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歐洲宮廷的爵位分配以及主要職能
在英國5級貴族中,伯爵出現最早。個別學者認為伯爵爵位來自歐洲大陸,至遲在公元900年的法國,伯爵已成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學者認為英國伯爵(Earl)與法國伯爵(Count)並無繼承或連帶關系;而且英國伯爵稱號是5種貴族稱號中惟一的英文詞,是由古英語eorl轉化而來;大約在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後期,因王權不夠強大,英格蘭廣大地區曾劃為幾個較大的伯爵管轄區(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卻是在 11世紀初由丹麥國王克努特引進英格蘭的。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瑪奇伯爵領地之後,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職責。
英國男爵出現於11世紀。到12世紀初國王大部分高級世俗貴族都被封為男爵。其中少數與王室關系密切、封地較多者又被稱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間。
很快,大男爵發生分化,顯赫者升為伯爵,其餘與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當時男爵在世俗貴族中佔了很高比例,以至於「男爵」一詞長期作為貴族的集合名詞使用。11-14世紀,男爵的封號和封地可通過血緣和婚姻關系傳遞,但不得隨意出售和轉讓,歷代國王也不隨意增加或褫奪貴族封號。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補男爵爵位,比奧查姆波·德·豪爾特被封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後數百年至今,居於5級貴族之末的男爵始終人數最多。
依次出現的是公爵(Duke)。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大陸的公爵稱號通常授予守疆拓土、軍功卓著的高級指揮官,以後因重大政治變化而中斷。幾百年後,公爵爵位又見於德國。大約在公元970年,德國皇帝奧托一世初設公爵爵位。不久法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地區也建立了公國(chy;大公國,Archchy)。在英國,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與作為一國之主的歐洲大陸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ke)有所不同。英國公爵爵位出現很晚。多年裡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親均不許稱王,最高可獲公爵爵位。自從1483年建立諾福克公國以後,公爵爵位開始授予王親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國。而且能獲此最高爵位者多是軍功顯赫的統帥。行政界政務家即使任職多年,政績昭著,也難獲此殊榮。在正規場合公爵也穿深紅色的絲絨外套,帽子上鑲四條貂皮。其冠冕上有一個金環,上飾8枚紅色金葉片。國王則稱公爵為「我們真正可信和最為敬愛的夥伴。」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到了15世紀,這級爵號穩定地保持了它在貴族爵位中的第二級地位以後,才被貴族們所看重。與其他4個等級的貴族相比,侯爵的數目一向最少。
上院貴族中數子爵資格最淺。子爵稱號(Viscount)源於法國,原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時可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在英國,1440年比奧芒特的約翰被封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直到此時,英國5級大貴族方完備成形,成為相對固定的貴族等級制.
❷ 關於宮廷計的...
派系是首領建的,只要首領沒有把派系給別人,那麼派系首領永遠不會換人,派系給人也需要派系密碼的,副首領的位置是派系首領給的,只有首領有權把副首領的位置給任何人,首領沒取消副首領的職位,別人也是無權取消的,長久不上線也一樣,地盤後台更是沒有權利。
長老排名在哪裡好像是隨機的吧。。也跟入派的時間有關系,有可能你入派比其他長老要晚一些可能就排在後面了,如果不是入派時間的關系,那可能就是隨機了
❸ 歐洲中世紀時伯爵、宮廷伯爵、行宮伯爵三者有何不同
在英國5級貴族中,伯爵出現最早。個別學者認為伯爵爵位來自歐洲大陸,至遲在公元900年的法國,伯爵已成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學者認為英國伯爵(Earl)與法國伯爵(Count)並無繼承或連帶關系;而且英國伯爵稱號是5種貴族稱號中惟一的英文詞,是由古英語eorl轉化而來;大約在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後期,因王權不夠強大,英格蘭廣大地區曾劃為幾個較大的伯爵管轄區(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卻是在 11世紀初由丹麥國王克努特引進英格蘭的。11—12世紀中葉之前的伯爵多是鎮守一方的諸侯。他們大多是一人治理數郡,所以又被稱為「方伯」。諾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國後,擔心他們權勢過重,危及王權和國家統一,遂將方伯權力加以分割,移交給他的親信,每個伯爵的轄區僅限一郡,與國王有著極其明確的封君封臣關系,伯爵倘敢興兵作亂便會被王軍鎮壓,或受其他貴族制裁。伯爵職權名號可由後代繼承,但會因為有的伯爵缺少繼承人而使總數有減無增。斯蒂芬在位時,破格加封格奧弗雷·德·曼維爾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紀以來,伯爵數目攀升。1307年計有9名。1327年愛德華三世即位時僅餘6名,10年後增至12名;愛德華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紀20年代之前,伯爵作為高級貴族,是男爵的「天然領導人」,在地方上負有對男爵、騎士的管理責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機[指愛德華三世廢黜其母法國伊沙貝拉公主的攝政,登極親政時,伯爵曾作為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政治群體獨立行動,與男爵們的「距離感」突然產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瑪奇伯爵領地之後,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職責。
在重大正式場合,伯爵穿著鑲有白色毛皮邊的深紅色絲絨外套,軟帽上縫鑲著三條貂皮以表明爵位級別,冠冕上有一鍍金銀圈,上沿飾有8個銀球;而國王則稱伯爵為其「真正可信可愛的夥伴。」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已有男爵一詞(Baron),但無男爵爵位,而且詞義不夠確定。似有「自由者」或「國王的臣僕」之意,但無尊貴的含義。英國男爵出現於11世紀。到12世紀初國王大部分高級世俗貴族都被封為男爵。其中少數與王室關系密切、封地較多者又被稱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間。很快,大男爵發生分化,顯赫者升為伯爵,其餘與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當時男爵在世俗貴族中佔了很高比例,以至於「男爵」一詞長期作為貴族的集合名詞使用。11-14世紀,男爵的封號和封地可通過血緣和婚姻關系傳遞,但不得隨意出售和轉讓,歷代國王也不隨意增加或褫奪貴族封號。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補男爵爵位,比奧查姆波·德·豪爾特被封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後數百年至今,居於5級貴族之末的男爵始終人數最多。
在正式場合,男爵穿著與伯爵同樣的外套,帽子上鑲有兩條貂皮,冠冕上有一淺色銀圈,飾有6個銀球。
依次出現的是公爵(Duke)。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大陸的公爵稱號通常授予守疆拓土、軍功卓著的高級指揮官,以後因重大政治變化而中斷。幾百年後,公爵爵位又見於德國。大約在公元970年,德國皇帝奧托一世初設公爵爵位。不久法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地區也建立了公國(chy;大公國,Archchy)。在英國,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與作為一國之主的歐洲大陸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ke)有所不同。英國公爵爵位出現很晚。1337年,愛德華三世把康沃爾郡升為公國,將公爵爵號授予年方7歲的「黑太子」愛德華。該王儲16歲參加百年戰爭,鋒芒顯露;1355年前往法國指揮作戰,軍功卓著。父王對他賞賜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種稱號,如 1343年封為威爾士親王,1362年加封為阿基坦公爵。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後多年裡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親均不許稱王,最高可獲公爵爵位。隨後,愛德華三世及其繼承人又先後建立了蘭開斯特公國(1351年)、克拉倫斯公國(1362年)、約克公國和格洛斯特公國(1385)、赫里福德公國(1397)、貝特福德公國(1413)和薩默塞特公國(1443)等。這些公國的領有人都是王室宗親,他們得到高級爵位後,在貴族中鶴立雞群,威勢不凡,為以後爭奪王權、擾亂朝綱、製造戰亂埋下了隱患。自從1483年建立諾福克公國以後,公爵爵位開始授予王親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國。而且能獲此最高爵位者多是軍功顯赫的統帥。行政界政務家即使任職多年,政績昭著,也難獲此殊榮。在正規場合公爵也穿深紅色的絲絨外套,帽子上鑲四條貂皮。其冠冕上有一個金環,上飾8枚紅色金葉片。國王則稱公爵為「我們真正可信和最為敬愛的夥伴。」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詞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邊疆殖民地總督;伯爵]演變而來。侯爵原意與「方伯」詞義相近,系指統轄一處的封疆大吏。在英格蘭,拉丁語「侯爵」一詞最初指威爾士邊疆的領主。那時只說明他們領地的位置靠近邊界,並不說明其地位高於伯爵。1385年涵義變化,第9代牛津伯爵羅伯特·德·維爾被封為都柏林侯爵。1397年,薩默塞特伯爵約翰被封為多西特侯爵和薩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榮程度不甚明確,大約在公爵和伯爵之間,一段時期內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間,約翰·德·比奧福特被國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為此向國王請願,要求恢復比奧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卻反對乞求國王,並說:「侯爵乃是一個新的榮譽稱號,完全不為先人所知。所以,應對此冷漠視之,並不認為接受它是明智之舉。」到了15世紀,這級爵號穩定地保持了它在貴族爵位中的第二級地位以後,才被貴族們所看重。與其他4個等級的貴族相比,侯爵的數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場合,候爵也穿紅色絲絨外套,帽子上鑲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裝一銀環,帶有四片金葉和四個銀球。國王對他的稱呼一如對待公爵。
上院貴族中數子爵資格最淺。子爵稱號(Viscount)源於法國,原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時可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在英國,1440年比奧芒特的約翰被封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子爵帽子上有兩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銀環,飾有6個銀球。
直到此時,英國5級大貴族方完備成形,成為相對固定的貴族等級制。
在學界,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英國5級貴族是上院的當然成員。史實卻非如此簡單。在13-15世紀,盡管所有大貴族都擁有出席上院的資格,但每屆議會召開前還必須得到蓋有國里的國王詔令,否則不可前往開會。自14世紀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稱為「勛爵」(lord),後來勛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義與「顯貴」(nobility)一詞相近。另外,在英國「貴族」一詞始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貴族(aristocracy)源於希臘文和拉丁文。在希臘文中原有「傑出」、「優秀」之意,可以用來指大貴族。但在含義較廣泛的拉丁文中,該詞除了用指大貴族外,還包括地位較低的自由人,並含有「愚蠢」、「平庸」的貶義,爾後同形異義地轉化為英文源,意為服兵役的自由農民。從諾曼征服到近現代,aristocracy用來稱呼包括騎士在內的大小貴族。5級貴族形成後,為示區別,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詞nobility和Peerage專稱上院大貴族。以後,Nobility除用指上院貴族外,有時還泛指政界要員。
與歐洲大陸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蘭西等國貴族相比較,英國貴族集團的特點之一,是人數較少。長期以來,貴族稱號以及相應的財產權和政治特權只是由爵位領有者本人所擁有,其家屬雖為貴族家庭成員,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貴族爵號和封地按照相當嚴格的長子繼承製傳遞;若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員依序遞補。若某貴族沒有繼承人,可根據其遺囑或生前安排,並經國王和高級法庭批准認可後,由其近親繼承其封號封地。但在多數情況下是被國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國貴族爵位和封號不可隨意轉讓、出售。歷代國王為保持貴族的群體規模和出於其他方面的考慮,大多會適量增補貴族。
某要人一旦獲得一種爵位,並非固定不變。若新獲顯赫軍功、政績卓著或受到國王格外寵愛,可以晉升更高級的爵位,或兼領新爵位。除此之外,貴族聯姻也是獲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機會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為社會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擁有貴族身份和家產者以及其長系繼承人總能輕易得到愛慕者和求婚者。例如蘭開斯特王朝的興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擁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親布里奇從娘家帶來。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孫女,她除擁有蘭開斯特公國外,還擁有德比、林肯和萊斯特的伯爵領地。
英國5級貴族大致定型於13—15世紀。它與中國周初的5級貴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時刻一次建立起來的,而是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最終成為定製的。
14世紀初,在5級貴族之上的王室貴族中,還出現了一個頗為獨特的、專為王儲所佔有的稱號——「威爾士親王」。該稱呼最早為一度統一過全國的威爾士王子利維倫製造出的名號。1282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率領大軍與艦隊攻打威爾士,利維倫死於非命。兩年後,威爾士合並於英格蘭,愛德華在1301年把威爾士親王之頭銜加給不列顛王位的繼承者。
在政局動盪、戰事連綿的中世紀後期,歐洲各封建君主為了使各級貴族在騎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業、效忠國王,除了利用貴族爵位科賜臣下之外,還別出心裁地設立了劃分為不同等級名分的勛章勛位,獎賞他們的戰功政績。
在英格蘭,最著名的勛位是創立於4世紀中葉的嘉德勛位(the Order of Garter)。據傳,愛德華三世設立這個勛位是為了紀念一次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慶祝攻陷加萊城的舞會上,姿態秀美的索爾茲伯里女伯爵落下一隻藍色襪帶,被愛德華三世撿起,纏在自己的腿上,旁觀者見了鬨堂大笑,愛德華斥責他們說:「凡是認為這是壞事的人可恥」。以後這句話成為國王在1449年建立襪帶騎士團和頒發勛位的格言,它同藍色襪帶和聖喬治十字架圖形一起出現在勛章上,激勵武士們在戰爭——當時主要是百年戰爭——中蔑視死亡,奮勇廝殺。愛德華本人也是襪帶騎士團的成員。他與寵愛的武士圍繞圓桌議事,共同進餐,多次主持武士們的比武演技,使已經衰落的騎士精神有所振作。並使嘉德勛位成為以後英國最誘人的貴族勛章。
歐洲大陸貴族來歷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應該是來自戴克里先改革羅馬行省以後的省行政或者軍事長官,後來被蠻族用來稱呼大領主。伯爵則是克洛維王朝的軍隊指揮官。但因為往往隨著軍役而授予領地也成了領主。男爵則是對宮廷顯貴的尊稱。子爵和侯爵是分別作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設立的。這些官銜在加洛林時代吞並采邑的過程中也被當成了采邑而繼承下來,才慢慢變成爵號的(就像萊茵—巴拉定選侯自己是行宮伯爵但還是皇帝的驥廄總管。勃蘭登堡侯爵還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樣,他們的官銜也成了采邑只是擁有的人太少而沒能成為爵號而已)。所以很多擁有領地但沒有官銜的貴族,就以領地為頭銜。中間加中綴詞。翻譯過來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門包括日後君臨半個歐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這些沒封號的家族裡的。
❹ 宮廷心計怎麼換萌主
在玩兒宮廷心計這個游戲的過程當中,如果想要換盟主,你就到盟主商店當中,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替代現在的就可以。
❺ 皇帝駕崩時皇宮會做什麼
如漢高祖劉邦。此人出生於沛縣一富戶家庭,但他自小就不願老老實實地務農或經商,不事「生產作業」,卻「好酒及色」,「多大言,少成事」,常常呼朋引類喝酒吃肉,無錢則賴帳,欠錢不還。為此,他遭到父親的痛斥,指責他不及乃弟會發家致富。這個流氓習氣很濃的劉邦後來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仍沒有完全擺脫流氓的心理與口吻,竟然對他老父舊事重提,意洋洋地責問其父說:「某業所就孰與仲多?」竟將整個中國作為他的個人產業,「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如蜀漢昭烈帝劉備。他本是販草鞋出身的小商販,史載他「好結交天下豪傑」,實則喜歡混跡江湖。他沒有讀過什麼書,也沒有什麼學問,卻學得「喜怒不形於色」,善於吹噓自己,一見漢獻帝,馬上抬出「臣乃中出靖王之後,孝景皇帝膝下玄孫……」,其實毫無「法律根據」,但他卻藉此取得「皇叔」的政治資本。
如魏武帝曹操。他那「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人生哲學,他那狡詐多變的權術與時哭時笑的虛偽做作,他在鎮壓敵與攻城屠城時的兇殘,時時流露出他十足的流氓腔調。
南北朝與五代十國時天下大亂,開國皇帝中流氓無賴出身的就更多了。如南朝陳武帝陳霸先、五代時的梁太祖朱溫、漢高祖劉知遠、周太祖郭威、前蜀主王建等出身都是市井平民或農民,但都不務正業,有的還結幫進行販賣私鹽等違法活動。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實際上的開國皇帝。此人被史家稱為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皇帝,但他身上流氓氣也不少。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親兄李建成與親弟李元吉,還把建成的五個兒子、元吉的五個兒子也都殺了,把兄弟家的美女、珍寶都據為己有。事後他握父皇唐高祖李淵責難,就一方面陳兵宮外,一方面自己奔到宮內報告父皇,假裝悲慟,跪地抱住老父哭喊媽媽,甚至吮吸其父乳頭,意在打動父親追念亡妻而原諒與支持與掌權。
魯迅說:「中國的開國皇帝都有些流氓氣。」――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正因為這樣,這些取得最後勝利的皇帝們才常常得意地嘲笑安分守己的農民為「愚民」,嘲笑循規蹈矩的知識分子為「書生氣」。
[編輯本段]娃娃皇帝
開國皇帝取得了政權,登上了皇位。他是將政權、將天下江山視作他一人的私產的。私產決決不可轉讓給別人,這就是皇權的不可轉讓原則。他要佔據這個職位到永久。因而皇位們都企求長生不老。但是當死亡仍不可避免地到來時,他們就只得將位傳給自己最親近、最相信的人――兒子。這就是皇位世襲制。即使皇子尚在幼年,甚至還在襁褓之中,也仍然由其繼位。這樣,中國歷上就出現了許多娃娃皇帝。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共有29個娃娃皇帝。最早的是西漢昭帝,公元前86年登上皇位;最晚的是清代最後一個皇帝宣統,公元1909年做了皇帝。這其中年齡最小的首推東漢殤帝劉隆,他剛出生100天,就被擁立為皇帝。其他在10歲以下做皇帝的有:東漢的沖帝和東晉的穆帝2歲;北魏的孝文帝和清朝的宣統帝3歲;清朝的光緒帝4歲;東晉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南宋的恭帝5歲;清朝的順治帝與同治帝6歲;後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寧宗7歲;西漢的昭帝、東漢的質帝、三國的吳廢帝、清代的康熙帝等7人為8歲;西漢的平帝、東魏的孝靜帝等4人為9歲;東漢的和帝與三國時的魏廢帝等5人為10歲。至於在16歲以下稱帝的則不勝枚舉了。
娃娃做皇帝,當然不能管理國家大事,總是由太後、外戚或權臣攝政。這些攝政者往往根據自己的政治需要攬權營私,玩弄娃娃皇帝於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廢立誅殺,或取而代之。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為收回權力,又往往與攝政者展開死斗爭,演成慘劇。這種政治鬧劇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宮充滿了刀光劍影與血腥氣。王莽鴆殺漢平帝與末帝、梁冀毒死漢質帝、康熙帝囚禁鰲拜等權臣以及慈禧太後殘暴地處置光緒帝等,就是著名的事例。在統治者忙於爭奪權力與血腥屠殺時,國家正常的政治經濟活動往往中斷,人民生活在痛苦與恐怖之中。
[編輯本段]白痴皇帝
如果繼承皇位的不是個娃娃,而是個呆傻的白痴,那就成了白痴皇帝。白痴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娃娃皇帝那麼多,但為害卻更大。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晉惠帝司馬衷。他本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嫡次子,由於其兄司馬軌早死,他就成了嫡長子,被立為東宮太子。當時,負責教養太子的東宮官員都知道太子是個白痴,但為了維護嫡長子的繼承製以及自己未來的帝師地位,便合夥長期對晉武帝陷瞞真相。到晉武帝死,司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為晉惠帝,其白痴真相便再也隱瞞不住了。有一次他出外聽到青蛙叫聲,便傻乎乎地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意思是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從聽了哭笑不得,無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有一次,全國鬧飢荒,老百姓沒飯吃,餓死無數。這個白痴皇帝聽了大臣匯報後,感到很奇怪,竟問待臣說:「老百姓既無飯吃,何不食肉糜?」這荒唐的話語成為千古笑話。王公大臣們知道惠帝是個白痴後,便都心懷不軌起來:爭權奪利者有之,結黨營私者有之,覬覦皇位者有之。最後終於爆發了骨肉殘殺的「八王之亂」,導致「五胡」入侵,天下擾攘,生靈塗炭。惠帝本人在糊糊塗塗做了17年皇帝後,也受盡磨難,被人下毒而死。不久,西晉滅亡。
另一個白痴皇帝是東晉帝司馬德宗。他是晉孝武帝的嫡長子,從小又痴又啞,「雖寒暑之變,無以辨也」。痴呆得分不清春夏秋冬。孝武帝生前就知道這個兒子是白痴,但為了維護皇位世襲與嫡長繼承製,仍不得不立他為太子。這樣,司馬德宗於公元397年做了皇帝,是為晉安帝,自然是一位白痴皇帝,根本不能理政,必然導致大權帝落,王公大臣各顯神通,把朝政搞得一塌糊塗。最後,這位白痴皇帝被權臣劉裕派人縊死。不久,東晉也就滅亡了。
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白痴皇帝是唐順宗李誦。他是唐德宗的嫡長子,本聰慧異常,學問過人,但在行宗病逝前四個月,突然中風,變得又痴又啞。唐德宗是一位精明皇帝,但他在發現太子痴啞以後,也無法不讓李誦繼位。李誦繼位,即為唐順帝,在位僅一年。在這一年中,朝政為王叔文、王?掌握,得到朝臣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等人支持,進行了著名的「永貞革新」(永貞為順宗年號)。但因這次革新損害了宦官與藩鎮的利益,遭到他們的聯合反對。唐順宗被迫退位當太上皇,皇位由順宗之子李純繼承,是為唐憲宗。二王與柳、劉諸人自然均遭貶逐。無辜的順宗也因受到驚嚇於次年死去。唐朝政局經歷了一次激烈的動盪,宦官專權與藩鎮跋扈的局面加劇。
白痴做皇帝,無不使政局動盪,國家多難。這是專制政治的惡果,也是封建社會的悲劇。
[編輯本段]皇帝壽命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清高宗弘歷(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嬴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嬴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約兩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兩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滿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很多皇帝登基時未滿周歲,還在吃奶,下面是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統計。
五代十國的楚武穆王馬殷,75歲才登基,堪稱大器晚成。
武則天66歲才登基;
吳三桂66歲自封周前帝;
三國劉備60歲才登極;
漢高祖劉邦54歲稱帝;
袁世凱52歲自封中華帝。
從統計數字看,51歲到60歲稱帝者有25位;
41歲到50歲稱帝者有45位;
31歲到40歲稱帝者有63位;
21歲到30歲稱帝者有73位;
11歲到20歲稱帝者有93位;
5歲到10歲稱帝者有33位,
五歲以下稱帝者有11位。30歲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計210位。
康熙七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歲駕崩;
宋仁宗八歲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歲歿;
明神宗九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歲卒;
秦始皇13歲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歲死;漢武帝15歲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歲卒。
他們做了一輩子皇帝,整部歷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儲君一登基便被殺,想長命點還是不要當沒有權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鍾人頭落地。每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血洗宮廷。到底有幾位皇帝能善終?
[編輯本段]皇帝的姓氏
(一)劉姓:54個
1西漢:漢高帝劉邦,漢惠帝劉盈,漢少帝劉恭,漢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 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昌邑王 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衍,孺子劉嬰。
2更始帝 劉玄。
3東漢:漢光武帝 劉秀,漢明帝 劉庄,漢章帝 劉炟,漢和帝 劉肇,漢殤帝 劉隆,漢安帝 劉祜,漢少帝 劉懿,漢順帝 劉保,漢沖帝 劉炳,漢質帝 劉纘,漢桓帝 劉志,漢靈帝 劉宏,漢後少帝 劉辯,漢獻帝 劉協。
4蜀漢:漢昭烈帝 劉備,漢後主 劉禪。
5(漢 前趙):光文帝 劉淵,昭武帝 劉聰,隱帝 劉粲, 劉曜。
6南朝(劉宋):武帝 劉裕,少帝 劉義符, 劉劭,孝武帝 劉駿,前廢帝 劉子業,明帝 劉彧,後廢帝 劉昱,順帝 劉淮。
7後漢:高祖 劉知遠,隱皇帝 劉承佑
8南漢:高祖 劉岩,殤帝 劉玢,中宗 劉晟,後主 劉鋹
9北漢:世祖 劉旻,睿宗 劉鈞,少主 劉繼恩,英武帝 劉繼元
(二)李姓:48個
1成漢:景帝 李特,武帝 李雄,哀帝 李班,幽公 李期,昭文 李壽,末主 李勢
2西涼: 武昭王 李暠,李歆,李恂
3唐朝:唐高祖 李淵,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 李顯,唐殤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肅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適,唐順宗 李誦,唐憲宗 李純,唐穆宗 李恆,唐敬 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曄,唐哀帝 李柷
4後唐: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閔帝 李從厚,末帝 李從珂
5南唐: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後主 李煜。
6西夏:太祖 李繼遷,太宗 李德明,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諒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順,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純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頊,獻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三)曹姓:6個
曹魏:魏武帝 曹操,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睿,魏邵陵厲公 曹芳,高貴鄉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奐。
(四)柴姓:2個
後周:柴榮 柴宗訓
(五)陳姓:7個
南朝陳:陳高祖 霸先,世祖 蒨,廢帝 伯宗,高宗 頊,季帝 叔寶
五胡十六國 陳涼王國 陳安
(六)段姓:2個
1西燕:段隨
2北涼:段業
(七)馮姓:2個
北燕:馮跋,馮弘
(八)苻姓:8個
前秦:苻洪,苻健,苻生,苻堅,苻宏,苻丕,苻登,苻崇
(九)郭姓:1個
後周:郭威
(十)呂姓:4個
後涼:懿武帝 呂光,隱王呂紹,靈帝呂纂,建康公呂隆
(十一)孟姓:2個
後蜀:高祖 孟知祥,後主 孟昶
(十二)慕容姓:16個
1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2後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寶,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
3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沖,慕容覬,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4南燕:獻武帝 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十三)冉姓:1個
冉魏:冉閔
(十四)武姓:1個
武周:武曌
(十五)石姓:10個
1後趙:明帝 石勒,海陽王 石弘,武帝 石虎,義陽王 石世,新興王 石遵,石鑒,石祗
2後晉: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貴
(十六)司馬姓:15個
晉朝:武帝 司馬炎,惠帝 司馬衷,懷帝 司馬熾,愍帝 司馬鄴,元帝 司馬睿,明帝 司馬紹,成帝 司馬衍,康帝 司馬岳,穆帝 司馬聃,哀帝 司馬丕,海西公 司馬奕,簡文帝 司馬昱,孝武帝 司馬曜,安帝 司馬德宗,恭帝 司馬德文
(十七)孫姓:4個:
孫吳:吳大帝 孫權,吳廢帝 孫亮,吳景帝 孫休,吳末帝 孫皓
(十八)王姓:9個:
1新:王莽
2前蜀:高祖 王建,後主 王衍
3閩:太祖 王審知,嗣王 王延翰,惠宗 王延鈞,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帝 王延政
(十九)蕭姓:18個
1南齊:高帝 蕭道成,武帝 蕭賾,鬱林王 蕭昭業,海陵王 蕭昭文,明帝 蕭鸞,東昏侯 蕭寶卷,和帝 蕭寶融
2南梁:武帝 蕭衍,臨賀王 蕭正德,簡文帝 蕭綱,豫章王 蕭棟,武陵王 蕭紀,元帝 蕭繹,閔帝 蕭淵明,敬帝 蕭方智
3西梁:宣帝 蕭詧,明帝 蕭巋,後主 蕭琮
4遼:蕭太後 蕭綽,蕭撒葛只
(二十)楊姓:7個
1隋:文帝 楊堅,煬帝 楊廣,恭帝 楊侑
2楊吳:太祖 楊行密,烈宗 楊渥,高祖 楊渭,睿帝 楊溥
(二十一)姚姓:3個
後秦:武昭帝 姚萇,文桓帝 姚興,末主 姚泓
(二十二)秦姓:2個
秦:始皇帝 趙政,二世 胡亥
(二十三)宇文姓:6個
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閔帝 宇文覺,明帝 宇文毓,武帝 宇文邕,宣帝 宇文贇,靜帝 宇文衍
(二十四)元姓:11個
1北魏: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詡,幼主 元釗,孝庄帝 元子攸,長廣王 元曄,節閔帝 元恭,安定王 元朗,孝武帝 元修
2東魏:孝靜帝 元善見
3西魏:文帝 元寶炬,廢帝 元欽
(二十五)趙姓:18個
宋朝:宋太祖 趙匡胤,宋太宗 趙光義,宋真宗 趙恆,宋仁宗 趙禎,宋英宗 趙曙,宋神宗 趙頊,宋哲宗 趙煦,宋徽宗 趙佶,宋欽宗 趙桓,宋高宗 趙構,宋孝宗 趙眘,宋光宗 趙敦,宋寧宗 趙擴,宋理宗 趙昀,宋度宗 趙禥,宋恭帝 趙顯,宋端宗 趙昰,趙昺
(二十六)朱姓:19個
1後梁:太祖 朱溫,廢帝 朱友珪,末帝 朱瑱
2明朝:太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炆,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熾,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鎮,代宗 朱祁鈺,憲宗 朱見深,孝宗 朱佑樘,武宗 朱厚燳,世宗 朱厚熜,穆宗 朱載垕,神宗 朱翊鈞,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檢
還有幾個未漢化的少數民族姓氏
(二十七)愛新覺羅姓:12個
清朝: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
(二十八)勃兒只斤姓:15個
元朝:太祖 鐵木真,太宗 窩闊台,定宗 貴由,憲宗 蒙哥,世祖 忽必烈,成宗 鐵穆耳,武宗 海山,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 碩德八剌,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天順帝 阿速吉八,文宗 圖帖睦爾,明宗 和世剌,寧宗 懿璘質班,順帝 妥懽帖睦爾
(二十九)乞伏:4個
西秦:宣烈王 乞伏國仁,武元王 乞伏乾歸,文昭王 乞伏熾盤,末主 乞伏慕末
(三十)禿發:3個
南涼:武王 禿發烏孤,康王 禿發利鹿孤,景王 禿發傉檀
(三十一)拓跋:15個
代:拓跋猗盧,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文帝 拓跋鬱律,惠帝 拓跋賀傉,煬帝 拓跋紇那,烈帝 拓跋翳槐,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燾,南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浚,獻文帝 拓跋弘
西魏:恭帝 拓跋廓
(三十二)完顏:10個
金朝:太祖 完顏阿骨打,太宗 完顏晟,熙宗 完顏亶,海陵王 完顏亮 ,世宗 完顏雍,章宗 完顏璟,衛紹王 完顏永濟,宣宗 完顏珣,哀宗 完顏守緒,末帝 完顏承麟
(三十三)耶律姓:13個
遼朝:太祖 耶律阿保機,遼東丹王 耶律倍,太宗 耶律德光,世宗 耶律阮,穆宗 耶律璟,景宗 耶律賢,聖宗 耶律隆緒,興宗 耶律宗真,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遼:耶律大石,耶律夷列,耶律直魯古
(三十四)赫連姓:3個
夏:赫連勃勃,赫連昌,赫連定
❻ 韓國虛擬宮廷偶像劇 宮
第一集
仁和14年, 身患重病的老皇帝每況愈下病情越來越嚴重,皇太後下令讓還是高中生的皇太子李信盡快完婚。聞聽此訊,信便向與自己暗地裡交往的女朋友閩孝琳求婚,但孝琳卻把信的求婚當作玩笑拒絕了。
平凡的高中女學生申彩景的家人因替別人擔當保人,被連累欠下了巨額債款,此時家裡陷入困境。正當全家人愁眉不展時,突然接到從皇室發來的婚約信函。這一突發其來的擬轉讓除了彩景的全家人又驚又喜,原以為老爺爺吹牛與皇室有婚約的事情是真的。
皇太子信心裡早有準備,作為神威皇太子就不會再有自主選擇人生的權利,所以不管結婚對象是誰,都必須坦然接受。
彩景極力反對這門婚事,此時一幫逼債的惡人又找上門來,在家中四處貼上了封條……
第二集
彩景因為家境困難,被迫履行了與皇太子的婚約。
本是普通學生的彩景對宮廷生活一無所知,剛到皇宮里,與王室成員的溝通卻成了彩景面臨的最大難題。將來會成為自己丈夫的皇太子李信對自己的態度也十分冷漠。面對如此冷遇,彩景再感嘆後悔為時已晚。
當彩景被封為皇太子妃的新聞被媒體報道後,每天都有成群記者堵在門口要求對彩景進行采訪。
律是14年前因交通事故而去世的孝律皇太子的兒子,受迫於媽媽的命令而回到宮中企圖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王位。律轉入信和彩景上學的藝術高等學校。信將律當作好朋友來招待,但是宮中的皇後卻對律的歸來憂心忡忡……
第三集
彩景終於無奈接受要成為皇太子妃的事實。從她入宮的那一天起就,她就要開始接受嚴格的各種皇室教育。從禮儀到婚禮進行順序等所有一切都要牢牢記在頭中。但比起這些冷酷無情的訓練來說,自己要嫁給的那個人——信竟然對自己完全漠視毫不關心,這讓彩景感到有些心寒。
婚禮大典終於來臨了,在皇室各官員和韓國民眾的關注下,彩景和信舉行了莊重的皇室婚禮。
與此同時,曾經拒絕了信求婚的孝琳也站到了在泰國舉行的芭蕾舞比賽的舞台上……
第四集
信和彩景在眾人的關注下成為了夫妻。而在婚禮結束後信就和皇室發生了沖突,因為之前作為自己和彩景結婚的條件,信提出了擴大自己的寢宮,減少貼身侍衛的人數等一系列的條件,婚禮一結束,信就迫不及待的讓皇室兌現這些承諾。
彩景對信的種種言行毫無興趣,相反突如其來的皇太子妃的身份和權威卻讓彩景感覺非常好。雖然是貴為皇太子和皇太子妃,但畢竟學生還是要去上學,婚後不久兩個人一起重歸校園。一夜間從灰姑娘變成公主的彩景遭到同學們的冷遇,唯一跟她說話的只有轉學生律,他是那麼親切……
第五集
清早,彩景按照宮廷禮儀必須遵守的規定向長輩們逐一請安,碰巧遇到律,此時彩景才知道剛剛轉到自己班級來的轉學生律原來也是皇室成員之一。嚴格的皇室教育讓彩景感到苦不堪言,但是上至老皇帝下至宮中的普通官員都對她的關懷備至,讓本來感到十分孤獨寂寞的彩景感到一絲溫暖,並感受到皇室所特有文化底蘊的魅力。
剛回到韓國的律在與彩景和朋友們的接觸中漸漸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皇太子信的生日即將到來,彩景心裡非常期待這天的來臨。生日派對上,信的朋友十分不把彩景放在眼裡,態度也相當冷傲。足智多謀的孝琳此刻正謀劃著如何讓彩景當眾出醜吃點苦頭……
第六集
彩景在律的幫助下,給皇太後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彩景以皇太子妃的身份出席了各種活動,憑借自己開朗的性格平易近人的姿態,在民眾中也享有極高的人氣。彩景漸入佳境,全身心的陶醉於身處的環境中,但信看到喜形於色的彩景,很不友好的勸告她要自重一些,但這番話,彩景完全不理會。
一天皇宮里召開了一場意義頗為重要的大型宴會,意在將皇太子夫婦正式介紹給其他立憲君主制國家的元首……
第七集
當孝琳目睹彩景越來越融入太子妃這個角色時心情非常沉重,危機感時時侵襲著她的內心,昔日里與信兩個人甜蜜無憂的往事歷歷在目,這一切都像尖刀一樣扎在孝琳心裡,孝琳下定決心一定要從彩景手中奪回曾經本屬於自己的信。
自從嫁入宮中之後,彩景還未回家看望過父母,身邊的奢華生活並沒有抵消彩景對家人的思念。這一天,彩景終於得到皇帝的允許,和皇太子信一起回娘家。回到家中彩景興高采烈,而突然置身於和皇宮截然不同的環境下使得信顯得無所適從,然而對彩景家人來說有皇太子這樣身份的女婿才更令他們不知該如何相處才好。
當天夜裡,平時水火不容的彩景和信無奈下擠在彩景狹窄的房間中過夜……
第八集
信從彩景家中返回皇宮,面對如此嚴厲的皇後情不自禁想起了彩景和睦融融一家人的平凡生活,這令信內心深處感到隱隱作痛。
彩景安慰信讓他振作起來。在孝琳的極力推薦下彩景和律一起參加了騎馬俱樂部,信的朋友們並不知道孝琳的真實意圖,對孝琳此舉也感到十分納悶。
信代替身體欠佳的老皇帝出訪泰國……
第九集
在信出訪泰國期間,彩景在宮中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不僅因弄壞了車子受到責備,而且在學校還要面對同學們流言蜚語,彩景央求律希望他能將自己帶到宮外。而此時孝琳追隨信也來到了泰國,宮中因彩景的突然失蹤鬧得天翻地覆。
第十集
信將孝琳送到機場後及時趕到了招待會現場,十分順利地完成了此次出訪泰國的行程。
彩景因沒有通報獲得允許私自跑出宮外,遭到了關禁閉的處罰。原本對王位沒有任何野心的律在看到彩景才宮中受到的待遇後暗下決心一定要爭取成為皇帝。
彩景在律的幫助下接待外賓的使命做得非常出色。信從泰國回到宮中,此時彩景正在宮中等待著信的歸來……
第十一集
彩景對貼身侍者的勸阻置之不理,仍然堅持獨自去練習騎馬。在馬場彩景偶遇一個陌生的女人,後得知她原來是信的姐姐惠明公主。
當信見到久違的姐姐後非常高興。面對姐姐如此和顏悅色的信彩景看在眼裡,相比與
自己相處時的表現,信簡直判若兩人。
狗仔隊拍到信和孝琳同時現身泰國時的照片,這條新聞被泰國的媒介大肆傳播這讓皇後非常不高興。當彩景得知這個事情後覺得自己像個傻瓜一樣,自己心焦地等候著信歸來可他卻同另外一個女人在一起……彩景在學校找到孝琳向她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但孝琳卻表現得非常蠻橫。彩景的情緒非常焦躁,突然暈倒在朋友面前……
第十二集
信宣稱自己要舍棄皇太子的身份,這讓眾人感到十分慌張。
彩景感到雖然跟信近在咫尺,但卻不知道信的內心究竟在想些什麼,為了拉近與信的距離,討信的喜歡,彩景非常努力。但彩景發覺越是與信接近,就越能發現更多存在於信周圍的孝琳的影子,情急之下彩景和信大吵了一架,哭得十分傷心。
在信言稱放棄皇太子地位之後,宮內流傳著將要立律為太子的傳聞,而此時律的母親和律也正式搬入宮中。宮中的權勢漸漸分成了支持信和支持律的兩派,彼此間明爭暗鬥,而皇後和律的母親更是為了相互牽制而整天忙於心計。而掌握著任命太子決定大權的皇太後偏偏要在此時帶著彩景到濟州島去參加皇室的一個例行儀式。
第十三集
彩景和信陪同太皇太後出遊濟洲島,一路上太皇太後因宮中最近頻繁發生的突發事件而面色不悅,憂心忡忡。彩景和信為了哄太皇太後開心,二人絞盡腦汁嘗試了各種辦法。
律一改往日形象,在學校里人氣攀升,大受身邊同學的歡迎。對律的突然轉變,信也
開始有意無意地關注起律。與此同時,皇後因律母子入宮居住一事顯得心神不寧。
律的母親以彩景身為尊貴的皇太子妃卻忽略皇太子妃的本分為由,嚴厲地斥責了彩景。
信與孝琳在泰國的照片被公開後,導致之前便一直流傳皇太子夫妻不和的傳聞愈演愈烈。皇室為了澄清傳聞,便故意安排彩景和信同居一室。彩景被告之要更換房間,毫不知情的彩景直到在另外的房間中看到信後恍然大悟……
第十四集
這一夜,二人經歷了不少曲折但總算是相安無事。第二天早上,當律得知彩景與信同居一室的消息後急忙跑來見彩景,當知道二人一夜什麼都沒有發生後,神色焦急的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將彩景抱入懷中。信看到二人在自己面前上演的這一幕,言辭中對律表現出明顯的敵意。
皇太子夫妻不和的傳聞至今都沒有平息,彩景的朋友們堅信孝琳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跑去一起指責孝琳。彩景偶然間發現了孝琳的秘密。
有人故意將一張照片放在了彩景能夠留意到的地方,當彩景看到相片後似乎遭受到巨大的沖擊……當信和律得知彩景不知蹤影後,二人焦急地四處尋找……
第十五集
信在宮中的明善堂里找到了暗自神傷的彩景,而信和律兩人之間積累許久的矛盾也終於在此時爆發……信對律使用暴力一事在皇室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律的母親借機宣稱絕對不會對此事善罷甘休。皇帝派人叫來信,斥責他魯莽的行為,但信非但不肯認錯,還和皇帝爭辯起來。
信和彩景一同在一個公開場合中路面,在眾多記者面前兩個人裝出了一副十分恩愛的樣子來。太皇太後為了平息皇室內接二連三的發生的事件,召集全體皇室成員召集在宴會上……
第十六集
信和彩景二人出發去蜜月旅行。孝琳在信處遭到冷遇,她所擁有的只有曾經與信在一起美好日子的回憶。
律的母親一心要替兒子奪回皇位,在了解到信和孝琳的關系後,決定要好好利用孝琳這個棋子。律的母親別有用心地對孝琳說了一番話,讓本猶豫不決的孝琳堅定了奪回信的決心。因為孝琳的突然出現,彩景和信之間的氣氛又變得十分尷尬……
律勸彩景離開信,彩景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也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是好。皇後察覺到律媽媽的心機,也開始採取行動,一定要保住兒子信的太子地位。此時,有關信的緋聞被全部曝光,皇帝緊急召見信,對他談起了皇位繼承人應有的品行。
第十七集
信一整天不見蹤影,彩景因擔心信的狀況也焦慮了一整天。晚上彩景見到信後對信大發雷霆,責怪信不該將所有的壓力都推給自己一個人來抗。信面對如此激動的彩景一句話都沒有說,將彩景擁入懷中。信深情地擁著彩景並對她說,即使有一天自己失去了皇太子身份,也請她留在自己身邊不要離開。
律向皇太後請求允許皇太子夫妻二人參加自己的生日派對。
第十八集
民眾和其他皇室成員質疑信不適合接任皇位的呼聲越來越高,甚至連皇帝也開始動搖信是否真的適合做皇太子,或許律才是更適合的人選。
孝琳和信商量著畢業之後的發展方向,當彩景得知信和孝琳相約一同出國之後不禁傷心不已。律此時向彩景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信看到彩景和律二人交談時親密親密無間的樣子,妒火中燒氣憤至極……
第十九集
彩景因在律的生日宴會上發生的事情而感到苦惱,雖然信自感內疚想辦法向她道歉,但彩景卻無論如何都不肯接受。在信和彩景之間鴻溝越來越加深……
彩景聽到自己的媽媽在宮外依仗自己的關系獲取了各種利益,接踵而來的負面新聞讓
彩景在宮中的生活越發的窘迫。信察覺到彩景的心緒後,特許她回娘家住一晚上。沒過多久,皇太後得知了這件事情,便以不守宮中的規矩,擅自行動為由狠狠地訓斥了彩景一頓,委曲傷心的彩景當天就又跑出了宮……
第二十集
種種預料不到的事件接連發生,彩景在宮中的處境也變得極其糟糕。固執的彩景說什麼也不肯開口向別人求助,還是一副要以一人之力抗住所有困難的架勢。原本好心要幫助彩景的信,終於被她的固執所惹怒。信下令修建明善堂,不料,他的此舉不但讓他和彩景的關系更加惡化,還得罪了包括皇帝,皇後和律在內的絕大大部分人。
皇後不忍看到信被孤立起來的處境,特意召見他,與他促膝長談。
看到忠與自己夢想的孝琳,信重新定位了對皇太子身份和彩景的位置,決定召開新聞發布會……
第二十一集
皇太子夫妻二人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彩景任性不顧大局的言論雖然信艱難地圓著場,但彩景輕率的行徑還是惹怒了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皇室成員,信對彩景的處境既憤恨又同情。
記者會上發生的事情,有關皇太子妃與律之間的曖昧傳言又開始肆虐。律的母親對此感到十分不安,打算把彩景當做替罪羊,以保全自己的兒子律。
彩景在皇帝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請求皇帝原諒自己的鹵莽,原本應該站在彩景一邊幫她說話的信,此時卻對陷入困境的彩景熟視無睹。信皇太子的地位因這次事件也開始動搖。皇帝對律的信任與日俱增, 一日,在皇室成員的聚會上,律向皇室長輩們提議不要再孤立彩景……
第二十二集
即使是違反法律道義的事情,只要忠實於自己的內心也會義無反顧——這是律的做人准則。而對信來說所謂道義就是守護皇室,面對所謂的宿命他卻嗤之以鼻,雖然這兩個人處世方式,人生經歷都完全不一樣,但對現在的他們來說,守護一個人卻是他們共同的意願。
彩景不願意看到任何人因為自己受到傷害,但現實卻總與她的初衷背道而馳……
第二十三集
信成了縱火案的最大嫌疑人而幾乎被逼到絕境,雖然他再三強調自己是清白的,但所有的證據都對他十分不利。此時,只有彩景深信不疑信是清白的,對信來說,彩景的信任就是莫大的力量。在彩景的安撫下,信逐漸恢復了冷靜,沉著地對應各種狀況……
律察覺到所謂的縱火案原來是自己媽媽的陰謀。雖然律一再勸阻,但律的媽媽早已被膨脹的野心失去了自控力。
皇室接連發生的事情影響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糟糕,最後甚至涉及到皇室的存亡。彩景一直想讓信看一看自己曾經是如何像普通人一樣生活的,他們兩個人從宮中跑出來,此時他們的身份不是皇太子夫妻,而是一對普通的情侶,他們盡情享受著屬於他們兩個人的二人世界……
第二十四(大結局)
隨著調查的深入,縱火事件的始末也逐漸浮出水面。但還是沒有掌握到對信有利的證據。在替信洗清嫌疑的這個階段,兩個人之間的信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牢固。
彩景為了成為與信相般配的太子妃,特意去學習。皇帝表示不管縱火事件的真相如何,只有得到國民尊敬的人才有資格坐上皇位。律的母親面帶微笑,好象已經看到了那隻屬於自己的最後勝利……
不知何時,彩景以嶄新成熟的皇太子妃形象露面,皇後第一次與她以婆媳的立場進行溝通。此時,彩景下決心要振奮起來,為了整個皇室,為了這個也屬於自己的家族命運而努力……
❼ 宮廷計組隊打副本,怎麼把隊長轉讓給別人
隊伍里有隊長轉讓選項
❽ 歐洲古代宮廷里的職位
以英國為例,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歐洲貴族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應該是來自戴克里先改革羅馬行省以後的省行政或者軍事長官,後來被蠻族用來稱呼大領主。
伯爵則是克洛維王朝的軍隊指揮官。但因為往往隨著軍役而授予領地也成了領主。男爵則是對宮廷顯貴的尊稱。子爵和侯爵是分別作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設立的。
這些官銜在加洛林時代吞並采邑的過程中也被當成了采邑而繼承下來,才慢慢變成爵號的(就像萊茵—巴拉定選侯自己是行宮伯爵但還是皇帝的驥廄總管。
勃蘭登堡侯爵還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樣,他們的官銜也成了采邑只是擁有的人太少而沒能成為爵號而已)。所以很多擁有領地但沒有官銜的貴族,就以領地為頭銜。中間加中綴詞。翻譯過來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
(8)後宮秘史轉讓擴展閱讀:
歐洲古代宮廷官職由歐洲王室組成。歐洲王室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一部分,比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其實實質都是三權分立但是由於國情不同所以在歐洲一些國家會有王室出現。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這個組織,比如說美國或者德國等等。
現在的王室一般來說都是一些形象作用,比如英國的女王及其王室成員等等,他們代表著國家的形象,有一定的外交權等等權利,有時候還可以行使一些法定的否決權等等,但是隨著議會國會以及政黨的權利的增強等等王室的權力正在漸漸縮小。
有些國家甚至出現了否認王室,並且建議取消王室制度。很多歐洲公民或者一些政治學家認為現在的王室正在揮霍著納稅人的錢財但是不能有一些實質性的作用,有時候一些禮儀性的場合,總理等也可以行使而不是非王室不可。
而且王室的生活一般比較奢侈,花費高昂,所以是一種浪費。同時,王室制度本身就是因為資本主義制度當時並不完善所造成的遺留問題,所以應該取消王室制度,這樣可以精簡機構並且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
❾ 後宮爭斗古裝片
《宮心計》(這個不用說了,看名字就知道啦)
《金枝欲孽》————宮斗電視劇中的翹楚,佘詩曼、黎姿、陳豪、林保怡等主演,不需要簡介了。整部劇從頭到尾都在斗,所有人都斗,太監、宮女、妃子、皇後以及和他們有關系的沒一個人,總之,看它就對了。這可是創下高收視率的電視劇哦,口碑也很好。
《大清後宮》————胡靜、陳浩民、黃維德、陳秀麗主演,聽名字就知道斗得有多厲害了,里邊胡靜從一個宮女經過精心設計一步步走向權力的頂峰,當然是被逼的。
《母儀天下》,袁立主演。講述一代後宮之主母儀天下的艱辛路程。看完此劇,我覺得更像一部宏偉大氣的史師。女人之間的爭斗也能如此精彩。其中不乏美女如雲。袁立以精湛的演技,將人物形象演的細膩,到位。由於本部戲年齡跨越幅度較大,更能考驗演員演技。全劇共33集,一路看下來內心感慨良多。後宮女人的無奈,悲哀,以及無人了解的政治立場。迫使她們不得不心狠手辣,鏟除異己。總之,如果還沒看過此劇,請別錯過!
《女人天下》、、是韓國的,就寫的一個官宦和他的二房生的女兒、叫什麼忘了、從小被欺負、於是隨著一天天長大、她就立志要出人頭地、然後她長大後嫁給了一個官員也做了二房、、後來她和宮里的皇後混熟了、、就和皇後一起和宮里的那些妃嬪們互相勾心鬥角、、、然後她就利用這一點一步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至尊紅顏》又名《武媚娘傳奇》,以武媚娘入宮前後為故事開始,登基為皇為故事結束。其中可愛、機智、活潑、善良;心地純潔而胸無城府,雖屢遭人暗算卻在危難當頭時無懼無悔,並為愛而不惜一切代價的少女武媚娘,因為命運的安排,從她被選入宮那天起,經歷了種種個人的愛恨情仇,捲入多少宮廷的陰謀,乃至擔起家國興亡的大任,她不想迷失自己。
《美人心計》改編自小說《未央·沉浮》,原著瞬間傾城,由於正執筆改編。描寫了風姿妖嬈的漢室後宮中,幔帳幕簾之後的美人爾虞我詐、鬥智斗勇
新劇:
《傾世皇妃》電視劇改編自人氣極高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宮闈權謀之下,女主角在弒殺血腥中沉淪起伏,國仇家恨的傾世之愛。
《後宮·甄嬛傳》是一部宮廷情感大戲,更注重描寫「後宮女人」的真實情感,劇中「甄嬛」是凝結了千百年來無數後宮女子的縮影,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深宮婦人,她無數次跌入谷底,幾乎不能翻身,最終憑借自己的善良和聰明才智,登峰造極,成為一朝太後。雖風光無限,但看見心上人十七爺死在自己懷里,她終究不過是一千古傷心人罷了。
《唐宮美人天下》(簡稱:《美人天下》)已經順利完成前期籌備工作,確定將於11月16日開機。近日,製片方正式曝光了首批演員陣容:張庭、明道攜手張晨光、何賽飛等組成強大陣容,演繹唐朝宮廷中的人際紛爭。張庭復出扮演武則天,明道則在其中扮演一對孿生兄弟。
《後宮》安以軒、楊怡、馮紹峰主演。楊怡再演奸角
穿越類型:
《宮鎖心玉》原名《宮》,由金牌編劇於正創作,和湖南台聯辦的首部港台內地聯手的清朝穿越劇。於2010年7月10日在橫店開機拍攝,這是距於正的《大清後宮》之後的又一部講述清朝歷史故事的大戲。此劇以清朝最具話題的「九子奪嫡」為題材,劇中楊冪扮演一個現代少女洛晴川,穿越到清朝,經歷古代的宮廷生活,經歷一番「宮心計」和男女情愛之後,回到現實中,更加懂得珍惜當下。
《步步驚心》改編自桐華的同名清穿小說。小說2006年出版、改編版權2009年轉讓,電視劇於2010年5月開始籌拍、2010年12月正式開機拍攝。主演劉詩詩、吳奇隆、鄭嘉穎等,由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拍攝製作。
其他的一些有宮斗的:《楊貴妃秘史》《公主嫁到》《刁蠻公主》《孝庄秘史》《漢宮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