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會計中為什麼要計提
遵守權責發生制原則與真實性原則。
附上會計原則要求:
一、與信息質量要求有關的六個原則
1.客觀性原則:又稱直實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資料可靠。
2. 相關性原則:又稱有用性原則,是指企業會計核算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決策相關聯。
3.可比性原則:是指企業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以便在不同企業之間進行橫向比較。
4.一貫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以便於對前後時期會計資料進行縱向比較。
5.及時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即會計事項的處理,必須在經濟業務發生時間及時進行,講求時效,以便於會計信息的及時利用。
6.清晰性原則:是指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數據文字說明要能一目瞭然的反映經濟活動及其結果的基本情況,並對需要解釋的問題作出必要的說明。
二、與確認計量要求有關的四個原則
1.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
2.配比原則: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計量和記錄,而不能提前或延後,否則就會造成經營成果虛假不實。
3.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按照權利和責任是否發生來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
4.歷史成本原則:又稱實際成本原則或原始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
三、起修正作用的三個原則
1.謹慎原則:又稱穩健原則、審慎原則,是指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
2.重要性原則: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3.實質和理於形式原則: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問題:1、可比性與一貫性的聯系與區別?
答:二者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可比性原則解決的是不同企業之間在同一會計期間的橫向可比問題,一貫性原則解決的是同一企業在不同會計期間的縱向可比問題。兩者不同之處僅表現在:可比性原則要求不同企業盡可能採取統一的會計核算方法;一貫性原則要求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盡可能採用相同的會計核算方法。
2、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區別:凡為取得本期收益而發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會計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3、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關系:如果一筆收益性支出按資本性支出處理了,就會造成少計費用而多計資產價值,出現凈收益和資產價值虛增的現象;相反,如果一筆資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處理了,則會出現多計費用少計資產的現象,出現當期凈收益降低、甚至虧損,以衣資產價值偏低的結果。
4、會計核算中堅持配比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因果配比,將收入與其相應的成本、費用配比,如將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費用相配;二是時間配比,將一定時間的收入與同期的成本、費用相配。
5、按照權責發生制(應收應付)要求:凡是當期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者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凡不屬於當期的收放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2)收付實現制是以收到或支付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收付實現制強調財務狀況的切實性,主要適用於行政事業單位;權責發生制強調經營成果的計算,適用於企業。
6、存貨在物價上漲時期的計價採用後進先出法,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固定資產採用加速折舊法。
Ⅱ 強調經營成果計算的企業適合採用什麼制
企業會計一般都採用權責發生制,只有行政、事業會計才採用收付發生制。
Ⅲ 強調經營成果計算的企業適合採用什麼制
應該是收付實現制。 與其對應的是權責發生制,這是兩個相互對立的概念,其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概念不同:權責發生制是相對於收付實現制而言的。
權責發生制是按照收益、費用是否歸屬本期為標准來確定本期收益、費用的一種方法。
收付實現制是按照收益、費用是否在本期實際收到或付出為標准確定本期收益、費用的一種方法。
2. 弊端不同:
權責發生制的優點是科學、合理、盈虧的計算比較准確,但缺點比較復雜;
收付實現制的優點是處理手續簡便,缺點是不科學,對盈虧計算不準確。
3.使用范圍不同:
根據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定,我國企業都採用權責發生制,但我國的行政單位仍然普遍採用收付實現制。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收付實現制必然將會被權責發生制所取代。
Ⅳ 毛利公式怎麼算
基本公式
商品流通企業計算公式:毛利=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
生產製造企業計算公式:毛利=產品銷售收入(不含稅)-相應產品銷售時實際成本(即財務報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
毛利率的計算是:(不含稅銷售收入-不含稅成本)/不含稅銷售收入。
假定某商品成本單價為12元(不含稅),售價為15元(不含稅),則該商品毛利率=(15-12)/15×100%=20%
(4)強調經營成果計算的企業適合採用擴展閱讀:
毛利(經濟學術語)商業企業商品銷售收入(售價)減去商品原進價後的余額。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因其尚未減去商品流通費和稅金,還不是凈利,故稱毛利。在中國,工業品進銷差價系指同種產品的出廠價與批發價之間的差額 (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差額稱批零差價),農副產品進銷差價是指同種農副產品的產地收購價格與產地批發或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
若毛利不足以補償流通費用和稅金,企業就會發生虧損。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稱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毛利率和單項商品毛利率。商品銷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大類、某種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
參考資料:網路---毛利
Ⅳ 企業分期核算經營成果,採用的會計基礎是
如果無線電,那麼答案是個人感覺乙分析:這個問題已經假定這個詞,因為這四個選項是會計的假設,這是成本核算的前提,但只有持續經營業務並不完全肯定也只能作為假設。
Ⅵ 強調經營成果計算的企業適合採用權責發生制而不是收付是限制(不是強調結果嗎,現在收到的啊)
一般企業單位都採用權責發生制,事業單位才會採用收復實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