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京南科技成果

京南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20 22:17:47

⑴ 我國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1)京南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科技成果轉化率

與美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對科技成果轉化率的強調帶有一定的「中國特色」。之所以國內仍在強調「科技成果轉化率」,是由兩個因素促成的:一是很多項目在立項時沒有考慮項目的商業化前景,或者一開始覺得有商業化價值,但在項目實施之後發現沒有商業化價值;二是一些項目盡管有商業化前景,但大學、研究所沒有動力去推行,致使轉化率低。

中國對「轉化率」的強調,恰恰說明中國的科研不是面向市場的。中國的科研依靠國撥經費,所以會特別強調要轉化。

國外特點

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並不存在成果轉化方面的問題。因為他們的科技成果本身就是面向市場的,科研成果研發出來就直接面向生產線,否則對於作為科研投資主體的企業來說,資金就「打水漂」了。

中國科技研發投入快速增加,2011年超過一萬億,佔GDP的1.98%,但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轉化為應用技術的問題十分突出。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平。

⑵ 我國近年科技成果

要納斯達克(Nasdaq)股票市場(新浪,搜狐,網路都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 的操盤手 、London Stock Market 倫敦股票市場的操盤手、東京股票市場、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操盤手, 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操盤手用上下一代鍵盤、標准配置的力反饋鍵盤;送到Coordinating Committee, COCOM 巴黎統籌委員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ound, 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Midland Bank,Ltd. 米蘭銀行、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 瑞士聯合銀行;裝到法國香榭麗舍(香榭里舍大道 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香榭麗舍大道(Champs-Elysées)、拉德芳斯(La Défense)大街櫃員機上、裝到美國紐約曼哈頓區林蔭大道(Park Avenue)大街櫃員機上、裝到日本銀座大街和日本東京都新宿大街 Shinjuku Odori Shopping Street櫃員機上、裝到義大利米蘭和佛羅倫薩大街櫃員機上、裝到英國倫敦牛津街Oxford Street 和劍橋大街Cambridge streer櫃員機上。
將中國獨步全球的下一代鍵盤安裝在中國載人航天器上。
應當在每年4月份廣州樂器展覽會;5月份北京樂器展覽會;10月份上海樂器展覽會上展示;應進軍2010年上海國際博覽會;消費電子展CES;為2009年建國60周年華誕獻禮;在每年的德國漢諾威信息展覽會;每年10月5日至9日(日內瓦當地時間),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有「電信奧運會」之稱的ITU World 2010(世界電信展);每年8月份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IFA上展出,這是社會責任。

最頂尖的鍵盤?
獨步創新的鍵盤?
獨創性的鍵盤?
最具有前瞻性的鍵盤?
原始創新的鍵盤?
最昂貴的鍵盤?
功能最全面的鍵盤?
手感最好的鍵盤?
打電玩打游戲機得分最高的鍵盤?
世界上反應最靈敏的鍵盤?
保密性和加密性最好的櫃員機ATM鍵盤?
最前衛最有發展性的鍵盤?
使用鍵盤的喜好與品位、鍵盤的設計和生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素質。
從日常生活中發現題目,找出現有產品的實質缺陷,就是工藝、理論、基礎、創新能力、商業眼光的綜合體現。
從合理中找出問題,提出在現有環境條件下確保實現的改進,提出切實可行的結構和加工方法,就是真本事。
最好的是獨立自主設計的,是整體創新。
要清楚地認識到,傳統鋼琴有著不可克服的缺陷。
鋼琴的器樂學科 學歷以及學位
不跨過以上台階的學位、論文、商品、展品,就是將真金白銀變成渣子的腐敗。就是打擊科技創新,就是點金為石頭,化神奇為腐朽,誤人子弟,褻瀆課酬;
要杜絕能乾的不準干,不能乾的干大事

⑶ 我國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專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屬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3)京南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中把「科技成果」定義為: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試驗和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並經過鑒定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

⑷ 最新科技成果有哪些 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名列榜首的是納米電子學。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科學家 們發現,傳統上以硅為基礎的電路存在極限。於是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方設法突破這一極限,利用分子和小化學物質組合來製造出納米(十億分之一米)級的裝置。2001年,美國哈佛大學、IBM公司和朗訊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分別在納米電子學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美國IBM公司科學家製造出了第一批納米碳管晶體管,發明了利用電子的波性來傳遞信息的「導線」;美國朗訊貝爾實驗室則用一個單一的有機分子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納米晶體管。這些成就為製造體積更小、運算更快、功能更強的電腦鋪平了道路。《科學》雜志的主編唐納德·肯尼迪評價說,開發新一代分子電腦也許還需許多年,研究人員面臨一條「漫長而不平坦的路」,但「未來成功的可能性極大」。《科學》雜志稱,納米電子學是世界電腦業的未來,新技術一旦全面成功,世界科技無疑會實現新的飛躍。 多項生物科學入選 處於第二位的是對RNA(核糖核酸)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NA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它與DNA、蛋白質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框架。但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RNA僅僅是傳遞遺傳信息的「信使」。前幾年,科學家們發現,其中一些RNA小片段能夠使特定的植物基因處於關閉狀態,這種現象被稱作「RNA干擾」(RNAInterference簡稱RNAi)。今年,分子生物學家發現RNAi在老鼠和人體細胞中也可以「停止基因活動」。此外,生物學家還發現有關「信使RNA」(mRNA)生產過程的許多新信息,以及RNA與蛋白質間的關系。 基因測序是又一亮點,名列第四位。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和美國塞萊拉公司2001年同時公布進一步完善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提前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此外,科學家們還破譯了60多種生物的基因密碼。 排名第六的是科學家在發育中的神經系統中發現了分子信號如何誘導和壓制神經軸突的生長,這將有助於科學家找到修復受損成年神經的方法。 排名第七的是用於臨床醫學的「智能炸彈」式葯物。它可以對付導致癌症的某些明確生化缺陷,使人類征服癌症病魔的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此類葯物中的一種被命名為「格力維克」,是某種白血病的剋星,今年已獲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批准並開始上市。 環境科學受關注 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的揭開名列第三。科學家早就從理論上推斷,在太陽核心的熱核反應中,會產生大量的中微子(一種質量極小,沒有電性,穿透力極強的基本粒子)。然而實測到的太陽中微子的數目遠遠小於理論值,大量的太陽中微子失蹤了。這就是困擾科學家多年的「中微子失蹤之謎」。2001年6月,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站的科學家證實了1998年一些科學家的分析:中微子事實上沒有失蹤,只是在游離太陽的旅途中本身特性發生了變化,從一種形態(如電子中微子)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如繆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據專家稱,這一最新發現對目前物理學的標准模型提出了質疑,因為該標准模型認為,中微子在通過大量物質時不發生變化。 超導研究取得新進展,列第五位。日本科學家發現,二硼化鎂在零下234攝氏度成為超導材料,超過了此前金屬化合物創下的超導臨界溫度。美國科學家將氯仿和溴仿攙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導臨界溫度從零下221攝氏度上升到了零下156攝氏度。 冷原子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名列第八。「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高度重視,有3位科學家因此而榮獲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這一領域的研究繼續深入,兩個法國研究小組首次製造出氦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鋰、鉀的凝聚態也在今年獲得。 令人矚目的是,《科學》雜志今年首次對環境科學研究給予了高度重視,排名第九與第十位的成就都與環境科學有關。 名列第九位的是,國際氣候變化專家調查組正式宣布,過去50年中的全球變暖現象很可能是由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聚集造成的,也就是說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人類活動,而非自然。 名列第十的是美國科學家對二氧化碳沉降得出了確定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是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樹木等植物吸收,轉化成其它形態的化合物,從而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過程。過去,美國研究人員在沉降程度問題上曾有極大分歧,而2001年,美國兩個一直「頂牛」的科研小組終於通過對大氣和陸地上二氧化碳沉降的觀測而達成一致,找出確切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國當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左右,但沉降在今後百年中將可能放慢。

⑸ 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姐妹「中中」「華華」誕生

2018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多年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該成果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慧眼」衛星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其進入科學成果產出的新階段。據介紹,「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沖星導航試驗。

3、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從患者支氣管刷取出的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完成了對患者肺部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密碼

2018年4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長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平台,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5、「天鯤號」海試成功中國疏浚事業邁向深藍

「天鯤號」於2018年6月8日-11日進行海上試航,期間,「天鯤號」完成多項考驗,如航速測定、停船試驗、回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系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了航行時需要進行慢車、停車、全回轉、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緊急動作外,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設備進行調試校正,返航後開始為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⑹ 2019年十大科技成果

1「嫦娥四號」 實現人類首次 月背軟著陸

等待了數十億年後,月球永遠背向地球那面的山地荒原,終於迎來第一個翩翩降臨的地球訪客。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2、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

5G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全方位變革,將推動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3、科創板鳴鑼開市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性時刻。7月22日,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中國資本市場由此向科技創新企業開放大門。在未來國際科技實力競爭中,科創板將成為我國「硬科技」企業持續補充後續能量的「大糧倉」。

4、開發出全球首款類腦晶元

8月1日,清華大學開發出的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元登上了《自然》雜志的封面。該晶元結合了類腦計算和基於計算機科學的機器學習,這種融合技術有望提升各個系統的能力,促進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發展。原則上,一個人工通用智能系統可以執行人類能夠完成的絕大多數任務。

5、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

限於通信光纖的損耗和探測器的雜訊等原因,量子密鑰分發系統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內獲得較高成碼率。目前最遠成碼距離是潘建偉團隊於2016年實驗實現的404公里。

⑺ 我國近幾年的科技成果

第五代戰機殲20正式服役

2017年3月9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五代戰斗機殲-20正式進入空軍序列,而且它裝配的還是國產發動機。

中國首艘航母下海

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在中國船舶中國集團大連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該艦也是我國自主研發歷經四年造成。

動車組「復興號」首發

2017年6月25日,中國動車組「復興號」在北京首發。該動車從里到外都是由我國自主研發,不管是造型設計還是運行系統都是地地道道的國產貨。

萬噸級驅逐艦下海

2017年6月28日,中國海軍新一代導彈驅逐艦——055型導彈驅逐艦成功下水。准備有最先進的武器雷達系統,在世界上同級驅逐艦中,具有領先地位。

港珠澳大橋震撼世界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歷經8年的努力,終於建設完成,從珠海口岸段上橋開車20多公里,可到達西人工島,全長55千米。

世界首輛新能源空鐵

2017年7月18日,在四川成都首次亮相,當時車廂懸掛在8米高的軌道上平穩運行,是世界首例新能源空鐵



發射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

2017年8月16日凌晨,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在中國酒泉順利發射,被命名為「墨子號」為我國科研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完成測試

2017年10月3日,「深海勇士號」在我國南海完成海上試驗,返航三亞,它的作業能力可到達水下4500米,90%的核心部件都是國產。

大型客機C919試飛成功

2017年11月10日11時38分,從上海浦東機場4號道起飛,飛行1300公里,同年12月17日,第二架還在浦東機場起飛,全面拉開試飛新征程。

「天眼」射電望遠鏡向宇宙發射信號

被稱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成功發射信號,並確認發現多顆脈沖星。

小編說的這些都是2017年中國眾多科研成果的一部分,可以說這一年中國向未來邁進了一大步,下面盤點一下今年到現在為止中國有哪些重要的科研成果。

兩只克隆的猴子誕生中國

克隆猴子「中中」和它的妹妹「華華」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細胞》封面。

電磁監測衛星「張衡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首顆自主研發的電磁檢測衛星在中國酒泉利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上空,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擁有這類衛星的國家。

針灸療法發現治療哮喘靶標

從針灸治療哮喘得到靈感,造出治療支氣管哮喘的靶標,為新葯提供了思路。

實現全球首例人體自體肺幹細胞移植再生

同濟大學左為教授團隊在臨床成功實現人類肺臟再生。

中國研究人員培育出「亨廷頓舞蹈病」豬

科研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患有該病原的豬模型,為治療這種病提供了很好的實驗模型。

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密碼

通過「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這一研究的重大成果將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組的育種水平。

嫦娥四號中繼星發射

在我國西昌發射基地用長征四號成功將嫦娥四號發射升空,將執行「鵲橋計劃」。

科學鑽探井,「松科二井」入地7018米

在我國黑龍江安達市,鑽探工程超額完成預訂目標,該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袁隆平團隊沙漠種植水稻成功

來自多個國家的專家在我國袁隆平院士的帶領下在沙漠地區實驗種植水稻大獲成功。

我國自主研發的「天鯤號」試航成功

經過為期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亞洲最大自航絞挖泥船「天鯤號」完成試航。

⑻ 我國近年各方面科技成果詳細點

軍事方面 空軍的殲10戰斗機和梟龍戰斗機,海軍的170和171中華神盾,元級aip潛艇和093商和094晉核潛艇,陸軍99式主戰坦克,二炮的東風41洲際導彈 2009年,我國10大科技創新成果回眸 1.「嫦娥」探月圓滿成功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准確受控撞擊在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月球豐富海區域,為我國探月一期工程畫上了圓滿句號。隨後,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月球三維立體圖自動構建技術、結合「嫦娥一號」原始影像製作完成的可實時瀏覽的全月球三維立體圖,可為我國探月二期工程的月球軟著陸器選址、月球機器人運動規劃和模擬等提供技術支撐。 2.大洋科考實現多項突破 2009年3月17日,征程300多天、航程4.6萬多海里的「大洋一號」科考船,穩穩地停靠在青島北海分局團島碼頭。「大洋一號」科考船兩度橫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經歷7個航段,創我國大洋科考時間最久、航程最長、成果空前的紀錄。此次科考開展了深海底熱液區多金屬硫化物、深海海山區、富鈷結殼、深海洋盆、多金屬結核和深海生物多樣性等多項調查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海底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共發現了11個海底熱液區和4個熱液異常區。 3.煤間接制油技術試產成功 內蒙古伊泰集團投資近27億元建設的16萬噸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2009年3月試車成功,產出了合格的柴油、石腦油等產品。這是我國首套試產成功的煤間接制油產業化裝置,標志著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間接制油技術進入工業化生產示範階段。 4.國產抗菌葯上市 2009年5月底,由中科院上海葯物所自主研發的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氟喹諾酮類(沙星類)抗菌新葯——鹽酸安妥沙星,獲得了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葯證書。這標志著我國的氟喹諾酮類葯物打破了長期依靠仿製的局面,中國百姓可以用上療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價錢更便宜的「中華牌」抗菌葯了。 5.ARJ21-700研製取得重大進展 我國首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渦扇支線噴氣客機ARJ21-700飛機101架機,2009年7月15日成功從上海轉場至西安閻良,實現了研製以來的首次城際飛行。這是ARJ21-700飛機101架機繼2008年成功首飛後的又一重大進展。飛機轉入西安閻良試飛基地後,將投入更加繁重的科研試飛和適航取證試飛,為下一步推進ARJ21-700飛機通過中國民航和美國適航當局聯合適航審查,取得中國和美國的適航證,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奠定堅實基礎。目前,ARJ21-700後續2架飛機也在加緊研製。預計首架ARJ21-700飛機有望於2010年底正式交付用戶。 6.萬噸級重型設備製造實現國產 2009年7月,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最大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成功完成熱調試,這標志著我國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製造技術一舉打破國外壟斷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萬噸以上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屬於先進製造技術的「極端製造」領域,是重大工業基礎裝備之一,主要用於大型電站、石油化工行業急需的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製造,代表國家製造業的發展水平。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將打破我國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對大幅降低電力、石油化工行業的生產成本,提高我國裝備製造業和電力、石化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7. 正負電子對撞機通過國家驗收 我國「十五」期間重大科學工程、總投資6.4億元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2009年7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驗收後,正負電子對撞機將投入高能物理實驗運行,並向同步輻射用戶開放,提供同步輻射專用光。據介紹,正負電子對撞機採用最先進的雙環交叉對撞技術,設計對撞亮度比原來提高了30倍至100倍,並實現「一機兩用」(兩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輻射),在世界同類型裝置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雙環對撞機之一。 8.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面世 2008年9月下線的中國第一台超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A」,運算峰值速度為每秒230萬億次。一年後,2009年10月,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誕生,峰值性能提升到了每秒1206萬億次。這個數字意味著,「天河一號」計算1天,一台當前主流配置的微機需要計算160年。「天河一號」是我國戰略高技術和大型基礎科技裝備研製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創新成果,實現了我國自主研製超級計算機能力從百萬億次到千萬億次的跨越,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國家,對提升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9.「綠色低碳」世博中心竣工 歷經3年多的精心建設,由上海世博(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世博會永久性建築、「一軸四館」中的重要場館之一——世博中心於2009年12月25日正式竣工。它位於上海世博會園區世博公園內,總建築面積14.2萬平方米,能耗低於國家節能標准規定值的80%,建築節能率為62.8%,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率為61.3%,可再循環建築材料用料比為28.9%,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600噸,年節水16萬噸。作為中國公共建築節能科技的典範,世博中心創造性地解決了國內外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環保和減排的世界性難題,在綠色建築專項技術研究、應用、創新和集成方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標志著中國在大型公共建築的「綠色低碳」建築技術集成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0.武廣高鐵通車運營 世界上第一條時速高達350公里、里程最長的無砟軌道客運專線——武廣高速鐵路客運專線,2009年12月26日正式運營。列車最高時速達394公里,粵、漢實現3小時通達。武廣高鐵全長約1068.8公里,投資總額1166億元,是我國自主設計、建設的第一條客運專線,也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首次建成1000公里的客運專線。武廣高鐵建成通車,標志著我國已在機車製造、鐵路設計、施工建設以及列車運行控制、鐵路運營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了高速鐵路技術,率先步入高速鐵路新時代。

閱讀全文

與京南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