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室內土工試驗記錄表
地質鑽孔資料庫中室內土工試驗記錄表見表5.6。此表主要用於鑽孔土的室內物理力學性質的實驗數據匯總填寫。
(1)試驗編號:與鑽孔取樣編號一致,見表5.3。
(2)取樣深度:採取土樣品的深度值,單位為m。
(3)天然含水量W:天然狀態下,土中水的質量與土粒質量之比,單位為%。
(4)天然密度:天然狀態下,土單位體積的質量,單位為g/cm3。
表5.6 室內土工實驗記錄表
(5)天然密度γ:指土體經浸水孔隙全部充水狀態時的密度。
(6)乾燥密度γd:指土體經烘乾失去水分狀態的密度。
(7)比重G:某物質的密度與取作標准物質的密度之比,無量綱。
(8)天然孔隙比e:土中孔隙體積與土粒體積之比,無量綱。
(9)飽和度Sr:土體中孔隙水體積與孔隙體積之比值,單位為%。
(10)76g錐稠度:指採用76g錐測試的土的稠度(還有採用100g錐測定的土的稠度)。
(11)液限WL:土從流動狀態轉變為可塑狀態的界限含水率,單位為%。
(12)塑限WP:土由可塑狀態過渡到半固體狀態時的界限含水率,單位為%。
(13)塑性指數IP:液限與塑限的差值,無量綱。
(14)液性指數IL:判斷土的軟硬狀態指標,無量綱。
(15)顆粒組成:指土體固相顆粒從大到小的組成,單位為%。
(16)卵石:粒徑20~200mm。
(17)礫石:粒徑2~20mm。
(18)砂粒:粒徑0.05~2mm。
(19)粉粒:粒徑0.005~0.05mm。
(20)粘粒:小於0.005mm。
(21)壓縮性:指土體在外部荷載作用下產生彈性及塑性變形的特性。
(22)壓縮系數a1-2:指土在100~200kPa時的壓縮系數,單位為MPa-1。
(23)壓縮模量E1-2:指土在100~200kPa時的壓縮模量,單位為MPa。
(24)泊松比ν:土的側向應變與軸向應變之比,無量綱。
(25)固結系數Cv:指垂直方向固結系數,單位為cm2/s。
(26)固結系數Ch:指水平方向固結系數,單位為cm2/s。
(27)快剪:試樣在垂直壓力施加後,立即以0.5mm/min的剪切速度剪切至試驗結束。
(28)固結快剪:試樣在垂直壓力施加後,每1h測讀垂直變形一次,至試樣變性穩定,再按快剪的方法剪切。
(29)粘聚力C:單位為kPa。
(30)內摩擦角:單位為(°)。
(31)無側限抗剪強度:指土體側面不受限制條件下抵抗垂直壓力的極限強度,單位為kPa。
(32)原狀土qu:指保持原始結構的土樣。
(33)擾動土qd:指經擾動或重塑後的土樣。
(34)靈敏度St:指原狀土抗壓強度與擾動土(重塑土)抗壓強度之比,無量綱。
2.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你是外行嗎?如果是的話,我就跟你說一下主要的詳細勘察報告成果吧,包括詳細勘察報告書和對應的圖表,就好比勘探點一覽表,圖例,勘探點平面位置圖,岩土層綜合描述,工程地質剖面圖,綜合固結曲線圖,分層土工試驗成果報告表,原位測試統計表,鑽孔柱狀圖示例,對吧。詳細勘察報告書里說的情況更是要結合當地的初步勘察成果來做補充或者刪減,一般常見的內容有取得附有坐標及地形的建築物總平面布置圖,各建築物的地面整平標高,建築物的性質和規模,可能採取的基礎形式與尺寸及其預計埋置的深度,建築物的單位荷載或總荷載、結構特點和地基基礎的特殊要求。查明不明地質現象的成因、類型、性質、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及危害程度,並提出計算參數及整防治措施。查明建築物范圍內的地層結構,各岩土層的類型、成因、分布、深度、工程特性和坡度並對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進行計算和評價。對需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築物,提供地基變形計算參數並對建築物的沉降、沉降差或整體傾斜進行估算和預測。在抗震設防烈度等於或大於7 度的場地,對飽和沙土或飽和粉土,應判定其地震液化勢。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必要時還應查明地層的滲透性、水位變化幅度及規律。判定環境水和土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築物施工和使用期間可能產生的變化和影響並提出防治建議。提供為深基坑開挖的邊坡穩定性計算和支護方案選擇所需的參數,對基坑開挖、降水等對鄰近建築物的影響作出論證和評價。為選擇樁的類型與長度、確定單樁承載力、計算群樁的沉降以及選定施工方法提供岩土工程參數。
我回答的這么仔細,請採納吧,大佬
3. 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常用圖表有
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工程地質剖面圖、工程地質柱狀圖、原位測試成果表、土工試驗成果表,另外還有波速、地脈動測試的成果圖表等。
4. 工程地質勘察為什麼按階段進行
大型的工程項目往往要經過可行性論證和方案對比、優化才能動工修建。
工程程地質勘察是為查明影響工程建築物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或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這些通常稱為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後,需根據設計建築物的結構和運行特點,預測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質作用)的方式、特點和規模,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確定保證建築物穩定與正常使用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
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5. 如何製作表格模板
試試在保存時選擇「存為模板」
1、「土工試驗匯總表模板」製作:先打開理正土工試驗程序→新建工程(最好與原工程名一致)→成果→生成成果表→打開成果表→打開成果匯總表模板→另存為本單位的土工試驗匯總表模板,
2、根據本單位的試驗匯表的格式,修正模板的內容及各參數在表格中的位置調整完畢後,存檔退出。
3、打開理正土工試驗程序→成果→生成成果表→成果表→導入其他土工試驗匯總表數據→選擇「土工試驗匯總表模板」→選擇本單位的土工數據(文件類型為製表符分隔的文本文件)→生成理正介面數據
4、在理正勘察CAD中→外接程序→土工試驗數據處理→啟動理正土工程序→打開工程→介面→生成理正介面文件
6. 理正軟體中,本單位土工試驗轉換成理正勘察如何介面
1、「土工試驗匯總表模板」製作:先打開理正土工試驗程序→新建工程(最好與原工程名一致)→成果→生成成果表→打開成果表→打開成果匯總表模板→另存為本單位的土工試驗匯總表模板,
2、根據本單位的試驗匯表的格式,修正模板的內容及各參數在表格中的位置調整完畢後,存檔退出。
3、打開理正土工試驗程序→成果→生成成果表→成果表→導入其他土工試驗匯總表數據→選擇「土工試驗匯總表模板」→選擇本單位的土工數據(文件類型為製表符分隔的文本文件)→生成理正介面數據
4、在理正勘察CAD中→外接程序→土工試驗數據處理→啟動理正土工程序→打開工程→介面→生成理正介面文件
7.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書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文字成果,它作為提供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參考用資料。岩土工程報告書的編寫是在綜合分析各項勘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基礎上進行的,必須結合建築類型和勘察階段規定其內容和格式。各類勘察規范中雖然有編寫岩土工程報告書的提綱,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靈活不可受其拘束,強求統一。
總的說來,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的要求是簡明扼要,切合主題;內容安排應當合乎邏輯順序,前後呼應,整體連貫;論證有據,剖析全面,觀點正確,數據可靠,結論態度鮮明,准確簡練;插圖、表格文字說明清晰,圖文並茂。
在野外勘察工作和室內土樣試驗完成後,將岩土工程勘察綱要、勘探孔平面布置圖、鑽孔記錄表、原位測試記錄表、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成果,連同勘察任務委託書、建築物規劃平面布置圖及地形圖等有關資料匯總,進行整理、檢查、分析、鑒定,經確定無誤後,編制正式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報告。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報告的任務,在於闡明勘察地區的岩土工程條件,分析存在的岩土工程問題,從而對建築地區作出岩土工程條件的評價,最後得出結論。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書在內容結構上,一般分為:文字和圖表兩部分組成。
一、文字部分的內容
文字部分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緒論
緒論的內容主要是說明岩土工程勘察的委託單位,進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單位;建築場地位置;具體的勘察階段;擬建工程名稱、規模、用途;岩土工程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務;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與完成的工作量;取樣的數量以及勘察時間、提交的成果。
2.場地的岩土工程條件
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闡明工作地區的岩土工程條體所處的區域地質、地理環境,以明確各種自然因素(如大地構造、地勢、氣候等)對該區岩土工程條件形成的意義。各節的內容應當既能闡明區域性及地區性岩土工程條件的特徵及其變化規律,又須緊密聯系工程目的,不要泛泛而論。
(1)建築場地自然地理情況及位置、研究區地形、地貌、地質構造運動特徵;
(2)場地的地層分布、地質結構及岩土類型和岩土工程性質。主要描述各岩土層的顏色、均勻性、層厚、密度、濕度、稠度等物理力學性質,地基承載力等指標。
(3)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質侵蝕性及當地土層凍結深度。
(4)自然地質作用和岩土工程作用形成的不良地質現象及地震基本烈度。
3.結論及建議
通過建設中遇到的岩土工程問題進行分析論證,對建築場地各層作為天然地基的穩定性與適宜性的做出評價;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及地基承載力等指標的確定,作為選定建築物場址、結構形式和規模的地質依據。根據擬建工程的特點,結合場地的岩土性質,提出地基與基礎方案設計的建議,推薦地基持力層的最佳方案,如為軟弱地基或不良地基,應建議採用何種加固處理方案。對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間可能發生的岩土工程問題,應提出預測、監控和預防措施的建議。
結論的內容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對各種具體問題作出簡要而明確的回答。態度要明確,措辭要簡練,評價要具體,不要含糊其辭,模稜兩可。
二、圖表部分的內容
岩土工程報告書必須與岩土工程圖一致,互相照映,互為補充,共同達到為工程服務的目的。一般岩土工程的圖表包括:①勘察點平面布置圖;②岩土工程剖面圖;③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總表;④重大工程應制出岩土工程圖或分區圖;⑤地層柱狀圖;⑥有關試驗曲線;⑦原始資料復印件。
一般情況下只要求前3個圖表的內容即可,若是重大工程,應根據需要,繪制綜合岩土工程圖或岩土工程分區圖、鑽孔柱狀圖或綜合地質柱狀圖、岩土工程平切面圖、岩土工程立體投影圖、岩土利用、整理、改造方案的有關圖表;岩土工程計算簡圖及計算成果表;原位測試成果圖表以及土樣固結試驗成果e-p曲線等。
針對一些專門性問題除綜合性報告外,尚應提交單項報告如原位測試報告,事故與調查分析報告;岩土改造報告;咨詢報告等。
對於小型岩土工程,報告的文字說明可以簡化。大型工程或專門性問題的勘察成果報告,則必須提交岩土工程研究報告。
三、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實例
本工程實例取自廣州南方岩土工程公司,位於廣州南沙開發區的某安置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其勘察成果報告實錄如下:
廣州南沙開發區黃閣鎮安置區(一期)初步勘察階段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一、前言
(一)工程概況
受廣州南沙開發區土地開發中心委託,廣東省地質建設工程勘察院對廣州市南沙開發區黃閣鎮安置區(一期)進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階段為初步勘察。
黃閣鎮安置區(一期)位於番禺區黃閣鎮西南約1 km南涌口村與大井村交界處,為黃閣鎮城市總體規劃工程的一部分。征地面積約949.6畝(633095m2),其中南涌口村128.5畝(85664m2),大井村821.1畝(547431m2),擬建建築物為3~6層。勘察場區內主要為農業用地,村道南鴻路近東西向將場地分為南北兩塊,北邊以水稻田、菜地為主,南邊為蕉林及其他經濟林。
(二)目的與任務
(1)初步查明地質構造、地層結構、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條件;
(2)查明場地不良地質作用的成因、分布、規模、發展趨勢,並對場地的穩定性作出評價;
(3)對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作出初步評價;
(4)初步判定場地地下水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
(5)結合地質地面調查、現場地質鑽探、原位測試和室內岩、土、水試驗,初步提出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方案和可能的基礎方案類型、地基處理設計與施工方案的建議。
(三)執行的規范標准
(1)《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2)《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3)《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J15-31-2003);
(4)《軟土地區岩土工程勘察規范》(JGJ83-91);
(5)《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
(6)《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50123-1999);
(7)《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
(8)《建築岩土工程鑽探技術標准》(JGJ87-92);
(9)《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
(10)《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技術規程》(DBJ/T15-22-98);
(11)《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准》(CECS98:99)。
(四)勘察點布置、工作量及技術要求
1.勘察點的布置
本次勘察共布置鑽孔26個,編號ZK1~ZK26,其中:鑒別孔14個,技術孔12個。鑽孔布置情況詳見鑽孔平面布置圖(附圖1)及鑽孔一覽表(附表1)。
2.完成的工作量
接受委託後,我院於2003年8月30日先後組織8台XY-1型鑽機進場施工,共完成鑽孔26個,總進尺1166.66m,完成的工作量見下表1及鑽孔一覽表(附表1)。
表1 工作量統計表
3.技術要求
(1)終孔條件(孔深)包括:技術孔:鑽入強風化岩3~5m;若強風化基岩埋藏較深,揭示全風化岩不小於5m後終孔;若直接揭示中、微風化岩,揭示厚度達到1~3m即可;若軟土厚度較大,在穿過軟土層後揭示5~8m較堅硬土層(中密以上砂、礫、卵石層或硬塑狀粘性土層)也可終孔。
鑒別孔:揭示強風化岩面即可,若強風化基岩埋藏較深,揭示全風化岩3~5m後終孔;若軟土厚度較大,在穿過軟土層後揭示5m較堅硬土層(中密以上砂、礫、卵石層或硬塑狀粘性土層)也可終孔。
(2)取樣、標貫:全部技術孔採取土樣,所有鑽孔均進行標貫試驗,土、水等試樣及標貫試驗應滿足以下要求:①土樣採取應保證每個不同地層樣品不少於6組。全風化層按一般粘性土取原狀樣。水樣採取2組;②若技術孔因故未能取樣而造成取樣數量少於規定,可在鄰近鑒別孔補充取樣;③自地面以下1.5m開始按地層特點和土的均勻程度取樣或分層取樣,除砂土和碎石土外的各種土層均取原狀土,取樣間距一般為2.0m,若土層層厚大於6m取樣間距可放寬至3~5m;④穿過人工填土或耕植土後開始作標准貫入試驗,其間距為2.00m;⑤當錘擊數已達50擊,而貫入深度未達30cm時,可記錄實際貫入深度並終止試驗。
二、場地岩土工程條件
(一)地形地貌
場區地貌上處於河口三角洲與剝蝕殘丘交界,三面環山,西部約500m為騮崗涌水道,往南匯入蕉門水道,北部、東部及南部為剝蝕殘丘。
勘察場地現為耕地、菜地及經濟林地,經過人工平整,地勢平坦,起伏很小,地面標高一般4.90~5.50m。
場區交通方便,東部緊鄰新擴建的黃閣大道,中部的村道南鴻路東西向橫貫場區,東接黃閣大道,在場區的西部邊界向北聯通南涌口村。
(二)岩土類型及工程性質
根據鑽孔揭露資料,按地質成因類型、岩土性,將區內地層由上至下分為①人工填土、耕植土層;②第四系全新統海陸交互相沉積層;③第四繫上更新統沖積層;④第四系殘積層(花崗岩風化殘積層);⑤燕山三期花崗岩。現從上至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
(1)素填土①1灰黃色、淺黃色,主要為路基、田埂填築土,由粘性土和砂組成,略有壓實,稍密狀。場區內局部出露,ZK21、ZK23、ZK26揭露,層厚0.80~1.00m,平均0.87m。
(2)耕植土①2褐灰色、褐黃色,主要由粉質粘土組成,軟塑狀為主,局部可塑,含植物根系(為淤泥硬殼層)。場區內普遍分布。層厚一般0.50~1.20m,平均0.79m。
2.第四系全新統海陸交互相沉積層(
淤泥②1深灰色,灰黑色,飽和,流塑,質較純,含腐殖質及少量貝殼碎片,鑽進時有縮徑現象。該層場區內均有分布,頂面埋深0.50~1.50m,平均0.86m,頂面標高3.31~5.37m,平均4.42m,層厚6.70~22.70m,平均12.88m。
該層取樣41組,進行標貫試驗141次,統計標貫標准值1.3擊。
3.第四繫上更新統沖積層(
該層場區內均有分布,主要由粉質粘土、淤泥質土、淤泥質粉、細砂、中、粗砂、礫砂、礫石等組成,據其土性不同又細分為七個亞層,分述如下:
(1)粉質粘土③1褐黃色、花斑色,可塑為主,局部軟塑,土質較均勻。主要分布在場區南鴻路以北,場區東南部局部分布。除ZK19、ZK21~24外,其餘鑽孔均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7.20~21.00m,平均12.37m,頂面標高-15.61~-2.01m,平均-7.02m,層厚0.80~7.95m,平均3.95m。
該層取樣13組,進行標貫試驗38次,統計標貫標准值7.8擊。
(2)淤泥質土③2灰—深灰色,飽和,流塑—軟塑狀,含有機質,夾薄層粉細砂,局部夾腐木,部分地段底部粘粒含量較高,過渡為粘土、粉質粘土。該層場區內大范圍分布,除ZK4、ZK8、ZK14及ZK20外,其餘鑽孔均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13.50~23.50m,平均18.00m,頂面標高-18.83~-8.14m,平均-12.70m,層厚4.70~28.30m,平均13.96m。
該層取樣36組,進行標貫試驗124次,統計標貫標准值3.2擊。
(3)粉質粘土③3灰黃色,可塑為主,局部軟塑狀,土質較均勻,局部含少量粉細砂。該層分布於場區東部,鑽孔ZK7、ZK9、ZK13、ZK15、ZK19 及ZK23 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22.00~30.80m,平均26.75m,頂面標高-25.49~-16.88m,平均-21.60m,層厚1.40~7.40m,平均3.90m。
該層取樣3組,進行標貫試驗10次,統計標貫標准值7.2擊。
(4)淤泥質粉、細砂③4灰色—深灰色,飽和,鬆散—稍密,分選性一般,含淤泥質,局部夾薄層淤泥。該層主要分布在南鴻路以北場區的西部地段,鑽孔ZK5、ZK6、ZK11、ZK17、ZK18、ZK26 孔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 26.00~38.00m 平均 31.57m,頂面標高-32.65~-20.89m,平均-26.20m,層厚3.00~14.80m,平均8.25m。
該層進行標貫試驗22次,統計標貫標准值8.6擊。
(5)中、粗砂③5黃色、灰色,飽和,鬆散—稍密為主,局部中密狀,分選性一般,含粘粒,局部含淤泥質。該層分布於場區西北、東南局部,鑽孔ZK5、ZK10、ZK15、ZK19、ZK20、ZK22、ZK23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10.80~19.65m,平均15.38m,頂面標高14.30~-5.61m,平均-10.10m,層厚0.80~6.00m,平均2.36m。
該層進行標貫試驗8次,統計標貫標准值9.9擊。
(6)礫砂③6灰色,飽和,中密~密實,含少量礫、卵石及粘性土。主要分布於場區西部、西南部,鑽孔 ZK10、ZK12、ZK16~ZK18、ZK21 及 ZK24 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33.90~39.50m,平均36.74m,頂面標高-34.11~-29.20m,平均-31.35m,層厚1.60~8.80m,平均4.80m。
該層進行標貫試驗9次,統計標貫標准值21.9擊。
(7)礫石③7灰色,飽和,中密—密實,含中粗砂及粘性土。場區內分布較少,僅ZK11、ZK17有揭露,且厚度較薄。該層頂面埋深39.60~42.50m,頂面標高-37.15~-33.89m,層厚1.40~2.00m。
4.第四系殘積層(Qel)
為燕山三期花崗岩風化殘積土,土性為砂質粘性土,根據其狀態又分為可塑狀及硬塑狀兩個亞層,分述如下:
(1)可塑狀砂質粘性土④1褐黃色、淺灰色、局部灰綠色,可塑,原岩結構已破壞,遇水易軟化、崩解。場區北部、東北部鑽孔ZK1、ZK3、ZK4、ZK7、ZK8、ZK13、ZK14、ZK17 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9.90~41.00m,平均24.64m,頂面標高-35.29~-4.74m,平均-19.25m,層厚1.20~14.00m,平均5.02m。
該層取樣12組,進行標貫試驗17次,統計標貫標准值8.5擊。
(2)硬塑狀砂質粘性土④2褐黃色、淺灰色、局部灰綠色,硬塑,遇水易軟化、崩解。場區內主要分布於南鴻路以北,ZK1~ZK4、ZK7、ZK8、ZK11、ZK13~ZK17、ZK19及ZK20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21.00~44.50m,平均31.08m,頂面標高-39.15~-15.37m,平均-25.70m,層厚2.00~10.00m,平均4.40m。
該層取樣9組,進行標貫試驗25次,統計標貫標准值21.9擊。
5.燕山三期花崗岩(
為場區下伏基岩,埋深起伏較大,總體上看呈東(北)高西(南)低之勢。按風化程度不同,可分為全、強、中風化三個帶:
(1)全風化花崗岩帶⑤1 褐黃色,黃褐色,局部灰綠色、褐紅色,原岩結構可見,長石等礦物已風化成高嶺土,岩心呈堅硬土柱狀,遇水易軟化、崩解。場區內除 ZK1、ZK5、ZK6、ZK9、ZK11、ZK12、ZK18、ZK21、ZK25、ZK26缺失該層外,均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23.00~48.50m,平均36.04m,頂面標高-42.79~-17.37m,平均-30.81m,揭露層厚2.20~12.75m,平均5.05m。
該層取樣7組,進行標貫試驗26次,統計標貫標准值37.2擊。
(2)強風化花崗岩帶⑤2褐黃色、灰黃色,局部淺灰色、灰綠色、紫紅色,岩心堅硬土柱狀、半岩半土狀為主,局部風化不均勻,夾碎塊狀。除 ZK3、ZK5、ZK6、ZK10、ZK11、ZK16、ZK18、ZK19外均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26.80~53.00m,平均38.39m,頂面標高-47.29~-21.31m,平均-33.12m,揭露層厚0.70~16.90m,平均5.61m。
進行標貫試驗25次,統計標貫標准值55.2擊。
(3)中風化花崗岩帶⑤3灰色,灰黃色,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組成礦物為長石、石英、雲母等,裂隙發育,岩心塊狀、短柱狀。本次勘察有ZK1、ZK5、ZK6及ZK17、ZK23共五個鑽孔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27.50~58.40m,平均40.86m,頂面標高-52.69~-22.01m,平均-35.50m,揭露層厚0.50~3.00m,平均1.17m。
該層取岩樣1組,作天然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平均值為30.95MPa。
(三)場地水文地質條件
1.地下水水位
勘察施工期間,在鑽探完成後24h以後,對地下水位進行量測。實測鑽孔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為0.40~1.00m。由於鑽探期間施工期較短,且勘察期間雨天較多,觀測的地下水位不能代表長期地下水位。
2.地下水類型
區內地下水屬第四系孔隙潛水類型為主,基岩裂隙水次之,局部屬微承壓水。第四系海相沉積、沖積、殘積的淤泥、淤泥質土、粉質粘土、砂質粘性土及全風化花崗岩等,屬微弱透水層,含水性微弱,水量不豐富,可視為相對隔水層。粉、細砂、中、粗砂、礫砂及礫石等,屬透水層,透水性較好,含水性也較好,水量較豐富,為本區地下水主要賦集地層。
基岩裂隙水主要賦存於花崗岩的強、中風化基岩中,屬裂隙水弱透水層,含水性弱,水量不甚豐富。
場區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及西部騮崗涌等河涌水道側向滲透補給。地表水向附近河涌及水溝直接排泄,排泄較通暢。
3.地下水評價
本次勘察在鑽孔ZK6、ZK23 各取水樣一組進行水質分析。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有關規定,場地兩組水樣對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及鋼結構均具有中等腐蝕性。
(四)地質構造及場地穩定性
本次勘察未發現場區內有明顯斷裂構造跡象。
根據廣東省地震局地震基本烈度區劃分及《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該區位於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區,抗震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 g。區內場地土類型屬軟弱土。按《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中表4.1.6劃分,建築場地類別屬Ⅲ類場地;並根據地質、地形、地貌特徵,本區地基屬抗震不利地段。
三、岩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的統計及選用
(一)標准貫入試驗
場區內各岩土層標准貫入試驗擊數統計見下表2(根據《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中有關規定,表中數值未進行桿長修正)。
(二)各(岩)土層物理力學參數
各(岩)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詳見土工試驗成果表(附表2),指標的統計見下表3。
四、岩土工程評價與分析
(一)地基土評價
1.人工填土、耕植土層
①1素填土 場區內局部分布,厚度薄,略有壓實,稍密狀。
①2耕植土 場區內普遍分布,主要由粉質粘土組成,軟塑狀為主,局部可塑,為下卧淤泥硬殼層,厚度薄。
表2 各岩土層標准貫入試驗統計表
註:淤泥、淤泥質土層中自落擊按1擊統計。
2.第四系全新統海陸交互相沉積層
②1淤泥 場區內普遍分布。該層厚度大,埋深淺,頂面埋深0.50~1.50m,平均0.86m,層厚6.70~22.70m,平均12.88m。土層壓縮性高,承載力低,易觸變,不宜考慮作基礎持力層。
3.第四繫上更新統沖積層(
③1粉質粘土 場區內大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在場區南洪路以北,場區東南部局部分布。該層頂面埋深7.20~21.00m,平均12.37m,層厚0.80~7.95m,平均3.99m。具一定承載力,可考慮作為復合地基持力層。
③2淤泥質土 該層場區內大范圍分布,僅場區東部局部地段缺失。該層頂面埋深13.50~23.50m,平均18.00m,層厚4.70~28.30m,平均13.96m。該土層壓縮性高,承載力低,不可作基礎持力層。
③3粉質粘土 主要分布於場區東部。該層頂面埋深22.00~30.80m,平均26.75m,層厚1.40~7.40m,平均3.90m。該土層具一定承載力,可考慮作為摩擦樁基礎持力層。
③4淤泥質粉、細砂 該層主要分布在南洪路以北場區的西部地段。該層頂面埋深26.00~38.00m,平均31.57m,層厚3.00~14.80m,平均8.25m。該土層具一定承載力,可考慮作為摩擦樁基礎持力層。
③5中、粗砂 分布於場區西北、東南局部,頂面埋深10.80~19.65m,平均15.38m,頂面標高-14.30~-5.61m,平均-10.10m,層厚0.80~6.00m,平均2.36m。厚度薄,變化大,屬不穩定層,一般不單獨考慮作為樁基礎持力層。
③6礫砂 主要分布於場區西部、西南部,該層頂面埋深33.90~39.50m,平均36.74m,層厚1.60~8.80m,平均4.80m。該土層承載力較高,可作為樁基礎持力層。
③7礫石 場區內分布較少,僅ZK11、ZK17揭露,且厚度較薄。該層頂面埋深39.60~42.50m,頂面標高-37.15~-33.89m,層厚1.40~2.00m。
表3 土工試驗數據統計及建議標准值表
4.第四系殘積層
④1可塑狀砂質粘性土 場區北部、東北部分布該層。該層頂面埋深9.50~41.00m,平均24.59m,層厚1.20~14.40m,平均5.07m。具一定承載力,可考慮作為樁基礎持力層。
④2硬塑狀砂質粘性土 場區內主要分布於南鴻路以北。該層頂面埋深 21.00~44.50m,平均31.08m,層厚2.00~10.00m,平均4.40m。具一定承載力,可作為樁基礎持力層。
5.燕山三期花崗岩(
⑤1全風化花崗岩帶 場區內大部分鑽孔,頂面埋深23.00~48.50m,平均36.04m,揭露層厚2.20~12.75m,平均5.05m。承載力較高,可作為樁基礎持力層。
⑤2強風化花崗岩帶 場區內大部分鑽孔揭露,頂面埋深 26.80~53.00m,平均38.39m,揭露層厚0.70~16.90m,平均5.61m。承載力高,為預應力管樁基礎的良好持力層。
⑤3中風化花崗岩帶 本次勘察僅有 5個鑽孔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 27.50~58.40m,平均40.86m,揭露層厚0.50~3.00m,平均1.17m。
(二)地基(岩)土承載力
各(岩)土層建議地基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及變形模量、壓縮模量見表4。
表4 地基承載力數據(fak、E0、Es)一覽表
(三)基礎方案評價與分析
擬建建築為3~6層樓,結合現場岩土工程條件,按基礎類型分述如下:
1.淺基礎方案
場區內軟弱土層普遍分布,且厚度大,埋深淺,若擬建物為3層以下住宅建築物,單柱荷載相對較小,可考慮採用筏板基礎,坐於淤泥的上覆硬殼層(耕植層)。
若採用筏板基礎,設計時應注意按軟土的強度變形沉降及其影響深度進行計算。並注意考慮深厚淤泥層的次固結變形的影響因素,以確保建築物在使用期內不出現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附圖1 工程勘探點平面圖
2.復合地基方案
場區內大部分地段在②1淤泥與③2淤泥質土之間分布有③1粉質粘土,該土層埋深較淺,平均12.39m,層厚平均3.99m,具一定承載力,在驗算其下卧③2淤泥質土變形沉降,若能滿足要求的前提下,可考慮採用深層攪拌樁、砂石樁、CFG樁等復合地基的基礎方案。由於場地部分地段淤泥有機質含量高,若地下水有機酸含量高,pH值小於4,則採用水泥土攪拌法而不宜採用干法。
3.樁基礎方案
場區北部、東部淤泥厚度相對較薄,可作為樁基礎持力層的土層埋深相對較淺,當擬建築物的單柱荷載較大時,宜考慮採用樁基礎方案。這一地段可選擇作為端承摩擦樁或摩擦端承樁的持力層有③5、③6、③7的砂、礫層;第四系④1、④2砂質粘性土層及花崗岩全、強風化岩。
附圖2 鑽孔柱狀圖
附圖3 工程地質剖面圖
附表1 勘探點一覽表
附表2 土工試驗成果表
續表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T72-2004J366-2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 06-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04-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 09-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 50123-1999 09-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03-18)
陳希哲.2002.《土力學地基基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智毅,唐輝明.2000.《岩土工程勘察》.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林宗元主編.2003.《簡明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手冊》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林宗元主編.2005.《岩土工程試驗監測手冊》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孟高頭.1997.《土體原位測試機理、方法及其工程應用》[M].北京:地質出版社
彭承光,李運貴,李子權,王業新.1995.《建築場地岩土工程勘察基礎》
王常明.2004.《土力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王鍾琦,孫廣忠,劉雙光等.1986.《岩土工程測試技術》.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袁燦勤,王旭東,李俊才,徐建龍,阮永平.1994.《岩土工程勘察》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張喜發,劉超臣,欒作田,張文殊.1984.《工程地質原位測試》[M].北京:地質出版社
張咸恭,李智毅,鄭達輝,李曰國.2004.《專門工程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8. 描述工程地質相關實驗數據的特徵參數包括
摘要 親這邊已為你找到相關答案:工程地質勘察是為查明影響工程建築物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或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這些通常稱為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後,需根據設計建築物的結構和運行特點,預測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質作用)的方式、特點和規模,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確定保證建築物穩定與正常使用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 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9. 原位測試與土工試驗及其成果分析
原位測試與土工試驗及其成果分析,是桂林岩溶區岩土工程勘察的一個重要內容。各類工程的地基基礎設計,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提供詳細的物理和力學性質指標。這些參數必須通過室內或場地原位測試得到,在加以整理和分析之後,作為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書的一個重要部分。
1.3.1桂林岩溶地區岩土工程勘察中所常用的原位測試方法
根據岩土條件,在桂林岩溶地區岩土工程勘察中,目前所採用的原位測試方法主要列於表1.2。
表1.2 桂林岩溶地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測試方法Table 1.2 Situ testing methods used commonly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 Guilin karst region
1.3.2圓錐動力觸探試驗及標准貫入試驗
1.3.2.1輕型動力觸探(N10)試驗
適用於深度小於4 m 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層,表層岩溶塌陷地基密實度和地基承載力檢測,此外,還常常用來檢驗地基處理的質量和效果。
1.3.2.1.1試驗主要設備
輕型動力觸探設備主要由圓錐觸探探頭、觸探桿、穿心落錘三部分組成,落錘升降由人工操縱。
1.3.2.1.2試驗主要步驟
(1)探頭貫入土層之前,先在觸探桿上標出從錐尖起向上每30 cm 的位置。
(2)一人將觸探桿垂直扶正,另一人將10 kg穿心錘從錘墊頂面以上50 cm 處自由落體放下,錘擊速率15~30擊/min為宜。
(3)記錄每貫入土層30 cm的錘擊數N'10(擊/30 cm)。
(4)為避免因土對觸探桿的側壁摩擦而消耗部分錘擊能量,應採用分段觸探的辦法,即貫入一段距離後,將錐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擴徑,再將錐尖打入原位置,繼續試驗。或每貫入10 cm,轉動探桿一圈。
(5)當N'10>100或貫入15 cm 錘擊數超過50時,可停止試驗。
1.3.2.1.3資料整理
(1)輕型動力觸探由於貫入深度淺,可不作桿長修正,即N'10 = N 10。
(2)繪制輕型動力觸探擊數N 10與深度h的關系曲線。
1.3.2.1.4試驗成果的應用
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目前當地主要還是參考原《建築地基基礎規范》( GBJ 7—89)的有關規定(表1.3),並結合當地經驗確定f a值。
表1.3 一般粘性土承載力特徵值fa與N 10的關系Table 1.3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 value fa of bearing capacity and N10 for general clayey soil
1.3.2.2重型動力觸探(N63.5)試驗
在桂林岩溶區,主要用於灕江一級階地的卵石、礫石、砂類土的密實度確定和地基承載力確定,尤其是在一級階地的塌陷地基中廣泛運用。
1.3.2.2.1試驗主要設備
重型動力觸探試驗的設備主要由圓錐觸探頭、觸探桿及穿心落錘三部分組成,落錘升降由鑽機操縱。
1.3.2.2.2試驗主要步驟
(1)探頭貫入土層之前,先測出錐尖到錘墊底面之間長度,即觸探桿長度。
(2)待錘尖打入到預測位置時,從觸探桿上標出從地面向上每10 cm 的位置。
(3)穿心錘自由落距76 cm,記錄每貫入土層10 cm 的錘擊數N'63.5。錘擊速率宜為15~30擊/min。
(4)每加上一根觸桿時,需記錄所加桿的長度,重新統計觸探桿長度。
(5)如N'63.5>50,連續3次,可停止試驗。
1.3.2.2.3資料整理
(1)觸探桿長度的校正:
當觸探桿長度大於2 m 時,需按下式校正:
N 63.5 =α·N'63.5
式中:N63.5——修正後的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
α——為觸探桿長度校正系數,按表1.4選取。
(2)觸探桿側壁摩擦影響的校正:
對於砂土和鬆散-中密的圓礫、卵石層,觸探深度在15 m 內,一般可不考慮側壁摩擦的影響。
(3)地下水影響的校正:
對於地下水位以下的中、粗、礫砂和圓礫、卵石,錘擊數(N 63.5)可按下式修正:
N 63.5 = 1.1N'63.5 +1.0
(4)繪制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N63.5與深度h的關系曲線。
1.3.2.2.4試驗成果的應用
(1)根據修正後的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N 63.5,灕江一級階地的卵石、礫石、砂類土的地基土承載力特徵值fa,目前主要是查找表1.5確定,實際上表1.5主要是根據《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所介紹的各種承載力查表綜合而來。
表1.4 動力觸探桿長度校正系數αTable 1.4 Correction factor α of drill rod length in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表1.5 卵石土、砂土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與N63.5的關系Table 1.5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 value fa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of cobble, sand and N63.5
(2)確定灕江一級階地的卵石、礫石、砂類土的地基土的密實度;主要是參考《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見表1.6。
表1.6 卵石土密實度與N63.5平均值的關系Table 1.6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nsity of cobble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N63.5
(3)確定地基土的變形模量E0:根據鐵道部《動力觸探技術規程》(TBJ18—87)中的變形模量E0與N63.5的關系,見表1.7確定。
表1.7 圓礫、卵石土的變形模量E 0與N 63.5平均值的關系Table 1.7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form ation molus of gravel,cobble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N63.5
1.3.2.3標准貫入試驗
標准貫入是一種特殊的動力觸探試驗,適用於砂土、粉土、一般粘性土等。該試驗用質量為63.5 kg的穿心錘,以76 cm 的自由落距,將一定規格的標准貫入器預先打入土中0.15 cm,然後再打入0.30 cm,記錄0.30 cm的錘擊數,稱為標准貫入擊數(N)。
1.3.2.3.1試驗設備
標准貫入試驗由觸探頭(又稱貫入器、對開式管筒)、錘墊及導向桿、落錘(質量為63.5 kg的穿心錘)三部分組成。落錘距離由自動脫鉤裝置控制。
1.3.2.3.2試驗步驟
(1)先用鑽具鑽至欲測土以上15 cm,且應確認鑽孔通暢無堵塞。
(2)標貫探頭入土之前,先測出探頭靴口到錘墊底面之間的長度及探桿長度。
(3)將探頭壓入欲測土表面,然後進行錘擊,錘擊速率為15~30擊/min,錘擊落距76 ±2 cm,先記錄貫入15 cm 的預打擊數,然後記下再貫入30 cm 的標貫實測擊數N'。
(4)若需進行下一深度的貫入試驗,一般應隔1 m 後再進行。
(5)整個標貫過程中,孔壁不能有垮坍或孔壁上軟粘土等不能被擠出,以免造成探桿側壁摩擦加大。
(6)拔出探入器,分開對開式管筒,取出筒內土樣進行描述和試驗。
1.3.2.3.3資料整理
探桿長度校正:當探桿長度大於3 m 時,需按下式修正:
N =α N ·N'
式中:N——修正後的標貫擊數(擊/30 cm);
αN——桿長修正系數,按表1.8確定。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對桿長修正作以下說明:我國一直用經過修正後的N 值確定地基承載力,用不修正的N值判別液化和判別砂土密實度。因此應按具體岩土工程問題,確定是否修正,且需在報告中說明。
表1.8 標貫試驗桿長修正系數αNTable 1.8 Correction factor αN of drill rod length in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1.3.2.3.4試驗成果的主要應用
(1)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目前主要還是根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 7—89)的規定,見表1.9和表1.10。
(2)確定地基土壓縮模量Es及變形模量E0。主要參考《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所介紹成果,見表1.11。
(3)估算砂類土的抗剪強度指標。主要參考《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中的表,見表1.120
表1.9 砂土承載力特徵值fak與N 的關系Table 1.9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 value fak of bearing capacity of sand soil and N
表1.10 粘性土承載力特徵值fak與N的關系Table 1.10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 value fak of bearing capacity of clayey soil and N
表1.11 E0(MPa)或Es(MPa)與N的關系Table 1.11 Relationship between E0(MPa) or Es(MPa) and N
表1.12 砂土黏聚力c、內摩擦角φ與N 的關系Table 1.1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hesion c,friction angle φ of sandy soil and N
(4)判定砂類土的密實度。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中規定,見表1.13,標貫擊數N值未加修正。
表1.13 標貫擊數N 與砂土密實度的關系Table 1.13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w count N of SPT and the density of sand
(5)判定粘性土的稠密度狀態。主要參考《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中的成果,見表1.14。
表1.14 粘性土的液性指數IL 與N的關系Table 1.14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quid index IL of clay and N
(6)預估單樁豎向承載力。主要參考《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中的成果,見表1.15。
表1.15 樁尖阻力P p、樁側阻力Pf與N的關系Table 1.15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ile tip resistance Pp,pile side resistance Pf and N
(7)判別飽和砂土、粉土的液化。根據《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GB 50011 —2001)的規定,桂林市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對於重要建築物,可以提高1度進行抗震設防。《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 —2001)規定對飽和砂土、粉土液化判定應採用標貫試驗,在地面以下15 m 深度范圍內,當飽和砂土、粉土實測標貫擊數N'(未經桿長修正)小於下式N cr時,應判為可液化土。在桂林岩溶地區,主要是對建設在灕江一級階地的重要建築物進行飽和砂土、粉土的液化判別。
桂林岩溶區岩土工程理論與實踐
式中:N cr——飽和土液化臨界標貫錘擊數;
N0— 飽和土液化判別基準標貫錘擊數,按《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 —2001)的規定選用;
ds——標貫試驗深度(m);
dw——地下水位深度(m);
ρc——飽和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當pc<3時,取ρc=3。
(8)檢驗地基處理質量和加固效果。主要用來檢測換土墊層、灌漿加固等地基處理後的地基密實度和地基承載力。
1.3.3岩土室內試驗
室內試驗包括物理性質試驗和力學性質試驗兩大部分。桂林岩溶地區各類岩土的室內試驗項目見表1.16,土的主要力學性質試驗項目見表1.17所示。當有其他特殊要求時,應制定專門的試驗方案。
表1.16 岩土室內試驗項目Table 1.16 The projects on geotechnical test in laboratory
表1.17 土的主要力學性質試驗項目Table 1.17 Specific projects for main m echanical test of soil
1.3.4桂林紅粘土物理力學參數分析
1.3.4.1桂林市紅粘土物理性質的基本特徵
(1)桂林市紅粘土的孔隙比較大,壓縮性較小,強度較高。孔隙比一般介於0.80~1.30之間。硬塑紅粘土壓縮系數一般在0.3 MPa-1以下,屬中—低壓縮性土;直接快剪實驗的黏聚力值一般在50~100kPa;內摩擦角值為10°~35°。
(2)高液限,高塑性。根據桂林市工程勘察資料分析,液限含水量>60%的約佔50%,塑性指數>20的約為70%。桂林市環城東路香山畫苑、臨桂縣四塘鄉政府地帶的紅粘土液限含水量最高分別為82%和86%,塑性指數則達39。
(3)飽和度高,天然密度大。紅粘土的飽和度一般可大於90%,天然密度一般在18~20 kN/m 3之間,土顆粒密度2.7 g/cm 3左右。
1.3.4.2物理力學參數在空間分布上的特徵
桂林紅粘土是一種多種成因的特殊土,廣泛分布在不同的岩溶地貌之上,紅粘土的這些條件形成了其工程地質性質的各向異性,主要表現在橫向分布和垂向分布的變化上。
1.3.4.2.1橫向分布特徵
受搬運、沉積過程的影響,比較而言,殘坡積紅粘土的含水量、孔隙比、液限較高,沖洪積的次生紅粘土則較小;紅粘土抗剪強度、壓縮性一般也大於次生紅粘土;但次生紅粘土的透水性較紅粘土大。
反映在地貌單元的分布上,不同地形地貌單元的紅粘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存在較大差異。據有關資料統計,峰林平原之上的紅粘土的含水量、孔隙比、液限及壓縮系數均較峰叢谷地、窪地大,見表1.18。
表1.18 桂林不同岩溶地貌單元紅粘土物理力學性質Table 1.18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d clay in different terrain units in Guilin karstregion
1.3.4.2.2垂向分布特徵
紅粘土工程地質性質在垂直方向的變化比較鮮明,一般地說隨深度的增加,紅粘土中含水量增加,稠度狀態逐漸從堅硬、硬塑、可塑過渡為軟塑和流塑,相應的含水率、孔隙比、壓縮系數等隨深度的增加也變大,塑性狀態隨深度增加而由硬變軟以至流塑,地基強度隨深度增加而由高到低,故在縱向上的變化是不均勻的。紅粘土在近地表3~5 m 范圍內,一般處於堅硬或硬塑狀態,其物理力學性質較好。在6 m 以下,土體一般呈軟塑狀態,物理力學性質較差;在溶溝、溶槽中,由於受地下水的補給或毛細作用,使地下水易在深部儲存,故土的天然含水量往往大於液限,呈流塑狀態,物理力學性質極差,不宜作為地基持力層。
研究還表明,在液性指數較小的條件下,紅粘土的脹縮性具有下層大於上層的變化特點。這主要是由土層的含水量和物質成分所決定的。在剖面上,由於上層紅粘土中氧化鐵聚集和老化,使土的親水性相對比下層弱,因而膨脹性能較差,而土的收縮性則主要是由於下層含水量大於上層之故。
次生紅粘土在垂向上也具有類似的特徵,隨著深度的增加,稠度狀態也經歷堅硬、硬塑、可塑、軟塑和流塑的過渡,相應地物理力學性質也逐漸變差。一般次生紅粘土並非直接覆蓋於基岩之上,而是覆蓋於沖洪積形成的含卵礫石土層之上,與其一起形成次生紅粘土的二元結構。此二元結構的下面才為基岩。
1.3.5桂林粉土、砂類土和卵石類土
桂林岩溶地區的砂類土和卵石類土,主要分布在灕江一級階地,其成因為沖、洪積,從粉細砂到卵石,各種粒徑范圍的砂土在整個區域范圍內均有分布,其主要的工程地質特徵如下:
(1)粉土:灕江一級階地區域內普遍分布,厚度一般為數十厘米至數米。為淺褐色,含少量石英砂粒及雲母碎片,無光澤反應,韌性低,干強度低,搖振反應中等。濕—稍濕,呈鬆散—密實狀態。
根據已有的室內土工試驗及原位標准貫入試驗結果,粉土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范圍見表1.19。
表1.19 粉土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Table 1.19 Main index of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lt
(2)砂類土:灕江一級階地區域內普遍分布,厚度一般為數十厘米至數米,多見粉細砂,為淺褐色-黃褐色,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含少量雲母碎片,其顆粒形狀呈不規則形—亞圓形,級配往往不良,且有時含有約10%以上的粘粒。濕—飽和,多為鬆散狀態—稍密狀態,由於堆積時間較短以及上覆土層厚度不大,受自重壓實程度相對較低,因此,區域內較少見中密—密實狀態的砂類土。
該層砂土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其原位標准貫入試驗N 值往往不大,粉、細砂的標准貫入試驗錘擊數往往只有3~5擊/30 cm。若完全以查表確定其地基承載力特徵值,會得出很低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只有40~70 kPa左右,但根據當地的工程經驗,該層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可以達到100 kPa,主要是考慮了該層在建築物荷載的作用下,其孔隙迅速減小,沉降能夠較快完成,承載能力得以提高的緣故。
(3)卵石:灕江一級階地區域內普遍分布,厚度一般為數米至數十米不等,且其厚度受下伏基岩面起伏的影響變化較大。卵石成分主要為砂岩,含少量石英岩、花崗岩,呈圓一次圓狀,粒徑一般為20~80 mm,最大可達100 mm,含量約50%~80%,局部有增減,往往充填物為圓礫、砂及少量粘性土。
以典型的灕江一級階地桂林市建幹路福隆園場地為例[13],從上至下普遍分布鬆散、稍密、中密、稍密等4種狀態的卵石層,該層的重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結果統計見表1.200
表1.20 桂林市建幹路福隆園場地卵石重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成果Table 1.20 Results of DPT for Fulongyuan Venues in Jian'gan Road,Gu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