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華和北大的科研實力哪個更強
建議你看看兩所學校的官網,你會發現清華的工科種類比北大全得多,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多。
還有經費也是個問題。
2. 清華大學的科學研究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華大學正在運行的科研機構共317個,其中:國家實驗室(籌)1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7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7個。
國家實驗室: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蛋白質科學基礎設施(北京基地)
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北京電子能譜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波與數字通信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力系統及發電設備控制和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抗腫瘤蛋白質葯物國家工程實驗室、下一代互聯網核心網國家工程實驗室、特高壓工程技術(昆明、廣州)國家工程實驗室、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碟系統及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業鍋爐及民用煤清潔燃燒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氣輪機與煤氣化聯合循環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信息化應用支撐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分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生物催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應用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蛋白質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信息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普適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粒子技術與輻射成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信息系統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態規劃與綠色建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成形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熱科學與動力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反應堆工程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機光電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其他政府批准機構、學校自主批建機構和學校與校外獨立法人單位聯合共建機構詳見參考資料 科研項目 「十二五」以來,該校每年從各類科技計劃(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計劃等)獲得資助立項的科研項目超千項,合同額超15億元。
2014年,清華大學文科新開課題699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6項,轉為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23項,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6個,中華學術外譯項目4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科項目2項;教育部年度項目(含一般、專項)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5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普及讀物項目1項。
部分重大項目、重點推廣項目名單詳見參考資料 科研成果和知識產權 成果獎勵
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計獲國家級科技三大獎共507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420項。2015年,學校共獲各類科技成果獎勵181項,其中: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9項;省部級科技獎61項,其他各類科技專項獎101項。2015年,學校通過科技成果鑒定項目47項,進行國家科技成果登記項目44項。
重要科研成果名單詳見參考資料
專利技術
2015年學校國內、國外及地區專利繼續保持較高的申請和授權數量。國內申請總數2130項,國外申請總數530項;國內授權總數1810項,國外授權總數390項;國內授權專利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占總授權總數約45%;國防專利申請總數23項,授權總數37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227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項。2015年在美國專利授權量名列全球大學第三位。2015年,學校共獲得專利金獎1項,專利優秀獎5項,獲獎總數繼續踞國內高校首位。
論文著作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數據,該校被《工程索引》(EI)收錄論文數,自1993年以來,已經連續21年保持全國高校首位;被《科學引文索引》(SCI網路版)收錄論文,在數量保持穩定的同時,質量有穩步提升;SCI論文被引用篇數及被引用次數繼續在全國高校名列前茅。
該校2005-2014年被SCI收錄的論文截至2015年9月共有31623篇,計377292次被引用。2014年,被網路版《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的總數為4235篇,被《工程索引》(EI)收錄的論文數4195篇,被《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ISTP)收錄的論文972篇,被《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為182篇。
2015年該校出版理工農醫類學術著作82部,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著作196部。 館藏資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華大學圖書館(含專業圖書館及院系資料室)的實體館藏總量約491.2萬冊(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文獻等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圖書外,讀者可使用的文獻資源還包括:古籍線裝書22萬多冊;期刊合訂本約57.4萬冊;校館統籌年訂購印刷型中外文報刊2,394種;本校博、碩士論文14.3萬余篇;縮微資料2.8萬種;各類資料庫551個;全文電子期刊69737種;電子圖書840.3萬冊,電子版學位論文353.3萬篇。 學術期刊 《清華大學學報》
清華大學學報包括三種期刊:《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均由清華大學主辦。
其中《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多家國際性文獻檢索機構,如Ei、CA、MR、РЖ、INSPEC、Zbl等及國內多家全國性文獻檢索機構收錄。在國內歷次全國性科技期刊評比中均獲一等獎,1999年建國50年評優活動中獲「首屆國家期刊獎」,2001年《 清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以「雙高」期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2002年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成員單位。
《世界建築》
作為國家一級雜志和建築科學類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築》,不僅是中國建築界了解世界建築動態的一個窗口,也架設了一座聯絡世界建築和中國建築發展的橋梁,成為一個促進建築文化交流的廣闊平台。
《裝飾》
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藝術類核心期刊、國家期刊獎獲獎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清華法學》
為CSSCI來源期刊、CSSCI來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14年版「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3. 清華大學發布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這一次成果有多重要
這一次的成果基本上推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而且擁有了最新的技術。
4. 清華 北大誰對中國的科研貢獻最大
不知道你是小學生還是什麼
覺得你問這個問題真的很幼稚可愛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我國培養科研人才最多的高等院校
都對科研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是貢獻的多少和大小實在無法量化,一切都是處於動態中
就比如有的科研貢獻是在經濟上有的是在國防力量上
所以無法最初嚴格得比較
5. 為什麼哈佛每個月都有新的科研成果,而北大沒有
1、教育經費和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因為都被拿去蓋新校舍、新家屬樓、新體育場,被拿去給領導進行諸如到韓國研究研究孔子的真實原籍、到美國研究研究中國人民都喜歡什麼食物等等的考察;
2、科研力量跟不上,因為都去研究自己怎麼樣才能從高手那裡抄到幾篇精華好讓自己的職稱再提半級;
3、人才不足,因為都跑到別的國家去享受高薪了,而且懂母語的人才太少了,都在拚命和世界接軌,拚命學外語,漢語怎麼說都說不利索,更別提寫了。
綜上所述,北大也好,清華也罷,真正的實干者少之又少,沒有科研成果也不足為奇了。
6. 重大突破!清華大學發布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什麼最新意義
“清華簡”是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的簡稱,對先秦歷史、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古文化等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新發布的八篇戰國文獻,包括《四告》四篇,《四時》、《司歲》、《行稱》和《病方》。這是一次對歷史研究,對還原歷史和古文化研究都非常重要的一次研究。清華簡,是清華大學於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經碳14測定證實,清華簡是戰國中晚期文物,文字風格主要是楚國的,簡的數量一共約有2500枚(包括少數殘斷簡),在迄今發現的戰國竹簡中為數較多。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次發布的意義。
三、這一次的發現對歷史的研究和最中醫研究都有意義這一次文獻中的《四告》把殷王朝的朝政腐敗整個數落了一番,這相當於證實了殷王朝的真實情況,也反映出了周朝對於自己這個朝代的看法,這對歷史研究非常有幫助。這次發布的《病方》對中國的中醫學研究也有很大的意義。
7. 清華大學每年得到幾十億資金 有什麼研究成果嗎
你錯了,不是清華有吸引力,是每年清華能得到的資金量有吸引力!沒有錢是開展不了任何學術研究的,所以錢才是主要!
8. 清華北大近年來出過多少個人才,有科學家嗎 我在網上怎麼看不到清華或者清華出來的人發表什麼科研成果
小時候老師問我長大後的理想是什麼?我毫不猶豫的說我的理想是科學家。等我長大了以後才發現,在現階段中國社會,科學家這個范疇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9. 如何評價清華大學顏寧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
首先介紹下顏寧老師。
顏寧,1977年出生,2000年獲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師從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2004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該校接進行博士後研究,2007年博士後出站後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導,其在清華的研究主要致力於重要跨膜運輸蛋白及植物脫落酸受體信號通路的結構與功能機理研究,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及2項科技部重大科學計劃項目。顏寧回到清華迄今發表學術論文30篇,其中自2009年以來作為通訊作者在三大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細胞》(Cell)上發表學術論文9篇,成果於2009、2012年兩次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科學進展」重點引用, 2012年入選中國十大科學進展。
顏寧2005年因為傑出的博士論文研究獲得《科學》(Science/AAAS)和GE Healthcare評選的「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回國後相繼獲得「貝時璋青年生物物理學家獎」、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葯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等獎勵和榮譽。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3年入選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即「萬人計劃」青年組);2011年,顏寧教授成為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HHMI)評選的首屆28位國際青年科學家之一。2014年被《細胞》雜志選為全球40位年齡在40歲以下的傑出科學家之一。顏寧老師是施一公老師的學生,目前都在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擔任PI,在回國的5年裡已經在CNS上發文9篇,在以論文數量排資論輩的環境,這對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可以完爆很多中科院院士。
再介紹一下工作。上面提到,她主要致力於重要跨膜運輸蛋白的結構與功能機理的研究,而此次發表文章《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是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
葡萄糖(D-glucose)是地球上包括從細菌到人類各種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來源,也是人腦和神經系統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葡萄糖代謝的第一步就是進入細胞:親水的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細胞膜,其進出細胞需要通過鑲嵌於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完成。
GLUT1是發現最早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幾乎存在於人體每一個細胞中,是紅細胞和血腦屏障等上皮細胞的主要葡萄糖轉運蛋白,對於維持血糖濃度的穩定和大腦供能起關鍵作用。在已知的人類遺傳疾病中,導致GLUT1功能異常的突變會影響葡萄糖的正常吸收,導致大腦萎縮、智力低下、發育遲緩、癲癇等一系列疾病(GLUT1 Deficiency syndrome,又稱De Vivo syndrome)。另一方面,當發生癌變時,葡萄糖是腫瘤細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但是腫瘤細胞由於缺乏氧氣供應而只能對葡萄糖進行無氧代謝,同質量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不到正常細胞的10%,因而對葡萄糖的需求劇增(這是被稱為Warburg Effect的腫瘤細胞代謝現象),在很多種類的腫瘤細胞中都觀察到GLUT1的超量表達,以大量攝入葡萄糖維持腫瘤細胞的生長擴增,這使得GLUT1的表達量可能作為檢測癌變的一個指標。
癌(腫瘤) 細胞和正常細胞的重要區別是腫瘤細胞主要通過糖酵解Glycolysis獲取能量,對葡萄糖進行無氧代謝,而正常細胞可以通過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 獲得大量能量,由於糖酵解提供能量很少,所以腫瘤細胞對葡萄糖的需求就大大增加,因而能觀察到GLUT1的超量表達。所以總結起來,GLUT1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運蛋白,這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價值的一項基礎研究,但是距離實際的臨床應用還有很遠,但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本身就是有區別的,在我看來,基礎研究就是為了探索未知。
該成果在5月18日由《自然》雜志在線發表後,立刻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充分肯定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教授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obilka)評價說:「要針對人類疾病開發葯物,獲得人源轉運蛋白結構至關重要。對於GLUT1的結構解析本身是極富挑戰、極具風險的工作,因此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膜轉運蛋白研究專家羅納德•魁百克(RonaldKaback)表示:「人們終於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膜轉運蛋白在原子解析度水平上的晶體結構,這是50年以來的一項重大成就。」人體GLUT1基因序列鑒定者、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資深教授哈維•羅德士(Harvey Lodish)認為,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並且表示將把這一重大成果加入到他正在編寫的《分子細胞生物學》(Molecular Cell Biology)經典教科書第八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