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華傳統文化的成果
中華傳統文化,復是中華制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古代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Ⅱ 哪些方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
論文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傳承論文提要:對於幾千年來維系中華民族精華之源泉,深蘊著豐富營養成分的中國傳統文化,如何才能在經濟全球化導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筆者認為只有歷史辯證地正視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傳統文化的理論研究、保護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重構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採用不同的媒介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近百年來,國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是冰火兩重天.上世紀兩次大的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使中國傳統文化遭到滅頂之災,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國人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情操難以為繼,使新一代的中國人出現了信仰危機、價值危機、道德危機,導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思想的解放,冷靜的反思;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復,研究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成為當下思想文化界一道眾所矚目的風景線.由政府到學界,由國內到國外,國學熱不斷升溫.如,在《百家講壇》閻崇年講清帝、劉心武講紅樓、易中天講三國、王立群講史記、於丹講論語;《光明日報》專門開設了國學版,中文搜索引擎網路開設了「國學頻道」,新浪網高調推出乾元國學博客圈,政府舉了「俄羅斯『中國年』」、「德國『中國年』」,在各個國家開設孔子學堂,等等.這一冷一熱帶給我們很多思索: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筆者簡要地探討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並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方式作了思考.一、理性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科技,可能會亡國;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種,而亡種比亡國更可怕.對中華民族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身份證和象徵,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唯一標志.對於幾千年來維系中華民族精華之源泉,深蘊著我們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億中國人仍然哺之於中的豐富營養成分的中國傳統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數典忘祖,搞歷史虛無主義是不行的;但抱殘守缺、照抄照搬、全盤吸收,大搞復古主義也違背歷史發展的規律.馮友蘭曾說:「中國人最關切的是中國文化和文明的繼續和統一.」我們的智慧或可超然於文化之外,而我們的最終命運又必然統攝於文化之中.因此,理性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不貳選擇.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識之士也在不斷思索,1935年《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應進行本位文化建設.指出對肇始於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機,「我們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們要求有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同時,「要使中國能在文化的領域中抬頭,要使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思想都具有中國的特徵,必須從事於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1958年《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議以儒家文化為主,融會西方「民主、科學」,以達「返本開新」後的世界價值和濟世功用.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腳點:側重強調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見解及中華文化對世界未來的可能性貢獻.「主張每個國家、民族都有權利和義務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都有權利自主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體領域完全不接受外來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恆久信仰、行為方式和習俗,則理應受到尊重」,「主張文明對話,以減少偏見、減少敵意,消弭隔閡、消弭誤解.我們反對排斥異質文明的狹隘民族主義,更反對以優劣論文明」.近代中國的三次文化宣言,通過以文化的名義直抒當下訴求,折射出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策略指向演進的歷史軌跡以及未來文化建設策略在價值取向和技術選擇上的理性趨勢.二、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後期的封建社會里一定程度上起著阻礙歷史進步的作用.但仍然有與現代化融合從而促進現代化成功實現的諸多營養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東亞價值觀」仍是亞洲各國發展的文化基礎,而且還受著那些「文明過度」的西方學者的特別青睞——認為在中國這種以倫理主義為核心的傳統文化中可以尋求到醫治由「過度文明」帶來的「文明病」的良方.(一)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研究.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盡管這個「文化醬缸」在一定時期內束縛了歷史的發展,但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摒棄糟粕,以史為鑒.(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載體,要發揮傳統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應實現其「神」與其「形」的現代統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於傳統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護——經典文本、文物古跡、傳統節慶、優良的民間習俗、民間諺語等文化遺產,使之繼續發揮作為傳統文化其「神」的載體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總結傳統文化中的「神」,對其進行現代價值再創造,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和價值觀念,及時反映和體現出改革開放進程中涌現出的一些新思維、新觀念、新取向,使中國文化更具時代特徵和時代引導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遺產具有現代生命力.(三)重構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腐朽、落後、愚昧成分已經難以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需要,必然會被文化自身的新陳代謝所拋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改造要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意識,弘揚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以和為貴」、「兼愛」、「尚賢」、「自強不息」等普適性文化元素要大膽地發揚光大,應該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學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觀念、****理論等文明成果,要像學習馬克思主義一樣,吸收、消化、使之中國化,成為中國文化中渾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更加完善.三、大力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重構中國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使中國傳統文化深入民心,並且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最重要的兩個途徑是:學校教育和媒介傳播.(一)學校教育活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個由來已久的話題,也是國家常抓不懈的一項工作.2006年9月國務院發布《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技藝的傳承.在有條件的小學開設書法、繪畫、傳統工藝等課程,在中學語文課程中適當增加傳統經典範文、詩詞的比重,中小學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筆者認為,要系統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還應該將其作為一門專門的課程獨立於語文、歷史等其他各科.這是向中國知識階層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而知識階層是發展文化的生力軍,是普及文化的傳播者.這門課程應重在介紹中國傳統思想、傳統價值觀和道德觀、傳統風俗習慣、傳統文學藝術等,讓學生在這門課程中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產生敬畏感;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系而產生歷史認同感和歸屬感;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發展的聯系而產生自信心;吸收中國傳統思想而提高道德修養,學習中國傳統文學藝術而獲得美的教育.(二)利用現代傳播媒介,向大眾、向世界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利用現代傳播媒介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普適性宣傳,將傳統文化融入文學藝術、影視戲劇中,滲透在網路、文化交流、旅遊觀光中,面向社會大眾,重新喚起社會大眾了解傳統歷史和文化的熱情.通過這些媒介宣傳,使中國傳統文化民間化、大眾化、全球化.目前,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斯賓格勒的「文化有機論」與季羨林的「21世紀是東方文化世紀論」,以及不少學者認同的「太平洋世紀論」都認為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將成為世界主流或內核.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傳統文化在揚棄了落後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國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進文化後,將在中國、在全世界顯出勃勃生機.中國「禮義仁智信」的做人原則,教化為本、以德為先的政治策略,飽含中國深厚文化底蘊的風俗民情,孕育中國悠久歷史的名山大川,將成為中國先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蘊藏著豐富價值理念的中國傳統文化將在人類新一輪道德價值規范的重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的和平崛起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我們向發達國家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會以新的方式與世界文化、現代文明並存,並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Ⅲ 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體現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有哪些
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包括團結友愛、尊老愛幼、和為貴、勤勞勇敢、誠實守信、艱苦樸素,等等。
Ⅳ 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多如繁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這里就分別舉幾個例子。
中華傳統文化: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贍老愛幼的家庭規范傳統、與人為善的社會處世傳統、廣交朋友、友好相處的人際關系傳統、在艱苦磨煉中成長的傳統、國家利益重於生命的傳統等。
(4)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現象成果元素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發展歷史: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傳統文化
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代表符號
中國書法
篆刻印章
中國結
秦磚漢瓦
兵馬俑
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桃花扇
景泰藍
玉雕
中國漆器
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鍾鼎文、漢代竹簡、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漢代竹簡上的隸書
茶、中葯
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
彩陶、紫砂壺、臘染、中國瓷器
Ⅵ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國家本位、宗法意識、等級觀念、禮治主義。
中國古代哲學體系,其核心就是倫理道德學說,其宇宙本體是倫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實體,其哲學理性是道德化的實踐理性。
中國文化十分強調「懲惡揚善」和教化作用。如中國古代文學歷來就強調「文以載道」,十分重視文學的教化作用,提倡美與善相結合。
中國古代文化特別重視宣傳「忠」、「孝」觀念。宗法專制的中國古代社會把天下(國家)視為一個大家庭,封建國家的政體就是按照父權家長制的模式建立起來的,君主是全國的「嚴父」。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有:民族性、農耕性、連續性、傳承性、顯著的倫理型特徵、獨特的價值觀與價值取向。
中國人很早就對文化類型有所認識,古代人已將中原地區的華夏農耕文化與周邊四夷的游牧文化或漁獵文化加以比較。
Ⅶ 哪些具體項目能夠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
在現代包裝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尤其是中國傳統圖形的運用已被提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以現代的設計手法表現傳統文化,,並將各個層面去粗取精地應用到具體的現代包裝設計中,賦予現代包裝以從功能到形式的非物質的功能,是我國向現代化包裝邁進的必經途徑。
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經歷了有巢氏[1][2]、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3] 、黃帝(軒轅氏)[3]、堯、舜、禹等時代 ,到夏朝建立。之後綿延發展至今。
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傳統文化不僅思想深邃圓融,內容廣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揚道德,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范,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儒家以仁義教化為核心,為歷代儒客尊崇;道學以順應自然為核心;佛學以慈悲、大愛、解脫為核心,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4][5]。
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礎上派生出的各種藝術(如繪畫、雕塑、書法、戲劇、節日等),是其具體表現形式。
中文名
中華傳統文化
外文名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定義
中華反映民族特質風貌的民族文化
拼音
zhōnghuá chuántǒng wénhuà
起源時期
神農氏時代以前
快速
導航
文化起源
文化演變
文化內容
思想家
包含內容
中華傳統文化起源於遠古文化時期的神農氏[3] 時代以前,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經歷有巢氏[2] [1] 、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3] 、黃帝(軒轅氏)[3] 、堯、舜、禹等時代,到夏朝建立,發展至今,形成具有豐富多彩文化元素的燦爛文化。
共8張
中華遠古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包含儒、佛、道三家主流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的范圍廣泛,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都屬於傳統文化的范疇。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具體地講,中華傳統文化以節日、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等為載體。比如正月初一春節、五月初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等節日和各種民俗活動以及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的傳統文化等等,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巧妙的融入現代生活元素有何重要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元素的重要意義在於,第一,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美的事物,會使得現代生活豐富多彩,更具美感;第二,傳統文化會陶冶人們的情操,使大家在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的同時,提高文化素養;第三,傳統文化中的正直、善良、謙虛、上進等優秀品質有利於促進全民和諧、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