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田雙琨古琴轉讓

田雙琨古琴轉讓

發布時間:2022-01-19 07:15:28

❶ 古琴牌子

古琴不是像電腦一樣的配置很清楚,好壞一下就能看出來,現在有很多有名的斫琴師,他們的琴是各有風格的,不能說哪個好哪個不好,而且南北有別,南方人最好買南方琴,北方人最好買北方琴,因為溫濕度的變化琴產生的變化也不同,至於詳細的列表你可以參考一下網路貼吧:古琴吧里第一個帖子有很詳細的介紹。

❷ 你的古琴買的是哪家的

對,哪家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音色,名家與非名家就是品牌和名牌的區別,民間的斫琴師部一定比名家差,,聽說揚州優韻的孔祥田的琴很不錯

❸ 古琴的斫琴名家

漢及以前:蔡邕(漢代以前,名琴已現世,然斫琴可考者唯蔡邕)
唐代:四川雷氏一族(三代共九位斫琴大家)吳地張越 蜀中郭亮 吳地沈鐐 李勉(皇族)
北宋:朱仁濟 馬希亮 馬希仁 僧仁智 石汝歷
南宋:金淵 金公路 陳亨道 嚴樽 馬大夫 梅四言
元代:嚴古清 施溪雲 施谷雲 朱致遠
明代:萬隆 惠祥 南昌塗氏(塗明河、塗嘉彥、塗嘉賓等) 錢塘汪氏(汪舜卿、汪舜臣等)
張氏五修(即張敬修、張季修、張順修、張睿修、張敏修)
清代:張之洞等
民國時期:楊宗稷 管平湖 徐元白
現代:李明忠 裴金寶 曾成偉 田雙琨 王鵬(北京鈞天坊)李一凡(夔音堂) 馬維衡(揚州廣陵派琴家)倪詩韻 單衛林(南風古琴)張玉新

❹ 古琴購買問題

個人覺得,跟斫琴師相對,良材更為重要!一定要用老材!(詳見我之前的相關回答)。

當代斫琴的名師,揚州馬維衡、西安李明忠,成都曾成偉、北京張建華號稱四家,北京王鵬是後起之名師。音色各有千秋,造型、大漆工藝似王鵬更勝一些。不過,王琴的價格也似最高,且槽腹做法是其獨創。看過蘇州斐金寶論琴材陰陽的文章,很有見地,斫琴也定相當好,且有修復古琴經驗。

名師的琴都在數萬甚至更高,如不是老材、良材,太可惜。因此首重良材為宜。

以下是網友搜集的國內斫琴師及聯系方式,供參考。

北京(按年齡順序)
田雙琨 010——67027106。
孫慶棠 010——87628552 010-84810712 .
張建華 010——13910050280。
王 鵬 010——13701108343。 三四千到五六萬
張建華 010-67984775 13910050280 .
王府井書店 010-665599059 書店六層 . 利生體育用品商店 王府井 .
河南:
洛陽 朱振立 13838480894 二三千至萬余
鄭州 羅蘇理 13598037067
李一凡
學琴 韓廷瑤
丁紀園老師0371-3851961
沈陽
學琴 顧澤長
咨詢一下大連松風琴社的姜韋老師吧.他是顧老師的弟子.他的電話是:0411...87878069.82972061問問看顧老師的聯絡方式.
蘇州:
裴金寶 0512-65331955
馬維衡電話:0514-7874035

成都:
曾成偉 028-6699090 八千到一萬左右
何明威 四五萬到七八萬都有
宋旭峰

廈門:
陳鐵禪 0592-8659027

西安:
李明忠 029-----86223644
不知何人20333018

廣州
區君虹 02081264498 13622820203 廣州華貴路厚福大街17號402

河北唐山
李天桓 13313296983

南京:
徐永坤 025-2600363

揚州
馬維衡 0514-7874035 .
張玉新 0514-7242727 ; 13004338135
夏林余 0514-6261993;13952718992

昆明
劉彥忠 13888373100 篆塘路114號

福建
李禹賢87530292。

林友仁 021-64711455
戴樹紅 021-64710491

❺ 田雙琨的古琴如何

好真的不相信就算了

❻ 廣州有沒有製作古琴的地方, 我想去學作琴,是收費還是拿工資外地有沒有好的, 有的話可以去外地學習。

1。炫嘉山房 網站鏈接我寫在參考資料里了
這是部分斫琴過程 希望能對您所有幫助 http://tieba..com/f?kz=828249399 這地兒是收費制的 桐木琴五千一床 幾位外地學員就是為了日後開店去學藝的 有湖南的 有四川的 有河北的 如果方便的話 可以過去看看

2。虞田琴齋 也是在北京 虞田琴齋的名聲應該是非常響的 琴齋的主人是田雙琨 號稱是管平湖管先生的開門弟子和關門弟子 但說句良心話 田老師斫制出的古琴水平一般 應該是拿工資制的

3。雷音琴院 雷音琴院在北京香山那邊兒 具體的可以自己網路一下 那邊兒應該是拿工資制的 雷音琴院院長邵老師是田雙琨田老師的徒弟 不過個人認為邵老師斫琴技藝強於田老師

4。鈞天坊 這應該是全國最出名的斫琴家王鵬王先生開辦的最出名的斫琴工房了 但我和王老師不很熟悉 聯系方式在網上很好找 只是不知道王先生是否公開收徒

其實比較推薦1炫嘉山房 這地兒不是為了賣琴而斫琴 所以很多理念和其它地兒不太一樣 值得從廣州來學習一下 沒有時間過去看看也好

❼ 拜託了誰知道古琴大師田雙琨現在住哪裡

長春街的某個胡同貌似,不過現在已近不做琴了,都是徒弟,那質量。。。

❽ 名家斫制的古琴價位在多少左右

5萬的琴已經不錯了。有王鵬、田雙琨、馬維衡、曾成偉等一些大師。主要看喜歡什麼音色的了。

❾ 斫琴師的歷代斫琴家簡介

古琴是中國出現最早的樂器之一,據傳最早的斫琴者、古琴的創始人為神農氏,《新論·琴道》中記載:「昔神農氏繼宓義而王天下,亦上觀法於天,下取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據《禮記·樂記》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可見舜也參與了斫琴的研究。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斫琴技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史傳古代四大名琴中的其中兩個即產生於這個時期,分別是齊桓公的「號鍾」,楚庄公的「繞梁」,可惜斫琴者何人已無從考證。
西漢名琴有司馬相如的「綠綺」,為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其斫琴者也無從考證。
東漢斫琴師中著名的有曾任長沙太守、著名醫學家、《傷寒雜病論》的作者張仲景,據《古琴疏》記曰:仲景入桐柏山中采葯,遇一人求診,曰:「子之腕有獸脈,何也?」其人實告:「吾乃嶧山老猿也。」仲景以囊中丸葯與之,一服即愈。明日肩一巨木至,曰:此萬年桐也,聊以相報。仲景乃斫為二琴,一曰「古猿」,一曰「萬年」。
另外,東漢文學家蔡邕曾斫一琴,名為「焦尾琴」,位列古代四大名琴之一。據《後漢書》記載:「蔡邕泰山行,見焚桐,聞爆聲曰:『此良木也』,取而為琴,是為『焦尾』。」 後來古琴形制中的「焦尾式」,亦稱「宣和式」,即蔡邕所創制。 唐代的斫琴師中名家很多,其中以雷、郭、張、沈四家最為有名。而其中又以雷、張兩家最為突出。
四家中「雷」指雷氏。雷氏出於四川,有三代共九位斫琴大家,號稱「蜀中九雷」,分別為:雷紹、雷震、雷霄、雷威、雷文、雷儼、雷珏、雷會、雷迅。其中雷紹、雷霄、雷震、雷威、雷儼為第一代,時在唐代開元年間。雷家世代造琴,其中以雷威最為著名,傳說他的技藝經世外高人指點、出神入化,《琅寰記》記載:「雷威斫琴不必皆桐,每於大風雪中獨往峨嵋,擇松杉之優者伐而斫琴,妙過於桐。」說明唐代制琴大師雷威已經開始用杉木製琴了。可見雷氏對於古琴選材已不拘泥於桐木,而喜歡用杉木。桐木琴的缺點是容易變形,杉木則不易變形,能保存千年之久,自雷氏用杉木斫琴之後,至今斫琴師們仍然喜歡用杉木。據蘇軾《雜書琴事》所載雷公琴的特點:「其岳不容指,而弦不〔先加反文〕。其聲出於兩池間。其背微隆,若薤葉然。聲欲出而溢,徘徊不去,乃有餘韻,其精妙如此。」《琴雅》雲:「貞元中,成都雷生所制之琴,精妙無比,彈之者眾。」現故宮博物院藏有唐代雷琴「九霄環佩」、「大聖遺音」等。
四家中「張」即指張越,為吳地斫琴家。《琴苑要錄·斫琴記》記載;「唐賢取重惟張、雷之琴。雷琴重實,聲溫勁而雅。張琴堅清,聲激越而潤。」
四家中「郭」指郭亮,乃蜀中名家,其所斫之琴以清雄厚沉細為特點,《陳氏樂書》記載:「然斫制之妙,蜀稱雷霄、郭亮,吳稱沈鐐、張越,宵、亮清雅沉細,鐐、越虛鳴而響亮。」
四家中「沈」指沈鐐,是吳地斫琴家。《陳氏樂書》記載:「然斫制之妙,蜀稱雷霄、郭亮,吳稱沈鐐、張越,宵、亮清雅沉細,鐐、越虛鳴而響亮。」
唐代另一位皇族斫琴家李勉,字玄卿,其曾祖李元懿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三子。史載李勉「好古尚奇」,「妙知音律,能自製琴,又有巧思」。李勉歷任開封府尉、監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兼河南尹、廣州刺史兼嶺南節度觀察使等職,晚年入朝為相,任吏部上書、平章事。李勉為官清正,為一代良相。李勉善琴,著有《琴徽字議》、《琴記》。其中《琴記》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斫琴技藝,是斫琴學方面的重要吏料。百衲琴就是李勉創制的 宋代的斫琴名家很多,北宋有朱仁濟、馬希亮、馬希仁、僧仁智、石汝歷等人,南宋金淵、金公路、陳亨道等,後期有嚴樽、馬大夫、梅四言等人。其中石汝歷著有《碧落子斫琴法》一書。《碧落子斫琴法》是宋代重要的斫琴學專著,書中記載了古琴因其斫製作過程中的面板、底板的厚薄的比例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的音聲效果,其書中雲:「凡底厚面薄,木濁泛清,大弦頑鈍,小弦焦咽。面底俱厚,木泛俱實,韻短聲焦。面薄底厚,木虛泛清,利於小弦,不利大弦。面底皆薄,木泛俱虛,其聲疾出,聲韻飄盪。面底相當,虛實相稱,弦木聲和。」(註:「木」指的是按音,「泛」指的是泛音,「小弦」即細弦,「大弦」即粗弦)。
元代斫琴名家有嚴古清、施溪雲、施谷雲、朱致遠等,其中以朱致遠最為著名。朱琴的仿製品很多,其拙劣者款識有刻為「朱智遠」或「朱制遠」者,不值一笑。
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萬隆、惠祥、南昌塗氏、錢塘汪氏、張氏五修。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張氏五修(即張敬修、張季修、張順修、張睿修、張敏修)。張岱《陶庵夢憶》極贊張敬修之斫琴技藝,稱其「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
南昌塗氏中名家有塗明河、塗嘉彥、塗嘉賓等,其中塗明河最為著名。塗氏之琴,音聲洪透,漆灰多用生漆調無名異,有異於別家。
錢塘汪氏,有汪舜卿、汪舜臣等人,其中以汪舜卿最為著名。汪氏之琴、其形厚朴、方整,音色清亮。
清代的文人墨客也有雅愛斫琴者,比如有清一代洋務派重臣張之洞(1837-1909 ,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自號抱冰)。張之洞的母親朱碧筠老夫人擅長撫琴,張之洞也從小受到影響,他不僅會彈琴,而且能夠斫琴,在當時的琴界是很有名的。 民國時期斫琴方面的大家有楊宗稷、管平湖、徐元白。
民國年間的古琴大師楊宗稷(1863-1932,字時百)先生是一位斫琴大師,對斫琴之道造詣頗深,著有《琴粹》四卷、《琴話》四卷、琴譜三卷、琴學隨筆二卷、《琴余漫錄》二卷、《琴鏡》九卷、《琴鏡補》二卷、《琴瑟合譜》三卷,《琴學問答》等一卷、《藏琴錄》一卷。其後又整理《琴瑟新語》四卷、《琴鏡續問》一卷、《琴鏡釋疑》一卷、《幽蘭和聲》一卷、及《聲律通考詳解》一卷,後人合刊為《琴學叢書》。
民國時期至建國初期的另一位古琴大師、斫琴名家是管平湖先生。管平湖(1897—1967,名平,字吉庵,仲康,號平湖,清代名畫家管念慈之子),中國著名古琴演奏家、斫琴大師、畫家。管平湖先生從小隨父學習古琴、繪畫,幼年喪父後,琴學師從楊宗稷,繪畫師從金紹城。解放前任教於北平京華美術專科學校,解放後受騁於中國民族音樂研究所任副研究員,專門從事於古琴研究整理工作。已成絕響的古譜《廣陵散》、《幽蘭》經他打譜後,又重放異彩,此外《大胡茄》、《小胡茄》、《獲麟操》、《烏夜啼》、《長清》、《短清》、《離騷》、《白雪》等琴曲也是經過管平湖先生打譜整理的。他還撰有《古指法考》一書。關平湖先生最初是在琉璃廠的一元齋學斫琴,後來進一步摸索、研究斫琴技法,其「大扁兒」琴即為管平湖先生自製。 解放後涌現出很多斫琴家,其中徐匡華、孫毓芹、田雙琨、王燕喜、孫於涵、葉庭桂等人皆在斫琴領域有較深的造詣。
在斫琴理念方面,當代出現了傾向於創新、改變、改良的革新派,這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山西的葉庭桂先生等,提倡積極效仿西方樂器的長處,大膽進行斫琴技術層面的創新,但總的來說進展並不順利,基本還是以遵守古制為主,大多隻是在形制上做一些改動罷了,在技術層面做明顯改動的成功先例還不多。
另外當代還有傾向於崇尚古制、繼承並遵循古代先賢歷代相傳下來的傳統斫琴之道的復古派,復古派斫琴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唐山的王燕喜先生,他提倡嚴格遵守古制,反對在古琴結構和材料組成上刻意標新立異、無故創新。這從繼承古人經驗的角度講,是有一定道理的。
革新派和復古派都各有所長,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講,斫琴家們對古琴在材料組成和結構、形制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創新或改良的嘗試未嘗不可,但應慎重,不要輕易丟棄古人的成熟的經驗,否則就得不償失了。
另外,孫於涵是一位既女斫琴家,也是一位古琴大家,這在斫琴史上是難能可貴的。
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古琴及斫琴文化漸漸傳到世界各地,相信斫琴界的未來會涌現出更多的新秀,斫琴之道會得到進一步的繼承、弘揚和發展。

❿ 想買古琴,是王鵬的還是田雙琨的合適呢

兩者差距確實非常大,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田琴七八千的,性價比相當於揚州某些一兩千不能用來練習的擺設琴。
所以這幾年根本沒什麼知名琴人在用田琴,也許是老人家年紀太大根本做不了琴了,找了些徒弟做又不爭氣。
而王鵬琴是一流斫琴名師中最便宜的,比田琴是強得太多了,說再多可能有人不信,但你只要直接拿一張田琴到鈞天坊一比便知,這種差別是小孩都能聽出來的。直接到王鵬位於大興的鈞天坊去選購,可能買到五千的「時習之琴」,八千以上直至數萬不等的是二年以上製作工期的傳統手工專業、精品和特級琴。

閱讀全文

與田雙琨古琴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