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葯品GMP認證跟普通GMP認證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GMP
GMP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所有制要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要求。國際衛生組織規定,從1992年起出口葯品必須按照GMP規定進行生產,葯品出口必須初具GMP證明文件。GMP在世界范圍內已經被多數國家的政府、制葯企業和醫葯專家一致公認為制葯企業和醫院制劑室進行質量管理的優良的、必備的制度。
GMP與ISO9000有何區別?
1、GMP是國際葯品生產質量管理的通用准則,ISO9000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頒布的關於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標准體系。
2、GMP具有區域性,多數由各國結合本國國情制定本國的GMP,僅適用於葯品生產行業。ISO9000質量體系是國際性的質量體系,不僅適用於生產行業,也適用於服務、經營、金融等行業,因而更具廣泛性。
3、GMP是專用性、強制性標准,絕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GMP具有法律效力,它的實施具有強制性,其所規定內容不得增刪。ISO9000的推進、貫徹、實施是建立在企業自願基礎上的,可進行選擇、刪除或補充某些要素。
我國開展GMP認證情況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已經發文:
一、2004年6月30日以前,我國所有葯品制劑和原料葯的生產必須符合GMP要求,並取得「葯品GMP證書」。
二、生產血液製品、粉針劑和大容量注射劑、小容量注射劑企業,若在我局分別規定的1998年12月31日(國葯管安〔1998〕110號)、2000年12月31日(國葯管安〔1999〕261號)、2002年12月31日(國葯管安〔1999〕261號)後,仍未取得該劑型或類別「葯品GMP 證書」的,一律不得生產該劑型或類別葯品。生產其它劑型、類別葯品的企業,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相應劑型或類別「葯品GMP證書」的,一律停止其生產。有關《葯品生產許可證》以及相應的葯品生產批准文號,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處理。
三、凡申請葯品GMP 認證的葯品生產企業,應在2003年12月底前完成申報工作,並將相關資料報送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監督管理局。
四、自2003年1月1日起,葯品生產企業若有未取得「葯品GMP證書」的葯品類別或劑型(包括生產車間、生產線),並准備申請葯品GMP認證的,應一次性同時申報,我局將不再受理同一企業多次GMP認證申請。
五、體外診斷試劑、中葯飲片、葯用輔料、醫用氧氣、葯用空心膠囊等生產企業應按GMP要求組織生產,其認證管理規定另行通知。
六、新開辦葯品生產企業(包括新增生產范圍、新建生產車間)必須通過GMP認證,取得「葯品GMP證書」後,方可生產。
七、申請仿製葯品的生產企業,若未取得相應劑型或類別「葯品GMP證書」,我局不受理其仿製葯品生產申請。
八、申請新葯生產的葯品生產企業,若在我局規定的葯品GMP認證期限後,仍未取得相應劑型或類別「葯品GMP證書」,我局將不予核發其相應的葯品生產批准文號。
九、凡未取得「葯品GMP證書」的葯品生產企業,一律不得接受相應劑型葯品的委託生產。
十、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在葯品招標采購工作中,應優先選購取得「葯品GMP證書」的葯品生產企業生產的葯品。
2. 幫忙講講什麼是基葯,普葯,新葯。它們的區別都是什麼。
基葯就是基本葯物的簡稱,指的是能夠滿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保證供應、基層能夠配備、國民能夠公平獲得的葯品,主要特徵是安全、必需、有效、價廉。
普葯,顧名思義是指較為普通的葯物,具有臨床應用普遍、療效確切、用量較大、價格較低的特點,並且大都為國家基本葯物。
新特葯是一種比較新而且療效確切的葯品,具有國家頒發的新葯證書
3. 今天聽別人說有個葯是國家一類新葯 ,什麼意思 最好拿個葯品舉例
在我國,一類新葯是指:
(中 葯)未在國內上市銷售的從植物、動物、礦物等物質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劑。
(化學葯品)未在國內外上市銷售的葯品。
(生物製品)未在國內外上市銷售的生物製品。
作為一類新葯,將擁有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葯證書(注冊類別:一類),國內的一類新葯不是很多,石葯集團的 恩必普 算一個吧。(不是廣告)
4. 新的復方制劑按照新葯化葯注冊管理辦法劃分屬於哪類新葯
屬於西葯復方制劑類別。目前我國對於新葯的分類,是將新葯佞成中葯和西葯兩大部分,而中葯、西葯又按照各自不同的成熟程度再分類。現行《新葯審批辦法》將在西新葯各分為五類。葯品注冊是指葯品注冊申請人(以下簡稱申請人)依照法定程序和相關要求提出葯物臨床試驗、葯品上市許可、再注冊等申請以及補充申請,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基於法律法規和現有科學認知進行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等審查,決定是否同意其申請的活動。申請人取得葯品注冊證書後,為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主管全國葯品注冊管理工作,負責建立葯品注冊管理工作體系和制度,制定葯品注冊管理規范,依法組織葯品注冊審評審批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葯品注冊管理辦法》第四條葯品注冊按照中葯、化學葯和生物製品等進行分類注冊管理。中葯注冊按照中葯創新葯、中葯改良型新葯、古代經典名方中葯復方制劑、同名同方葯等進行分類。化學葯注冊按照化學葯創新葯、化學葯改良型新葯、仿製葯等進行分類。生物製品注冊按照生物製品創新葯、生物製品改良型新葯、已上市生物製品(含生物類似葯)等進行分類。中葯、化學葯和生物製品等葯品的細化分類和相應的申報資料要求,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根據注冊葯品的產品特性、創新程度和審評管理需要組織制定,並向社會公布。境外生產葯品的注冊申請,按照葯品的細化分類和相應的申報資料要求執行。
5. 新葯上市要經過幾道程序的審查
新葯審批辦法
《新葯審批辦法》於1999年3月12日經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局務會審議通過,現予發布。本辦法自1999年5月1起施行。
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辦法》的規定,為規范新葯的研製,加強新葯的審批管理,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新葯系指我國未生產過的葯品。已生產的葯品改變劑型、改變給葯途增加新的適應症或製成新的復方制劑,按新葯管理。
第三條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主管全國新葯審批工作。新葯經國家監督管理局批准後方可進行臨床研究或生產上市。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新葯研究、生產、經營、使用、檢驗、監督及審批管理的單位或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五條 國家鼓勵研究創制新葯。
第二章 新葯的分類
第六條 新葯按審批管理的要求分以下幾類:
一、 中葯
第一類:
1. 中葯材的人工製成品。
2. 新發現的中葯材及其制劑。
3. 中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劑。
4. 復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第二類:
1. 中葯注射劑。
2. 中葯材新的葯用部位及其制劑。
3. 中葯材、天然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劑。
4. 中葯材以人工方法在動物體內的製取物及其制劑。
5. 復方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群。
第三類:
1. 新的中葯復方制劑。
2. 以中葯療效為主的中葯和化學葯品的復方制劑。
3. 從國外引種或引進養殖的慣用進口葯材及其制劑。
第四類:
1. 改變劑型或改變給葯途徑的制劑。
2. 國內異地引種或野生變家養的動植物葯材。
第五類:
增加新主治病症的葯品。
二、 化學葯品
第一類:首創的原料葯及其制劑。
1. 通過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製成的原料葯及其制劑。
2. 天然物質中提取的或通過發酵提取的有效單體及其制劑。
3. 國外已有葯用研究報道,尚未獲一國葯品管理當局批准上市的化合物。
第二類:
1. 已在國外獲准生產上市,但未載入葯典,我國也未進口的葯品。
2. 用拆分、合成的方法首次製得的某一已知葯物中的光學異構體及其制劑。
3. 國外尚未上市的由口服、外用或其它途徑改變為注射途徑給葯者,或由局部
用葯改為全身給葯者(如口服、吸入等制劑)。
第三類:
1. 由化學葯品新組成的復方制劑。
2. 由化學葯品與中葯新組成的復方制劑並以化學葯品發揮主要作用者。
3. 由已上市的多組分葯物制備為較少組分的原料葯及其制劑。
4. 由動物或其組織、器官提取的新的多組分生化葯品。
第四類:
1. 國外葯典收載的原料葯及制劑。
2. 我國已進口的原料葯和/或制劑(已有進口原料製成的制劑,如國內研製其原料及制劑,亦在此列)。
3. 用拆分或合成方法製得的某一已知葯物中國外已獲准上市的光學異構體及制劑。
4. 改變已知鹽類葯物的酸根、鹼基(或金屬元素)製成的原料葯及其制劑。此種改變應不改變其葯理作用,僅改變其理化性質(如溶解度、穩定性等),以適應貯存、制劑製造或臨床用葯的需要。
5. 國外已上市的復方制劑及改變劑型的葯品。
6. 用進口原料葯製成的制劑。
7. 改變劑型的葯品。
8. 改變給葯途徑的葯品(不包括第二類新葯之3)。
第五類:已上市葯品增加新的適應症者。
1. 需延長用葯周期和/或增加劑量者。
2. 未改變或減少用葯用期和/或降低劑量者。
3. 國外已獲准此適應症者。
三、 生物製品
新生物製品的審批按《新生物製品審批辦法》實施。
第七條 在新葯審批過程中,新葯的類別由於在國外獲准上市、載入國外葯典或在我國獲准進口注冊等原因而發生變化,如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業已受理該葯之申請,則維持原受理類別,但申報資料的要求按照變化後的情況辦理,不同單位審批同一品種應維持同一類別。
第三章 新葯的臨床前研究
第八條 新葯臨床前研究的內容包括制備工藝(中葯制劑包括原工葯村的來源、加工及炮製)、理化性質、純度、檢驗方法、處方篩選、劑型、穩定性、質量標准、葯理、毒理、動物葯代動力學等研究。新發現中葯材還應包括來源、生態環境、栽培(養殖)技術、採收處理、加工炮製等研究。
第九條 凡研製麻醉葯品、精神葯品、戒毒葯品、放射性葯品,均應向當地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申請,並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立項後方可實施。
第十條 從事新葯安全性研究的實驗室應符合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LP)的相應要求,實驗動物應符合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的有關要求,以保證各項實驗的科學性和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第四章 新葯的臨床研究
第十一條 新葯的臨床研究包括臨床試驗和生物等效性試驗。
第十二條 新葯的臨床試驗分為Ⅰ、Ⅱ、Ⅲ、Ⅳ、期。
Ⅰ期臨床試驗:初步的臨床葯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觀察人體對於新葯的耐受程度和葯物代謝動力學,為制定給葯方案提供依據。
Ⅱ期臨床試驗: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對新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評價,推薦臨床給葯劑量。
Ⅲ期臨床試驗:擴大的多中心臨床試驗。應遵循隨機對照原則,進一步評價有效性、安全性。
Ⅳ期臨床試驗:新葯上市後監測。在廣泛使用條件下考察療效和不良應(注意罕見不良應)。
第十三條 新葯臨床研究的病例數應符合統計學要求。各類新葯視類別不同進行Ⅰ、Ⅱ、Ⅲ、Ⅳ期臨床試驗。某些類別的新葯可僅進行生物等效性試驗。具體要求見附件一、二。
第十四條 研製單位和臨床研究單位進行新葯臨床研究,均須符合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臨床試驗管理規范》(GCP)的有關規定。
第十五條 研製單位在報送申報資料的同時,須在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確定的葯品臨床研究基地中選擇臨床研究負責和承擔單位(Ⅳ期臨床除外),並經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核准。如需增加承擔單位或因特殊需要在葯品臨床研究基地以外的醫療機構進行臨床研究,須按程序另行申請並獲得批准。
第十六條 新葯臨床研究的申請批准後,研製單位要與被確定的臨床研究單位簽訂臨床研究合同,免費提供Ⅰ、Ⅱ、Ⅲ期臨床試驗葯品,包括對照用葯品,承擔臨床研究所需費用。
第十七條 被確定的臨床研究單位應了解和熟悉試驗用葯的性質、作用、療效和安全性,與研製單位按GCP要求一同簽署臨床研究方案,並嚴格按照臨床研究方案進行。
第十八條 新葯研製單位應指定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遵循GCP的有關要求,監督臨床研究的進行,以求保證按照方案執行。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的要求負責對臨床研究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九條 臨床研究期間若發生嚴重不良事件,承擔臨床研究的單位須立即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受試者安全,並在24小時內向當地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報告。
第二十條 臨床研究完成後,臨床研究單位須寫出總結報告,由負責單位匯總,交研製單位。
第五章 新葯的申報與審批
第二十一條 新葯的申報與審批分為臨床研究和生產上市兩個階段。初審由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復審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負責。
第二十二條 申請進行新葯臨床研究或生產上市,需報送有關資料(見附件一、二),提供樣品並填寫申請表(見附表三、四),經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初審後,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審批。
第二十三條 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受理新葯申報後,應對申報的原始資料進行初審,同時派員對試制條件進行實地考察,填寫現場考察報告表(見附表八),並連同初審意見一並上報。
第二十四條 省級葯品檢驗所負責對本轄區內申報新葯的質量標准(草案)進行技術復核修訂,並對新葯樣品進行檢驗。
第二十五條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可根據審評的需要安排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進行實驗室技術復核。
第二十六條 凡屬下列新葯,可按加速程序審評。研製單位可直接向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提出申請,同時報請當地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試制場地考察和原始資料的審核。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填寫現場考察報告後,上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樣品檢驗和質量標准復核由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負責。
一、 第一類化學葯品。
二、 第一類中葯新葯。
三、 根據國家保密法已確定密級的中葯改變劑型,或增加新的適應症的品種。
第二十七條 屬國內首家申報臨床研究的新葯、國內首家申報的對疑難危重疾病(如艾滋病、腫瘤、罕見病等)有治療作用的新葯,以及制備工藝確有獨特之處的中葯,應加快審評進度,及時審理。
第二十八條 第一類新葯在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生產後即予公告,其它各類新葯臨床研究的
申請批准後,亦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公告。各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自公告之日起即應停止對同一品種臨床申請的受理,此前已經受理的品種可能繼續審評,但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在5個工作日內將已受理品種的全部申報資料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備案。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對備案資料進行形式審查,申報資料不符合要求的,通知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退審。
用進口原料葯研製申報制劑的新葯,在批准臨床研究和生產後,如國內有研製同一原料及其制劑的,仍可按規定程序受理申報。經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新葯臨床研究必須在一年內開始實施,否則該項臨床研究需重新申報。
第二十九條 研究單位與生產單位聯合研製的新葯,應向生產單位所在地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申報。兩家以上的生產單位聯合研製的新葯,應向制劑生產單位所在地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申報。其它研製單位應同時報請其所在地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試制場地考察和原始資料的審核。所在地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填寫現場考察報告表,轉到該品種的初審單位。
第三十條 對被駁回的新葯品種有異議的,研製單位可向國家葯品監督管理申請復審。
第三十一條 新葯一般在完成Ⅲ期臨床試驗後經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即發給新葯證書。持有《葯品生產企業許可證》並符合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CP)相關要求的企業或車間可同時發給批准文號,取得批准文號的單位方可生產新葯。
第三十二條 國家對新葯實行保護制度。擁有新葯證書的單位在保護期內可申請新葯證書副本進行技術轉讓。新葯保護及技術轉讓的規定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條 新葯研究單位在取得新葯證書後,兩年內無特殊理由既不生產亦不轉讓者,終止對該新葯的保護。
第三十四條 多個單位聯合研製新葯須聯合申報,經批准後可發給聯合署名的新葯證書,但每個品種(原料葯或制劑)只能由一個單位生產。同一品種的不同規格視為一個品種。
第三十五條 第一類化學葯品及第一、二類中葯批准後一律為試生產。試生產期為二年。其它各類新葯一般批准為正式生產。批准為試生產的新葯,僅供醫療單位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得在零售葯店出售,亦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廣告宣傳。
第三十六條 新葯在試生產期內應繼續考察葯品質量、穩定性及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應完成符合要求的Ⅳ期臨床的階段性試驗)。葯品檢驗機構要定期抽驗檢查,發現質量問題要及時報告。如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或療效不確定者,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可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和使用。
第三十七條 新葯試生產期滿,生產單位提前3個月提出轉為正式生產申請,報送有關資料(見附件五),經所在地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初審後,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審批。審批期間,其試生產批准文號仍然有效。逾期未提出轉正式生產申請,或經審查不符合規定者,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取消其試生產批准文號。
第三十八條 新葯試生產批准文號為"國葯試字X(或Z)××××××××"。試生產轉為正式生產後,發給正式生產批准文號,格式為"國家准字X(或Z)其中X代表化學葯品,Z代表中葯;字母後的前4位數字為公元年號。
第六章 新葯的質量標准
第三十九條 新葯經批准後,其質量標准為試行標准。批准為試生產的新葯,其標准試行期為三年,其它新葯的標准試行期為兩年。
第四十條 新葯的試行質量標准期滿,生產單位必須提前3個月提出轉正申請,填寫"新葯試行標准轉正申請表"並附有關資料(見附件六),經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同意,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審核批准。
第四十一條 新葯質量標准轉正技術審查工作由國家葯典委員會負責,實驗室技術復核由省級葯品檢驗所負責。兩家以上生產須統一質量標準的同一品種以及第二十六條所列新葯,須經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進行實驗室技術復核。
第四十二條 同一品種如有不同單位申報,存在不同的試行標准,應按照先進合理的原則進行統一,並須進行實驗復核。對標准試行截止期先後不同的同一品種,以最先到期的開始辦理轉正。試行期未滿的品種,由國家葯典委員會通知有關單位提前向當地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辦理轉正手續,以便統一標准。
第四十三條 新葯試行標准轉正時所採用的凡例和附錄等,按照我國現行版葯典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四條 在新葯標准試行期內,葯品生產單位應做好產品的質量考核和標準的修訂工作。標准試行期滿未提出轉正申請,試行標准自行廢止,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同時取消其批准文號。
第四十五條 新葯所需標准品、對照品、由生產單位在申請生產時提供原料或中葯對照品原料及有關技術資料,經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標定後統一分發,並保證其供應。
第七章 新葯的補充申請
第四十六條 已經批准生產的新葯,在保護期內,原生產單位增加規格、改進生產工藝、修改質量標准、改變包裝、修改有效期、在原批准適應症的范圍內修改使用說明書、進口原料葯變更產地等,應提出補充申請。
第四十七條 提出補充申請的單位必須根據補充申請的不同內容報送必要的資料(見附件七),經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初審後,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審批。
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八條 凡從事新葯的研究、生產、經營、使用、檢驗、監督及審批等單位或個人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第四十九條 承擔新葯研究具體工作的單位,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配備必要的研究設施和檢驗儀器,並按照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研究機構登記備案管理辦法》登記備案。葯品監督部門應加強監督和管理。
第五十條 新葯研究的原始試驗資料及其檔案必須真實、完整、規范。必要時,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可調閱核查。第五十一條 新葯的命名應符合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葯品命名原則。
第五十二條 國外廠商在中國申報生產新葯,必須由其在中國登記注冊的合法葯品生產企業按本辦法辦理;如僅申請臨床研究的新葯,按《國外葯品在中國進行臨床研究的規定》辦理。對所申報資料的檢查及現場考察事宜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負責。
第五十三條 在新葯審查過程中,發現報送虛假資料或樣品,或無法證實所報送資料及樣品真實性者,應終止審查,並按照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轉讓多家研製單位成為新葯申報資料者,轉正方與受讓方均按提供虛假資料論處。
第五十四條 研製單位在申請新葯臨床研究、生產、或試行標准轉正時,應按規定交納審批費、技術復核和樣品檢驗費。
第五十五條 申請新生物製品按<<新生物製品審批辦法>>辦理。
第五十六條 本辦法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負責解釋。
第五十七條 本辦法自1999年5月1日起施。
6. 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類型
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分為A、B、C三種:
7. 國家准字型大小葯具體分哪幾種
國家准字型大小葯有中葯和西葯。
新葯審批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關於新葯審批的規定,特製訂本辦法。
第二條 新葯系指我國未生產過的葯品。已生產的葯品,凡增加新的適應症、改變給葯途徑和改變劑型的亦屬新葯范圍。
第三條 凡在國內進行新葯研究、生產、經營、使用、檢驗、監督管理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辦法的有關規定。
第二章 新葯的分類和命名
第四條 新葯按葯品管理要求分以下幾類:
(一)中葯
第一類:中葯材的人工製成品;
新發現的中葯材;
中葯材新的葯用部位。
第二類:改變中葯傳統給葯途徑的新制劑;
天然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劑。
第三類:新的中葯制劑(包括古方、秘方、驗方和改變傳統處方組成者)。
第四類:改變劑型但不改變給葯途徑的中成葯。
第五類:增加適應症的中成葯。
(二)西葯
第一類:我國創制的原料葯品及其制劑(包括天然葯物中提取的及合成的新的有效單體及其制劑);
國外未批准生產,僅有文獻報道的原料葯品及其制劑。
第二類:國外已批准生產,但未列入一國葯典的原料葯品及其制劑。
第三類:西葯復方制劑,中西葯復方制劑。
第四類:天然葯物中已知有效單體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製取者;
國外已批准生產,並已列入一國葯典的原料葯品及其制劑;
改變劑型或改變給葯途徑的葯品。
第五類:增加適應症的葯品。
第五條 新葯名稱要明確、簡短、科學,不準用代號及容易混同或誇大療效的名稱。
第三章 新葯的研究
第六條 葯品研製單位制訂的新葯研製年度計劃要抄送衛生部及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
第七條 新葯研究的內容,包括工藝路線、質量標准、臨床前葯理及臨床研究。研製單位在研製新葯工藝的同時,必須研究該葯的物理、化學性能,純度及檢驗方法,葯理、毒理、動物葯代動力學,臨床葯理,處方、劑量、劑型、生物利用度、穩定性等,並提出葯品質量標准草案。
第四章 新葯的臨床
第八條 研製單位研製的新葯在進行臨床研究(即臨床葯理研究)前,必須向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提出申請(見附件一),根據中、西新葯的不同類別,報送有關資料及樣品(見附件三、四)。凡屬第一、二、三類新葯及第四、五類新葯中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放射性葯品、計劃生育葯品,由衛生廳(局)初審後轉報衛生部審批。其他第四、五類新葯申請臨床研究由衛生廳(局)審批,抄報衛生部備案。
新葯的臨床研究經批准後在衛生部或衛生廳(局)指定的醫院進行。
第九條 新葯申請臨床研究在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的批准後,研製單位要與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院簽訂臨床研究合同,免費提供葯品(包括對照用葯品),並承擔臨床研究所需費用。
第十條 被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臨床醫院對新葯的臨床研究任務要積極予以承擔,臨床研究負責單位要組織制訂臨床研究計劃,在臨床研究結束後,寫出有科學性的總結報告。
第十一條 新葯的臨床研究,按照新葯分類,分為臨床試驗和臨床驗證。臨床試驗一般分3期進行,臨床驗證可不分期(見附件六、七)。
第一、二、三類新葯進行臨床試驗,第四、五類新葯進行臨床驗證。
每一種新葯的臨床研究醫院不得少於3個。
第十二條 新葯臨床研究的病例數:
臨床試驗:一期臨床可在10~30例之間;二期臨床一般應不少於300例(其主要病種不少於100例)。必須另設對照組,其病例數根據專業和統計學要求而定。避孕葯應不少於1000例,每例觀察時間不得少於12個月經周期。少見病種所需病例數可視情況而定。
臨床驗證:一般應不少於100例。必須另設對照組,其病例數根據專業和統計學要求而定。
第五章 新葯的審批和生產
第十三條 研製單位在新葯臨床研究結束後,如需生產,必須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提出申請(見附件二),報送有關資料及樣品(見附件三、四),經審查同意後轉報衛生部,由衛生部審核批准,發給「新葯證書」及批准文號。未取得批准文號的新葯一律不得生產。
第十四條 凡不具備生產條件的研究單位,在新葯臨床研究結束後可按第十三條規定申請「新葯證書」,並可憑此證書轉讓技術。接受技術轉讓的生產單位可憑此證書(副本)向衛生廳(局)提出生產的申請並提供樣品,經檢驗合格由衛生廳(局)轉報衛生部審核發給批准文號。
第十五條 第一、二類新葯批准後一律為試生產,試產期兩年,批准文號為「衛葯試字 號」,試產品僅限供應醫療單位使用及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葯特葯商店零售。其他各類新葯批准後一律為正式生產,批准文號為「衛葯准字 號」。
第十六條 新葯在試產期內,生產單位要繼續考察葯品質量和穩定性,原臨床試驗單位要繼續觀察新葯的療效和毒副作用,葯檢部門要經常抽驗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報告。如有嚴重毒副作用或療效不確者,衛生部可停止其試產、銷售和使用。
第十七條 新葯試產期滿,生產單位要按照第十六條的要求,匯總有關方面的材料,向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提出轉為正式生產的報告,由衛生廳(局)轉報衛生部審查批准並發給正式生產的批准文號。逾期不報者取消原批准文號。
第六章 附 則
第十八條 凡新葯的研究、生產、臨床、檢驗、審批等單位或個人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弄虛作假,出具偽證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及有關法律的規定處理。
第十九條 研製單位在申請新葯臨床或生產時,應按規定交納審批費。
第二十條 預防用血清、疫苗、血液製品的新製品按《新生物製品審批辦法》辦理。
第二十一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屬葯品研究、生產單位研製的軍用特需新葯的審批規定,由國家軍事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修改及解釋權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8. 葯品gcp證書和醫療器械gcp證書有分類嗎
有分類,同個機構出的證書樣式一樣,字不一樣,考葯物的寫的是通過葯物GCP培訓發的證,醫療器械毅然。
其他沒有什麼證書上的區別
9. 關於執業葯師的執業類別和執業范圍
您好,執業葯師是負責提供葯物知識及葯事服務的專業人員。葯劑師負責審核醫生所處方的數種葯物中有否出現葯物相互作用,並根據病人的病歷、醫生的診斷,為病人建議最適合他們的葯物劑型、劑量。同一時間,他們亦會教導病人服用葯物時要注意的事項和服用方法。
執業葯師的職責、權利和義務
(1)執業葯師的基本准則執業葯師必須遵守職業道德,忠於職守,以對葯品質量負責,保證人民用葯安全有效為基本准則。
(2)執業葯師必須嚴格執行《葯品管理法》及相關法規、政策,對違法行為或決定,有責任提出勸告制止、拒絕執行或向上級報告。
(3)執業葯師在執業范圍內負責對葯品質量的監督和管理,參與制定、實施葯品全面質量管理及對本單位違反規定的處理。
(4)執業葯師負責處方的審核及監督調配,提供用葯咨詢與信息,指導合理用葯,開展葯物治療的監測及葯品療效的評價等臨床葯學工作。
以上就是相應回復,希望對您有幫助!如果要學習課程,可以來百通看一下,有免費視頻和資料。
10. 醫葯產品注冊證號是什麼意思,若是要分類,這類葯品是屬於哪一類
醫葯產品注冊證號是經國家批準的批准文號,它不是什麼類,也不能分出什麼類,它只能證明是經國家驗證過的正式產品。
醫葯產品注冊證是指由港澳台進來葯品,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批文就是《醫葯產品注冊批件》及《醫葯產品注冊證》,這個是視為進口葯品管理的,與葯品分類沒什麼關系。
國產葯品,這個才稱之為批准文號(進口葯品的稱為注冊證號),是國葯准字開頭的,以H/Z/S分為化學葯品,中成葯和生物製品,國葯准字J是指進口分包裝品種,和純進口品種是有區別的。
(10)新葯證書類別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和設區的市級葯品監督管理機構負責組織葯品經營企業的認證工作。
葯品經營企業應當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實施辦法和實施步驟,通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設區的市級葯品監督管理機構組織的《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認證,取得認證證書。《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的格式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統一規定。
新開辦葯品批發企業和葯品零售企業,應當自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之日起30日內,向發給其《葯品經營許可證》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葯品監督管理機構申請《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
受理申請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葯品監督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個月內,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組織對申請認證的葯品批發企業或者葯品零售企業是否符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進行認證;認證合格的,發給認證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