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新航路開辟最新研究成果

新航路開辟最新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19 19:36:38

㈠ 新航路的開辟與鄭和下西洋比較的國內外研究概況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在15~16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本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絕非偶然,它有著深刻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還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且主客觀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第一、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隨之而來的「尋金熱」是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
15世紀以後,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已經產生並初步發展。作為商品交換的支付手段的貨幣,不僅取代土地日益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象徵,而且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志。15世紀改行金本位制以後,黃金成為國內外貿易的惟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當時歐洲人渴望得到黃金,加上《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的影響,西方人認定只有到中國等東方國家才可以實現他們的「黃金夢」。恩格斯深刻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是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可見,新航路的開辟是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歐洲人對黃金的貪婪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對於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
第二、 商業危機是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原因。
早在15世紀前,歐洲和亞洲就有貿易往來。地中海東岸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當時東方的香料、絲綢等在歐洲市場很受歡迎,是上流社會的生活必需品。但經過阿拉伯人和義大利人的轉手,價格一抬再抬成為昂貴的奢侈品。當時的東西方貿易基本上被義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壟斷。更嚴重的是,1453年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歐商路的樞紐。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使正常的商業秩序遭到破壞,傳統的東西方貿易幾乎中斷。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急劇減少,價格迅猛上漲。歐洲上層社會只得不惜高價采購,導致貿易嚴重入超,貴金屬大量外流。這迫使西歐各國紛紛採取行動,企圖另闢蹊徑尋找一條繞過地中海通達東方的新航路。
第三、 弘揚、傳播基督福音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是新航路開辟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
弘揚和傳播基督福音於全世界,是西歐民族國家支持哥倫布西航「前往中國」的重要原因。哥倫布就是個狂熱的督基教徒,他自認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他在探尋新航路的始終,都滲透著濃厚的宗教情緒。當時社會盛行的人文主義思潮,激勵了西歐人的進取精神,鼓勵他們向海外傳播和擴大基督教影響、勇於開拓進取去挑戰並征服自然,大膽地追求財富並實現個人價值,特別是探尋新航路和從事冒險事業。
第四、 歐洲生產力的發展、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皇室的支持,使新航路開辟的主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開展大規模的航海探險活動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支撐。中國發明的羅盤針,經阿拉伯人西傳後於14世紀時在歐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歐洲的造船技術當時有了很大進步,出現了新型的多桅多帆、輕便快速的大船。此外,當時歐洲流行地圓學說,繪制地圖的技術很先進。所有這些,構成了開辟新航路的客觀條件。同時開辟新航路的主觀條件也已經具備。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已經完成政治上的統一和中央集權的過程,專制王朝和社會各階層都渴望開辟新航路。政府為了發展貿易、改善經濟狀況和擴大版圖,大力支持開辟新航路的活動,不少封建貴族成為探險者。
二、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其一,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
商業革命的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和商路貿易中心轉移。 新航路開辟以後,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這可以說是世界各個地區之間聯系加強的第一步。於是,歐洲同非洲、美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世界市場的擴大也意味著新的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國的市場上,特別是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傳播到歐亞大陸。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的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維爾等城市。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後來居上,越來越占據海上貿易的中心地位。
其二,新航路開辟的另一個後果是引起「價格革命」。
價格革命的表現是: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西班牙,再從西班牙流向熱那亞,最後甚至流入奧斯曼帝國。在白銀向東流動時,所經地區物價迅速上漲,貨幣貶值。物價猛漲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國家階級關系的變化。一是按傳統方式收取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地主,他們的實際收入因貨幣貶值而減少,陷於貧困破產;二是手工工場主、資本主義農場主和新貴族獲利很大。他們既能夠更廉價地購買勞動力,又有大量產品待價而沽。可見,價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價格革命對西班牙所起的作用卻不同。16世紀前期,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稱霸歐洲的政策,將巨額財富用於軍事和政治活動;西班牙貴族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揮霍,導致從美洲殖民地運回的金銀很快就轉到其他國家的供貨者和債權人手中的局面。西班牙進行的殖民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為他人做嫁衣。它從殖民地掠奪的財富,並未轉化為工業資本,而是輾轉流入英法等國後才轉化為資本。
其三。新航路的開辟證明了地圓學說。
其四。新航路的開辟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准備了條件。
世界由此開始打破以往孤立封閉的狀態,增強了聯系,逐漸開始了的一體化過程。
其五。早期的殖民活動與掠奪也新航路的開辟而開始。
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殖民帝國對亞非拉各國進行了早期的殖民擴張,西方殖民時代就此開始。
世界聯系成為一個整體,帶動了技術、文明的傳播,同時,為後來的經濟發展及現在的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基礎。但同時,由於西方文明的傳播及現代化的進程,使得一些古老的文明過度遭受破壞,甚至滅絕。人口的流動也伴隨著疾病的傳播,因而對一些未開化的國家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最後,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從新航路之後開始了一輪「史無前例」的破壞。
鄭和下西洋是一種國家行為,鄭和船隊是一支強大的戰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鄭和船隊下西洋顯然是從當時國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國家需要出發.鄭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績概括起來,主要包括4個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
鄭和下西洋前,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動盪,主要表現在東南亞地區各國相互猜疑,互相爭奪.當時東南亞兩個最大的國家爪哇、暹羅對外擴張,欺壓周邊一些國家,威脅滿剌加、蘇門答臘、占城、真臘,甚至在三佛齊,還有殺害明朝使臣的,攔截向中國朝貢的使團;再一個海盜猖獗,橫行東南亞、南亞海上,十分囂張,海上交通線得不到安全保障.這些不穩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響中國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極大影響了明朝的國際形象,不利於明朝的穩定和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明朝皇帝採取了「內安華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通過各種手段,調解和緩和各國之間矛盾,維護海上交通安全,從而把中國的穩定與發展同周邊聯系起來,試圖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國際環境,提高明王朝的國際威望.所以從明朝派遣鄭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實現和平的使命.
鄭和下西洋調解矛盾,平息沖突,消除隔閡,有利於周邊的穩定,維護了東南亞、南亞地區穩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聲望.所以,可以看出鄭和的船隊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不是用於侵略擴張,而是用於實現和平目的.在當時國際環境條件下,陳祖義幾千人,阿烈苦奈兒上萬人,沒有強大軍事實力做後盾,是難以實現和平的.
李約瑟評價:東方的航海家中國人從容溫順,不記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雖然有恩人自居;他們全副武裝,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國家安全
當時,威脅明朝安全的主要來自兩個方向:東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殘余勢力和西北的帖木兒帝國.中國倭寇最早出現在元朝末年,日本國內發生內戰,部分武士和浪人為了生存便到中國沿海搶劫,到明初朱元璋時期,非常猖獗.當時明朝剛剛建立,國內還不穩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內,國防上採取被動的防禦戰略,在沿海省份設立衛所,在北方修長城和派兵屯邊.
朱棣時期,陸海兩方面對明朝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改變了被動防禦戰略,主動出機,陸上方向實施遷都、親征漠北;海上方向組建了鄭和舟師,震懾和打擊倭寇和反明勢力,並從海上實施戰略包抄,對西北方向進行戰略上的牽制,從而減輕明朝北部的壓力.
3、發展海外貿易,傳播中華文明
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時也帶有一定的經濟目的,國家實施這么大的戰略行動,它是多方面考慮的.在鄭和船隊下西洋過程中展開許多貿易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朝貢貿易.這種貿易是鄭和下西洋貿易活動的基本形式,帶有封建宗主國的性質.它通過這種形式獲得這些小國對明朝宗主地位的認可,這是朝貢貿易的政治目的.當時各國都積極到中國來朝貢,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護,一方面得到的豐厚賞賜.據統計,永樂在位22年,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況空前.更有汶萊、滿剌加、蘇祿、古麻剌朗國4個國家先後7位國王親自率團前來,最多一次有18個國家朝貢使團同時來華,還有3位國王在訪問期間在中國病逝,他們遺囑要托葬中華.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種官方貿易.是鄭和下西洋的重要內容,它是在雙方官方主持下與當地商人進行交易,是明朝擴大海外貿易的重要途徑.鄭和船隊除了裝載賞賜用的禮品外,還有中國的貨物,如銅錢、絲綢、瓷器、鐵器等.這種貿易可以用明代銅錢買賣,多數以貨易貨.最有影響的是擊掌定價法.在印度古里國,中國船隊到達後,由當地的代理人負責交易事宜,將貨物帶到交易場所,雙方在官員主持下當面議價定價,一旦定下,決不反悔.雙方互相擊掌表示成交.這種友好的貿易方式,在當地傳為美談.鄭和下西洋期間,尤其是後幾次下西洋貿易規模擴大,遵循的平等自願,等價交換,具備了國際貿易的一些基本原則.
第三種民間貿易.這種貿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鄭和下西洋貿易活動的帶動下出現的.它不是通過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間自發性展開的.鄭和下西洋消滅海盜,維護了海上安全,開辟了航線,促進和刺激了民間貿易.據有學者研究,鄭和使團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帶一些中國貨物在沿途進行交換.東南亞百姓對中國絲綢、瓷器、工具非常喜歡,鄭和船隊一到都爭先恐後的劃船或到碼頭交易,有的還請官兵到當地的集市設攤交易.當時中國主要輸出的瓷器、絲綢、茶葉、漆器、金屬製品、銅錢等,中國換回的主要是珠寶、香料、葯材、珍奇動物等,當時中國從海外進口100斤胡椒,當地價值1兩,回到國內出售20兩,利潤豐厚.
鄭和下西洋進行的貿易活動有政治行為的貿易,也存在經濟行為的貿易.
鄭和下西洋所到之處,不僅進行海外貿易,還傳播先進的中國的文化.當時東南亞、南亞、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比較落後,非常嚮往中華文明.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還肩負了「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導以禮儀,變其夷習」的使命.鄭和出色將中華文明遠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中華禮儀和儒家思想、歷法和度量衡制度、農業技術、製造技術、建築雕刻技術、醫術、航海造船技術等.
現在在海外還流傳許多鄭和的故事.在馬來西亞有三寶山、三寶井,印尼有三寶壟、三寶廟,留下鄭和遺跡,表達了當地人民對這位傳播中華文明的先驅的敬意.
4 、開拓海洋事業,鋪平亞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占據著地球表面積70.8%,擁有著豐富的資源.自古以來,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空間,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與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盛衰休戚相關.我們的祖先早期創造了龍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紀初,鄭和大規模遠航活動,把中國古代的海洋事業推向發展高峰,對人類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是開辟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當葡萄牙的航海家達加馬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抵達東非海岸時,當地人就告述幾十年前中國人曾幾次來到這里.他們在阿拉伯領航員的幫助下,沿著鄭和船隊開辟的航線順利到達了印度.
二是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數據.《鄭和航海圖》就是通過大量海洋調查繪制的.這種海洋考察活動比世界記載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國的「挑戰者」號進行海洋調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對航海區域進行了戰略布局.鄭和下西洋根據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識,在遼闊的海外選擇了占城、滿剌加、舊港、古里、忽魯莫斯等地作為海洋發展的重點區域,有利於擴大海外交通和貿易范圍.
鄭和下西洋在海洋事業上還有許多貢獻.鄭和的功績是輝煌的,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從30多歲開始,前後28年獻身海洋,最後一次下西洋時,已經60歲了,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業,他毅然率領船隊出使,這次他再沒有回來,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時年62歲,永遠的長眠在他開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華英傑中,鄭和不但以先於西方人航海,勝於西方人的航海技術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我覺得人們關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層面,恐怕是鄭和所代表的一種文化精神:一種中國人不畏艱險,征服自然的價值趨向,一種打開國門走向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決心.
鄭和這種敬業獻身報效國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著中華民族開放進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經略海洋和敢為天下先的優秀品德,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後人繼承和弘揚,推進人類的文明。

㈡ 材料一中有關新航路開辟的結論體現了研究者怎樣的歷史觀

( 1)材料一中亞洲商品銷往歐洲的古老商路是什麼? ( 3 分)材料二中有關新航路開辟的結論體現了研究者怎樣的歷史觀?( 2 分)
( 2)在 17、 18 世紀,推動歐洲「從傳統農耕文明到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因素中,除了材料二所提到的「新航路開辟」之外還有哪些?(請結合所學知識舉出 2 個例子)( 8 分)
( 3)依據材料三,指出中國、歐洲工業生產總值佔世界份額比重發生怎樣的變化( 4 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變化的原因。( 9 分)
答案
( 1)商路:絲綢之路。( 3 分)史觀:文明史觀(全球史觀或整體史觀)。( 2 分)
( 2)例子:英法資產階級革命;《權利法案》; 《人權宣言》;啟蒙運動。(每個 4 分,答對任意 2 個可得滿分 8 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例子也可酌情給分)
( 3)變化:中國所佔份額迅速下降,歐洲所佔份額迅速上升。( 4 分) 原因: ① 中國固守小農經濟; ② 實行海禁和抑商政策,抑制了工業的發展; ③ 受到西方列強侵略; ④ 在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展的影響下,歐洲率先進行工業革命,生產力發展迅速,導致中西易位。(每點 3 分,答出任意 3 點即可得滿分 9 分)

㈢ 新航路的開辟是地理大發現的重大成果,是人類挑戰自然的壯舉之一。

因此發生了轟轟烈烈的泰坦尼克愛情劇

㈣ 關於新航路開辟的問題..

07年中考歷史試題
-----世界近代史(一)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巨變

新航路的開辟是地理大發現的重大成果,是人類挑戰自然的壯舉之一。據此回答:

(1)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都是偉大的航海家,說一說他們發現新航路的重大貢獻。(6分)
(2)新航路的開辟有何重大意義和影響?(4分)

a.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美洲。(2分)達·伽馬第一個找到了從西歐直通東方國家的新航路。(2分) 麥哲倫率船隊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學真理。(2分)

b.把世界聯結成一個整體,擴大了各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引發了西歐人殖民掠奪的狂潮。(4分)
瓦斯科達伽馬 Vasco da Gama(1469-1524)

葡萄牙航海家

1497年,達伽馬奉葡萄牙國王之命,率領四艘船從里斯本南部海港出發,先列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再航向印度洋。

1498年4月,遠征隊抵達肯亞,在一位阿拉伯領航員的幫助下,安全橫越印度洋。5月20日終抵達印度西岸重鎮科澤科德。

驚訝於印度的繁榮富庶和異國風光的達伽馬,再於1502年及1524年,以同樣航線從歐洲到印度。

哥倫布 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

義大利航海家

當人們認識地球是圓的之後,卻沒人想過如何渡過它,哥倫布卻到各國游說,希望得到支持進行西航的探險。

他打動當時野心勃勃的西班牙國王,給他三艘帆船和物資,帶領120人,於1492年8月3日從洛斯港啟航。

在茫茫無頭緒的大西洋上,哥倫布焦急地等待大陸的出現。終於,在69天後到達中美洲的巴哈馬群島。船隊在1493年1月15日啟航回國,並只用了60天就走完航程,結束發現新大陸之旅。

詹姆士庫克James Cook(1728-1779)

英國探險家

在公元1768年至1771年受命英國海軍總部和皇家學會,首次航至南太平洋,於1769年發現大溪地。

公元1778,庫克船長所指揮的「決心 號」與「發現號」發現了夏威夷,並在考艾島(Kauai)登陸。

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約1480-1521)

葡萄牙航海家和探險家

先後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再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其船隻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是目前被認為首位環球一周的人。

㈤ 新航路的開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經濟上,美洲的馬鈴薯、煙草、玉米、花生等作物傳入中國,促進糧食產量的提高,有更多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出現了專業生產區域.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觀上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長創造了條件.
外交上,新航路開辟後西方殖民者開始侵擾我國.一方面中國被迫開始了反侵略的戰爭,捍衛國家主權,如鄭成功收復台灣;另一方面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東南沿海海盜式的騷擾,清政府設置了廣州行,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失掉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從而導致近代中國逐漸落伍.
文化上,「西學東漸」開始,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東來,傳播了一些先進的西方文化,如《坤輿萬國全國》.徐光啟等人開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農政全書》中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與工具.

㈥ 新航路開辟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1、證明地圓學說的正確性。這突出表現在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有力地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2、航運中心轉移
3、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使世界成為一體化。(新航路開辟以後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同非洲、美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新的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國市場上,特別是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傳播到歐亞大陸。像玉米、馬鈴薯(土豆)煙草等美洲特產很快傳到亞、非、歐各洲。非洲所產的咖啡傳到歐美,成為人們的日常飲料。)
4、亞洲、非洲和美洲人民帶來了殖民奴役。(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新航路開辟時,葡萄牙支持的航海家是向東航行——迪亞士、達伽馬,因而其殖民地出巴西以外,都是東方的島嶼和據點。地圖動態顯示。其中中國的哪一領土被葡萄牙佔領?生答:澳門。中國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已於1999年12月20日收回其主權。西班牙支持的航海是向西航行——哥倫布和麥哲倫,所以西班牙的殖民地除亞洲的菲律賓外均在美洲。地圖動態顯示。)殖民者在殖民地進行大肆掠奪。請同學們看一段材料:葡萄牙在15世紀末以後的100多年間,從非洲運出黃金達27.6千克,從亞洲掠奪了大量的瓷器、絲綢、珍珠、寶石等。西班牙在美洲強迫印第安人開採金礦、銀礦。正是:印第安人屍骨成山,殖民強盜金銀滿船。西班牙和葡萄牙通過殖民掠奪,成為歐洲當時最富有的王室。此後更多的歐洲國家加入到殖民掠奪中來,亞、非、拉美等國從此相繼進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

㈦ 新航路開辟的重大歷史影響

希望你能夠採納: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和美洲大陸的發現,對西歐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首先,新興的歐洲資產階級到亞、非、美洲進行殖民,大肆掠奪財富。大批的金銀財寶流入歐洲各國,並在那裡轉化為資本,使工廠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資本主義生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但對廣大殖民地來說,殖民統治的建立,使殖民地各國失去了自己的獨立和發展機會,阻礙了該地區的社會進步。 其次,新航路的開辟,在歐洲還引起兩場經濟上革命。 第一,商業革命。加強了西歐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間的聯系。貿易范圍不斷擴大,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隨著商品需求的增加,刺激了正在萌芽中的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也從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荷蘭、英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第二,價格革命。由於西班牙等國的殖民掠奪,美洲的白銀大量涌進歐洲。引起了通貨膨脹,金銀貶值,物價上漲。西歐各國城鄉雇傭工人實際工資下降,生活更加困苦。而新興資產階級及按照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農牧場的新貴族和上層富裕農民卻從穀物上漲中受益。所以「價格革命」也是資本積累的因素之一。 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很快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世界進入近代史階段。

㈧ 新航路開辟是地理大發展的重大成果,其出現的條件包括

建議一下有關的提法。
「地理大發展」?地理怎麼「發展」?為「地理大發現」吧。
地理大發現是指15~17世紀(又稱大航海時代,即新航路的開辟),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通稱。
「新航路開辟」與「地理大發現」,是一會事情。如果說要說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倒是「地理大發現」是歐洲人為了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所帶來的成果。這話得倒過來說,「地理大發現是開辟新航路的成果」。

「地理大發現」的歷史背景(即提問所指「出現的條件」)
1、十四、十五世紀,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南歐一些國家,手工業及商業貿易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擴充貿易,獲取更多財富。
2、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布爾金)的陷落。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所攻陷,從此整個中東及近東地區,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由於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歐洲人從此不能再向他們的前輩那樣通過波斯灣前往印度及中國。歐洲人失去了重要的港口和交通樞紐,必須找到一條新的航運路線。
3、對新的殖民地和財富的渴望(以下略)。
4、對未知世界的想往。
5、基督教傳教熱情。
6、西方航海技術的發展與先進。
7、很重要的一點。人類對於宇宙、地理科學知識的進步。哥的尼提出了日心說,認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圍繞太陽轉。從而,啟發引導哥倫布、麥哲倫等許多探險家去發現新大陸和環地球航行。
等。

㈨ 新航路開辟的四大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1、葡萄牙人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義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

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

3、葡萄牙人瓦斯科·達·伽馬:是最早開辟西歐直達印度海路的航海家。

4、葡萄牙人費迪南德·麥哲倫:(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旅行。西班牙王室支持了這次航行。這次航行證實了地圓學說。

(9)新航路開辟最新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影響

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資本的原始積累以及全世界物種的交流與傳播,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同時殖民國在亞非拉地區掠奪資源、屠殺與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等暴行造成了如今亞非拉地區總體落後的局面。

地理大發現時代結束於17世紀末。在15世紀中葉,人類知識總合中已知的陸地面積只佔全體陸地的2/5,航海區域亦只有全部海域的1/10;但到了17世紀末,人類知識總合中已知的陸地和海域都已達到全體的9/10。當然,遠洋探索依然繼續著。直到19世紀,歐洲人才開始探索北冰洋和南冰洋。

過去地理大發現曾被認為是緣於歐洲科技的瞬間躍進,或者少數航海先驅的英雄行徑。當代史家則逐漸傾向認為,這是從十一世紀以來,歐洲內部經濟、文化與科技逐漸成熟的結果。

地理大發現對全世界,尤其是歐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它讓地中海沿岸的經濟活動進入了數千年來最活躍的時期。起初,地中海的權力和財富掌握在位於義大利與希臘人手裡;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阿拉伯人開始顯赫於地中海。

後來,葡萄牙與西班牙進行了收復失地運動,發現了新航路並進行了環球航行,義大利城邦失去了他們對東方貿易的壟斷,歐洲的重心轉移到伊比利亞半島上。19世紀,北歐的法、英、荷三國開始活躍,他們主導了大西洋的經濟活動,其中一部分國家的影響力延續至今。

隨著遠洋探索的展開,跨洋的商業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海外貿易累積的財富激發歐洲人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事業,促使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的發展,最終直接、間接地激發了帝國主義。

此外,在歐洲社會結構方面,商人們先後取代了南歐與北歐的封建領主,成為社會中最具權勢的階層。在英國、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資產階級逐步控制了本國的政治和政府。

㈩ 新航路開辟前後的比較,從各個角度回答。

一、政治層面:新航路開辟前,歐洲處於封建君主專制時期,民主政治尚未出現。美洲及非洲的歷史正在自主發展: 新航路開辟後,引起了價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體,歐洲封建貴族的實力遭到了沉重打擊。 使得分散性的地域性文明開始鏈接整合為整體,也使得亞非拉地區遭受殖民入侵,被迫捲入了近代化的浪潮。(包括你下面說的2、4兩點)
二、經濟層面:新航路開辟前,歐洲處於資本主義萌芽與發展的初級階段,歐洲大部仍然以傳統的封建性農業經濟為主,經濟發展緩慢,且經濟處於封閉的狀態。(整個歐洲的商品貿易中心集中在中歐及北歐的漢薩同盟地區以及地中海地區) 新航路開辟後,引發了歐洲的商業革命,貿易中心開始向西歐轉移,歐洲市場上商品種類繁多,促進形成了經濟開放的局面,促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與航海貿易,歐洲經濟開始「走出去」。促進了貿易全球化與世界市場的形成。(包括你下面說的2、3兩點)。
三、思想層面:新航路開辟前,歐洲的教會(這里主要是天主教會)封建思想在國民思想格局中占據著絕對統治地位,人民思想落後且愚鈍。 新航路開辟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打破了教會天圓地方的落後說法。並且使歐洲與亞非拉地區的文明碰撞。此後,歐洲在哲學、人文思想,特別是科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此即所謂「科學革命」)。 另外,西方文化思想也開始像經濟一樣,開始進入了一個比較開放的局面(實在不知道怎麼回答你的第一點,這也算是西方思想的變化吧。)
總之,新航路開辟對於歐洲的轉型有重要的作用,它與大航海時代的各西方國家殖民爭霸、歐洲資本主義發展與政治革命,並最終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有不解的淵源。
為了答題簡潔,你可以整合一下,這未免有點長。 高考加油!

閱讀全文

與新航路開辟最新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