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院在科研工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近五年,累計到款科研經費10.2億元,累計發表SCI論文1618篇,發表論文數全球排名第10名,論文被引次數全球排名第27名。學院累計申請發明專利797項,其中授權454項,共獲得國家級二等獎4項,國家國際合作將1項,省部級科技獎25項。材料學科連續多年入圍ESI世界前千分之一學科。學院學術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材料科學進展》等世界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多項關鍵技術成果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及核電等重大工程裝備,解決了國家重要領域的關鍵性問題,滿足了國家重大工程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過幾年來的深化改革,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等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樹立「以學生為中心,實行教授治學,推進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形成了「把學院建設成為一流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共同願景。
Ⅱ 上海交通大學的本碩博畢業生,能到二線城市的985大學當老師嗎
從上海交通大學出來的本碩博畢業生,想要到二線城市的985大學當老師其實並不容易,985大學招聘老師的條件比較苛刻,要求很高,對於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出來的本科生來說,可能還達不到學歷的要求,985大學應聘的老師最低的學歷要求一般都是碩士學歷以上,因此從上交大畢業出的本科生,不太有可能能夠到二線城市的985大學當老師。針對於這一個問題,小匠老師下面來分享幾點個人的看法。
因此通過了解985大學的老師招聘要求,我們可以發現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出來的本科生以及碩士生,想要到二線城市的985大學當老師,其實是很有難度的,即便是二線城市的985大學對於前來應聘的老師的學歷要求其實並不低。對此,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發表你們的觀點和看法。
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問題,如何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點擊關注!
Ⅲ 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成果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Homotopy Analysis Method in NonlinearDifferential equations Shijun Liao Springer&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Computational Logistics 2012 胡昊;史小寧等 Spinger 2012年 世博交通啟示錄 孫健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2年 結構非線性分析的二次攝動法 沈惠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既有鐵路提速改造軟基動力性能分析與應用 徐永福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2年 Computational Logistics 2011 胡昊;史小寧等 Spinger 2011年 船舶貿易與經營 陳飛兒,張仁頤,胡昊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2年 岩土工程可靠度理論 張璐璐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1年 土力學和地基基礎 王建華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1年 旅遊房地產研究 胡昊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年 交通安全設計理論與方法 陸鍵 科學出版社 2011年 國際船舶貿易 張仁頤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年 公路交通安全設計理論與方法 陸鍵 科學出版社 2011年 電彈性理論 匡震邦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年 船體振動學 金咸定;夏利娟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年 船舶振動 金咸定;夏利娟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年 岩土工程可靠度理論 張璐璐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1年 土力學和地基基礎 王建華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1年 Progress in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He, Q.;Shen, S.L. ASCE 2010年 遠程遙控氣壓沉箱技術與應用 李耀良;王建華;周香蓮;袁芬 中國工業建築出版社 2010年 人、船與海洋的故事 楊槱;陳伯真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0年 高等級公路綜合養護評價與預測技術 陸鍵等 科學出版社 2010年 城市協作設計方法 北尾靖雅等著, 胡昊 譯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0年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Nonlinear Analysisof Plates and Shells Hui-Shen Shen (沈惠申)著 CRC Press,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9年 智能運輸系統(ITS)規劃方法與應用 陸鍵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年 新型路堤填築新技術 徐永福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年 現代頂管施工技術與工程實例 瀋水龍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9年 水下運載器操縱控制及模擬模擬技術 連璉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9年 力學與工程----21世紀工程技術發展與力學前沿研究 劉樺編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年 交通運輸經濟學 史小寧;胡微紅;胡昊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年 基於擾動狀態理論的若干岩土力學基礎問題研究 葛修潤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9年 海岸工程水文學 喻國良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年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設計理論與方法 陸鍵 科學出版社 2009年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保障技術指南 陸鍵 科學出版社 2009年 工程熱力學-重點英漢對照 楊海;車馳東;張小卿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9年 地下水滲流分析-基坑工程手冊第八章 瀋水龍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9年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英語 連璉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年 材料強度學 許金泉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年 趣味剛體動力學 劉延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滑坡模型試驗理論與實踐 羅先啟;葛修潤 水利電力出版社 2008年 海洋工程水動力學試驗研究 楊建民;肖龍飛;盛振邦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年 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載荷 (英)福爾特森;楊建民等譯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年 輪船史 楊槱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5年 近海平台管狀接頭強度分析 陳鐵雲;王德禹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5年 帆船史 楊槱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5年 船舶螺旋槳理論與應用 王國強;董世湯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5年 船舶結構終極承載能力 陳鐵雲;王德禹;黃震球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5年 船舶原理(下冊) 盛振邦等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4年 船舶原理(上冊) 盛振邦等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3年 船舶與海洋工程風險評估 張聖坤;白勇; 唐文勇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3年 船舶興波阻力理論 劉應中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3年 Beyand Pertarbation:Introction to the HomotopyAnalysis Method SHIJUN LIAO CRC Press LLC 2003年 高等流體力學(第二版) 劉應中;繆國平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2年 資料來自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Ⅳ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科學研究
在「科研強院」的建設中,既強調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又重視科學研究的工程化技術和產學研結合,一方面注重內涵建設,發揮自身優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使用好各種外部信息與資源,藉助內部與外部形成合力,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得益彰,共同發展,有效地推動學院的學科建設和科研上水平,達到培養人才、科技攻關、服務社會的目的。近年來,學院分別在基礎理論和工程技術研究領域不斷取得佳績,連續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重點攻關技術、國防攻關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各類科技項目,以及大量企業委託項目研究及國際合作研究,2006 年7月,由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領銜的「全氟離子交換膜工程技術研究」項目,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專家立項論證,成功入選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2005年全院到校經費3000萬余元。高水平論文和科研經費明顯增長,近年來,以我院為第一作者單位,每年被SCI收錄的論文達到100多篇,2003年為150篇,2004年為130餘篇,2005年為202篇。2004年,在Science、 Nature,J.Am.Chem.Soc.,Angew.Chemie. 等國際權威雜志上發表論文5篇,2005年在Angew.Chemie和JACS雜志上發表論文3篇,2006年發表7篇。1999-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1 項,上海市優秀教材三等獎1項。
主要研究方向有
新型聚合反應,具有光、電、磁、醫用等各種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合成與加工改性過程中的計算機模擬與設計, 聚合物共混材料;有機氟化學及自由基化學,手性配位體的合成及不對稱催化反應,有機金屬化學;無機納米化學、納米手性介孔材料;生物分析化學與代謝組學;重原子體系的量子化學方法與應用,密度泛函理論的方法與應用,分子力學力場方法、分子模擬與計算化學;新型催化劑與催化過程,綠色化學工藝,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應用電化學,燃料電池,金屬腐蝕與防護技術,精細化學品的合成等。
Ⅳ 上海交通大學技術學院的學院榮譽
技術學院一貫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績顯著。曾有多名通信專業的在校學生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這些論文都結合和反映當前的最新通信技術,具有一定先進性。在外語教學方面, 學生在校期間的大學英語四、六級的合格率和優秀率及英語專業四級、專業八級的通過率均名列同類學校前茅。
技術學院為推動學生的實踐與應用能力、創造性能力及外語水平的提高,將學生創造性成果大賽、實踐與應用能力成果大賽、外語綜合水平大賽作為學院傳統項目每年舉行一次。計算機專業學生經過學院「軟體與多媒體研製中心」實戰訓練,實踐能力明顯增強,廣泛受到用人單位青睞。
多年來,學院重視學生的素質拓展,學生參加全國、市級和學校的各類比賽中,獲得許多獎項。有多人次被評為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和優秀團幹部,有多個班級被評為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先進集體;一位同學曾榮獲國家國防教育「愛我中華、心系國防」電視演講賽全國賽區優勝獎、上海賽區一等獎;多位同學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社會實踐活動」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個人論文」一等獎;學院學生辯論隊曾榮獲上海交通大學第十一屆「聯合杯」辯論賽冠軍;電子工程系七位同學分別榮獲200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上海市二等獎、三等獎和優勝獎。
多年來,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0%,分別榮獲上海交通大學2003、2004和2005學年度就業工作先進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
長期以來,技術學院也非常重視精神文明、愛國衛生和環境安全建設,曾多次被評為「交大文明單位」、「上海市文化系統安全單位」、「上海市高校群眾體育先進集體」、「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集體」、「上海市花園單位」等。
Ⅵ 上海交大主要學什麼,這幾年分數收多少
主要院系: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醫學院國家重點學科:49個碩士點:298個博士點:203個院士:33人博士後流動站:28個實驗室: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作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 研究型大學,科學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學的發展中一直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上海交通大學目前,學校科研已經基本具備了全面沖擊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礎和實力,擁有若干代表國家級水平的創新平台和創新基地,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和承接的國家重大項目逐年增加,產生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成果和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科研經費總量、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和發明專利均處於全國先進水平。 學校的科研將緊緊圍繞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需求,承擔起學校在國家和上海市科技發展中應有使命,發揮學校科研優勢與特色,為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做出重要貢獻。
Ⅶ 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的科學研究
作為「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的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科學研究工作是學院的核心任務之一。我們在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的框架下,著重於建立面向產業需求的高水平的應用型科研體系。學院設立了三大科研方向:軟體工程的形式化方法、軟體工程的方法與技術以及軟體應用與服務。軟體工程的形式化方法主要涉及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程序語言理論,形式化規約與驗證等內容。軟體工程的方法與技術方向包括軟體工程基礎理論、面向方面的軟體工程、高可靠軟體、服務計算和SOA、軟體測試技術、以及模型驅動開發等研究內容。軟體應用與服務方向涵蓋了與信息產業及相關行業緊密聯系的有關研究內容,目前包括了實時嵌入式系統的模擬、驗證與控制研究,信息系統集成與可視化技術,數字媒體計算技術和藝術設計方法,現代物流信息技術與RFID技術,網路計算以及醫療物聯網等內容。近年來,學院全體教師在各個科研方向上瞄準技術前沿,面向國民經濟發展潮流,爭取到眾多的縱向與橫向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並且也在積極地進行產業化工作。
Ⅷ 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微電子專業哪個比較好
....騙人的又來了!跟復旦微電相比上交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上交微電子連博士學位授予權都沒有,只能發發碩士玩玩。建院沒有幾年,建院以來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成果就是陳進那5顆漢芯,當然現在是什麼都沒有了。
復旦微電子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級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俱全,是復旦工科的領軍學科,可以說代表著全國微電子最高水平。上海交通一卡通、地鐵單程IC卡,都是復旦微電子研製的。
不過由於交大其他電學方面都很好,微電子相當於借力交大工科大平台,所以發展也還不錯。不過再怎麼借力,新成立的學科自然也沒辦法和復旦微電匹敵。但是如果你想去其他電學類方向的專業,交大還是不錯的
補充:呵呵,我本來還給交大的留了面子,沒想到樓下幾個交大的得寸進尺,還給我搞出個復旦情節來,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一群無知又想當然的人在這里叫囂,真是搞笑啊~~~
p.s.復旦微電=微電研究院+微電子學系+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廣義的還包括復旦微電子公司、上海華虹集成電路,想核實數據的別忘了這些~
好吧,看看數據:
學科地位:
對於一個二級學科,它的地位排序一般如下:
普通本科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權
↓
碩士授予權(←←交大微電的位置。可憐的交大微電,連博士都發不出來,在復旦就連純工學的力學系都有博士可發,可想而知交大微電有多差)
↓
博士授予權
↓
省部級重點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等
↓
國家重點學科(←←復旦微電在這,這是中國一個二級學科可以達到的最高水平)
而對於實驗室來說:
普通科研實驗室、教學實驗室(←←交大微電幾個實驗室都在這,當然復旦微電也有好幾個這種最普遍的實驗室)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國家重點實驗室(←←復旦微電的頂尖實驗室,在全國IC領域唯一)
在微電領域有復旦工藝第一,清華演算法第一的說法。要不是清華靠著政治地理優勢搶走,第二代身份證本來應該是復旦微電做的。
看看歷史:
復旦微電:1956年謝希德院士(曾任復旦校長)創辦半導體物理專業。1984年設立微電博士點,全國最早一批博士點之一。1988年即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還是全國第一批。1992年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至今仍是全國高校唯一的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2004年成立復旦微納創新平台。
交大微電:2000年左右籌劃,引進陳進。當時的陳進在蘇州飛思卡爾混不下去了,於是投身交大。交大微電於2003年成立,是完全的公司化運營,所謂「董事會領導的院長負責制」,陳進就是院長,實際上也就是總經理。現在制度仍然如此。後來陳進就由進交大前「騎著一輛單車」神話般的變成了資本500餘萬。
基本相當於沒有任何底蘊,完全靠錢堆出來一個學科,只因為看到了微電的發展空間。看看他們的師資,清一色青年學者,都是十幾年前才畢業,其中還有一半是來交大做兼職。典型的大幹快上的跟風。也許你們會說這樣的學科有生機有活力,呵呵,是啊,陳進就是這么招進來的~
再看師資力量(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分):
教授級(教授、研究員):復旦32人 交大19人(似乎交大也不少?呵呵,其實幹活的只有4人,剩下的不是特聘就是兼職,湊數的~)
其中博士生導師:復旦18人 交大多少?only one。(可憐啊,所以說交大微電怎麼連博士學位都發不出來呢)
副教授級:復旦28人 交大19人(還是一樣,真正幹活的只有5人)
校區:
復旦微電的學生第一年在復旦本部學習,之後就要搬到張江去了,偏遠了些。借不到復旦文理大綜合學校的氣氛,其實比較遺憾。然而張江正是上海的微電子等高科技企業最密集的地方,在那裡生活對將來就業的優勢是交大微電子不可企及的。呵呵,交大的要藉此反駁了?不過很可惜,張江再偏,也比離外環還有10公里的交大閔行農村校區強多了。張江在內環邊上,實際上比復旦本部還偏市中心呢。
最後是科研成果:
復旦微電:數不勝數,973、863之類的百餘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大獎之一)也有20多項。科研成果經復旦微電子公司轉化,應用於上海「公交一卡通」、上海地鐵IC卡單程票,每一個坐過上海地鐵或者辦了「一卡通」的人都很容易看到印在上面的「復旦微電子」;「中視一號」、「中視二號」晶元即將應用於08「數字奧運」全國數字電視系統;神威I號CPU,是和龍芯、星光、方舟以及「漢芯」同樣為國爭光的國產cpu(其中漢芯「為國爭光」截止於2006年之前)。科研成果正在為上海乃至全國人民服務。
交大微電:除了「漢芯」系列之外,什麼都沒有。然而這個漢芯其實是很厲害的(指技術),但是對「漢芯」造假處理的報道以及力度遠遠不夠(呵呵,交大怕是也下了不少力氣),導致國人普遍完全不懂得這一事件的嚴重性。
實際上,「漢芯」事件在國外的影響遠遠大於國內,上了《紐約時報》,還上了《Nature》的封面。知道《Nature》是什麼概念么?這是全球學術水平最高的兩份雜志之一,哪個大學要是在那上面發表一篇文章那是要單獨新聞報道慶祝的。交大Nature沒發多少,結果這次卻上了封面,呵呵,丟的是全中國大學在世界的臉面。另一個數字更能說明問題,不得不「向大韓民國謝罪」的黃禹錫,騙取科研經費20億韓元(不到2000萬人民幣);而至今仍無人負法律責任的「漢芯」,騙得經費為1億餘人民幣。
知道樓下的幾個為什麼都想交大微電好么?就是因為「漢芯」原來的影響力實在太大,而造假案卻不了了之就結束了。
「漢芯」的氣球爆了,吹破了牛皮的上交微電子,現在一無所有。
呵呵,數據都放好了,想必也不用多說了。其實討論這個問題真的很無聊,我放了這么多數據就好像在列了很多數據來說明上海比青海發達一樣。
交大微電子如果真的想要奮發圖強、雪洗前恥,建議應該把當初《Nature》那篇報道的標題——Named and Shamed——作為自己的院訓,知恥而後勇。
P.s.樓主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學校微電子的情況,可以參考一下國家批準的9所微電子人才培養基地。其中,清華、北大、復旦、浙大、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5所是國家投資興建,上海交大、華中科大、東南大學、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是自籌經費。
Ⅸ 華中科技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哪個更強
上海交通大學比華中科技大學強很多很多!中國教育界有句老話:「北有清華,南有交大」!!當然,華科大在工科院校中也還是有實力的。特別是李培根擔任華科大校長以來科技成果更多,學校進步更大!!名氣越來越大!!呵呵!
Ⅹ 周家足的科研成果
在美國數學會(Transactions,Proceedings,ContemporaryMath.),澳大利亞(JournalofAMS),加拿大(CanadianMath.Bulletin),韓國(JournalofKMS),台灣(數學期刊(TaiwaneseMath.Journal),數學集刊()),中國科學(ScienceinChina),數學物理學報(ActaMathematicaScientia),中國數學學報等國內外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30餘篇。
在積分幾何運動公式、幾何不等式方面的研究工作1997年獲香港求是基金會頒發的「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1998年獲貴州省科技進步獎.2004年入選貴州省」黔中英傑」.是」美國數學會」會員,」美國數學評論」評論員.國內外多家數學專業雜志的評審。多次組織並主持國際積分幾何國際會議。多次應邀到英國,法國,韓國,西班牙,台灣,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國內外著名研究院和高等院校講學。作為主要負責人組織並主持2004首屆「國際積分幾何與凸性國際會議(),2006年西南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聯合國際幾何會議。與NYUPolytechnicInstitute的YangDeane教授共同組織並主持2008年首屆中國數學會美國數學會聯合國際會議的.
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承擔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貴州省優秀科技人才省長重點基金,主持西南大學科研基金等項目研究.
1956-1974年在貴州省榕江縣度過了童年和部分青年時期,1969年知青下鄉,1972年後當過中、小學代課老師,養路臨時工人等。酷愛足球運動,青年時期是貴州省黔東南州足球代表隊隊員,武漢大學足球代表隊隊員,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1977年武漢地區高校田徑賽跳遠冠軍,國家二級足球裁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