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一《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怎麼寫
我不知道你們的研究具體內容,所以不可能幫你寫。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大概的內容。
1.課題名稱《中學生綠色文明行為研究》
2.小組組員名單:XXX(組長) XX XXX
3.研究問題的由來
4.研究的預期成果(如數據、情況)
5.對此成果的分析
6.你們的建議
7.感謝(組員、指導老師)還要寫你們研究資料的來源
基本大綱就是這樣
❷ 求一篇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材料
一、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研究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1、什麼是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性學習報告?
學生在完成了某個主題的研究性學習後,為了使研究的成果形成文字,在教師的指導下,所寫的反映研究目標、過程和研究中得出的結論和獲得新感想的書面報告。
由於研究和撰寫的主體是小學生,研究的目標設定不一定很明確,研究的過程是小組形式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並不一定是人們從未發現的規律,但對學生來說可能可能是新的發現。撰寫的書面報告觀點很稚嫩,文字很平白,不一定是嚴密緊奏的,是學生親身參與實踐的,是體驗感悟到真實想法,得到的結論是學生現階段認識的一個真實水平。
2、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研究報告的作用
(1)、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
撰寫研究報告是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收集到的材料,研究中發現的規律,得到的體驗和認識只有總結出來,形成書面報告才有價值。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要不斷回顧討論、提升,用「寫」來完成研究性學的「收尾」階段任務。培養學生做事有始有終的意識,提高善於聽取合作學習者意見的能力。
(2)、撰寫研究報告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研究性學習的素質
學生撰寫研究報告需要教師的指導。這就「逼」教師去關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進展和結果,也「逼」著教師去讀書。學生的研究「逼」教師去鑽研,這種壓力是教學相長的壓力,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動力。
(3)、撰寫研究報告是學生共享研究性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
研究報告是研究性學習成果的集中體現,特別研究過程學生收集的第一手材料,學生自己對材料分析和總結,通過研究報告的形式讓同學共享,成為學生互相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手段。
3、學生撰寫的研究報告特點
(1)、科學性
一般的研究報告的科學性,在立論上要求作者不得帶有個人的主觀偏見,而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引出科學合乎實際的結論。但學生經驗少,研究取得的材料不全面,分析概括的能力有限,所寫的報告中得到的結論受限制,只能是學生現有認識水平上的結論。但切不能主觀想像。
(2)、具體性
學生選擇研究內容往往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領域選題。研究的問題是學生關注,或有興趣的,往往是很具體的,切入口很小的問題,得到的結論也是針對具對問題。缺少高度概括和專業性。
(3)、創造性
創造性是研究報告的生命,學生研究報告的創造性很難有新意、有深度,只能是孩子帶著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這個創造性體現孩子的在以往的經驗和知識所沒有的。是經過親身實踐活動得出的。
二、撰寫研究報告具體指導
1、指導撰寫研究報告的原則
(1)、集體與個別相結合的指導原則
指導撰寫研究報告集體指導是必要的。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後,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要形成一個反映學習結果的報告需要教師的指導。集體指導主要講清楚共性的要求,如研究報告的一般格式,研究報告各部分撰寫的要求等。每個小組或每個學生佔有的材料不一樣,研究的主題也各不相同,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是有很大的差異,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的具體的指導。
(2)、講評與修改相結合的原則
大部分同學完成了研究報告初稿後,教師要進行講評。選擇存在典型問題的報告進行閱讀講評。讓師生共同討論並進行修改。修改後再進行交流修改了什麼內容,為什麼要修改。修改後的內容有什麼優點。
(3)、欣賞與共享相結合的原則
完成了研究報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欣賞同伴研究報告的優點,並向同學提問,讓參加研究的成員進行回答。在這一過程中共享同學的研究成果,
2、學生撰寫研究報告的指導方法
這是學生撰寫研究報告的引文階段的指導。這一階段的指導涉及基本格式,內容結構等具體的要求指導。學生的研究報告切入點小,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收集的材料雜亂。一定要為學生進行寫作共性的指導,讓學生明白「定體則無,大體則有」。基本格式大同小異,一般由標題、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參考文獻等部分組成。
(1)、標題
標題也稱題目或文題,即研究報告的名稱。它是對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起「畫龍點睛」作用,故稱研究報告的眉目。指導學生在學標題名稱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題文相符。標題開門見山點出研究的內容,引起讀者的興趣。
②簡單明了。標題字數要少,不宜超過20個字。使人一目瞭然,不產生岐義。
③富有童趣。學生用兒童獨有的角度看問題,用自己方式進行研究,一定有他們自己的表達方式,教師指導時切忌用成人眼光審視,扼殺童趣。
(2)摘要
摘要是研究報告內容的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簡單交代。成人報告字數一般在200—300字之間,學生以人200字左右為宜。摘要讓讀者特別是小讀者決定要不要讀報告的關鍵,要讓讀者獲得研究報告的主要信息,要用清晰的文字表達作者的主要觀點和結論。
指導學生寫摘要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利用研究報告的提綱寫成摘要。二是等研究報告寫好了最後寫摘要。
(3)、研究的背景
一般研究報告又稱提出問題、前言、引言,是開頭部分。其重點是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而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的往往是一個具體的主體,隨著進行研究學習,有時又產生一個的新的主題。提出的問題也是學生認識層面的問題,研究假設在動態變化,所以學生研究報告所敘述的背景一般為主題的產生,研究目的和意義,介紹研究的方法和主要過程。
(4)、正文
研究報告的正文是學生用文字,數據,圖片等方式表達自己對研究的收獲,研究過程、研究的體驗及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的主要部分。教師要詳細指導學生寫好正文部分。學生研究是研究選題的角度、研究的進程和研究的結果都有很大的差別,指導不能一刀切。共性的要集體指導,如研究的結果必須實事求是,收集的材料客觀真實寫作研究報告要層次分明。表達准確,吸引小讀者等。對個性的方面要個別指導。學生有什麼問題講什麼問題。
(5)、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研究和撰寫報告中所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一般按照研究報告所提到或引用的順序列於研究報告的後面。教師在指導學生研究和寫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向學生提供學生閱讀、參考的文獻,讓學生了解自己研究的主題,別人是怎樣研究的,得到什麼結論,這是一個很好學習提高的過程。指導學生在研究報告後面列出參考文獻。讓學生樹立研究的正確態度,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同時也是一種文獻資料的積累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引用正規期刊雜志和正式出版物,不要引用未經出版的資料和網上資料。資料引一定寫清楚文獻的名稱、作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稱及頁碼、發表時間等。
3、撰寫研究報告的注意事項
撰寫研究報告是一項科學的工作。學生研究性學習一般是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的,研究中每個成員的觀點不一定一致,收集到的材料一般較為具體零亂,再加上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不高,撰寫研究報告困難比成人大得多,教師在指導撰寫過程中注意幾點:
① 論文撰寫要注意科學性和真實性
科學性是指題目與結論的合理程度。如果學生選題是指導教師不熟悉的的學科領域,要請有關學科教師作科學性指導,切忌科學性錯誤出現。真實性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論文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由定指的學生記錄,不能為自己的觀點任意刪減數據或材料。對原始材料要小組合作討論形成共識,得出的結論要是學生共同研究的真實看法。
②論文撰寫切忌「成人化」。學生研究性學習可以在教師、家長、有關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制訂研究方案,教師與有關部門的聯系,活動還要要直接帶領研究活動,撰寫研究報告後要給予指導和修改,但不能越疽代皰,替學生下結論,寧可讓研究報告觀點稚嫩一點,語言童趣一點,收獲成果小一點。切不能出現「成人化」的報告。
③論文篇幅不宜過長
成人的研究報告論文字數與學術價值不成正比的,何況學生。一般小學畢業生作文要求在800字到1000字之間。只要學生做到行文流暢,不說空話、大話。用樸素的語言寫出研究的成果和結論。也可以用收集到的數據、照片、標本來說明闡述。字數在1500字左右為宜。
三、成果表現形式的指導
1、 成果表現的意義
「引導小學生選擇適當的結果呈現方法」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中教師有效指導的一個方面。學生參與了活動,經歷活動的過程,獲得了親身體驗,總結了研究的成果。成果表現正是滿足了研究和與人分享的慾望,又使研究成果進行資源共享的形式,實現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的目的。
2、 成果表現形式。
(1)、成果表現形式的類型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紛繁多樣,內容範圍非常廣泛,成果表現形式也應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不同的類型。根據表現的狀態可分靜態表現和動態的表現;根據展示面向對象不同可分為對內展示和對外展示;根據展示作用可分為外顯展示和內化展示;根據展示的時間可分為過程性展示和結果性展示;根據展示的主體可分為個人展示、小組展示、班級展示和年級展示等;同一主題也可進行不同側面的展示等。
(2)四個內容領域的展示常用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方式根據不同主題的不同形式的展示,即內容決定形式。教師要根據需要達成目的來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方式。綜合實踐內容的四個指定領域常用形式具體如下:
①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的成果表現形式一般用研究報告、實驗報告、論文答辯、課件展示研究過程和結果等。
②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超越單一的教室空間,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一般表現形式有調查報告、倡議書、告居民書、宣傳畫、板報、手抄報、專刊、日記(周記)匯編、直觀圖表、照片、錄像……情境再現(小組表演)等。
③勞動與技術教育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學習領域。可以融入實際應用的設計性學習。這個內容的常用展示形式有:作品展覽、實物模型、方案評比、過程演示、說明書、職業體驗、感想報告會、種養植成果展示等。
④信息技術教育
信息技術教育滲透在以上三種學習中,成果表現也是融合在一起。
3、 成果表現的注意點
①成果表現不宜過多。學生學習任務較多,小學有八個學科學習任務,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表現不宜過多,特別是大規目的專題展示一個學年1—2次為宜。太多會牽制學生很多的精力,加重學習負擔。
②成果表現要與實際相符合
活動成果表現根據學生的實踐水平相符合,如三年級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的受寫作水平的限制。同樣也要考慮學校的實際條件,如農村學校就不宜開展研究性學習課件展示,它受學校電子投影設備的缺少,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限制。
③成果表現讓全體學生參與
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現成果,其實是在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讓別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共享學習成果是一件快樂的事!有的同學確因能力,或條件的限制,不能獲得成果,指導他如何學習他人的成果,也是改變學習方式的一個途徑。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讓全體同學參與,成果表現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成果展示要有評價
把成果展示這一環節納入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評價能激發學生成果表現的積極性,帶動綜合實踐活動學習的開展。
❸ 課題 重要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形式有哪些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的撰寫
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是對過去一段科研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回顧與檢查。
這類總結主要包括標題、正文與落款三部分。 標題應與內容相符合,一般採取與階段計劃標題相對應形式表述或用主標題加副標題的形式,以便明確或突出總結的內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與結果、結論與討論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說明研究的基本情況和全文的基本觀點之後,即應陳述研究的內容和具體做法,說明結果,分析成績、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最後進行必要的討論,並提出今後的打算。
具體來說,應包括兩方面內容: 1、階段性研究工作回顧
即對照本階段課題研究推進計劃(進度計劃),對本階段(學年或學期)內開展的主要研究工作進行總結。這是課題結題時撰寫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的重要依據。
具體地講,應圍繞本階段課題研究工作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①學校層面開展了哪些活動(如:開展的培訓、調查、觀摩、研討等)?採取了哪些組織管理措施?在教師層面,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如何?②階段性既定目標是否達
2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麼成效?涌現出哪些典型?③本階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處?研究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或困惑?對今後的課題研究有何啟示?
2、階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對照本階段課題研究推進計劃(進度計劃),對本階段(學年或學期)內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進行提煉。這是課題結題時撰寫課題研究成果報告的重要依據。
具體地講,可圍繞本階段課題研究工作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①顯性的課題研究成果,包括兩類:一是事實類成果,如有效經驗(做法)總結、專題研究論文、典型課例(案例)、優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隨筆;二是數據類成果,如個體或群體的因變數測查材料(問卷統計、成績分析);②隱性的課題研究成效,包括:學生的各方面的成長狀況、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學校的內涵發展狀況、產生的社會效應,等等。
成果的梳理並非簡單的成果羅列。對於課題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視為原始性成果。因此,對於課題負責人而言,還應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對上述原始性成果進行分類整理,並去粗取精,剔除無效成果或者無關成果;二是准確把握課題研究的變數因素,對上述原始性成果進行邏輯分類和提煉,然後以事實和數據為本,對整個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3
與成效進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從中抽取出科學性、規律性精華,使課題研究成果基於原始性成果,又高於原始性經驗。
落款。總結的作者署名寫在標題的正下方,總結的日期註明在正文末的右下方。
(由導言與主體兩部分構成。導言是根據什麼,為了什麼目的,對什麼問題或情況,作如下總結。正文寫做法、成績和缺點、經驗與教訓、問題與建議等。)
❹ 研究性學習成果概述怎麼寫
1、研究背景(100字)
簡單介紹做這個課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的問題。
如果是針對現實問題的,說明是源於什麼社會現象;如果是做學科性研究的,介紹一下這個課題的價值和作用。
2、理論基礎(50字)
說明這個研究基於的理論。
如果是科學類的研究,就介紹科學原理;如果是文學藝術類研究,說明選取了哪些文藝作品,分別是什麼版本;如果是社會問題類的研究,闡述已有的、公認的理論模型。
3、 實踐方法和過程(400字)
最主要的內容,也是評審專家們重點關注的部分。
科學類研究:要具體說明操作步驟,每個操作都會產生什麼現象。建議用(1)(2)這種小標題的形式,使流程看上去更為清晰易懂。
文藝類研究:說明從哪些角度對文藝作品進行分析,好文章好在哪,是角度好還是文採好;作品引起了什麼反響,歷史上有哪些權威人士給予評價。
社會問題類研究:則要介紹用了什麼調查方法,分別從什麼渠道查閱了哪些文獻;有做調查問卷的話簡述問卷的內容;有沒有進行訪談,主要內容是什麼,等等。
4、研究結果(50字)
簡單說明研究結果。
由於下面還有一個框需要填「研究結論與反思」,所以這部分只要一兩句話,闡述研究取得的成果即可。
二、內容規范
既然是研究性學習報告,內容嚴謹、規范是必須的。這不僅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能從側面反應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邏輯性。
通常來說,在內容規范上通常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 名詞統一
研究性報告中會出現不少專業術語或者人名地名。有的時候由於歷史或翻譯的原因,同一個詞會有幾種通用的表達方式,但是在一篇文章中,務必要做到前後一致。
比如:非盈利組織/非營利組織、阿伏加德羅常數/阿佛加德羅常數、梵谷/梵高等。
2、 符號規范
在研究性報告中,可能會用到的符號有兩類:一是單位名稱,二是英語縮寫。
單位名稱:首先要確定用中文還是用英文,比如是 「摩爾」還是「mol」,通常理科類建議用英文。其次是表述統一,比如「千米」和「公里」,英語注意大小寫,「KG」「Kg」"kg」等,原則上每種單位確定一種形式,全文統一。
英語縮寫:標準的做法是首次出現時用中文全稱,括弧內註明英語全名和縮寫,如「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後文再提到的時候,只需直接寫APEC即可。有些大家已經普遍接受的詞,如APP、G20等可以不需要全名,但要注意全文大小寫統一。
3、 體例一致
上文提過,可以多採用小標題的形式,但是要注意的是層次不能亂。
一般來說,層次的級別是「一、」>「1.」>「(1)」,一篇小報告中不要超過3個層級。層次之間要一一對應,不能越級。
(4)1型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1、確定調查對象
當確定下研究課題又決定採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後,首先做的工作是確定調查對象。根據調查對象,可以分為全面調查(或稱普查)和非全面調查。
中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應當學習將傳統方式與現代手段結合起來綜合使用的方法。傳統的調查研究的方法有個別采訪,開調查會,上圖書館收集資料。現代手段增加了網上信息檢索。
2、訪談調查
個別采訪、開調查會,採用的是問答式、討論式,要同被調查者平等對話,採取虛心求教態度,並口問手記。這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之後,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個體,進行更加深入具體的調查,便是典型調查。其目的是,加強所獲信息的准確度和所獲資料的可信度,確保調查結論的可靠無誤。
3、問卷調查
在調查研究中,發問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它簡便易行、節省時間,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較容易整理和統計。有時用無記名形式問卷,可以獲得訪問或開調查會所不容易獲得的某種有價值的資料。當然有時發出的問卷無法全部收回,會影響所給材料的代表性。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要重視對問卷的設計。如果想比較順利地獲得真實可靠的資料,並使它易於整 理和統計,就必須遵循一定原則:
①問卷中的所有問題都應和研究的目的相符合,即題目應是研究問題和假設所要測量的變數;
②問卷要清楚地說明問卷的重要性;
③問題要簡明扼要,客觀,不能暗示答案;
④整份答卷要盡可能簡短;
⑤所問問題不能超出回答者的知識和能力范圍;
⑥回答問題後的資料要易於列表說明和解釋。
設計問卷首先要設計標題,標題要與研究目的相符。其次要寫問卷中的指導語,一般包括稱謂、研究目的、回答問題的要求,對有關問題的解釋,等等。最後要說明聯系人、聯系地址、電話號碼等。
問卷設計好以後,還不能正式使用,需要先做試驗性調查,也就是小范圍的調查驗證問卷內容是否合理,好的保留,不好的淘汰或修改,這樣調查問卷表就會更科學可行了。
4、表格調查
調查表是調查研究中用以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登記,並列有一系列調查項目的表格。
調查表是獲得數據的方法,設計時一定要內容明確,按一定順序或邏輯排列。一般表的後面都附"填表說明"以便說明調查目的和填表要求。
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查閱有關資料、訪問調查對象、開調查會等等,這些方法都有不同特色,可以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互相結合起來使用。
❺ 屠呦呦原創性研究成果在哪一年完成
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醫葯典籍啟發,提出用乙醚低溫提取青蒿有效成分,並且報版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瘧效果。次年權,「523項目」研究人員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瘧成分青蒿素。44年後,屠呦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❻ 老師發了一張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成果報告
課題名稱: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研究方法:觀察法、分析法、統計法
研究內容:早入校門到教室一段時間內所用到的、發現的數學知識。
統計內容:1.今天早上6:50-7:10到校人數多少人?2.7:10-7:30到校約多少人?3. 7:30-7:40到校多少人:7:40-7:50到校多少人?計算出那一時間段到校人數最多?得出學生入校高峰期的時間。到教室,如上方法,統計學生各科作業完成情況,本班學生到校情況等方面的信息。
如上內容可以製作成統計表、統計圖等,進行統計(知識點,統計知識)。還有這一時間段遇到的數學知識,比如:鍾表上的時刻所稱的角度(知識點:角的的知識)?排座位怎麼排列整齊(知識點: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閉門時,門沿門軸轉動所形成的圖形(知識點:面動成線),等等。
課題結論:生活處處是數學,數學處處是生活。數學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
注意:課題最好是做到有理有據,有結論。說理透徹,論事有據,結論明確。
(僅做參考)
❼ 段萬春的實質性研究成果有
1、《昆明市形象設計》98昆明市政府二等獎、省政府三等獎;
2、《隱型組織-專-企業改革路》2003年省政府人文社科屬三等獎;
3、《民族地區形象設計》2003年省政府人文社科三等獎;
4、《建立健全雲南省科技中介機構研究》2003年省人民政府科技三等獎。
❽ 葛良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863計劃重大項目課題「航空伽馬能譜勘查系統研發」課題負責人,研究成果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成果展(2011年)展出。
2、地學核分析與檢測理論、儀器開發與應用,教育部科學技術國家獎提名一等獎,2005,第二完成人;
3、地-空界面地球物理氡場及在資源與環境中的應用研究,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0,第一完成人;
4、地球物理探測技術進展,地質出版社,2012,第三編著者;
5、一種拐杖式光電輻射儀,專利號:ZL,201010145734.0,第一完成人;
6、核科學與技術國防特色教材:核輻射測量原理,主編,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2年;
7、四川省精品課程,「核輻射測量方法」,第一主講(2012年)。
❾ 高中生研究性學習成果
高中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報告
「校園·生活」現狀調查
——高一(7)班研究性學習活動報告
一、課題的來源和確定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上個世紀以來,許多學校都對此作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課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軟硬體都相對落後,學生基本都來自於農村,他們不如城裡的同齡人見多識廣,獨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環境,使他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對周圍人事的關心。我校實行雙休日,對距家較遠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時間可以支配,作為班主任正好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性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在閱讀了大量研究性學習案例後,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我將課題定為「校園·生活」。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校園,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才能使學生關愛自己的校園,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校園主人翁的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校園文明,遠離危險,參與營造「平安校園」,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
二、課題目標與方案設計
(一)課題目標
1.認識到維護和創造校園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2.讓學生學會設計、收集和處理信息,學會合作、討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學會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校園,關愛他人。
(二)方案設計
1.子課題的確立
「校園·生活」涉及面很廣,學生也各有所長,各人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和學生共同設計了以下七個課題:「校園·生活」紀律現狀與問題衛生現狀與問題校園安全現狀與問題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教學情況調查校園飲食情況調查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調查2.具體方案設計
課題組成員為高一(7)班66名同學。在公布七個子課題後,由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編成七個小組。每小組任命一名組長,再由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討論本小組研究方案,然後進行分工實施。
三、活動實施過程
1.學習培訓:對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方法(問卷法、訪談法、信息分析、撰寫報告等)指導。
2.分組討論,制定調查問卷並各復印30份。 (調查報告www.fwsir.com) 討論確定本組研究方案並進行調查。
3.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並撰寫調查報告。由班主任進行整體匯整。
4.課題總結。由班主任撰寫整體報告,並利用班會課,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總結點評。
四、學生的研究成果
(一)紀律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
總體來說,我校大多數學生的紀律狀況良好,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尊敬師長,考試和作業過程中都有較強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打飯插隊,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現象等等。
問題存在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自律,同時和部分老師要求不嚴格也密切相關。
(二)學校衛生現狀調查報告(大磊、李政策、蘇敏、紀沈琴等19人)
對於寢室衛生,有一半同學認為寢室衛生間設計不合理。59%的同學認為寢室區有異味、不衛生。但同時,同學也坦承各班寢室垃圾能夠及時清理。
對於教室衛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級達不到清潔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普遍原因是少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對於校園衛生區衛生,絕大多數同學能夠將垃圾倒在指定場所,對校園衛生間衛生也基本滿意,但近七成的學生認為校園整體不是很清潔。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較強的衛生意識,能夠自覺維護校園和教、寢室衛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校園環境中,並承認這對學習有影響。學生們對良好衛生環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學校能徹底改善衛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學校適當調整衛生間布局,改善部分設施,加大宣傳,班級進一步加強對衛生管理,並實施有效的監督機制,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三)我校安全情況調查(楊玲、陸玉娟、尹星、吳小知、許榮等8人)
圍繞安全問題,我們作了七個方面的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用電安全、運動安全和實驗安全整體較好,分別只有7%和3%的同學出現過意外(原因不詳)。
同學們意見較為集中的安全隱患有三個方面,一是校園丟失物品的情況較為嚴重,近一半學生承認丟失過物品或者有失竊經歷。二是在校園一些監控死角,學生聚集吸煙情況普遍,有一半學生都知道這種情況存在;三是教學樓樓道照明情況有重大安全隱患,絕大多數同學對此表示不滿。只有1/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
為此,小組建議學校為教學樓樓道裝聲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燈。同時,對極少數學生攀爬圍牆的行為,進行監督和制止。
(四)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陳彥宇、紀蓓蓓、桂盈盈、汪麗、吳青青、陳華等6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並提倡節約水電,並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如利用洗臉水灑地、洗衣服;減少手機的使用,保持長期待機狀態等。但仍有少數同學在冬天用熱得快燒水現象,這既不安全,也不環保。希望學校加強環保宣傳,並制定相關的制度,讓高中生為社會、校園的和諧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五)教學情況調查(組長:田浩然)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85%的學生認為本校教師教學嚴謹,輔導認真,對學生較熱情。多數學生認為學校硬體設施配套齊全。但對老師的教學行為,仍有個別小問題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師經常在上課期間接聽手機;二是極少數老師在上課期間吸煙;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過老師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另外,也有學生反映教學樓漏雨,體育器材缺乏等問題。
建議學校對教師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改善教學設施,力創和諧文明校園。
(六)校園飲食情況調查(查文寶、高志、許濤、陳秋霞、桂佳、桂蜜棗等9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調查顯示,只有2%的同學對學校食堂滿意。91%的學生都有吃零食的習慣,還有少數學生有節食的不良習慣。
建議學校食堂適當調低飯菜價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進行飲食健康知識宣傳,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七)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調查(張晟、劉超2人)
調查顯示,在課余時間選擇運動的學生只有11%,60%的學生選擇休息,還有21%的學生仍然堅持學習。
從調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同學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懂得勞逸結合。調查結果還顯示,對於學生課余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導致很多學生對這段時間的安排處於茫無頭緒的狀態。
希望各班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宣傳,學校和班主任要對學生課余時間安排進行科學引導。
五、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感受
1.許榮:我們從事任何事情,都要有團隊精神,相互合作,聽從隊長的指揮與安排,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只樣只會拖累集體。
2.尹星:在這次活動中,我收獲了很多。它讓我了解了怎樣開展一項研究性活動,讓我知道了怎樣製作一份調查問卷,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使我學會了大膽與別人交流。
3.小蕾:平時在報刊上看到調查報告總是不以為然,只是隨意看上一眼,有時還會說:「什麼嘛!不感興趣!」然後將它丟在一邊,卻沒有發現在這簡單的調查報告背後凝聚著多少人的汗水!今天才體會到一份調查報告的誕生是多麼的不容易!
4.陳香香: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了:合作是成功的前提,安全是生命的基礎。
5.楊玲:我們每進一個班級首先找班長,解釋此次活動的原因、目的,並自我介紹,他們都很樂意幫我們。
6.吳小知:當我們進行走訪這一步驟時,成效不怎麼明顯。有些被調查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或名譽,不願意據實相告,答案與事實背道而馳,所以,這次調查結果不怎麼准確。
❿ 國內代表性研究成果
1. 1∶ 20 萬區域地球化學測量方法研究
東北森林沼澤景觀區礦產資源地球化學勘查方法技術研究開始於 1974 年,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李明喜等在黑龍江省多寶山銅礦區及其外圍進行了區域和礦區地球化學勘查方法技術的初步研究。確定了 -60 目粒級水系沉積物測量在區域化探及其異常查證中的有效性,提出採用 -60 目水系沉積物測量進行 1∶ 20 萬區域化探掃面的工作方法,地質礦產部系統使用這種方法在東北森林沼澤區開展 1∶ 20 萬區域化探持續了較長時間。
1990 年地質礦產部物化探研究所張華、孔牧、劉應漢在內蒙古三河 ( 即得耳布爾)鉛鋅礦區及外圍進行了區域化探掃面方法技術研究,1991 年張華、任天祥、孔牧等進行了內蒙古滿洲里1∶ 20 萬區域化探工作方法試驗研究,提出該類地區 1∶ 20 萬水系沉積物測量掃面的采樣密度為 1 點/2 ~ 4km2或更稀,采樣粒級為 - 20 目 ( - 0. 9mm) 。這一成果對 20 世紀 90 年代我國森林沼澤區 1∶ 20 萬區域化探掃面產生過一定影響,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使用了 10 多年。
1975 ~ 1999 年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東北部先後分階段以 - 60 目、 - 20 目作為采樣介質,完成了森林沼澤景觀區大約 90% 左右面積的 1∶ 20 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這些工作在地質找礦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由於對森林沼澤景觀區廣泛存在的腐殖質對水系沉積物中地球化學變差的干擾程度估計不足,使用的采樣介質均涵蓋了腐殖質的優勢粒級,使樣品中混入較多腐殖質,對測區地球化學分布產生了較大幹擾,致使許多異常追蹤評價工作幾上幾下找不到異常源,使找礦工作陷入困境。
1999~2001年楊少平、孔牧等在森林沼澤景觀區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方法技術專項研究中,對該類景觀區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學作用及元素在水系沉積物、土壤和泥炭中的分布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初步查明了有機質對化探工作的影響程度,提出了森林沼澤景觀區1∶20萬區域化探工作方法,對區域化探異常查證方法也進行了探索,肯定了水系沉積物粗粒級測量和殘坡積土壤測量在區域化探異常查證中的重要作用。2002年提交了試驗成果報告。經中國地質調查局批准,該項專題研究提出的1∶20萬區域化探方法作為森林沼澤景觀區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新方法使用,該方法的主要內容:①森林沼澤景觀條件下區域化探掃面,基本采樣密度為1個點/4km2,采樣粒度以-10目~+60目為宜;②采樣部位必須是在活動性流水線上;③采樣介質為代表匯水域基岩成分的岩屑物質;④每一采樣點強調多點採集組合樣;⑤在局部水系不發育地區,應採集土壤樣品代替,采樣密度為2~4個點/4km2,土壤樣品必須采自殘坡積層物質,並多點采樣組合,采樣粒度同水系沉積物測量;⑥水系沉積物樣品加工時必須去除粘土膠結物(即假粒級),必要時採取水篩方法處理。
2.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學測量與異常查證方法研究
1995~1997年,汪明啟、孔牧等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森林沼澤景觀區開展了異常追蹤與查證方法技術研究,提出了以4點/km2網格法土壤測量和礫石測量進行異常追蹤、土壤和礫石剖面測量進行詳查的異常查證工作程序。
2001年李慶錄、宋丙劍、宋貴斌開展了森林沼澤景觀區化探找金技術方法研究,在5個礦區採集了46件水系沉積物、56件土壤樣品,進行-20~+40目、-40~+60目、-60目~+80目、-80~+120目等4個粒級試驗,發現所採集樣品從粗粒級到細粒級金元素含量有增高的趨勢,金主要富集在-40目粒級中,含量大於3×10-9可以形成異常。金在水系沉積物中遷移距離一般為800~1400m。
2001~2002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承擔了國土資源調查技術方法類研究項目「得爾布干成礦帶北段森林沼澤景觀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研究」,對得爾布干成礦帶北段森林沼澤景觀進行調查,對森林沼澤區景觀地球化學特徵、元素存在形式、元素遷移富集規律和化探異常影響因素進行了較深入研究,研製出對消除有機質影響有一定效果的水系沉積物測量「漂洗采樣法」,提出了森林沼澤景觀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方法:①1∶50000地球化學測量以水系沉積物測量為主、溝系沉積物測量為輔,水系、溝系欠發育時以土壤測量為主,采樣密度為4~5點/km2;②樣品加工粒級-4~+60目或-10~+60目;③水系沉積物測量使用漂洗法可以有效消除樣品中有機質干擾,增強與礦化有關的信息。該方法在4個試驗區示範性測量中取得了很好的找礦效果。
2002年馬曉陽、崔玉軍、李祥佑通過研究提出,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北部地區開展1∶5萬化探工作,以水系沉積物測量為主,輔以土壤測量;采樣密度4~5點/km2;截取水系沉積物中-10~+60目的物質構成樣品,能夠減少有機質的干擾,使異常清晰度明顯增高,取得明顯的找礦效果。
2002~2003年,楊少平、張華等在森林沼澤區化探掃面資料評估研究中發現:在森林沼澤區的水系沉積物、泥炭、腐殖土和殘坡積土中,腐殖質主要以胡敏素的形式存在,其比例維持在1/2到2/3的水平上。對於地球化學活性很強的富里酸和胡敏酸來說,富里酸佔有比較大的比例(在2/3以上)。在殘坡積層中,腐殖質相的比例明顯偏低,但在腐殖層中則明顯偏高。其中富里酸結合/吸附的Cu、Pb、Zn占腐殖質相的50%左右,因此,富里酸的結合-吸附作用是影響東北森林沼澤區土壤中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3~2005年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金浚等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楊少平等合作承擔了中國地質調查局技術方法類研究項目「森林沼澤景觀異常查證方法技術研究」,研究范圍擴展到額爾古納河流域、大興安嶺中北部、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基本涵蓋了我國森林沼澤景觀的全部地區;選擇內蒙古自治區得耳布爾鉛鋅礦、大梁金礦、吉峰八岔溝鉛鋅礦、黑龍江省多寶山銅礦、東安金礦、小西林鉛鋅礦、吉林省天合興銅礦等7個礦區為試驗區,開展森林沼澤區自然景觀調查和二級景觀類型劃分,研究森林沼澤景觀各類介質中元素存在形式、元素遷移富集規律、地球化學異常影響因素,進行森林沼澤景觀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和異常查證評價技術研究試驗,提出了針對不同類型二級景觀區中大比例尺的化探工作方法和異常查證評價技術;選擇上述礦區外圍及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吉峰地區、西陵梯地區、扎蘭屯市碰頭嶺地區、綽爾13公里溝地區、黑龍江省塔河縣塔源地區等12個地區為勘查示範區,進行中大比例尺化探示範性測量、異常查證、後續地質工作及工程驗證,發現了太平川鉬銅礦、大梁金礦等具有大中型遠景的礦產地,取得了很好的找礦成果。
2004年程志中、王學求、胡忠賢等在《森林沼澤區富含有機質樣品中金的存在形式及對分析的影響》一文中提出:有機質的存在有利於金的富集,但金不是以有機質結合形式存在,有很大一部分金以SO2包體形式存在。有機質存在對金的分析造成一定困難,用常規的王水溶礦法分析使樣品的含量偏低,而在採用四酸溶礦法(硝酸、氫氟酸、高氯酸、王水)驅逐樣品中的SO2後樣品金測定值明顯增高。這一建議對森林沼澤景觀區金異常查證具有指導意義。
2006年耿衛華、楊乃峰、馬曉陽研究了黑龍江省森林沼澤區地球化學亞景觀類型劃分,根據溫度、濕度、地貌、水系、土壤、元素地球化學分布等因素,將黑龍江省森林沼澤景觀劃分為上黑龍江低山丘陵亞景觀、呼中-塔河中低山亞景觀、黑河-孫吳低山亞景觀、小興安嶺-張廣才嶺中低山亞景觀、完達山低山丘陵亞景觀、鏡泊湖-雞東新生代玄武岩覆蓋區等6種二級景觀類型,對森林沼澤區二級景觀類型的劃分有一定參考價值。
2008年楊少平、焦保權、孫忠軍等發表了森林沼澤景觀區區域化探異常追蹤方法技術部分研究成果,提出森林沼澤景觀區區域化探異常追蹤可以選擇以下方法:①水系沉積物測量加密法,采樣密度3~4點/km2,采樣粒級-10~+60目;②土壤測量B層殘坡積物測量,采樣粒級取-20目;③有倒石堆地區採用滲濕土測量,采樣密度6~7點/km2。他們認為泥炭測量難以全面客觀反映異常情況,不宜使用。
截止到2011年,在黑龍江省地質調查研究總院、黑龍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吉林省地質調查院、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綜合物探大隊(原地質礦產部第二綜合大隊)、安徽省勘查技術院(原地質礦產部第一綜合物探大隊)等省區、隊的努力下,我國森林沼澤景觀區的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已經基本上完成,發現了數以萬計的地球化學異常;對測區的地質找礦工作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區域化探異常只查證了很少一部分,大量的區域化探異常處在待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