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盡職調查中的技術評估外委單位需要什麼資質
至少要有財政部和證監會授予的證券期貨評估資質,國家一級資質!
專利技術價值評估資料搜集目錄
一.企業基礎資料
1. 工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稅務登記證、生產許可證等。
2. 企業簡介;
3. 公司章程;
4. 企業營銷網路分布情況;
5. 企業產品質量標准;
6.新聞媒體、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服務的相關報道及評價等信息;
7.其它。
二.專利技術資料
1.委託方專利產品研發情況簡介、專利研製人簡介;
2.專利證書及相關受理、轉讓、變更(合同)等法律文書及價款支付憑證;
3.專利說明書;
4.專利技術基本情況調查表(見附表);
5.專利產品項目建議書,合資合作意向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或技術改造方案;
6。專利技術檢測報告,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專利技術檢索資料,行業知名專家對技術的評審等;
7.年交納的專利申請費、維持費、年費等各項費用的收據、憑證;
8. 行業專家對於專利技術新穎的鑒定意見
9. 專利登記薄副本
三.財務資料
1.委託方近五年(含評估基準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或與專利產品相關財務收益統計;
2.專利產品開發研製資金投入及費用統計(表一);
3.委託方未來五年發展規劃;
4.委託方對該專利產品未來3-5年的收益預測及編制說明(C表)。
四.其它資料
1.專利產品獲獎證書、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
2.專利維持年費按期繳納承諾書。
3.委託方承諾書。
2. 鄭雄偉的成就及榮譽
提出眾多國際經濟新思想
作為著名國際經濟學家,致力於金融證券、國際財務管理、國際外包、國際經濟合作、跨國經營戰略研究咨詢。是國際財務管理師、國際外包管理的理論體系的重要創立者,與商務部、財政部、原人事部及勞動社會保障部合作引進及研發國際外包管理理論、國際財務管理師資質,主編《國際財務管理案例》、《管理會計案例》(中國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經濟與管理理論》、《國際財務管理》、《管理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國際外包理論與戰略》、《國際外包運作與管理》、《全球外包案例與商業機會》(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等文獻。
主持發布歷年的《全球服務外包發展報告》、《全球新興產業發展報告》、《全球外包宣言》、《國際科技與產業轉移報告》、《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全球實體經濟發展報告》。
中國價值投資理念的最重要的傳播者之一
作為國際財經權威人士,親自組織並主持了巴菲特《全世界最偉大的投資與管理之神的奧秘與實踐》國家行政學院與上海游輪報告會,是中國價值投資理念的最重要的傳播者之一,同時還積極引導了人民幣匯率與國際熱錢的國際討論。
促進國際與中國政府的多種形式的合作
作為著名國際活動家,國際經濟機構重要負責人,促進與歐洲議會、美國眾議院、法國上議院、英國政府、加拿大政府、澳大利亞政府、中國商務部、共青團中央、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甘肅省人民政府、雲南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武漢市人民政府、鄭州市人民政府、昆明市人民政府、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無錫市人民政府、紹興市人民政府、溫州市人民政府、晉城市人民政府、馬鞍山市人民政府、海寧市人民政府等政府的多種形式的合作,並推動建立國際合作基地、國際外包中心等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成果。
亞太總裁協會的核心領導人之一
多次會晤美國前總統威廉.傑斐遜.柯林頓(比爾.柯林頓)、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老布希)、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等重要人士。
與澳大利亞前總理鮑勃.霍克,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澳大利亞前總理約翰.溫斯頓.霍華德,美國國會外委會前主席本傑明.吉爾曼,法國前總統參謀長克里斯汀.加諾上將,英國外交國務大臣吉爾福德.豪威爾勛爵,泰國前副總理功.塔帕朗西,澳大利亞前司法部內閣司法部長、行政服務部長尼克.博爾庫斯等一道作為亞太總裁協會的核心領導人。
3. 急需水泥廠員工個人年終總結 [email protected]
2011年水泥分廠裝包車間年終工作總結
2011年轉眼即逝,在即將過去的日子裡,裝包車間在部門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公司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車間員工共同努力下、團結一心、奮力拚搏,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豐碩成果,本年度截止11月底累計銷售熟料、水泥分別為878167.5噸、1623869.39噸,其中11月份水泥發運量為174035.72噸,完成量為月計劃的124%,創下了今年以來水泥發運最好水平,為完成公司年度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近一年來,我們根據公司下達的生產任務和發運現場實際情況,在提高管理水平,安全清潔文明生產,員工培訓和設備運轉率等方面上下了狠功夫,完成了年初公司制定的生產任務,同時還培養了一批技術能手,對生產線做出了許多技術創新和改進,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回顧2011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高職工及外委隊伍素質,加強隊伍建設。
職工隊伍及外委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公司經濟效益,本人在年初制定了全年培訓計劃,從加強學習、提高職工文化素質和業務技能入手,加強培訓,全年培訓課時高達54個課時、培訓人次達180人次。通過業務知識的學習和實際運用,職工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服務意識、責任感意識得到了增強。提高了職工的業務技能水平。
二、生產管理得到進一步提高
為進一步的理順生產,降低成本,對各車間職責進行了明確的界定,理順工作關系,規范工作秩序,集中精力抓好成本,採取了以下幾點具體措施:
第一、生產系統實行扁平化管理,使管理直接到班組。兩條生產線及輔助部門技術員,負責技術指導、工藝流程監督等專項工作。
第二、嚴格生產過程中的管理,加大水泥袋重的控制,實行三級抽查制度,即外委人員自查、裝包值班人員抽查、質量部人員復查。全年顧客投訴率明顯下降,有效避免了水泥質量的重大故事發生。一律採取一事一分析,對責任人不放過。
第三、為進一步抓好成本控制,我們對紙袋管控、設備維護、電耗控制進一步採取措施,對全廠的成本控制最終將以制度規范約束來提高,抓好成本的制度。
三.狠抓安全文明生產
一是強化了職工的安全意識,把安全工作當作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查違章、找隱患,把安全管理制度化。
二是廣泛開展安全教育培訓、考試、並將考試成績與績效掛鉤,使職工的思想上高度重視;
三是開展我為安全獻一計、安全合理化建議等形式多樣,發揮職工積極參與的活動。
四是生產檢修實行了計劃檢修制度,並要求檢修工作必須有措施、有規范有審批、有監督落實。通過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車間實現了全年輕傷為零、重傷為零、死亡為零,確保了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
四、清潔文明生產工作
裝包車間的衛生具有設備多、范圍廣、死角多、不好管理等特點,因此我們環境衛生分配到各個班組,落實責任人,為了使員工們在干凈、舒適、美觀的的環境中工作,我們每天深入生產現場,進行細致的檢查,有效的杜絕了現場機械設備的跑、冒、滴、漏等現象;並對不合格和落後的班組和個人,進行考核,採用多種手段,增強他們的責任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干好自己的衛生工作。經過努力,車間清潔文明生產又上了一個台階,在2011年10月被鄂西北區域評為現場清潔文明生產標桿單位。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再接再厲,繼續加強對車間環境衛生的整治。
五、設備管理和技改工作成果顯著
首先:每周制定檢修計劃表,統計出設備故障,發生故障的時間、對設備的故障做出的原因分析、採取的臨時措施以及對生產是否造成了影響等內容,如果造成設備停機時間過長,針對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與研究,找准問題的關鍵,並做出最佳處理對策。針對設備所表現出來的突出問題,有目的性地對風機、斗提機、收塵器、斜槽進行計劃性檢修;3月份分別對1、2#斗提實行主滾筒包膠、9月份對2#熟料散裝放料升縮套進行更換、近期分別對四台裝包機進行了大修工作。生產過程中為了減少電動機的故障,提高使用周期,每班定期對其維護、保養。
其次,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到車間設備建設上,大膽創新,對於切實可行的方案鼓勵他們落實到生產實踐中去,取得顯著成果,其亮點主要有:一是對安裝了高效智能點包器,該點包器的投入使用後,從而結束了人工點包的歷史,很好地實現了裝車監控、裝車計數一體化,該袋裝水泥計數器的運行效果良好,計數准確、快速,誤差幾乎為零,發運效率大大增強,客戶滿意度不斷提升,為公司進一步擴大市場銷售量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自行對兩嘴裝包機進行技術改造,裝運量由原先的5t/h,提升至12t/h,而且很好地杜絕了以前氣包、破包現象,使得紙袋破碎率進一步下降,月破損率由原先的4‰降低至2‰,不僅很好的控制了公司的生產成本,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而且為公司節約了大量購置新備件的費用達10萬元;三是對車間照明系統進行改造。由於原先車間裝運現場設備的照明全部是普通白熾燈,使用壽命短,基本上1天就要更換一次燈泡,更換備件的成本極高;且由於現場機台設備溫度較高、環境惡劣等的特點,很多同樣功率的普通燈具亮度不夠,加之生產裝置所需的照明燈數量和容量不斷增加,使電源電纜載流量難以承受,舊的照明燈具很容易被腐蝕和燒毀,使員工在進行故障處理、設備巡檢時產生極大不便,而且也給客戶在裝運水泥是造成極大不便。車間想生產之所想,急生產之所急,加班加點將全部普通照燈全部換成新型節能燈具,每月可為公司節電8萬多度,為公司的節能降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且使得發運效率也不斷優化,客戶滿意度也大大提升。
盡管2011年度在裝包發運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我們也存在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發運效率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由於受到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在發運管理上,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各種管理制度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分析的深度和細化程度不全面。
二是發運管理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現場車輛的管理、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銜接方面、在生產任務完成考核方面還存在漏洞,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及更新觀念,創新制度,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競爭力。
面對公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公司全體員工將團結一致,奮勇拼搏,採取措施,完善當前發運管理中的漏洞,加大對設備的巡檢維護,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把設備管理與改造、挖潛增效結合起來,更加縮短修理周期,更好地降低車間成本,做好生產管理工作,爭取在下一年度取得更好的業績。
4. 外委岩石審核意見一般怎麼簽
摘要 1、簽字要求:
5. 工程預算造價什麼要外委給第三方
工程造價咨詢業務只是甲方成本部工作的一部分,但需牽扯到較大的精力,同時兼顧會導致其他工作沒辦法同時進行!因此甲方把這部分工作進行外包,分出精力處理其他事!吐槽一下,外包單位出具成果文件質量不高,導致甲方工作更累!
6. 談談對於香港回歸十周年的成就及個人的體會
香港回歸十年來,盡管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但均度過了難關,香港「一國兩制」經受住了考驗,而且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與發展。香港經濟在波動中發展,呈現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央政府對香港支持不遺餘力,是香港經濟持續發展與政革循序漸進的重要保證。香港內部政改爭議雖然激烈,但這也是香港民主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發展中解決。然而,西方反華勢力對香港事務的介入加深,不利香港的穩定與發展,則值得警惕。
「一國兩制」經受住了考驗,並在實踐中得到豐富與發展
香港回歸十年來,中央政府依據《基本法》處理香港事務,除了積極支持與配合香港政府及維護香港的自身利益外,未直接干預香港事務,保證了香港在「一國」下的「兩制」的有效落實。香港特區政府在施政中,始終貫徹「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的方針政策,維護了香港自由港地位與社會的相對穩定。
香港回歸後,民眾的抗議遊行活動有所增加,甚至出現大規模的抗議遊行,不論其動機如何,基本上均能依法行事,未引起嚴重的社會沖突,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並沒有干預,這是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重要體現,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避免了在民主政治改革過程中的社會動亂的出現。盡管在政革與新聞自由等方面不時出現較大爭議,但總體上香港依然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地方,左中右各種聲音都有,特別是民主派的言論沒有受到封殺,種種批評特區政府的言論沒有受到限制。
特別是香港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得到維護與發展。到2007年,香港連續十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也是香港第13次獲此殊榮。該基金會認為香港仍為免稅港、政府極低程度干預商業活動、對外投資障礙極低、金融與銀行限制極少,這也是對香港政府與「一國兩制」的一種高度肯定。
香港自由經濟體制不僅沒有受到影響,而且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維持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信息中心與商務服務中心地位。回歸後,香港特區政府不斷改革,完善相關制度,提高效率,使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與航運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世界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集中香港,集中了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香港成為是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證券市場之一。香港的集裝箱裝卸量繼續維持世界前列,香港新機場自1998年營運以來的航空貨運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這一切充分顯示,香港回歸後經濟依然具有活力與發展潛力。
香港經濟在困難與調整中獲得可喜發展
香港回歸十年來,內外經濟環境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特別是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禽流感、SARS以及政治紛爭等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沖擊,香港經濟發展出現了很大起伏。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1998年香港經濟出現50多年來少見的負增長。隨後,在國際經濟大環境及內地經濟發展帶動下,香港經濟在2000年實現10.5%的高增長。然而,由於國際經濟形勢的再次逆轉,東亞地區經濟出現普遍衰退,香港經濟也再次陷入低潮,2001年出現零增長。此後,香港經濟開始出現恢復性增長,2002年增長2.2%;2003年增長3.2%。1997-2003年,香港經濟平均增長為3.1%。2004年開始,香港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近三年經濟年平均增長率達7.5%。這對一個成熟的經濟體而言,是非常難得的發展成就。
回歸後,經過特區政府多年的努力,香港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不少困難得到逐步改善。在回歸初幾年,特區政府財政赤字增加,到2002年一度達到700億港元。為改善這一局面,特區政府已採取多種措施,財政赤字得到扭轉,2006年已實現數百億港元的盈餘。曾經較為嚴峻的失業問題也得到大幅改善。1998年以來,香港的失業率接連突破4%、6%、7%,2003年7.9%。經過特區政府的不斷努力與總體經濟情況的逐步改善,近年來失業情況有所改善,2006年降到4.4%。不過,香港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主要是經濟結構調整緩慢。製造業增長緩慢,近十年平均每年凈產值實質下降9%以上。特別是高科技發展進展不大,沒有出現新的亮點行業,經濟結構轉型任務依然艱巨。香港經濟發展受外界經濟與非經濟因素影響大,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需要香港各界繼續共同努力,為香港經濟的平穩發展創造條件。
制度建設與政改紛爭問題日益突出,是香港民主政治發展中的問題
香港回歸後,盡管特區政府依「基本法」行事,逐步推行政革,但因涉及面廣,議題敏感,使得制度建設與政改紛爭不斷,成為影響香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香港特區政府為了提高執政效率,對香港官僚體制進行了適度改革,實施了「主要官員問責制」,即港府的施政成效責任由問責高官完全負責與承受。這一制度實施以來,盡管也有爭議,推動較為順利,特區政府基本能夠落實。如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因「購車事件」而辭職。兩位高官因處理「23條立法」問題不當而下台。
在落實《基本法》關於制訂「國家安全條例」即「23條立法」問題上,因選擇時機不當,中產階級疑慮較多,社會爭議太大,加上民主派將問題擴大化,引發了群眾大規模抗議遊行,最後特區政府在考慮維持香港社會安定的考慮下,暫時延緩該條例的制訂,可以說這是香港製度建設的一大挫折。
在香港行政長官與立法會選舉問題上,香港內部爭議更大。民主派不顧香港社會現實,急於提前進行全面直選,已涉及到對《基本法》相關條文的理解與解釋問題,最後不得不通過人大常委會「釋法」來解決爭議。2004年4月26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決定,香港2007年第三任行政長官的選舉不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2008年第四屆立法會的選舉,不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具體產生辦法可依照基本法及其附件的有關規定做出符合香港「循序逐漸進」原則的適當修改。這一決定,對香港的改制指明了一條循序逐漸進的大方向,避免急進的改革與不成熟的普選對香港帶來的負面影響。香港民眾與各政治團體應該珍惜這一機會,在協商中解決政改爭議,在完善制度建設中推進民主發展。
隨後,中央政府開始了與民主派的接觸與勾通,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有助於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議,逐步推進香港政治制度的建立與民主發展。但應充分體認到香港復雜的政改矛盾不是一下子所能解決的,雙方的誤會不會很快消除,未來可能還會在某些問題上的爭議變得更激烈,但只要遵循《基本法》、本著為香港的利益著想,終能找到一條解決之道。
在對待香港政制建設與民主發展問題上,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對香港民主制度的發展應更有信心,應與時俱進,逐步推進。關鍵是要培養熟悉民主運作的政治人才,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迎接挑戰。無論如何改革,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有信心按照《基本法》逐步推進香港的制度建設與政治發展。
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不斷深入
香港回歸後,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加上特區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努力,香港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維護了香港的社會相對穩定與經濟發展。2003年6月,中央政府回應特區政府的提議,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香港企業界對香港經濟的信心,而且也起到了促進香港經濟的迅速回升。CEPA簽署後,香港經濟開始明顯復甦,並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CEPA不僅成為香港與內地經濟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CEPA本身也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06年底,港澳有1898家服務業機構按CEPA條件申請赴內地投資,港澳居民在內地注冊的個體工商戶達到2746家;到2007年5月底,特區政府有關機構共簽發了超過2.3萬份符合CEPA規定的原產地證書,總值超過83億港元的貨物在進口內地時獲免關稅。CEPA還促進了港台經貿往來,從而加快了海峽兩岸與港澳地區的經貿合作。
在香港回歸七周年前夕,中央政府批准廣東省政府提出的建議,建立「9+2泛珠江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目前已建立了正式的合作框架,確立了八大合作領域,這對加強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又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對維持香港在亞太地區經濟樞紐地位與國際商貿服務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改善香港經濟,中央政府還採取了許多具體可行的政策。一是擴大開放內地居民赴港旅遊特別是推動「香港自由行」,赴港旅遊的內地居民持續增加,大大刺激了香港的消費與旅遊市場,成為帶動香港經濟回升的重要支持力量。二是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尤其是中央政府批准內地信用卡於今年初可在香港使用,及時批准香港銀行可以經營人民幣存款、兌換與匯款等業務,為香港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業務。三是為了支持香港政府發行政府債券及改善財政赤字狀況,中央政府明確表示可動用外匯儲備購買香港的債券,是對香港經濟的又一有力支持。
香港與內地經濟的聯系不斷加強,在香港企業加大內地投資與經貿合作的同時,內地企業紛紛赴港上市籌資,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到2003年底,內地企業在香港主板與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有258家,佔香港上市總數的25%;市值達16950億港元,佔香港證券市場總市值的三分之一。今年以來,又有蒙牛乳業與平安保險等多家大型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目前,內地在港公司達2000多家,資產總額達到2200億美元。這些內地企業與資本已成為香港經濟繁榮的另一支撐力量。
西方反華勢力對香港事務的干涉則值得警惕
在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國際社會對香港回歸的表現普遍給予肯定與高度評價,是值得自豪與驕傲的。不過,西方反華勢力並不完全公正客觀看待香港的回歸與取得的巨大成就。香港回歸之前,美國就曾以「確保美國龐大利益」及「維持香港自由」為名,美國參眾兩院於1992年通過《香港政策法》,後經總統簽署生效。此後,美國政府每年向國會提交關於《香港政策法》年度報告,成為美國干預中國內政與香港事務的法律依據。香港回歸後十年來的經驗證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不斷捲入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並利用香港指責中國政府。
特別是由於香港政改紛爭增加,美國有人藉此大做文章,加大幹涉香港事務。在2003年關於香港「23條立法」爭議問題上,美國政府(包括白官、國務院、國會與駐香港總領事)就該條例發表的聲明或評論就達20多次。特別是美國駐香港總領事不僅指責「23條立法」,而且要一並落實民全普選行政長官與立法會。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及安全委員會」認為「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會削弱港人的基本人權,促請美國總統及國務卿向大陸表示強烈反對。美國白宮發表聲明,關注「國家安全條例」損害香港的自治和自由,並敦促香港立法會修訂有關「禁止組織」和「國家機密」的條文。美國眾議院甚至要求美國及其他國家政府和人民發表反對限制香港現有自由的明確聲明。2003年6月30日,英國外交部公開發表聲明,對特區政府所提的「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中的有關規定大加指責,認為「取締組織」這項規定不符合「中央聯合聲明」所維護的「一國兩制」原則。2004年1月,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小組委員會主席布朗巴克赴港,與民主派密切接觸,公開表示草擬《基本法》時並未獲港人認同,許多條文最終會損害香港民眾的自由。同年3月該委員會小組就香港問題舉行聽證會,策劃香港民主派人士到美國國會作證,嚴重侵犯中國主權與干涉中國內政與香港事務。六月中旬,美國國會發表報告,再次指責中國政府關於香港選舉的釋法問題,認為是在削弱香港的自治,建議美國政府重新審視對港政策,包括必要時變相制裁香港。日前,美國參議院又通過由該議員布朗巴克提出的「支持香港自由」決議案,公然干涉中國內政。中國外交部就此發表聲明,認為決議案「罔顧事實,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這是對中國內政和香港特區事務的粗暴干涉。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可見,美國越來越明顯的意介入香港事務,並企圖借香港問題遏制中國。
未來隨著香港政革的推進與爭議的增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還會不斷插手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我們必須給予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