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清末變法修l律是指修成了哪一部律法
1.在立法指導思想上
清末修律自始至終貫穿著「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形式,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的方針。因此,借用西方近現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堅持中國固有的封建制度內容,即成為統治者變法修律的基本宗旨。
2.在內容上
清末修訂的法律表現出封建專制主義傳統與西方資本主義法學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一方面,堅行君主專制體制及封建倫理綱常「不可率行改變」,在新修訂的法律中繼續保持肯定和維護專制統治的傳統;另一方面,又標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國之良規、兼采近世最新之學說」,大量引用西方法律理論、原則、制度和法律術語,使得保守落後的封建法律內容與先進的近現代法律形式同時顯現在這些新的法律法規之中。
3.在法典編纂形式上
清末修律改變了傳統的「諸法合體」形式,明確了實體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差別,分別制定、頒行或起草了憲法、刑法、民法、商法、訴訟法、法院組織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規,形成了近代法律體系的雛形。
『貳』 是論清末修律的背景、內容、特點和歷史意義
清末修律,是先進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希冀在不從根本上觸動帝制,仁德和祖教綱常等中華文化傳統的思想指導下,表面上為收回領事裁判權,實質為維持清廷的苟延殘喘,從而「折沖樽俎,模範列強」。他們把法律變革本身等同與制定西方化的各種法典,造就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中西法文化特殊混合體,而沒有將其本土化。清末修律的失敗也就成了不變的結局。
『叄』 清末修律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清末修律是清統治者為了挽救政治危機,維護其搖搖欲墜的統治,迫於國內外各種矛盾的壓力下進行的,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它是在保持君主專制政體的前提下進行的,因而不可能帶來真正進步、民主的法律制度。除此之外,清末修律活動還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第一,在立法指導思想上,自始至終貫穿著「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的方針。一方面清政府迫於激變的時局不得不「改弦更改」、「參酌各國法律」進行變法修律,但在根本問題上又堅持修律應「戾乎中國數千年相傳之札教民情」。因此,借用西方近現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堅持中國固有的封建制度的內容,即成為清末統治者變法修律的基本宗旨。
第二,在內容上,清末修訂的法律表現出封建專制主義傳統和西方資本主義法學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一方面,清末修律堅持君主專制體制及封建倫理綱常「不可率行改變」,在新修訂的法律中繼續保持肯定和維護專制統治的傳統;另一方面,又標榜「吸收世界大同各國之良規、兼采近世最新之學說」,大量引用西方法律理論、原則、制度和法律術語,使得保守落後的封建法律內容與先進的近現代法律形式同時顯現在這些新的法律法規之中。
第三,在法典編纂形式上。改變了中國歷代相傳的「諸法合體」的形式,明確了實體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差別與不同,分別制定、頒行或起草了有關憲法、刑法、民法、商法、訴訟制度、法院組織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規,形成了近代法律體系的初步雛形。
『肆』 清末修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背景:1840年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思想的進入,清政府在內外壓力下,開始改革,歷史上稱「清末修律」.
到清朝末年,在修律的過程中中華法系宣告解體,同時建立了中國近代法制的雛形。
1、特點。(1)立法指導思想方面表現為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形式及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既主張「參酌各國法律」,又強調「不戾乎中國數千年相傳之禮教民情」。(2)內容方面表現為封建專制主義傳統和西方資本主義法學最新成果的混合。(3)形式方面表現為區分法律部門、區分實體法與程序法,形成了近代法律體系的雛形。(4)立法程序方面表現為既沒有真正的民主形式,當然不能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和願望。
2、影響與評價。(1)清末修律導致中華法系解體。使中國近代法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2)清末修律為中國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礎。(3)清末修律引進和傳播了西方近現代的法律學說和法律制度。(4)清末修律在客觀上有助於推動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教育制度近代化。
清末修律在法典編纂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諸法合體」形式,明確了實體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差別
清末修律使延續了幾千年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同時也為中國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清末初步規定了法官及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
『伍』 清末修律對中國法制近代化的影響
清末修律
1、特點。(1)立法指導思想方面表現為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形式及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既主張「參酌各國法律」,又強調「不戾乎中國數千年相傳之禮教民情」。(2)內容方面表現為封建專制主義傳統和西方資本主義法學最新成果的混合。(3)形式方面表現為區分法律部門、區分實體法與程序法,形成了近代法律體系的雛形。(4)立法程序方面表現為既沒有真正的民主形式,當然不能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和願望。
2、影響與評價。(1)清末修律導致中華法系解體。使中國近代法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2)清末修律為中國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礎。(3)清末修律引進和傳播了西方近現代的法律學說和法律制度。(4)清末修律在客觀上有助於推動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教育制度近代化。
『陸』 清末修律有何影響
清末所進行的大規模修律活動,雖然在主觀上是一種被動、被迫的立法活動,修律本身也存在著根本的缺陷和局限性,但在客觀上也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在中國近代法制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首先,清末變法修律導致中華法系走向解體。隨著修律過程中一系列新的法典法規的出現,中國封建法制制度的傳統格局開始被打破。不僅傳統的「諸法合體」的形式已被拋棄,而且中華法系「依倫理而輕重其刑」的特點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清末修律標志著延續幾千年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中國傳統的封建法制開始轉變成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顯著特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制。
其次,清末修律引進資產階級的法律為藍本,為中國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通過清末大規模的立法,參照西方資產階級法律體系和法律原則建立起來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司法體制,對以後特別是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黨政府法律制度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條件。
再次,清末修律在一定程度引進和傳播了西方近現代的法律學說和法律制度。清末變法修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向國內介紹和傳播西方法律學說和資本主義法律制度,使得近現代法律知識在中國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從而促進了一部分中國人的法治觀念。
最後,清末修律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
『柒』 論述清末法制變革的成敗得失
《論述清末法制變革的成敗得失》
1、清末變法修律的主要內容:
一是制定了《大清現行刑律》。這是清政府於1910年頒行的一部過度性法典。在《大清律例》上稍作修改而成;
二是制定了《大清新刑律》。這是歷史上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門刑罰典。1911年正式公布,預定宣統五年正式實施,但未正式實施;
三是制定了《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的民法草案,未正式實施;四是制定了一些主要的商事立法。頒布了《欽定大清商律》等法規;五是修訂了主要的訴訟法規。如《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等;六是訴訟體制發生了變化。調整了司法機關,改革了訴訟制度等。
2、清末變法修律的特點:
一是在立法上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形式,同時又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即「參酌各國法律」進行變法修律,但又不能違背「中國數千年相傳之禮民情」。這是清朝變法修律的基本特點;
二是在內容上表現出封建專制傳統和西方資本主義法學最新成果的混合。即大量使用了西方法律理論、原則、制度和法律術語,使得保守落後的封建法律內容與先進的近代法律形式同時存在;
三是在法典編纂上,改變了「諸法合一」的傳統形式 ,明確了各部門之間、實體法和程序法之間的差別,分別制定或起草了有關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規,形成了近代法律體系的雛形;
四是清末變法是清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地位,在保持君主專制政體的前提下被迫進行的。因而根本不能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和願望,也沒有真正的民主形式。
3、清末變法的影響:
一是導致了中華法系的解體;
二是為中國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礎;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引進和傳播了西方近代法律學說和法律制度;
四是在客觀上有助於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
『捌』 清末修律的時代背景及其影響是什麼
背景:1840年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思想的進入,清政府在內外壓力下,開始改革,歷史上稱「清末修律」.
到清朝末年,在修律的過程中中華法系宣告解體,同時建立了中國近代法制的雛形。
1、特點。(1)立法指導思想方面表現為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形式及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既主張「參酌各國法律」,又強調「不戾乎中國數千年相傳之禮教民情」。(2)內容方面表現為封建專制主義傳統和西方資本主義法學最新成果的混合。(3)形式方面表現為區分法律部門、區分實體法與程序法,形成了近代法律體系的雛形。(4)立法程序方面表現為既沒有真正的民主形式,當然不能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和願望。
2、影響與評價。(1)清末修律導致中華法系解體。使中國近代法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2)清末修律為中國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礎。(3)清末修律引進和傳播了西方近現代的法律學說和法律制度。(4)清末修律在客觀上有助於推動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教育制度近代化。
清末修律在法典編纂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諸法合體」形式,明確了實體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差別
清末修律使延續了幾千年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同時也為中國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清末初步規定了法官及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
『玖』 簡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點和歷史意義。
清末修律的歷史意義
清末變法修律導致中華法系走向解體。傳統的「諸法合體」的形式已被拋棄,中華法系「依倫理而輕重其刑」的特點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清末修律標志著延續幾千年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中國傳統的封建法制開始轉變成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顯著特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制。
清末變法修律在一定程度上引進和傳播了西方近現代的法律學說和法律制度。清末變法修律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面而系統地向國內介紹和傳播了西方法律學說和資本主義法律制度。
使得近現代法律知識在中國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從而促進形成了一部分中國人的法制觀念。清末變法修律在客觀上有助於推動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
清末修律的主要特點
清末修律是清代統治者為維護其搖搖欲墜的反動統治,在保持君主專制政體的前提下進行的,因而既不能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和願望,也沒有真正的民主形式。
在法典編纂形式上,清末修律改變了中國傳統的「諸法合體」的形式,明確了實體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差別與不同,分別制定、頒行或起草了法典或法規,形成了近代法律體系的雛形。
在內容上,修律表現出封建、買辦的專制主義傳統和西方資本主義法學最新成果的混合。一方面,清末修律堅持君主專制及倫理綱常「不可率行改變」,在新修新訂的法律中繼續保持肯定和維護專制統治的傳統。
另一方面,又標榜「吸收世界各國大同之良規、兼采近世最新之學說」,大量引入西方法律理論、原則、制度和法律術語,使得保守的封建內容與先進的近代法律形式同時顯現於新訂法律法規之中。
在立法指導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終貫穿著「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形式,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的方針。
清末修律的真實目的也決定了其在判斷西方法律模式時的價值選擇。是效仿大陸法系的法典法,還是引入英美法系的判例法,這實質上涉及一個究竟是選擇法國大革命模式的理性主義和國家主義,還是選擇保守英美憲政革命模式的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問題。
西方兩大法系的法律制度雖然都體現了平等、自由和民主的精神,但是英美判例法卻飽含著更為強烈和深刻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地方自治因素,這與清王朝所崇尚的「大一統」的國家主義和「法自君出」的專制主義相去甚遠。
賴特勛爵曾說過:「普通法將英語國家維系在一起,它被恰當地稱之為自由民族的法律。」然而,中國從來就不是崇尚自由的民族,也就很自然地將英美判例法排除在外。
『拾』 清末修律的修律內容
(一)《大清現行刑律》(1910年5月15日頒布)
(1)公布的原因與過程。《大清現行刑律》是清政府在《大清律例》的基礎上稍加修改,作為《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一部過渡性法典,於1910年5月15日頒行。
(2)主要內容及變化。內容基本秉承舊律例,與《大清律例》相比,有如下變化:
①改律名為「刑律」;
②取消了六律總目,將法典各條按性質分隸30門;
③對純屬民事性質的條款不再科刑;
④廢除了一些殘酷的刑罰手段,如凌遲;
⑤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妨害國交罪等。
(二)《大清新刑律》(1911年1月25日公布)
(1)特點與地位。是清廷於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門刑法典,但仍保持著舊律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倫理的傳統。
(2)制定過程及篇章結構。起草工作始於1906年,由於引發了禮教派的攻擊和爭議,至1911年1月才正式公布,但並未真正施行。《大清新刑律》分總則和分則兩篇,後附《暫行章程》5條,規定對侵犯皇室罪、內亂罪和外患罪加重處罰;對無夫奸罪科以刑事處罰;尊長親屬有犯,卑幼子孫不得使用「正當防衛權」。
(3)主要內容及發展變化:
拋棄了舊律諸法合體的編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罰等專屬刑法范疇的條文作為法典的惟一內容,在體例上拋棄了舊律的結構形式,將法典分為總則和分則;
確立了新刑罰制度,規定刑罰分主刑、從刑;
採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資產階段的刑法原則和刑法制度,如罪刑法定原則和緩刑制度等。
(關鍵詞記憶: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專門刑法典;總則+分則+暫行章程;主刑+從刑;罪刑法定+緩刑)
(三)《大清商律草案》
1.清末的商事立法
(1)第一階段,商事立法主要由新設立的商部負責。1903年,修訂的《商人通例》9條和《公司律》131條,在1904年1月(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奏准頒行,定名為《欽定大清商律》,是為清朝第一部商律。此外,清政府還陸續頒布了有關商務和獎勵實業的法規、章程加1904年6月頒行的《公司注冊試辦章程》,同年7月頒布的《商標注冊試辦章程》,1906年5月頒行的《破產律》等。
(2)第二階段,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訂法律館主持起草,單行法規仍由各有關機關擬訂,經憲政編查館和資政院審議後請旨頒行。在此期間,修訂法律館於1908年9月起草了《大清商律草案》,1911年9月農工商部起草了《改訂大清商律草案》,此外還草擬了《交易行律草案》、《保險規則草案》、《破產律草案》等等,但均未正式頒行。在此期間公布的單行商事法規有《銀行則例》、《銀行注冊章程》、《大小輪船公司注冊章程》等。
(四)《大清民律草案》
1.主持修訂者:沈家本、伍廷芳、俞廉三;
2.結構: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五編;其中:
(1)總則、債、物權三編由日本法學家松岡正義等仿照德國、日本民法典的體例和內容草擬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資產階級民法理論、制度和原則;
(2)親屬、繼承兩編由修訂法律館會同保守的禮學館起草,其制度、風格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許多封建法的精神。
3.修訂民律 的基本思路,仍然沒有超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格局。 並未正式頒布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