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玄奘西行的成果

玄奘西行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21 15:41:15

⑴ 唐玄奘取經的影響和成就 急急急!!!!!

玄奘法師是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師,佛教學者、旅行家,與 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

以下是他取經、游學的簡要過程、影響和成就:

玄奘法師於唐朝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抵達天竺,並在那爛陀寺從戒賢法師受學。後又游學天竺各地,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經十七年,於貞觀十九年正月還抵長安。 唐太宗敕命梁國公房玄齡等文武百官舉盛大的歡迎儀式。

玄奘法師帶回經像舍利等數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請回佛經梵文原典520夾657部。
唐太宗極欽重玄奘法師,尊從他「闡揚遺法」之志,助其譯經工作,建立長安譯經院,詔譯新經。
玄奘法師組織譯經,先後於弘福寺、大慈恩寺、玉華宮譯經凡19年,共譯出經、論75部,1335卷。主要經典有:《大般若經》六百卷、《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大毗婆沙論》二百卷、《俱舍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等。 除了佛經,還翻譯了古印度的其他學術著作。
玄奘法師翻譯的佛經,多用直譯,筆法嚴謹,准確。
玄奘法師建立了譯經的新規則,提倡忠於原典、逐字翻譯。後代譯經家常以玄奘所立之定則為法式。他們稱玄奘以前的僧人所譯之經為舊譯,稱玄奘以後所譯之經為新譯。
玄奘法師翻譯的佛經和學術著作,將那爛陀寺最盛時期所傳承的佛學精華,基本上都傳到中國了,不但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還為古印度佛教和學術文化保存了珍貴典籍。

玄奘法師通過翻譯經、論,創立了中國佛教的一個重要的宗派——「唯識宗」。 此宗學術極為精深。在中國近代,有些學者主張弘揚唯識學說,建立中國自己的科學。

玄奘法師回國後,應唐太宗想了解西域國家的要求,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記載西域、印度、錫蘭等138國之歷史、地理、宗教、神話傳說、風土人情等,親踐者110國,傳聞者28國。該書在佛教史學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亞、南亞之史地、文化上,乃至於中西交通史料上,都有極高價值,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印度的古代歷史也是靠這本書才得以重建的。

⑵ 玄奘西行取得哪此成果

取回真經,更加系統,完善地發揚了佛教文化。也給吳承恩寫西遊記神話故事經典小說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使之成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⑶ 玄奘大師西行的目的及其主要貢獻

1、西行目的

玄奘西行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赴印度求法,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

鑒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武德九年(626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2、主要貢獻

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玄奘是研究中國傳統佛教成就最大的學者之一,又是繼承印度正統佛教學說的集大成者。他不顧艱難困苦,萬里迢迢去天竺尋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進行翻譯和講說,同時撰寫《大唐西域記》,不僅深遠地影響了東亞文化(包括中國文化、韓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也為東亞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打下了基礎。

在中國譯經史上,玄奘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辟了一個新時代。從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外翻譯家對於譯經各有貢獻,但從總體上說,玄奘的成就都在他們之上。印度佛學從彌勒、無著、世親,次第相承,直到陳那、護法、戒賢等人,已定為因明、對法、戒律、中觀和瑜伽五科。玄奘的翻譯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無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作用。

(3)玄奘西行的成果擴展閱讀: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其先潁川人,俗家姓名「陳禕(yī)」,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玄獎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所做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偉大的是他對佛學典籍「截續真,開茲後學」的翻譯。唐貞觀十九年(645年),46歲的玄奘自印度歸國。此後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獻給了譯經事業。

在長安和洛陽兩地,玄奘在助手們的幫助下,共譯出佛教經論74部,1335卷,每卷萬字左右,合計1335萬字,佔去整個唐代譯經總數的一半以上,相當於中國歷史上另外三大翻譯家譯經總數的一倍多,而且在質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為翻譯史上的傑出典範。

玄奘之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窺基,號稱奘門四哲,皆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寶、神泰,則稱俱舍三大家;窺基、神泰、順憬又為因明巨匠;新羅高僧圓測,為玄奘神足,新羅元曉,為華嚴大家;西域利涉,為護法名僧;南山道宣為之證義,乃律學宗師;玄應,義學名家;東塔懷素,後為新疏之主。

《西遊記》即以玄奘的取經事跡為原型。

⑷ 玄奘西行的結果

印度佛教傳入中土。

⑸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麼在那些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目的:
佛教在南北朝時期就興盛起來.興盛的一個表現是翻譯佛經.南北朝時人們在佛經的翻譯中就已經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只能根據當時對梵文的理解,運用梵文的知識來翻譯經典,而梵文本身是雅語,所以翻譯的難度很大.因此有人就想到印度去看看,到底佛教是怎麼回事,真正的佛典是怎麼樣的.
於是南北朝就已經有人開始了去西天取經的行動.因為語言的變化,魏晉南北朝時期所翻譯的佛經到隋唐時期就難以閱讀了,更別說梵文的佛經了.這就使隋唐時期一些從事佛經翻譯的人很困惑.其實這個問題到現在也還是如此,一部《金剛經》不過260多個字,但是大家能講得很清楚嗎?都講不太清楚.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史,也就是中國對佛經的翻譯、理解的歷史.因為不懂,就產生了歧義,有了歧義,就產生了爭論,有了爭論就產生了派別,所以到隋唐時期佛教里產生了很多派別.
宗教,宗是宗,教是教.佛教中有很多的宗,就是因為對經典理解上的歧義而慢慢發展起來的.歧義這么多,怎麼辦?一些有大志的僧侶就產生了一個很強烈的願望:去印度看看真正的佛教的情況,看看佛經還有多少,看看中土所沒有的經書又是怎麼講的.唐初的玄奘就是這么一個人物,他要到印度去取經完全是因為想探索佛教、佛教經典里的本原的情況.取經的原因就是為了把佛經里講的問題搞清楚,看更多的經書.
卓越貢獻
創立學說
①五種姓說.進一步發揮了印度戒賢一系五種姓說,即把一切眾生劃分為聲聞種姓、緣覺種姓、如來種姓、不定種姓、無種姓.認為根據人的先天素質可以決定修道的結果.玄奘在此總賅印度諸家的學說,對五種姓說作了系統的闡述.
②唯識論.玄奘及其學派主張,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類的自我)皆非獨立存在的,而是由人們的意識變現出來的,即所胃「唯識所變」.最根本的意識稱作「阿賴耶識」,是世界各種事物、現象的一切「種子」,是宇宙的本源.研究唯識論的重要著作,除《成唯識論》外,有「唯識三大部」,即窺基的《成唯識論述記》、慧沼《成唯識論了義燈》、智周《成唯識論演秘》.
③因明.因明在印度瑜伽學系中就十分發達.世親之後,經過陳那和護法的發展,因明和唯識學說就緊密地結合.玄奘在此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他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識量」.回國以後,除翻譯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並對因明辯論、論證的性質作了精細的發揮,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論進行了精細的分析.
翻譯佛經,傳播學說
另外,從玄奘由翻譯而傳播的學說看來,綱舉目張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紀以後印度佛學的全貌.當時印度那爛陀寺等處的佛學,已顯然分為因明、對法、戒律、中觀和瑜伽等五科.他於明科譯出《理門》和《入正理論》,樹立了在論議基礎上的佛家邏輯軌范.於對法科,聲聞乘方面以《俱舍》為中心,在它以前有根本的「一身六足」和《婆沙》等論,以及其後發展的《順正理》、《顯宗》等論,他都原原本本地傳譯了出來;大乘對法譯出了《集論》和他的注書《雜集論》,顯示對法經不同於瑜伽論的特點,並指示大小對法相通的途徑.於戒律科,譯傳大乘唯一的《瑜伽菩薩戒》,並輯出《受戒羯磨》以為實行的規范.於中觀科,特別譯出護法的《廣百論釋》,以見瑜伽系貫通中觀的成就.於瑜伽科,則「一本(《瑜伽》)十支(《顯揚》、《庄嚴》等)」,差不多全部譯出,如上所舉,可以說那爛陀寺最盛時期所傳承的佛學精華,基本上已都由玄奘譯傳於中土了.
大唐西域記
玄奘口述,辯機記錄的游記《大唐西域記》,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
玄奘門徒
玄奘之學,博大精深.一時碩彥,俱集門下.神昉、嘉尚、普光、窺基,號稱奘門四哲,皆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寶、神泰,則稱俱舍三大家;窺基、神泰、順憬又為因明巨匠.
窺基
窺基俗姓尉遲,十七歲得玄奘指導出家,常侍左右,二十五歲參加譯場,勤於著述,有「百部疏主」之稱.他對玄奘所傳的唯識學說尤有領會,糅印度解釋唯識十家之說而輯譯為《成唯識》一論,即是出於他的建議,他所撰《成唯識論述記》,為後世治此學者所奉的圭臬.他釋《瑜伽》有《略纂》,解《雜集》有《述記》,弘五姓說有《法華玄贊》,詳三支立破有《因明大疏》,其他重要經論都有《疏》、《記》,發揚師說,建立了「慈恩」一宗.
普光
普光,於《俱舍》造詣最深,撰《俱舍論記》三十卷,為學者所宗.
神昉和嘉尚
神昉和嘉尚,事跡不詳.神昉撰有《十論經抄》三卷,《成唯識論文義記》十卷,《種姓差別集》三卷等.嘉尚參加譯事,玄奘臨寂之前,特命他具錄譯經部卷及造像等,玄奘歿後,曾撰《雜集論疏》.
圓測
圓測 系新羅人,為奘門新羅學人的領袖.他曾在譯場充證義,著有《仁王》、《深密》、《成唯識》等《疏》,多用真諦等所傳的舊說.
法寶
法寶撰《俱舍論疏》十五卷,與普光《記》並稱,見解時有出入.他又著《一乘佛性究竟論》,不同意五姓各別之說.故在奘師門下,被視為別系.
此外還有:新羅元曉,為華嚴大家;西域利涉,為護法名僧;南山道宣,為之證義,乃律學宗師;玄應,義學名家;東塔懷素,後為新疏之主.

⑹ 玄奘西行的歷史意義

玄奘西行加強了東西方的陸上聯系,及古中國和天竺(今印度),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不僅為中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還為中印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從那以後,佛教完整教義傳入了中國,彌補了自西漢佛教傳入中國教義的不完整,豐富了中國宗教文化,大大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

在中國譯經史上,玄奘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辟了一個新時代。玄奘的翻譯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無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作用。

(6)玄奘西行的成果擴展閱讀

玄奘西行的卓越貢獻

1、創立學說

(1)五種姓說:進一步發揮了印度戒賢一系五種姓說,即把一切眾生劃分為聲聞種姓、緣覺種姓、如來種姓、不定種姓、無種姓,認為根據人的先天素質可以決定修道的結果。

(2)唯識論:玄奘及其學派主張,世界上的一切皆非獨立存在的,而是由人們的意識變現出來的,即所謂「唯識所變」。最根本的意識稱作「阿賴耶識」,是世界各種事物、現象的一切「種子」,是宇宙的本源。

(3)因明:玄奘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識量」,回國以後,除翻譯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並對因明辯論、論證的性質作了精細的發揮,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論進行了精細的分析。

2、翻譯佛經,傳播學說

從玄奘由翻譯而傳播的學說看來,綱舉目張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紀以後印度佛學的全貌。當時印度那爛陀寺等處的佛學,已顯然分為因明、對法、戒律、中觀和瑜伽等五科,玄奘差不多全部譯出,可以說那爛陀寺最盛時期所傳承的佛學精華,基本上已都由玄奘譯傳於中土了。

3、大唐西域記

玄奘口述,辯機記錄的游記《大唐西域記》,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

4、玄奘門徒

玄奘之學,博大精深,一時碩彥,俱集門下。神昉、嘉尚、普光、窺基,號稱奘門四哲,皆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寶、神泰,則稱俱舍三大家,窺基、神泰、順憬又為因明巨匠。

此外還有:新羅元曉,為華嚴大家;西域利涉,為護法名僧;南山道宣,為之證義,乃律學宗師;玄應,義學名家;東塔懷素,後為新疏之主。

⑺ 了解玄奘西行後的重大成果是什麼

玄奘西行之後的重大成果是將天竺的佛經帶來中國,促進了中國佛學的發展。

⑻ 玄奘西行為中國的什麼發展帶來貢獻

為佛教發展帶來了貢獻,中國古代對佛教挺看重的

⑼ 玄奘西行的意義是什麼

玄奘為佛教的傳播以及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1300多年以來,中印人民都把他視為兩國友好的象徵。

⑽ 從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分析唐朝中外文化的特點和成果江湖救急,望各位大俠解答!

特點:對外交流頻繁深入,說明唐朝實行對外開放的外交政策。
成果:唐朝對外交往「兼容並蓄」的有力體現,此外,也都促進了佛教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玄奘西行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