重批判 論文 10500字 鄖陽師專學報2005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5年第9期
196、沖突與重建 專著 268000字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197、文學史研究中體現的幾種對話關系 論文 求索2005年第8期
198、文學批評導引 教材 45000字(參編其中一章「文化批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198、文藝心理學闡釋的兩極:創作與接受 論文 6000字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199、三種套路的解讀——文學批評的歷史分析 論文 7000字 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期 200、意義蛻蝕與經典化 論文 8000字 三峽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201、好萊塢電影跨種族性愛模式分析 論文 10000字 民族藝術研究2006年第1期
202、文學接受的多重維度 論文 6000字 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
203、文學闡釋的問題意識 論文 11000字 陝西師大學報2006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6年第8期
204、現代性·對話性·異質性——中國當代文論的內在關鍵詞 論文 14000字 湘潭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205、文學研究中的未來意識 論文 11500字 深圳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10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2期
206、文學理論中統和視點的罅隙 論文 11000字 文藝理論研究2006年第4期
207、作為文藝原型的中國鏡像的變化 論文 6000字 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12期 中國文學的後發現代性語境 論文 9000字 《學術月刊》2007年第1期
圖像時代的美學管窺 論文 10500字 《文藝理論研究》2007年第1期
放逐自我:文學的一種可能方式 論文 10000字 《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論詩的不可能性 論文 10000字 《河北學刊》2007年第3期 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8期
時代變遷中的中國古今文論——試析古今文論的五種區別 論文 8800字 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7期
兩種文學經典的夾縫中——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文化語境 論文 11500字 清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❷ 黃毅的科研成果
1、《地域、民俗與環境——論韋編聯小說的民族環境描寫》,在《廣西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第一期發表。
2、《〈壯族文化重組與再生〉涉及到的民族美學問題研究及意義》,在《廣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二期發表。(核心期刊)
3、《新時期批評對創作的指導作用的維系管窺》,在《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6年第四期發表。
4、《嚴羽〈滄浪詩話〉的「參」的哲學性質論》,在《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7年第四期發表。
5、《傳統的詩人,傳統的詩——論〈竹廬詩存〉》,在《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一期發表。
6、《影響瑤族民間愛情故事審美的因素初探》,在《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三期發表。
7、《侗鄉的明天定美好——讀〈少女夢〉》,在貴州省文聯主辦的《今日文壇》2000年第四期發表。
8、《〈歡岸〉——走近古代壯族社會的理想之舟》,在國家民委古籍辦主辦的《民族古籍》2000年第四期發表。
9、《市場、文學和〈少女夢〉》,在《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一期發表。
10、《了解毛南文化的理想窗口——評〈毛南族民歌〉》,在《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三期發表。
11、《特區文藝的執著守護者──讀<軟玻璃>》,在《特區文學》2003年第一期發表。
12、《〈吉冬諾〉與瑤族文化》,在《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第三期發表。(核心期刊)
13、《用平常的百姓故事,彰顯廣西的歷史文化精神——評〈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廣西卷〉》,在《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四期發表。
14、《近十年我國文學的原始思維研究綜述》,在《廣西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四期發表。
15、《論文論史長期否定〈離騷〉表現方法的原因》,收錄在蔣述卓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批評的文化之路》一書里。
16、《中國民俗大系·廣西民俗》副主編(過偉主編),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17、《袁仁琮〈窮鄉〉與〈難得頭頂一片天〉的美學追求》,在《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第一期發表。(核心期刊)
18、《〈離騷〉與原始思維》在《中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二期發表。(核心期刊)
19、《茅盾文學獎與文學的生產機制芻議》在《文學評論叢刊》第7卷第2輯發表(2004年)。
20、《紅色經典經典化中的精英話語和民間話語》,收錄在由饒芃子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文綜》第九期(2005年)里。
21、《走向多元的貴州民族文學長篇小說創作——從三部長篇看貴州少數民族作家創作的走向》,在《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二期發表。
22、《通俗,承載著厚重之思——評侗族作家譚良洲的長篇小說創作》,在《今日文壇》2005年第四期(冬之卷)發表。
23、《〈琵琶記〉,經典緣何衰落?》,在《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一期發表。
24、《文化適應與廣西晚近壯族文人詩歌創作的走向——以韋綉孟為例》,在《中國壯學》第二輯發表(2006年)。
25、《「干預生活」文學的新變──讀袁仁琮的長篇小說〈太陽底下〉》在《今日文壇》2006年第四期(冬之卷)發表。
26、《山原的獨行者──讀中篇小說集〈大夢誰先覺〉》,收錄在胡長斌著《風流鄉村》里,該書由汕頭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27、《胡長斌先生小說創作再論──兼評〈雄風滿山〉》,收錄在胡長斌著《風流鄉村》里,該書由汕頭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28、《傳統壯族文人文論的價值和意義》,在《百色學院學報》2007年第四期發表。
29、《中國古代文論新體系教程》,副主編(孫秋克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30、《論〈之巔〉的山原特色》,收錄在胡長斌著《泉石激韻》一書中,該書由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31、《言說者,代言人,評判者──從〈夢城〉看少數民族作家民族情感的實現方式》,在《貴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三期發表。
32、《新時期古代文論教材的編寫與出版》,在《昆明學院學報》2008年第三期發表。
33、《守望和諧——論袁仁琮小說的價值取向》,在《貴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五期發表。
❸ 用一句詩形容科研學術成果
按所求擬一文章開篇引導詩:
學術講座連周排,
科技活動隔月新。
註:學生會圍繞學回術與科技所展開的答,多數為周學術講座和科技活動月等,故以此詩句開篇。
希望我的解答能使你滿意。
❹ 余恕誠的主要科研成果
《唐詩風貌》(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版,2000年5月第二版)
《李商隱詩歌集解》(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中華書局,1988年12月版,2004年增訂重排第二版;台灣洪葉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版)
《李商隱文編年校注》(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中華書局,2001年版)
《李商隱》(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中華書局,1980年11月版)
《李商隱詩選》(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8月第一版,1986年11月修訂再版,至2002年重印6次)
《李商隱研究資料匯編》(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中華書局,2001年版)
《王安石文選譯》(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杜甫詩選讀》(活頁文選,上、下兩輯,中華書局,1999年8月~12月版) 《歷代名人傳記選》(與葉孟明、張先覺合著)(黃山書社,1985年版)
《增訂注釋全唐詩·第三卷》(與劉學鍇、陶敏共同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版)
《唐詩風貌及其文化底蘊》(台灣文津出版社,1999年8月版)
《中國文學史》(合著,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唐宋詞概論》(與丁放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唐代文學論著集成(第一卷)》(與葉幫義合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詩情畫意的安徽》(與周嘯天、丁放合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0世紀中國詩學研究》(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主編 中學教材)(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
《唐詩風貌》(中華書局,2010年4月版)
《唐詩與其他文體之關系》(與吳懷東合著)(中華書局,2012年1月版) 《李白與長江》(《文學評論》,2002年第1期)
《賦對李商隱詩歌創作的影響》(《文學遺產》,2004年5期)
《唐詩所表現的生活理想與精神風貌》(《文學遺產》,1982年2期)
《戰士之歌與軍幕文士之歌》(《文學遺產》,1985年1期)
《杜甫在肅代之際的政治心理變化》(《文學遺產》,1992年4期)
《韓白詩風差異與中唐進士階層思想作風分野》(《文學遺產》,1993年5期)
《初唐詩壇的建設與期待》(《文學遺產》,1996年5期)
《李商隱詩歌的多義性及其對心靈世界的開拓》(《文學遺產》,1997年2期)
《強韻考論》(與張柏青合作)(《國學研究》,2000年7期)
《樊南文集舊箋補正》(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中國古籍研究》,1996年11月,創刊號)
《論唐代敘情長篇》(《文史哲》,1991年4期)
《論政治對李杜詩歌創作的正面推動作用》(《江淮論壇》,1995年3期)
《從阮旨遙深到玉溪要眇》(《文學遺產》,2002年第1期)
《樊南文與玉溪詩》(《文學遺產》,2003年第4期)
《「詩家三李」說考論》(《文藝研究》,2003第4期)
《李商隱開成末南遊江鄉說再辨正》(與劉學鍇教授合著,《文學遺產》,1980年第3期)
《古代散文欣賞的三個角度》(《文史知識》,2005年第7期)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與文體之間的交流互動》(《光明日報》,文學遺產專欄)2005年5月27日
《20世紀李杜研究及其差異》(《文學遺產》,2006年2期)
《追求「知音」的教學境界》(《中國高等教育》,2004年19期)
《中國詩學研究》(《中國高等教育》,2004年10期)
❺ 描寫科技發展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科技發展的詩句列舉如下:
1、有感科技發展
乾坤日月當依舊,昨夜今朝卻異同。
北國晨辭吟雪瑞,南疆午至贊花紅。
捷傳航母新犁海,喜報飛船再射穹。
極速騁馳圖更遠,規繩目的務交融。
作者: 三多齋自語
2、贊科技孵化城
追星逐月日千里,創發研轉生產力。
見微知著搭航母,倒海翻江成利器。
今秋論書紙談兵,明春槍彈布陣地。
大廈集聚弄潮兒,鳳凰飛出紫煙起。
作者任庚遠,筆名魯遠,著名詩人。中國詩歌網齊魯致遠詩社社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報編輯記者、《詩詞之友》山東煙台工作站站長、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出版個人詩集《超越》,在省級以上雜志發表政務論文200多篇。
3、有人在月亮上打手機——致「天眼」探空
這些黑洞並不為我們所知
所有的塵埃在眼前一閃復又熄滅
我在光中寫下的預言並不能說明什麼
我的近視鏡在夜裡加速穿行
風暴來臨:無可仰視,它依然瘋狂
那個在月亮上打手機的人滿懷心事
那個在搜尋地外文明蛛絲馬跡的人
沉默不語,來自星星的你現在還好么
我們猜想,陸地永不會升空
大氣和海洋的寬幅並不能限制我
然而,我手中的導航定位系統真是個好東西
鍋蓋口徑大小與分辨清晰度向來成正比
現在突破:我把靈感集中於喀斯特窪坑中央
你知道,洞穿宇宙迷霧的利器是什麼嗎
我在高頻亞毫米波中不斷感受著飛天夢
它不十分真實,而我們的眼睛卻在暗中探測
它會看得更遠,致廣大而盡精微
它是國土、油田、濕地和景區萌生的喜悅
它是類星體、脈沖星、星際分子和微波背景輻射
的超精細結構,神秘、舒緩而無窮遠
它是大射電:鑄天鏡陣列的紅光與紫光
無所不能的千里眼,引導、激勵並提升我們
它是我們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探究暗能量本質
的起源與引力波源,並與我們緊緊融為一體
作者張笑春,男,湖南桃源人,生於新疆。當代詩人、隨筆作家。曾獲《中國當代文藝名家名作年鑒(2018年卷)》散文特等獎、第二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新疆首屆「雪蓮杯」新秀詩人獎若干。代表作有《泉水》《在路上》《探索者》《兩個杯子》《關雎聲聲》等。
4、念奴嬌·科技興邦曲
沐血新鑄,蒼生祝,百年屈辱不復。改革開路,春風拂,富強民主初譜。神舟飛宇,蛟龍潛域,騰躍縱神武。山河鴻圖,賢聚天下翹楚。
遙憶共和戎伍,烽火萬骨枯,鍾鼎作古。竭慮清夙,度萬苦,聯袂共創神服。嫦娥月赴,神姿慢回顧,中華英武。科技興復,且看今朝同築!
作者:隱墨留白,大學生一枚,希望能夠參與,寫寫詩歌,陶冶情操,鍛煉自己。
5、墨子傳信
必須克服陽光背景雜訊干擾
必須解決信道或鏈路耗損問題
這令人煩惱的太陽光譜呀,寧靜的夜晚
多麼清晰。自由空間分發的量子密鑰
已全部導入你隱蔽的花園中心,沒有什麼
能使它們再調皮搗蛋了
這時,白姑娘回來了
白姑娘順手摘取了一枝花
百花園開始藏匿易散的光和水分
至於什麼是高效耦合,什麼是空間維度
的窄視場濾波,管它呢
只要母親的視力尚好,她的腳力
尚可在地面來回度量宛轉的鳥鳴
這樣,我的幸運星就會降臨了
它是高蹈而低調的量子星座
它常常是說話的白晝和有星星的夜晚
它是合理糾纏的廣大現實,大尺度亮相
隱形傳態的美人,並與我們高度契合
註:「墨子號」是由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上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2016年8月16日發射升空,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目前,它在國際上成功實現了首次星地量子通信,被國際權威人士稱贊為「應對了白天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的一個重要挑戰」,是一項「卓越的成就」。
作者張笑春,男,湖南桃源人,生於新疆。當代詩人、隨筆作家。曾獲《中國當代文藝名家名作年鑒(2018年卷)》散文特等獎、第二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新疆首屆「雪蓮杯」新秀詩人獎若干。代表作有《泉水》《在路上》《探索者》《兩個杯子》《關雎聲聲》等。
❻ 呂周聚的主要科研成果
1、代表性論文
1)惡的審視與展現,文學評論,2000、2
2)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國化的內在規律探尋,文學評論,2001、4
3)從異端到典範,文學評論,2006、4
4)魯迅與中國現代主義文學,魯迅研究月刊,1999、7
5)論魯迅的現代思維品質,魯迅研究月刊,2000、12
6)舊體詩的解構與新體詩的建構,胡適研究叢刊(第3輯),1998
7)關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主體性的思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3
8)胡適與俄國形式主義學派文學史理論比較研究,山東社會科學,1998、6
9)人的發現與迷失——薩特與中國當代人文思潮,東方叢刊,1996、3
10)論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的範式建構,山東社會科學,2000、3
11)中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自我分裂現象透視,山東師大學報,2000、6
12)論第三代詩的非詩化傾向,首都師大學報,1997、4
13)文人的放縱與人文的失落,小說評論,1997、4
14)困惑與焦慮,當代文壇,1999、1
15)現代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合璧,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9、4
16)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的人學觀念,首都師大學報,2001、1
17)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語言策略,中國文學研究,2001、2
18)中國現代主義與儒家文化的碰撞,東方論壇,2001、2
19)論中國當代先鋒詩歌中的死亡意識,山東師大學報,2001、4
20)論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的哲學淵源,山東社會科學,2001、5
21)論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的世紀末情結,齊魯學刊,2001、4
22)現代市場經濟語境中的文學悖論,煙台大學學報,2002、3
23)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的歷史反思,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2、4
24)現代女性視野中的賽金花,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2、3
25)當前歷史題材文藝創作的誤區,探索與爭鳴,2002、6
26)論巴金的道德人學思想,中國文學研究,2004、3
27)論巴金文化人格的裂變及其歷史意義,人文雜志,2004、2
28)當代先鋒詩歌的分化與轉型,齊魯學刊,2004、6
29)異端的詩學——周倫佑的詩歌理論解讀,詩探索2004年秋冬卷,總第55-56
30)「無體裁寫作」與文體狂歡,首都師范大學,2005、1
31)論中國新詩派的審美特徵,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5、3
32)當代不良文化現象病因剖析,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6、1
33)論巴金的理性精神,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6、6
34)新加坡華文文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6、4
35)整治不良文化的措施與對策,山東社會科學,2006、12
36)錢鍾書——現代人性的思考者與表現者,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6
37)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廣東社會科學,2008、1
38)論白先勇小說創作中的美國因素,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8、4
39)論當代先鋒小說的「非小說化」傾向,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8、5
40)從朦朧詩到第三代詩的轉型,名作欣賞,2008、11
❼ 韓陳其的科研成果
韓陳其教授,善於融會貫通,古今比較,研究內容涵容古今漢語的各個領域:羨餘現象論;語義結構論;音義關系論;文字訓詁論;語法詞彙論;《史記》語言論;《馬氏文通》論;中國語學論;中國語史論;語言研究方法論。國學大師徐復教授《中國古漢語學·序》評曰:韓陳其「於語言文字各部門,均所擅長,凡有所陳,無不愜心貴當,卓然有所樹立」 。
韓陳其教授目前在主持國家語言文字「十五」規劃項目《中國當代社會流行語綜合研究》(2002年12月—2005年12月)。
(一)科研概況(語言學類成果共約830萬字)
[1]、韓陳其《古代漢語教程》上中下三冊以及與其配套的韓陳其編寫的《古代漢語練習》一冊和《古代漢語練習參考答案》一冊(凡共五冊)作為徐州師范學院內部使用出版的文科教材——約100餘萬字。
[2]、韓陳其主編《語言研究集刊》第四輯--第七輯,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分別於1995、1997、1999、2000年出版,共約150萬字。
[3]、主編(及主要撰稿人)《古代漢語自學指導》,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撰寫其中20萬字。
[4]、至2009年發表語言學論文112篇,其中1.6萬-7萬的單篇論文約10餘篇,共約為100萬字。
[5]、古籍整理,約為100餘萬字。
[6]、正式出版獨力專著七部(約310萬字):
八十年代一部——韓陳其《古代漢語自學練習》,廖序東《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統一書號:7346·498 ;字數26萬字。
九十年代以來六部,書名詳下,共約為284萬字。
(二)九十年代以來的獨力語言學專著六部(約284萬字)
[1]、韓陳其《中國古漢語學》(上下冊),徐復《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版——約82萬字
書號:ISBN 957-17-1386-4(一套:精裝)
ISBN 957-17-1387-2(上冊:精裝)
ISBN 957-17-1388-0(下冊:精裝)
ISBN 957-17-1389-9(一套:平裝)
ISBN 957-17-1390-2(上冊:平裝)
ISBN 957-17-1391-0(下冊:平裝)
[2]、韓陳其《漢語借代義詞典》,徐復《序》,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
版——實際約66萬字 。書號:ISBN 7-5406-3201-1(精裝、平裝)
[3]、韓陳其《中國語言論》,徐復《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版——約50萬字。書號:ISBN 957-17-1628-6(精裝),ISBN 957-17-1629-4(平裝)
[4]、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研究》,徐復《序》,許惟賢《代序》,齊魯書社2001年版—約22萬字
書號:ISBN 7-5333-0991-X
[5]、韓陳其《漢語詞彙論稿》,徐復《序》,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實際約43萬字
書號:ISBN 7-80643-732-0/H27
[6]、韓陳其《語言是小河》,於根元《序》,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實際約21萬字
書號:ISBN 7-5017-6700-9/G1243
(三)八十年代以來的單篇語言學論文112篇(約100萬字)
1981年
1-A.韓陳其《詞的借代義》,《徐州師院學報》1981年第2期;《江海學刊》1982年第2期有評介
2-B.韓陳其《現代漢語詞語中的古義》,《教學與進修》198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1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C. 韓陳其《報刊病句評改》,《語文教學之友》1981年第6期
4-D. 韓陳其《談漢語成語中詞的活用與詞義變化》,《語文教學園地》1981年第4期
1982年
5-A. 韓陳其《「境壤界」是一個詞嗎》,《天津師院學報》1982年第3期
6-B.韓陳其《試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中國語文通訊》1982年第4期
7-C.韓陳其《〈說文解字〉義訓條例舉隅》,《鹽城師專學報》1982年第2期
1983年
8-A.韓陳其《〈史記〉中字序對換的雙音詞》,《中國語文》1983年第3期
9-B.韓陳其《〈漢語成語詞典〉讀後》,《徐州師院學報》1983年第2期;《新華文摘》1983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0-C. 韓陳其《從〈史記〉看介詞「於」在古漢語補語中的有無》,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3年第6期
1984年
11-A.韓陳其《幾種「所」字結構之間的層次關系分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5期全文轉載
12-B. 韓陳其《再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84年第1期
13-C.韓陳其《談談古漢語中的分數表示法》,《中國語文通訊》1984年第2 期
14-D.韓陳其《談漢語成語中的數詞》,《教學與進修》1984年第3期
15-E.韓陳其《古今同形的雙音形式辨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9期
16-F 韓陳其《淺談古代漢語同義詞的辨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11期
17-G.韓陳其《漢字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一》,《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4年第4期;
18-H.韓陳其《探求詞的古義途徑》,《語文教學》,1984年第6期
19-I. 韓陳其《論「修飾成分+人稱代詞」》,《內蒙古師范大學》1984年第4期
20-J.韓陳其《關於〈史記〉名詞性補語的句子特點及其影響》,《徐州師院學報》1984年第4期,
1985年.
21-A.韓陳其《論古代漢語被動句的結構層次》,《徐州師院學報》198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6年第5期全文轉載
1986年.
22-A.韓陳其《三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漢語學習》,1986年第1期
23-B. 韓陳其《漢語詞彙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三》,《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6年第5期
24-C.韓陳其《典型的望文生義》,《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1期
25-D. 韓陳其《古代漢語中與「月亮」同義的語詞系列》;《大學文科園地》,1986年第1期
26-E.韓陳其《試論介詞「於」字在〈史記〉名詞性補語中的分布規律》,《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
27-F. 韓陳其《是芭蕉,還是蠟燭》,《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
28-G. 韓陳其《古漢語單音假設連詞之間的音韻關系》,《中國語文》1986年第5期
29-H. 韓陳其《錯誤百出的〈語言文字理論新探〉》,《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3期
30-I. 韓陳其《古代漢語單音假設連詞的形式特徵》,《贛南師院學報》198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6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987年.
31-A. 韓陳其《〈上古音與通假字〉質疑》,《中文自修》,1987年第2期
32-B. 韓陳其《論古代漢語中與「月亮」同義的語詞系列》,《新疆師范大學》,1987年第1期
33-C 韓陳其《四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87年第1期
34-D.韓陳其《語文隨筆三則》,《漢語學習》1987年第3期
35-E.韓陳其《漢語語法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六》,《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36-F.韓陳其《百期紀念,讀者評刊》,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7年第10期
37-G.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述略》,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研究》1987年九總第九期
1988年.
38-A.韓陳其《論古代漢語同義詞的源類辨證》,《徐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
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8年第6期全文轉載
39-B.韓陳其《訓詁零札兩則》,《訓詁教學與研究》1988年第1期
40-C.韓陳其《古漢語單音程度副詞之間的音義關系》,《徐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4期
41-D.韓陳其《試論漢語語詞的訛變現象》,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教學研究》,1988年第4期
1989年.
42-A. 韓陳其《從「所」字結構看語言發展的本質特徵和言語使用的經濟原則之關系---漢語羨餘現象綜合研究之八》,《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第2期
43-B. 韓陳其《試論文言名詞充當動詞性謂語時的語義結構程式和語言環境形式》,《徐州師院學報》1989年第2期
44-C. 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綜論》,袁曉園主編《中國語言學發展方向》,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12月
45-D. 韓陳其《話是如何被「砍」出來的》,香港《普通話》1989年第2期
1990年
46-A. 韓陳其《從香港故娘說開去——街頭語法站談之一》,香港《普通話》1990年第2期
47- B.韓陳其《論文言今譯的科學原則和基本方法及現狀》,《徐州師院學報》1990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1年第1期全文轉載
1991年
48-A. 韓陳其《我的他:他是誰?——街頭語法站談之二》,香港《普通話》1991年第1期
49-B. 韓陳其《佳麗的家族》,香港《普通話》1991年第2期
50-C. 韓陳其《論<說文>會意字》,《徐州師院學報》1991年第4期
51-D.韓陳其《論文言判斷句的歷時層次》,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1年7月號
52-E.韓陳其《以今通古掌握詞義》,《中文自學指導》1991年第11期
53-F.韓陳其《比較<劉氏語通>與申小龍「新說」》,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1年第32期
1992年
54-A.韓陳其《說「老」道「子」——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2年第1期
55-B.韓陳其《蘋果樹、女人街及其他——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2年第2期
56-C.韓陳其《數字的文化色彩》,《語言文字應用》1992年第4期
57-D.韓陳其《論<史記>復音詞的意義特點》,《語文研究集刊》第一輯,語文出版社1992年
58-E.韓陳其《對文的比照和詞義的推求》,《中文自學指導》1992第2期
59-F.韓陳其《五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92年第1期
1993年
60-A.韓陳其《男驢?女驢?——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1期
61-B.韓陳其《牛奶與情話之類——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1期
62-C.韓陳其《數字的文化意義》,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2期
63-D.韓陳其《試論古代漢語同義句式繁化的規律性傾向——漢語羨余現象綜合研究之十四》,《徐州師院學報》1993年第3期
1994年
64-A.韓陳其《漢字的男女文化》,《學習》(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期
65-B.韓陳其《新婚賀語的文化隨想》,香港《普通話》1994年第1期
66-C.韓陳其《論連語的演變》,《南京師大學報》1994年第1期
67-D.韓陳其《透過古音洞察文言虛詞》,《語文之友》1994年第3期
68-E.韓陳其《人名與文化——漢語專名文化要覽之一》,香港《普通話》1994年第1期
1995年
69-A.韓陳其《論「所」字結構》,《語言研究集刊》第四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70-B.韓陳其《同名互指的歷史文化義蘊》,香港《普通話》1995年第1期
71-C.韓陳其《街名與文化》,香港《普通話》1995年第2期,1996年第1期
合刊
1996年
72-A.韓陳其《論語片語合關系歷時變化的理據》,《南京師大學報》1996年第3期
1997年
73-A.韓陳其《街名與文化》(署名:曉丹)《語言研究集刊》第五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1999年
74-A.韓陳其《初讀<馬氏文通>》,《鎮江師專學報》1999年第1期(第33——47頁)
75-B.韓陳其《試論漢語詞義:結構單位選擇性》,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9年總第59期
76-C.韓陳其《〈經義述聞〉平議》,《語言研究集刊》第六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87——642頁)
2000年
77-A.韓陳其《論〈馬氏文通〉語法觀--〈文通〉百年,鄉人評說》,載《〈馬氏文通〉與漢語語法學》,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54——83頁)
78-B.韓陳其《〈經義述聞〉評介》,載《中國典籍精華從書語文名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22——187頁)
79-C.韓陳其《〈馬氏文通〉與中國語言學》,載《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7頁)
2001年
80-A.韓陳其《論〈史記〉統括性范圍副詞》,載《中國語言學報》第十期,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3期(第197——206頁)
81-B.韓陳其《漢語詞彙學引論》,《南京師大文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第65——76頁)
2002年
82-A.韓陳其《漢語詞綴新論》,《揚州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02年第10期
2003年
83-A.韓陳其《論循境求義》,《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84-B.韓陳其《論匯比求義和文本詮釋》,《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85-C.韓陳其《論〈經義述聞〉的語義觀》,《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86-D.韓陳其《關於漢語史研究現狀的若干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徐州師大學報》2003年第3期
87-E.韓陳其《論〈經義述聞〉的語法觀》,《揚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88-F.韓陳其《漢語四方方位詞的成詞理據》,《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004年
89-A.韓陳其《論漢語詩歌語言的語學釋讀原則和釋讀途徑》,《徐州師大學報》2004年第2期
90-B.韓陳其《論因聲求義》,《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91-C 韓陳其《論比喻義和借代義的釋義》,《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第3期
2005年
92-A.韓陳其《論詩歌語詞的語義關系和語義關系網路——「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新釋》,中國人民大會中文系編《語言研究的務實與創新——慶祝胡明揚教授八十華誕學術論文集》,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年3月版
93-B.韓陳其《淺談「 幾乎」類語詞的形式聯系和語義強度》,《漢語學習》2005年第5期
2006年
94-A.韓陳其《中國詩歌語言的語學釋讀欣賞系列研究蘇軾詞釋讀欣賞(之一)》,《文教資料》2006年第31期
2007年
95-A.韓陳其《韓中語言文化比較漫談——2004年11月韓國湖西大學大學院演講稿》,《慶祝廖序東教授九十華誕紀念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96-B.韓陳其《論中國詩歌語言的詞彙-語義的視聽類具象和感知:以蘇詞為例》,《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97-C.韓陳其《論蘇軾詞的詞彙- 語義的視聽類具象和感知—— 從語言學的視角研究蘇軾詞之一》韓國《漢語教學與研究》總第7期,首爾出版社2007年5月
98-D. 韓陳其《關於20世紀以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7 年總第13期;又載韓國《漢語教學與研究》總第8期,首爾出版社2007年10月
99-E. 韓陳其《語言人視域內的關於韓中語言文化教育內省和外思的若干感性比較認識和理性認同思考綱要》,韓中建交15周年紀念, 第9次韓中文化論壇2007年8月
2008年
100-F.韓陳其 立紅《論中國古代詩歌的語學釋讀》,韓國漢陽大學主辦《第一屆中國地域文化與語言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韓國】李光哲 吳秀琴主編《中國北方文學與文化》,第131---180頁,韓國文化社2008年2月19日第一版
101-A.韓陳其《關於20世紀以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新鄉學院學報》2008 年第3期;又載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9年第2期【說明:本文與韓國版同名文章, 同名異實】
102-B韓陳其.《爾雅》名義考論新說:爾雅=明義,《辭書研究》2008年6期
103-C.韓陳其《論漢語詞典編寫的理論原則和規范條例》,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8 年總第15期
104-D.韓陳其《中華漢族鼠文化研究》,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8 年總第17期
105-E.韓陳其《同義對稱結構四字格所映射的詞化現象》,《漢語學習》2008年1期
106-F.韓陳其《視野高而邃發掘深而精<文通>真知音---序劉永華博士<馬氏文通>研究》,載劉永華《馬氏文通研究》,巴蜀書社,2008年3月
107-G.韓陳其《關於<爾雅>研究的後瞻與前瞻的若干反思與正思》,載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語文論集》(第5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9月
2009年
108-A.韓陳其《關於華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9 年總第20期【關於《華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作者的啟事,刊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9 年總第20期】
109-B.韓陳其《古詩文言意傳輸的最新最佳的嘗試-----序仲濟民等<高中古詩文新課標導學>》,載仲濟民等《高中古詩文新課標導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110-C.韓陳其《論蘇軾詞的「詞彙-語義」的觸覺類、味覺類具象及其感知》,《三峽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111-D.韓陳其《蘇軾詞的詞彙—語義的聯覺具象和感知及其變化和轉移》,《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112-E.韓陳其《中國現行教育的「度」、「量」、「衡」》,《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四)九十年代以來的其它語言學成果(約120萬字)
[1]、《古代漢語常識百問百答》(約20萬字),載《古代漢語自學指導》(韓陳其主編之一),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2]、《全唐文》點校本第794卷——900卷審訂(約100餘萬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五)九十年代以來的語言學成果以外的部分散文創作
[1]、韓陳其《人:男人·女人》
[2]、韓陳其《花·人·街》
[3]、韓陳其《文身——圖騰文化的映現》
[4]、韓陳其《服色與身份》
[5]、 韓陳其《壬申雙春喜話猴》
[6]、韓陳其《漢字中的男女文化》
[7]、韓陳其《鄉音的魅力和語言的勢利》
[8]、韓陳其《花名與名花》
[9]、韓陳其《雞:人化、神化和文化》
[10]、韓陳其《雞子·孩子·君子》
[11]、韓陳其《山水詠嘆調》(託名)
[12]、韓陳其《讀書耦談》
[13]、韓陳其《父母眼中的子女》
[14]、韓陳其《我的老師》
[15]、 韓陳其《人名與民風》
[16]、韓陳其《景名與游興》
[17]、韓陳其《酒名與詩歌》
[18]、韓陳其《店名與社會》
[19]、 韓陳其《姓氏——古老文化的大廈》
[20]、韓陳其《新婚賀語隨想》
[21]、 韓陳其《三「韓」緣——游韓詠嘆調》
[22]、韓陳其《淑明「美」思——游韓詠嘆調》
[23]、 韓陳其《韓國教育觀「花」 ——游韓詠嘆調》
[24]、韓陳其《韓中女子名異同談趣——游韓詠嘆調》
[25]、韓陳其《秋色賦——游韓詠嘆調》
[26]、 韓陳其《千禧之愛——游韓詠嘆調》
[27]、 韓陳其《夢溪鄉思》
[28]、 韓陳其《狗頭狗腦----狗年的遐思和祝福》
[29]、 韓陳其《鄉人賽珍珠墓前的祭思》
[30]、 韓陳其《華盛頓的櫻花世界》
[31]、 韓陳其《三游美國費城》
[32]、 韓陳其《美國「牛友」麥樂尼》
[33]、 韓陳其《游祭美國葛底斯堡古戰場》
❽ 關於科技創新的詩句,名言
科技創新的名言
1、科學研究基於同一法則,即一切事物的產生取決於自然規律,這也適用於人們的行動。——愛因斯坦
2、應當熱愛科學,因為人類沒有什麼力量是比科學更強大、更所向無敵的了。——高爾基
3、科學也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郭沫若
4、企業的成敗在於能否創新,尤其是當前新舊體制轉換階段,在企業特殊困難時期,更需要有這種精神。——黃漢清
5、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的一大貢獻。——愛因斯坦
6、異想天開給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這是每一個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巴烏斯托夫斯基
7、想出新辦法的人在他的辦法沒有成功以前,人家總說他是異想天開。——馬克·吐溫
8、科學研究工作,尤其富於創造性的意義,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當然,自力更生並不等於封鎖自己。——李四光
9、人應當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異,要像堅硬而有韌性的金屬那樣經得起任何斗爭的鍛煉。——列斯科夫
10、科學的存在全靠它的新發現,如果沒有新發現,科學便死了。——李四光
11、開創則更定網路。盡滌舊習而氣象維新:守成則安靜無為,故縱脞廢萎而百事隳壞。——康有為
12、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巴甫羅夫
13、我們要記著,作了繭的蠶,是不會看到繭殼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14、科學給人以確實性,也給人以力量。只依靠實踐而不依靠科學的人,就像行船人不用舵與羅盤一樣。——丹皮爾
15、致富的秘訣,在於「大膽創新、眼光獨到」八個大字。——陳玉書
❾ 馬冬梅的科研成果
發表論文
1.馬冬梅,2000,英語教學中利用小組糾錯增加學習者參與,《中國英語教學》2000第23卷第3期
2.馬冬梅,2000,也談中國古典詩詞英譯—柳宗元《江雪》英譯比讀,《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1期
3. 馬冬梅,2000,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鎮江師專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第4期
4. 馬冬梅,2001,關於外語學習策略理論框架的研究,《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5.馬冬梅,2001,SBI和我國的外語教學,《台州師專學報》2001第23卷第5期
6.馬冬梅,2002,英語教學中小組口語活動後學生的自我糾錯,《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34卷 第2期
7.馬冬梅,2003,Self- and Other-Correction after the Tasked-Based Pair Work,《中國英語教學》(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8.馬冬梅,2004,影響互動性交際中意義磋商的主要因素,《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第7期
9.馬冬梅,2005,介紹《二語習得的社會學轉向》,《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37卷第6期
10. 馬冬梅,2005,外語學習能力的實質:以二語習得為視角,《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11. 馬冬梅,2005,關於我國英語學習者使用英語表態副詞的研究,《東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7卷 第5期
12. 馬冬梅,王瑞麗,2007,語境在言語交際中的作用,《南京工業大學學報》(外語教學與研究專輯),2007年第6卷
13. 馬冬梅,劉小芳,2007,雅各布森翻譯理論和紐馬克翻譯原則之比較,《南京工業大學學報》(外語教學與研究專輯),2007年第6卷
專著編著
專著:
馬冬梅,2008,《中國大學生英語名詞短語使用能力發展研究》,16萬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教材:
陳新仁,汪少華,馬冬梅等,2009,《英語詞彙學實用教程》,第8章和第9章,蘇州大學出版社
❿ 董恩林的主要科研成果
1.《唐代老學:重玄思辯中的理身理國之道》,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編的《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2.《唐代老子詮釋文獻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
3.《隋唐韜略》,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1.主編《中國傳統文獻學概論》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副主編《中國歷史文選》(鄭鐵鉅主編)中央民院出版社1993年版。
3.主編《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論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主編《歷史文獻與文化研究》(第一輯),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主編《中小學生標點符號手冊》,湖北崇文書局2005年版。 1.《張居正集校注》(張舜徽主編),荊楚書社1987年第一版。
2.《中華掌故類編》(朱祖延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三國志辭典》(張舜徽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後漢書辭典》(張舜徽主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資治通鑒全譯》(張舜徽主編),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爾雅詁林》(朱祖延主編)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
7.《二十四史全譯·魏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版。 (一) 古籍整理與歷史文獻學方面
1.論傳統文獻學內涵、范圍、體系諸問題 《史學理論研究》2008年第3期
2.窳寙辯正 中華書局《文史》2001年第1期;
3.《舊五代史》考證 中華書局《文史》2002年第1期;
4.文獻之我見——兼與單柳溪同志商榷 《文獻》1986年第4期
5.爾雅郭注版本考 《文獻》2000年第1期;
6.求真去故 心裁別識――章學誠國際學術討論會述評 《光明日報》2004年1月13日
7.歷史編纂學論綱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4期;
8.《史記·天官書》與星象學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增刊
9.博觀約取 推陳出新--評張舜徽先生《清儒學記》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增刊
10.一代宗師 風范永存--紀念張舜徽先生逝世五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1期
11.傳統文獻學幾個理論問題再探討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12.簡論古籍整理的方式與方向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第6期
13.《舊五代史》校讀札記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6期
14.論王念孫父子的治學特點與影響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第3期
15.唐玄宗《老子註疏》特點簡析 《歷史文獻研究》2001年第20輯
16.簡述汪中的經學成就 《歷史文獻研究》2007年第26輯
17.張舜徽與清代揚州學派研究 《張舜徽學術研究》第一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18.簡論王念孫《史記雜志》-兼與《史記志疑》、《史記考異》比較 載《逐鹿中原――史記論叢》第三集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9.《爾雅》研究述評 《湖北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20.《爾雅》及其研究 《圖書館與讀者》1986年第2期
21.采眾家之長 繪一方麗色——全國民族院校專用教材《中國歷史文選》編後瑣語 《西北第二民院學報》1994年第2期
(二)道家道教經典研究方面
1.論唐代老學的理論特色 《哲學研究》2004年第1期
2.葛洪道論辨析:諸家道論比較 《哲學研究》 2006年第5期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2006年第8期
3.《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經疏》辨誤 《宗教學研究》2005年第1期
4.論郭象與成玄英獨化思想的異同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5.試論重玄學的內涵與源流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2002年第10期;
6.成玄英的道論 《歷史文化研究論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7.唐代《老子》詮釋文獻述論 《歷史文獻與文化研究》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簡論唐代《老子》詮釋文獻的文化價值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4期;
9.論成玄英的庄學思想 《歷史文獻學論集》崇文書局2003年版
10.論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的詮釋宗旨 《歷史文獻研究》第22輯,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1.唐玄宗《老子註疏》特點簡析 《歷史文獻研究》2001年第20輯
(三)史學理論、古代史及其他
1.試論歷史正統觀的起源與內涵 《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
人大復印資料《歷史學》2005年第8期
2.秦始皇與隋文帝比較研究 《江漢論壇》2002年第5期;
3.周代分封制與國家統一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98-5;《新華文摘》98-12摘轉
4.五代中央財政體制考 《湖北大學學報》1986年第2期
5.五代樞密院考 《中國歷史文獻研究》(二)1988年
6.五代政治體制考略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第4期
《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89年第6期轉載
7.《五代史話》評介 《山東濟寧師專學報》1989年第1期
8.近代國計外侮錄 《湖北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
9.華工出國與近代國情 《湖北社會科學》1990年第3期
10.歸有光水利思想初探 《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11.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初探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6期
《學術研究動態》1991年第1期轉載
12.檔案學概論二題 《檔案學通訊》1992年第3期
13.馬士英簡論 《貴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簡論井岡山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在聯系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人民日報》2005年6月24日第15版「學術動態」摘轉
15.簡論以德治國的內涵與途徑 《山東煙台師院學報》2002年第3期;
16.以戰求和:唐代邊塞詩的主旋律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並收入《中國文學與地域風情》,學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7.黃石天主堂隨訪 《中國宗教》2006年第2期
18.制度之良與運作之失――歷代科舉制演變檢討《「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中師大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