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權下放」讓成果轉化有多快
「三權下放」讓成果轉化有多快?
將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由國家下放到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事業單位,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和成效。去年9月,財政部會同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了《關於開展深化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同年11月,20家中央級事業單位正式啟動了試點。
這一被稱為「三權改革」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政施行1年來究竟效果如何?又有哪些難點還需進一步破解?在日前舉行的由上海市科協主辦、上海市電子學會和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葯物所共同承辦「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就此進行了一番熱議。
釋放驚人創新活力
「試點單位和科研人員對『三權下放』的期待非常高,積極性也很高。」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軒說。作為該項政策的評估專家,李曉軒對試點一年的「三權下放」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他在走訪相關試點單位時發現,不僅是不少科學家們都在討論新的政策,還有一些高校教師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也開始准備帶著成果去創辦公司,「原來大家都還有一些後顧之憂,現在膽子大了。」
伴隨科研人員積極性大增的是試點單位對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機制體制流程的優化。李曉軒說,在尋求具體操作方法與政策之間的配套方面,各家單位都下了很多功夫。「『三權下放』之前,成果轉化採用多種方式規避上報國家的流程,造成了很多灰色地帶,這次下放可謂『開前門、堵後門』,把灰色東西變白了,將其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按照李曉軒的說法,「三權下放」後,轉化的科技成果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了。中科院上海葯物所合作與成果轉化處處長關樹宏列舉的一組數據成為最好的證明:該所在2010年到2014年的5年中,一共完成了15個項目的轉化或專利轉讓,總合同額約8億元;而在2015年1月改革試點以來的半年多里,已經有11個項目實現轉化或專利轉讓,總合同額超過4.6億元,另有5個項目正在履行轉化的程序,其中2個項目合同總額達2.3億元,使得總合同額已經接近7億元。
中科院上海葯物所科技成果轉化在改革的半年裡的成果直逼5年總和。即使考慮到上海創建科創中心和相關22條出台所帶來的影響,依然能從一個側面清晰地展現出「三權下放」在科技單位所釋放出的令人驚嘆的創新活力。
還有難題需破解
「三權下放」能否根治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難的頑疾?似乎還不夠。李曉軒坦言,在試點中,也發現了這一政策難以解決的轉化難題。「首先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考核壓力,所有權沒有下放,科技成果依然屬於國有資產,需要保值增值的考核,這與成果轉化的高風險性相違背,不利於釋放積極性。」他說,「還有,作為領導幹部的科研人員兼職獲取報酬或股份,以及是否鼓勵單位辦企業等問題上,現有政策規定都與成果轉化有所沖突。」
另一個不合理的是成果轉移轉化稅收問題。「我們有的團隊拿著個人的資產出資。剛剛出完資,還什麼收益都沒有,因為項目作價400萬元就需要交20%即80萬元的稅。這個對科研人員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打擊很大。」中科院微電子所院地合作與產業化處負責人介紹說。
李曉軒表示,成果轉化相關權利從完全國有到部分下放單位,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到今天已經算是很大的跨度了。而造成難題的原因之一在於我國成果轉化的所有權還沒有下放,「單位是國有的,科技成果所有權也在國家手上,即使科技成果完成轉化,科研人員依然會發現自己是打工的,而不是老闆。」 李曉軒說,「可以採用分類管理的辦法加以解決:把無形知識產權從傳統國有資產中分離出來,在管理上加以差別對待。」
Ⅱ 什麼是中央級事業單位
【釋義】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第252、411號令) 一般來說,企業單位是以盈利為目的公司、企業,這類單位有工商管理局核發的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它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沒有營業執照,是遵照許可證制度。事業單位法人依據《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經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登記或備案,完成獲取法人資格的法定程序。事業單位開展活動時,需有《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作為法人身份的合法憑證。事業單位的分類較多,達一百多個。直屬事業單位往往是指某機構的分支單位,該分支單位下屬單位,就不被稱為直屬事業單位。其他機構的分支單位、直屬事業單位,也不是該機構的直屬事業單位。例如,電視台是廣播電視局(廳)的直屬事業單位,而電視台下設部門和單位,就不是廣播電視局(廳)的直屬事業單位。
Ⅲ 軍工科研院所改制概念股有哪些
中信證券(600030)認為,板塊刺激因素有望在今年繼續強化,包括船舶工業、中國核建(601611)、航天系、電科系國改預期進一步提升,重點板塊後續發展值得期待,調整中可適當增加配置。
申萬宏源(000166)認為科研院所改制即將加速落地,首批轉制院所將率先啟動改制,後續進程或超市場預期。關注電科系、船舶系、航天系等集團。
招商證券(600999)認為,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目前軍工企業資產證券化制度障礙基本破除,事業單位改制還在等待統一發令槍。隨著兩會臨近,軍工集團混改的推進也有望再次成為熱點。
投資機會方面,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國金證券(600109)首推"大院所、小公司"的航天系、電科系:航天系(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和電科系中的電子科技集團都是典型的"大院所、小公司"模式,即以大型科研院所為主導,各院所旗下培育細分領域的成果轉化平台,科研院所整體轉企所產生的市場競爭力將是對目前狀況的有效增強。尤其是在當下的航天領域,市場的無形之手正倒逼傳統模式轉變,改革的訴求日益強烈。維持行業"買入"評級,在國防科技工業改革過程中,建議重點關注航天系旗下上市公司:康拓紅外(300455)(航天五院衛星技術應用平台)、航天動力(600343)(航天六院旗下液體火箭發動機整合平台)、中國衛星(600118)(航天五院衛星研製平台);電科系旗下上市公司:四創電子(600990)(中電科38所資產平台)、國睿科技(600562)(中電科14所資產平台)、傑賽科技(002544)(中電科通信板塊平台)。
中信證券指出,基於國家對軍民融合戰略的持續、快速推進與對軍民融合領域企業的較大支持力度,以及民參軍的巨大發展空間,考慮到後續軍民融合政策有望陸續出台、軍工行業國企改革進度有望加快,推薦重點關注的標的為中直股份(600038)(中航工業直升機業務資產整合平台)、中航飛機(000768)(基本面持續向好,919驅動發展)、中航機電(002013)(航空機電系統資產的整合平台)、航天長峰(600855)(研究所改制理論彈性最大的標的)、航天機電(600151)(航天八院研究所改制潛在阻力較小、進度有望超預期)、四創電子(受益於通航領域進展及電科系大類資產的整合)、銀河電子(002519)(民參軍意願強烈,執行力強)、春興精工(002547)(民參軍意願強烈)等。
Ⅳ 國家科技獎概念股有哪些
1、量子通信
據科技部官網此前公布的信息顯示,2015年度入選自然科學一等獎初評的項目僅有「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學」。該項目推薦單位是安徽省、中國科學院。據介紹,該項目組系統地發展了多光子糾纏干涉量度學,並將之創新性地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多個研究方向,取得了廣域量子通信和光學量子信息處理等領域的系統性關鍵突破;在此基礎上,將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帶入現實應用。
浙江東方:旗下持股49%的浙江國貿東方投資管理公司與中科大量子通信技術潘建偉團隊達成意向,在浙江省杭州市海創園內設立「浙江神州東方量子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合資公司將作為浙江省量子通信產業化平台,主要從事浙江省內量子保密通信固網建設和運營業務。
華工科技:華工科技子公司華工正源的首席科學家王肇中教授正在研製的量子點激光器正是服務於國家的量子通信系統,屬於量子通信中所需要的量子點激光器。能在高速光通信、量子通信、圖像顯示、導航、高功率激光武器等領域發揮巨大的應用。
神州信息:神州數碼是神州信息的下屬子公司,也是我國國家安全可靠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八家重點產業之一,曾經參與過政府、金融、電信、交通能源等重要領域安全可靠信息系統的建設和保障工作,具備高復雜系統的集成建設能力。
皖能電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安徽省皖能集團(皖能電力第一大股東)和銅陵潤豐集團,合資成立安徽量子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安徽的量子通信建設。
三力士:公司11月披露,與王增斌及其研究團隊就推動量子工程軍用、民用技術成果雙向轉移,軍工、民營經濟融合發展等事項展開合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書》。
福晶科技:公司主要從事非線性光學晶體、激光晶體及精密光學元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激光、光通訊等工業領域。
2、LED封裝優化
據分析,備受矚目的技術發明一等獎有望花落「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體」項目(下稱「硅襯底項目」)。硅襯底項目的主要參與人員孫錢昨日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從國家戰略層面講,硅襯底技術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路線,可以構建中國完全自主的LED產業。與硅襯底技術並列LED三大技術路線的藍寶石襯底技術曾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有產業經濟學家表示,在成本持續下降的背景下,硅襯底技術如若能獲得資本大力追捧,LED產業格局有望被重塑。
晶能光電是襯底技術的「扛旗」者。該公司不僅受讓了該項成果,而且在2008年5月實現了產業化。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一家量產高功率、高性能的硅襯底LED晶元公司。據公開資料顯示,晶能光電曾獲金沙江創投大力投資,在其推動下,港股順風清潔能源於2015年5月收購了晶能光電59%股權。根據雙方約定,晶能光電將在市值30億美元時獨立上市。「順風清潔能源也是看中了公司的技術路線,看好其產業發展前景。」孫錢表示,「晶能光電後續與順風清潔能源還會有更多的產業、資本層面的合作。」
總部位於江西的A股上市公司聯創光電亦值得關注。據公司此前年報披露,早在2007年該公司開展的「基於硅襯底的光電子器件封裝及應用」項目即獲重大突破,2008年公司與南昌大學合作的「半導體照明高亮度功率白光二極體晶元開發及產業化」項目驗收。
聯創光電還在2014年年報中表示,公司積極參與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半導體照明封裝與應用協同創新平台建設,成為首批江西省5家協同創新體之一 ,申請到政府產業發展科研政策扶持約2000萬元配套資金,為推動公司LED產業的持續升級和跨越發展創造了條件。
除此之外,A股真正涉及硅襯底技術的公司目前尚未發現有公開披露。不過有LED行業人士指出,硅襯底技術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打開了LED行業自主發展空間。江西省工信委主任曾提出建議,將硅襯底LED產業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若技術路線得以逆襲,乾照光電、聚飛光電、雪萊特等小市值LED公司有望發揮「船小好掉頭」優勢,向新技術轉型。
3、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
通信行業利潤增長穩定,仍處於較高景氣度,維持「強於大市」評級。目前,行業整體進入「後4G時代」,轉型是行業主旋律。信息基礎設施需求強勁,重點推薦烽火通信、永鼎股份。鑒於運營商4G建設確保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重申對烽火通信、信維通信、中恆電氣、中興通訊、光迅科技、海能達、恆寶股份、三維通信、世紀鼎利。
Ⅳ 什麼是「中央級事業單位」
《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中央級事業單位佔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包括:國家撥給中央級事業單位的資產,中央級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政策規定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以及接受捐贈和其他經法律確認為國家所有的資產,其表現形式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等。
Ⅵ 黨中央國務院鼓勵創業和創新的各項方針政策有哪些
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富民之道、強國之舉,有利於產業、企業、分配等多方面結構優化。面對就業壓力加大形勢,必須著力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為促進民生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新動能。現就進一步做好就業創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一)堅持擴大就業發展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作為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合理確定經濟增長速度和發展模式,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以穩增長促就業,以鼓勵創業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加強財稅、金融、產業、貿易等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配套銜接,建立宏觀經濟政策對就業影響評價機制。建立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就業評估機制,同等條件下對創造就業崗位多、崗位質量好的項目優先安排。
(二)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創新服務業發展模式和業態,支持發展商業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大力發展金融租賃、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旅遊休閑、健康養老、家庭服務、社會工作、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服務業就業比重。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結合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具有成本優勢的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具有市場需求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挖掘第二產業就業潛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鼓勵有文化、有技術、有市場經濟觀念的各類城鄉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到農村就業創業。
(三)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小微企業經營特點和融資需求特徵,創新產品和服務。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強市場監管執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對小微企業亟需獲得授權的核心專利申請優先審查。發揮新型載體聚集發展的優勢,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中央財政給予綜合獎勵。創新政府采購支持方式,消除中小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面臨的條件認定、企業資質等不合理限制門檻。指導企業改善用工管理,對小微企業新招用勞動者,符合相關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支持,不斷提高小微企業帶動就業能力。
(四)積極預防和有效調控失業風險。落實調整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穩定就業崗位。將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崗政策實施范圍由兼並重組企業、化解產能過剩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等三類企業擴大到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可通過與職工進行集體協商,採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彈性工時、協商薪酬等辦法不裁員或少裁員。對確實要裁員的,應制定人員安置方案,實施專項就業幫扶行動,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險接續,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再就業。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依據兼並重組政策規定支付給企業的土地補償費要優先用於職工安置。完善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建立應對失業風險的就業應急預案。
二、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
(五)營造寬松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堅決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年內出台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意見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方案,實現「一照一碼」。繼續優化登記方式,放鬆經營范圍登記管制,支持各地結合實際放寬新注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分行業、分業態釋放住所資源。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依託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政策集中公示、扶持申請導航、享受扶持信息公示。建立小微企業目錄,對小微企業發展狀況開展抽樣統計。推動修訂與商事制度改革不銜接、不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全面完成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再取消下放一批制約經濟發展、束縛企業活力等含金量高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面清理中央設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行為,明確標准,縮短流程,限時辦結,推廣「一個窗口」受理、網上並聯審批等方式。
(六)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台。抓住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適應創業創新主體大眾化趨勢,大力發展技術轉移轉化、科技金融、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業,總結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路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台和發展空間。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優惠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眾創空間的房租、寬頻網路、公共軟體等給予適當補貼,或通過盤活商業用房、閑置廠房等資源提供成本較低的場所。可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前提下,或利用原有經批準的各類園區,建設創業基地,為創業者提供服務,打造一批創業示範基地。鼓勵企業由傳統的管控型組織轉型為新型創業平台,讓員工成為平台上的創業者,形成市場主導、風投參與、企業孵化的創業生態系統。
(七)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運用財稅政策,支持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發展。運用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業活動,壯大創業投資規模。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投入,促進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支持新興產業領域早中期、初創期企業發展。鼓勵地方設立創業投資引導等基金。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加快創業板等資本市場改革,強化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融資、交易等功能,規范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推動多渠道股權融資,積極探索和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和融資服務機構,促進大眾創業。
(八)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針對有創業要求、具備一定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就業重點群體和困難人員,提高其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明確支持對象、標准和條件,貸款最高額度由針對不同群體的5萬元、8萬元、10萬元不等統一調整為10萬元。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對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由財政給予貼息。簡化程序,細化措施,健全貸款發放考核辦法和財政貼息資金規范管理約束機制,提高代償效率,完善擔保基金呆壞賬核銷辦法。
(九)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一年以上人員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人員。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可依法享受稅收減免政策。抓緊推廣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稅收試點政策,將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試點政策、企業轉增股本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股權獎勵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具有強制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落實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和創業負擔舉報反饋機制。
(十)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業、離崗創業有關政策。對於離崗創業的,經原單位同意,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原單位應當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創業的實際情況,與其簽訂或變更聘用合同,明確權利義務。加快推進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政策推廣。鼓勵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科研機構、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通過合作實施、轉讓、許可和投資等方式,向高校畢業生創設的小微企業優先轉移科技成果。完善科技人員創業股權激勵政策,放寬股權獎勵、股權出售的企業設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
(十一)鼓勵農村勞動力創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依託現有各類園區等存量資源,整合創建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強化財政扶持和金融服務。將農民創業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依託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等公共平台,提供創業指導和服務。鼓勵各類企業和社會機構利用現有資源,搭建一批農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和見習基地,培訓一批農民創業創新輔導員。支持農民網上創業,大力發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積極組織創新創業農民與企業、小康村、市場和園區對接,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
(十二)營造大眾創業良好氛圍。支持舉辦創業訓練營、創業創新大賽、創新成果和創業項目展示推介等活動,搭建創業者交流平台,培育創業文化,營造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氛圍,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對勞動者創辦社會組織、從事網路創業符合條件的,給予相應創業扶持政策。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對政策落實好、創業環境優、工作成效顯著的,按規定予以表彰。
三、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十三)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完善工資待遇進一步向基層傾斜的辦法,健全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鼓勵畢業生到鄉鎮特別是困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推進,在基層特別是街道(鄉鎮)、社區(村)購買一批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優先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1年社會保險補貼。落實完善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准。將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對象范圍擴展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整合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完善管理體制和市場化運行機制,實現基金滾動使用,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支持。積極支持和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建設。對高校畢業生申報從事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納入各項社會保險,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提供人事、勞動保障代理服務。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可參照高校畢業生享受相關就業補貼政策。
(十四)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合理確定就業困難人員范圍,規范認定程序,加強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堅持市場導向,鼓勵其到企業就業、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對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一定期限內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一定比例的社會保險補貼。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可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並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及適當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對初次核定享受補貼政策時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規范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科學設定公益性崗位總量,適度控制崗位規模,制定崗位申報評估辦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安排就業困難人員,不得用於安排非就業困難人員。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在崗情況的管理和工作考核,建立定期核查機制,完善就業困難人員享受扶持政策期滿退出辦法,做好退出後的政策銜接和就業服務。依法大力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加大對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的補貼和獎勵力度,建立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加快完善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扶持政策,推進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和靈活就業。加大對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難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較集中的地區,上級政府要強化幫扶責任,加大產業、項目、資金、人才等支持力度。
(十五)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進一步清理針對農民工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加強農民工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特別是對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的老少邊窮地區,充分發揮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積極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加強對轉移就業農民工的跟蹤服務,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工作,在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時,要明確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的具體措施。
(十六)促進退役軍人就業。扶持自主擇業軍轉幹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就業創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組織實施教育培訓,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搭建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官、義務兵,要確保崗位落實,細化完善公務員招錄和事業單位招聘時同等條件優先錄用(聘用),以及國有、國有控股和國有資本佔主導地位企業按比例預留崗位擇優招錄的措施。退役士兵報考公務員、應聘事業單位職位的,在軍隊服現役經歷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服現役年限計算為工作年限。調整完善促進軍轉幹部及隨軍家屬就業稅收政策。
四、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和職業培訓
(十七)強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提高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和專業化水平。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創業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中小企業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等機構的作用,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服務,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切實將縣級以上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和縣級以下(不含縣級)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將職業介紹補貼和扶持公共就業服務補助合並調整為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支持各地按照精準發力、績效管理的原則,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建設,向社會力量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創新就業創業服務供給模式,形成多元參與、公平競爭格局,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十八)加快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按照統一建設、省級集中、業務協同、資源共享的原則,逐步建成以省級為基礎、全國一體化的就業信息化格局。建立省級集中的就業信息資源庫,加強信息系統應用,實現就業管理和就業服務工作全程信息化。推進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各類就業信息統一發布,健全全國就業信息監測平台。推進就業信息共享開放,支持社會服務機構利用政府數據開展專業化就業服務,推動政府、社會協同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
(十九)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加快建立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殘疾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形成有利於公平就業的制度環境。健全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人力資源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和標准化建設。加強對企業招聘行為、職業中介活動的規范,及時糾正招聘過程中的歧視、限制及欺詐等行為。建立國有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推動實現招聘信息公開、過程公開和結果公開。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規范發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薦、人員培訓、勞務派遣等人力資源服務,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完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順暢流動的制度體系。
(二十)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順應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需求,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加大創業培訓力度。利用各類創業培訓資源,開發針對不同創業群體、創業活動不同階段特點的創業培訓項目,把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重點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增強其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尊重勞動者培訓意願,引導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培訓方式和培訓機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企業以新招用青年勞動者和新轉崗人員為重點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強化基礎能力建設,創新培訓模式,建立高水平、專兼職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提升培訓質量,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合理確定補貼標准。推進職業資格管理改革,完善有利於勞動者成長成才的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暢通技能人才職業上升通道,推動形成勞動、技能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使技能勞動者獲得與其能力業績相適應的工資待遇。
(二十一)建立健全失業保險、社會救助與就業的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作用,鼓勵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盡快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對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時,可以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
(二十二)完善失業登記辦法。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要求、處於無業狀態的城鎮常住人員,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為登記失業的各類人員提供均等化的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和普惠性就業政策,並逐步使外來勞動者與當地戶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業扶持政策。將《就業失業登記證》調整為《就業創業證》,免費發放,作為勞動者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及就業扶持政策的憑證。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推動社會保障卡在就業領域的應用。
五、強化組織領導
(二十三)健全協調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就業創業工作的領導,把促進就業創業擺上重要議程,健全政府負責人牽頭的就業創業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就業形勢分析研判,落實完善就業創業政策,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各項就業目標完成和就業局勢穩定。有關部門要增強全局意識,密切配合,盡職履責。進一步發揮各人民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方促進就業創業積極性。
(二十四)落實目標責任制。將就業創業工作納入政績考核,細化目標任務、政策落實、就業創業服務、資金投入、群眾滿意度等指標,提高權重,並層層分解,督促落實。對在就業創業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有關地區不履行促進就業職責,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對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及具體責任人實行問責。
(二十五)保障資金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在財政預算中合理安排就業相關資金。按照系統規范、精簡效能的原則,明確政府間促進就業政策的功能定位,嚴格支出責任劃分。進一步規范就業專項資金管理,強化資金預算執行和監督,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著力提高就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二十六)建立健全就業創業統計監測體系。健全就業統計指標,完善統計口徑和統計調查方法,逐步將性別等指標納入統計監測范圍,探索建立創業工作統計指標。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全國勞動力調查制度建設,擴大調查范圍,增加調查內容。強化統計調查的質量控制。加大就業統計調查人員、經費和軟硬體等保障力度,推進就業統計調查信息化建設。依託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制度。
(二十七)注重輿論引導。堅持正確導向,加強政策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大力宣傳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經驗做法,宣傳勞動者自主就業、自主創業和用人單位促進就業的典型事跡,引導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就業創業工作,引導高校畢業生等各類勞動者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大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制定具體方案和配套政策,同時要切實轉變職能,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確保各項就業創業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以穩就業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Ⅶ 知識產權既是創新的一個重要產出,也是成果轉化的重要因素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然而,我國科研人員大多數「高大上」的研究成果仍「待字閨中」,無法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教授拿不到股權,學校搞不成科技成果轉化,政府得不到科技型企業。」西南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副總經理康凱寧用「三輸」來概括之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不暢局面。
今年1月,西南交通大學印發了《西南交通大學專利管理規定》,在我國首次明確了職務發明人對職務科技成果的所有權,將獎勵權前置簡化為知識產權獎勵,使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由發明人和學校共同所有,其中前者具有70%的所有權。
新政在頒布的三天內就有了明顯的成效:有好幾項成果的核心專利辦理了知識產權的校內分隔手續,並辦理了專利權人變更事項。
一直以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管理上的局限,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創造性難以發揮,是科技成果轉化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代表,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相繼出台了成果轉化獎勵和激勵政策。今年3月頒布的《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從加強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創新人才激勵力度、鼓勵和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等三個方面強化人才創新創業激勵機制。
新辦法新機制的制定出台,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熱情,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帶來了活力。作為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中科院上海葯物研究所2014年以來實施了50%的轉化收益歸團隊、個人,20%作為團隊研究經費的新規。新政使成果轉化收益與科研人員的利益緊密結合,也直接促使成果轉化走上「快車道」。2015年,該所有15項新葯研發成果成功轉讓,合同總額達8億元,是前5年轉化總額。
Ⅷ 科技成果折股和科技成果入股什麼區別
B,C,D
科技成果持有者可以採用下列方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自行投資實施轉回化;向他人轉讓該科答技成果;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
Ⅸ 科研成果轉化老大難,「引鳳還巢」的「科技城」怎麼破
6月25日,四川省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綿陽科技城建設的指導意見》和《支持綿陽科技城加快建設政策措施》,推動綿陽科技城依靠創新驅動率先實現突破發展,形成全省新的增長點。
作為由黨中央、命名建設的唯一的中國科技城,綿陽科技城如何激發新活力?「在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在『重塑四川經濟新版圖』中綿陽科技城肩負著重要任務。」省科技廳廳長彭宇行表示,我省將以更大的力度,打造更大的,形成創新驅動發展高地,並將綿陽科技城作為我省經濟發展次級突破的率先突破點,打造成為全省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10個方面先行先試
過去,科技城與綿陽主城區高度重疊。按照省最新計劃,將在主城區外,高標准、高起點規劃建設不少於100平方公里「科技城集中發展區」。新區建設將按「科學規劃、合理分工、分步推進」的原則,先期啟動建設3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軍民融合創新驅動核心示範區」,重點布局國防科研院所、軍工產業集團、高校和的軍民融合重大產業化項目,使其成為科技城未來發展的「領頭羊」。
省科技廳相關人士表示,新區之新,體現在政策新、機制新、發展路徑新。「將把科技城作為『特區』全力打造,集中資源、支持其優先發展,破解制約科技城發展的瓶頸障礙。」省科技廳表示,希望通過科技城加快發展,為地區經濟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探索路子、提供引擎、作出示範。
根據指導意見和政策措施,綿陽將在土地政策、股權激勵和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科技金融等10個方面先行先試。特別是針對科研院所體制改革試點、軍民融合體制創新等關鍵性問題,省明確指出,綿陽科技城內的事業單位轉讓擁有的科技成果產權所得,按照隸屬關系全額繳庫後,由同級財政全額安排給繳納單位,用於科研及相關技術轉移轉化;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職務發明成果在科技城轉移和交易,所得收益按60%-95%的比例歸參與研發的科技人員及團隊等。這將有效解決科研人員在軍民融合、成果轉化方面內生動力不足問題,充分調動各類人才到科技城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彭宇行透露,省將向國家爭取科技城比照執行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相關先行先試政策,重點爭取「新三板」、股權激勵、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改革、科研經費分配管理改革等政策試點。
搭建創新服務體系
「科技創新是慢工出細活。」彭宇行表示,前提是擁有完整的創新服務體系。在綿陽科技城,清晰創新服務體系正加快搭建——
研發方面,我省將支持骨幹與科研院所、高校聯合組建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究開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成果轉化方面,打造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軍民融合技術轉移中心等面向全國開放的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的交易、轉移、轉化和產業化;
支持科技城創新中心、科技城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孵化器建設,力爭2015年科技型中小微型達3000家以上。
著眼於提升創新鏈環節的國際科技合作層次,省將聯合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定期舉辦「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技博覽會暨軍民融合高科技成果交易會」,打造對外開放的窗口和。
創新是動力,開放是路徑,突破是目的。目標已明確:力爭到2015年,綿陽科技城GDP突破15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的比重達60%,軍民結合產業產值達1800億元,RD佔GDP的比重達7%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3%。科技城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綜合實力全面提高,成為我省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國家以軍民融合為特色的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將較2012年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