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人最初的成功是怎麼成就的
目標、態度、堅持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在人生的路上,彷徨,迷茫不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走,如同是行屍走肉一樣,沒有思維,沒有想法,只是那樣一天一天的機械的重復著度日。麻木的幾乎忘記了呼吸,眼睛之中倒映著的,是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煩躁、不安、焦慮種種負面情緒總是會在心中激盪,沒有一個宣洩的途徑,只能夠將它深深的埋在心底,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舔舐著這份無助和孤獨。
兩天的培訓,身體上的疲憊,帶來的卻是心靈上的升華,機械的工作,總是會形成一種慣性的思維,打不破,自己就不會突破,永遠的生活在底層,生活在彷徨不安之中,突破心中的壁壘,突然之間眼睛之中那種灰暗的顏色出現了光彩。
人生之中需要一個目標,沒有目標的生活,是沒有內容的。
就像是鐵匠和鐵塊兒,你不知道最終你希望打造出什麼,只是和其他的鐵匠一樣每天揮舞著鐵錘,不斷的捶打著鐵塊兒,看起來你也是在用心的去鍛造。
但隨著時間慢慢的流逝,有的鐵匠將鐵塊兒鍛造成了鋒利的寶刀、寶劍。有的鐵匠錘煉出了百煉精鋼,而那個只是每天隨意捶打,沒有固定自己要鍛造什麼的鐵匠,最終得到的,只會是一塊兒凹凸不平的鐵塊兒,和最初的那塊兒鐵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所以說,當去捶打人生之中的那塊兒鐵的時候,首先就需要知道自己希望用這塊兒鐵鍛造出什麼,只有這樣,你每一錘砸的時候,才不會盲目。
態度,決定了人生的成敗。
每一個人對於相同的事情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對每一件事情採取的做法也是不同的,而所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同時步入社會,同時參加工作,同樣的一個行業,三五年之後,每個人的狀態是不同的。
想要擁有別人所沒有的成就,首先就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擁有一個積極的工作狀態,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有所收獲,才能夠收獲屬於自己的成就。
堅持,是成功的根本。
所謂貴在堅持,"鐵棒磨成針"的故事,每個人在小時候都已經學過,但是真正能夠做到堅持,做到持之以恆的又有多少呢?擁有了目標,明確了自己的方向。擁有了積極向上的態度,走上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但是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出一番成就了么?顯然不是這樣么的簡單。
世間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的,當你遇到坎坷的時候,你是否還會堅定不移的去追尋自己的目標,去持續自己的積極態度,對生活和工作充滿激情呢?這一點很難說。
所以在擁有了目標、正確積極的態度之後,堅持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最終堅持下來,鑒定不已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在前進的路上,始終保持著那種最初時候的激情,才是真正的通往成功的階梯。
為自己制定一個目標,放棄懶散,保持一份最初的激情,堅持自己心中的方向,持之以恆的去努力,明天彩虹將會橫貫長空。
Ⅱ 我還想問一下,你知道20世紀初中國革命主要成果是什麼
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階段。也就是你說的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產階級
1、階段性的成果:
(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體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層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其下層革命派則成立了資產階級政黨,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2)經濟上(工業化):在「實業救國」的浪潮下,民族工業有較大發展,以工業化為主體的經濟近代化有了長足發展,它分為兩個時期;
(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開始由傳統文化向近代化轉型,向西方學習已從生產技術領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階段特徵:
本階段擔負近代化任務的中堅力量是資產階級;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與變革社會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近代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整體發展」體現在近代化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全面展開,近代化內涵的全面體現和資產階級在近代化過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體現。最突出的領域是在政治領域;
(1)中國政治體制的近代化呈現出波浪式推進的特點:
①從清政府來看,經歷了從鎮壓維新變法到推行「新政」 和「預備立憲」的失敗;②從資產階級內部來看,發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發生了保皇派、立憲派與革命派的斗爭;③從北洋軍閥的統治來看,對內專制獨裁,對外投靠帝國主義,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遇到了逆流;④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來看,制定民主革命綱領,領導工農運動,進行國共合作,開創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紀元。
(2)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長足發展,開始由傳統文化向近代化轉型。主要表現在:西方文化大量湧入,「西學東漸」達到高潮,向西方學習,已從生產技術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①資產階級維新派:以進化論為理論基礎,主張變法維新實行君主立憲;②資產階級革命派:則把從西方學到的國家學說發展為三民主義,並把理論學習和革命宣傳變為實際行動,發動了辛亥革命;③資產階級激進派:則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④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中國社會的變革提供了科學理論。
(3)文化領域現代化:①教育:新式學堂興辦、科舉制廢除和教育部的設立;②文學:文學革命等;③史學:史學革命。民族資產階級說實話力量弱小。在政治上幾乎無所作為。在文化上,最著名的應該算是張謇了,這個民族資本主義家莊立了中國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此外,在宣傳新思想方面,民族資產階級也起了一定作用。經濟自然是重頭戲,民族資本主義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活動。開辦工廠。20世紀前期,清朝沒有滅亡之時,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雖然帝國主義打壓,但仍為中國經濟貢獻了力量。辛亥革命後,列強放鬆了對中國的控制,民族資產階級進入短暫的春天。加上二十一條的簽訂,國民抵制洋貨。這是,民族資本主義則帶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為中國的反帝反封建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
不過民族之產階級註定不能夠領導中國完成民主革命。但是他們為中國做出的貢獻,也應該是我們應該牢記在心的。
政治上孫中山領到了辛亥革命。
經濟上就是興起實業救國的思想,興辦工廠等等,國民也興起了抵制日貨愛用國貨之類的運動。
至於思想上嘛,康梁的維新思想,當然這個不屬於你題目中的20世紀初,到後來有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再後來又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PS:這些都是我自己打的字,絕不復制,說得太過簡單,只是給你提個思路,具體的內容你可以自己去查,現在回答問題的人都是復制來的答案,你看都看不完,完全不顧及提問者的感受,就想要拿分,敷衍了事,最煩這樣的人來回答問題。要幫別人就要真心,言簡意賅。選不選我無所謂,希望對你有幫助。
政治上:發動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經濟上:近代民族工業的出現和發展,興起了一股實業救國的熱潮;
思想文化上:發動了新文化運動。 回答者: 水瓶座嘚女孩 | 四級 | 2009-4-5 21:41
政治上,議會請願、地方政治改革等
經濟上,愛用國貨、收迴路權等
文化上,新文化運動之前就比較難說了,可以算上革命派的革命宣傳和維新派的論戰等
主要看對20世紀初的時間定位是如何的
Ⅲ 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麼
1、經濟建設成就斐然。首先,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鼓勵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發展,從而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基礎性作用。首先發展東部的同時,進行西部大開發,改變了西部的落後面貌。並適時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充分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製造業第二大國。相比較改革開放之初的一窮二白,進步顯而易見,國民生產總值提高了400多倍,製造業從佔世界份額的1%,提高到10%以上。同時,中國在航天、高鐵、水電站、核電站、運載火箭、核武器、高性能計算機、第三代移動通信、超級雜交水稻等方面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2、社會生活方面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改革開放後,中國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事業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或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數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學生數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後在農村和城市推廣了免費義務教育,中國在實現教育公平上邁出了第一步。中國在社會保障、醫療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展。中國人男女壽命分別達到71歲和74歲,比1978年提高了4歲多。 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得到充分發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 2007年在全國農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萬農村居民納入保障范圍。 在國家統一方面,提出一國兩制解決了香港、澳門的回歸和平穩過渡。
3、民主法治建設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缺乏基本自由,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民逐漸獲得了經濟自由、以及部分的政治自由、社會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言論自由、遷徙自由,絕大多數國民的公民權利獲得保障;中國社會、文化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態勢;民主政治有所進展;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事業在曲折中前行。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從以經濟增長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Ⅳ 青年初期最寶貴的心理成果是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 怎麼理解
青年初期最寶貴的心理成果,是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其實說這個時候呢,就是需要青少年能夠正視自己的內心。
Ⅳ 二十世紀初期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最突出的成果是
要論最突出的就是辛亥革命了。
近代化的標准主要有:政治民主化、經濟工業化、思想理性化。
無論是從這個標准來看,還是從影響來看,辛亥革命當之無愧。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就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也產生了一些深遠持久的影響。
Ⅵ 主要成果及初步認識
(一)Cu的相態分析成果
Cu的總量與相態分析結果見圖4.33~圖4.35所示。由圖可見,該區Cu的背景主要有兩個級次,其中每一級背景屬正常背景,其濃度低,變化小。第二級背景屬異常背景,濃度較高,變化明顯,有一定方向性,多與礦床、岩體、構造及其一特殊層位吻合,詳見表4.128。
表4.128 銅地球化學背景特徵表
從表4.128可見,Cu異常背景較正常背景在相態上的突出特徵是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及其在總量中佔有率高,襯度大,從而可體現出正常背景與異常背景的本質區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Cu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較總量的異常背景發生明顯變異,突出表現在該區東部Cu全量有兩個明顯的二級異常背景帶(其中北側帶與地層有關)。但在硫化物與氧化物相圖中,這兩個異常背景帶消失,成為一個與Cu礦床分布相吻合的異常背景區或局部異常。說明東部兩個Cu異常背景帶不存在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系由岩性或環境因素形成的以結合相為主,即是由非成礦因素形成的二級背景,一般情況下不應作為Cu的找礦遠景帶看待。此外,在該區西部Cu氧化物相沿獅子嶺閃長岩體呈環形展布,與斷裂關系也十分密切。縱觀全區Cu的硫化物相、氧化物相較Cu的全量與Cu或含Cu礦床、火成岩、斷裂的空間關系更為密切,進一步說明該區Cu的相態分析成果可以更客觀地反映Cu礦化分布富集規律。
Cu的硫化物相是反映Cu成礦作用的直接信息,由於Cu在表生作用中屬活動元素,Cu原生硫化物易氧化成氧化物,Cu氧化物相也是反映Cu成礦作用的直接信息,因此Cu氧化物相與硫化物相合量與總量比值即
相態分析與地質找礦
式中:w(OCu)為氧化物相銅的質量分數,10-6;w(SCu)為硫化物相Cu 的質量分數,10-6;w(TCu)為全銅的質量分數,10-6。
ACu也是反映Cu成礦作用的重要信息,圖4.36 即為ACu值圖,由圖可見ACu高值帶(>0.5)與上述Cu異常背景一致,區內已發現的Cu礦床或含Cu礦床均分布在ACu高值帶內,且ACu高值帶的展布與斷裂、火成岩體空間關系也十分密切,從而更清晰地反映出該區Cu的富集規律。
綜上可見,Cu的全量結果只能在量上反映出Cu地球化學場變化特徵及展布規律,但不能反映其內在特點與性質,而Cu的相態分析結果則可以揭示出Cu地球化學場變化的內在特徵和規律,並對其作出深入解釋評價,區分出有找礦意義的異常背景帶,以更准確地圈定找礦遠景區或帶。
依據上述對Cu的全量與相態分析結果可以看出:
(1)Cu的不同級次背景有本質區別,各自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學意義。Cu的正常背景硫化相與氧化相濃度低,變化小,定向性差,與成礦控制因素空面關系不明顯,應屬區域地球化學本底。Cu的異常背景則相反,與成礦作用有關,屬成礦區帶的地球化學本底,可作為圈定找礦遠景區(帶)的地球化學依據。
(2)下列地段應作為該區找Cu的主要遠景地段:①二檯子至大西溝一帶,該地帶Cu硫化物相有較明顯顯示;②太白花崗岩體東側四方台一帶,該地帶Cu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均有明顯顯示;③東江口岩體南接觸帶及西延,該地帶Cu全量與Cu氧化物相均明顯富集;④獅子嶺岩體接觸帶及外側,該地段Cu氧化物相有明顯顯示。但從總體看,該區Cu全量、氧化物相、硫化物相濃度較低,初步認為該區淺表部Cu的找礦遠景不很大。
(二)Pb的相態分析成果
Pb的結果如圖4.37~圖4.39。
由圖可見該區Pb的地球化學背景也具有兩個明顯的級次。
1.Pb的正常背景
全量值為30×10-6,變化范圍為3×10-6,以中部、東部最清晰。硫化物相為0~2×10-6,東部與西部有明顯差異,東高西低,西部為0,東部為2×10-6。氧化物相為0~7×10-6,西部偏高(5×10-6),東部偏低(0~3×10-6),可見Pb的正常背景也具有硫化物相很低,氧化物相較低,Pb的存在形式以結合相為主(>70%)的特徵。
2.Pb的異常背景
全量異常背景濃度一般為40×10-6,襯值為1.3~1.5,走向多與地層一致。但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較全量發生明顯變異,突出表現為:全量異常背景有的消失,有的解體(如西部),有的變大,並出現新的異常背景帶。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展布規律也有明顯變化,與火成岩體、構造、鉛鋅礦床的空間關系更為密切,較全量更為清晰。確切地展示了該區Pb的富集規律。Pb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基本一致,前者濃度均大於5×10-6,襯值>2.0,後者為5×10-6~10×10-6,襯值一般大於2.0,可見Pb的異常背景,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也明顯高於正常背景,襯度也明顯高於全量值。
由於Pb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都更確切地反映了Pb的分布富集規律,且二者為正相關(線性相關系數為0.8870,n=212,故APb值:
綜合上述結果,下述地段在該區鉛鋅礦找礦工作中應予以注意:①東江口岩體南接觸帶外側至二檯子一帶;②鳳太地區獅子嶺岩體外接觸帶;③鉛硐山西部至陝甘邊界。
(三)Zn的相態分析成果
Zn的地球化學背景也分為兩個明顯級次,詳見圖4.41~圖4.44。
1.Zn正常背景
全量值具有明顯的分區性,東部(東江口岩體以東)為低Zn正常背景區,一般為85×10-6,西部為高Zn正常背景區,其值一般為100×10-6。Zn硫化物相正常背景在全區均一,穩定,一般為1×10-6~4×10-6,濃度很低;氧化物相正常背景在全區也無明顯差異,較均一,濃度較低,一般為4×10-6~8×10-6。可見Zn全量正常背景值在東部與西部差異應與岩性或表生環境因素有關。Zn正常背景同樣也具有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很低之特徵。
2.Zn異常背景
Zn全量異常背景呈近東西及北東向帶狀,濃度一般為110×10-6~140×10-6,西高東低,與正常背景具有一定的漸變關系。襯度較低,一般都小於1.5。硫化物相異常背景展布規律與Zn全量相似,但其襯度明顯變大,一般大於2.0,較全量更為清晰,與鉛鋅礦床、斷裂,火成岩空間關系更為密切,並出現新的異常背景帶或區域異常。
值得指出的是,由於表生作用下Zn活動性強,原生閃鋅礦易氧化為Zn2+而遷移分散,因此Zn氧化物相地球化學場呈現出明顯的多級次漸變的特徵,與Zn地球化學性質一致(見圖4.42),其第一級屬正常背景,濃度為4×10-6~8×10-6,與前述硫化物相正常背景一致。第二級背景介於正常背景與異常背景之間,濃度為10×10-6~15×10-6。第三級為異常背景,濃度大於15×10-6,梯度變化較大,與硫化物相異常背景基本吻合。並在中部、西部出現新的異常背景。但在全量圖中並無顯示,因此也應注意研究其找礦意義。可見,考慮到Zn在表生作用下具有活動性強的特點,對Zn氧化物相異常背景更應予以注意。
綜合上述Zn的相態分析結果,下列地帶在該區Zn的找礦工作中應予以注意:①獅子嶺岩體外接觸帶;②東江口岩體南側外接觸帶;③鳳鎮—山陽大斷裂南側;④大西溝—桐木溝礦帶。
(四)對成果的初步認識
綜合上述區域樣品Cu、Pb、Zn的相態分析結果可見,相態分析結果既能反映出全量結果的主要地球化學特徵,又較全量結果有其獨特的優越性,主要表現為:
(1)能更清晰地區分出地球化學場不同級次,提高了異常場的地球化學襯度,更確切地展示元素分布富集規律,區內已發現的多金屬礦床均分布於相態分析異常中。
(2)相態分析結果具體體現了元素產出模式,可對全量地球化學場做出較深入的評價,揭示其內在特徵。尤其能區分出可能由岩性或環境因素產生的異常背景(即非礦信息)和可能由成礦作用產生的異常背景,從而使成礦地球化學區(帶)乃至成礦遠景區(帶)圈定更為准確,以減少失誤,還能圈出全量結果未能圈出的有找礦意義的異常背景區(帶)及區域異常,避免漏掉有意義的找礦地段。此外,還增強了某些弱異常,起到了強化異常的作用。這就使化探工作由量的研究轉入到質的研究。
(3)對不同級次地球化學背景及其找礦意義的本質區別了更深入的認識:①正常背景,以結合相為主,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很低,在總量中佔有率低,反映出其基本未受礦化影響。②異常背景,以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為主,反映出其受到成礦作用影響。
(4)Zn、Cu在表生作用中屬活動性強易分散元素,應注意氧化物相研究。
(5)該區Cu、Pb、Zn異常背景與斷裂火成岩、多金屬礦床空間關系十分密切,因此應注意構造、火成岩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Ⅶ 20世紀初中國近代化的最大成果是
20世紀初中國近代化的最大成果是民主政體的建立,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民主共和國的建立,是中國的近代化歷程中取得的偉大成果。
Ⅷ 五四運動取得的初步勝利成果是什麼
五四運動取得的初步成果是北洋軍閥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免去了三個賣國賊的職務,巴黎的代表沒有在合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發生於辛亥革之後,所以工業革命正在迅速的發展中,與此同時工業階級的隊伍也在壯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五四運動有著與別的運動不一樣的風氣。五四運動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革命性質,五四運動的革命性質是抵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壓在人民頭上的兩座大山,而五四運動就是征服這兩座大山的運動,因為五四運動的性質是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五四運動最後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在這樣的勝利下無產階級走上了舞台,中國人也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
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並以此為起點,堅定地依靠廣大幹部和群眾的集體智慧。
從各個方面深入總結了歷史經驗,通過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開創了黨的事業新局面,
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並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和改善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使黨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9)最初成果是擴展閱讀: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這次會議的成功召開,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與會同志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與鄧小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分不開的。
如果沒有鄧小平的推動和指導,這個偉大的轉折就不可能在那個時候順利實現。而今,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即將閉幕之際,我們不能不想起鄧小平對那次會議和歷史轉折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深切地緬懷這位時代偉人的豐功偉績。
1、開展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
粉碎「四人幫」之後,黨和國家面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各個領域全面撥亂反正的任務。廣大幹部和群眾強烈要求打破思想上的禁錮,盡快扭轉局面。
在這樣一個歷史關頭,鄧小平的思路十分明確。他認為,要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首先就必須打破思想的禁錮,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解決思想路線問題。他明確指出「兩個凡是」是錯誤的。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首先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文章。第二天,《光明日報》以本報特約評論員的名義公開發表。這篇文章引起巨大反響,同時也受到堅持「兩個凡是」的一些人的批評和壓制。
對此,鄧小平認為,這是關繫到堅持什麼樣的思想路線的大問題,於是旗幟鮮明地給予了支持。
正是在鄧小平的領導和支持下,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才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形成為一次全國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徹底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大大地解放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
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標准大討論如火如荼,鄧小平深入到人民群眾之中,先後去了一些省份,引導人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擺脫「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束縛,從實際出發,尋找適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
1978年9月,鄧小平到東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走了一圈,他自己稱之為「到處點火」。一路上,他發表了許多重要觀點,史稱「北方談話」。
在「北方談話」中,鄧小平提出,「四人幫」要搞的「窮社會主義」荒謬至極,只有努力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他振聾發聵地指出:「我們太窮了,太落後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因此,「要迅速地堅決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要一心一意搞建設」。許多關於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在「北方談話」中實現了破題,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2、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一心一意搞現代化,發展生產力,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的最根本的歷史性轉折。鄧小平為這一轉折的實現,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鄧小平從「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訓出發,從中國同世界發達國家包括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差距越拉越大的嚴酷現實出發,認為中國再不能「以階級斗爭為綱」了,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盡快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
早在1977年下半年軍委主要領導人在廣州起草軍委全體會議文件時,鄧小平一開始便提出,文件應以什麼為綱?怎麼才叫工作的綱?這個問題值得研究。揭批「四人幫」可以叫綱,但這是暫時的,我們還有長遠的考慮。
之後,他明確地講,看起來現在以揭批「四人幫」為綱可以,但是很快就要轉,要結束,要轉到經濟建設上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不能提「以階級斗爭為綱」了。
正是從上述考慮出發,為了使黨的工作在這次中央全會上發生一次根本性的轉變,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召開以前,提出應該在討論經濟工作之前,首先討論一下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
中央工作會議開得空前熱烈,生動活潑。在鄧小平、陳雲等同志的推動下,在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會議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堅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定,
並圍繞這個問題,審查和解決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決定發揚民主,加強法制,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實行改革開放。
可以說,正是鄧小平關於實行工作重點轉移的重大倡議,使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三中全會的召開作好了准備,使三中全會開成了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
3、改革開放的宣言書
12月13日下午4時,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
鄧小平對這個講話非常重視,在10月份出訪日本之前,他就找有關的同志談了自己的意見,讓他們圍繞工作重點轉移問題,起草一個初稿。這個初稿在中央工作會議之前就寫了出來。
但會議進展很快,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順利地得到了解決,會上又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需要及時地作出回答,例如:如何評價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如何處理全面撥亂反正、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和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實現安定團結的關系,
如何解決會上提出的人事變動的要求以及可能會由此引起的國際反應,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認識就不能統一,全黨就不能很好地團結起來、順利實現工作重點的轉移。
鄧小平根據會上提出的新問題和國內外的反應,自己用鉛筆寫了一個約500字的提綱,然後找有關同志談想法。後來,他又幾次約見起草者,談了一些修改意見,最後作了一些修改和潤色加工。
從講話稿的起草過程來看,這個講話完全是在鄧小平的直接指導下,根據他的思想寫成的。其中許多重要的話,都是他本人的原話。
講話圍繞全黨工作重點的轉移,著重講了解放思想、發揚民主、向前看、研究和解決新問題4個方面的內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則和政策。
鄧小平的這篇講話,不僅提出並回答了中央工作會議與會者關注的、涉及歷史轉折的一系列根本問題,為中央工作會議作了總結,而且為十一屆三中全會提供了指導思想,因而它實際上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它的主旨和一系列重要觀點,為全會所接受並被寫入全會公報,成為指導全面撥亂反正和制定改革開放新政策的總的指導方針。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黨的十五大報告將這個講話譽為「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由於中央工作會議作了充分准備,12月18日至22日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
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4、深刻改變中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遠見,啟動了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巨輪。他們不唯書,不拘泥於前人的個別結論,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歷史條件和時代要求出發,開創了一條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
經過近四年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到黨的十二大勝利召開,黨已經從遭受「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挫折轉變到了領導全國人民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局面;
國家已經從冤案遍地、百業待興、是非顛倒、問題成山的境地,走上了全黨全國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光明歷程。
具體地說,政治上,結束了長期社會動亂,實現了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經濟上,通過黨的工作重點的堅決轉移,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舉措引起了世界關注;
思想上,沖破了長期存在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組織上,整頓和加強了各級領導班子;
文化上,在糾正了長期存在的「左」的錯誤後基本走上正軌,並開始得到發展,初步出現繁榮景象。對此,全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無不為之歡欣鼓舞。
這些巨大的變化,充分說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治黨、治國、治軍中干出了實績。
尤其是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寬闊胸懷,以及他駕馭宏觀全局的高超本領和處理復雜問題的卓越能力,使全黨全國人民深信不疑:這個領導集體是靠得住的,是我們黨的希望,國家的希望。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已經和正在隨著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發展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並將貫穿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部進程。
今天,在黨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我們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國經濟總量躍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國家面貌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正在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將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辟的正確道路,
積極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