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調撥價格
調撥價格又稱轉移價格,是指跨國公司為了最大限度的減輕賦稅,逃避東道國的外匯管制等目的,在公司內部規定的購買商品的價格。也指中國國營商業系統內部批發企業之間組織商品流通時的結算價格。反映商業采購批發企業之間的交換關系。
調撥價格是「封閉市場價格」的一種形式,而「封閉市場價格」是指買賣雙方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形成的價格。
如某跨國公司欲向一國內的的子公司輸入原材料或半成品,假設總值為200萬元,當徵收20%的關稅時(假定),該公司需繳納40萬元的關稅。經分公司深加工後,該批產品價值為300萬元,若該國增值稅率為10%(假設),則該公司繳納稅費10萬元。共繳納50萬元。跨國公司為節省成本,通過公司內部調節將買入價降低到100萬元,則關稅為20萬元,增值稅為20萬元,總共40萬元,節省了10萬元;當關稅稅率為10%,增值稅率為20%時,該公司可將買入價調高為250萬元,則關稅為25萬元,增值稅為10萬元,共計35萬元,節省15萬元。即當關稅率高於增值稅率時,跨國公司調低買入價;當關稅率低於增值稅率時,跨國公司調高買入價,以此來逃避稅費,降低生產成本。
B. 「轉讓定價」是什麼意思
轉讓定價 (Transfer Pricing)是指關聯企業之間在銷售貨物、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等時制定的價格。在跨國經濟活動中,利用關聯企業之間的轉讓定價進行避稅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稅收逃避方法,其一般做法是:高稅國企業向其低稅國關聯企業銷售貨物、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時制定低價;低稅國企業向其高稅國關聯企業銷售貨物、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時制定高價。這樣,利潤就從高稅國轉移到低稅國,從而達到最大限度減輕其稅負的目的。
為了防止避稅的一種方法:
例如:為了在國內不用或少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把自己的產品低價賣給自己在海外的子公司。造成沒有利潤,就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了。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稅務機關利用公平交易原則,合理的確定企業產品的轉讓定價,讓其在國內合理納稅。從而產生轉讓定價的說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C. 課稅客體轉移避稅
跨國納稅人在其經營活動中,通過轉移課稅客體,即征稅對象進行避稅。國際避稅的一種常用方式。
國際稅收涉及的征稅對象包括跨國所得和跨國一般財產價值。跨國納稅人有時不必通過國際稅收轉移,而只要直接將跨國所得和跨國一般財產價值,或者間接將足以帶來跨國所得和形成跨國一般財產價值的資金、商品、勞務和財產等,從高稅國向低稅國或避稅港轉移,同樣可以達到國際避稅的目的。
課稅客體轉移避稅使用的主要手段有:建立從事免稅活動的常設機構轉移資金、商品、勞務和財產,建立外國基地公司虛構營業(見外國基地公司避稅),虛構避稅地信託財產,以及利用跨國關聯企業轉讓定價等
D. 我想知道轉移價格的定義.
轉移價格指在跨國企業內部,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及子公司之間進行交易所採用的價格。轉移價格發揮作用的基本前提是跨國企業內部交易具有內部商品調撥特徵。轉移價格指交易雙方在市場上交易的公平價格。基本上能夠體現其價值。
E. 求3個國際金融學的名詞解釋
項目投資是一種以特定項目為對象,直接與新建項目或更新改造項目有關的長期投資行為。按其涉及內容還可細分為單純固定資產投資和完整工業投資項目。單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特點在於:在投資中只包括為取得固定資產而發生的墊支資本投入而不涉及周轉資本的投入;完整工業投資項目不僅包括固定資產投資,而且還涉及流動資金投資,甚至包括其他長期資產項目(如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的投資。
轉移定價是指跨國公司內部,在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銷代產品,提供商務、轉讓技術和資金借貸等活動所確定的企業集團內部價格。
匯率超調是指一個變數對給定擾動做出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其長期穩定均衡值,並因而被一個相反的調節所跟隨。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起因在於商品市場上的價格存在「粘性」或者「滯後」的特點。又稱為決定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F. 國際會計學控制的名詞解釋
《國際會計學》內容簡介:人類進入了21世紀,世界經濟日益走向全球化,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更加快速發展,舉世矚目。在新世紀、新經濟、新環境中,在國際上,為了適應全球貿易經濟和全球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1973年創立的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改組為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促使全球的會計准則不斷走向高質量,進一步提高了企業財務報告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充分披露。在國內,我國的會計事業蓬勃發展,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新的《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及38項具體會計准則,並切實加強各方面的監管之後,以摧枯拉朽之勢,生氣蓬勃地向國際准則趨同。國際會計學,是20世紀80年代才真正興起的會計學新分支,是應各國管理國際企業之需誕生的。它以主要研究國際企業的價值管理為任務,旨在為國際企業的有關利益主體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
當今世界是一個為全球化商業和投資決策所主宰的世界,這必然決定了"會計"必須成為"國際商業語言"。國際會計就是順應這一歷史性的趨勢而誕生的新興的學科。 本書第一版出版於1967年。一直是國際會計學科中最為流行的教科書,是國際會計界公認的權威著作之一。 此次根據2002年的最新版本--第4版--翻譯出版的《國際會計學》,內容包括國際會計的發展、報告與披露、外幣折算、物價變動會計、國際財務報表分析、管理計劃和控制、財務風險管理、國際稅收與轉讓定價等內容,反映了當前國際會計學界的最新成果,涉及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添加了會計在全球市場中的作用,以及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國際會計准則和英國會計准則的比較等內容,更新了一些案例的數據,並在每一章的結尾加入了討論題、練習題和若干案例,由此更加切合教學的需要。 本書既是一本標準的教科書,同時,也是會計從業人員進行後續職業教育的良師益友。從長遠來看,各國會計准則的協調是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構築我國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的實踐中,借鑒和學習本書中提及的諸如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以及國際性、區域性組織和機構在國際會計協調方面取得的成果,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G. 什麼叫TP調整,我是指的財務上面的外資公司專業術語~
TP就是Tranfer Pricing,轉讓定價的意思。轉讓定價 (Transfer Pricing)是指關聯企業之間在銷售貨物、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等時制定的價格。在跨國經濟活動中,利用關聯企業之間的轉讓定價進行避稅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稅收逃避方法,其一般做法是:高稅國企業向其低稅國關聯企業銷售貨物、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時制定低價;低稅國企業向其高稅國關聯企業銷售貨物、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時制定高價。這樣,利潤就從高稅國轉移到低稅國,從而達到最大限度減輕其稅負的目的。
H. 什麼是內部轉移價格其作用是什麼
內部轉移價格是指有利益關系的各企業之間、企業集團或公司內部各利潤中心之間調撥產品或商品的結算價格。又稱"調撥價格"。一般由進貨價格、流通費用和利潤構成。其特點是只反映企業集團或公司內部各利潤中心之間的經濟聯系,一般不直接與消費者發生聯系;不作為各種差、比價的依據和計算基礎。
內部轉移價格作用:
1.明確各企業的經濟責任。集團企業的整體經營目標,必須在內部進行分解,將責任落實到各個經營實體。但集團內部提供的某些產品、勞務或技術服務,可能缺乏外部競爭市場而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如果完全採用市場化的交易方式,就可能會損害購買方的經濟利益。因此,必須通過制定合理的轉移價格來調節內部供求雙方的利益,明確各方的經濟責任,同時也便於內部績效考評。
2.實現集團內部資金調度。母公司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資金調度,內部轉移定價就是其中的一種。
3.取得避稅效應。通過制定轉移價格可以將利潤集中轉移到享受納稅優惠的子公司,從而降低集團企業整體的稅收負擔,取得避稅效應。
4.實現經營戰略。母公司可以通過轉移定價,將資金配置到集團戰略發展所要求的項目上,實現整體的戰略目標。
I. 轉移定價的意思
轉移定價或轉讓定價(transferpricing),是指企業集團內部成員企業之間或其他關聯企業之間相互提供產品、勞務或財產而進行的內部交易作價,也包括同一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內部交易作價。通過轉移定價所確定的價格稱為轉讓價格或轉移價格。由於現代企業集團有可能跨國經營,因此,轉移定價問題既可以發生在一國之內,也可以發生在國與國之間。後一種情況又叫國際轉移定價(international transfer pricing)。關聯方交易轉移定價主要包括關聯方之間貨物和勞務購銷活動的轉移定價、貸款利息、無形資產、租賃資產的轉移定價及資產、股權轉移定價。
由於關聯關系的存在,將可能影響關聯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在非關聯方之間可能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交易價格也可能不同。因為非關聯方之間的交易一般按照公允市價進行,但是,由於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財務、經營決策有重大的影響,因而關聯方之間交易的定價較為靈活,往往高於或低於公允市價。美國學者對164家美國跨國公司的調查表明,在內部交易中採取正常交易價格的只佔35%(徐靜,1997)。關聯方交易轉移定價對參與交易各方的利益都有著較大影響,因此,是關聯方交易中的核心問題。
從理論上來講,轉移定價制定的方法主要有以市價為基礎和以成本為基礎兩種,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協商價格和雙重價格。但是,由於關聯交易轉移定價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是企業實現其經營戰略的重要手段(註:關聯交易轉移定價的非稅務動機主要有:扶持新建公司、轉移資產和利潤、進行盈餘管理、轉移資金、業績考核等。),企業在進行關聯交易時,往往根據其戰略需要對交易價格進行調整。因此,關聯交易的實際轉移價格往往或多或少地背離其理論價格。在有些情況下,轉移定價與其理論價格甚至相去甚遠。
http://lunwen.zhupao.com/Article/2004-12-31/10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