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數學都有哪些核心概念
必修一函數概念性質基本初等函數
必修二立體幾何解析幾何里的直線和圓
必修三概率統計初步演算法與程序
必修四三件函數和平面向量
必修五解三角形數列和不等式
選修2-1解析幾何里的圓錐曲線空間直角坐標系
選修2-2導數及其應用推理與證明復數基本知識和運算
選修2-3技術原理排列組合統計與概率其中包括分布列和常見分布類型
㈡ 高中生物必修3書中概念整合
必修3•第1章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一、內環境
(1)血液的組成:血漿+血細胞
①血漿:血清+纖維蛋白原
②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2)組織液:細胞間隙液(分布於組織細胞之間)
(3)淋巴:淋巴液(分布於淋巴管中,裡面有淋巴細胞)
(4)人體內的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間的物質聯系圖:
2、各種細胞的內環境
①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血漿
②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血漿和組織液
③毛細淋巴壁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淋巴和組織液
④體內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組織液
3、內環境和外環境
(1)對於細胞來說
①內環境:細胞外液
②外環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輸卵管、子宮等
(2)對於人體來說
①內環境:人體內部的環境
②外環境:人們生活的外界環境
二、人體內有關的液體
1、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主要包括組織液、血漿、淋巴,也叫人體的內環境。此外,腦脊液也屬於細胞外液。
(1)細胞內液:細胞內的液體,占體液的大部分。
(2)細胞外液:細胞外的液體,是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也稱內環境。
①血漿:血細胞生活的外界環境。主要包括90%的水分、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質、激素、抗體、維生素及代謝產物。
②組織液:組織間隙的液體,是人體組織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主要包括水分、無機鹽、糖類、脂質、氨基酸及代謝產物。
③淋巴:淋巴管內的液體,是淋巴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與組織液的成分相似。
④腦脊液:無色透明,相當於淋巴,充滿蛛網膜下隙,對中樞神經系統起緩沖、保護、營養、運輸代謝產物及維持顱內壓的作用。
2、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淚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運輸到體外和消化腔的液體。包括各種消化液、淚液、汗液等。
(1)消化液:由各種消化腺分泌,在消化腔中發揮作用,含有各種消化酶。
(2)淚液:由淚腺分泌,主要包括水分、無機鹽、溶菌酶。
(3)汗液:由汗腺分泌,主要包括水分、無機鹽、尿素等各種代謝廢物。
3、原尿:血漿通過腎小球時經濾過作用形成,與血漿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質。
4、尿液:原尿再經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後形成,主要包括水分、無機鹽及代謝廢物,是人體的重要排泄物。尿液是一種排泄物,既不是體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三、細胞外液的成分
1、血漿成分: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質、氨基酸、激素、維生素、抗體、各種細胞代謝產物等。
2、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是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質含量很少。
四、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溶液的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
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的微粒的數目,溶質微粒越多,溶液濃度越高,對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滲透壓越高。由於血漿中含有無機鹽和蛋白質,故血漿滲透壓與其有關。
(1)水在細胞內外的轉移取決於細胞內外滲透壓的大小
(2)內鉀外鈉:決定細胞內液滲透壓的主要是鉀鹽(因為鉀鹽主要存在於細胞內液);
決定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是鈉鹽(因為鈉鹽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
(3)細胞外液滲透壓>細胞內液滲透壓—→水外流→細胞皺縮
細胞外液滲透壓<細胞內液滲透壓—→水內流→細胞腫脹
2、正常人的血液pH范圍是7.35~7.45,緩沖物質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3、溫度:37℃左右
五、內環境的功能: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必修3•第1章第2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一、內環境穩態
內環境的化學成分(水分、無機鹽、有機物)和理化特性(滲透壓、pH、溫度)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穩態是指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體液和免疫系統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二、參與內環境穩態的系統
直接參與物質交換的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
起調節作用的系統:神經系統(神經調節)、內分泌系統(體液調節)、免疫系統(免疫調節)
三、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
1、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神經調節
2、美國生理學家「坎農」:神經—體液調節
3、現代觀點:神經—體液—免疫調節(作為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四、穩態調節原理
1、滲透壓調節
2、血漿pH穩態
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許多酸性物質,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鹼性物質(如碳酸鈉)。這些酸性和鹼性的物質進入血液,就會使血液的pH發生變化。
血液中含有許多對酸鹼度起緩沖作用的物質——緩沖物質,每一對緩沖物質都是由一種弱酸和相應的一種強鹼鹽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當機體劇烈運動時,肌肉中產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質,並且進入血液。乳酸進入血液後,就與血液中的碳酸氫鈉發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碳酸是一種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對血液的pH影響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會刺激控制呼吸活動的神經中樞,促使呼吸運動增強,增加通氣量,從而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當碳酸鈉進入血液後,就與血液中的碳酸發生作用,形成碳酸氫鹽,而過多的碳酸氫鹽可以由腎臟排出。這樣,由於血液中緩沖物質的調節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鹼度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而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原理:當酸性物質進入血液時,H++HCO3- ==== H2CO3
H2CO3 ==== H2O+CO2 ↑(從肺部排出)
例如:乳酸進入血液後,就與血液中的NaHCO3發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H2CO3。
當鹼性物質進入血液時 OH-+H2CO3 ==== HCO3-+H2O
例如:當Na2CO3進入血液後。就與血液中的H2CO3發生作用,生成碳酸氫鹽,而過多的碳酸氫鹽可以由腎臟排出。
3、體溫恆定
人和高等動物具有一定的體溫,且相對恆定是進行新陳代謝(生化反應)和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條件。人體產熱是能量代謝的結果,安靜時人體產熱主要來自內臟(肝臟、腎等),運動時主要來自骨骼肌,可比安靜時高出10餘倍。人在寒冷的環境中,常打「寒戰」,產熱量明顯增加。人體的散熱主要通過皮膚。當氣溫達到35℃以上時,人體散熱主要通過汗液蒸發這一條途徑。人體體溫的相對恆定是因為產熱過程和散熱過程能夠維持動態平衡,主要調節中樞在下丘腦。
4、水平衡、鹽平衡、血糖平衡、體溫平衡
5、反饋調節:正反饋和負反饋
反饋是一個過程的結果返回影響過程的現象。
必修3•第2章第1節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一、反射與反射弧
1、神經調節:指通過神經系統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和動物體對體內和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的反應,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2、反射:神經調節的基本形式
①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境的變化所做出的規律性應答。
②非條件反射:通過遺傳獲得的先天性反射,由具體刺激直接引起的反應。如膝跳反射
③條件反射:建立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是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由各種信號刺激引起的反應。
3、反射弧: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
①組成: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反射過程一般是如下進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發生了興奮;興奮以神經沖動的方式經過傳入神經傳向神經中樞;通過神經中樞的分析與綜合活動,神經中樞產生興奮或抑制信號;又經一定的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使效應器發生相應的活動。如果神經中樞發生抑制,則神經中樞原有的傳出沖動減弱或停止。
②感受器:能將特定的刺激轉變成神經沖動。
③傳入神經與傳出神經
④應激性、反射、適應性和遺傳性的區別
應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對外界各種刺激(如光、溫度、聲音、食物、化學物質、機械運動、地心引力等)所發生的反應。
反射是指多細胞高等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發生的反應。由此可以說明,反射是應激性的一種表現形式,隸屬於應激性的范疇。適應性是指生物體與環境表現相適合的現象。
應激性是一種動態反應,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適應性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需要很長時間形成的。應激性的結果是使生物適應環境,可見它是生物適應性的一種表現形式。但生物體的有些適應特徵(如北極熊的白色、綠草地中蚱蜢呈綠色等)是通過遺傳傳給子代的。並非生物體接受某種刺激後才能產生,這與應激性是不同的。
遺傳性是指親代性狀通過遺傳物質傳給後代的能力,也是生物體要求一定的生長、發育條件,並對生活條件做出一定反應的特性。因此,生物體表現出來的應激性、反射和適應性最終是由遺傳性決定的。
二、興奮的傳導
1、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是以電信號(局部電流、神經沖動)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
(3)傳導特徵
①完整性:神經纖維要實現其興奮傳導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結構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經纖維被切斷,興奮即不可能通過斷口;如果神經纖維在麻醉劑或低溫作用下發生功能的改變,破壞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則興奮的傳導也會發生阻滯。
②雙向性:根據興奮傳導的機制,神經纖維受刺激產生興奮時,興奮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時向相反的兩個方向傳導,因為局部電流能夠向相反的兩個方向流動。(雙向傳導)
③絕緣性:一條神經干包含著許多條神經纖維,各條神經纖維各自傳導自己的興奮而基本上互不幹擾,這稱為絕緣性。傳導的絕緣性能使神經調節更為專一而精確。
④相對不疲勞性:有人曾在實驗條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電刺激連續刺激神經9~12小時,觀察到神經纖維始終保持著傳導興奮的能力。因此與突觸的興奮傳遞相比,神經纖維是不容易疲勞的。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實質:膜電位變化→局部電流(生物電的傳導)
①靜息電位:神經纖維未受到刺激時,細胞膜使大量的鈉離子留在膜外的組織液中,鉀離於留在細胞膜內,由於鉀離子透過細胞膜向外擴散比鈉離子向內擴散更容易,因此,細胞膜外的陽離子比細胞膜內的陽離子多,造成離子外正內負。膜外呈正電位,膜內呈負電位。此時,膜內外存在的電位差叫做靜息電位。(外正內負)
②動作電位:當神經纖維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興奮部位的細胞膜通透性改變,大量鈉離子內流,使膜內外離子的分布迅速由外正內負變為外負內正,發生了一次很快的電位變化,這種電位波動叫做動作電位。(外負內正)
在動作電位產生的過程中,鉀離子和鈉離子的跨膜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協助擴散是在質膜上載體蛋白的協助下進行的,鉀離子和鈉離子的跨膜運輸的蛋白載體就是離子通道蛋白。另外,恢復為靜息電位時,是主動運輸方式泵出膜的。
要測量神經纖維的靜息電位,電流表的兩個電極就要分別接在神經纖維的外膜和內膜上,且電流(正電荷移動方向)必定是從外膜流向內膜。
2、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突觸:神經元之間接觸的部位,由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觸小體與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相接觸而形成。
①突觸小體:軸突末端膨大的部位
②突觸前膜:軸突末端突觸小體膜
③突觸間隙:突觸前、後膜之間的空隙(組織液)
④突觸後膜: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膜或樹突膜
(2)過程
軸突→突觸小體→突觸小泡→神經遞質→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與突觸後膜受體結合)——→另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
(3)神經遞質:是指神經末梢釋放的特殊化學物質,它能作用於支配的神經元或效應器細胞膜上的受體,從而完成信息傳遞功能。
①合成:在細胞質通過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後由小泡攝取並貯存起來。
②釋放:通過胞吐的方式釋放在突觸間隙。.
③結合:神經遞質通過與突觸後膜或效應器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相結合而發揮作用。遞質與受體結合後對突觸後膜的離子通透性發生影響,引起突觸後膜電位的變化,從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觸傳遞。
④失活:神經遞質發生效應後,很快就被相應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遞質被分解後的產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遞質。因此,一個神經沖動只能引起一次遞質釋放,產生一次突觸後膜的電位變化。
⑤類型
興奮性遞質:乙醯膽鹼、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5-羥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抑制性遞質:γ-氨基丁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4)信號變化
①突觸間: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②突觸前膜:電信號→化學信號
③突觸後膜:化學信號→電信號
(5)傳遞特徵:
單向傳導。即只能由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導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傳導,這是因為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小體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通過突觸間隙,作用於突觸後膜,引起突觸後膜發生興奮性或抑制性的變化,從而引起下一個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
★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方式實質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轉變成電信號(局部電流)在傳入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在通過神經元之間的突觸時電信號又轉變為化學信號(化學遞質)在突觸中單向傳遞。化學信號通過突觸傳遞到另一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又轉變為電信號在傳出神經纖維上傳導,所以效應器接受的神經沖動是電信號。
三、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1、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腦包括大腦、小腦、間腦(主要由丘腦和下丘腦構成)、中腦、腦橋、延髓。
2、神經中樞:中樞神經系統內調節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群。包括:大腦皮層、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等。
3、分級調節
(1)大腦皮層:最高級的調節中樞
(2)小腦:維持身體平衡中樞
(3)下丘腦在機體穩態調節中的主要作用:
①感受:滲透壓感受器,感受滲透壓升高。
②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腎上腺素釋放激素等
③調節:水平衡中樞、體溫調節中樞、血糖調節中樞、滲透壓調節中樞。
④傳導:可傳導滲透壓感受器產生的興奮至大腦皮層,使大腦皮層產生渴覺。
(4)腦干:呼吸中樞
四、人腦的高級功能
1、大腦皮層中央前回(第一運動區)控制軀體的運動
①倒置關系:皮層代表區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呈是倒置的;
②交叉控制:中央前回左邊控制右側軀體運動,中央前回右邊控制左側軀體運動;
③皮層代表區范圍的大小與軀體的大小無關,而與軀體運動的精細復雜程度有關。
2、人的語言功能與大腦皮層的言語區有關
①運動性語言中樞:S區。受損傷,患運動性失語症
②聽覺性語言中樞:H區。受損傷,患聽覺性失語症
③視覺性語言中樞:V區。閱讀文字
④書寫性語言中樞:W區。書寫文字
㈢ 高中數學必修3的知識點總結
第十二部分 統計與統計案例
1.抽樣方法
⑴簡單隨機抽樣:一般地,設一個總體的個數為N,通過逐個不放回的方法從中抽取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且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相等,就稱這種抽樣為簡單隨機抽樣。
註:①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概率為 ;
②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抽簽法;隨機數法。
⑵系統抽樣:當總體個數較多時,可將總體均衡的分成幾個部分,然後按照預先制定的
規則,從每一個部分抽取一個個體,得到所需樣本,這種抽樣方法叫系統抽樣。
註:步驟:①編號;②分段;③在第一段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確定其時個體編號 ;
④按預先制定的規則抽取樣本。
⑶分層抽樣:當已知總體有差異比較明顯的幾部分組成時,為使樣本更充分的反映總體的情況,將總體分成幾部分,然後按照各部分佔總體的比例進行抽樣,這種抽樣叫分層抽樣。
註:每個部分所抽取的樣本個體數=該部分個體數
2.總體特徵數的估計:
⑴樣本平均數 ;
⑵樣本方差 ;
⑶樣本標准差 = ;
3.相關系數(判定兩個變數線性相關性):
註:⑴ >0時,變數 正相關; <0時,變數 負相關;
⑵① 越接近於1,兩個變數的線性相關性越強;② 接近於0時,兩個變數之間幾乎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
4.回歸分析中回歸效果的判定:
⑴總偏差平方和: ⑵殘差: ;⑶殘差平方和: ;⑷回歸平方和: - ;⑸相關指數 。
註:① 得知越大,說明殘差平方和越小,則模型擬合效果越好;
② 越接近於1,,則回歸效果越好。
5.獨立性檢驗(分類變數關系):
隨機變數 越大,說明兩個分類變數,關系越強,反之,越弱。
十、導 數1.導數的意義:曲線在該點處的切線的斜率(幾何意義)、瞬時速度、邊際成本(成本為因變數、產量為自變數的函數的導數). , (C為常數), , .2.多項式函數的導數與函數的單調性:在一個區間上 (個別點取等號) 在此區間上為增函數.在一個區間上 (個別點取等號) 在此區間上為減函數.3.導數與極值、導數與最值:(1)函數 在 處有 且「左正右負」 在 處取極大值;函數 在 處有 且「左負右正」 在 處取極小值.注意:①在 處有 是函數 在 處取極值的必要非充分條件.②求函數極值的方法:先找定義域,再求導,找出定義域的分界點,列表求出極值.特別是給出函數極大(小)值的條件,一定要既考慮 ,又要考慮驗「左正右負」(「左負右正」)的轉化,否則條件沒有用完,這一點一定要切記.③單調性與最值(極值)的研究要注意列表!(2)函數 在一閉區間上的最大值是此函數在此區間上的極大值與其端點值中的「最大值」;函數 在一閉區間上的最小值是此函數在此區間上的極小值與其端點值中的「最小值」;注意:利用導數求最值的步驟:先找定義域 再求出導數為0及導數不存在的的點,然後比較定義域的端點值和導數為0的點對應函數值的大小,其中最大的就是最大值,最小就為最小值.4.應用導數求曲線的切線方程,要以「切點坐標」為橋梁,注意題目中是「處L」還是「過L」,對「二次拋物線」過拋物線上一點的切線 拋物線上該點處的切線,但對「三次曲線」過其上一點的切線包含兩條,其中一條是該點處的切線,另一條是與曲線相交於該點.5.注意應用函數的導數,考察函數單調性、最值(極值),研究函數的性態,數形結合解決方程不等式等相關問題.十一、概率、統計、演算法第十六部分 理科選修部分
1. 排列、組合和二項式定理
⑴排列數公式: =n(n-1)(n-2)…(n-m+1)= (m≤n,m、n∈N*),當m=n時為全排列 =n(n-1)(n-2)…3.2.1=n!;
⑵組合數公式: (m≤n), ;
⑶組合數性質: ;
⑷二項式定理:
①通項: ②注意二項式系數與系數的區別;
⑸二項式系數的性質:
①與首末兩端等距離的二項式系數相等;②若n為偶數,中間一項(第 +1項)二項式系數最大;若n為奇數,中間兩項(第 和 +1項)二項式系數最大;
③
(6)求二項展開式各項系數和或奇(偶)數項系數和時,注意運用賦值法。
2. 概率與統計
⑴隨機變數的分布列:
①隨機變數分布列的性質:pi≥0,i=1,2,…; p1+p2+…=1;
②離散型隨機變數:
X x1 X2 … xn …
P P1 P2 … Pn …
期望:EX= x1p1 + x2p2 + … + xnpn + … ;
方差:DX= ;
註: ;
③兩點分布:
X 0 1 期望:EX=p;方差:DX=p(1-p).
P 1-p p
4 超幾何分布:
一般地,在含有M件次品的N件產品中,任取n件,其中恰有X件次品,則 其中, 。
稱分布列
X 0 1 … m
P …
為超幾何分布列, 稱X服從超幾何分布。
⑤二項分布(獨立重復試驗):
若X~B(n,p),則EX=np, DX=np(1- p);註: 。
⑵條件概率:稱 為在事件A發生的條件下,事件B發生的概率。
註:①0 P(B|A) 1;②P(B∪C|A)=P(B|A)+P(C|A)。
⑶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P(AB)=P(A)P(B)。
⑷正態總體的概率密度函數: 式中 是參數,分別表示總體的平均數(期望值)與標准差;
(6)正態曲線的性質:
①曲線位於x軸上方,與x軸不相交;②曲線是單峰的,關於直線x= 對稱;
③曲線在x= 處達到峰值 ;④曲線與x軸之間的面積為1;
5 當 一定時,6 曲線隨 質的變化沿x軸平移;
7 當 一定時,8 曲線形狀由 確定: 越大,9 曲線越「矮胖」,10 表示總體分布越集中;
越小,曲線越「高瘦」,表示總體分布越分散。
註:P =0.6826;P =0.9544
P =0.9974第十部分 復數
1.概念:
⑴z=a+bi∈R b=0 (a,b∈R) z= z2≥0;
⑵z=a+bi是虛數 b≠0(a,b∈R);
⑶z=a+bi是純虛數 a=0且b≠0(a,b∈R) z+ =0(z≠0) z2<0;
⑷a+bi=c+di a=c且c=d(a,b,c,d∈R);
2.復數的代數形式及其運算:設z1= a + bi , z2 = c + di (a,b,c,d∈R),則:
(1) z 1± z2 = (a + b) ± (c + d)i;⑵ z1.z2 = (a+bi)�6�1(c+di)=(ac-bd)+ (ad+bc)i;⑶z1÷z2 = (z2≠0) ;
3.幾個重要的結論:
;⑶ ;⑷
⑸ 性質:T=4; ;
(6) 以3為周期,且 ; =0;
(7) 。
4.運算律:(1)
5.共軛的性質:⑴ ;⑵ ;⑶ ;⑷ 。
6.模的性質:⑴ ;⑵ ;⑶ ;⑷ ;
㈣ 速求高中歷史必修3 第三課 宋明理學 教案
宋明理學
含義、形成:
理學是宋代出現的新的儒學體系,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產物,儒學從佛道之中汲取有益內容,完成了更為理論化、思辨化的過程,成為新興的儒學。
代表及起主張:
一、程朱理學:程顥、程頤、朱熹
1、北宋二程的思想
(1)天理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先有理而後有物(理學的核心思想)
(2)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認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3)發揮了孔子「仁」的學說,認為仁是與萬物俱生的。
2、南宋朱熹的思想
(1)地位:理學的集大成者,是繼孔孟之後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儒學思想家。
(2)主張:(著作《四書章句集注》後為科舉教科書)
①「理氣論」:理與氣渾然一體,不可分離,且先有理後有氣
②「心性論」:人應該克制自己的感情,讓道德理性支配指導自己的行為。
二、王陽明的心學:明朝
(1)地位:把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號稱心學。
(2)特點: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禪宗思想。
(3)主張:
①宣揚「心即理也」「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認為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源,是一種主觀唯心論的宇宙觀。
②提出「致良知」的學說。認為「良知」是人的善性,進一步發揮了儒家「仁」的思想。
影響:(1)理學是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備受推崇,影響極為深遠,成為南宋以後長期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用綱常名教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2)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凸顯人性的庄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
自己打出來的,累死了~~~希望對你有用吧!
㈤ 急求一篇 嶽麓版歷史 必修3的學習心得體會 字數不少於300字,但也不用太多
查呀
㈥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講義
文字太長,無法全部上傳,只能發樣本,如果合適,請留言,我會傳到網上去,並發布網址供下載。
高考政治復習必知的《文化生活》知識
第一單元 文化與生活
核心思想
一、基本理論
1.文化的內涵
①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②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③文化又是人們的一種素養。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後天自發形成的。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
④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社會文化和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2.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系
①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②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③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④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文化與國際政治相互交融,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3.文化對人的影響
①文化為什麼會影響人。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②文化對人有哪些影響?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③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潛移默化的影響。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能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審美水平、道德素養。這些文化影響既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發生,又是人們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熏陶的結果。因此,要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深遠持久的影響: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其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4.優秀文化塑造人生
①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②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而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往往歷久不衰,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 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 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日益突出。
5.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
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過程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過程。
二.運用能力
1.文化的內涵
①了解都市文化生活、鄉鎮文化生活、邊遠地區文化生活等,,體察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現象。②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環境、如校園、社區、網路等生活環境,了解這些環境中體現的文化現象。③通過觀察這些文化現象,比較 文化生活不同於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
2.文化對人的影響:
①通過學生列舉報刊圖書、音像製品、電影電視、文化娛樂、藝術品、文化旅遊等對自己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活動或文藝形式,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②調查了解當地文化產業及文化消費的狀況。③綜合分析調查得到的材料,了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說明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
3.文化塑造人生:
①鑒賞或解讀某一文化作品,感悟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對於豐富人 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的意義。②通過學生推薦自己所鍾愛的文化作品,分析說明其理由,分享積極向上的文化體驗。③正確認識「物質富有,精神貧困」「物質貧困,精神富有」「物質精神都富有」等觀點,確信優秀文化作品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增強培養文化素養的意識和自覺性。
2.懂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學習,將來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
3.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接受優秀文化,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知識過關
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
一、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指點迷津】
1.「文化」一詞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多義性。廣義的「文化」指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與「文明」的含義相近。狹義的「文化」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受教育的程度,如「學文化」、「文化課」等。文化生活中講的「文化」既不同於廣義的「文化」,也不同於狹義的「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和精神產品。
2.文化生活中講的文化是指人類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但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我們正是從這些「物質活動」和「物質載體」中,透視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歷史上的和現實中的文化,認識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應用指導】
1.用來區分社會中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現象,明確三者之間的關系。
2.用於指導人們的文化生活,從而為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提供指導。
3.用文化內涵的知識分析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含義和必要性。
4.文化生活中涉及道德的內容有利於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養。
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1.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即物質力和精神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
2.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深入理解】
1.一個國家和民族,沒有思想文化上的獨立,就不會有政治上、經濟上的獨立。要改變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地位,不但要改變其政治上、經濟上的獨立性質,而且要防止其思想文化成為他國和他民族的附庸。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當今時代,思想文化作為國家、民族獨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為明顯和突出。
2.文化是軟國力,但其作用並不「軟」。一定的文化,對於一個國家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維持,對於一個國家的精神狀態和凝聚力,對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及其能力,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現在人們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強調文化也是一種力量。
3.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應用指導】
1.比較中國與世界上發達國家在文化方面的差距,正確認識我國當前文化發展的現狀。
2.觀察書籍、報紙、電影電視中中西文化的差別,體會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3.結合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中科技的發展和航天精神的發揚,說明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