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自建國後,20世紀至70年代,中國先後掌握了「兩彈一星」技術;1973年,水稻專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秈型雜交水稻」,該水稻畝產比普通水稻增產20%以上,被稱為「東方魔稻」。袁隆平因此獲得了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986年3月,在四位老科學家的建議下,時任中顧委主任鄧小平作出批示,要求「找些專家和有關負責同志討論,提出意見,以憑決策」。「863計劃」就因上述時間而得名。半年後,《863計劃綱要》形成,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和海洋高技術八個領域列為中國發展高技術的重點。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作出《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正式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1)獲得有效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為了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推動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設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其中規格最高的獎項當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每次選出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公民,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並頒發榮譽證書和高額獎金。每位獲獎者的獎金總額均為人民幣500萬元,其中50萬元直接授予個人,另外450萬元作為科學研究經費由獲獎人全權管理具體用途。
國家自然科學獎是授予在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中國公民的獎項,同時國家自然科學獎不授予組織。國家自然科學獎設一、二等兩個獎勵等級。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國家最高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是授予在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中國公民,同時國家技術發明獎不授予組織。國家技術發明獎設一、二等兩個獎勵等級。國家技術發明獎表彰的是當年中國國民經濟中新的、先進的、效益好的新技術。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
⑵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學術認識
針對全國找礦勘查工作的實際需要,為了加強對中西部重點成礦帶的成礦理論和勘查技術方法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組織安排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中西部大型礦產基地綜合勘查技術與示範(2006~2010)」。根據支撐計劃重大項目指南,「中西部大型礦產基地綜合勘查技術與示範(2006~2010)」重點開展我國中西部重要成礦帶(包括主要跨境成礦帶)、重點礦種的構造背景、成礦類型、控礦要素及分布規律和特殊景觀條件下的高效勘查技術方法研究,以有效地指導和支撐中西部重點成礦帶的礦產勘查,發現一批資源基地,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以第二負責單位身份與第一負責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合作,聯合原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北京大學、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共同承擔了該重大項目第十一號課題「西秦嶺成礦地質背景與鉛鋅、銀、銅、金資源評價技術研究」(編號:2006BAB01A11),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是:開展區域地質背景與成礦構造環境、區域含礦建造與控礦構造要素研究,揭示西秦嶺主要礦床類型與構造的關系,建立主要類型礦床的構造成礦模式和綜合找礦模型;研製識別和提取區域控礦要素、示礦信息及礦致異常的新技術方法; 採用地質模型和綜合找礦信息進行成礦預測及礦化體定位預測。
根據課題總體目標任務和統一安排部署,實施開展了「陝西秦嶺地區主要礦集區鉛鋅、銀、銅、金綜合勘查技術研究」專題。專題研究目標和任務是:①以鳳(縣)-太(白)地區為主研究礦床與地層、構造、岩漿岩的關系,總結典型礦床的地質、物探、化探、遙感標志特徵,建立礦床的找礦勘查模型;②採用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有效方法開展調查研究,對鳳-太等重點礦集區進行礦產潛力評價與遠景靶區優選,提交具有大型礦床找礦潛力的金屬、貴金屬礦產資源找礦靶區和普查基地1處;③對勘查模型和預測靶區進行驗證,有效地指導鳳(縣)-太(白)、柞(水)-山(陽)等礦集區隱伏金屬礦產找礦,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研究內容是:以鳳-太礦集區為主,柞-山礦集區為次,兼顧勉(縣)-略(陽)-寧(強)礦集區,從八方山-二里河鉛鋅礦床、八卦廟金礦床、銀洞子銀鉛多金屬礦床、煎茶嶺金礦床等入手,開展主要礦床類型與地層、構造、岩漿的關系研究,建立主要礦床類型的綜合找礦模型,研究識別和提取示礦信息及礦致異常的有效技術方法,採用找礦勘查模型和綜合找礦信息進行成礦預測及礦化體定位預測。具體開展3個方面的研究工作:①典型礦床的系統綜合研究,收集礦床已有的勘查及研究資料,應用地質、物探、化探、遙感多種手段,從成礦環境、成礦年代、控礦因素及找礦標志入手,解剖典型礦床,建立典型礦床的成礦模式及找礦勘查模型;②區域找礦信息提取新方法、新技術試驗研究,在鳳-太礦集區、柞-山礦集區、勉-略-寧礦集區開展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新方法、新技術試驗研究,確定提取找礦信息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隱伏找礦信息和熱液蝕變礦物信息的提取是研究的關鍵;③靶區優選和驗證,應用典型礦床的成礦模式和找礦新方法、新技術進行成礦預測和靶區優選,並結合勘查需要對預測靶區進行工程驗證。
圍繞上述專題目標任務和工作內容,結合秦嶺地區的地質工作實際情況,根據上述學術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本專題採用的研究工作具體思路是:「立足前人資料和成果,以解決找礦勘查生產問題為目的,利用新技術,補充新資料,充分收集研究前人的成果和資料,重新研究典型礦床,分析總結典型礦床和區域控礦的關鍵因素,完善典型礦床和區域成礦模式; 立足新理論和新認識,加強勘查技術方法應用試驗,分析總結研究找礦效果,篩選有效的勘查方法技術組合,建立完善的綜合勘查模型,為我國類似造山帶和高山峽谷區找礦提供借鑒; 科研引導,科學預測,生產配合,及時驗證,產、學、研有機結合,確保找礦勘查重大突破」。
經過5年多的不懈努力,在長期的深入思考和找礦實踐基礎上,此次研究工作查明了典型礦床和區域的關鍵控礦因素,確定了有效的勘查技術方法組合,建立了隱伏礦床綜合勘查模型,取得了找礦勘查靶區預測、驗證的重大進展,主要成果和學術認識有以下10個方面:
1)基於1:5萬水系沉積物和1:2.5萬溝系次生暈資料,對鳳-太、柞-山、勉-略-寧三大礦集區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分布規律進行了重新認識和全面總結,重新進行了異常圈定和成圖,並指出了找礦預測區。鳳-太礦集區圈定以Au、Ag、Pb、Zn、Cu為主的異常帶6個,圈定4個找礦預測區; 柞-山礦集區圈出了3個異常帶、2個找礦預測區; 勉-略-寧礦集區圈出3個異常帶、2個找礦預測區。
2)通過對研究區內典型礦床的地質特徵、地球化學特徵、成礦規律、礦床成因及最新測試數據的綜合分析,建立了鳳-太礦集區八方山-二里河鉛鋅礦床、八卦廟金礦床,柞-山礦集區銀洞子銀鉛多金屬礦床、穆家莊銅礦床,勉-略-寧礦集區煎茶嶺金礦床、銅廠銅(鐵)礦床等典型礦床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並提出找礦標志。
3)通過典型礦床關鍵控礦因素研究,對秦嶺造山帶區域主要類型金屬礦床的成礦規律進行了總結,依據控礦因素和成礦作用分析,提出了秦嶺造山帶多數金屬礦床的「兩期/二元成礦控礦」規律的新認識。
通過對典型礦床關鍵控礦因素、成礦條件的研究發現,秦嶺造山帶中的多數金屬礦床經歷了早期初始富集成礦和後期熱液改造就位成礦的疊加過程(即「兩期成礦」),多數礦床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建造環境下,通過岩漿熔離分異、火山沉積、熱水沉積等成礦作用形成初始礦床或礦源岩,在後期的造山構造岩漿活動過程中,初始礦床或礦源岩往往被後期區域性構造岩漿活動改造,成礦物質再次被活化、遷移、富集並沉澱成工業礦床。但是從關鍵控礦因素分析,研究認為造山帶中的多數礦床具有明顯的「二元控礦」規律,即同一區域的礦床既受某一特定構造時期的成礦環境及其成礦建造控制,具有特定的成礦元素組合,同時又受印支期或燕山晚期構造岩漿改造作用控制(即「二元控礦」),多數礦床的最終就位主要受區域晚期造山、構造岩漿作用控制,即前者控制特定區域成什麼礦,後者控制在哪裡成礦、到哪裡去找礦。根據這一共性控礦規律,提出秦嶺造山帶金屬礦床往往具有變質熱液礦床和岩漿熱液礦床的基本特徵,礦床的富集空間主要為斷裂構造、褶皺虛脫部位和印支—燕山期侵入體內外接觸帶等。
4)選擇鳳-太礦集區等典型礦床進行了物化探方法試驗研究,對二里河和鉛硐山(東塘子)鉛鋅礦等典型礦床和成礦遠景區的充電法、TEM、CSAMT及EH4等物探方法試驗研究效果進行了分析總結,得出如下結論:①常規充電法適合於埋深200~500m的就礦找礦,應用前提是要求有較好的礦體天然露頭或人工揭露見到礦體,實際應用充電方法在鳳-太礦集區進行盲礦體追索效果極佳; ②TEM法有效探測深度可以達到500~700m以下,在圈定異常體的水平投影界線時准確性較高,但對推斷異常體深度的誤差較大,含炭質岩層、含金屬礦物的岩脈、斷層及不同電性界面也會形成異常,對礦體形態判斷不利;③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CSAMT)法是電阻率-頻率測深,它具有探測深度大、快捷、能及時提供視電阻率-頻率擬斷面圖等優點,但也具有靜態效應、近場效應、場源附加效應以及所測電阻率參數單一等不利因素,增加了解釋難度,推斷異常體深度的誤差較大;④EH4是一種較新的物探方法,但是野外試驗出現異常形態與地質實際相反的現象,目前沒有能夠較好地解釋。異常區工程驗證效果也不理想,故該方法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研究;⑤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學測量、土壤金屬活動態測量等化探方法對於圈定找礦靶區、尋找隱伏礦體具有較好的指示性。
5)通過對鳳-太礦集區柴螞金礦、沈家灣金礦和池溝銅礦的ASD蝕變礦物填圖試驗表明:①柴螞金礦和沈家灣金礦區蝕變礦物均以絹雲母為主,其次是綠泥石,再次是碳酸鹽礦物。但柴螞金礦與沈家灣金礦又有不同,柴螞金礦碳酸鹽化程度明顯強於沈家灣金礦,蝕變礦物填圖研究提出,柴螞礦區可以利用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和碳酸鹽化來指導找礦,白雲母/絹雲母化和伊利石是沈家灣礦區的有利找礦標志; ②池溝銅礦礦化蝕變以泥化、綠泥石化和鉀化為主,泥化主要分布於接近地表的斑岩體或礦體上部,綠泥石化主要分布於近岩體裂隙、構造帶、岩體中,鉀化主要分布於岩體裂隙中,鉀化強烈,則礦化增強; 斑岩型銅礦主要蝕變礦物在區內廣泛分布,但此次尚未在池溝礦區發現典型的斑岩型銅礦蝕變分帶現象。
6)鳳-太礦集區遙感地質解譯和研究表明,以灰岩為核部的背斜傾伏影像部位、背斜軸線轉折部位、短軸背斜與隱伏背斜以及灰岩影像分支部位是鉛鋅多金屬成礦和找礦的重要靶區。
7)綜合研究地質、物探、化探和遙感資料,初步建立了秦嶺中高山地區Pb、Zn、Ag、Cu、Au礦床快速勘查評價技術方法組合和隱伏礦床的綜合勘查模型。隱伏礦床的綜合勘查模型應用工作程序是:根據地質研究、化探異常分布和「兩期/二元成礦控礦」規律預測找礦遠景區→TEM、CSAMT物探方法確定勘查靶位→鑽探或坑探或槽探發現礦體→坑道或鑽孔礦體充電確定礦體走向和延伸→探礦工程驗證充電異常→系統勘查。
快速勘查評價技術方法組合是:①預查選區階段主要方法組合為綜合研究+水系沉積物測量(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1:2.5萬溝系次生暈、1:1萬土壤正規網測量)+激電剖面+地化剖面:②普查階段主要方法組合為地質填圖(1:1萬或1:2000比例尺)+大比例尺遙感解譯、航磁解譯+溝系次生暈加密+高精度磁測+TEM/CSAMT+工程式控制制; ③詳查階段主要方法組合為地質填圖(1:2000和1:500比例尺)+大功率激電+井中/井地充電+工程式控制制。
以上方法組合依據不同的礦種、礦床類型和成礦環境等有所區別,如對於SEDEX型鉛鋅礦床,在物探方法上主要選擇TEM、CSAMT或激電測量; 對於與岩體有關的Au、Cu礦床,在物探方法上前期工作可以選擇高精度磁測以確定岩體位置和產狀等; 在化探方法上可選擇水系沉積物和土壤測量,但地質工作和綜合研究貫穿始終。
8)成礦預測和靶區驗證取得了找礦勘查重大進展和發現。採用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有效方法開展調查研究,分析應用新理論、新認識,進行了找礦遠景靶區優選與礦產資源估算,應用綜合勘查模型對不同類型礦床找礦模型和預測靶區進行驗證,取得了銅鉛鋅礦找礦勘查重大進展和發現。在秦嶺造山帶鳳-太礦集區取得東塘子、白楊溝隱伏鉛鋅礦找礦初步成果; 在柞-山礦集區取得池溝斑岩銅礦重大發現; 在勉-略-寧礦集區取得徐家溝銅礦勘查重大進展。
9)研究、建立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是地質找礦綜合研究與勘查實踐的橋梁。綜合找礦模型的建立以成礦地質背景分析為基礎,以各種信息的理解、把握、轉換、關聯和集成為核心,以找礦標志的辨識、顯化、提煉為目的,在已形成的概念和理論指導下分析各種信息和信息組合與礦床(化)的關系,逐步形成量化的多元信息綜合預測模型,可以此來分析和推斷靶區的找礦前景和礦化體特徵。
10)勘查在地表礦化較弱或沒有任何可識別礦化顯示的隱伏礦床和盲礦床的難度加大,需要以明晰可靠的成礦理論為基礎,以切實可行的勘查方法技術組合為手段,通過深入細致的資料解釋和工程驗證而逐漸取得找礦突破。由於勘查對象在地表所反映的現象與礦床本身信息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模糊,因此,對於基礎地質工作和弱小異常必須足夠重視。不同勘查方法技術所獲得的找礦信息是不完備和不確定的,需要以地質為基礎具體分析、相互印證、綜合集成、大膽驗證。在找礦預查階段,面積性物化探工作是必要的,不能簡單地以剖面取而代之,這樣才能獲得充分、完整的異常信息。深部、隱蔽及微弱示礦信息的識別提取是找礦方法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⑶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語有個:
1、碩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 本義是指秋天豐收時樹上的果實茂盛的樣子。現在常引申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處:霍達《補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來,子孫不息,人才輩出,歷代科舉,碩果累累。
2、滿載而歸[ mǎn zài ér guī ] 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處:宋·倪思《經堂雜志》:徒有而出;滿載而歸;里人無不羨之。
翻譯:空手出去,裝得滿滿地回來,鄰居沒有不羨慕他的。
3、卓有成效[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有顯著的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出處: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訪勸諭著有成效者;縣官備禮親造其廬;重加獎勵。」
翻譯:如果巡訪勸勉曉喻有效果,縣官就准備禮物親自去拜訪,重重的給予獎勵。
反義詞:
1、顆粒無收[ kē lì wú shōu ] 收:收成。連一粒米也沒收獲到。多指因災禍造成絕收。
出處: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15章:「定額租稍輕,但不論蟲傷天旱,顆粒無收均須照納。」
2、一無所獲[ yī wú suǒ huò ] 一無:全無。什麼東西都沒有獲得。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顥亦懷疑,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翻譯:顥也有所懷疑,因此讓人搜查壽兒的懷抱,什麼東西也沒有找到,顥只能自己動手。
⑷ 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課題取得了哪些成果與效果
合作學習小組成復員的搭配製在尊重學生自願原則的基礎上,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通常以4~6個人為宜。小組內設小組長一人,記錄員一人,匯報員一人。小組長應選擇組織能力強,學習態度好,樂於助人,有一定合作創新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的主要任務是在教師的指令下組織全組人員一起合作學習,組織動手操作,開展討論探究學習過程,完成小組學習任務。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包括合作學習的結論、結果,動手操作、組織討論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小組成員中某人遇到的學習困難及解決過程等,同時還記錄小組成員中不積極參與合作的現象。因此,記錄員應選擇學習態度好,對工作認真負責,同時筆頭快的學生擔任。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向全班或老師進行匯報,所以應選擇學習成績好、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
⑸ 中國取得的新成就有哪些
:①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主要表現在: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現在已躋身於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力量。
②百姓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我國人民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上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③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力。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各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載入了憲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重大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
④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道德建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推進,文化事業生機盎然,人們精神世界日益豐富,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
⑤我國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
好就採納啊~
⑹ 取得的主要成果與認識
(1)取得成果
1)研製出適應各種地質地理環境及地質構造的快速鑽探成孔、機動靈活、快速行走和強力鑽進的多功能鑽機,不僅滿足地震物探爆破孔施工需要,而且還可滿足地質岩心、水文水井及工程地質鑽探施工需要。
2)研製出一套適合於堅硬、破碎及不穩定等各種地層的快速鑽進鑽具、鑽桿、鑽頭及輔助器具,為復雜地層鑽進成孔提供了保證。
3)研究適合各種地層鑽進成孔及炸葯投放的工藝方法,該鑽進工藝方法要體現高效節能的特點。因此,該工藝方法可達到比傳統鑽探取樣方法的鑽進速度要高5~8的效果,成孔率達到100%,以確保炸葯下放到預定位置。該工藝方法首先採用「取之無限」的空氣作為鑽進過程中的動力及循環介質,以被地質鑽探工業稱之為鑽探技術革命的繩索打撈不提鑽取心及反循環連續「實時」取樣鑽探技術為基礎,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達到鑽進到任何地層無須提出孔內鑽桿即可將炸葯下放到預定深度之目的。此工藝方法不僅鑽進效率高,而且成孔率達100%。
4)研製移動式獨立驅動配套空壓機,具有可靠控制和壽命長的特點,為設備獨立驅動探索了新的途徑。
(2)主要認識
本專題是一個涉及機械、液壓、電子及鑽探工藝的綜合項目,通過該專題的實施,在設計鑽機時,通過收集最新的液壓技術最新發展的有關信息、新的液壓元件,使得液壓設計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特別液壓的傳動及控制方式、液壓傳動效率等方面,有了新的認識,掌握了最新的機、電、液及程序控制技術。提高了鑽機的綜合設計水平和設備性能,特別是液壓傳動效率比機械傳動效率低的問題。
⑺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認識
土地生態安全事關糧食安全,糧食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因此,研究土地資源的生態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科學意義。河南省地處中原,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糧食主產區,選擇河南省域的土地資源進行生態安全評價研究,有利於充分認識研究河南省土地資源的生態安全狀況,從而針對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問題採取生態建設措施,對保障區域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協調區域人地關系、保證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研究是首次在河南省開展的關於土地生態方面的系統工程。本項研究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經濟和土地利用等基礎資料,運用 GIS 和各種數理統計分析程序,採用定量、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對河南省土地生態安全進行了系統地、全面的研究。
(1)系統地闡述了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的概念和內涵; 從可持續發展、土地生態學、人際關系論、區域科學與分析和系統論等方面奠定了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研究的理論基礎;從土地資源生態安全驅動因素、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設計和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維護管理方面理清了其研究內容。
(2)系統地分析了河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用地結構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時空變化。
1)河南省土地利用特點是: ①土地利用率較高,耕地後備資源潛力小,全省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墾殖率在全國均居前列; ②土地利用類型分布規律明顯,受南北氣候過渡性和東西地貌差異性的影響,農用地地域分布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耕地面積約有 75% 集中分布於佔全省土地總面積 55.6%的平原地區,約有 25% 分布於佔全省土地總面積 44.4%的山地丘崗地區,林木用地面積三分之二以上集中於山區; ③土地資源開發條件區域差異性大,河南省東部黃淮海平原區和南陽盆地區水、熱、土的組合條件較好,是全省耕作農業發展的主體,西部丘陵區水土條件相對較差,土地開發利用難度大,投入產出率低,適宜發展林果牧業,南部丘陵山區有較好的水熱條件,土地開發條件較好,潛力亦較大; ④居民點及工礦用地比重較大,全省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高於北方多數省份,其中主要是農村居民點佔地過多。
2)河南省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是: ①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②後備資源不足、耕地保護形勢嚴峻; ③城鎮化進程加快、用地需求增大; ④區域統籌不夠、土地利用率較低,一些地方城鄉、區域土地利用缺乏統籌,盲目競爭、無序發展現象比較嚴重,降低了土地資源利用的整體效率,嚴重影響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⑤生態環境惡化、可持續能力降低,一些地方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過度開發建設,導致土地退化和破壞嚴重,生態環境質量惡化,削弱了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從耕地、林地、水土環境和礦山環境等方面對土地資源生態形勢進行了評析,結果表明: ①耕地土壤養分偏低,耕地安全形勢較為嚴峻; ②工業 「三廢」的大量排放,造成水體和耕地污染,農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耕地資源的污染影響了土地的產出和食品安全; ③對耕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投入,導致肥料、農葯、地膜等農業生產資料污染耕地嚴重; ④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質量不高,森林覆蓋率低,生態環境惡化; ⑤水質污染嚴重,水資源過量使用導致水環境破壞,地下水的過量開采造成嚴重的環境地質問題;⑥人類的長期干擾,致使生物多樣性日趨減少; ⑦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主導因素之一,水土流失不僅導致耕地質量退化,也加劇了洪澇災害和乾旱的發展; ⑧礦產資源的開采改變了土地利用類型,減少了耕地面積,誘發了地質災害,對礦區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4)首次建立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並對各因子進行了定義和說明。在對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態勢分析基礎上,構建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擬選指標體系。本次研究選取了土地生態環境的自然狀態、土地生態環境的經濟狀態和土地生態環境的社會狀態 3 個一級指標; 土地自然資源數量、土地自然資源質量、土地經濟投入壓力、土地經濟產出質量、土地承載數量指數和土地整治能力指數 6 個二級指標;人均耕地、人均水資源、森林覆蓋率、人均後備資源、耕地質量指數、地表水質等級、農田旱澇保收率、水土流失面積百分比、單位土地工業 「三廢」負荷、單位耕地化肥、農葯、農膜負荷、單位耕地糧食產量、單位土地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口密度、城鎮化水平、土地利用結構多樣性指數、工業 「三廢」處理率和環境污染治理強度 17 個評價因子。
(5)建立並確定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的基準值。依據國家、行業和地方規定的標准、環境背景基準、類比基準和通過科學研究已判定的生態效應確定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指標基準值。
(6)採用直線型無量綱化方法,將表示區域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的各指標都轉化成以百分比為單位的指標值或單個指標安全指數。以單個指標安全指數為基礎,運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建立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數學模型。
(7)按照綜合分析性、主導性和可操作性原則,運用 GIS 技術採用多邊形疊置分析法進行評價區域的選擇和劃分。土地生態環境適宜性分區圖和自然經濟分區圖疊加形成生態安全評價分區圖,將河南省分為太行山地丘陵區、秦嶺-伏牛山山地丘陵區、桐柏-大別山山地丘陵區、南陽盆地區和黃淮平原區 5 個評價區域。在不同的區域內,按照均質性原則、獨特性原則等,以縣 (市)為單位選取代表性樣點,展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評價研究。本次研究在不同的評價區域共選取了34 縣 (市)作為樣區進行了評價。
(8)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定量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綜合評判標准,將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分為 5 個安全等級,即 I (不安全狀態)、Ⅱ (較不安全狀態)、Ⅲ (一般安全狀態)、Ⅳ (較安全狀態)和Ⅴ (安全狀態)。在評價的 34 個縣(市)里,有 4 個評價單元的生態安全狀況處於不安全狀況,其生態安全綜合值均接近上限。有 20 個評價單元狀態表徵處於較不安全狀態,占評價單元總數的 58.82%。其中,近八成評價單元的生態安全綜合值處於中下等水平,義馬市更是接近不安全狀態。有 10個評價單元處於一般安全狀態,占評價單元總數的 29.41%。其中的 80%生態安全綜合值處於一般偏差狀態。
(9)提出了河南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調控機制和對策。依據評價結果了解不同區域所處的生態安全態勢及其主要生態安全問題,從而針對不同的生態安全態勢做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分析。
1)河南省情要求在未來時期內,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 改變土地利用方式,節約集約土地利用; 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推進循環經濟,切實把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轉化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責任。
2)做好相關規劃,以實現對土地合理利用的調控引導。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為主體,在保有足夠數量和品質的耕地、鞏固河南省農業基礎地位的前提下,保護好土地生態環境,遏制生態惡化,提高城鄉人居環境品質; 合理配置各業建設用地,支持經濟快速發展; 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提高土地資源的生產能力,構建以不導致土地生態環境退化和不超過土地資源生態安全閾值為約束條件的生態理念下的可持續性土地利用模型。突出城市總體規劃引導資源節約、推廣可再生能源的前瞻性、戰略性、綜合性和權威性的作用,從源頭上把好資源節約和有效利用關。
3)從加強水土資源保護與深度治理,對土地沙化、鹽漬化進行控制,強化對農業面源污染的控制,控制 「三廢」,改善土地生態環境等方面建立有序人類生態安全活動模式。
4)加大對土地生態建設的投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5)加強土地生態監測站網建設,及時注意區域內土地生態環境狀況的動態變化。在監測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技術、GIS 技術和 RS 技術等先進手段,構建生態安全信息資料庫與智能決策系統,及時快捷地發現警情,確定警源,評判警度,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⑻ 創新是什麼的運用獲得社會承認的效果,也是將創意變成有效的成果
創新是創造力的運用獲得社會承認的效果,也是將創意變成有效的成果
⑼ 活動開展地有效成果好怎麼用成語形容
活動開展得卓有成效。
⑽ 活動開展地有效成果好怎麼用成語形容
卓有成效
zhuō yǒu chéng xiào
【解釋】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出處】明·王守仁《專申行十家牌法》:屬「若巡訪勸諭著有成效者;縣官備禮親造其廬;重加獎勵。」
【結構】動賓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卓;不能讀作「zhuó」。
【近義詞】立竿見影、行之有效
【反義詞】無濟於事、杯水車薪、勞而無功、徒勞無功、水中撈月、螳臂當車、緣木求魚、築室謀道、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例句】張老師刻苦鑽研;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