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雷宏剛的研究成果
自1989年以來,共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代表性論文如下:
(1)「京城大廈鋼結構製作中的焊接問題」,《施工技術》,1989年第6期;
(2)「網架焊接空心球節點靜力及疲勞性能研究」, 《建築結構學報》, 1993年第1期,
(EI收錄);
(3)「焊接空心球節點的球面應力分析」,《太原工業大學學報》,1994年1期;
(4)「某廠1000t水泥筒倉的事故成因及對策」,《太原工業大學學報》, 1995年第3期;
(5)「高層建築幕牆節點焊接脆斷事故分析」,《建築技術》,1995年第8期;
(6)「我國高層建築鋼結構國產化的技術經濟分析」,《太原工業大學學報》, 1996年
第6期;
(7)「就空間結構的演變談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高等工程教育》,1997年第1期;
(8)「介紹兩種用於Space Deck網架體系的新型節點」,《建築結構學報》,1997年第6期,
(EI收錄);
(9)「某化工廠硫酸稀釋泵房的腐蝕機理及加固方法」,《太原工業大學學報》, 1997年
增刊;
(10)「太原理工大學校門焊接不銹鋼網架的設計與施工」,《中國計劃出版社》,1998年;
(11)「玻利維亞高原中體積混凝土筏片基礎施工中的裂縫控制」,《太原理工大學學報》
1998年第4期;
(12)「論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改革中的人才培養問題」,《中國城市出版社》,1998年;
(13)「太原重污染區外露式鋼結構的大氣腐蝕預防護研究」,《2000年全國鋼結構防腐蝕
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2000年9月;
(14)「運城世紀門輕鋼標志性建築的設計與施工」, 《全國輕型鋼結構標准技術委員會
2000年年會與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0年12月;
(15)「輕鋼增層可行性及相關問題研究」,《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1年的4期;
(16)「Humanity Design Theory of the Modern Steel Structure 」,《Proceedings
of Sixth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 》/Volume 1, Seismological
Press,2001;
(17)「The Expert Treatment System of Fatigue Loading Spectrum for Large-
Span Gri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Sixth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Volume 2, Seismological Press,2001;
(18)「The Testing Research on Equal-Amplitude Fatigue Behavior of Large-
Span Gri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Sixth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Volume2,Seismological Press,2001;
(19) 「The Test Research of Suspended Crane』s Dynamic Infuence to Fatigue
Loading Spectrum of Grid Structure」, Research on Steel Structural
Engineering(Volume 6), 2006;
(20)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Index of High Strength
Bolt in the Grid Structure with Bolt-sphere Joints」, Research on Steel
Structural Engineering(Volume 6), 2006;
(21)雷宏剛等:典型古建築保護中的基礎性問題研究,《工程力學》,2007年(EI收錄);
(22)雷宏剛等:高強度螺栓疲勞缺口系數的有限元分析《工程力學》,2008年(EI收錄);
(23)雷宏剛等:網架結構在懸掛吊車作用下疲勞問題研究進展,《空間結構》,2009。 (1)編著:《鋼結構事故分析與處理》,2003年,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主編:全國普通高校土木工程類實用創新性教材《鋼結構設計基本原理》,2006年,科
學出版社;
(3)主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土木專業「十一五」規劃精品教材 《土木工程事故分析與處
理》,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 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縱橫向科研項目100餘項。代表性項目如下:
(1)螺栓球節點網架設置懸掛吊車時的變幅疲勞性能研究(599080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9~2003);
(2)平板網架結構在懸掛吊車作用下的疲勞實用設計方法(5067810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7~2009);
(3)輕鋼結構多層住宅建築體系的研究與開發(01-2-079)
建設部2001年科學技術項目計劃──科研攻關項目(2001.7~);
(4)受硝酸鹽腐蝕的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20051048)
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5~2007);
(5)一種新型輕鋼結構多層住宅體系的研發
山西省教委基金項目(2005~2007);
(6)在懸掛吊車作用下螺栓球節點網架的疲勞性能研究
山西省留學生基金項目(2001~2007);
(7)太原機場新航站樓網架結構施工中的計算機模擬及應力測控技術應用研究
橫向技術開發委託項目(2007.4~);
(8)建築物的檢測、鑒定、加固、改造、增層與事故處理
橫向技術開發委託項目(2004.~);
(9)大跨復雜空間鋼結構的施工技術與計算機模擬研究
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2009.4~2010.12)。 (1)主持完成的《玻利維亞高原中體積砼筏式基礎裂縫控制》項目,榮獲第二屆華中地區科
學技術推廣大會科技成果二等獎,1998.8.30;
(2)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完成的《面向21世紀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改革
的研究與實踐》教改項目,榮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3.9;
(3)作為第二項目負責人,參加的《土木工程專業平台課程體系建設》教改項目,榮獲山西
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6.9;
(4)作為項目負責人: 「在懸掛吊車作用下螺栓球節點網架的疲勞性能:」, 2007.6 經科技
廳組織的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5)作為項目負責人:「在懸掛吊車作用下螺栓球節點網架的疲勞性能:」, 2008年榮獲「山
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⑵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的核心業務
以推動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發展為核心業務,帶動「四節一治」(節能、節水、節地、節材與環境治理)技術進步,促進建設事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⑶ 賈連光的科技成果
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建設部和省、市科技項目24項;完成工程結構設計、咨詢、結構改造加固等工程項目百餘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論文集)發表論文70餘篇,EI收錄24篇;出版專著2部;主編或參編遼寧省地方標准6部,國家工程標准協會標准2部,獲得科技獎勵13項,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
⑷ 科技的進步體現在哪裡
在我的印象中科技進步對生活最大的影響莫過於智能手機的出現,智能手機改變了我們與世界接觸的方式,改變了我們經濟、生活、交流等等很多的方式。
出門可以什麼都不用拿,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你想去的地方。沒錢了用支付寶、微信支付,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手機拿出來網路一下,有找不到的地方手機拿出來地圖搜一下。慢慢的,生活離不開手機,手機加快了生活節奏,只要掃一掃、搜一搜很多問題就都能解決。可以沒有男朋友,可以沒有女朋友,但是手機不能少。近幾年流行的共享經濟也少不了科技的進步,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都只用手機一掃就行。連我們日常上課有的課程都要通過手機app來進行。
科技進步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學校身上基本沒帶過現金,兜里只有卡和手機。我想說另一個科技進步就是體現在各類卡的普遍應用上,校園一卡通,公交卡,地鐵卡等各種卡的應用,讓原本零零碎碎的口袋裡清潔了許多。
再一個最重要而且人人都在用的就是網上購物平台,電子商務的發展,線上平台的應用,互聯網的推廣與普及,帶動了快遞行業迅速發展。現在買東西,想要外國產品根本不用舟車勞頓的去遠門,浪費體力,電腦、手機搜一搜,想要的東西立馬就有。
科技的進步也體現在交通出行方式上,也就是代表中國形象的高鐵,原本24小時能到達的地方,有了高鐵兩三個小時就能到達,高鐵的快捷、舒適是火車,客車所不能比較的。高鐵的成功修建不但影響到個人出行的方式,對於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也有了很大的推動力。
⑸ 曹萬林的科研成果
在結構工程和防災減災工程研究領域,先後主持國家「九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子項、「十一五」科技支撐重大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省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其他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30餘項。在高層建築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和混合結構,再生混凝土結構,結構防災與減震控制等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的創造性成果。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03),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1997,2000,2005),二、三等獎6項。此外,作為主研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2項。作為第一發明人或設計人,已獲國家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31項、軟體著作權1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SCI、EI收錄30餘篇。已指導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70餘名。
1、在大型復雜高層建築建築抗震研究領域的貢獻:提出了「內藏鋼桁架混凝土組合剪力牆及筒體」、「鋼管混凝土邊框-鋼桁架-混凝土組合剪力牆及筒體」、「下部框架-核心筒上部懸掛減震結構體系」,並提出了與抗震體系匹配的抗震和消能減震構件;在較系統的抗震試驗研究基礎上,建立了其抗震理論,較系統地提出了高層建築多重組合抗震結構體系的設計方法和構造措施,形成了成套設計技術。成果在20餘項大型復雜超高層建築抗震設計中應用,特別是在10餘項大型標志性建築中推廣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顯示了其重大的工程價值和應用前景。2008年,該項成果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專家鑒定,鑒定結論:「該項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在重大工程研究領域的貢獻:作為課題負責人之一,在國家體育場大型鋼結構以及大型鋼柱腳-混凝土承台組合結構研發中作出了重要貢獻。2006年,研究成果通過了北京市科委組織專家鑒定,鑒定結論:「該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內藏鋼桁架混凝土組合剪力牆抗震性能及理論研究」(50678010)。項目負責人
2、國家「十一五」重大項目課題:「住宅建築綜合防災標准研究」(2008BJA08B14)。第二負責人
3、國家「十一五」重點項目課題:「高性能建築結構設計關鍵技術研究」(2006BAJ01B02)。子課題負責人
4、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大型復雜高層建築抗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D08050603720000)。項目負責人
5、北京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優化配筋復合剪力牆住宅結構新體系」。(Z070206011480703)。負責人
6、北京市屬市管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基金:「內藏鋼桁架混凝土組合剪力牆及核心筒體系抗震研究」(05004311200501)。負責人
7、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鋼管混凝土邊框-鋼桁架-混凝土組合剪力牆抗震研究」(20070005005)。負責人
8、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內藏鋼桁架混凝土組合核心筒抗震性能及理論研究」(8072007)。負責人
9、北京市百千萬人才基金:「超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抗震關鍵技術研究」(350049992200602)。負責人
10、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超高層多重組合剪力牆及筒體結構抗震關鍵技術研究」。負責人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內藏鋼桁架混凝土組合剪力牆抗震性能及理論研究」(50678010)。項目負責人
2、國家「十一五」重大項目課題:「住宅建築綜合防災標准研究」(2008BJA08B14)。第二負責人
3、國家「十一五」重點項目課題:「高性能建築結構設計關鍵技術研究」(2006BAJ01B02)。子課題負責人
4、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大型復雜高層建築抗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D08050603720000)。項目負責人
5、北京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優化配筋復合剪力牆住宅結構新體系」。(Z070206011480703)。負責人
6、北京市屬市管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基金:「內藏鋼桁架混凝土組合剪力牆及核心筒體系抗震研究」(05004311200501)。負責人
7、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鋼管混凝土邊框-鋼桁架-混凝土組合剪力牆抗震研究」(20070005005)。負責人
8、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內藏鋼桁架混凝土組合核心筒抗震性能及理論研究」(8072007)。負責人
9、北京市百千萬人才基金:「超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抗震關鍵技術研究」(350049992200602)。負責人
10、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超高層多重組合剪力牆及筒體結構抗震關鍵技術研究」。負責人 (1)「鋼筋混凝土多層及高層異形柱框架結構成套技術」。 獲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新型組合剪力牆及筒體結構抗震理論與技術」。 獲200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3)「異形柱框架結構及構件抗震性能和設計方法的研究」。 獲1997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4)「高層大開間異形柱框架結構抗震設計及應用」。 獲2000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5)「國家體育場結構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獲2008年度建設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五完成人)
(6)「鋼筋混凝土帶暗支撐剪力牆結構抗震設計及應用」。 獲2001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7)「國家體育場大型鋼柱腳-混凝土承台研究與應用」。 獲2007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8)「安徽省異形柱框架輕質牆結構抗震設計規程編制及研究」。 獲2002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四完成人)
(9)「提高異形柱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的試驗研究」。 獲1995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10)「異形柱框架結構抗震試驗及彈塑性分析理論研究」。 獲1997年度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11)「底部兩層框架帶暗支撐抗震牆磚房研究」。 獲1998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12)「矩形柱與異形柱聯合應用框架結構抗震研究及應用」。 獲2003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13)「鋼筋混凝土帶暗支撐剪力牆體系抗震機理和設計技術」。 獲2004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⑹ 應用了建設部"建築業10項新技術"六項以上,包括六項嗎
1、要想了解什麼是建築業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就必須了解什麼是建築業的新技術。
2、建築業的新技術包括十項,建築業十項新技術的內容:
1)、地基基礎和地下空間工程技術;(含16個子技術)
2)、混凝土技術;(含8個子技術)
3)、鋼筋及預應力技術;(含8個子技術)
4)、模板及腳手架技術;(含16個子技術)
5)、鋼結構技術;(含9個子技術)
6)、機電安裝工程技術;(含11個子技術)
7)、綠色施工技術;(含14個子技術)
8)、防水技術;(含7個子技術)
9)、抗震、加固與改造技術;(含11個子技術)
10)、信息化應用技術;(含8個子技術)
3、所含的子技術就不一 一列舉了,建議樓主自己查看相關資料。
4、建築業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是指推廣應用6項(含)以上《建築業10項新技術(2010)》中的建築新技術的工程。住建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會同建築節能與科技司負責示範工程的立項審批、實施與監督,以及應用成果評審工作。示範工程管理的具體工作委託中國建築業協會承辦。
5、碼字確實也不容易,如果對樓主有幫助,請記得,請記得、請記得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⑺ 丁士昭的科研成果
主持研製和開發「上海地鐵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上海市科委組織鑒定,鑒定結論:國內首創,1991年10月
主持編寫「廣州地鐵首期工程項目管理總體方案」,建設部組織鑒定,1992年1月
主持研究「建設項目總承包的理論、方法與手段」,上海市建委組織鑒定,鑒定結論:國內領先,1992年,(該課題由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上海華東建築設計院、中建總公司上海分公司聯合研究)
主持研製和開發「上海合流污水處理投資控制信息系統「,上海合流污水處理工程指揮部委託, 1993年
主持研究「中國建設監理模式」,上海市建委組織鑒定、建設部參加鑒定,建設部七五重點項目,鑒定結論:國內領先水平。1995年6月,(該課題由10餘人參加,編寫科研報告27份)
主持研製和開發「DP-1/CC計算機輔助投資控制系統」,建設部組織鑒定,鑒定結論:國際先進水平,1996年11月,(該課題由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 與Infoage軟體公司聯合開發)
主持研究「德國建設管理體制及相關制度的研究」,建設部委託,1998年
主持研究「國際建築業管理體制、法制與機制的研究」,建設部組織鑒定,中國高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0年
主持研製和開發「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信息系統」,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公司委託,1998-2000年
主持研製和開發「天津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系統(TIIMIS)」,天津市建委委託,世界銀行貸款項目,1998-2000年
出版的書籍和發表的論文:
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的科技成果推廣
歸口管理行業建設科技成果評估工作,負責全國建設行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的評審、版發布;組織建設部「權技術公告」的編制和實施;組織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和發布;組織實施科技示範工程項目和產業化基地項目;開展新型房屋建築結構體系技術、新型建材和管道工程應用技術、環衛工程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推廣;組織開展建設行業新技術、新產品的交流、人才培訓和咨詢等技術服務;編輯發行《建設科技》雜志。
⑼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的服務宗旨
創建一流的國家建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中心與建築節能中心,推廣先進、成熟、適用的新技術和新產品,跟蹤國內外建設領域科技發展趨勢和最新研究成果,培育和扶植一批領先的技術、產品和企業,整合、配套開發和推廣具有先進水平的成套技術,以可靠的質量、良好的服務和高效的工作,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
科技中心了解國家政策和建設行業科技發展導向、掌握先進的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動態,與國內知名專家有良好的工作關系,具有集成、整合建設行業科技成果的能力,形成了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推廣網路,通過較強的市場運作能力和豐富的國內國際合作經驗,為建設行業提供綜合性的優質服務。
⑽ 柴建設的科研成果:
1.采礦方法資料庫的研究,河北省教委項目,1992年通過鑒定,國內領先,第二完成人。
2.脈狀礦床礦體形態及采礦方法的電算模擬研究,原冶金部項目,1994年通過鑒定,國內領先,主研人員。
3.金廠峪金礦企業效益綜合評價系統,1996年通過鑒定,主研人員。
4.集成化三維實體礦化模型系統的研究,河北省博士基金課題,1998年通過鑒定,國內領先,課題負責人。
5.邊坡穩定神經網路專家系統,河北省教委項目,1998年通過鑒定,國內領先,獲唐山市1999年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北省1999年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完成人。
6.棒磨山鐵礦邊坡穩定的研究,河北省科委項目,1998年通過鑒定,國內領先,課題負責人。
7.金廠峪金礦采礦方法及頂板穩定性的研究,河北省科委項目,1998年通過鑒定,國際先進,獲唐山市2000年科技進步一等獎,課題負責人。
8.礦床技術經濟評價綜合智能系統的研究,河北省教委項目,1999年通過鑒定,國際先進,第二完成人。
9.The Conditional Simulation Methods on The Estimation of Resources/Deposit(資源/礦床評估的條件模擬方法研究),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基金項目,1999,10完成,主研人。
10.The Estimation of Recoverable Reserves at a Chinese Gold Deposit, Ecole des Mines de Paris.
11.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課題負責人。2004年通過鑒定,國內領先水平。
12.地質統計學中隨機條件模擬的理論與應用,教育部留學基金資助項目。課題負責人。
13.中國加入WTO後人才安全問題的初步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項目。課題負責人。通過鑒定,國內領先水平。
14.城市公共場所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輯平台及管理系統,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資助項目。課題負責人。獲2006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三等獎和優秀成果推廣獎。
15.北京市安全生產投入調查研究,2006,完成,課題負責人。
16.北京市「十一五」安全生產科技需求調研, 2006,課題負責人。
17.易燃氣體泄漏、擴散與爆炸過程的數值模擬與實驗研究,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項目(05-003),完成,08年通過鑒定
18.高層建築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輯平台及管理系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項目(05-005),完成,07年通過鑒定。課題負責人。獲2010年北京市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三等獎。
19.爆炸性氣體環境危險區域劃分研究,第二負責人。獲2010年北京市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三等獎。
20.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在役尾礦庫資料庫及應用系統開發(2006BAK04B01),2006-2008,子課題負責人
21. 北京市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研究,2008,負責人,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22. 北京市安全生產中介機構發展障礙及對策措施研究,負責人,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23. 近年來主持完成各類建設工程勞動安全預評價項目10餘項。
24.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城市安全生產風險動態監管共性關鍵技術研究」2010.6-2012.6,子課題負責人
25. 北京市拔尖創新人才項目,「北京市天然氣管道系統脆弱性評估與天然氣泄漏擴散模擬研究」2010.1-2012.12,負責人
26.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項目:「高層建築火災預防與應急救援綜合管理系統」,2010.1-2011.12,負責人
27.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平台研製」 子課題5「核安全級數字化儀控系統硬體鑒定和軟體驗證與確認技術標准體系架構和實施方法研究」2011.1-2013.12,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