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劉沖的部分成果
1、四川農村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探索(上),教育科學論壇,2006年第1期。
2、四川農村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探索(下),教育科學論壇,2006年第2期。
3、關於教育目的的理性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6期。
4、參編,四川農村教師生存狀態調查及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5、城鄉教育公平性研究,載《構建四川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6、發展論視角看中印研究生教育,東南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7、論藏區教師區域化培訓體系建設,西南教育論叢,2006年第4期。
8、農村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探索,教學與管理,2007年第1期。
9、論高校科研項目申報的策略與技術,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2期。
10、把切實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十一五」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四川教育,2007年第10期。
11、美國保障流動兒童受教育的經驗與啟示,基礎教育參考,2007年第10期。
12、副主編,初中《思想品德》(陝西教育出版社版)單元測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
13、生命價值論視野下道德教育的路向,巴渝教育探索,2008年第1期。
14、高校科研人員項目申報應注意的問題,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8年第1-2期。
15、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簡介,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第11期。
16、城鄉教育公平研究過程中的幾個問題,西南教育論叢,2008年第4期。
17、國家教學團隊「教師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18、國家特色專業「教育學」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19、應急狀態下教師的角色沖突及分析,當代教師教育,2009年第3期。
20、城鄉教育公平研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學與管理,2010年第3期。
21、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認定,當代職業教育,2010年第4期。
22、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學」建設與探索,載《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與探索》,科學出版社,2010年5月。
23、參編,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與探索,科學出版社,2010年5月。
24、羌族女性角色觀與女童輟學,西南教育論叢,2011年第1期。
25、「說、講、評」教師培訓法分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9期。
26、副主編,班主任工作:責任、能力與藝術,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將出版。
⑵ 校本培訓的內容有哪些
校本培訓的內容分為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校本培訓進行實踐反思的方法
1、以回顧學生的視角進行反思。
2、以教師的視角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3、通過學生的眼睛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4、通過約請同事、專家觀察研究教師教學來反思。
5、通過閱讀理論文獻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6、通過家長對學生的發展的意見反思自己的教學。
⑶ 研究性課題書寫格式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基本格式》
課題名稱
一、目的、意義(問題提出)
1、研究的背景、現狀分析、碰到的問題。
2、目的、意義(為什麼研究?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
三、研究內容
實現研究目標要研究的具體問題,實驗類課題還要研究假設。
四、研究范圍
1、對研究對象的總體范圍界定;
2、對研究對象模糊概念進行界定(例:「後進生」);
3、對關鍵概念(變數)的界定。
五、研究對象
課題研究的直接對象。
六、研究方法
1、根據課題的性質、類型選擇具體的一種或幾種研究方法(例行動研究法、調查法、實驗法);
2、如何進行研究。
七、研究的程序
設計研究步驟、時間規劃、管理措施。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或論文,其他有關材料。
九、研究組成員及分工
十、經費預算情況。
如何實施立項課題
嘉興市教科所 朱建人
一、 課題立項的意義
1、 是對申報課題價值的認同。
2、 是對科研課題進行規范管理的有效途徑。
3、 能對課題申報者的研究實施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4、 是一份責任與使命而不是榮譽稱號。
二、 立項後的研究准備工作
1、 研討修訂方案——這是課題順利完成的基礎。
要點:集思廣益;批判思維;精益求精。
方案的基本結構:
⑴課題名稱:語言最少化(指明對象、內容、研究方法)。
⑵目的、意義:回答為什麼(對課題進行前瞻性思考和對真實問題的揭示)。
⑶國內外相關課題的研究綜述:回答「誰在做」(廣泛檢索,擇要闡述)。
⑷課題的界定:回答「是什麼」(課題內涵的揭示與外延的框定以及操作路徑的提煉)。
⑸課題研究的目標:回答「怎麼樣」(真實問題的對應面)。
⑹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途徑:回答「怎麼做」的問題(技術創新)、策略或措施。
⑺課題研究的對象:確定被試。
⑻課題研究的步驟:准備——實施——總結。
⑼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專著、研究報告、論文、產品等。
⑽課題研究的主要成員:專業、職稱、職務等。
⑾經費預算:資料費、咨詢費、差旅費、成果包裝費等。
2、 合理進行組內分工——這是課題有序進行的保證。
要點:職責明確;合作互動;資源共享。
3、 及時建立相關制度——這是課題獲得成效的保障。
要點:民主氛圍;學研製度;工作進程。
4、 獲得必要的經費支持
三、 立項後的實施操作
1、 認真操作研究方案——「按圖紙施工」
2、 認真積累相關資料——有檔案意識
3、 重視研究者自主建構——求實踐創新
4、 重視過程的反饋調整——要與時俱進
四、 課題研究的結題工作
1、 成果形成的一般過程
A、 整理篩選研究資料——多多益善,去粗取精。
B、 研討分析研究結果——先發散後聚斂。
C、 悉心策劃成果形式——內容決定形式。
D、認真撰寫研究報告——態度決定一切。
E、 驚心包裝課題成果——多一些受眾意識。
2、 優秀成果的基本特徵
A、 科學性——觀點正確,材料確鑿,邏輯嚴密,表述充分。
B、 創新性——有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
C、 規范性——文體感強,語言得體,形式恰當。
D、可讀性——簡潔、生動、流暢、避免套話,不故弄玄虛。
3、優秀成果產生的基礎條件
A、 課題操作的扎實性——做
B、 理論學習的深入性——思(頂天立地搞科研)
C、 成果形式的認真性——
⑷ 要一份小學語文教師下鄉輔導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教育發展觀,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引,立足我縣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際,努力通過名優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學科品牌,推動全縣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水平再上新台階,進一步擴大我縣小學語文學科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力。
二、工作目標
1、學科建設目標:以全面推進語文學科課程改革為抓手,立足課堂教學,高舉「越派語文」之旗幟,充分發揮我縣小學語文學科中的省特級等名優教師在教科研領域中的領頭羊作用與教學示範作用,在傾心盡力於打造「越派語文」的群體風格下,通過五年的努力形成在全省具有影響力的優質課堂教學模式及一大批精品課典,一大批物化的教學學術成果,探索我縣小學語文有益於學生終身發展的展示成果,鞏固我縣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與學科教學質量,全面提升我縣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在全省的影響力和引領力。
2、名師培養目標:建立、健全新的教研培訓機制,搭建促進適宜於教師成長和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的平台,形成名優教師梯隊集群。通過五年左右的時間,培育省特級教師1至2名,省教壇新秀2至3名,市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5至6名,縣級名師達到全縣小學語文文教師總數的20%-30%左右,同時充分發揮這批名師的示範與輻射作用,形成良性循環的名優教師培養機制。
三、實施途徑
人的因素是發展的一切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教師的發展,才能有學生的發展、學科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因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打造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團隊是促進學科建設的關鍵舉措。
以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建設為基本抓手,努力建構學習型團隊:即(縣)名師工作室——縣教學研究團隊——鎮[街] 教學教研團隊,通過名師工作室與各團隊之間的多元合作與多向互動,從縣級到鎮級,引導人人參與。一方面,以縣小學語文工作室成員為主體,激發其自主學習和善於研究的內驅力,充分發揮工作室成員的優勢和潛能,形成具有個性的教育教學風格。另一方面,增強導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有效互動,形成合力,打造一個團結協作、奮發進取的學習型團隊,使之成為課改資源的生成站、先進成果的推廣站、專業發展的加油站和優秀教師的培養站,為紹興縣小學語文學科的科學和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與人才保障。
1、工作室的組織形式
(1)建立縣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在學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建立縣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由省語文特級教師李文泉總負責,金明東、洪志明為領銜導師,挑選17名「政治思想與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學術水平、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教學理念和管理水平」諸方面優秀的語文教師作為縣小學語文學科名師工作室成員,聘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周一貫為顧問,同時與省內外的一些高等院校、課程專家、特級教師建立廣泛而密切的聯絡。
(2)設立縣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團隊。縣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為縣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另在各鎮(街)中挑選38名肯鑽研、有威信、有親和力、有較高小學語文專業素養的教師作為縣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團隊的成員,其培訓與管理由縣名師工作室成員直接抓。
(3)成立各鎮(街)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團隊。團隊組長由縣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團隊成員擔任,成員為該鎮街所有語文教師。鎮(街)教學研究團隊是最基本的學術團體,通過教學研究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共同的探索活動將公共知識轉化為個體知識,從而提升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研究水平。其培訓與管理由該鎮(街)的小學語文教學團隊組長負責。
2、工作室的主要職能:
工作室將以小學語文教育為研究領域,以專題研究、學術交流、教藝切磋、互動提高為基本宗旨,實行「自主研修為主,集中研修為輔」的研修形式,堅持「高起點,高規格,高質量」的原則,採用「理論、互動、實踐」三三制板塊,主要包括:
(1)抓規劃引領。①制定名師培養目標,擴大語文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帶動全縣語文教師整體提高。
②具體做法:重點扶植,個體突破,整體帶動。對重點對象發現、幫助、扶植、提煉、總結,採取壓擔子、搭檯子、出點子等方式,五年中,力爭培育省特級教師1至2名,省教壇新秀2至3名,市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5至6名,成長一批教壇新生力量。
(2)抓學科培訓。採用「理念培訓與操作培訓相結合、系統學習與課例研究相結合、理論學習與行動研究相結合、專題報告與個體思考相結合、傳統反思與新思路探索相結合」的方法,通過三級團隊進行全員培訓。
①培訓形式。採用理論探索、課堂實踐、名師講壇、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分類培訓,老教師重在形成風格和特色,新教師重在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並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開創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和諧局面。
②培訓內容。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動態;影響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因素;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小學生聽說讀寫發展規律;小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途徑及方法;小學語文素質檢測方法等等。
③培訓方式。建立工作室專題網站,開展以項目研究為主體的網路教研活動,努力構建平等、民主、高效的對話平台,為教師提供觸及情感、引發思考、生成問題、達成共識的機會,提升各主體對課程與教學的感悟能力,從本質上提高研訓質量和教師素質。
(3)抓集體備課。利用集體備課的平台,積極鑽研教育教學業務。根據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基本要求,以研究新課程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為重點,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提高活動設計、組織實施和評價反思的能力,提高駕馭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為一線教師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優化新課程教材的實施效果。
(4)抓教學研究。以「高質量、創特色、爭一流」作為語文教學研究的要求。
①發揮教學常規作用,規范教學行為,規范校本教研行為,定期進行教學常規觀摩和評比活動。
②深入研究語文學科常態課的特徵和幾種常見課型及基本模式。
③提倡課題研究。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有一個小課題,省、市、縣級名師要有(或指導)相應級別的立項課題,使「科研」的思維方式自覺地融入到日常教學、工作和生活中去,切實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讓教研、科研合二為一,使成長、發展齊頭並進。
④定期開展教學調研活動,按期提交有關本學科建設的調研報告或工作建議,為小學語文學科的整體推進提供借鑒。
3、工作室成員的要求:
(1)制訂成長規劃,促進名師快速成長。工作室研究成員從自身的條件出發,制訂「個人成長規劃」,確定五年發展總目標和分階段目標。要求名師工作室成員每學年開設一次專題報告或講座;每學期上一堂示範觀摩課或課改研究課;每學年參加一次送教下鄉活動;每學年發表一至二篇高質量的論文;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學調研活動,提交一份有關本學科建設的調研報告或工作建議。工作室創造條件鼓勵和幫助每一個成員努力實現各項目標,定期對各成員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評價,促進每一個成員不斷成長。
(2)開展課題研究,改變教師行走方式。針對語文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有一個小課題 (省、市、縣級名師要有(或指導)相應級別的立項課題),使「科研」的思維方式自覺地融入到日常教學、工作和生活中去,切實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讓教研、科研合二為一,使成長、發展齊頭並進。以「越派語文」為研究核心,著力構建新型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進一步完善「親醇和美」語文教學特色,設立子課題,在理論和探究的層面進行探究,努力取得一批成果,並進行推廣。
四、考核與管理
1、運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對工作方案目標的達成度進行評價、分析、完善,決定後續年度的工作方案實施計劃。名優教師工作室成員的考核主要由工作室導師負責,主要從思想品德、理論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研究能力、教學質量等方面考察,同時按有關程序吸收符合條件、有發展潛力的新成員。縣名師工作室領導小組負責對名師工作室在本學科建設與教師培養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並予以評定。
2、建立名師培養人選成長發展檔案,跟蹤記錄其成長發展經歷。
⑸ 求長沙教育學院2011 教育學復習參考資料 答案 十萬火急!!!
(第三章)
96. 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主體)對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設計)。狹義的教育目的是指(國家)對教育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的(總的要求)。(T)(p80)
97. 教育目的的作用:(導向作用)、(協調作用)、(激勵作用)、(評價作用)(T)(p81)
98.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起點),教育目的的實現也是教育活動的(歸宿)。(T)
99. 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T)(p82)
第一,(國家的教育目的)(p.s.是關於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的質量和規格的總的設想和規定,體現了國家對教育培養人的一系列要求。)
第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
第三,(教師的教學目標)
100.(「社會本位論」)以(柏拉圖)、(塗爾干)等為代表,基本觀點是:教育目的應完全根據(社會需要)來確定,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受教育者掌握社會的知識和規范。(p87)
101.(「個體本位論」)以(盧梭)、(福祿培爾)、(馬斯洛)、(羅傑斯)等為代表,其基本觀點是:教育目的應當根據(人的本性和需要)來確定。(p88)
102.(「文化本位論」)以(狄爾泰)、(斯普朗格)為代表,基本觀點是:強調用文化來統籌教育、社會、人三者之間的關系,認為教育活動就是一種文化活動,教育目的的制訂應圍繞著文化這一范疇來進行。
103. 馬克思主義關於(全面發展學說)是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T)
104. 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內涵)就是(人的身心自由充分和諧的發展),把人的全面發展統一於人的個性充分自由發展和人的多方面協調發展的和諧中。(p90)
105.(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T)
106. 1957年,毛澤東同志在當時的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的教育方針是:「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T)(p91)
107. 1982年,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T)(p92)
108.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教育所要培養的各類人才「都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都應該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造的精神。」(T)
109. 199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規定的「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T)
110. 全面發展的教育由哪幾個方面組成:(T)(p96)(各方面同等重要)
(德育)(p.s.發展方向)、(智育)(p.s.發展基礎)、(體育)(p.s.個人發展的保障)
(美育)、(勞動技術教育)
111.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T)(p98)
(第四章)
112.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T)(p102)(p.s.學生的地位)
113. 學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T)
114. 青少年享有的主要權利有:(人身權)、(受教育權)。(T)(p104)
115. 人身權包括:(人身自由權)、(身心健康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名譽權和榮譽權)。(T)
116.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T)(P107)(p.s.教師的概念)
117. 教師職業的特點:(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父母與朋友的角色)、(管理者角色)、(示範者的角色)、(研究者角色)。(X)(p.s.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加里寧說的,父母與朋友的角色要求是平等、理性的關愛)
118. 教師勞動的特徵:(創造性)、(長期性)、(示範性)、(復雜性)。
119. 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教育觀)、(新的學生觀)、(新的教育活動觀)。(T)(p112)
120. 強調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的是(新的教育觀)。(X)
具體關注的是學生的(「主動性」)、(「潛在性」)和(「差異性」)的是(新的學生觀)(X)
強調教育活動的(「雙邊共時性」)(「靈活結構性」)、(「動態生成性」)和(「綜合滲透性」)的是(新的教育活動觀)(X)
121. 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包括:(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養)。(T)(p115)(p.s.良好的道德修養——為人師表)
122. 師生關系的發展:(T)(p117)
第一階段,(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片面強調教師的權威,形成了(教師中心說)。
第二階段,(杜威)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竭力弘揚(學生主體論),形成了(學生中心說)。(p.s.還包括兒童中心說)
第三階段,前蘇聯和我國一些教育家為代表,認為教師屬於主導地位,學生屬於主體地位的的(主導主體說)。(T)(p117)
123. 學校師生關系的主要表現形式:(T)
第一,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系。
第二,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
第三,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124. 師生關系從本質上是一種(人—人)關系。(T)(p119)
125. 社會主義新型師生關系的特徵:
第一,(民主平等)——(道德關系)
第二,(尊師愛生)——(心理關系)
第三,(教學相長)——(教學關系)
(第九章)
229.(班級)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T)(p217)
230.(班級)是一個復雜的、縮小的社會體系,是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T)
231.(「導生制」)是在(英國)學校中出現的,極大地推動了班級組織的發展。(p218)
232. 我國中學班級管理的模式有:(平行管理)、(目標管理)、(常規管理)、(民主管理)。
(p220)
(常規管理)主要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班級的規章制度以及貫徹落實上級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以增強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
(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後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
233.(常規管理)模式是班級管理的(基本模式),具有(基礎性)、(強制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T)
234. 班級平行管理模式的理論基礎源於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平行影響」的教育思想。(T)(p221)
235. 目標管理是「以目標為中心進行管理活動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由(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提出的。(T)(p223)
236.(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指導者)和(教育者)。(T)(p231)
237.(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設計者);
(班主任)是班級組織的(領導者);
(班主任)是處理班級人際關系的(藝術家)。(T)(p232)
238. 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放任的)、(權威的)、(民主的)。(T)(p233)
239. 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方法有(閱讀有關資料)、(觀察)、(調查訪問)。(T)(p236)
(第十章)
二、 簡答題:(很多會涉及前面的選擇、填空,會在題後括弧里標出選、填題的題號,只是簡要的重點,考試時記得要擴充哦!So study hard!)
4. 教育學研究在當代的發展趨勢:(p29)
(1)學科發展的分化和綜合;
(2)理論導向上的沖突與融合;(64)
近年來,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思潮對教育學研究影響極大。最初,二者各執一端,互不相讓。近些年來,這兩種思潮走向融合的趨勢日趨明顯。
(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補。
(第一章)
7. 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p46)(73、74、75)
(1)教育是實現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人是可能的、潛在的勞動力。
(2)教育是科學再生產的手段。作為知識形態的科學技術在未用於再生產之前,只是一種潛在的(間接的、可能的)生產力。只有通過教育,才能使這種潛在的生產力讓人掌握,並應用於生產中去。
(3)教育投資是能創造更多經濟效益的生產性投資(人力資本理論)
8. 教育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p51)
(1)教育能完成科學知識的再生產
(2)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進科學技術研究的功能
9. 教育對文化的作用:(p58)(77)(必考)
第一,教育是社會文化得以保存和傳遞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是促進社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第三,教育是社會文化創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0. 學生文化的特徵:(p60)(78)
(1)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2)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3)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
(4)校園文化——學校文化的縮影
11. 學校文化的成因:(p62)
(1)學生個人的身心特徵
(2)同伴群體的影響
(3)師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會經濟地位
(5)社區的影響
12. 說明教育的相對獨立性(p64)(80)
(1)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和發展道路,對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動作用。
(2)教育相對獨立性的表現:
A. 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其具體表現在:
a. 教育內容的繼承
b. 教育制度、組織形式的繼承
c. 教育理論與經驗的繼承性
B. 教育具有於政治經濟和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滯後性,即教育相對落後於政治、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二是超前性,即教育的發展水平比現有政治、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對要高,發展速度相對要快。
(第二章)、
13.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p69)
(1)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發展速度;其次是不同方面發展有早有晚。
針對這一現象,心理學家提出了發展關鍵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2)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個體身心發展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個體身心發展都必然經歷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3)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的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
(4)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其次個別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
(5)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有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其次,互補性也存在於生理機能與心理機能之間。
(6)個體身心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14. 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p73)(92)
(1)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2)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3)人在接受環境的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被動的。
15. 學校教育在個體身心發展中的特殊功能(p76)(學校教育對個體身心發展的主導作用)
(1)學校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價值,而且具有延時價值。(以上3點是學校教育本身的功能)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開發其他要素彌補遺傳素質缺陷的功能。
(5)控制和利用環境。
(第三章)
16. 制定教育目的有哪些依據?(p84)(100—105)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於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體現了人們的教育理想。
(3)教育目的的確定必須考慮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
(4)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17. 我國當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92)
(1)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3)培養現代人的品質
18.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內涵是什麼)(p94)(110、111)
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全面發展說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第四章)
19. 學生的義務是什麼?(p105)
學生的義務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憲法和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義務,學生作為公民也應承擔。另一部分是作為學生應特殊承當的義務。
(1)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既是每個公民應履行的義務,也是每個學生應履行的義務。
(2) 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 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 遵守所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學校為了保證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需要制定有關的管理制度。
20. 教師職業專業化的條件(p110)(必考)
(1)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
(2)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3)教師的人格特點
(4)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21. 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p110)
(1)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與技能
(2)了解所教學科相關的知識
(3)了解學科的發展脈絡
(4)了解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22. 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p112)(119、120)(必須記住)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3.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p113)
(1)加工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
(2)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
(3)組織管理能力
(4)交往能力
24. 教師的人格特徵(p115)
(1)積極樂觀的情緒
(2)豁達開朗的心胸
(3)堅忍不拔的毅力
(4)廣泛的興趣
25. 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p115)(121)
(1)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2)熱愛學生
(3)團結協作精神
(4)良好的道德修養。.良好的道德修養——為人師表
26. 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p120)
師生關系包括師生倫理關系和師生情感關系。
A.新課程要求我們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倫理關系。為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樹立教育民主思想。
第二,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
第三,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
B.新型的良好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考的多)
第一,教師要真誠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
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
(第五章)
27. 課程實施的過程、結構(p140)(150)
(1)安排課程表
課程表的安排應遵循的原則:整體性原則(課程要交替進行)、遷移性原則(防止負遷移現象的發生)、生理適宜原則(要考慮到學生左右腦功能的協調發揮,還要考慮到「人體生物鍾」規律。
(2)分析教學任務
(3)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
(4)選擇並確定教學模式
(5)規劃教學單元和課
(6)組織教學活動
(7)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28. 我國原有中小學課程的主要弊端(p148)(經常考)
(1)課程管理僵化
(2)課程結構不合理
A. 科目設置太多(有22門學科)
B. 重學科課程,輕活動課程
C. 重必修課,輕選修課
D. 課時比例分配不合理
(3)課程內容陳舊、落後
29. 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趨勢(p150)(156)(經常考)
(1)課程體系三級管理的趨勢,我國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模式。
(2)課程綜合化的趨勢。
(3)穩定並加強基礎教育的趨勢。
(4)課程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趨勢。
(5)課程改革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趨勢。
(第六章)
30. 教學的任務(p156)(159)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簡稱雙基)
(2)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3)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4)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31. 教學過程的特點(或規律、規律性、必然聯系、本質聯系)(p159)(164、165)(p176.2)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A. 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B. 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A. 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B. 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C.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3)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32.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p162)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主導者的作用。
(2)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應充分發揮其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
(3)建立合作、友愛、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33.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主導者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教師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並起著引導、規范、評價和糾正的作用;
第二,對學生學習方式以及學習的態度發揮作用;
第三,影響學生的個性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
34. 建立合作、友愛、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結合)(26)
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創設和諧環境,鼓勵學生合作學習;
第二,要引發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
第三,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別差異,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
第四,要引發學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培養學生自我調控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同時創設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
第五,要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
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
師生關系包括師生倫理關系和師生情感關系。
A.新課程要求我們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倫理關系。為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樹立教育民主思想。
第二,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
第三,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
B.新型的良好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考的多)
第一,教師要真誠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
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
35. 教學過程的結構(或學生掌握知識環節)(p163)(166)
(1)激發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這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兩部分。
(3)鞏固知識(系統)
(4)運用知識(方法)
(5)檢查知識
以上五個階段是根據學生認識過程的特點來劃分的,要防止簡單化和形式主義傾向,在具體運用時要注意: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36. 我國中學的教育原則(p166)(169—172)
(1)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37. 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69)
第一,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方法。
直觀教具包括兩類:一類實物直觀,包括各種實物、標本、儀器、地圖、模型、實驗、參觀等;一類是聲像直觀,也稱電化教具,包括各種幻燈、電影、電視、錄像、語音等多媒體技術。還有一類是語言直觀。
第二,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第三,充分運用語言直觀
38. 啟發性原則(p167)
啟發性原則指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核心、思維),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讓學生掌握知識。又不簡單地、直截了當地把已知的答案告訴他們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教學中重視啟發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導入新課要使學生產生興趣、求知慾)
第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核心、關鍵)
提問注意:(1)組織問題。問題類型的選擇(是非問題少用)
(2)提問要用變式。提問要具體化、抽象化。
(3)發展學生的思維。中學生少用、不用齊聲回答。
第三,讓學生動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發揚教學民主。
39.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p171)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指教學要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導,幫助學生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並注重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
第一,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第二,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三,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第四,開發必要的校本教材。
40. 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主要依據是(p173)
第一,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第二,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第三,學生特點
第四,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第五,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揚長避短)。
41. 發現教學包括四個環節(p174)(175)
(1)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提出要解決的課題;
(2)教師提供結構性材料,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
(3)學生驗證假設,交流初探成果;
(4)提出原理或概念,並檢驗假設。
(第七章)
42. 課的基本組成部分(p179)(186)
(1)組織教學。是指教師在上課開始時,為了安定課堂教學秩序,督促學生作好上課准備而開展的一些組織工作。
(2)檢查復習
(3)講授新教材
(4)鞏固新教材
(5)布置課外作業
43. 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或怎樣評價一堂好課)(p180)
(1)目標明確。
(2)內容正確。要求:
A. 知識本身正確
B. 內容處理正確,重點難點突出
C. 要能教書育人
(3)方法得當。教師只有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才能啟發學生思維,取得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的教學效果。
(4)表達清晰。如三字一話,藝術性高。
(5)氣氛熱烈。
(6)組織嚴密。上課節奏緊湊。
44. 作業檢查與批改(p181)
要把握好這個重要環節,教師應遵守下列要求:
(1)作業的內容要符合課程標准和教科書的要求,同時要精練、典型,要有助於學生鞏固與加深理解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掌握新知識,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培養應有的能力。
(2)作業的分量要適當,難易要適度。要有典型性、代表性。
(3)布置作業時要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規定完成時間,培養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對有一定難度的作業,教師可以適當提示,但這種提示是啟發而非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
(4)教師要及時批改和講評作業。作業要及時批改並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評,查漏補缺。
⑹ 學校教育教學為什麼要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原因:
1、立德樹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質,是對教育本質的最新認識。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認識。黨的十八大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無疑是對教育如何培養人這一本質的新認識。
2、立德樹人揭示了德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突出地位,強調促進人的德性成長是教育的首要任務。
3、立德樹人揭示了道德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辯證關系,強調德性成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體現了黨對教育規律的深刻認識。
(6)思想品德育好人專題校本研修成果擴展閱讀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後工業社會的到來,人類面臨的德性挑戰日趨嚴峻。
為了提高我國的軟實力,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加強德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明素養,已成為我國教育戰線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是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行動,是適應教育內涵發展、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於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義。
⑺ 簡述教育行動研究的意義和特點
一、研究意義
1、有利於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2、有利於促進教育研究模式的變革,推動教育科學的發展。
3、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
4、有利於提高教師自我意識,增強教師職業的樂趣與尊嚴。
二、特點
1、為行動而研究。
2、在行動中研究。
3、由行動者研究。
(7)思想品德育好人專題校本研修成果擴展閱讀:
研究途徑:
1、問題研究
根據問題研究的水平,問題研究有三種:
(一)直覺型問題研究
(二)探索型問題研究
(三)理論型問題研究
2、合作研究
根據合作的形式,合作研究的模式有如下三種:
(一)教師與專家之間的合作研究
(二)校內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
(三)協作型的合作研究
3、敘事研究
按照教師參與和改進的程度,敘事研究可以分為三類:
(一)經驗敘事
(二)反思敘事
(三)自傳敘事
4、反思研究
根據教學的過程,反思研究有三種模式:
(一)教學前反思
(二)教學中反思
(三)教學後反思
⑻ 品德與生活學科教學為什麼要研究教學主題
教師個人工作計劃 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繼續以"關注課堂"為工作主線,並注意整合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 具體工作: 一、認真學習理論,明確課改方向。 要把理論學習作為伴隨課改全程的活動。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知識不斷更新,新的理念不斷涌現,學習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從事著教書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學習。只有那些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的人,看問題才會更准,思路才會更清,行動才會更快。教導處將統籌安排,將學習安排到全校業務學習活動中,滲透到教研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中,既要學介紹具體經驗文章,也要學難懂的理論性較強的文章,防止東施效顰;既要學正面宣傳的文章,也要學提出爭議的評論,防止人雲亦雲。採用理論聯系實際、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要求每位教師做好學習筆記。並經常組織交流,使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本期與上期一樣,每周一篇學習筆記,一月一篇案例設計一篇教育故事。 二、嚴格執行常規,提高教育質量。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法規,任何人無權變更,教導處將不定期抽查教師上課情況,嚴格督促教師自覺按課表上課,嚴禁私自調課或侵佔技能課等現象發生,如有特殊情況確實需要調課的必須報請教導處批准。 2、本學期將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常州市教研室修訂的《中小學各科教學常規》,修訂我校教學常規要求,使全體教師明確要求,自我對照,切實落實常規,有效地改進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教導處將提倡「推門聽課,翻本檢查」工作制度,繼續實行學月常規檢查制度。 3、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是教師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師成長成材的搖籃。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學習課改理論、寫讀書筆記、鑽研課標教材、集體備課、聽評課,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探討等)、定好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教研活動要在「實」與「新」上做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個教研組要創自己的特色,及時、認真總結得失,在期末進行交流,開展先進教研組的評選。 4、抓好集體備課。備課組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集中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著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各班要針對班級實際進行修改,並在教學過程加以調整,倡導課後撰寫教學後記和教學案例。 5、加強對教學質量的調研。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和生命線。每位教師必須樹立「有效教學」觀念,增強質量意識,憂患意識,爭先意識,努力提升所任學科的質量。本學期教導處將加大學科的階段性調研力度,分析存在問題,落實解決措施,力爭不使一門學科、一個班級、一個學生掉隊。抓好幾個調研與比賽,即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二年級朗讀比賽,三—六年級「六一」作文比賽,低年級口算調研,中高年級計算、概念、應用題調研,英語階段性調研。 6、抓緊畢業班復習迎考工作。認真總結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分析我校六年級教學工作的現狀,引導全體教師進一步明確各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及時召開畢業班家長會,加強家校聯系溝通,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支持,為學生復習迎考,打勝小學畢業最後一仗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有力支撐。抓兩頭,促中間,分類輔導,採取學月考試,獎勵前五名和進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畢業考試的優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課改實驗,提升實施水平。 1、加強課改實驗的師資培訓。本學期繼續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把握其精神實質,加強對三年級等使用新教材教師的培訓與管理。 2、加大課程研究的力度。加強教研和科研的結合,以教研為載體,以科研為先導,促進全體教師實施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水平。繼續與教研室多聯系,爭取專家的支持、指導,健全教研製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組制定計劃時要立足本校,結合自身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好每次活動的內容,開展小型、多樣、高效的教研活動,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教研和科研活動真正為提高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服務。學校將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學科的校級教研活動,對品德與生活(社會)等術科教研活動也將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師駕御新課堂的能力。 3、繼續加強課程管理開發的研究,根據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南」的有關要求,加強管理,使之不至流於形式,加強課程開發的研究,繼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本期綜合實踐活動由教師自願報名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組組長鄭志強指導,集中力量進一步開發、完善我校校本課程——《我的家鄉---梓潼》,使校本課程真正成為拓展學生學習領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育學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徑。 四、調動教師熱情,加強隊伍建設。 1、上期,我校開展青年教師賽課,一部分教師在活動中脫穎而出,一部分教師迅速成長。本期,我校將進行中老教師示範課,讓教師們在這樣的活動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同的教學風格 2、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水平。加強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的培訓,重點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師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上倆節課,由張玉全作好記載。 3、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評優課活動、學術研討和參加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活動,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著力造就優秀教師。 4、繼續組織校課改積極分子、青年骨幹教師、優秀教研組等評優活動,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教學是學校的主要、重點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教導處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深入課堂、深入各班,檢查教學的各環節的落實,使我校的教學再創佳績。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枯,為及時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我校確立的科研課題為: 1、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促進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國家級)2語文課題將申報「愉快識字法」(市級) 3、校本教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4、數學課題組 路漫漫其修遠兮,親愛的教師們,辛勤的付出,必會換來金秋的收獲。 教學工作大事表 2006年2月 主要活動: 二月份: 1、制定教學工作計劃。 2、召開教研組長會議,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3、各科教師制定學科教學計劃。 4、召開綜合實踐指導老師會議,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學常規檢查。 2、召開英語教師研討會,討論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關措施。 3、修訂學校教學常規細則。 4、校新課程教材培訓。(一、二年級數學) 5、中老年教師示範課 8、召開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 9、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四月份: 1、學科期中調研測試。 2、徵集、評選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3、畢業班復習教學研討活動。 6、第三次常規調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級慶「六一」作文競賽。 3、一、二年級口算比賽。 4、二年級朗讀比賽。 六月份: 1、檢查各教研組落實教研活動情況。 2、六年級模擬考試。 4、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 5、評選課改積極分子、優秀教研組。 6、撰寫教學論文與案例。 7、舉行期末考試,做好試後分析。 8、第四次常規調研。
⑼ 鄉村教師師德與心理健康個人研修計劃怎麼寫
2015國培計劃
鄉村教師師德與心理健康---個人研修計劃
隨著網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由此帶來了諸多思想觀念的巨大變遷,道德觀、價值觀等都在不同程度的沖擊下產生震盪。這樣的情形對人的心理健康已構成很大的影響,尤其以塑造學生人格、培養其健全心理為己任的教師群體,更將面臨嚴峻的挑戰。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能否培養好學生和教師發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崇高的責任感,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路。通過學習我更體會又一次認識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 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更要愛自己的學生。我想,這次培訓將給我搭建了一個認識自我,反思教育,自覺提高的平台。藉此機會,我要不斷加深研修水平,努力提高自我素養和業務水平。
一、研修的目標:健全師德師風,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本次培訓的具體要求,在培訓期間,不斷學習,認真思考,反復實踐,提高管理能力,錘煉專業精神,豐富管理智慧,形成管理風格。並把理論積極賦予實踐,增強管理知識,提高管理水平,樹立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以專業研修為抓手,努力將提升個人素質。
二、研修計劃:
1、勤於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堅持不懈地學。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多渠道地學。要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淀;也要在「無字處」學習,學習他人高尚的師德修養,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管理理論,不斷構建、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2、立足管理,善於思考,在實踐中探求、感悟。 在管理工作中進行反思。反思自己的管理理念,反思管理的實際成效。探求成功的教育管理模式,思考教育教學管理的現實問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
三、研修內容
1、深入學習師德與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論知識。
2、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學管理理論學習、教育教學實踐研究。
3、抓住時機到先進學校參觀、聽課,學習管理方面的經驗及聽課指導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4、研修特色學校建設理論,校本教研理論,創新管理理論,創建獨 到的學校管理理論。
5、充分利用縣內教育專家的資源,珍惜專家講座的學習機會,主動與專家溝通學習進程,促進自身更快的發展。
四、具體措施
1、分階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書。做好讀書筆記。做到認真研讀,讀有心得。結合教育管理實踐、生活點滴,撰寫學習感悟文字。把所讀經典作為反觀自身的明鏡,端正教育教學管理行為方式。
2 、網路平台,積極學習研討。每天瀏覽教育類網頁半小時,進行網上交流和研討。參加培訓班內博客交流。利用網路寫教學日誌,不斷在反思中進步。
3、深入開展校本課題研究。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將培訓心得滲透在具體的教育管理之中。充分利用團隊優勢,開展集體研討。互相學習提高教學實效。立足學校實際,解決當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研促管。
4、積極參加培訓,潛心學習研討,認真參與研討活動,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積極向專家請教,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學習機會。
我將以教師研修為契機,充分利用這個大好時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業務水平。
⑽ 1、中國書院的起源、發展、特點及其評價 2、簡述十七大報告中有關教育的重要內容
長江流域書院與長江文化
一長江流域書院的歷史發展概況
書院作為古代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組織,是在唐、宋時奠基的。從書院的萌芽,到書院的形成和最終定型,其過程主要發生於長江流域一帶。
書院作為古代一種民間的文化教育組織,最初萌芽於唐中葉至五代之時。盡管這批早期書院的性質、辦學規模以及具體的制度、教學活動等尚有許多不太清楚的地方;但從這些最早稱名「書院」,包括它們的讀書、講學、論文、藏書、著書等與「書」有關的文化教育活動來看,毫無疑問它們是中國書院的早期形態,並且初步具備了完整書院形態的一些特點。
書院與長江流域有著不解之緣,這在書院萌芽時就已體現出來。早在唐中葉以後,中華大地就開始星星點點萌芽著一些書院,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最初萌芽的書院絕大部分都是分布在長江流域一帶,這與向來是文化重鎮的黃河流域形成鮮明對比。據我們從全國的地方誌中搜集的唐五代時萌芽、稱名的書院中,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浙江(6所)、福建(6所)、江西(13所)、湖南(8所)、四川(5所)等省。
書院制度的形成是在北宋。當宋初官學不興之時,書院在全國各地逐漸興起。不再像唐五代時期那樣,書院主要是個人讀書之所,只是兼有一些聚徒講學的教育活動,北宋時期的書院基本上是一種依靠民間力量興辦起來的正規學校。這里既有專門主持教學、行政管理的山長職事,還有規制化的講堂、齋舍、祠廟、書樓,以及一定規模的藏書等等。這樣一種正規、完備的教育組織,雖主要是依靠民間力量創辦起來的,但同時也得到朝廷、官府的表彰、支持,故而很快就風行全國。
在北宋時期這股興辦書院的熱潮中,長江流域又走在全國的前列,成為書院初興的發祥地。相反,向來是人文文化發達的黃河流域,在北宋時期興辦書院的熱潮中,雖也有不錯的表現,但是比起長江流域來說,則仍有相當的距離。如河南是北宋時期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但是北宋時期河南所創辦的書院也只有10所,這和長江流域的許多省區相比有明顯差別,如江西有39所,浙江有32所,湖南有12所,福建有12所。至於黃河流域的其他省區創辦的書院則更少,如河北3所,山西4所,山東7所,陝西4所。
與此同時,北宋時期所創辦的著名書院,也大多集中在長江流域一帶。如湖南就有嶽麓書院、石鼓書院,其辦學規模大,影響甚顯。嶽麓書院山長周式,因此還受北宋真宗趙恆的召見,並得到賜書、賜額的待遇。石鼓書院因辦學影響大亦受到朝廷賜額。故而,湖南的嶽麓、石鼓兩書院均被列入宋初四大書院。江西的著名書院亦很多,如白鹿洞書院就受到朝廷賜九經的待遇,亦是宋初四大書院之一。另外,江西還有許多著名的書院,包括南豐縣的華林書院、安義縣的雷塘書院、南城縣的盱江書院等等。有人將江西的華林書院、東佳書堂、雷塘書院稱之為江南的三所名院。此外,像江蘇的茅山書院、浙江的稽山書院,均是北宋時期著名書院。當然,北宋時期黃河流域也產生了一些著名的書院,如河南嵩陽書院、睢陽書院,山東泰山書院、徂徠書院。它們或因辦學規模大或因名人主持,被列入宋初四大書院或著名書院的名錄中。但是與長江流域的著名書院相比,其興辦的規模和影響仍為遜色。
到了南宋,由於政治、軍事形勢的急劇變化,中原地區已被金兵佔領,作為民間新興的書院教育受到了嚴重的摧殘,除個別之處,中原地區再也難覓書院的弦歌之聲。相反,江南地區的書院建設則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長江流域各地紛紛創辦書院,在數量、規模上均超過北宋。尤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時期江南書院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書院教育與理學思潮的一體化。即這段時期積極創辦、主持書院者主要是活躍於當時學術思想界的理學家們。他們往往在書院中標榜自己獨立的辦學宗旨,發揮自己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利用書院展開學術討論。同時,在關於書院管理制度、辦學特色方面也都出現了新的風貌。應該說,到南宋時,書院教育制度才真正定型,並影響以後達數百年之久。
當然,南宋時期書院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在長江流域中。自中原淪於金兵鐵蹄之下,北方書院盪然無存。而嶽麓、白鹿、麗澤、象山四所書院則崛起於長江流域,成為「南宋之四大書院」。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大書院均有名師主持,張南軒主嶽麓,朱熹主白鹿洞,呂祖謙主麗澤,陸九淵主象山。由於他們四人是南宋理學思潮四大學派的宗師,所以這四大書院又成為當時名聲顯赫的四大理學學派的基地。
由於南宋時期江南的書院均與理學思潮結合,隨著理學思潮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宋理宗之後,理學的地位得到確認,書院則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地蔓延開來。整個宋代的書院建置數目表明,長江流域的書院數量已佔全國總數的74郾43%,黃河流域僅佔3郾25%。
元朝的書院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推廣和普及,故而才有「書院之盛,莫盛於元」之說。這種推廣和普及的力量主要源於兩個方面。首先是民間的力量。元代書院中相當多者仍保留了民間教育組織形式的這一特點。大量不願仕元的宋代遺民主要是通過在民間創辦書院以從事獨立的教學、學術研究活動。加之元朝當局對這種民間興學的熱忱並不制止,反而是鼓勵。
其次是官府對書院教育大力扶持,亦使書院能夠得到推廣和普及。元代所建的第一所書院就是由朝廷所建的燕京太極書院,這表現出元政府對書院教育的承認,亦為以後的書院推廣政策開了一個先河。以後,各級地方官府紛紛效法,官員們紛紛在自己的治所建設書院。長江流域的大量書院就是由地方官員主持、地方財政創辦的。如浮梁的紹文書院、吉州的白鷺洲書院、潭州的嶽麓書院、婺源州的晦庵書院、南康的白鹿洞書院、浙江青田的石門書院等等,都是由地方官府出面主持修復或修建的。為了保證書院教育的建設發展,元代政府還對書院的管理給予了特殊的關照。最重要的就是把主持書院教育的山長列為朝廷命官:凡州縣書院的山長與學正、學錄、教諭一樣,並由禮部任命;凡各省所屬書院的山長,則與所屬州縣學正、學錄、教諭一樣,並受行省及宣慰司授命。另外,書院的生徒也與官學的學生同等對待。這些政策,雖然導致書院官學化程度的加強,使書院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但是,確實也起到了使書院得以推廣和普及的作用。
民間和官方共同努力,是明、清時期書院得到大力推廣和普及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於民間士紳對書院教育的極度熱忱和嚮往,他們普遍將資助、創辦書院看做是自己的社會責任、文化使命與「兼善萬世」的歷史功業,故而往往將最大的熱情傾注在書院建設方面。另一方面,官方雖然對書院自由講學有所限制,但對書院在發揮基礎教育、精英教育及社會教育方面的作用亦是肯定的,故也傾注力量對書院加強扶持,希望藉助書院教育,以實現「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目標。在這股關於書院的推廣普及的熱潮中,長江流域一直居於全國的前列。
二長江文化的發達是長江流域書院崛起的歷史條件
唐、宋以後,長江流域書院的崛起,與當時長江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唐、宋以降,長江流域的書院教育能夠萌芽、興起、發展及全面推廣,並一直居於全國的前列,離不開唐、宋以來文化重心南移、長江文化蓬勃發展的歷史背景。這里列舉幾個主要條件,以闡述說明書院形成、發展的社會文化原因。
(1)士紳社會的發展
唐、宋以後的一千多年,士紳社會與書院教育有一種很強的互動關系:士紳社會的發展,必然通過積極地創辦書院以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和對文化的關懷;書院教育的發達,又可以培養、再生新一代士紳。長江流域的書院之所以那麼發達,其重要的條件是唐、宋以後這個區域的士紳社會發展很快,士紳的社會力量,推動著長江流域不斷興起一個個創辦書院的熱潮。
(2)學術思想的繁榮
書院既是中國古代教育中心,也是學術思想的研究中心。因此,書院的盛衰與宋以後學術思想的盛衰是同步的。唐、宋以來,中國學術史上最重大的發展,就是出現了綜合儒、佛、道思想的更具綜合性的學術形態——理學。理學思想源於中唐以後,創建於北宋之時,大盛於南宋時,其發展的進程幾乎與書院同步。唐代以前,長江流域的學術思想總是處於邊緣地位。而理學思潮出現後,情況則發生了很大變化。理學形成於北宋,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出生於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他的學術活動主要是在長江流域一帶。周敦頤所奠基的理學成為宋以後占統治地位的主流學術,標志著長江流域學術地位的崛起。特別是到了南宋,理學學術的重心完全轉移到了南方,長江流域一帶成為理學的重鎮。理學史上幾個重要的學派,如朱熹的考亭學派、陸九淵的象山學派、胡宏張栻的湖湘學派、呂祖謙的婺學派,另外,還有與理學展開學術爭鳴的浙東事功之學,包括永嘉學派與永康學派,都活躍於長江流域一帶。他們在這里研讀經史、闡談義理、會講論辯、著書出書。書院成為他們從事學術研究、傳播思想、創建學派的最好場所。
(3)佛道宗教的發達
書院作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的教育組織,一方面在於它兼具傳統私學的自由講學與官學制度的完備的雙重長處,另一方面則在於它兼收了儒家人文教育與佛道宗教教育的特色。同時,佛道宗教亦對理學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佛道宗教的發達,又構成了書院建設及理學學術發展的重要文化條件。
佛、道二教在長江流域有廣泛而深入的傳播。由於佛教寺廟、道教宮觀林立於名山之中,而早期的書院亦深受佛道二教的影響而創設於名山,佛道的宗教理論,修養方法也影響了理學學術及書院教學。故而,長江流域佛道的盛行,是書院繁榮的重要文化條件。
(4)造紙印刷的發達
書院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教育組織,能夠形成、發展於唐、宋之際,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書籍的普及。書院首先要能藏書,然後圍繞著藏書能夠展開教書、讀書、著書及出書等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動。
由於長江流域的造紙業、印刷業的發達,使原本十分珍貴的書籍大大得到普及。民間普遍具有收藏書冊典籍的可能,這樣,就有可能使先秦、兩漢曾經流行的各種私學演進成書院這種更具特色的教育機構。
三長江流域書院對長江文化發展的推動
(1)文化創新功能
這主要體現在宋元明清時期學術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兩宋時期,特別是南宋,長江流域書院與理學緊密結合,從而導致了理學的蓬勃發展和學術地位的確立。元、明、清時期,長江流域的學術能夠繼續獲得蓬勃發展,同樣與這段時期的書院在學術上的重要地位有密切聯系。明中葉以後,長江流域的心學思潮得以蓬勃發展,這是由於明中葉的書院教育與當時的心學思潮的結合有關。代表明代心學思潮有兩大學派:王學與湛學。王學是指王陽明及其後學所形成的學派。王陽明因在長江流域的諸書院中講學,其弟子遍及江南,形成了浙中王門、江右王門、南中王門、楚中王門等,這些王門弟子又是在長江流域創辦或主持書院講學的主力軍。湛學則是指湛若水創建的學派。湛若水師從陳獻章,後獨立門戶,到處建書院講學,黃宗羲稱其「平生足跡所至,必建書院以祀白沙,從游者殆遍天下。」至明、清之際,學術思潮發生了一系列的重要變化。最初,以「實學」相標榜的一代學者活躍於當時的學術思想界,他們同樣利用書院研究學術。如無錫的東林書院就是晚明時期影響甚巨的著名書院,清初的浙東學派也以甬上證人書院為基地研究學術。清乾嘉以後,以詁經考史為特色的漢學思潮興起,他們同樣利用了書院,浙江杭州的詁經精舍就是這些書院中影響最大的一所。
(2)書院的文化積累功能
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是著述。著述是書院實現文化積累的重要方面。那些學術大師在主持書院工作的時候,同時也從事學術著述,他們的許多代表著作也是在書院中完成的。同時,他們常常將各種講義、經說整理成書,供學生研究參考。許多書院生徒將自己對老師質疑問難的對話記錄下來,編成「語錄」、「答問」之類的書。另外,許多生徒在學習的過程中,撰述論文或著作。這樣,書院在它的長期辦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學術文化。從宋代朱熹的《朱子語類》、張栻的《南軒孟子說》、呂祖謙的《麗澤講義》,到清代的《紫陽書院課藝》、《尊經書院初集》、《詁經精舍文集》等,均是長江流域書院所積累起來的學術文化成果。
其二是刻書出版。書院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刻書出版功能。其刻書的范圍,除了積累自己的文化學術成果,如刊刻書院主持者的著作、講義以及語錄、課藝、書院志、同門錄外,還刊刻能服務書院教學、研究、交流的經史子集各類圖書。這樣,書院又在事實上成為各個地方的刻書出版中心。在古代出版業中,出現了因校勘嚴謹、質地精良而著稱的「書院本」圖書,而長江流域的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書院,均大量刊刻了這種「書院本」的書籍。明、清以來,書院刊刻書籍的數量越來越大,故而有的書院還設有刊刻圖書的書局,承擔地方上刊刻出版書籍的任務。
其三是藏書。藏書是書院的三大規制之一,故而是書院的重要組成要件。所以,遍布長江流域中的大大小小的書院,均通過收藏、借閱典籍圖書的活動,將各種類型的圖書典籍集中起來,並通過捐贈、刊刻、購置等手段不斷豐富藏書,使書院的藏書成為地方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書院的藏書之精、之多,在地方的圖書收藏中是少有的。
其四是祭祀。祭祀也是古代書院的規制。書院在千年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祭祀系統,除了祭祀至聖先師孔子外,祭祀對象還包括與本書院尊崇學統的相關人物、地方的名儒鄉賢、創建書院的有功之士等。這樣書院的祭祀就有很濃厚的承傳學統、彰顯地方文化的文化積累功能。長江流域各地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學術傳統和地域文化,如蜀學和巴蜀文化、湘學及湖湘文化、徽學及徽文化、贛學和贛文化、浙學和浙文化等,這種地方學術和地域文化往往又是書院辦學過程中的學術思想積淀的結果。而各地的書院祭祀,對保存及強化這種地方學術、地方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如四川的書院祭祀三蘇父子、魏了翁等,湖南的書院祭祀周濂溪、胡安國、胡宏、張栻等,江西的書院祭祀朱熹、陸九淵等,浙江的書院祭祀呂祖謙、陳亮等。
(3)文化傳播的功能
書院是一種多功能的文化組織,但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仍是教育,而教育的特點就是傳播文化。因此,長江流域蓬勃興起的書院群,極大地促進了這個地域的文化傳播。
書院在文化傳播方面所以能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書院這種教育組織的特色是分不開的。首先,書院將精英化的高等教育與普及化的基礎教育結合起來。在中國古代,一般情況下是由朝廷主持的官學系統承擔高等教育的職能;而基礎教育則沒有納入正規的教育體制,主要由家族、民間社會來承擔。而宋以後建立的書院體制,則承擔了上述兩方面的教育職能。一方面,各地書院尤其是那些名書院,大多是古代的高等程度的教育機構,主講者為國內名流大師,來受教育者也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學者,有的甚至是地方官吏,他們之間傳播的內容也是程度很高的「大人之學」。另一方面,大量建於鄉村、城鎮、家族的書院均屬那種基礎教育程度的書院,它們在發展地方基礎教育、促進文化發展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書院能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書院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教育組織,它的教育主要是一種學校教育,以補充或取代官學教育的不足。
其三,書院能夠將經史教育與各種專科教育結合起來。在中國傳統教學內容體系中,經學、文史等一直是教學的主體,書院的教學內容也是以此為主。但是,書院畢竟是一種相對自由靈活的教育體制,故而也產生出了許多專科方面的教育,包括專習官話的正音書院、專習武事的肄武書院、專講醫學的醫科書院等。晚清時期,各地還建立了許多專講西學西藝的書院。
綜上所述,長江流域書院對長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事實上,書院既充分發揮了促進長江文化發展的作用,同時也是長江文化發達的一個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