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地質成果匯編

地質成果匯編

發布時間:2022-01-18 23:36:26

1. 地質資料成果匯交

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岩(礦)心、各類標本、光(薄)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

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家對地質資料實行統一匯交制度。國土資源部負責全國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內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

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全國地質資料館,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地質資料館和地質資料保管單位,依法保存、管理匯交的地質資料,為全社會提供地質資料服務。

地質資料匯交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前述規定以外的地質項目,由出資人為地質資料匯交人;由國家出資的,承擔有關地質工作項目的單位為地質資料匯交人;中外合作開展地質工作的,中方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外方承擔匯交資料的連帶責任。

地質資料匯交范圍:區域地質調查資料;礦產地質資料;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質資料;海洋地質資料;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資料;地震地質資料;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資料;地質、礦產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專項研究地質資料。

除國家規定需要匯交的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細目外,其他的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只需匯交目錄。

地質資料匯交期限:探礦權人應當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匯交;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90日前匯交;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自該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180日內匯交;其他的地質資料,自地質工作項目結束之日起180日內匯交。

2. 應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製作電子文檔技巧

姜麗趙立鴻2陳晗3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摘 要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是地質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按資料匯交相關要求製作、匯交合格的成果地質資料電

子文檔,是基層地質資料管理部門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筆者以製作《江蘇省東海縣毛北礦區毛北礦段金紅石礦勘探地

質報告》電子文檔為例,從電子文件的分類、整理到製作,闡述了利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製作

電子文檔的方法技巧。

關鍵詞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技巧

0 引言

地質資料是廣大地質科技工作者長期從事野外地質工作和室內匯編整理出來的智慧結晶,地質資料管理是地質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地質資料保存方式為紙介質檔案排架式管理,不僅紙介質存儲方式佔用大量空間而且對館藏環境要求很高,容易老化、磨損,造成原始數據的丟失。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地質檔案資料的管理工作由傳統方式向新型現代電子信息管理方式轉變。為了適應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的需要,國土資源部要求在2003年以後形成的成果地質資料,必須按照《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國土資發[2006]210號)製作和匯交電子文檔。近年來,筆者利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製作了大量的電子文檔,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本文以近期製作的《江蘇省東海縣毛北礦區毛北礦段金紅石礦勘探地質報告》電子文檔為例,總結了利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製作電子文檔的一些方法技巧,供同行參考。

1 電子文件的分類和整理

1.1 源電子文件

指通過使用字處理、製表、制圖、資料庫、系統開發,以及多媒體製作等工具軟體,進行創建而直接得到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

源電子文件分成八個類別:正文、審批、附圖、附表、附件、資料庫和軟體類、多媒體和其他。一份電子文檔的質量如何,關鍵就是看它的分類是否正確?整理的是否符合標准?

1.1.1 正文、附件、其他

正文,首先通覽全文,檢查所有文字字跡是否清晰,插照、插表、插圖是否清楚且文字字頭朝上(如果不是朝上必須將圖片旋轉為向上),排版不一致的地方還應該插入分隔符。其次定義標題,封面題名定義為一級,篇名為二級,章名為三級,節名為四級依次類推。在定義標題時,如果在編輯窗口中沒有你所需的標題顯示,則在「樣式」下拉菜單中選中「選項」選中「所有樣式」,就會出現你要選的標題,選中修改字體、段落以符合地質礦產行業標准規定。最後自動生成正文目錄。插入目錄時如果目錄頁碼出錯,又實在找不出問題所在,一定要找出原因,則相當費時。對於這種情況,筆者通過在正文最後用分隔符分開以插入目錄,然後剪切粘貼到應該放置的位置,這種方式插入的目錄,同樣具有鏈接功能。附件:即成果地質資料中所附的技術性或說明性文件,附件的整理同正文。其他類:不要求定義標題,但文字等一定要清晰。

1.1.2 審批

審批類文件一般是指成果的審查意見和評審意見以及儲量備案證明,通常審查意見編排在前,評審意見及儲量備案證明在後,內容跟紙質正文中的完全一致。

1.1.3 附圖

附圖類文件製作前,先試打一套,確定內容無誤後,再按格式要求製作。目前地勘項目提交的附圖一般用 MAPGIS 軟體製作的矢量圖形文件,所以必須提交系統庫、字型檔以及屬性資料庫等。矢量圖形文件的信息內容應清晰可讀,線條連續,數字、符號和顏色應清晰;圖中各地質體的顏色應與圖例一致,符合地質圖件規格要求。隨著數字填圖技術的推廣應用,凡用數字填圖系統製作的圖件,還必須提供使用說明,以保證這些文件可以被再利用。

1.1.4 附表

附表類如果用 WORD 製作的,要求每張表都應有表名表頭,如有續表則表名可以省略但要有表頭;整理時先將表名用標題定義,然後用插入目錄自動生成具有鏈接功能的附表目錄。礦產類項目由於計算的函數公式比較復雜,大多是採用 Excel 表格。通常一份附表會有幾個或幾十個工作簿,整理時必須先將同一冊內容復制到一個工作簿中,一種類型的表格原則上放在一個工作表中。有時由於函數運算的公式不同,也可以放到幾個工作表中,工作表名則是表頭名,如《江蘇省東海縣毛北礦區毛北礦段金紅石勘探地質報告》中,單工程平均品位計算表中有 3-10 線 8 個工作表,表名即為 14-1、3 線單工程平均品位計算表、14-2、4 線單工程平均品位計算表,依此類推;附表封面及目錄則放在最後一個工作表中。

1.2 存檔電子文件

存檔電子文件是指通過對成果地質資料文本部分和附圖類的源電子文件進行格式轉換得到的電子文件。

將有標題定義的文本文件,先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中轉換成帶有書簽的 PDF文件。有些文本不能自動生成標簽則再手動添加,有些文件中的插表、插圖等在文件中轉成 PDF 時出現錯誤,需用 AdobeAcrobat。

Professional 在文檔中將該頁刪除,再將插表或插圖頁面從文件中單頁分別復制到 WORD 文件中。有幾頁需要復制,就要建立幾個 WORD 文件,然後在打開的 WORD 文檔中選擇列印 Adobe PDF;每一頁生成一個單獨的 PDF 子文件,再利用 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插入頁面將重新生成的頁面插到原來的PDF 中。

附圖類要將收集的源文件點、線、面在 MAPGIS 原環境下生成工程文件,然後在 MAPGIS 主選單上選擇工程輸出,光柵輸出時應為系統自動檢測頁面,解析度最小應為 300,質量因子 75 以上,生成 JPEG圖像文件。如果生成的圖像在圖面中不居中,需返還到編輯狀態下將圖幅外未剪段的弧線剪斷。

2 電子文檔製作

2.1 系統應用

上述文件整理齊全後,打開「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新建電子文件,按系統要求一步一步完成添加即可。在電子文件登記表的製作中,一定要將該電子文檔的使用說明進行詳細填寫。附在正文中的附件、審批類要在後面備注中標明附正文內,根據國土資發 [2008]69 號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細則,填寫涉及地質資料涉密情況登記表和成果資料目錄資料庫。

2.2 製作實例

以《江蘇省東海縣毛北礦區毛北礦段金紅石勘探地質報告》電子文檔製作為例:打開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出現界面,選「新建」然後添加正文、審批、附圖等文件並編輯,正文等要在文件題名中註明全名,審批要加文號。與報告同一冊的,要在備注中註明「附報告內」。

電子文件登記表中一定要詳細填寫電子文檔使用說明,包括源電子文件形成的軟硬體環境、操作系統等,形成的格式及版本,附圖的軟體及系統庫、字型檔等。添加及編輯文件完成後,將生成的電子文檔保存在指定的根目錄下。

從電子文檔資料的收集整理到製作完成,經過以上處理,完全符合電子文檔的匯交要求,縮短了電子文檔製作的時間。

3 結語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是地質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按資料匯交相關要求製作、匯交合格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是基層地質資料管理部門一項重要工作內容。隨著國家「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的貫徹實施,將會有大量的成果地質資料產生,基層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只有熟練掌握「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製作電子文檔的方法,才能高效快捷地製作出符合匯交要求的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筆者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得出的電子文檔製作方法技巧,僅供同行參考應用。

3. 關於成果地質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董建秀 賈國鋒

(全國地質資料館,北京100037)

摘要 如何理解成果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上台階,如何通過進一步完善收集整理工作來體現服務上台階這一主題?根據收集整理工作內容和特點,以及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摸索如何貫徹服務上台階的實踐,筆者認為應該從增強服務意識、加強協作與交流、追求精緻細節、實現自我價值這幾方面著手,來提高收集整理工作質量,進而提高成果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水平。

關鍵詞 地質資料;收集整理;思考

1 增強服務意識

地質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雖然表面上和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沒有直接聯系。但是收整部門作為地質資料接收、整理、驗收、著錄等實際操作與執行部門,它的每一項工作都和匯交單位的匯交過程緊密相連。收集整理工作上一點點小的變動,對於匯交單位來說都是非常重大的變動。特別是在目前地質資料匯交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的情況下,收集整理工作涉及匯交單位范圍非常廣,以至於我們的工作哪怕有一點點進步,比如說匯交四聯單由手工填寫,改成電子版四聯單後,在匯交單位中產生了很好的反響;相反,如果我們的工作出現一絲不足,那無疑也會給匯交單位帶來很大的不便。因此,作為具體從事收集整理工作的人員,在工作中不斷增強服務意識,用一顆服務的心來對待工作,是我們是否有動力去不斷改進、完善自身工作的關鍵。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是我們要努力做到不僅想匯交單位所想,還要想未來用戶之所想。

2 加強協作與交流

全國地質資料館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一個分工高度細致,業務流程非常明晰的地質資料館收藏機構,所有工作在各部門之間按部就班地進行。這種由嚴密的分工和相應的管理制度所串聯起來的工作流程可以保證每項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但時間長了無疑會在整個機構內產生一些定勢和內部損耗,這些無疑會影響到整個工作的運行效率,同時也會使其對外部的服務質量大打折扣。因此,加強地質資料接收部門與匯交單位之間的協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而這種協作同樣也需要強調服務精神,因為只有每個人都具有這種服務他人、服務同事的精神,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多考慮一下其他部門的工作,進行換位思考,才能使各項工作介面更為平滑,使一些制度性的耗損減低到最小,使整個機構運轉更有效率。

收集整理的工作是全國地質資料館的整個業務流程的起點,因此和全國地質資料館內、外眾多部門都有工作銜接,因此不斷提高收集整理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務其他業務部門,成為我們今後工作重要目標之一。

以匯交單位匯交地質資料的情況為例,以前規定的是3個有效工作日內答復,匯交單位需等待時間較長,現在通過收整室業務人員共同配合,實現24小時內答復匯交單位資料匯交情況,哪些不足需要補交,而且通過進一步增強收整室與各匯交單位間協作,縮減不必要的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像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比如驗收問題等,我們都可以通過加強信息交流與協作配合來使整個全國地質資料館的服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3 追求精緻細節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雖然這話說得有一點誇張,但卻還是有很強的指導作用的。因為對於很多行業來說,細節是非常重要的。對我們從事地質檔案工作的人來說,雖然出現一些細小的失誤可能不會產生那樣嚴重的後果,但是當我們面對廣大用戶的時候,我們同樣深感肩負的責任。盡管我們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精益求精應該作為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

收集整理的很多工作是繁雜而瑣碎的,而且大量的工作需要簡單重復勞動,比如資料整理、資料驗收、著錄等,這些工作雖然枯燥,但是卻非常重要。比如資料屬性分類按匯交格式要求中規定應確保准確;資料收集齊全完整;電子文檔格式符合規范、標准要求;紙介質資料與電子文檔保持一致性等。因為有些失誤可能只是我們工作上輕描淡寫的一筆,但對於一個用戶來說就有可能導致他不能利用從而影響到未來工作的開展甚至影響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因此,我們必須以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來對待我們的工作,不斷從細微之處來完善自己的工作,從而讓廣大用戶從細節上領略到全國地質資料館的魅力,不斷提升全國地質資料館的品牌效益,使全國地質資料館的形象更加深入用戶的心中。

4 實現自我價值

作為從事地質檔案收集整理的一名工作人員,能否在繁雜瑣碎的日常工作中品味出一份身為地質檔案工作人員的責任和榮耀,決定於我們對自身工作的理解和態度。當我們真正以一顆服務全國地質資料館、服務用戶、服務社會的熱忱之心,通過我們實實在在、一點一滴的全情投入,來共同搭建「全國地質資料館」這樣一個為社會提供服務、提供知識的平台,當看到廣大的全國地質資料館用戶能夠藉助這個平台來進一步的滿足個人、單位和社會需求的時候,我們就能從中發現、體會自身的價值所在。

4.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管理之我見

馬卓敏路煥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館,濟南250013)

摘要 本文結合山東省成果地質資料管理現狀,分析了新形勢下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應對措施。

關鍵詞 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管理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地成果質資料的管理、使用和開發工作中,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如何正確管理與使用是我們資料管理工作者急於解決的問題。

1 山東省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管理現狀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館館藏各類紙介質成果地質資料6000多套,從2000年開始進行地質資料數字化工作。目前我省館藏電子文檔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現有館藏資料進行掃描數字化形成的電子文檔,另一類是新匯交資料的電子文檔。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完成2000多套地質資料數字化工作,主要存儲載體以光碟、外置硬碟為主。

由於電子文檔數量急劇增加,形式不斷翻新,電子文檔的整理、驗收、管理以及應用成為工作的重要問題。確保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完整性、准確性、系統性、安全性是我省成果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必須進一步加以解決的問題。

2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監管力度不夠,資料匯交人匯交意識薄弱

山東省成果地質資料的形成單位大多為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地勘項目大部分被各個實體承包。項目負責人認識不到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重要性認識,普遍認為匯交時只匯交紙介質資料即可,電子文檔有沒有都行,或者根本不按照國家標准製作電子文檔。

當前地質工作有一部分地勘項目,也有大量的市場項目。作為投資者認為個人出資所產生的成果應該屬於個人所有,不願意公開成果,更不願意提交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行政管理部門對這些市場項目管理相對較松,對資料匯交情況不能很好地監督和管理,使得成果地質資料欠交現象嚴重。

2.2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安全性較差,不易長久保存

電子文檔不受物理傳遞、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際工作中如果不採取加密措施,地質資料就可以在網路上的任何終端設備上讀取。據計算機安全專家的調查,約有10%的區域網在新建立過程中就受到過病毒感染,運行3年後從未發現過病毒的網路只剩約10%;鏈接到互聯網上的資料所遇到的非法訪問則難以計數,現有的「防火牆」等技術對 『「黑客」高手往往防不勝防。如果一些網路只設計了電子文件的邏輯歸檔功能,而沒有考慮對其進行物理歸檔,一旦被毀壞,電子文件的丟失將難以避免。

另外由於電子文檔對計算機軟硬體環境依賴性較強、存儲載體不安全,信息與載體相分離、數據易丟失、易受病毒侵害等特點,使得安全問題成為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3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真實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難以保證

電子文檔在製作或使用時的突出優點就是資料的存入、增、刪、改十分方便,並且改動後不留任何痕跡。由於電子文檔信息與載體的可分離性,造成了在傳遞或更換到其他載體時,既可以原樣復制,也存在著在傳輸或轉存過程中有被改動的可能性。處理後得到的電子文檔是否與其原件一樣,存在著認定上的困難,造成了電子文檔真實性和原始憑證性較差。

3 加強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管理工作建議和方法

面對日益增多的電子文件,檔案工作者不能消極等待,而必須積極行動,針對電子文檔管理中易出現的問題採取一系列措施,來保證成果地質資料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3.1 加快建設山東省地質資料數據中心

山東省從2007年開始成果地質資料資料庫建設,以建立健全成果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體系為核心,以大量成果地質資料基礎數據的清理、整合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組織、政策、標准制度體系建設為保障,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目標,以提高成果地質資料的開發利用程度為宗旨,建立圖文成果地質資料資料庫、成果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以及儲量動態管理資料庫等8大資料庫,計劃利用5年時間建成山東省成果地質資料數據中心,為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管理提供保障。

3.2 盡快完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匯交管理機制

按時、保質、保量地匯交成果地質資料是《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規定中的一項重要規定,其目的是促進基礎信息資源共享,避免重復投入、重復勘探,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地質資料的利用率。為了提高資料的匯交率,我省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資料匯交管理制度,實行崗位責任制,強化市場項目的成果地質資料管理,建立成果地質資料質量監督審查負責系統。工作中嚴把質量關,將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與探礦權和采礦權登記、儲量登記統計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實施綜合管理。

日常工作中我們依法定期檢查成果地質資料匯交情況,強化監督管理職能:一是定期檢查成果地質資料歸檔入庫制度執行情況;二是嚴格依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的規定,對違反匯交制度的行為,依法給予嚴肅處理;三是對歸檔不及時、不完整、不規范的依照規定予以糾正,拒不服從的予以處理。

3.3 加強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規范化管理

為便於資源共享,實現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規范化管理,我們從2003年連續幾年對全省各大礦山企業、各地勘部門成果地質資料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重點講解《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與瀏覽系統、成果地質資料涉密清理系統、成果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以及固體礦產登記統計等專業軟體使用方法。為方便資料管理人員之間的交流,我們建立了通訊錄,並在騰訊QQ上建立了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人員群,發現問題共同協商,及時解決。通過幾年來的業務培訓、相互間的交流與學習,大大提高了我省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規范化程度。

3.4 要保證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電子文檔一般以光碟和外置硬碟為主要存儲載體,根據《磁性載體檔案管理與保護規范》,要求庫房溫度15~27℃、相對濕度40%~60%范圍內,24小時內溫度變化不得超過±3℃、相對濕度變化不得超過±5%。最佳環境溫度是18℃、相對濕度是40%。每年對磁性載體檔案按3%的比例隨機抽樣讀檢,如發現有永久誤差,則應對整套磁性載體檔案重新檢查,對發生永久誤差的磁性載體檔案進行復制。一份電子文檔要復制3套以上,並進行異地保管,從而確保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安全保管。除此之外環境中的熱源、有害氣體以及強磁場也會對磁性載體的「物理生命」產生影響,要把光碟存儲在特製防潮、防磁、防靜電的電子儲藏櫃中。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進一步完善成果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功能,2007年下半年我省開展了館藏成果地質資料涉密清理工作。通過這一工作我們摸清了館藏各專業資料檔數、件數等家底,為資料合規、合法、安全的向社會提供利用奠定了基礎,杜絕了資料在提供利用過程可能因無標注造成的泄密隱患。

3.5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資料管理人員的素質

資料管理人員如何應對電子文檔對成果地質資料管理帶來的挑戰,轉換角色,是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才能適應檔案管理事業的發展步伐。

第一,要掌握檔案學基本知識。作為一名資料管理者,要掌握明確檔案的基本含義、本質屬性和檔案種類;了解檔案耐久性的檢測指標及方法,熟悉檔案危害的防止措施、技術和方法;掌握檔案館溫濕度控制及變化規律。只有掌握了這些,才能更好地進行成果地質資料管理。

第二,要熟練應用計算機。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對現代化設備具有較強依賴性,其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生成、處理、存儲及傳輸都是在計算機的支持下完成的。這就要求我們資料管理人員要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安裝、使用及維修,熟練操作Windows平台上的各類應用軟體(如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 Explorer等)和各種專業軟體(如Mapgis、Autocad、ed-maker等)以及利用Internet進行各種網際信息交流。

第三,要掌握地質專業知識。地質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地質資料的密級度較高。這就要求成果地質資料檔案管理人員熟練掌握地質專業知識,根據其獨有的特點進行管理和二次開發。

5. 地調項目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匯交的體會及建議

叢潤祥潘敏

(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廊坊065000)

摘要成果地質資料是重要的地質信息資源,電子文檔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電子文檔製作是否規范是地質資料成功匯交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結合在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中的一些體會,根據《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210號文)要求,闡述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需注意的3個環節,並提出幾點膚淺建議,與大家交流。

關鍵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格式電子文檔

成果地質資料是指「各類地質工作與科學研究項目完成時,按相應技術規范和原項目設計要求,以文字、圖、表、多媒體、資料庫和軟體等形式提供的反映工作成果的一整套科技文件材料」。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作為代表黃金部隊承擔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深知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重要性和責任義務,一直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非常重視,組織專門人員及時、依法匯交成果地質資料。筆者通過近幾年對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製作,取得了一些膚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同磋商探討,為進一步做好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匯交奠定基礎。

1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製作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製作需注意以下環節:一是系統、完整收集整理各類資料——基礎;二是正確運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核心;三是全面細致檢查已生成的電子文檔——關鍵。

1.1 系統、完整收集各類資料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由8個類別構成:正文類、審批類、附圖類、附表類、附件類、資料庫和軟體類、多媒體類、其他類。為確保資料的完整性,製作電子文檔前必須按要求全面收集應匯交的所有文件材料。根據文件形式正確歸類,是保證資料順利匯交的基礎。比如對原始地質資料目錄登記簿的分類,不同驗收單位其歸類不同,有的放入附件類,有的放入其他類,我們認為它不是純粹的管理性文件,而是地質資料信息的一部分,應歸入附件類。另外,其他類涉及的文件較雜,如各年度任務書、各年度設計審查意見書、著錄表、涉密登記表等要收集齊全。

1.2 正確使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

運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將各類資料錄入到系統中,是電子文檔製作的核心。首先,要按照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使用手冊正確安裝ED-Maker 1.0系統;其次,按類將各類文件錄入至系統中,並進行編輯,注意審批類文件的順序、附圖類源文件的系統庫,尤其是電子文件登記表中電子文檔的詳細物理特性、主要文件格式;再次是生成電子文檔,對於使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7.0軟體轉換成PDF格式的存檔電子文件要編輯。

1.3 全面檢查電子文檔、錄制、匯交

生成的電子文檔包括存檔電子文件和源電子文件兩類,要對其進行全面檢查。一是對生成的電子文件登記表進行檢查,檢查其填寫內容的完整性,對缺項、漏項要重新填寫後再生成;二是對應電子文件登記表檢查電子文檔的存檔電子文件、源電子文件的對應性,文件的可讀、可懂、可復制、可再利用性;三是檢查電子文檔中的文件與紙質資料的對應性,信息內容的清晰性;四是錄制匯交,錄制前查殺病毒,確保匯交資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 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後工作的建議

2.1 部分報告附圖偏色

有些應用MAPGIS6.5製作的報告附圖,JPEG格式圖像存在偏色現象。同為一個文件,由繪圖儀列印機輸出的紙質附圖與顯示器顯示的JPEG圖像顏色匹配性較差,雖然均按「要求」製作,但顏色差別較大。我們認為是由於顯示器和輸出所用的列印設備有關,顯示器色素較多,顯示的圖像色彩豐富;而不同的列印機配色方案不同,輸出的圖像顏色也不同。附圖紙介質與電子文檔色彩上完全一致很難做到,只能選擇相近的顏色代替,力求一致。

2.2 國家行業主管部門需進一步統一資料匯交驗收標准

如《固體礦產勘查報告格式規定》(DZ/T 0131—94)中規定,固體礦產勘查報告字型大小有部分要求為小五號,如表格中的文字、文獻名稱、條文中注、腳注、圖注、標注說明等,而國土資發[2006]210號附件《成果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又規定文本部分電子文件的編制字型大小最小不得小於5號字,使電子文檔製作存在一定的矛盾。

國家行業主管部門應對電子文檔的驗收確定一個統一標准,否則匯交工作開展較費力。作為承擔地調項目的單位,不但要向大區地調中心匯交資料,同時還要向省礦產主管部門匯交,雖然都按「210號文」驗收,但不同的驗收人存在不同的驗收意見。往往地調中心驗收的資料,向其他單位匯交時又會提出不同的意見,且不同的大區中心,對其要求也存在不同,同一份資料其歸類屬性也不盡相同,因而國家行業主管單位應盡早統一一個驗收規范,所有地質資料接收單位按統一標准對地質資料進行接收。避免了匯交單位重復工作,節省人力、物力、財力。

2.3 進一步完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

現在使用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ED-Maker 1.0)能快速組織和製作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並自動生成符合匯交標準的電子文檔。但還有一定局限性,需進一步更新完善。

(1)系統能在Windows98,2000,XP平台下運行,但對目前有些平台(如Windos vista)就不能運行。

(2)製作瀏覽系統目前有12個模塊,即正文類、審批類、附圖類源文件、附圖類存檔文件、附表類、附件類、多媒體類、資料庫和軟體類、其他類、插圖文件、電子文件登記表、載體外標簽,基本能滿足目前電子文檔的製作瀏覽。但若能增加一些現要求匯交的文件模塊,如資料涉密情況登記表、著錄表等模塊,對製作電子文檔會更加迅捷。

(3)製作瀏覽系統可能與其他軟體有些沖突,有些電子文件在電子文檔生成時會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如有些大文件的電子文件轉換生成PDF文檔時,有些插圖會重疊,有些文字會缺失等。

3 結束語

2006年1月20日,《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發布)明確提出「嚴格執行地質資料匯交制度,開展地質資料專項清理,推進地質資料的研究開發,充分發揮現有地質資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復和資料浪費」。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體現,是廣大地質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和歷史記錄,是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的主要載體。作為由國家出資形成的成果地質資料,必須履行匯交規定,按《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要求及時匯交成果地質資料,充分發揮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和社會化服務功能,為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和利用提供基礎資料。

參考文獻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49號

江平.關於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的幾點體會,第五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46~248

關於印發《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文件(國土資發[2006]210號)

姚華軍.深入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大力推進地質資料開發利用.第五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3~9

6. 地質成果

一、地質成果概述及成果分類

(一)地質成果概述

地質成果是地勘單位在我國領域內通過合法勘查活動,按規定申請登記後獲得的可供進一步勘查和開發利用的勘查成果及與之相應的探礦權和優先採礦權的總稱。它既不同於實物資產,也有別於無形資產,是一種與自然礦床(礦體)等資源型資產及探礦權、采礦權密不可分的知識性、信息性資產。

(二)地質成果分類

按其性質、用途不同,可以分為:

1.礦產地勘查報告

礦產地勘查報告,是指在特定區域或成礦區帶或已知礦產地,按照地質勘查工作程序,運用地質科學理論和各種技術方法、手段,對客觀地質體進行調查研究所取得的用文字、圖件、表格等形式表述的階段性勘查報告或最終勘查報告。按地質工作階段(或工作程度)不同,劃分為:

(1)地質普查成果,包括固體礦產普查報告;石油及海洋地質初查、概查、普查報告;1∶20萬及小於1∶20萬比例尺(不含區調)的水文地質普查報告;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概查、普查報告。

(2)地質詳查報告,包括固體礦產詳查報告;水文地質詳查報告;石油及海洋地質詳查報告。

(3)地質勘探成果,包括固體礦產地質勘探報告;石油及海洋地質初勘、詳勘、早期開發、油氣田開發地質報告;水文地質勘探報告。

2.有價值的勘查資料

有價值的勘查資料,是指具備以下條件的勘查資料:

(1)以進行了地質勘查成果登記為基準,最早獨立說明某一礦產地的地質狀況,可作為礦產地發現權的證據。

(2)為其他地勘成果做出重大突破的不可缺少的早期成果。

(3)由某種勘探手段而獲得的有價值的資料成果。

(4)能作為勘查登記的唯一依據。

3.實物成果

實物成果是指地質勘查單位在地質勘查過程中取得的可以單獨評估入賬的實物成果,具體包括:

(1)新發現的礦產地(點)、水源地;

(2)工業用油氣井(探采井);

(3)探采結合擴孔水文成井。

地質成果按其所有權不同,可以分為:

(1)地勘單位自有地質成果,是指地勘單位使用自籌資金(包括主管部門投入的資金)等進行地質勘查工作,依法取得礦權的地質成果。

(2)國家地質成果,是指地勘單位使用國家預算資金(包括中央及省級財政預算)進行地質勘查工作,其礦權屬於國家的地質成果。

在現行會計制度中將地質成果視作無形資產進行管理和核算,這主要是從地質成果具有無形資產的某些特性來考慮的:①地勘單位主要是承擔國家預算內地勘工作,取得的地質成果,其所有權屬於國家,地勘單位不存在地質成果作為資產入賬問題。地勘單位承擔的社會地勘工作,除了以地質成果作為交換條件的地質項目外,也是一種勞務性的承發包關系,也不涉及地質成果入賬問題。②地勘單位自籌地勘工作取得的地質成果,是以對外轉讓或投資為前提的,地勘單位報經批准將地質成果對外轉讓或用於投資,既是國家對地勘單位的追加投入,也是一種資產讓渡行為。因此,必須將地質成果作為資產入賬。③用於轉讓或投資的地質成果,同購入或自行開發取得的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在獲得目的上是不同的,前者是為了出讓,後者是為了持有。④地質成果實際上是地勘單位的工作成果,類似於企業的產成品,屬於存貨范疇。正因為如上原因,現行制度將地質成果視同地勘單位的一種特殊產品核算是合適的,並不是否定地質成果所具有的無形資產屬性,也不構成與財務制度的矛盾;同時也便於與會計准則規定的無形資產范圍一致。

二、地質成果的計價

(一)地質成果的計價

地質成果的計價是指地質成果的入賬價值的確定。地勘單位擁有的各項地質成果並不是全部計價入賬,只是用於自行開發、轉讓或向其他單位投資的地質成果,才予以計價入賬。也就是說,地勘單位自籌資金進行勘查工作取得的地質成果以及報經批准用於對外轉讓或投資的國家地質成果,才應作為資產計價入賬。因為地勘單位的自有地質成果,主要是用於自行開發、對外轉讓和投資;地勘單位使用國家預算資金取得的成果,在授權給地勘單位進行對外轉讓或投資時,既是國家對地勘單位的資產投入,也是國家對該項地質成果所有權的讓渡,所以,都應該作為資產計價入賬。

地勘單位的地質成果一般應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地質成果的實際成本是指在取得地質成果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勘查、申請登記及為獲得探礦權、優先採礦權所支付的總成本費用。按其來源不同,可作以下處理:

(1)地勘單位使用自籌資金自行勘查取得的,按其地質項目總成本以及申請登記過程中發生的費用計價入賬。

(2)地勘單位購入的地質成果,按實際支付的價款即買價及交易過程中發生的稅費計價入賬。

(3)地勘單位報經批准由國家作為資產投入用於對外投資或轉讓的國家地質成果,按評估確認價值或協議計價入賬。

(二)地質成果入賬時間

地勘單位應作為資產計價入賬的地質成果,其入賬時間也不同:

(1)地勘單位經批准准予轉讓、對外投資的國家地質成果,在轉讓、投資行為確立、產權發生轉移時,按評估確認價值或協議價計價入賬;平時以備查簿形式登記反映。

(2)購入的地質成果,在取得產權時,按實際支付價款加上交易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稅費計價入賬。

(3)地勘單位自有地質成果,應於申請登記被主管機關批准後,按其實際成本計價入賬。

三、地質成果的會計處理

(一)科目設置

地勘單位應設置「地質成果」科目進行核算。該科目借方登記由各種渠道取得的地質成果的增加數,貸方登記地質成果轉讓、投資等的減少數,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地質成果的結存數。

(二)地質成果取得

(1)自籌資金取得的地質成果。地勘單位通過自籌資金進行地質勘查取得的地質成果,其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應先在「地勘生產」科目進行歸集,待地質項目完成驗收、報告已備案,按規定的程序申請登記後,再按其實際成本,借記「地質成果」科目,貸記「地勘生產」科目。

(2)國家批准轉入的地質成果。地勘單位報經批准用於對外投資或轉讓的國家地質成果,由於其實際成本費用已作為國家地勘工作支出由國家預算撥款核銷,因此,地勘單位在取得國家授權時,應對該項地質成果的價值進行重新評估確認,以其評估確認價值作為地質成果入賬價值。批准確認時,借記「地質成果」科目,貸記「國家基金」科目。

(3)購入的地質成果。地勘單位購入地質成果,按實際支付價款及交易過程中發生的稅費計價入賬。會計處理為,借記「地質成果」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三)地質成果轉讓

我國《礦產資源勘查成果使用管理試行辦法》明確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依法取得的礦產資源勘查成果實行有償使用;有償轉讓地質勘查成果必須經有資格的評估機構進行資產評估;轉讓價格以資產評估確認價值為基礎,本著自願、協商的原則確定。由於地勘單位地質成果的轉讓方式不一樣,其轉讓收入的確定、會計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1)地勘單位以拍賣、出售等形式轉讓自有地質成果,以收取價款或取得收取價款憑據時確認收入的實現。按實際收取的轉讓價款,借記「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等科目,貸記「經營收入——地質成果轉讓收入」科目;同時,按地質成果賬面價值,結轉地質成果實際成本,借記「經營成本——地質成果轉讓成本」科目,貸記「地質成果」科目。發生的交易費用及上繳稅金,分別借記「經營費用」、「經營稅金及附加」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

(2)地勘單位報經批准,用國家地質成果對外進行有償轉讓時,應在地質成果資料正式移交受讓方驗收簽證同時收取價款或取得收取價款憑據時,確認轉讓收入的實現。由於國家地質成果資料轉讓實現的收入必須先扣除原已由國家預算撥款核銷的實際成本(作為轉增國家基金)後,其剩餘部分才作為經營收入處理;如果沒有剩餘或者轉讓價格低於實際成本時,則應將全額轉入國家基金。因此,其賬務處理與轉讓自有地質成果賬務處理是不一樣的。將地質成果入賬並計算差額(凈收入)時,借記「地質成果」,貸記「國家基金」、「經營收入——地質成果轉讓收入」;支付交易費時,借記「經營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收到轉讓價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地質成果」科目。如低於實際成本,則按轉讓價款全額轉入國家基金即可。

(四)地質成果長期投資

1.科目設置及核算方法

地勘單位以自有或國家地質成果作為投出資產,與其他單位聯營或折價入股,或者投給多種經營企業,應在「長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核算。核算內容應包括地質成果的投出、收益和收回等。視其對被投資單位有實際控制權與否,如有實際控制權,應採用權益法核算;反之則採用成本法核算。

2.在成本法下地質成果對外投資的核算

(1)地質成果投資投出的核算

① 以自有地質成果進行投資,按合同價或協議確定價值,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地質成果」科目;當合同價或協議價大於地質成果賬面價值時,按合同價借記「長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賬面價值貸記「地質成果」科目,按其合同價大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貸記「地勘發展基金」科目;當合同或協議價小於地質成果賬面價值時,按合同價借記「長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其差額借記「地勘發展基金」科目,按地質成果賬面價值貸記「地質成果」科目。

② 以國家地質成果投資,按評估確認價借記「地質成果」科目,貸記「國家基金」科目;同時,借記「長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科目,貸記「地質成果」科目。

(2)地質成果投資收益的核算

地勘單位以地質成果進行長期投資取得的收益,主要是聯營單位分來的利潤收入或被投資單位派發的股利。這兩部分收益與其他長期投資收益一樣,在「投資收益」科目中進行核算。收到聯營單位分來的利潤或被投資單位派發的股利時,借記「銀行存款」或「應收股利」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3)地質成果投資收回的核算

地勘單位用地質成果對外進行投資,聯營期滿或轉讓股權收回投資時,按實際收回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項投資的賬面金額貸記「長期投資」科目;收回金額與賬面金額之間的差額,如屬自有地質成果,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如屬國家地質成果,借記或貸記「國家基金」科目。具體會計處理如下:

① 以自有地質成果進行長期投資,當收回的投資金額大於該項地質成果投資的賬面價值時,按實際收回金額,借記有關資產科目,按賬面價值,貸記「長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投資收益」科目;當收回的投資金額小於該項地質成果投資賬面價值時,按實際收回金額,借記有關資產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投資收益」,按賬面價值,貸記「長期投資」科目。

② 以國家地質成果進行長期投資,當收回的投資金額大於該項地質成果投資賬面價值時,按實際收回金額,借記有關資產科目,按賬面價值,貸記「長期投資」科目,按其差額,貸記「國家基金」科目;當收回的金額小於該項地質成果賬面價值時,按實際收回金額,借記有關資產科目,按其差額,借記「國家基金」科目,按賬面價值,貸記「長期投資」科目。

3.在權益法下地質成果對外投資的核算

地勘單位採用權益法進行地質成果投資的核算,其會計處理方法與成本法有所不同,可參照長期投資中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方法處理,在此不再贅述。

(五)地質成果攤銷的會計處理

1.地質成果攤銷期限的確定

地勘單位已登記入賬的地質成果用於自行開發的,應在其收益期限內平均等額攤銷。由於開發性地質成果的受益期限與礦產地有效開采年限密切相關,一般可根據預計礦山服務年限加以確定,沒有服務年限的,按預計受益期限不短於10年期間內攤銷。

2.地質成果攤銷的賬務處理

地勘單位自行開發的地質成果,應從開始開發利用之月起,在其有效服務年限內分期等額攤入管理費用。其賬務處理為:地質成果轉入自行開發利用時,應按其賬面價值,先轉入無形資產,再按每月地質成果的應攤銷金額,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累計攤銷」科目。

7. 成果地質資料的後期整理

1.質量要求

成果地質資料與原本地質資料質量要求有區別:

載體要求上的區別:原本地質資料紙張要求為無酸紙張,原圖一般要求透明圖聚乙烯質底,而成果地質資料70克印刷紙張即可。沒有無酸要求。字跡要求上的區別:原本地質資料的字跡,要求著墨牢靠,墨跡耐久;成果地質資料的字跡可是列印機輸出的噴墨,可以是激光列印字跡,可以是小型印刷機印刷,其圖件可以是機出列印件,可以是正軌印刷廠的印刷件,還可以是蘭曬圖、復印圖。能看清、方便利用即可,對墨跡無特殊要求。

裝訂要求上的區別:原本地質資料要求線裝,規格是三孔一線,也可用不銹鋼訂書針裝訂;成果地質資料無特殊要求,普通的印刷裝訂和一般的訂書機裝訂都行。

份數要求上的區別:原本地質資料歸檔一份,而成果地質資料歸檔多份,除了歸檔份數外,還可在庫房裡暫存多份,以替換利用率高而遭受磨損的成果資料。成果地質資料還可根據需要分發給相關科研生產部門,只需辦理領用手續即可。

2.成果地質資料的後期鑒定

對日常館內的成果地質資料的鑒定基本沒有工作量,微調而已。日常對因借用而磨損而不能繼續供借閱利用件,從成果地質資料的暫存庫內拿出備用件進行替換,或電子件列印出一份紙質件進行替換,從暫存部分拿出來替換歸檔的成果資料,用被替換舊資料的檔號,被替換的舊資料淘汰出局,備案銷毀。

成果資料沒有確定的保管期限要求,以滿足日常借閱確定歸檔份數。

成果資料有保密要求,同一檔資料,對不同密級的成果資料分盒保存,防止借閱時泄密。

成果資料分類與原本資料相同,但編號不可能同步。在歸檔清單與案卷目錄、卷內目錄中多了「份數」一欄。因為成果資料為了滿足借閱要求,往往歸檔多份,各館藏單位一般按實際借閱需求情況決定歸檔份數。實際情況是指:借閱利用率情況。

成果資料編目獨立成冊,與原本資料目錄分開管理。

8. (一)地質調查成果主要類型

1.地學圖件

包括地質圖、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圖像等各類圖件。地質圖是地質調查機構最主要的產品之一。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地質圖的要求不斷提高;同時由於地質科學理論不斷更新,地質調查技術不斷進步,地質圖需要及時更新與換代。

根據用戶的需要,可以利用基礎數據資料生成眾多類型的專題圖件。

2.地學資料庫

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以紙介質為載體的地質調查產品逐步發展為紙介質產品與數字化產品共存,並建立了相應的資料庫,例如,各種比例尺的地質圖資料庫、礦產地資料庫、地球化學資料庫、地球物理資料庫、全國地質年代資料庫等是地學信息服務的重要產品,地質工作程度較高的國家往往擁有包括多專業、海量數據的各類資料庫。

3.礦產資源報告

各國地質調查機構都承擔國內外礦產資源分析、預測研究任務,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決策提供依據。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每年都要出版《Minerals Yearbook》、《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等。

4.系列出版物和專題報告

發達國家的地質調查機構一般非常重視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階段性研究成果,及時出版各類專題報告、專著、論文。為了宣傳地學基礎知識,還編寫地學科普讀物。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採用情況通報(Fact Sheets)、公開文件報告(Open-File Reports)、通告(Circulars)、展板(Posters)、論文(Papers)等形式發布成果;加拿大地質調查局有公開文件(Open Files)、當前研究(Current Research)、通報(Bulletins)、綜合報告(Miscel1aneous Reports)、論文(Papers)、經濟地質報告(Economic Geology Reports)和論文集(Memoirs)等平台提供研究成果;英國有《Earthwise》、《Earthworks》等刊物。

9. 地面地質調查及主要成果

(一)地面地質調查歷程

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先後有李四光(1922)、王竹泉(1924)、翁文灝和計榮森(1932)、謝家榮(1947)、徐嘉煒(1956)、張文堂(1962)、華德昌(1965)等在合肥盆地做過地層研究工作,325地質隊(1974)等在合肥盆地及其周邊進行過地質調查。

1958年,地質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大隊安徽區隊成立,以合肥盆地為重點進行了1:20萬石油地質調查。

1999年,勝利石油管理局介入合肥盆地的油氣勘探工作之後,為配合地震解釋及綜合研究,於2000年與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協作,進行了8條區域地質廊帶剖面(1:5000)的測制(圖1-3),其中東西向4條,自西向東為HF99-620、650、700、748線,南北向4條,自南而北為HF99-317、340、365、396線,累計180km。2001年又協作完成了大別山山前150km地質廊帶剖面(1∶5000)的測制工作(圖1-3)。

圖1-3合肥盆地區域地質調柘測線位置圖

(二)區域地質調查的主要成果

2000~2001年,在合肥盆地及其周邊累計完成330km的地面地質調查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認識:

(1)通過系統的ESR測年,結合沉積相的研究,確定了霍山一帶侏羅系三尖鋪組(J1+2s)、鳳凰台組(J3f)與肥西一帶的侏羅系防虎山組(J1f)、圓筒山(J2y)、周公山組(J3z)屬於同期異相沉積。

(2)通過岩性組合、礫石成分、接觸關系、沉積相等方面的系統研究,發現毛坦廠組(K1m)火山岩與沉火山碎屑岩、沉積岩之間呈穿插接觸關系。

(3)證實了霍山縣團山一帶下白堊統黑石渡組(K1h)與下伏中—下侏羅統三尖鋪組(J1+2s)之間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4)發現和確定了盆地內早白堊世地層中存在近EW向小背斜(長豐雙墩、定遠土山背斜)及北NE向復式背斜(如定遠雨林集復式背斜)。其成因與大別造山帶和郯廬斷裂帶等的活動有關。

以往關於盆地內中、新生界褶皺的資料極少,本次工作發現的一些褶皺構造如下:

周家凹向斜:位於六安市南27km左右,HF99-650線中部。核部為晚侏羅世鳳凰台組(J3f),翼部為中—下侏羅統三尖鋪組(J1+2s),長度估計在20km以上,軸跡方向近EW向,向西抬起。由於古新世定遠組(Ed)的覆蓋,致使北翼出露不全,南翼傾角10°~20°,北翼傾角10°~15°,軸面直立,為直立褶皺。

紫蓬山向斜:位於肥西縣城西15km的紫蓬山,HF99-700線中段北部。核部、翼部地層均為上侏羅統周公山組(J3z),軸跡方向近EW向,向西仰起,估計長度大於3km。由於第四系覆蓋,致使北翼地層出露不全。南翼傾角以20°~35°為主,北翼傾角10°~15°,軸面微向南傾,為直立褶曲。

雙墩背斜:位於長豐縣雙墩集附近,亦稱為吳山廟鼻狀構造。核部、翼部地層均由下白堊統朱巷組(K1z)構成,長約11km,寬10km,軸跡方向近EW,向東傾伏,北翼傾角為10°左右,向東轉折端傾角為100~280,由於第四系覆蓋,南翼情況尚不明確。

南店子背斜:位於定遠縣南東12km南店子。核部地層為上白堊統響導鋪組(K2x),翼部地層為上白堊統張橋組(K2z)。軸跡方向為60°,向南西傾伏,估計長度6km。由於第四系覆蓋,致使地層出露較差,僅據零星露頭點確定,南東翼為10°,北西翼傾角為9°,軸面直立,為直立褶曲。

土山背斜:位於定遠縣南東12km處的土山。核部、翼部地層均為上白堊統響導鋪組(K2x),軸跡方向為105°,向西傾伏。由於第四系覆蓋,展布長度不明。北翼傾角為20°,南翼傾角為10°,軸面略向南傾,為直立褶曲。該褶曲系當地群眾挖水渠時揭露整個核部(圖版Ⅱ-1)。

雨林集背斜:位於定遠縣城東17km的雨林集。核部地層為下白堊統朱巷組(K1z),翼部由上白堊統響導鋪組(K2x)構成,寬8km,長約10km,軸跡呈NE向,向南傾伏。由於第四系覆蓋而展布情況不明,往北被下第三系定遠組(Ed)覆蓋而不清楚。東翼傾角為10°左右,西翼傾角為14°左右,軸面近直立,為直立褶曲。

(5)通過剖面測制和走向追索,肯定了合肥盆地北緣在西三十里店以北近EW向定遠斷裂的存在,該斷層導致了定遠早三紀盆地北部的不完整,否定了該斷裂為同沉積斷層的看法,推測應屬於第三紀之後的斷層。

(6)首次在肥西縣周公山一帶發現了一系列較平緩、與層面交角不大的順層滑覆構造,不僅在地層產狀向北傾的較平緩地層中發育,而且在地層南傾的較平緩地層中亦發現了向北的滑覆面,表明這期滑覆應早於肥西-韓擺渡斷裂以北的侏羅紀地層中近EW向向斜的形成時間。

(7)發現了霍邱縣白大山以南青白臼系劉老碑組存在一系列變形,而往北不足10km的霍邱縣四十里長山一帶在相同層位中未見此現象,結合HF99-748線劉老碑組也未出現變形的實際,可以肯定該處變形與肥中斷裂的活動有關。

(8)通過工作,肯定了印支面以下存在由南向北的推覆構造,其南北向的擠壓作用應與大別造山帶仰沖推覆有關。

(9)首次在合肥盆地南緣霍山縣與兒街東的下白堊統黑石渡組砂岩裂隙中發現了瀝青,為確定合肥盆地的油氣勘探前景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10)在盆地南緣的金寨縣、霍山縣等地發現了與大別造山帶沖斷作用有關的地質現象,為研究大別造山帶與合肥盆地之間的耦合關系奠定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地質成果匯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