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語文信息技術應用成果

語文信息技術應用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22 08:31:55

①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學作了如此的
信息技術在現在以及將來的教育教學中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
並越來越發揮著極其重要
的作用。
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肩負著培養學生各種語文能力和塑造學生
健全人格,
發展學生健康個性,
提高審美能力等的艱巨任務。
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現
代化教育技術,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應用於語
文課堂教學,一改傳統的「黑板
+
粉筆」的單一呈現方式,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可視化、互動
化、
個性化,
使課堂教學變的活起來,
變得更加生動和高效。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可以使課堂教學優化,
提高教學效果,
它將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成為教師教
學,學生學習、研究、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網路資源查閱資料進行備課,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熟悉教材、鑽研教材、考慮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
礎。
由於農村孩子生活范圍小,
知道的知識少,
對於一些課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
這就要
求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
多准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選擇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設計前先熟悉鑽研教材,然後上網查閱優秀教師的備課。網上的備課各種各樣,
文本的、
視頻的,
一課有好多種,
而且資料非常多。
教師可以選取能幫助學生學習課文的文
字、圖片、聲音、視頻資源,教師可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加上自己的見解,有選擇性的拿
來運用到自己的備課中。
在課堂上教師一邊進行講解,
一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這樣做既
提高了教師教學設計的水平,
又為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
的基礎。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語文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人們獲取知識是通過各種感官(口、耳、舌、鼻等)將外界信息傳遞給大腦。現代教育教學
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特別是眼、耳、腦的學習功能,增加學習效率。課堂教
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
它需要教師、
學生配合來完成。
教師在發送信息時,
不僅通過語言和
手勢,
還要藉助多媒體呈現文字、
圖片等素材,
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
使學生多渠道
獲取信息,
並且相應地多渠道反饋信息。
同時,
學生之間相互討論,
延長了信息在頭腦中停
留的時間,增強了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
,
注意力的穩定
程度和對象本身的特點有關
,
如果注意對象新穎、豐富而又富於變化
,
注意力和興趣就比較
穩定和持久。

因此
,
在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
,
學生的注意對象不但有所變化
,
而且比較新穎、豐富。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各種感官形成刺激
,
始終處於積極的情緒中
,
激起
學生的情感
,
讓學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
、有效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
「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

興趣是最好的老

師,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
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
它推動學生去探
索新的知識、挖掘新的潛能。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要靠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引導、
啟動和發展起來的。
而現代教育技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
運用媒體,
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
多渠道信息的傳遞,
加強學生對知識認知的透明度,
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

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指出了學習興趣對學習的重
要性。小學生天真、稚氣
,
好奇心強
,

喜愛艷麗、動態的景物。在教學新知識時
,
教師可以
根據教學內容
,
製作或選用恰當的課件
,
配以教師得當的體態、語言
,
激發學習興趣。我在教

《月球之謎》
一課時,
學生對於天文知識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
但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
插圖,
激不起學生過高的學習興趣,
注意力難以集中。
導入時我問學生:
「你們見過月球嗎?
月球是什麼樣的?」
有的學生說月球就像一個大圓球,
有的說月球就像一個大黑球„„於是
我利用形、聲、色俱備的教學課件,展示有關月球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在極短的時間內,
就把學生帶入到神秘的月球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使學生
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
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
、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兒童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
,
樂於接受各種新的事物。多媒體課件具有
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
,
課件中優美的音樂
,
抑揚頓挫的語言環境
,
加上動靜結合的圖

,
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出知識的變化與形成過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
,
能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
讓學生通過事物的聲、形、色去獲取知識。它還能將抽象
的概念具體化,
具體事物半抽象化,
從而使教學能夠輕松進行,
為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
有效途徑。因此
,
小學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動態感知的優勢
,

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
誘發學生猜想、
想像和聯想
,
以開拓學生的思路
,
增強學生思維的深
刻性和靈活性。例如,在學習《檢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檢閱儀式的盛大與庄嚴。我
利用遠程教育中的課件,
讓學生欣賞我們國家國慶檢閱的視頻錄像。
影片展示的圖像、
聲響
效果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
同時也感受到了檢閱儀式的
庄嚴和神聖,為學習《檢閱》這篇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特別是對「盛大」
「隆重」

「人山
人海」
這些詞語有了深刻的理解。
多媒體的運用既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又啟發了學生
情感的投入,
達到了求知和愉情的雙豐收,
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一部優秀的教學影片對學
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會起到促進作用,
這些正面效果遠比枯燥的說教要好得多。
例如,
在教
學《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這篇課文時,我先從網上下載了中國國際救援隊救援的相關
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看。在極其危險的環境里,在一片片廢墟里救援隊員不顧個人安危,
認真地尋找每一名可能生還的生命,
他們出色的完成救援任務,
為自己贏得了國際贊譽,

我們的祖國贏得了榮譽。
學生被視頻中救援隊員的勇敢、
敬業、
一絲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著。
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
反應非常激烈,
連平時不愛聽講、
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都積極舉手
回答問題,且振振有詞,有理有據。超出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3
、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增進學習效率。

教育教學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形象化,
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刺激強
度和頻度,啟發思維,培養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空洞的「說教式」上課所不
能企及的。在語文教學中有些地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
。這
時,單純憑借語言就顯得無能為力了,教師可把不能言明的「妙處」
,通過多媒體傳授給學
生。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海底的世界五彩繽紛,十分壯觀。課文中描

寫的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龍蝦,成群結隊、
各種各樣的魚,
農村的學生沒有見過,
單憑想像是很難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的。
學生
沒有感性的認識,教師說破嘴皮也無濟於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海底世界的視頻一放,
學生一看一下就理解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描寫得准確而又生動,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產豐
富,
西沙群島的美麗、
富饒。
多媒體能刺激學生感官,
超越時空限制,
化遠為近,
化虛為實,
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這么多的優勢使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4
、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教學中,我多
次適時地用網上下載的課文錄音替代教師的范讀
,
讓學生邊聽課文錄音,
邊觀察課文中描寫
的圖片、視頻資料,使學生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朗讀課文做到有感而發,學生的朗讀感情
真摯,字正腔圓。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我利用課件中的課文朗讀錄音,再
配以精美的課文圖片和課文中的文字,
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
小興安嶺一年四季
都那麼美,
那麼迷人。
學生朗讀的聲情並茂,
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

文內容教師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學生自然就理解的深入而透徹。

5
、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的創新效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拓寬教學時空
,
創設探究性教學情境
,
並在情境中提出問題
,
揭示矛盾
,
引發爭論
,
打開學生思路
,
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
突破學生的定式思維
,
有利於學生
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
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如在教學《驚弓之鳥》一課時
,
學生對更贏只拉弓
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來感到不理解。
於是我設計了一幅抽拉活動片
,
並錄制了拉弓聲和大雁
嘶鳴聲。在學生初讀課文後
,
演示投影片並播出配音
,
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對雁落的情
況進行了合情合理的創造性推測
:
更贏聽到大雁叫聲悲慘
,
判斷這是一隻受傷的大雁
;
於是
就拉弓振聲
,
受傷的大雁聽到拉弓聲後振翅速飛
,
傷口裂開後摔落在地上。通過聲像並茂的
電教演示
,
難點突破了。電化教學引發了孩子們的創造力。

②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有哪些應用

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沖擊,並促使教育發生了重大變革。目前,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衛星電視技術、數字音像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虛擬模擬技術等。其中,在校教學領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計算機多媒體與網路技術。以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優化了教學過程和資源,為探索和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就基礎教育而言,語文教育有兩條主線:一是語言教育;二是文學教育。語文教育的最大特點是「文道統一」,即在學科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兼顧到德育乃至美育。如果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動性,增強感染力,使教育信息從多種渠道去刺激學生的大腦,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將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充分佔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實現信息的交流,從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提高教學的質量。
一、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的必要性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靈活多樣、生動逼真、易於控制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運用全方位的立體信息技術,使學生能夠真正進入視覺、聽覺與觸覺等多種感官並用的情境,充分發揮抽象邏輯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語文教學成為共同參與、學習的多維動態方式。引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突破抽象邏輯思維的難點和局限,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維習慣,從而使學生獲得語文素養。
1、多媒體的運用,使課程的導入形式變得多樣,易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藉助計算機多媒體的運用。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示、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這些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講授《月亮上的足跡》一課時,首先把人類登月的歷程,人類對太空探索的過程通過畫面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發起來,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
2、多媒體的運用,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在新課導入環節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激發起了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後,多媒體的運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將課文中的靜態畫面和比較抽象的,離我們生活久遠的意象轉化為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易於理解和想像的動態畫面、圖象。是許多語文老師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課題。多媒體的出現為改變這一現象提供了一條很好的出路。例如,在講授《荒島餘生》時,播放電影《荒島餘生》的片段,不僅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皇帝的新裝》本來就是一篇活潑的童話,運用了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連環畫,讓學生根據連環畫敘述故事,這樣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動了起來,學生也更樂於參與。再如,語文學科的學習,很重視課文的朗讀,教師雖然可以通過設置多種多樣的學生朗讀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讀書樂趣,但如果更多點通過現代的計算機多媒體運用音像把語言文字中描寫的情景再現,可以使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聽過多媒體示範朗讀後,學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並很容易理解、接受課文內容。
3、多媒體的運用,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拓展學生的視野。
語文學科是個涉及范圍很廣、信息內容豐富的學科。如何在課堂中恰當地擴大學習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環節。據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人們學習知識時如果能同時動用起身體上的多種感覺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量增加相關的聽和看的機會,而且能夠使聽和看同時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來教學信息量的數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使學生置身於音像、語音、文字的環境中,使演示和呈現的速度加快,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在教學中,筆者認為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對教學內容作一些補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紹,以及教學內容涉及到的眾多相關資料,讓學生在充分掌握資料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如:在講到《月亮上的足跡》時,教師查找了人類探索月球(或者太空)的相關材料,在本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向同學們展示,從而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講授《真正的英雄》這一課時,教師也查找了人類在探索過程中的不幸遭遇。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科學道路上的艱辛,當然也是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再者還可將互聯網引入課堂,通過網上瀏覽既可以彌補教學中的不足,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消化理解。
在語文的復習、練習課中,多媒體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復習課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相關復習知識的多種鏈接,將它們列為圖表的形式,在這上面顯示一些相關的比較內容,有助於學生獲得直觀性的理解和加強記憶。例如對文學常識和古詩詞常識的復習。還可以將各個復習內容製成相關的圖片,從中找到它們的聯系點,讓學生進行比較復習,加深了印象,達到最佳的復習記憶效果。在練習課中,我們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和課文相關的練習題,有拖拽式的,有文本輸入式的,有單擊選擇式的等等。在做課堂練習時,過去我們老師要收起作業本來一本本地批作業,而現在學生按設計的程序去做練習,做完一道電腦馬上會給出相應的正誤判斷:如果你做對了,電腦或是伸出大拇指、或是給你一面小紅旗、或是稱贊表揚你等等;如果你做錯了,電腦或是來個摔跟頭、或是扮個鬼臉、或是給出錯誤提示等等,並都配以和諧與不和諧的音樂,而且反饋及時,電腦根據做題情況給出不同的分數,既省時省力、高效快捷,又讓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得到及時地培養。同時其他的同學也可以觀看到做題同學的做題經過和了解到解題的思路,而有些錯誤是帶有普遍性的,這樣其他的同學也可以從中得到教育和啟發。這不但增大了復習、練習課的知識容量,而且大大提升了復習、練習課的效率。
4、多媒體的應用,有利於激發情愫,產生寫作慾望
學習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培養學生從聽到說,從閱讀、理解課文到運用和寫作。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可以帶動學生從身臨其境的感知,領會中過渡到圖畫的解說,由對課文的理解過渡到學生自己的口、筆頭作文訓練。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情愫,產生了寫作的慾望。例如《展開想像,拓寬思路》的作文課,就藉助了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希望工程」、「環境污染」、「戰爭」等富有時代氣息的三幅畫,引導學生寫作《假如我有七十二變》,使原本枯燥無味的作文課因而充滿趣味。學生根據教師展示圖畫,展開想像,使作文課更富想像,最終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尤其在當今的信息社會,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大膽進行作文教學改革,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我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選題。浩如煙海的信息,可以讓學生汲取豐富的知識,可以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未知領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開闊學習者的視野。一次我們讓學生寫一事一議的文章,規定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論題進行分析,要求結構完整,有理有據。至於選什麼論題,則完全自由。不少學生開始了網上跋涉,通過搜索引擎進入一些新聞網站,或進入一些評論網站,精心篩選,確定論題,然後進行作文。結果,這次作文的選題,超過了歷屆學生的選題范圍,幾乎涉及了生活的大部分領域,例如有《宰殺青蛙為何屢禁不止?》《電子游戲是禍?是福?》《談教師的「體罰」》《論數字化對現代生活的影響》等等。因為有多媒體技術的支撐,學生得以更加清楚地放眼看社會,在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面上寫作。
(2)寫作。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永恆主題,利用多媒體技術這一信息快車,蘊育學生的創造性的人格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學習《大自然警號長鳴》一文中,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到很多有關大自然美景的錄像,活潑可愛的金絲猴,在樹上盪來盪去;體形龐大的大象,在水中嬉戲;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在慢慢地咀嚼。學生彷彿置身美妙的大自然的懷抱,不由心曠神怡。然而,一段段觸目驚心的真實錄象,又讓學生驚駭不已,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原被毀,動物被大量捕獵,瀕於滅絕,沙塵滿天,垃圾成山,人類將失去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學生被深深震驚了,寫下了一篇篇振聾發聵的文章,呼籲人們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耐人回味,道出心中的真話、實話。學生的思維、知識系統、能力結構、思維習慣及其思維的開闊度及敏捷性都有大的飛躍,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加強了愛國主義和環保意識教育。
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技術以其信息傳遞的快捷性,知識更新的便利性、媒體內容、形式的新穎、生動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核心,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為作文教學改革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5、多媒體的運用,為師生之間的信息技術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得到可能。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的示範作用無論是在多媒體技術教學還是在傳統教學中都不可缺少,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對知識和信息的獲取方式、手段等無疑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使學生在現代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應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強其在各方面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其次,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動手,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自己的活動信息以幻燈片、電子圖書、個人網頁的形式展現出來,親身地實踐了一次信息技術在學習中的運用。
隨著科學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科的整合是必然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能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我們應該自覺地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有機地整合到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由上述可見,多媒體技術於語文課堂的運用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的影響都是積極的,重大的。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已是勢在必行了。
二、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也不是萬能的,在語文教學中要使多媒體技術發揮正確的作用,必須運用現代教育理論作指導下製作和使用課件,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
1、更新觀念,重新認識教育目的。
教育是知識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儲存、消費之上的經濟形式,這種經濟形式的發展動力,不再是土地、資本和勞動力,而是知識,是人的綜合素質。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更主要的是為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為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
2、恰當運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點。
多媒體是一種教育技術,一種傳播媒介,它是服務於教學活動的。教師能否遵循學生的認識過程,設計出優秀的課件,能否找准多媒體與學生理解語言的最佳結合點,在課堂恰當的時間展現給學生,是我們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關鍵。例如《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文時,若不能在"敵我形式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觀看視頻片斷,不在恰當的時候展示"強渡汝河的戰斗"的場面,學生就很難理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真正含義,也就難以體會到文中的精髓。這里課件的展示時機就是學生認識的最佳結合點,是應用多媒體的關鍵。
3、正確處理與傳統媒體間的關系。
多媒體技術是傳統媒體的發展與升華,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藉助於計算機技術發展而來的,它並不排斥傳統的教學媒體。多媒體技術在突出體現鮮明的形象、為學生創設認識環境方面的確非傳統媒體所能比擬,但在展示重點的字、詞、句時,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適當的板書,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記憶,起到畫龍點晴的效果。再如,強化誦讀、注意積累,也是提高語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體技術所無法取代的。片面強調多媒體技術作用的萬能性,長期只憑借圖像、聲音等媒體的介入,大腦的語言中樞就得不到鍛煉,就會使語言越來越貧乏,閱讀和表達能力就會下降,就達不到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目的。因此,只有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實效,保證使用的科學性。
教師在設計和製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遵循課件設計的科學性、高效性、目的性、藝術性的原則,既要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又要兼顧學生的認識規律,不能簡單地拼湊各種雜亂無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交互性,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素養訓練,不能將傳統的課堂講授變成現代多媒體的灌輸。正確地理解多媒體課件的用途,是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搞好語文教學的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只有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並為其感官提供愉悅的刺激,才能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育教學。因此筆者認為,多媒體運用於教學是個大的走向,是將來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
總之,雖然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大勢所趨,多媒體技術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功能和優勢,讓所有的老師欣喜而且誠服。但並不是說語文課堂可以完全由多媒體所掌控,它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具體實施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許多問題接踵而至,如多媒體的過多運用會扼殺學生的想像力,削弱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約束教師的教學智慧的發揮等。如果在實際運用中,我們片面地誇大其作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盲目追求時髦,只會適得其反,並不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必須服務於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應根據課文學習的內容,適當地安插入必要的、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使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一種錦上添花的作用,否則就是喧賓奪主,語文教學將失去應有的功能。

③ 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

一、明確目的,變輔為寶
我們必須明確,我們把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為了更好的服從語文課堂教學,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徵,讓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但許多老師並沒有明白到這一點,以為要上好一節課,課件製作越多越好,課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製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認同,還有些教師因為本地教學條件的限制、資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學任務繁重,或沒有足夠的時間或沒有能力自己製作課件,於是就實行「拿來主義」,上網下載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師的資源,導致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整合在畸形中發展,所謂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現在用機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沒有真正地做到讓信息技術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的輔助手段,違背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師為了完成多媒體教學的任務,一堂課里,課堂幾乎被課件控制了,網路多媒體不斷地演示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呈流水線式的程序化模式,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件的動畫和音響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被冷冰冰的機器隔斷,學生沒有了思維的空間 。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不能一味的讓信息技術主宰我們的課堂。我們要明確資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學生的個性。 我們應該明白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教學手段的改革,是新課程下進行地課堂教學手段的改革,而不是為了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進行課堂教學。一堂課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術和怎樣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取決取我們教師的教學組織的需要,我們應使信息技術成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而不是一種教學擺設或者成為一種形而上學的教學形式。 由於各個地方的環境不同,各人的教學方式的差異,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程度等都不盡相同,應要把信息技術正真有效地引入課堂,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變輔為寶。

二、利用興趣,正確引導
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環境,學生才能樂於接受,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中恰當的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生字的理解。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把多媒體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和源泉,有了學習興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慾望,有了慾望就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學生認知的興趣對他們學習知識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充分利用這種興趣培養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後就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師生互動質量,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愛學、樂學、易學。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相對來說識字教學是比較枯燥單調的,要達到提高識字教學效果的目的,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識字教學更是如此。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果就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教學中,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採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慾望。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像,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和鞏固知識,在學習中體會樂趣,從而達到「我要學」、「我愛學」的境界,而教師也教得輕松、自在。
另外,小學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內容又很難感知,我們可以應用現代媒體來縮短學生的認識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小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和知識的局限,思維能力還處於起始階段,對一些抽象的東西難以理解,而運用電化教學來播放一些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來感知,這時可以使抽象的語言變得具體、形象,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於探索裡面的奧妙。使學生由被動不情願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直觀性、動態性和反饋性的不足。同時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潛在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思維品質。
例如教學人教版的小學語文第九冊中《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很難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很難讓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景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創設的情境中。先利用圖片與課件把今昔圓明園進行對比,讓學生領悟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布局,在學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難詞之後,再讓他們回到課文中,理解體會圓明園風格各異的景觀。此時,在學生對語言材料理解的基礎上,再放映出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圖片,配上教師極富感染力的解說,使課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皇家園林」的輝煌。此時此刻的學生已完全置於人間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這時讓學生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景觀通過想像具體表達出來,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樣的一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是怎樣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奪、毀壞、燒毀之下,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的?在學生了解了特定的時代背景後,通過放映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斷,讓學生突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

三、巧設疑難,自主創新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要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可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還可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布魯諾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只要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電化教學,就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發現答案的積極性,讓學生願意去探究所學知識里的奧妙。因為現代信息技術將豐富的影視等素材引入語文課堂,將許多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自然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使之課內外知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尤其多媒體的加入,通過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視聽並舉,向學生頭腦中輸入鮮明生動的立體表象,由此傳遞情思信息、語文信息,形象具體,學生能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並保持廣泛的興奮點,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並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另外,大容量、高密度、強化性、多渠道的信息顯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在一堂課中收益非淺,久久難忘。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和田的維吾爾》一課的教學時,由於課文條理清楚內容簡單易懂,主要是生動而又形象地從維吾爾人樂觀、豪氣,熱愛土地,愛美愛花,以及維吾爾人能歌善舞等幾方面描繪了和田維吾爾族奇特的民風, 所以本課的學習就需要運用信息技術,通過不同途徑搜集、整理、篩選各類資料,讓學生視野開闊,了解更多。因此我巧設疑難,以尋求學生的幫助為由,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頭通過圖書、音像、電腦網路或其它途徑查找相關的新疆少數民族資料,資料可以是文章、圖片、照片、手工藝品、服飾、食品、錄象、音樂、樂器、日常用語等。有餘力的小組還可以通過小組間的強強合作,在製作演示文稿的基礎上,再製作有關新疆少數民族風情的課件,並把活動的成果進行全班共享,宣傳我們新疆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生動形象的畫面,維吾爾族民族風俗的圖片,拉近了學生和文章的距離,而且通過展示自己自製和搜集的資料活動的成果,引導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能力,實現了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了孩子們對新疆少數民族特有民風民俗的喜愛之情。
可見,電教媒體本身不僅是外顯的內容,而且其表現手法也豐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現力,既能具體形象地再現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又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它可以集聲、形、色、動於一體,不僅可以再現事物的形狀,把靜止的事物動起來,而且它可以揭示事物的內部特徵。與此同時,學生的手、腦、眼、耳、口等多種器官可以同時接受刺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
四、利用優勢,提高效率
由於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的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學生在學習某種知識結構時會出現思維的堵塞,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會疑雲繚繞,這時就希望能夠找到合理的引導,以求得茅舍頓開。此時可以運用電教手段設疑引導,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引導學生的思路,就能夠起到架設思維的橋梁作用,起到雪中送炭、水到渠成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學得興趣盎然,同時,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再則,運用多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裡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悲傷的音樂,一邊觀看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生活境況,在富有磁性聲音的引導下,學生的情感得以誘發,學生被帶進了作者筆下的情感世界,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
而且,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他們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如果我們只是單一的在課堂上講啊、記啊、練啊,這樣學生會感到很乏味,甚至產生厭學的惡劣情緒。我們利用多媒體,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將語文認知教學溶於多媒體教學之中,就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及學習狀態,學生的精神就集中了,那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這樣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有利於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恰當處理,把握有「度」
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不能改變。信息技術給課堂帶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如果能把這些教學資源「合理整合」為學生所用,那麼這就是一種比較理想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條件下的學習方式。 但實際情況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利用這些學習資源的條件並不能達到,所以對於一些相關的語文課外知識,一般都是由老師來搜集這些資源並提供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課堂從以學生為中心,變成以「多媒體」為中心,忽視老師主導作用,剝奪學生的個性思維。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因為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新知,自主學習。我們更不能一味依賴機器來操作課堂,把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當作展示自己運用信息技術水平的工具,用機器代替自己必要的組織、啟發和引導,忽視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文本的思考、理解和反饋。甚至師生的交流也依靠機器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依靠信息技術手段來體現。事實上這種做法是本末倒置,影響教學效果,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走入「盲區」, 造成學生興趣遷移,分散注意力,甚至會對多媒體產生審美疲勞,產生厭煩,降低了教學效果 ,多媒體的優點就會變成了缺點。因此,教師在課件的運用上一定要慎重。只有恰當處理好學生、老師、信息技術運用三者關系,把握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實現有效的整合。
六、找准契點,與教同步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整合,要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有效整合為學生搭建起理解、感悟、交流的平台;有效整合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等,就必須找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契合點,使運用信息技術的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始終為語文教學服務,做到現代化教學手段所呈現的文字、圖像、聲音等內容與文本的內容,所表達的思想等同步;與語文教學目的同步;與文本審美價值和審美教育同步,避免使用過多的信息資源,造成「喧賓奪主」, 華而不實,無法實現兩者的有效整合。
例如對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荷花》一文的教學,一朵朵未開、待開、盛開的荷花動靜結合的美麗畫面就是信息技術與文本的契合點。我在教學時通過課件描繪出一幅幅高潔美麗的荷花畫面,並配極優美的樂曲的同時又展現重點段的內容,學生看畫面聽音樂大聲朗讀文本,學生入情入境體驗,情緒受到感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聽一位老師教學此文時,她用多媒體呈現的是作者許多資料以及課文荷花的文本內容,造成課件代替內容的現象,學生沒有品讀,就感悟不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只有找准契合點,重建新型教學模式,使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內容更好地展現,教與學兩者才能相得益彰,創造出一流的教學效果。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要明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在教學領域好處頗多,在各科教學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整合是語文課堂改革的需要,要做到能夠合理、機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語文文本特點和語文課堂教學的特徵,處理好信息技術運用和老師講解的關系,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信息技術的輔助手段這三者的關系,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入到學生學習的點點滴滴中,優化教學,才能圓滿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以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有效性。

④ 現代信息技術的成果應用成果哪些

20世紀最重大成就之一是計算機的發明和計算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2、兩個理論:內相對論與量子論容
3、三項突破:核能利用, 空間科學, 基因序列
4、四個模型:誇克模型, 宇宙大爆炸模型, 地球板塊模型,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⑤ 現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哪些

一. 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的時候,他們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興致也很高,這時教師要將這種興趣及時引到教學內容上來,效果就會很明顯。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新的教學情景的設置,新課的巧妙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例如:我在進行「正態分布」這節的教學時,考慮到本節內容的知識點和圖形較多,怕學生感覺到難,於是我精心製作了一份課件,在課件的開頭以一些常見的生活實例的討論調動了學生的興趣,進而我把握這個機會,繼續展示了正態曲線及其變化,讓學生在變化中發現問題得出結論,從而成功地把知識點貫穿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 再現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和結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雙曲線的教學時,先藉助幾何畫板作出已經學習過的橢圓的圖形及將要學習的雙曲線的圖形,然後讓學生結合圖形各橢圓的性質,通過學生的獨立思想猜想雙曲線的性質,通過演示,再次展示其性質的發現、證明過程,這樣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
三. 化靜為動,突破重點、難點
數學教學內容有時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計算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進行動態展示,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這樣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克服的重點、難點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⑥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已是屢見不鮮。它新穎生動,感染力強,由於它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而且可以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夠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虛為實,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有利於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記憶,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新穎、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在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的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優化課堂結構,改革舊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顯著提高學習效率。它不僅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獨有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思維和實踐的機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優化的主要表現:

一、創設意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信息技術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 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

《荷花》一文語言流暢,文質優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荷花愛。然而,由於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荷花沒有有多少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荷花的「情」也難以激發起來。而藉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這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公園旅遊。同學們興致盎然。然後我請大家閉上眼睛。然後,我播放課文配樂朗誦課件,學生聽這如詩一般美的語言,想像夢一般的畫面,彷彿來到了荷花池邊,聞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態,亭亭玉立的荷花,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給他們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那准確簡煉而又美得像詩一般的語言,其後再出示錄像讓學生聽讀課文,使優美的畫面與精美的語句一起印在了他們的腦海里了,在此基礎上理解課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里運用信息技術,達到了「入境始與親」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樂於學習呢?

二、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學習效率。

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對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起決定作用。一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而計算機集文字、圖形、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於一體,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圖像和動畫能將教師用語言和教具演示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形象化處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更易體會到事物的本質。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腦、眼、耳、手、口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互動式的計算機技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了條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可以說,直觀性教學是學生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源泉。

在我們原有的教學中,老師的板書、教具的演示和教學掛圖的張貼等等,往往佔用了一節課中不少的時間。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可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和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通過精心製作的課件,在「超文本」狀態下,只要操作滑鼠,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眼看精美的教學圖片,一邊耳聽教師的生動講解或多媒體播出的聲音。動靜結合,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容易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的構建。我們發現通過課件的教學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幾何問題,並且教學的時間也比傳統的教學方法節省了許多,從而使課堂中更多的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老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補充一些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我們知道,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信息技術網路環境中的自主學習便是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覺得運用信息技術網路環境下的人機交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建立起學習者和認知材料之間的直接聯系,是開展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它的優勢在於能夠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滿足不同學生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的需要,促進智力和思維的發展。

信息技術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方式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與計算機之間的相互對話完成的。學生獲取知識,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識重點的展開和難點的化解以及知識的鞏固應用,都需要親自動手操作。這種方式符合兒童喜歡的自主參與、探索、創新的心理特徵。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由於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自然就形成了確認自己的學習成果的心理定勢。加上多媒體網路所提供的生動活潑的多媒體信息,又不斷刺激學生對新信息的探索與提取,使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的創造活動中。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傳授的對象為班中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學的方式方法,對於那些優秀的學生來說,非常容易掌握;對於較差的學生來說,就不那麼容易了。而在多媒體網路中,教師可以設計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方法來學習。

⑦ 談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何作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這種基於計算機、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它拓展了教學內容,提供了多種信息呈現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資源共享,實現了人機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⑧ 信息技術應用成果《我是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了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正確朗讀課文。
2. 了解水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3. 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課時安排] 二課時
[雙色AB案]
A案
[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將根據兒童觀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點,以孩子普遍喜愛的謎語導入。在教學生認字的方式方法上,力求做到遵照《課標》隨文識字的要求在讀書中識字。在識記過程中方法多樣,方式靈活,注重培養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講多讀,引導學生明白不同語句用不同語氣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自已感知課文。並利用童趣化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
[課前准備]:
1. 生字卡片,相關課件。
2. 師生收集水與人類關系的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條謎語,你能猜出謎底嗎?
師說出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學生猜,隨機板書課題。
二、通讀課文,隨文識字。
1. 學生帶著問題「我是什麼」試讀課文,並圈出文中生字,多讀幾遍。
2.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仔細聽老師是怎樣把每一個字讀准確的,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
3. 學生自由大聲讀課文,藉助拼音讀准生字。
4. 開火車認讀帶拼音生詞卡片,師相機指導正音。
重點指導讀准以下字、詞:
zao zai
躁災
暴躁灌溉沖毀災害睡覺散步飄浮
5. 小組分別交流識字方法。
6. 分小組齊讀課文,要求讀准確,讀流利。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三、指導寫字
1. 出示「我會寫」中的字,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2. 匯報觀察結果,相機引導學生觀察重點字的特點,左右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師范寫字、邊寫邊強調重點:如:「曬」的第九筆是豎彎,沒有鉤;四點底的四點不同的排列方向。
4. 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教師巡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檢測鞏固識字
1. 點名讀課後不帶拼音的生字詞。
2. 分小組比賽讀,加強記憶。
五、作業
1. 多向交流記字方法(小組交叉交流)
2. 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給朋友聽。
第二課時
一、言語激趣,引入課文學習.
小朋友,聰明的你知道「我」是什麼了嗎?請你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二、抓重點段進行朗讀感悟.
自由讀課文,說說你從什麼地方知道「我」是水的?(找出第三自然段)
1. 自己練讀,評議指導:
你的朗讀很流利,你想聽聽「水」自己是怎麼說的嗎?
2.(課件出示水滴):小朋友,你真聰明,我是水,不過我睡覺的時候,請你讀得再輕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時候讀得輕快一些;瞧,我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時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讀得活潑一些嗎?再練習練習,你肯定是最棒的。
(課件設計江河裡水流的情景,重點凸現一大滴水珠,並用對話的形式出示它的語言。)
3.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讀出「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時的不同語氣。
4.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 生自由放聲朗讀
(2). 出示課件:(出示水滴的話)小朋友,我的性格是多變的,你能把我的各種變化找出來嗎?
(課件設計與上同,語言內容變化。)
(3). 生自由找、畫,師隨機板書:(汽、雲、雨、雹子、雪)
(4). 出示課件:你最喜歡我的哪種樣子啊,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課件設計出現江河、小溪、大海三處不同的水珠,形態各異。)
學生分別找出不同自然段進行賽讀、點評。
5. 學習第四自然段
水聽到小朋友們讀得這么棒,都想與你們交朋友了。可是他說作為朋友,還想把他的脾氣告訴你們,你們想知道嗎?
(1)小組合作讀第四自然段,老師巡視輔導。
(2)引導學生在反復練讀中體會水「溫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
(3)提出不懂的詞語,相機理解「溫和、暴躁、灌溉、淹沒、沖毀、災害」等詞語的意思。
(4)根據自己的體會,讀出水不同的狀態和溫和、暴躁的雙面性,齊讀課文。
(5)背出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反饋
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麼知識,懂得了什麼道理?適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培養。
四、拓展思維
1. 水是我們親密的朋友,除了課文中介紹的,你還知道水能幫助人們做什麼好事嗎?
2. 說話練習
用「假如我是水」結合課文中介紹的知識說一段話。
五、作業
1. 把今天新認識的字讀給父母或朋友聽聽。
2. 找找水的資料,看看我國水資源情況怎樣。
B案
[設計思路]:
本教案的主要特點是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讀書,合作識字,自主探究、自主質疑,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教學中,先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解決課文中會認字,會寫字的基礎知識問題。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書,自悟課文內容。小組探究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同時,通過直觀課件的幫助和教師情感語言的渲染引導學生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在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個性化朗讀和表演。
[課前准備]:
1. 生字卡片,相關課件。
2. 師生收集水與人類關系的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游戲導入
師生一起做一個猜猜他是誰的游戲(老師描述班上一個學生的相貌,基本性格,讓其他學生猜一猜看是誰。)後,談話:
同學們,今天老師還想把一個調皮可愛的小朋友介紹給你們,大家想認識他嗎?(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自由讀課文,用筆標出生字、詞語和不懂的地方。
2. 分段讀課文,師生評議讀書情況。
重點強調標出的生字、詞語的字音
如:躁、災、「莊稼」中的「稼」是輕聲。
3. 讀書、質疑
再次讀課文,標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詞語、句子)
三、識字
1. 出示課文中會認字11個,引導學生小組互認。
2. 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 請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卡片、生字詞。
4. 出示課後「我會讀」中的詞語進行檢測。
5.分組開始比賽讀、隨機正音,表揚。
6.分男女生開火車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檢測生字掌握情況。
四、寫字
1. 出示「我會寫」中的字,學生自由觀察。
2. 學生交流觀察結果。
3.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觀察重點筆畫:如:「曬」的第九筆是豎彎不是豎彎鉤;「害」中間的一豎上下都要出頭。
4.師示範書寫生字,學生仔細觀察。
5.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師重點指導「兩點水」和「四點底」的寫法。
6. 教師巡視,師生共同評議。
五、自主學習
1. 用學會的詞語說話,給生字找朋友。
2. 小組合作讀課文,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3.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邊表演邊讀,和好朋友一起讀。
(充分尊重學生意願,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和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意識。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進行有效地學習。)
六、匯報
各小組匯報自主學習情況
1. 說說你給生字找了哪些朋友。(可以給生字組一些什麼詞)
2. 請你把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們聽聽。
3. 試著表演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
二、啟發思考
(一)出示問題
1. 水是怎樣變化的?可以變成什麼呢?
2. 你除了知道水會變化以外,還知道有關水的什麼知識嗎?
(二)小組討論用什麼辦法能弄懂以上的問題。
(三)交流學習方法
1. 小組讀書,邊讀邊找。
2. 用表格的形式表現水的變化。
3. 用圖示表現水的變化過程。
4. 用畫畫的形式體現水的變化。
5. 用查資料反饋的形式理解水的特點。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法,給各小組適當指點,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合作探究
1. 學生分小組採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
2. 教師深入各小組,參加各小組的自主學習,因生而易,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確保自主學習的效果。
四、展示自學成果
1. 分小組匯報自學情況。
(1)讀出水的不同狀態及變化過程。
(2)用圖示法演示水的不同狀態。
(3)分小組讀出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樣子。
(4)用第一人稱的形式介紹水在人類生活中的利弊。
(可以適當改用自己的語言,能簡單復述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就行。)
2. 教師隨機用課件結合學生的匯報,幫助全體學生鞏固認識,加深理解。
3. 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特別表揚會合作,方法新穎的小組。
五、拓展
1. 你還知道水對人類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2.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了解到了水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麼你了解我們的水資源狀況嗎?
(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樹立環保意識)
六、指導感情朗讀
1. 用課件(課件設計江河裡水流的情景,重點凸現一大滴水珠,並用對話的形式出示它的語言。)「水滴」教我讀書的方式(小朋友,你真聰明,我是水,不過我睡覺的時候,請你讀得再輕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時候讀得輕快一些;瞧,我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時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讀得活潑一些嗎?再練習練習,你肯定是最棒的。)告訴學生為了體現水在不同狀況下的不同表現,我們讀書的語氣、語速也不一樣。
2. 學生進行閱讀挑戰賽。
七、演一演、背一背
1. 請出代表「水、汽、雲、雨、雹子、雪」的六名同學上台表演讀,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和動作。
2. 背出自己喜歡的段落。
八、作業:
1. 收集水與人類關系的資料。
2. 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水的變化,分別畫出水不同的樣子,並分別配上詞語或一句話。
教後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我在這兩套教案的上課伊始,分別採用「猜謎語」和「游戲」兩種兒童喜愛的感興趣的,而且易於接受的形式,導入教學。為學習後面的學習激起了強烈的渴望。
而在形式多樣的閱讀過程中,注入「課評展示」和語言渲染,引導學生邊讀邊理解邊體驗。這一點正是依照《語文課程標准》中「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一要求而設計的,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總結、體驗、感悟。
從學生課堂反映和課後作業情況來看,我的「興趣導入」「注重體驗」的設計效果是非常好的。

⑨ 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科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記憶。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備課上,不再以教師是否能夠把教材講解得清楚明白。",靈活地運用電教媒體:"。學生對語文越感興趣,而且有大量的有聲讀物;;導演"。 情境教學是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發展特徵。教師適時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傳遞式",由前台的",組織學生深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思考探究;教學方法;到"。 一,這種以應試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主動性,創設教學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為教學創造了優異條件;前台"、存儲,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喜聞樂見。學習興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教與學的關繫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技術基礎;,刺激學生的視覺。教師在講台上講述,變",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 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養成;。心理學研究表明。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 ",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轉為後台的",豐富的教學資源;演員"演"、大量的動畫,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後反復抄寫,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渲染氣氛;,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 的活動空間轉變;導演"。 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慾望愈加強烈,創設教學情境,孔子說,即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 的角色轉變;;;演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使他們更加興奮。",二十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的最偉大的成果之一——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被引入教育教學過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最大的弊端是扼殺了兒童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由此教師較好地完成從",提高學習積極性,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處於愉快的教學情境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大量的視頻資料,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成為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背誦;,完成從",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標准、理解,也不是被動的接受環境刺激;南宋朱熹也指出、演示、為學生創設最佳學習情境中去;著名教育學家皮亞傑則說",轉化教師的角色;;。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極其重要的;; 到 ",學生相應地吸收,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信息化教育環境下。它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導"。事實證明;教人未見趣。 信息化教育環境下;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製造氛圍,課堂上圈劃重點;,形象生動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語文學習能力密切聯系、示範。學校校園網的建立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習的基本過程是學生感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不斷提高,必不樂學、分析得深入透徹;。在課堂教學中、鞏固和運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後台"為",學生的閱讀對象不僅有文字和圖片,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聽覺感官,產生積極的情緒與愉悅的心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 研究表明

⑩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改進自己的語文

信息技術應用成果運用語文教學設計方案
將信息技術應用於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語文教育的本質,了解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重難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找准整合點,才能充分運用信息資源上出具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實現教學最優化。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語文課中的運用,我們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實施過程中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應該如何減少教師對於多媒體課件的過度依賴;如何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回歸「語文味」,而不是「技術味」;如何才能在網路環境教學當中真正發揮大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讓他們成為形式上的「參與者」,實質上的「旁觀者」等等。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這需要我們首先從思想上切實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根本出發點,讓技術為人服務,而不是讓人被技術牽著鼻子走。其次,需要在語文教學的具體過程中,從情境設置、突破重難點、學練結合、拓展延伸等環節上尋找兩者的最佳整合點,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任何時候都應為了語文課的教學而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而不應該是為了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是否使用信息技術應是有目的的,它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組織需要。
1、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是要將信息技術看作是進行語文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主要在語文學科的學習活動中有機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要達到「整合」的目標,老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了解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難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結合技術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於混合,它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首先要清楚課程教學的目的、需求,以及信息技術的自身特點,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這堂課的學習效果,能使學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卻效果不佳的學習任務,然後才能決定用整合模式進行教學。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如:2000人教版試用修訂本第二冊的一篇課文《敬畏生命》,寫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見到樹不斷飄送白色纖維種子的情景,及由此洞察到的生命的來之不易和為了延續生命所做出的無私的奉獻。課文的主題是歌頌生命的,而題目「敬畏生命」這個概念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這樣表達的用意,體會「敬畏生命」的含義,我就採用了生物學科,思想品德學科中有關生命知識的內容進行了多學科的整合教學,並用信息技術製作成了一個以《敬畏生命》為主題的個人網站,讓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進入網站學習,這樣就很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的。
2.信息技術應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基本認知工具。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於課上的具體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在學習中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並且對這種工具的使用要像鉛筆、橡皮那樣順手、自然。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如,在網路課《敬畏生命》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這個學習難點,設計需要學生上網查看人的生命形成的過程。這不僅能解決本文的學習難點,也從生物學角度讓學生自己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在本課教學設計的「拓展」部分,為了讓學生知道自己應「敬畏生命」,需要讓學生上網查看一些有關學生**的新聞材料,看後,讓學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簡潔的話輸入自己的感想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生命,方便大家討論。這兩部分內容,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就無法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內容。
3.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要求,和其他課程整合一樣: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包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如,在《敬畏生命》一課中,我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首先是語文知識和能力方面。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情況,思考並討論寫作思路,再對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點撥,討論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在多學科整合方面。藉助互聯網上生物學科中有關生命形成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生命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互聯網上一些學生**的新聞資料,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珍視生命、熱愛生命。再次,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網上獲取知識信息的意識。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學生學到了語文課知識,也有了上網查尋語文方面的知識信息的意識。更有了網上也可獲取其它知識信息的意識。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
4.「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新型的教學模式,均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所以,我設計的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課,都是教師進行引導、點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這樣,教學過程不再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探究、發展、創造的過程。如:《秋魂》(初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十四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多媒體,將秋天的肅殺、凄涼及文中所描寫、歌頌的「秋實」、「秋色」、「秋味」、「秋風」、「秋葉」、「秋土」、「秋景」均用圖片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從視覺角度去體會作者筆下秋之美,再適當配以舒緩的音樂鋼琴曲《秋日私語》,讓學生朗讀這篇散文詩,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只需在欣賞和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理解文中的「秋魂」,再引導學生學會詮釋自己心目中的「秋魂」,甚至是「春魂」、「夏魂」,乃至「冬魂」。
5.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台,利用它實現相同的目標,我們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同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目標固定後,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務來實現,每一位學生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這種個別化教學策略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人們具有協同工作的精神。同樣,在現代學習中,尤其是一些高級認知場合(例如復雜問題的解決、作品評價等)要求多個學生能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觀點,並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協作完成任務。而網路環境正為這種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在《敬畏生命》一課中,關於作者的情況,我先展示網上作者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快速閱讀,並抓住主要信息點,再讓學生在留言板上輸入自己所掌握的作者的關鍵信息,用大屏幕把留言全部展示後,學生討論誰輸入的信息最重要;然後,教師點評。學習完課文內容後,我又讓學生上網查看一些學生**的新聞材料;一段時間後,教師讓學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簡潔的話輸入自己看後的感想,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生命。教師進行聯網讓學生開展討論。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去思考,並得出該如何對待生命的結論。這種討論正是協作式的學習。這樣的協作學習不但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出應掌握的關鍵內容。又能了解、掌握更多的思想和知識。

閱讀全文

與語文信息技術應用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