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連最好的大學是哪幾所大學
是大連理工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大工「,坐落於大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截至2019年5月,2001年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科技成果獎勵54項,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26項,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621項。2012年以來,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1項、銀獎1項、優秀獎8項。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吳微、王友年、張洪武、董闖、李宏男、周晶、彭孝軍、林焰、全燮、胡祥培等。
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王眾托、鍾萬勰、洪承禮、林鈞岫、邱大洪、林 皋、程耿東、楊大智、馬騰才、宋玉普、蹇錫高、胡家升、王永學、李宏男、歐進萍、李洪興等。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董闖、唐春安、歐進萍、郭東明、全燮、張洪武、胡祥培、賈振元、呂小兵、劉黎明、董國海、邱介山、程春田、賀高紅、胡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連理工大學
⑵ 陳秀英的代表性成果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型近紅外菁類及供體-受體型熒光染料的合成及敏化納米晶TiO2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1項。
2.參與橫向課題1項: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用網織紅細胞稀釋染色用試劑-RET,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用白細胞染色液-4DS。
3.參與水基數碼彩色噴墨列印墨水課題,獲大連市人民政府一等獎。
4.參與教改項目1項獲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二等獎。
5.發表了多篇論文,SCI收錄論文2篇。申請發明專利1件。近年代表性論著:
陳秀英, 趙小琴等, 新型不對稱五甲川菁染料的合成及光穩定性能研究,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 2008, 26 (4): 291-298.
陳秀英,牛艷明等, 新型噻唑橙核酸熒光探針的合成及光譜性質研究, 化學研究與應用,2010.
陳秀英, 彭孝軍, 化學通報, DNA分子熒光探針. 2004, 67(9).
過家好,何曉英,郭敏,蔡生民,陳秀英,彭孝軍. 物理化學學報,N, N´-對羧苄基吲哚三菁敏化TiO2納米電極的研究, 2004(20), 8:849-853.
⑶ 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全體院士名單
共724人 138人
艾國祥 白以龍 陳彪 陳和生 陳佳洱 陳建生 陳木法 陳難先陳十一 陳式剛 陳恕行 陳永川 程開甲 崔向群戴元本鄂維南 范海福 方成 方守賢 馮端 甘子釗 高鴻鈞葛墨林 龔昌德 郭柏靈 郭尚平 郝柏林何祚庥 賀賢土 洪朝生洪家興 胡和生 胡仁宇霍裕平 姜伯駒 解思深 鄺宇平李安民 李邦河 李大潛李德平 李方華 李家春 李家明 李惕碚李蔭遠 勵建書 林群 劉應明 龍以明 陸啟鏗羅俊 呂敏 馬志明閔乃本 歐陽頎 歐陽鍾燦 潘建偉 彭實戈 曲欽岳沈文慶 沈學礎 石鍾慈 蘇定強 蘇肇冰 孫昌璞 孫鑫 孫義燧湯定元 唐孝威 陶瑞寶 田剛 童秉綱 萬哲先 汪承灝 汪景琇王鼎盛 王恩哥 王廣厚 王乃彥 王詩宬 王世績王綬琯 王迅王業寧 王元 王梓坤 魏寶文 文蘭 吳文俊 吳岳良 武向平席南華 夏道行向濤 謝家麟邢定鈺 熊大閏 徐敘瑢徐至展 嚴加安 楊福家 楊國楨 楊樂 楊應昌 葉朝輝 葉叔華於淥 於敏 俞昌旋 袁亞湘詹文龍 張殿琳 張恭慶 張涵信張煥喬 張家鋁 張傑 張仁和 張淑儀 張維岩 張偉平 張裕恆張肇西 張宗燁 章綜趙光達 趙政國 趙忠賢 鄭厚植 鄭曉靜 周光召 周恆 周向宇 周又元 周毓麟 朱邦芬 鄒廣田 124人
白春禮包信和 蔡啟瑞 曹鏞 查全性 柴之芳 陳洪淵 陳家鏞 陳俊武 陳凱先 陳慶雲 陳小明 陳新滋 陳懿程津培程鎔時 戴立信 丁奎嶺 段雪 方維海 費維揚 馮守華 馮小明 高松 郭景坤 韓布興 何國鍾 何鳴元洪茂椿 侯建國胡宏紋 胡英 黃本立 黃春輝 黃乃正 黃維垣 黃志鏜 計亮年 江桂斌 江雷 江龍 江明 蔣錫夔黎樂民 李燦李洪鍾李靜海 李亞棟 李永舫 梁敬魁 林國強劉若庄 劉有成 劉元方 劉忠范 盧佩章陸婉珍 陸熙炎麻生明麥松威 閔恩澤 倪嘉纘 彭少逸 錢逸泰 任詠華 沙國河 申泮文 沈家驄 沈之荃 宋禮成蘇鏘 唐本忠唐有祺 田禾田昭武 田中群 佟振合 塗永強 萬惠霖 萬立駿 汪爾康 王方定 王佛松 王夔 吳奇吳新濤 吳養潔吳雲東 謝毅謝毓元徐如人嚴純華 嚴東生 顏德岳 楊秀榮 楊學明 楊玉良 姚建年姚守拙 游效曾余國琮 俞汝勤袁承業 袁權 張存浩 張洪傑 張禮和 張俐娜 張乾二 張濤 張希 張玉奎 趙東元趙進才 趙玉芬鄭蘭蓀 支志明 周其鳳 周其林 周同惠 朱道本 朱起鶴 朱清時 卓仁禧 131人
曹文宣 常文瑞 陳可冀 陳霖 陳潤生 陳文新 陳曉亞 陳宜瑜 陳宜張 陳竺 陳子元 程和平 鄧子新 段樹民 方精雲方榮祥 高福 葛均波桂建芳 郭愛克 韓斌 韓濟生 韓家淮 韓啟德 賀福初 賀林 赫捷 洪德元 洪國藩侯凡凡 黃路生 蔣有緒 金國章 金力 鞠躬 康樂 孔祥復 匡廷雲 李朝義 李季倫 李家洋 李林 李振聲 梁棟材梁智仁 林鴻宣 林其誰 劉建康 劉新垣 劉以訓 劉允怡 盧永根 陸士新 毛江森 孟安明 裴鋼 戚正武 強伯勤饒子和 尚永豐 沈善炯 沈岩 沈允鋼 沈自尹 施教耐 施一公 施蘊渝 石元春 舒紅兵 蘇國輝 隋森芳 孫大業孫漢董 孫曼霽孫儒泳 唐崇惕 唐守正 田波童坦君 汪忠鎬 王大成 王恩多 王世真 王文采 王正敏王志新王志珍 魏江春 魏於全 吳常信 吳孟超 吳旻吳祖澤 武維華 謝華安 謝聯輝 許智宏 薛社普 楊福愉 楊煥明楊雄里 姚開泰 葉玉如 尹文英 印象初 曾益新 曾毅 翟中和 張春霆 張明傑 張啟發 張樹政 張新時 張學敏張亞平 張永蓮 張友尚 趙爾宓 趙國屏 趙繼宗 趙進東 趙玉沛 鄭光美 鄭儒永 鄭守儀 周俊 朱玉賢 朱兆良朱作言 庄巧生庄文穎
119人
安芷生 常印佛 巢紀平 陳俊勇 陳駿 陳旭 陳顒 陳運泰 程國棟 丑紀范 崔鵬 戴金星 鄧起東 丁國瑜 丁仲禮馮士筰 符淙斌 傅伯傑 高俊 高山 龔健雅 郭華東 郭令智 郭正堂 胡敦欣 黃榮輝 賈承造 焦念志 金振民金之鈞李崇銀 李德仁 李德生 李吉均 李曙光 李廷棟 林學鈺 劉寶珺 劉昌明 劉叢強 劉光鼎 劉嘉麒劉振興 陸大道 呂達仁 馬瑾 馬宗晉 莫宣學 穆穆 歐陽自遠 彭平安 秦大河 秦蘊珊 邱占祥 任紀舜 戎嘉余沈其韓 石廣玉 石耀霖 舒德干 蘇紀蘭 孫鴻烈 孫樞 陶澍 滕吉文 童慶禧 塗傳詒 萬衛星 汪集暘 汪品先王成善 王德滋 王會軍 王水 王鐵冠 王穎 魏奉思 文聖常 吳國雄 吳立新 吳新智 伍榮生 肖序常 謝學錦 徐冠華許厚澤 許志琴 薛禹群 楊文采楊元喜 姚檀棟姚振興 葉大年 葉嘉安殷鴻福 於崇文 袁道先 曾慶存 曾融生翟明國 翟裕生 張本仁張國偉 張經 張彌曼 張培震 張彭熹 趙柏林 趙鵬大 趙其國 鄭度 鄭永飛 鍾大賚 周成虎周衛健 周秀驥周志炎 周忠和 朱日祥 朱顯謨
(共88人)
84人
包為民 保錚 陳定昌 陳桂林 陳國良 陳翰馥 陳俊亮 陳星弼 陳星旦 褚君浩 戴汝為 董韞美 干福熹 龔旗煌郭光燦 郭雷郝躍 何積豐 侯朝煥 侯洵 懷進鵬 黃宏嘉 黃琳 黃民強 黃維 簡水生 金亞秋 匡定波 雷嘯霖 李啟虎李樹深 李未 李衍達 梁思禮 林惠民 林尊琪 劉國治 劉盛綱 劉頌豪 劉永坦 陸汝鈐 陸元九 呂建 梅宏彭堃墀 秦國剛 沈緒榜 宋健 譚鐵牛 王家騏 王立軍 王啟明 王守覺 王巍 王圩 王陽元 王育竹王越 王占國 王之江 吳德馨 吳宏鑫 吳培亨 吳一戎 夏建白 徐宗本 許寧生 薛永祺 楊芙清 楊學軍姚建銓 尹浩 張鈸 張景中 張嗣瀛 張效祥 張煦 鄭建華 鄭耀宗 鄭有炓 周炳琨 周巢塵 周興銘 朱中梁
128人
蔡其鞏 曹楚南 曹春曉 陳創天 陳達 陳能寬 陳學俊 陳祖煜 成會明 程耿東 程時傑 丁漢 都有為 范守善方岱寧 高德利 高鎮同 葛昌純 顧秉林 顧誦芬 顧逸東 過增元 韓禎祥 何滿潮 胡海岩 胡文瑞 胡聿賢 黃克智姜中宏 金紅光 金展鵬 柯俊 賴遠明 李濟生 李述湯 李天 李依依 李應紅 林皋 劉寶鏞 劉廣均 劉維民 劉竹生柳百新 盧柯 盧強 路甬祥 雒建斌 閔桂榮 南策文 歐陽予 潘際鑾 彭一剛 齊康 邱大洪 邱勇 任露泉 任新民申長雨 沈保根 沈志雲 宋家樹 宋玉泉 宋振騏 孫家棟 孫鈞 唐叔賢 陶文銓 汪耕 王補宣 王崇愚 王大中王淀佐 王光謙 王立鼎 王希季 王錫凡 王曦 王自強 魏炳波 溫詩鑄 聞邦椿 吳承康 吳良鏞 吳碩賢伍小平 謝光選 邢球痕 熊有倫 徐采棟 徐建中 徐性初 徐祖耀 許學彥 薛其坤 嚴陸光 楊叔子楊衛 楊槱 姚熹 葉恆強 葉培建 於起峰 余夢倫 俞鴻儒 翟婉明 張楚漢 張統一 張興鈐 張佑啟 張澤 趙淳生 鄭平鄭時齡 鄭哲敏 鍾萬勰周國治 周孝信 周堯和 周遠 朱荻 朱靜 朱森元 朱位秋 祝世寧 庄逢辰 鄒世昌 鄒志剛 何雅玲
已故院士
(共501人)
鮑文奎 貝時璋 畢德顯 秉志 蔡邦華 蔡昌年 蔡方蔭 蔡金濤 蔡鎦生 蔡翹 蔡詩東 蔡旭 曹本熹 曹建猷 曹天欽
常迵 陳芳允 陳鳳桐 陳冠榮 陳國達 陳華癸 陳煥鏞 陳建功 陳鑒遠 陳景潤 陳夢熊 陳慶宣 陳榮悌 陳茹玉
陳世驤 陳述彭 陳慰峰 陳文貴 陳希孺 陳新民 陳耀祖陳永齡 陳楨 陳中偉 陳宗基 承淡安 程純樞 程民德
程慶國 程孝剛 程裕淇 池際尚 褚應璜 慈雲桂 崔爾傑 戴安邦 戴傳曾 戴芳瀾 戴念慈 戴松恩 黨鴻辛 鄧從豪
鄧稼先 鄧景發 鄧叔群 鄧錫銘 丁大釗 丁舜年 丁穎 董申保 竇國仁 段學復 方俊 方心芳 方肇倫 馮純伯 馮德培
馮景蘭 馮 康 馮蘭洲 馮新德 馮澤芳 傅承義 傅鷹 高鴻 高濟宇 高景德 高慶獅 高尚蔭 高世揚 高為炳 高小霞
高怡生 高由禧 高玉臣 高振衡 高振西 葛庭燧 龔祖同 谷超豪 谷德振 顧功敘 顧翼東 顧知微 關士聰 關肇直
管惟炎 郭承基 郭可信 郭慕孫 郭文魁 郭燮賢 郭永懷 郭仲衡 郝水 郝詒純 何炳林 何澤慧 何作霖 洪孟民
侯德榜 侯德封 侯光炯 侯仁之 侯祥麟 侯學煜 侯虞鈞 胡海昌 胡濟民 胡經甫 胡寧 胡世華 華羅庚 黃葆同
黃秉維 黃汲清 黃家駟 黃昆 黃量 黃鳴龍 黃潤乾 黃劭顯 黃勝年 黃緯祿 黃文熙 黃憲 黃耀曾 黃禎祥 黃子卿
嵇汝運 紀育灃 賈福海 賈蘭坡 江元生 江澤涵 姜聖階 蔣麗金 蔣民華 蔣明謙 金建中 金善寶 金玉玕 靳樹梁
經福謙 柯召 樂森璕 雷天覺 黎尚豪 李博 李春昱 李方訓 李國豪 李國平 李繼侗 李競雄 李鈞 李連捷 李林
李敏華 李強 李慶逵 李四光 李文采 李星學 李薰 李正武 李志堅 梁伯強 梁守槃 梁樹權 梁思成 梁希 梁曉天
梁植權 廖山濤 林秉南 林蘭英 林巧稚 林鎔 林尚安 林同驥 劉承釗 劉崇樂 劉東生 劉敦楨 劉高聯 劉恢先
劉瑞玉 劉思職 劉仙洲 柳大綱 婁成後 樓南泉 盧鶴紱 盧嘉錫 盧衍豪 盧肇鈞 陸寶麟 陸學善 羅沛霖 羅宗洛
呂保維 馬大猷 馬世駿 馬文昭 馬杏垣馬在田 馬祖光 毛漢禮 毛鶴年 茅以升 孟少農 孟憲民 孟昭英 苗永瑞
母國光 穆恩之 鈕經義 潘承洞 潘家錚 潘菽 龐雄飛 裴文中 彭桓武 蒲富恪 蒲蟄龍 錢保功 錢崇澍 錢臨照
錢令希 錢寧 錢人元 錢三強 錢偉長 錢學森 錢志道 錢鍾韓 欽俊德 秦仁昌 秦馨菱 邱式邦 裘法祖 裘維蕃
饒毓泰 任美鍔 邵象華 沈鴻 沈其震 沈天慧 沈元 沈韞芬 沈珠江 盛金章 盛彤笙 施立明 施履吉 施汝為 施雅風
石青雲 石志仁 時鈞 史紹熙 斯行健 宋大祥 宋叔和 蘇步青 蘇元復 孫大中 孫德和 孫殿卿 孫家鍾 孫雲鑄
孫鍾秀 談鎬生 談家楨 譚其驤 湯飛凡 湯佩松 唐敖慶 唐九華 唐稚松 唐仲璋 陶寶祺 陶亨咸 陶詩言 田奇雋
童第周 童憲章 塗長望 塗光熾 塗治 屠守鍔 汪德熙 汪德昭 汪胡楨 汪家鼎 汪菊潛 汪堃仁 汪聞韶 汪猷 王葆仁
王承書 王大珩 王德寶 王伏雄 王淦昌 王恆升 王鴻禎 王家楫 王景唐 王克明 王仁 王善源 王湘浩 王序 王選
王應睞 王鈺 王曰倫 王之璽 王之卓王志均 王竹泉 王竹溪 魏榮爵 魏曦 翁文波 吳傳鈞 吳杭生 吳浩青 吳建屏
吳階平 吳全德 吳汝康 吳式樞 吳學藺 吳學周 吳英愷吳有訓 吳征鎧 吳征鎰 吳中倫 吳仲華 吳自良 伍獻文
武遲 武衡 席承藩 席澤宗 夏堅白 蕭龍友 肖健 肖倫 謝家榮 謝少文 謝希德 謝義炳 邢其毅 熊毅 徐冠仁 徐光憲 徐國鈞徐克勤 徐仁 徐士高 徐世浙 徐僖 徐曉白 徐芝綸 許寶騄 許根俊 許傑 嚴濟慈 嚴愷 嚴志達 閻隆飛 閻遜 初陽含熙 楊澄中 楊弘遠 楊嘉墀 楊簡 楊立銘 楊起 楊石先 楊廷寶 楊惟義 楊鍾健 楊遵儀 姚錱 業治錚 葉篤正
葉桔泉葉連俊 葉培大 葉企孫 葉渚沛殷宏章 殷之文 尹贊勛 應崇福 於天仁 余瑞璜 俞大紱 俞德浚 俞建章
虞宏正 袁翰青 袁見齊 岳希新 惲子強 曾呈奎 曾昭掄 張炳熹 張伯聲 張大煜 張德慶 張恩虯 張光斗 張廣學
張景鉞 張滂 張沛霖 張青蓮 張維 張文佑 張文裕 張錫鈞張香桐 張孝騫 張鈺哲 張肇騫 張致一 張鍾俊 張宗祜
張宗燧 張作梅 章名濤 章申 章梓雄 趙承嘏 趙飛克 趙洪璋 趙金科 趙九章 趙仁愷 趙善歡 趙忠堯 趙宗燠
鄭國錩 鄭萬鈞 鄭作新 支秉彝 鍾惠瀾 周本濂 周干峙周惠久 周立三 周明鎮 周培源 周仁 周廷沖 周廷儒
周同慶 周維善 周錫元 周澤昭 周志宏 朱光亞 朱洪元 朱既明 朱壬葆 朱物華 朱洗 朱夏 朱亞傑 朱祖祥 諸福棠
竺可楨 庄長恭庄逢甘 庄孝僡 庄育智 鄒承魯 鄒岡 鄒元爔 師昌緒
⑷ 大連理工大學和東北大學現在哪個好
整體來說大連理工大學稍強,大工是雙一流A類,東北大學掉到了雙一流B類,無論ESI排名還是生源和師還是高端人才大工都占上風。大連理工的機械、化工、工程力學、管理、土建類和船舶等很強,東北大學冶金、計算機和自動化等很強,都是雙一流大學很不錯。
某些方面東北大學和大連理工差距非常大,例如:
1 高端人才方面:大工 12+院士;東北大學 4個左右(2019年數據會變化)
2 WOS論文庫中高水平論文:大工 234篇 ;東北大學 118篇(近五年數據)
3 分數線 :大工 > 東北大學
4 大學定位:大工 雙一流A ;東北大學 雙一流B
5 國際四大排行榜:大工 ARWU 13 USnews 21 QS 29 THE 26
東北大學 ARWU 36 USnews 46 QS 無 THE 43 (2018年數據)
總之,大連理工強於東北大學。但是,兩校的發展前景都不是太好,東北大學掉入B類後,遲遲沒有大動作,2019年國家三大獎東北大學表現不錯;大連理工合並大連醫科失敗後,醫學院建設緩慢,同華南理工相比已經處於下風,大連也無醫學院給大連理工使用。大連理工在醫學方面的經費論文等只能是零。
⑸ 急,大連理工大學和山東大學哪個比較好
大連理工大學比較好,師資力量比較雄厚,但學科建設相對較少,下面是大連理工大學和山東大學的各方面對比介紹:
一、師資力量:
1、大連理工大學:學校有教職工4173人,其中專任教師2642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職教師中的兩院院士38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
2、山東大學:山東大學擁有專任教師4530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含雙聘)19人,青年項目入選者1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3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7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7人
二、學科建設:
1、大連理工大學:學校有2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3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2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個類別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4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
2、山東大學:山東大學有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70個。
三、科研成果:
1、大連理工大學:學校共獲國家科技成果獎勵54項,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26項,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621項。
2、山東大學:山東大學共獲得三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共有五項通過PCT申請專利獲得國家資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連理工大學、網路—山東大學
⑹ 彭孝軍的科研成果及所受獎勵(第一獲獎人)
熒光染料功能強化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3年)
大幅面數碼噴墨染料及其應用,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6年)
計算機彩色噴繪墨水的研製,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
大幅面數碼噴墨染料及其應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技術發明一等獎(2005年)
⑺ 大連理工大學哪些專業最強
大連理工大學特色專業機械:是大連理工大學的王牌學科,現設有4個本科專業及方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含機電外貿日語強化、英語強化)、工業設計、測控技術與儀器、物流工程,他們的大量優秀成果都已經轉化成優質的產品,如全液壓汽車起重機系列設計,已與國內有關企業合作應用,每年形成上億的產值;智能控制裝置,已廣泛應用於我國石化企業;制球機械和故障診斷儀已在國內形成較大影響等。船舶:和機械學一樣也是大連理工的王牌特色專業,由於學校地處大連良港,所以與這個專業相關的各個學科自然佔了地利的優勢,如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船舶與海洋工程等專業都發展得有聲有色。電信和軟體(軟體工程、軟體開發、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很多喜歡機器人的學生們對於大連理工的這個專業應該不會很陌生了吧,因為每屆機器人足球大賽活動中,都能看見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和軟體學院的同學們忙碌的身影,而他們的機器人在大賽中也可謂是佼佼者。 創新實驗班:是大連理工大學的一個特色人才培養實驗基地,學生入學以後暫時不分專業,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到大二的時候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這樣做的優點是:學生在入學之後第一年的時間里可以很全面地了解和接觸大連理工各專業的情況,到時候可以更加理性,更加有目的性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是這么好的條件可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擁有的哦,它對學生的高考分數要求是特別高的。
⑻ 大連理工大學是985大學嗎
七秩芳華路
大連理工大學
從一二九街起步
艱苦奮斗鑄就」一校 兩地 三區」
辦學之格局
七秩育人心
大連理工大學不忘立德樹人之初心
數十萬畢業生奮戰在各行各業 創造無數佳績
七秩強國志
大工人寫下科技史冊多項第一
以創新之動力
襄助復興之偉業
七十載風雨洗禮
七十載砥礪前行
初心 使命 夢想 責任
讓大工與共和國一同成長
與新時代一同前行
70年初心相照 使命遞續
70年薪火相傳 同心同行
由黨創辦 與國同行
70年前
大工在共和國誕生的禮炮聲中
踏上征程
紅色基因自誕生之日起
就鐫刻在大工人的血脈中
從建校之初招賢納士
艱苦創業
到1960年躋身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奠定了一流學府基業
改革開放後
「211工程」」985工程」建設 碩果累累
大工人始終戮力前行
實現了建設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歷史跨越
進入新時代
大工勇擔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
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開啟了新的奮斗征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大工將」四個服務」的歷史使命牢牢扛在肩上
初心不忘 腳步彌堅
七十年不懈拼搏 追求卓越
形成了」海納百川 自強不息 厚德篤學 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
成為一代代大工人共同的思想財富與價值追求
更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了不竭動力
群賢畢至立德樹人
堅定方向涵育英才
與祖國和衷共濟
同向同行
一流大學匯聚一流教師
強校興學 教師為本
近年來
學校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
強化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
營造一流人才成長環境
形成充滿生機活力的人才生態圈
在一大批活躍於國際學術前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
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的帶領下
大工以一流人才托起一流事業
一流大學哺育一流英才
含英哺華 育人為先
70年來
大工始終牢記黨的囑托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
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
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全國率先開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
率先開設大學生德育課
率先倡導創新教育
率先培養高級經濟管理人才
學校發揮多學科優勢
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利用優越的工程訓練設施和創新實踐基地
支持鼓勵學生創新創業
學生在」挑戰杯」競賽「互聯網+」大賽中屢獲佳績
「學在大工 創新在大工」的名片愈發閃亮
大工堅持構建全員 全過程 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
成為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首批十所試點高校之一
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校積極推進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和國際化
面對全球化浪潮
大工首倡一流大學」同窗友情育成」計劃
與中外一流大學聯合培養世界一流人才
打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理工科學生留學中國的一個首選學校
開展了150餘項海外交流項目
讓學生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
一流大學 家國情懷 世界胸襟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大工積極構建全球朋友圈
同英 美 德 日等國家的
國際知名大學和企業開展聯合辦學及科研合作
一批蜚聲國際的學術大師受聘擔任名譽教授
外籍教師比例 留學生比例 畢業生出國留學比例持續攀升
完善的第二課堂
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為大工學子
以知促行 以行求知提供源源動力
今天
他們在這里叩問人生價值
探索學術新知 涵養高尚人格
明天
他們將從這里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台
七十載桃李芬芳
大連理工大學已經為黨和國家培養輸送了數十萬優秀人才
涌現出一大批治國棟梁
學術大師和興業英才
他們肩負著一代代大工人
興校強國的責任與使命
在時代的更迭與進步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勇擔科教興國大任
將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工夢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同頻共振 同夢同行
一流大學一流科研創新 一流學科建設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大工始終與祖國
同呼吸 共命運
學校優化學科戰略布局
打造學科高峰高原
促進學科交叉和新興學科發展
學校現已形成以理工為主
理 工 經 管 文 法 哲 藝術等協調發展的多學科體系
目前
學校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
機械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環境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力學 土木工程 工商管理
七個學科進入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A類」
10個學科躋身」QS學科排名」世界前500
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大工積極構建面向基礎研究的知識創新體系
支持應用研究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服務社會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
學校擁有一批包括」2011」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內的
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研究基地及一批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和科研團隊
面向國際科學前沿及國家重大需求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十年來 學校兩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通過產學研合作服務社會
讓知識創造價值
讓智慧更加高遠
學校開創性地創建了產學研合作新模式
使其成為重要辦學特色
實施知識產權強校工程
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通過國家大學科技園
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分布各地的校外研究院
一批核心的知識產權成果得到轉化應用
實現科技與經濟
成果與產業相融合
推動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紮根東北 服務遼寧
「東北產學研工作的旗幟」
這一美譽稱頌著生於此長於此的情懷與擔當
以科技創新築牢國家核心競爭力
是大工矢志不渝的追求
建校之初
老一輩大工人扛起科學強國的重任
進入新時代
大工人在長征五號火箭
C919大飛機 首搜國產航母 蛟龍號深潛器
港珠澳大橋等一項又一項」大國工程」中
刻上了大工人開拓創新的印記
一個又一個國之重器
詮釋了大工人的初心所在
見證了大工人踐行」四個服務」的使命擔當
面朝大海
以海的胸懷擁抱新時代
春暖花開
以花的綻放開啟新征程
70年光陰流轉
70年堅守開拓
70年逐夢前行
與信仰同行
赤子之心血脈相承永葆紅色品格
與祖國同行 同心同德
勇做興校強國中流砥柱
與時代同行
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
擔當復興使命
與夢想同行
用一往無前的奮斗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貢獻大工智慧與大工力量
⑼ 馬文輝的代表性論文
1、Wenhui Ma, Qun Xu, Bo Song, et al.Bis-coumarins bridged by thiocarbazide as novel fluorescent sensor for F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396-398: 2137-2140.
2、馬文輝,夏威,徐群,等. 含水溶液中香豆素類探針對碘離子的熒光增強識別. 化學學報,2012, 70 (7): 917-920
3、馬文輝,韓宏彥,徐群,等. 香豆素類熒光增強型Cu熒光分子探針. 精細化工,2012, 29 (5): 425-428
4、Wenhui Ma, Qun Xu, Jianjun Du, et al. A Hg-selective chemodosimeter based on desulfurization of coumarin thiosemicarbazide in aqueous media,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 2010,76 (2): 248-252
5、馬文輝,徐群,孫曉東, 等. 石油磺酸鹽基稠油乳化降粘劑及其性能評價. 全國油田化學應用與採油工程技術交流會, 2008, 7
6、馬文輝,彭孝軍,徐群,等. 香豆素類熒光感測器.化學進展,2007,19(9): 1258-1266
7、馬文輝,趙鵬,徐群, 等. 稠油磺酸鹽及其對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研究,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6,35(1): 57-59
8、馬文輝, 蔣龍波,徐群,等. N,N′—雙醯基乙二胺二乙酸鹽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化學與粘合.2006,28(6): 440-443
9、馬文輝, 楊波, 陳志強, 等. 由澱粉合成烷基糖苷及其性能研究,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5,23(3): 6-8
10、馬文輝,趙鵬,徐群, 等. 大慶稠油復合破乳劑的的研究,油田化學,2005,22(2):147-149
11、馬文輝,邢鳳蘭,梁夢蘭,等. 松香酸聚氧乙烯酯磺基琥珀酸單酯二鈉鹽的合成及性能 ,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4,5(4): 4-6
12、馬文輝, 梁夢蘭, 袁紅, 等. 稠油低溫乳化降粘劑BL-1的研製及應用,油田化學,2002,19(20):134-136
13、馬文輝,錢昱,梁夢蘭, 等. 降粘劑BL-1在大慶黑帝廟稠油開采中的應用,油氣田地面工程,2002,21(5): 36
14、馬文輝, 梁夢蘭, 袁紅. 稠油O/W型乳狀液穩定性的研究, 化工時刊,2002,16(5): 23-26
15、馬文輝.耐低溫稠油乳化降粘劑配方研究, 2002(第七屆)國際表面活性劑和洗滌劑會議,2002,7
獲獎成果及榮譽稱號
主持的科研項目獲黑龍江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壹等獎1項,獲齊齊哈爾市科技進步叄等獎1項;2007年入選齊齊哈爾市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第三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