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城市綠化的成果
⒈城市綠化步伐加快。許多城市結合道路建設、河道整治和舊城改造開展綠化工作,有效增加了綠地面積;園林化街道、小區和單位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快速推進,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1.6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96.3萬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39平方米。城市森林建設方興未艾,大多數省會已將城市森林建設納入了城市總體規劃。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沈陽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⒉草原保護與建設成績突出。截至2005年底,草原家庭承包經營面積達2億多公頃,佔到可利用草原面積的70%;全國種草累計保留面積超過26.7萬公頃,草原圍欄超過33.3萬公頃,全國禁牧面積超過33.3萬公頃;2000萬頭牲畜改為舍飼圈養,乾草產品200多萬噸,牧區和半牧區依賴天然放牧的生產方式正在發生轉變。退牧還草工程項目區植被得到明顯恢復,牧草產量提高40%以上,草原生態明顯改善。
⒊綠色通道工程穩步推進。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宜寬則寬、宜窄則窄的原則,堅持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的要求,堅持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方向,多部門(系統)齊抓共管、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動了綠色通道建設的順利進行。「十五」期間,全國綠色通道建設里程達50多萬公里;湖泊、水庫綠化面積17920公頃,江河沿岸綠化18650公里。在全國6.1萬公里國家鐵路營業線上,宜林鐵路3.73萬公里,已綠化達標2.03萬公里。
⒋部門綠化作用明顯。各部門按照分工負責制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成為國土綠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間,鐵道系統累計參加義務植樹活動996.3萬人次,植樹3843.9萬株,建成義務植樹基地162個,面積達1752公頃。水利部門義務植樹1940多萬株,綠化荒山、荒溝、荒灘1663萬公頃,庭院綠化870多公頃。共青團等部門組織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等活動,社會反響強烈。婦聯等部門堅持組織開展了「三八綠色工程」建設,有效提高了廣大婦女的生產技能和本領。解放軍一直走在義務植樹的前列,大力開展荒漠、荒灘、荒山造林綠化,每年植樹13萬公頃以上,同時還有力支持了地方綠化工作。武警部隊營區綠地率平均達到32%以上。石油系統堅持把改善礦區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石油礦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綠化覆蓋率已達23.8%。
⒌資源保護力度加大。2005年,全國征佔用林地管理日趨規范,林地確權發證面積已經超過90%,林木採伐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全國森林資源監測取得明顯進展,全國林政案件查處率達98.30%。全年共查處破壞草原案件4000多起,資源保護工作顯著加強。
全國森林公安全年共查處行政和刑事案件205239起,處罰各類違法犯罪人員271805人次,收繳木材90.16萬立方米,野生動物193萬多頭(只),野生動物製品32974件。「十五」期間,相繼開展了「獵鷹行動」「春雷行動」「綠劍行動」等一系列集中統一行動,有效遏制了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高發的勢頭。
全年發生森林火災11524起,受害森林面積73701公頃,因火災死亡人數92人。發生草原火災500多起,受害草原面積5萬公頃,損失維持在較低水平。
全國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933萬公頃,防治面積700萬公頃,防治率為75%,其中無公害防治率64%,成災率5‰。農業草原鼠蟲災防治面積953萬公頃,減少經濟損失近10億元。
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登記建檔、圍欄掛牌、遠程監控、宣傳教育等工作扎實推進。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共有一級古樹(500年以上)5.1萬多株,二級古樹(300-500年)104.3萬多株,三級古樹(100-300年)175.3萬株,國家級名木5281株。
⒍綠色產業發展迅猛。林業產業年總產值達到7269億元,比上年增加376億元。人造板產量躍居世界第一。經濟林總面積達到2573萬公頃,比「九五」期末增長29%;林產品年總產量達9400萬噸,比「九五」期末增長36.5%。全國花卉種植面積超過64萬公頃,年產值超過431億元。竹林面積超過480萬公頃,比「九五」期末增長15%。「十五」時期,全國共生產各類林木種子1.26億公斤,合格苗木1549億株;林木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分別由「九五」期末的30%和20%提高到37%和43%;社會育苗比重由「九五」期末的65%提高到80%。
㈡ 論述中國四大園林的偉大成就
中國四大名園: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瓮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頤和園情思——調寄沁園春 (作者:言言)
百年滄桑,風雨無阻,造園碑峰。 望昆明碧透,倒影閣樓;西山傍水,逶迤隱蹤。橋舞白綢,廊歌彩緞, 榭走檐飛呼應中。群鴨歡,夕陽戲醉柳,擺翠搖紅。
何人巧占天工? 大成匯集南北相融。 思群英眾能,百民勞動;別說只是,慈禧乾隆。人與天合,形和神聚,韻美情濃氣恢弘。看今朝,建和諧國度,誰展雄風? 清漪園1860年被焚毀1866年重建,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02年再次修復。2005-2006年對佛香閣景區和長廊進行修復。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水面佔全園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構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長達728米的長廊,長廊和廊中的繪畫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另外她還起到了將園內各個景點有機地聯系起來的作用,烘托出園林整體的美。二、承德避暑山莊簡介
避暑山莊原名熱河行宮,俗稱承德離宮,建於公元1703年至1792年(即清朝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七年),佔地564萬平方米,宮牆長達10公里。這是一座宮苑一體的大型皇家園林,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宮殿區包括正宮,東宮,松鶴齋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是清朝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日常起居的地方。苑景區又有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之分。湖光山色,兼具「南秀北雄」之特點。山莊內樓台殿閣,寺觀庵廟等古建築達120多組,它們因山就水,遍布全國,其中就有康熙皇帝以四字命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皇帝以三字命名的「三十六景」,史稱「康乾七十二景」。
避暑山莊在清朝的歷史上曾起過重要的作用,素有「第二個政治中心」之稱,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全國「四十四個風景區」和「十大名勝」之行列,承德市也因此而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宮殿區位於避暑山莊的南端,是清朝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居住的地方。主要有正宮、松鶴齋、東宮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築。
避暑山莊宮殿區的建築,是北方常見的多進院落式建築。為不失「山莊」的山野雅趣,建築體量都不大,「依松為齋」,「喜泉林抱素之懷」,所有建築不施彩畫,青磚灰瓦,木柱古樸,座基低平,台階由山石疊砌,庭院散植松槐,自然而又寧靜典雅。同時,宮殿建築布局規整,層次嚴密,中軸線明顯,又肅穆森然,不失皇宮氣派。
避暑山莊宮殿區建築風格獨特,與豪華的皇宮建築迥然不同。宮殿區的整個氣氛是庄嚴肅穆的,它沒有紫金城宮殿之華麗感,建築基座與民宅相似,青磚素瓦,裝修古樸淡雅,不施彩繪,木顯本色,加上蒼松成行,虯枝如蓋,顯得格外清爽、古樸、淡雅而恬靜。山莊的古樸風格,說明
了康熙建庄的目的,除了政治目的之外也有追求野趣的精神享受目的。須知封建帝王也有難言之隱,「禁宮有若樊籠」,因此迫切要求享受到自然的野趣。追求山間野外那種「想得山莊長夏里,石床眠看度牆雲」的意境和似庶如仙的生活情趣。康熙在《無暑清涼》的詩中詠道:「穀神不守還崇政,暫養回心山水庄」正是康熙內心真情的流露。
三、拙政園景區介紹
拙政園全園分東、中、西三部分。總體布局特點,東疏西密,綠水環繞,水面面積約佔全園面積1/3,水是全園的紐帶和靈魂。東部地勢空曠,平崗草地,竹塢曲水,芙蓉樹、天泉亭等亭閣點綴其間。蘭香堂是東部主廳,廳中部屏門南側為漆雕《拙政園全景圖》,把全園景色融於一壁。中部以遠香堂為主體,山水明秀,廳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從東部進入中園,一泓清池映入眼簾,古樹,垂柳拂水,湖石峻秀。遠處一洞隱約可見。池南廳堂林立,錯落有致。池北岩島,溪橋相連,百年楓楊。 山、水、石、池、林、亭、堂融合的宛如天然。西部水廊逶迤,樓台倒影,清幽恬靜,三十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館等體現出江南建築的精巧。西部以池水為中心,迴廊起伏,水波倒影。
近年來,拙政園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內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兩季舉辦杜鵑花節和荷花節;花姿爛漫,清香遠溢,使素雅幽靜的古典園林充滿了勃勃生機。拙政園西部的盆景園和中部的雅石齋分別展示了蘇派盆景與中華奇石,雅俗共賞,陶冶情操。到人間天堂蘇州,怎能不游拙政園。四、蘇州園林之留園簡介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歷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范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著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峰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庄。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到了同治年間,常州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後的皮炎,得到朝廷賞賜的釣魚島等三個台灣海峽中的小島用以種植草葯。盛氏從此發跡,於是購得此園,並重新修建一新。盛康襲「劉園」其音易其字,將園名改成了留園。爾後,經過盛康之子盛宣懷的用心經營,留園聲名大振,成了吳中著名的私家園林。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九五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豐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著「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著一方扁額,上面寫著「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朴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門廳與橋廳間的東側長廊】 各位現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塊長方形花崗岩,上面刻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布的「世界遺產」標識。他是留園於1997年12月被批准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後,於1998年立的。
【長廊中部蟹眼天井處】 這兩方小小的露天空間,蘇州人稱之為天井。由於他們面積太小,所以人們稱之為「蟹眼天井」。這兩方蟹眼天井在這里主要是為了採光而設計的。為了避免造景上的單調,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豐富了此處的景觀內容。
【「長留天地間」南院】 來到這里,請大家看這個長方形的小院。由於庭院面積有限,不能大范圍的造景,所以造園者就充分利用南面這堵高高的粉牆,來為遊人設計了一幅立體的「國畫」。這裡布置了湖石,種上了金桂和玉蘭。除了寓意「金玉滿堂」外,正是一幅以粉牆為紙,花石為繪的立體國畫的畫境。
【「長留天地間」東側大空窗旁】
各位請看這扇窗。這是一扇沒有任何圖案設計的單純的長方形漏窗,這種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處如果沒有這扇空窗的話,那麼這里的採光就不足,就會顯得昏暗。所以說,這扇空窗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光。和前面講過的蟹眼天井同樣道理。園林建築哪怕是一扇門一扇窗在建築設計時,一定得考慮其造景功能。所以為了避免空窗的單調,就利用了植物盆栽來映襯它,使他在具有採光的同時,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立體的畫面,此可謂一舉兩得。
再請大家看這門楣上的磚刻門額「長留天地間」這幾個字。這是篆刻書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溫)所寫的,寓意留園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園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願我們大家都能不辜負先人的期望,保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
來到這里,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條長長的走廊,這條長廊雖有數十米長,然而造園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並且在比較封閉的暗處設計了「蟹眼天井」來採光,用富於變化的建築技巧使廊在空間上產生出了明與暗大與小的對比,另遊人在不斷變化的空間中,欣賞著各種布置獨到的園林小品,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了這段長廊。另外,從園林審美方面來看,這段長廊相對於秀美的中部遠景來說,大有一種「欲揚先抑」的審美效果。因此,這段長廊不僅被園林專家評定定為「留園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個蘇州古典園林的廊形建築中也有一處佳例。
【六扇花窗處】
穿過了「長留天地間」門洞,我們看到前面的粉牆上有六扇窗圖案,因此漏窗也俗稱「花窗」。在便於通風和採光的同時,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隱若現地透過來,因此,花窗在園林建設中長作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處六扇花窗將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來,使人隱約可見,從而激發起遊人的游興,催人急於進園去領略窗外那片勝景。同時,從花窗中透出的園景,隨著遊人腳步的移動而不斷地發生變化,這就是古典園林欣賞中的所謂「移步換景」之妙。
當然,在通風採光和透鏡的同時,花窗本身的花格圖案在園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豐富牆面審美內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會呈現出各種多姿多彩的落影,為古樸的園林平添了幾份活潑的生氣。
我們現在請大家看南面的這堵白牆。牆根處有一明式青石花壇。上面有山茶,旁邊植有翠柳,花開之時,紅點綴綴,生機勃勃。花壇上方白牆上嵌有「古木交柯」磚額一方。花壇上原有古柏、女貞兩棵古樹,枝接交錯,蒼勁虯曲,給人以高潔堅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貞交柯連理之意。【綠蔭軒】
這里是以賞留園春景為佳的綠蔭軒。這是一個小巧雅緻的臨水敞軒。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楓樹,而東面又有櫸樹遮日,因此以「綠蔭」為軒名,軒內扁額上「綠蔭」兩字,是著名書畫篆刻大師吳昌碩先生的弟子,當代書畫家王個移所書。軒南牆壁上嵌有「華步小築」石額一方。「華」,即「花」;「步」通「埠」。留園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吳中第一名勝」虎丘。虎丘自明清以來就以出產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貴花木而聞名。以前,留園附近有裝卸花木的河埠,所以這一帶舊名花步里。而留園主人將自己的園子稱為「華步小築」,無疑是一種自謙。它也反映出中國傳統文人尚隱逸,求中庸的處世哲學。這里的「花步小築」四個字是清代學者錢大昕所書。其下方倚牆根所築的湖石花壇中置石筍、種天竺,巧妙地構成了一幅立體國畫的構圖,而這「花步小築」四字恰好是其點晴題跛。[
【一梯雲旁】
出綠蔭軒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體量高大的兩層樓建築,這就是取《水經注》中「目對魚鳥,水目明瑟」之意來命名的明瑟樓。這裡面臨清澈明凈的池水,樓邊又有青楓庇蔭,環境清雅明凈。明瑟樓底層因建築外形象古代畫舫前艙,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鄰》詩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之意,命名為「怡杭」。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樓南有一湖石假山,登臨二樓的石階就隱在其中。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雲」三個字,取「上樓僧踏一梯雲」之意。「梯雲」,既以雲為梯。古人以為雲是觸石而生,因此稱石為雲根。遊人若在這雲根盤旋之間拾級登臨,一定會有步雲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繞過明瑟樓,我們來到了留園中部寬敞的露台上。這里瀕臨水池,每當盛夏時節,池內荷花盛開,這里便是賞荷的絕佳之處。因此,這里也被稱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緊靠明瑟樓而建的涵碧山房。這是中部花園的主廳,是取宋代理學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的詩意來命名的。該廳幾無裝修,南北兩面都不設牆,顯得樸素大方,通暢明潔。廳內「涵碧山房」扁額上的篆書是舊時園主盛康請香禪居士潘中瑞所書。
廳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壇,旁邊還種有玉蘭、石榴、綉球等花木,春秋時節,繁華吐妍,美不勝收。
我們站在荷花台上還可以欣賞到布置獨到的留園中部山水。湖石與黃石參差而築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樹參天,靈秀中透著一股陽剛。尤其是幾棵蔭可蔽日的古銀杏、古樟樹,與假山渾然一體,登臨其間,會另人產生一種猶如進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覺。在蘇州各古典園林中,也稱得上是一處「城市山林」的佳例。由於山體直逼水池,古樹、假山與水面之間所呈現的高與低的視覺差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就是古典園林造景中「以低襯高」的造景手法.另外,從山水布局來函,這里水雖居中,山水其側,但在審美上,山的氣勢卻遠在水的生機之上.水在這里只是襯托山體氣勢的一個「配角」。此相反。而同為蘇州園林代表作的拙政園中部的山與水在審美上的位置則正好與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假山雖以「一池三島」的規制築於水池的中央,但奪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於變化的水面。在那裡,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審美效果的一種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襯,水的靈秀往往超過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側,可見一條長廊曲折逶迤於中部假山上。我們一般把這種依山高下起伏的長廊稱為爬山廊。這條爬山廊不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還有依牆的實廊與離牆的空廊之相應,整個廊始終處於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線和地勢的變化過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時,這條爬山廊在實用功能上還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陽,雨日擋雨;二:聯系景點之間的紐帶,是一條天然的游覽路線;三:平緩而巧妙的將遊人在不知不覺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聞木樨香軒」。在爬山廊中部的西牆上,嵌有明代吳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漢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近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寫寫草、隸、正、行諸體,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書聖」之譽。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時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園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書法,歷代名家所寫的題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於明嘉靖年間,刻成於萬曆年間,歷時兩朝二十五年。據說以前留園的主人劉蓉峰愛石如痴,並且喜歡將古人的美詩篆刻在青石上嵌入牆壁。從此,這種長約一米,寬約四十厘米,石面上刻著文章詩詞或名家書法的書條石就成了留園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極大的豐富了留園作為古典園林的文化內涵。至今,留園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書條石,堪稱留園一絕。
【聞木樨香軒】 循著爬山廊,我們來到中部花園中最高建築聞木樨香軒。從建築形式上看,這實際上是一個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軒前是一幅對聯:「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這是一幅狀景聯。此處千姿百態的湖石在桂花樹的掩映下,顯的玲瓏而古樸,而每到秋分送爽時,則滿山盪漾著桂花的香氣。這里的「動」字用的極妙,將「香味」這一園林中的虛景寫活了。不僅如此,「聞木樨香」還頗富禪儀意,它似乎在暗示別人們,佛理就像這桂花香氣一樣,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他卻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只要用心參禪,人人都可以頓悟得道的。
【中部假山上】
出聞木樨香軒東行,跨過山澗上的小石橋言石徑曲折前行,可看到幾棵有著一、兩百年齡的古銀杏滄然挺拔於奇峰異石之間。銀杏又稱白果,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之一。因從種植到結果的時間很長,所以又被稱為「公孫樹」。銀杏樹是雌雄異株的落葉喬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葯,木材緻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銀杏之間,可見一六角飛檐攢尖頂的小亭,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遊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產於安徽靈璧縣的靈璧石製成的。靈璧石歷來被視為石中上品。
從可亭往南看,可與南面的明瑟樓、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當清風徐來,吹皺一池清水之時,對面的明瑟樓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畫舫,隨波動了起來。這里造園者用了寫意的手法,使靜止的建築在審美上平添了一份動感。堪稱蘇州園林造景之一絕。
同時,可亭與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對而立,無論從建築體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還是從建築形態的輕巧與敦實等諸多方面來看,都堪稱一種絕佳的對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觀賞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稱為留園中部欣賞冬景之佳處。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後有一段長五十餘米的花街鋪地,用鵝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種材料築成海棠花紋,猶如織錦鋪地一般給人以美感。在這段花街鋪地的北面有一條沿粉牆曲折而建的長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續。它除了有前面將過的連結景點、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還巧妙的遮擋了作為留園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牆,從而淡化了北部與中部的分隔之感。
【小蓬萊】
通過平欄曲橋,我們來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島「小蓬萊」。傳說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經派徐福前往求長生不死之仙丹,同時又在自己的宮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這以後在水池中構築三座「仙山」,即所謂「一池三島」就成了古典園林造園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園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較規整。橋島在劃分水面的同時,使水面造成了曠、幽不同的兩種水面效果。另外,在構築中部假山時,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條狹窄的山澗,令人產生池水淵源不盡之感,使池水活了起來。
【濠濮亭】
過小蓬萊東側小橋,我們來到了一個小方亭,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據說,莊子曾在濮水上垂釣,也曾與惠子在濠樑上觀魚,這里以古人的觀魚和垂釣來喚起一種超然世間煩惱的自由感,表現出歸隱江湖、歸情自然的超然情趣。這也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造園的一個主題思想,表現在造園的方方面面。
出濠濮亭往東進洞口,我們現在來到了曲西樓。這是一座外觀秀美的兩層建築。其底樓實際上是一道寬寬的廊,西牆上開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門。通過它們可看到中部花園的秀麗景色,這是「移步換景」造景手法的典型運用。同時,窗框、門洞也被當作「造景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體而生動的畫。
如果說西牆上的空窗和洞門宜移步動觀的話,那麼東麵粉牆上所嵌的二十餘幅方書條石則需止步靜觀方能品出其中的韻味。在這里大家可以欣賞到歐陽洵、褚逐良、顏真卿等唐代書法名家的作品,以及明代吳門才子文徵明晚年手書的小楷作品。
另外從園林建築審美上看,這里西牆上大大的空洞、洞門與東牆上小方的書條石在遊人視覺上形成了大與小、明與暗、虛與實的對比的同時,也在人們的心理上將山明水秀的現實世界與遙遠的歷史煙雲有機地連在了一起。
從曲西樓向北上二、三個台階,我們就進入了西樓的底層。這里和西牆和曲西樓一樣,設有兩個大空窗,使中部園景自然透出,而東面則不設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長窗,與外面的五峰仙館風格協調。
從西樓在往北,左手邊繞過一縷花隔扇,便是春風池館。這是一個向西敞開的水榭,與小蓬萊、濠濮亭構成一個小小的水院。周圍的樓台倒映在明凈的池水中,顯得寧靜而幽雅。
縱觀曲西樓、西樓、清風池館這組外形各異的建築,以其精巧的構思,將留園中部的山水風光與東部的幽深庭院有機的連在了一起,讓遊人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審美心理上的自然過度。這也是留園以建築;來化分空間這一藝術特色的絕好佳例。【五峰側館內】
現在各位來到的是留園東部的主要建築五風仙館,這座高大寬敞的大廳,裝修精美、陳設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廳堂」之美譽。以前廳內樑柱均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廳之稱。因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廬山五老峰的寫意神韻,於是取唐代李白「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詩意,將大廳命名為五峰仙館。廳中扁額上的「五峰仙館」四個字是園主盛康請金石名家吳大題。
這里是園主以前用於舉行重大宴飲以及婚喪壽喜的活動的場所。由於封建時代講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廳的中後部以一排屏門、紗隔和飛罩將大廳隔成了南北兩個部分。南面,寬敞明亮,座椅嚴格按規制擺放,是主人宴請男賓之處。而北面則相對局促,是專為女眷而辟。正中銀杏木屏上刻有光緒年間馬錫藩所書的《蘭廳序》全文。二十四扇紗隔下方的群板上刻有花籃、葫蘆、竹笛等「暗八仙」圖案。紗隔的上半部裝裱著張辛稼先生的絹本花鳥畫。
另外在大廳北側一角,還有一塊圓形大理石座屏,直徑達1.4米,屬全國罕見。石面紋理色彩構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畫。尤為另人稱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朧月」,給人以「雨後靜觀山」的意境。這塊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冠雲峰以及冠雲樓中的魚化石通常被俗稱為「留園三寶」。
除大理石座屏外,大廳東、西牆上,還掛有四幅莊重典雅的理石畫掛屏。深褐色的理石屏板上各嵌上下一圓一方兩塊大理石。其天然石紋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畫,同時上圓下方的布置又表現了古代「天圓地方」的含義、
【靜中觀
與五峰仙館東窗隔開一個小天井,有一磚洞門,門額上有「靜中觀」三個字,是清初學者朱熹尊所題寫。意思是說,此門內的景物易靜觀。在這里,除建築和焦葉、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滿各位視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這里也被稱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館和是林小院之間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為了在有限的空間里造成更多的層次感,讓人們在竹影搖擺間產生出「庭院深深幾許」的美感。
是林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峰軒。因軒前庭院中多太湖石縫,所以去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詩句「前廬山,一峰獨秀」來命名。從這里我們也可以體會到舊時園主對奇峰異石的鍾愛之情。在蘇州古典園林中,不管是陽剛十足的黃石,還是線條柔和的湖石,其質朴而堅硬的品質,在中國傳統文人的眼中早就被賦予了人文的精神。因此,在構築文人山水園這一特殊的文化載體時,石就作為文人作為抒發情志的絕好對象,成為造園不可或缺的第一素材。
峰軒環境幽雅,是吟詩作畫,操琴對弈的佳處。峰軒北牆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牆為了彌補粉牆在視覺上產生的空白,減少牆與窗之間的狹小空間所產生的壓抑感,造園者在粉牆前,用洗煉的手法將數枝青竹和湖石點綴其間,從而使三扇窗變成了三幅立體的寫意畫。
奇林小院中奇峰異石散落有致,一條曲廊在蜿蜒中將小院四周隔成了六個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小院。這種布局即造成了院外有院,景中有景的景深層次,又可收到以小見大的審美效果,可謂一舉兩得。被曲廊隔成的各個小院中,或點綴石峰,配以蒼翠的焦葉,或植以修竹,配置清秀的石筍,總之,都形成了一幅幅構圖精巧、立意生動的立體對景畫面。石林小院正中央立著一塊湖石晚翠峰,是舊時園主的新愛之物。其上部的形狀如蒼鷹展翅俯沖,峰下方有有一湖石,形狀像獵犬頭部,正迎視著上方的蒼鷹,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鷹頭犬」畫面。
透過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見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鏡中背影,妙趣橫生。在蘇州古典園林的造景中,有時為了遮擋盡處,或豐富園景,經常運用鏡子、空窗和門洞來造成一些虛景與實景的對應,使遊人置身其中能產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動美感。
㈢ 園林規劃設計的最終成果是什麼
園林規劃設計得最終成果是園林規劃設計圖紙,其中包括總平面圖、單體景觀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詳圖等。
㈣ 中國綠化有那些成果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扎實推進。 通過在 全國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執法檢查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義務植樹運動向縱深發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內容、形式不斷創新。北京、重慶等地開展城鄉手拉手,一對一幫扶工程,通過義務植樹幫助農村群眾脫貧致富、改善生活環境。福建省結合義務植樹開展種植名貴樹木,建富裕新村活動,有效地激發了農村群眾育林、護林的積極性。河南鄭州、河北張家口、四川成都、黑龍江哈爾濱等城市,通過義務植樹基地建設,不僅使城市周邊貧瘠的荒山和廢棄的荒地披上了綠裝,徹底改變了面貌,而且建成了多處城郊森林公園和生態休閑基地,給城市居民創造了森林遊憩、生態旅遊、回歸大自然的便利場所。一些省(區、市)為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捐植苗木、樹木,以實際行動參與北京綠色奧運建設。 據統計, 2007 年全國有 5.0 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 22.7 億株。 截至 2007 年底,有 109.8 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 515.4 億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加速了城鄉綠化和人居環境質量的改善。
國土生態體系建設與保護繼續加強 。集體林權制度 改革增強了林業發展的活力。 全國承包到戶的林地達到 6.6 億畝,占集體林業用地的 27.5% 。長江流域等防護林、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平原綠化等重點工程深入實施,成效明顯。 2007 年全國完成造林 7800 萬畝。截至目前,我國人工林已佔到世界人工林面積的近 1/3 ,年均增量佔世界的 53.2% ,成為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天然林保護、古樹名木保護、森林資源監管力度加大。濕地保護進一步推進,又新增國際濕地 6 處、國家濕地公園 9 處,濕地保護面積不斷擴大,約有 47% 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質量效益明顯提高,重點沙區綠洲面積進一步擴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新進展。新建自然保護區 26 處,新增面積 2707 萬畝,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 18.45 億畝,占國土面積的 12.8% 。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有了新的進展。全國人工種草累計保留面積達到 4.23 億畝,新增草原圍欄面積超過 1.0 億畝,禁牧休牧輪牧草原面積累計達到 13.48 億畝,草原植被得到了較好恢復。
部門綠化加 速發展。 各部門 ( 系統 ) 按照部門綠化分工負責制的要求,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從各自的行業特點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造林綠化工作,有力推動了國土綠化事業快速發展。鐵路、交通、水利、農業、林業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協調解決綠色通道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扎實推進綠色通道建設。鐵路系統投入資金 10.6 億元,完成綠化里程 1.29 萬公里;交通系統投入資金 31 億元,完成公路綠化里程 9.45 萬公里;水利系統投入資金 6000 萬元,完成江河沿岸綠化 3.51 萬平方公里。全國綠色通道建設里程累計達到 140 萬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搞好營區和軍事區綠化的同時,積極支援地方造林,在綠色通道、防沙治沙、流域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中,投入兵力 256 萬人次,綠化造林 265 萬畝。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與國家林業局簽署了建設生物質柴油原料示範基地 600 萬畝的合作協議, 2007 年已在雲南、四川等 7 省區建立基地 102 萬畝。共青團中央廣泛動員青少年,通過「 5 元錢捐植一棵樹、 200 元錢捐植一畝林」等方式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累計完成營造林 330 多萬畝,並使 3.5 億(人次)青少年接受了生態文明教育。全國婦聯動員廣大婦女參加義務植樹、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和小流域治理,新建「三八」綠色示範基地 28 個。中直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在北京昌平、海淀、平谷、懷柔、密雲等地的 200 個義務植樹基地進行補植補造和林木管護,基地綠化成果得到鞏固和發展,基地綠化覆蓋率已達到 90% 以上。
城市綠化步伐加快。 各地圍繞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目標,按照「城區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庭院花園化」的總體要求,普遍開展城市公園、街頭游園等方便市民休閑的公共綠地建設。廣泛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城市森林不斷增加,已有貴陽、沈陽、長沙、成都、包頭、許昌、臨安等 7 個城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同時,深入開展了「綠化美化小區,構建人與自然和諧新社區」的社區綠化活動,開展了全國綠化模範單位、花園式單位的建設和評比活動。許多城市還通過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城市綠化建設和城市環境的不斷改善。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城市綠地不斷擴大,綠化景觀不斷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顯著提高。一些城市達到了居民出門 500 米以內就能見到公園、綠地廣場或綠化小游園。據統計,全國 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 35.11% ,較上一年增長了 2.57 個百分點;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 8.30 平方米,較上一年增加了 0.41 平方米。又有北京順義、 河北秦皇島、山西晉城、吉林長春、上海閔行、江蘇南京、浙江嘉興、安徽馬鞍山、福建廈門、江西景德鎮、山東日照、河南鄭州、廣西桂林、陝西寶雞等 14 個城市受到全國綠化委員會的表彰,躋身「全國綠化模範城市」行列。
新農村綠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河南等省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按照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關於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的通知》和「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電視電話啟動會議精神,大力組織開展農村造林綠化,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的改善,涌現出一批規劃設計科學、樹種配置合理、綠化檔次較高、類型多樣、特色鮮明、示範效果較好的「綠化示範村」,基本實現了「村外有林環繞、村內綠地成景、庭院花果飄香」的農村新氣象。北京、山西、廣東等省市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啟動實施了一批地方林業重點工程,加快了農村生態建設步伐。有 100 個縣、 990 個村和 9162 戶農戶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聯合授予「全國綠色小康縣」、「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綠色小康戶」的榮譽稱號。
生態文化體系建設得到加強。 生態文化基礎建設進一步推進。新建國家級森林公園 26 處,首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 — 湄州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正式建立。北京、福建、重慶、河南等省市也相繼建立多處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大型系列自然專題片《森林之歌》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百名文藝家采風活動」啟動,生態文化產品不斷豐富,生態文化傳播力度明顯加大。在開展植樹節、濕地日、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愛鳥周等紀念活動的同時,各地還舉辦了有關林業、花卉博覽會等活動,傳播生態文明。
林產品供給能力日益增強。 全年林業總產值預計達到 1.17 萬億元,同比增長 9.85% 。全國生產木材 6974 萬立方米、人造板 7365 萬立方米,各類經濟林產品產量突破 1 億噸,林產品國際貿易總額達到 570 億美元。以林木種植、經濟林培育、竹藤花卉、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木材采運、木竹加工、人造板製造、林產化工、林機製造、木漿造紙、森林旅遊等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各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支柱產業,涌現出一批林業經濟強縣,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和社會就業。
我國的國土綠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由於全球森林植被總量逐年減少和溫室氣體過量排放,全球生態環境惡化仍在繼續,對我國生態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2007 年表現十分突出。 2007 年我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局部地區雨情、汛情、旱情、災情超歷史紀錄,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2300 億元。
2008 年是北京奧運會舉辦年,也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計劃的關鍵一年。今年的國土綠化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到 2010 年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的目標,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方針,以低溫雨雪冰凍災區的植被恢復為重點,全面實施《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後林業生產重建規劃方案》等各項措施,以推進部門綠化和單位綠化為重點,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要認真落實義務植樹屬地管理制度,積極引導城鄉群眾通過綠地、林地養護形式履行法定植樹義務。要大力統籌城鄉、區域生態建設,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區域綠化一體化,促進全國造林綠化事業協調、快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不斷提高,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做出新貢獻。
備註: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㈤ 清代中國皇家園林主要成就有那幾方面
滿洲八旗的騎兵開進山海關以後,很快就把占據北京不久的李自成逼出了京城;北京,便名正言順地成了清朝的帝都。所幸的是,李自成在撤離北京時,並沒有像項羽火燒阿房宮一樣在北京也放上一把大火,因而前明的宮殿和廟宇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清朝皇族完全接收了這些美輪美奐、金碧輝煌的建築,而不必在這上面投入太多的財力。但是,這些來自東北的皇室人員,住慣了蒙古包、睡慣了火炕,而紫禁城呢?素稱「紅牆黃瓦黑陰溝」,夏季酷熱難忍,冬天陰冷異常,這使他們簡直無法適應,難以在內長期居住和生活。因而在政治局勢穩定之後,經濟上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清代統治者便將大量的財力投入到園林的修造中。
按理說,皇帝及其後妃們要想居住在冬暖夏涼的居室里,本不是什麼難事,在紫禁城裡,相信他們居住的地方也一定非常舒適、稱心。但是,皇帝要處理政務、要批閱奏章,要召見大臣……,後妃們每天也有例行的繁縟的禮儀性活動,而這些活動,大多在宮殿而不是居室里進行。宮殿潮濕陰冷,雖有簾幕重重,也擋不住北京特有的夾著黃塵的北風,作為皇帝,對這樣的「辦公條件」,自然要想方設法的加以改善,所以園林的建造,不但是需要而且是必須建造的了。
說修造皇家園林僅僅是為了改善皇帝的居住條件和辦公條件,未免以偏概全。皇帝不比尋常百姓,他有隻有他才有的規矩、講究、派頭和無人可以超越的特殊享受。而皇家園林,正是這一切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歷代帝王修建離宮別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派「真龍天子」威加海內、富甲天下、至高無上的政治地位,「改善居住和辦公條件」雲雲,皆在其次。
較之歷代帝王,清代的統治者似乎更熱衷於園林的建造。清代的皇家園林,較之歷代,其規模似乎也更為宏大,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也更高。在康熙、乾隆、慈禧這幾個時期,他們先後修建或改建了香山、玉泉山、北海、避暑山莊、頤和園、圓明園等舉世聞名的園林。這些園林,都是世界造園史上堪稱典範的作品。
為什麼清代的園林藝術如此發達?我看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國有幾千年的造園歷史,帝王修建離宮別苑,有著悠久的傳統,到了清朝,已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並且留下了很多成功的作品可供借鑒;而康熙、乾隆,自以為並且確實開創了漢、唐以後的又一盛世,是以在園林的營造上,有意超越前人。二是,滿清皇族,發源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們精於騎射,踏遍了雪山、林海、大漠、草原,因而對自然山水有著極為特殊而深厚的感情。這一點,在其造園藝術中亦實實在在的反映了出來,他們修造的各個園林幾乎都以山水為主體,便是鮮明的例證。這無疑給傳統的造園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其超越前人的關鍵所在。
清代皇家園林一個突出特點,是將更多的人文景觀引入其中。園林中往往建築很多,不但可以解決食住,還可以配合自然景觀而把整個園林的美提高一步;而建築上雕飾的花鳥、山水、人物、楹聯等,更使人在流連景緻之外,領略到另一種畫境詩情。大量地吸收南方園林的特色,將南北方園藝融於一體,是清代園林的絕妙之處。它頻繁地運用了「借景」、「活景」、「對景」等造園技法,使園林內外的景觀無論在隱與顯、疏朗與稠密、幽深與曠遠的配合上都能極巧妙地諧合於一處。景物多具象徵意義,是清代皇家園林的又一特點。比如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內的水域曾設有九個島嶼,用以象徵天下九洲;福海三島象徵蓬萊三島;頤和園以佛香閣為主體的這一建築群的整體構圖,則是一個正三角形,顯得穩定,象徵著封建王朝統治的鞏固。
北海是最靠近皇宮的園林,因而修造得富麗堂皇。北海在遼代始建,稱「瑤玙行宮」;金代才開始建造宮苑,元、明兩代均有工程興建。至清代,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始成今日我們所見到的規模和布局。它把原來位於太液池正中的瓊華鳥,移向東南,使它離四周水岸的距離各不相同,並在它的四周建造不同風格、式樣的建築物,這樣,可以從不同的方向獲得不同的景緻。白塔是瓊華島上最高也是最醒目的建築,是整個北海的景物中心,它下似蓮花的底座,潔白素雅,宛若在碧水中盛開的一朵碩大的蓮花。站在白塔上向四面眺望,又可借景:近借瓊樓玉宇的皇宮,遠借薄霧冥冥的西山(當時北京城除了宮殿外皆為低層建築,且空氣未污染,能見度極好);東借景山的黛郁,南借中海、南海的煙波,使整個北海如同一處人間仙境。
承德避暑山莊與北海相比,則以樸素淡雅為其特色。山莊由湖、草原、山三部分組成,通向山中有五條山溝,如同人的五根手指,山水便由溝注入湖中。湖極富江南韻味,草原和山則完全是塞北風格。山莊四周建有不少廟宇(俗稱「外八廟」),它們都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象徵著各民族的大團結。這些金光閃耀的廟宇,使天然野趣的山莊更顯出大家氣度。山莊建築絕少雕花飾彩,青磚灰瓦,小牆矮廊,讓人感到親切。漫步堤上,更覺丘湖相得。湖島上的煙雨樓臨水而起,開窗則湖風水色盈室,可以摹想煙雨微茫的情致。
頤和園兼容了北海和避暑山莊的風格特色,它既富麗堂皇又樸素淡雅。從昆明湖中看萬壽山上的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兩邊建築雖相互對稱,但並不相同,-—愈往西邊,建築形式愈自由,到了岸邊,一派粉牆、灰瓦,是江南水鄉的清秀;往東則紅柱、彩檐、碧瓦,是北方宮室的輝煌。在頤和園中,還常常可以見到南北方風格雜糅的建築,如在粉牆灰瓦之間配以紅柱、在檐上加以彩飾等等。這種特徵在亭橋上表現的更為明顯,橋身是粗獷的北方味,而橋上卻娉然有一江南風格的小亭,足令觀瞻賞玩不已。湖景是頤和園的一大特色,從萬壽山俯瞰昆明湖是很開闊的,南湖島及其它各堤將湖面分割,加深了景緻,使昆明湖富於層次。頤和園特別注重水景,玉泉山、萬壽山的倒影映入水中,山水交融,如同仙界。尤其是玉帶橋,橋拱和水中倒景合為一環,虛實相稱,奇妙無比。同山前湖色的明朗空闊對比,萬壽山背後樹木參天,景緻深寒幽美,佛教建築智慧海建在這里,使人感到一種出世的氛圍。山的西側林木掩映間有小徑婉轉,向西而行,正與玉泉山相對,沿路曲折,遠景擺動,遙見玉泉山忽隱忽現,是為「對景」。
其它的,諸如圓明園,號稱「萬園之園」,不但一園盡收天下景,而且熔中西園林建築風格為一爐,是舉世罕見的恢宏傑作,只可惜,我們再也無法欣賞它嫵媚而又磅礴的風采了。雖如此,這許多現存的清代園林,已足說明中國園林藝術在那個時代已發展到登峰造極的水平。這些園林,雖然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奢華腐朽,但更反映了中國人民高超的藝術才華,它們的的確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應該永遠保護,永遠珍惜。
㈥ 中國古典園林成熟期主要成就
1、文學藝術方面
詩歌、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在弘揚漢民族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國文化,呈現出群星燦爛,勝極一時的局面。
⑴繪畫領域:除宗教畫之外還有直接描寫現實生活和風景、花鳥的世俗畫;按題材區分畫科已具體化,花鳥、人物、神佛、鞍馬、山水等均成獨立的畫科。
⑵唐代已出現詩、畫互滲的自覺追求。例如,大詩人王維描寫山野、田園的如畫自然風光;同時,山水畫也影響園林,詩人、畫家直接參與造園活動,園林藝術開始有意識的融糅詩情、畫意,在私家園林中更為明顯。
2、傳統的木構建築,在技術或藝術方面均已趨於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規范化的裝修、裝飾。
3、觀賞植物方面
觀賞植物的栽培園藝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培育出許多珍稀品種如牡丹、瓊花等,也能引種馴化、移栽異地花木。還有嫁接法、灌澆法、催花法等技術利用。
㈦ 請問園林綠化全國或者國家級獎項是叫什麼名稱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優秀園林綠化工程獎金獎。目前中國國內園林綠化評獎都是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組織和頒發的,只要是綠化工程都可以申報,會進行考察的,評獎的話需要花費一定的費用。按照《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優秀園林工程獎評選辦法》有關規定,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組織專家對該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召開優秀園林工程獎終審評審會議。經嚴格認真評審,才能獲獎。
㈧ 中國皇家園林有哪些成就
皇家園林多以規模宏大、真山真水、皇權寓意濃厚為主要特點。代表性的有: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西花園、熙春園、鏡春園、淑春園、鳴鶴園、朗潤園、避暑山莊、凡爾塞宮等等。中國皇家園林多積聚在北京等地。 而蘇州園林多為私家園林,如獅子林、退思園等,中國私家園林多積聚在江南地區。
㈨ 中國古典園林全盛時期的主要成就
園林的全盛期
——隋唐
第一節 總說
一、時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把部曲和莊客解放為自耕農,佃農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經濟結構中消除庄園領主經濟的主導地位,逐漸恢復小農經濟,並奠定其在宋以後長足發展的基礎。促進了國勢的進步和發展。
二、經濟文化持續繁榮與成就
貞觀之至和開元之治把中國封建社會推向發達興旺的高峰。
1、文學藝術方面
詩歌、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在弘揚漢民族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國文化,呈現出群星燦爛,勝極一時的局面。
⑴繪畫領域:除宗教畫之外還有直接描寫現實生活和風景、花鳥的世俗畫;按題材區分畫科已具體化,花鳥、人物、神佛、鞍馬、山水等均成獨立的畫科。
⑵唐代已出現詩、畫互滲的自覺追求。例如,大詩人王維描寫山野、田園的如畫自然風光;同時,山水畫也影響園林,詩人、畫家直接參與造園活動,園林藝術開始有意識的融糅詩情、畫意,在私家園林中更為明顯。
2、傳統的木構建築,在技術或藝術方面均已趨於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規范化的裝修、裝飾。
3、觀賞植物方面
觀賞植物的栽培園藝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培育出許多珍稀品種如牡丹、瓊花等,也能引種馴化、移栽異地花木。還有嫁接法、灌澆法、催花法等技術利用。
三、建築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特點:
1、規模宏大、規劃嚴整
2、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
3、木建築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已定型化
4、設計與施工水平的提高
5、磚石建築有進一步發展。主要是佛塔採用磚石者增多。目前我國保留下來的唐塔均為磚石塔。
6、建築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
第二節 皇家園林
一、隋唐長安城的布局
唐長安(隋大興)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萬,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規劃布局最嚴謹的一座繁榮都城。
布局:宮城位於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軸線的北端,面積約4.2平方公里,中部太極宮,西部掖庭宮,東部為太子居住的東宮。太極宮又稱「西內」,是皇帝聽政和居住的宮室。另外有「東內」大明宮和「南內」興慶宮,相當於另外兩處「大內」。
二、隋唐洛陽城的布局
洛陽平面近於方形,南北最長處7312米,東西最寬處7290米,面積約45.3平方公里,和長安城相同,皇城在宮城之南,城內集中建中央官署。宮城核心部分「大內」為正方形,東、西、北三面,有東宮、西隔城和陶光園、耀儀城、圓壁城等重城環擁。洛陽城北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宮城之西,而不能如大興那樣建在城北。
長安城與洛陽城之對比
對長安、洛陽遺址實測圖進行研究發現,在規劃中都以皇城、宮城之長寬為模數,劃全城為若干大的區塊,其內再分里坊。這兩座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大城,從規劃到建成都不超過兩年,在規劃中運用模數控制,當是能快速完成規劃的重要原因。
三、皇家園林
(一)長安皇家園林
1、唐城三大內
唐長安城中有三大宮殿區,史稱「三大內」,即西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南內興慶宮。「三大內」是唐代各個時期政治活動的中心,是建築宏偉壯麗,山水花木配置恰當,又各具特點的三個園林勝區。
(1)西內太極宮
太極宮即隋朝的大興宮,唐初改名為太極宮並加以擴建。太極宮位於宮城的中央,南與皇城相接,北抵西內苑,東臨東宮,西界掖庭宮,據考古實測,面積約1.9平方千米,約相當於北京明清故宮的2.7倍。
建築布局:依據周代「前朝後寢」的原則,把宮內劃分為前朝與內庭前後兩部分。
太極宮有殿、閣、亭、館三四十所,主要建築有太極殿、兩儀殿、萬春殿、凌煙閣等形成一個井然有序的龐大建築群,加以山池水榭構成宮內園林勝景。
(2)東內大明宮
東內大明宮是唐太宗為其父高祖李淵專修的「清暑」行宮,因地勢比太極宮更利於軍事防衛,小氣候涼爽也更適合於居住,故,唐高宗以後即代替太極宮作為朝宮。
地理位置:在禁苑東南、西接宮城之東北隅。《唐兩京城坊考》記其南北五里,東西三里,為長安城在大內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宮殿群,據考古實測,面積為3.3平方千米。
大明宮南半部為宮廷區,北半部為苑林區即大內御苑,呈典型的宮苑分置的格局。
(3)南內興慶宮
興慶宮原名隆慶坊,唐玄宗李隆基為皇太子時的府邸。李隆基登基後,將於開元二年將興慶坊擴建為興慶宮,並移住興慶宮聽政。
建築布局:是唐三大內中較為特殊的一處,不硬套傳統的「前朝後寢」和以中軸線左右對稱的建築格局,而呈不規則狀,頗類似於後世的自由式建築布局。
2、大內三苑
唐朝皇帝「三大內」既有園林之勝,又專門闢地為苑,專供皇帝游觀和狩獵。因此在都城之北建三苑,即西內苑、東內苑和禁苑,亦稱大內三苑,成為著名於世的皇家園林風景區。與宮城太極宮和大明宮相鄰,又在都城的北面,就位置而言,屬大內御苑。
禁苑
禁苑的范圍遼闊,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據《唐兩京城坊考》載:禁苑東界滻水、北枕渭河,西麵包入漢長安故城,南接都城。東西27里,南北23里,方圓120里。南面的苑牆即長安城牆,因此可以說,禁苑實際包括西內苑和東內苑三部分。
禁苑是唐長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風景區和狩獵區。地形地貌:高下參差,坡原起伏,林木蔥郁。建有宮觀、樓閣、殿院、台亭等20處。因此也是重要的軍事防區。
主要建築有望春宮、魚藻宮、梨園等。
(二)洛陽皇家園林
洛陽是唐朝的東京,洛陽山水甲天下,皇家園林素稱發達。
洛陽宮(隋名紫微城),即洛陽之宮城。唐貞觀六年改為洛陽宮。隋唐東都洛陽是洛陽古城史上最鼎盛時期,也是東方世界大都市之一。(如圖)
宮城四面有10個城門,正南門原名則天門,後名應天門。
二、行宮御苑、離宮御苑
(一)長安
長安的行宮、離宮御苑很多,有代表性的有:玉華宮、仙游宮、翠微宮、華清宮、九成宮、曲江池等。
1、玉華宮
位於今西安北面的銅川市玉華鄉,位於子午嶺南端一條風景秀麗的山谷——鳳凰谷中。總面積2482公頃,森林覆蓋率90.4%,這里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具有旅遊觀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動三大功能。
2、仙游宮(避暑行宮)
仙游宮在今周至縣城南15公里,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
環境:青山環抱,碧水縈流,氣候涼爽宜人,隋文帝曾多次臨幸、避暑。
3、翠微宮(避暑離宮)
翠微宮在長安南25公里之終南山太和宮,唐武德八年始建,貞觀十年廢。
4、華清宮(唐代離宮御苑)
華清宮在今西安城以東35公里的臨潼縣驪山北麓。以溫泉湯池著稱。據文獻記載,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天寶六載(747)改名華清宮。
5、九成宮
九成宮在今西安城西北163公里的麟游縣新城區,始建於隋開皇十三年,竣工於開皇十五年,原名仁壽宮,是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修復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
(二)洛陽園林
洛陽行宮、離宮御苑代表作有西苑、上陽宮等。
1、西苑 (又稱顯仁宮、會通苑)洛陽地區皇家園林的代表。
西苑在洛陽城的西側,隋大業元年與洛陽城同時興建。
西苑是歷史上僅次於西漢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園林。唐代改名為東都苑、武後時名神都苑。
西苑園林特點:人工山水園。
總體布局:大體上沿襲漢以來「一尺三山」的宮苑模式。以人工開鑿的最大水域「北海」為中心。北海周長十餘里,海中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島山。
據《隋書》記載:「西宛周二百里,其內為海周十餘里,為蓬萊、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台觀殿閣,羅塔山上。海北有渠,縈紆注海,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窮極華麗」。《大業雜記》載:「苑內造山為海,周十餘里,水深數十丈,上有通真觀、習靈台、總仙宮,分在諸山。風亭月觀,皆以機成,或起或滅,若有神變,海北有龍鱗渠,屈曲周繞十六院入海」。
園內理水、築山、植物配置和建築營造的工程極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規劃進行。在規劃設計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義,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古典園林全盛期到來。
2、上陽宮
園林特點:建築密度較大,以殿宇為主,園林為輔。
此時期皇家園林的特點:
皇家園林的建設已趨於規范化、大體上形成了大內御苑、行宮御苑和離宮御苑的類別。
(1)大內御苑緊鄰於宮廷區的後面或一側,呈宮、苑分置的格局。
(2)郊外的行宮、離宮,絕大多數都建置在山嶽風景優美的地帶。重視建築基址的選擇,於「相地」獨具慧眼,不僅保證了帝王避暑、消閑的生活享受,同時也反映了唐人在宮苑建設與風景建設相結合方面的高素質和高水準。
第三節 私家園林
盛唐以後,中國園林已由自然山水園發展到寫意山水園,即文人山水園。主要以長安、洛陽兩地為盛。
一、城市私園
1、長安
長安城內大部分居住坊里均有宅院和遊憩園,叫「山池院」——唐代人對城市私園的普遍稱謂。多為皇親和大官僚所建。
2、洛陽私園
洛陽城內私家園林多以水景取勝。城內私園,纖麗和清雅兩種格調並存。前者如宰相牛僧儒的歸仁里宅園,後者多見於時人詩文的吟詠。如白居易的履道坊園。
履道坊宅園
位於履道坊之西北隅,洛水流經此處,被認為是城內「風土水木」最勝之地。
A:位置、規模和布局
《池上篇》雲,園和宅共佔地十五畝,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布局:分南園、北園、西苑。
B、植物配置
宅院的綠化配置非常好,樹合蔭交戶,池分水夾階。」其中尤以竹取勝。南園有竹園,府第有竹院,「新篁千萬竿。」喬木十數株均為老樹。
白居易詩文中記述的植物有如下二十餘種:有國槐、梧桐、榆樹、楊樹、柳樹、桃、梨、杏、桂花、櫻桃、藤蘿、木槿花、芍葯、牡丹、白牡丹、菊花、蘭花、蓮花、夜合花、迎春花、棗樹等。
二、郊野別墅
別墅園即建在郊野地帶的私家園林。在唐代通稱為別業、山莊、庄,規模較小者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據文獻記載,唐代別墅園的建置,大致分三種:1、單獨建置在離城不遠,交通往返方便,風景比較優美的地帶。2、單獨建置在風景名勝區內。3、依附於庄園而建置。
1、單獨建置在離城不遠,交通往返方便,風景比較優美的地帶
擁有對象:⑴兩京的貴戚、官僚。⑵一般文人官僚。
別墅特點:貴戚、官僚別墅,格調華麗纖穠;一般文人官僚別墅,樸素無華、富於村野意味的情調。
長安:作為首都,近郊的別墅園林極多。貴族、大官僚多集中在東郊一帶,如太平公主、長樂公主、安樂公主等;一般文人官僚的別墅多集中在南郊。
洛陽:南郊一帶風景優美,引水方便,別墅園林尤為密集,同長安園林一樣,多由達官顯宦修造。例:
①平泉莊
園主人:李德裕
位 置:位於洛陽城南三十里。
園林特徵:
園林用石的品類,怪石名品甚多。
樹木花卉數量多,品種豐富、名貴。
「台榭百餘所」,有書樓、瀑泉亭、流杯亭、西園、雙碧潭、釣台等,
珍禽異獸
②浣花溪草堂
園主人:杜 甫
位 置:成都
園林特徵:
建築布置隨地勢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水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2、單獨建置在風景名勝區內
唐代,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區陸續開發建設,其中尤以名山風景區居多。如李泌的衡山別業、白居易的廬山草堂等。
廬山草堂
3、依附於庄園而建置
依附於庄園而建的別墅,與唐朝的制度有關。許多官員有城內的宅院、郊外的別墅,同時還擁有庄園別墅,成為顯示其財富和地位的標志。
唐代的庄園別墅,對唐代文壇中「田園詩」的長足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例如:王維的輞川別業和盧鴻一的嵩山別業。
三、文人園林的興起
唐代科舉取仕,許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後又不忘吟詩賞景。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僅參與風景的開發、環境的綠化和美化,而且還參與營造自己的私園。憑借他們對自然風景的深刻理解和對自然美的高度鑒賞能力,來進行園林的經營,同時也把他們對人生的哲理體驗、宦海浮沉的感懷融注於造園藝術中。
第四節 寺觀及其他園林
佛教經過東晉、南北朝的廣泛傳布,到唐代13個宗派都已經完全確立。
一、寺觀園林從世俗化到文人化
主要表現在:
1、寺觀的建築制度已趨於完善,大的寺觀往往是連宇成片的龐大建築群,包括殿堂、寢膳、客房、園林四部分功能區;
2、由於世俗活動的參與,成為城市公共交往活動的中心,肅穆的環境與人間的愉悅相結合,促進了庭院的綠化與園林的經營;
3、寺觀不僅在城市興建,而且遍及於郊野。
二、其他園林
1、中央政府的衙署園林
多有山池花木點綴,個別還建置獨立的小園林。
2、公共園林
多以亭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園林。
長安城內開辟的公共園林有三種情況:
①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內的崗阜——「原」;
②利用水渠轉折部位的兩岸而創為以水景為主的游覽地
③街道的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