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說特朗普的第一場內閣會議變成了「拍馬屁大會」
當地時間星期一,美國總統特朗普開了他上任以來的第一場內閣全體會議。會議上的聲音非常統一和諧,閣僚們紛紛表示:「這是我的榮幸。」、「這是我這輩子最榮幸的事。」
特朗普聽得舒服,但有些人卻表示「這畫面太肉麻,我沒法看」。比如美國白宮前內閣秘書長盧沛寧就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發推特說:「在奧巴馬總統的第一任任期里,我組織召開了16場內閣會議。我們的內閣成員從來沒在會上給奧巴馬唱過贊歌,奧巴馬要的是坦誠的建議,而不是阿諛奉承。」
美國資深記者約翰·哈伍德更是直言,「我在白宮采訪了40多年,從來沒見過哪位美國總統像特朗普這樣引導身邊的助手極盡諂媚之辭。」
內閣會議變成拍馬屁大會,真是讓人無可奈何,也許這就是權力帶來的效果,在美國也不例外!
Ⅱ 為什麼我一說話就變成拍馬屁了
你好,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吧。我從溝通學的角度說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他們說的「拍馬屁」,我以為可能就是見誰都說好話,不得罪人的一個意思,對不?那麼,如果你給他們一種這樣的感覺了,那肯定有需要改的地方。我認為,從大方向上說,你不需要有太大的改變,也就是說,不能像你說的,必須要得罪人或者說話刺耳,這樣就反而大錯特錯了。但是,小的細節上要做一定的調整最好。哪些細節呢,一句話概括就是「恰到好處的贊美「。也就是,以後再和其他人說話的時候,該贊美的還得贊美,該謙虛的還得謙虛,但是,贊美的點或者說謙虛的點一定要把握好,別讓人看出是做作或者故意裝的感覺,這樣就不會給人一種「拍馬屁」的感覺了。舉例子,比如某個女同志長的不是很漂亮,那麼,你就不要贊美她漂亮,但是你可以贊美她身材好,或者閘門沒她比較聰明,或者人緣好啊一類的。再舉例子,比如某個男士做事效率不太高,那你就不要誇他工作能力強一類的,要贊美就贊美他疼老婆啊或者做事比較認真一類的。這樣就好很多了。因為,如果贊美的點不對的話,反而會給人一種你用反語的方式去嘲笑人家的弱點的感覺,不但起不到贊美的效果,反而會帶來副作用了。
總結下,也就是說,贊美,一定要贊美到對方真正的優點處,,而且要贊美的的恰當好處才行,不能讓人感覺誇的假就行了。在溝通學上說,見人贊美,是很容易和人相處一種社交手段,但是用的必須要恰當。曾經我國很多的國家領導人在出訪的時候都是常用的,比如周總理訪美的時候第一次見到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說的那段話,就是恰到好處的贊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體上就是這么個建議了,你自己再在腦子裡面對我說的話回回味,然後就應該懂得以後應該如何行事了。如果對你能有所幫助,請採納。
Ⅲ 「拍馬屁」這個詞的來由是什麼
關於拍馬屁來歷三種說法
「拍馬屁」的來歷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贊一番。可見,「拍馬屁」是一種風俗,並無貶義。
然而趨炎附勢者看到權貴策馬而來,不管其馬優劣如何,便爭著拍馬屁股恭維一番:「大人的好馬,大人的好馬!」於是「拍馬屁」成了巴結討好、阿諛奉承的同義詞,貶義色彩甚濃。
有人編了本書,叫《馬屁大觀》。選注者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諸子、筆記小說等近百部古籍中選取關於「拍馬屁」的材料數百則,集「拍馬屁」之大成。「拍馬屁」拍到什麼地步呢?讀來令人惡心。北齊時,成武帝的寵臣和士開得了傷寒,醫生告訴他應服「黃龍湯」。此湯何物?大糞是也。和大人面露難色,當時正巧有一文人在場,便自告奮勇地說:「大人,此物甚易服,讓在下先為您嘗嘗。」說完,一飲而盡。
不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人擅長「拍馬屁」,老外也愛「拍馬屁」。英國有位叫施滕格爾的專家,就著書傳授拍馬秘訣:要隱約含蓄和恰到好處。真是經驗之談,因為中國早就有句俗語叫「馬屁拍在馬腿上」。討好人不到位,反而沒有落好。
千萬別以為只有小人物會「拍馬屁」,施滕格爾說,當代政界領袖精通此道者亦大有其人。舉的例子是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問華盛頓,初會布希,事後布萊爾說:「他確實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還形容布希「很能幹」、「很聰明」。
有人說,中國人的「拍馬屁」跟上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習語-polish(擦蘋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百六十行,如今又添了一行。哪一行?拍馬屁。據說在日本東京,有兩個年輕人把為別人提供奉承服務變成了職業,說白了,不就是靠「拍馬屁」為生?而且他們的生意越做越火,因為天下就有這樣的人,他們說:「雖然聽幾句恭維話要交錢,但我仍然很高興。」
http://www.lf114.com/home/article.asp?ID=4
Ⅳ 赫魯曉夫訪美,為何提出玩迪士尼,以及和夢露共進晚餐的這個要求
赫魯曉夫訪美的這兩個要求看起來都是在開玩笑。玩迪士尼顯示他像個老頑童,邀請夢露共進晚餐顯示出他對夢露的喜愛。但其實不然,這都是出於政治目的。
在赫魯曉夫與瑪麗蓮夢里的宴會中,兩人像一對許久未見的老朋友一樣交談甚歡,共進晚餐,赫魯曉夫還邀請夢露去蘇聯嘗嘗可口的蘇聯餡餅,氣氛很愉悅。
但是,赫魯曉夫似乎並沒有達到他的目的。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出現,蘇美兩國對峙的局勢越來越嚴峻,兩年之後,赫魯曉夫就在度假中「被退休」,他的美好幻想泡湯了。
Ⅳ 拍馬屁真的和情商有關
拍馬屁,來源於元朝的歷史典故,用於諷刺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奉承、討好別人的行為。本來是一個貶義詞,然而如今卻成了職場生活必備技能。形形色色的人各出奇招,巧舌如簧,集「拍馬屁」之大成。都說"拍馬屁「是情商高的人的專利,拍馬屁真的和情商有關嗎?
其次,因地制宜、見機行事。馬屁且不可想當然、隨性而拍。盡管人人都享受被拍的快感,但沒有人願意背負喜歡馬屁的惡名。所以,該拍時一定要拍,不該拍的時候千萬忍住,稍有閃失,前功盡棄。
第三,信誓旦旦、自圓其說。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多少也有一些過人之處,馬屁聽得多了,多少也有了一些辨別能力。於是,拍馬屁的難度增加了嗎?回答是:沒有。關鍵在於拍馬者自身的態度,你要用你的自信去推動去支持你拍出的馬屁,你說得理直氣壯、大義凜然,連你自己都相信了,還怕對方不信?
馬屁拍得好,的確也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整天誇領導想百姓之所想,誇得他實在不好意思了,不也能夠給我們多發點福利嗎。整天誇有錢人慈悲為懷,不也能給需要幫助的人捐些善款嗎。整天誇某導演德藝雙馨,最後他不也就不忍心使用「潛規則」了嗎……
不應該談「馬屁」即色變。應該充分認識到「馬屁」的能動性,拍馬屁拍出了其內在的藝術性,就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馬屁了。
獲取更多知識,關注美唄APP(ID:meibeiapp)
Ⅵ 拍馬屁的典故
1、從前,塞外有個財主,買到了一匹好馬,心中非常高興。於是就請自己三個女婿來喝酒。酒過三巡,財主從馬廄里牽出寶馬,讓三個女婿作詩來贊美這匹駿馬。
三個女婿為了討好老丈人的歡心,紛紛搜腸刮肚,尋覓佳句。
不一會,大女婿走上前來朗聲道:「水面置金針,丈人騎馬到陰山。來去數百里,金針尚未沉。」財主聽了連連稱好。
二女婿不急不忙,一字一句的念道:「火上放鵝毛,丈人騎馬到餘姚,來去數千里,鵝毛未被燎。」財主聽罷大喜。
這時候輪到三女婿了,三女婿天資愚鈍,急得不知說什麼才好,雙手在寶馬的屁股上只拍,寶馬被拍得不耐煩了,放了個屁。三女婿靈機一動:「馬兒放個屁,丈人騎馬去會稽,來去數萬里,屁門還未閉。」老財主聽了哭笑不得。
拍馬屁」的來歷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贊一番。可見,「拍馬屁」是一種風俗,並無貶義。
然而趨炎附勢者看到權貴策馬而來,不管其馬優劣如何,便爭著拍馬屁股恭維一番:「大人的好馬,大人的好馬!」於是「拍馬屁」成了巴結討好、阿諛奉承的同義詞,貶義色彩甚濃。
有人編了本書,叫《馬屁大觀》。選注者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諸子、筆記小說等近百部古籍中選取關於「拍馬屁」的材料數百則,集「拍馬屁」之大成。「拍馬屁」拍到什麼地步呢?讀來令人惡心。北齊時,成武帝的寵臣和士開得了傷寒,醫生告訴他應服「黃龍湯」。此湯何物?大糞是也。和大人面露難色,當時正巧有一文人在場,便自告奮勇地說:「大人,此物甚易服,讓在下先為您嘗嘗。」說完,一飲而盡。
不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人擅長「拍馬屁」,老外也愛「拍馬屁」。英國有位叫施滕格爾的專家,就著書傳授拍馬秘訣:要隱約含蓄和恰到好處。真是經驗之談,因為中國早就有句俗語叫「馬屁拍在馬腿上」。討好人不到位,反而沒有落好。
千萬別以為只有小人物會「拍馬屁」,施滕格爾說,當代政界領袖精通此道者亦大有其人。舉的例子是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問華盛頓,初會布希,事後布萊爾說:「他確實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還形容布希「很能幹」、「很聰明」。
有人說,中國人的「拍馬屁」跟上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習語apple-polish(擦蘋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百六十行,如今又添了一行。哪一行?拍馬屁。據說在日本東京,有兩個年輕人把為別人提供奉承服務變成了職業,說白了,不就是靠「拍馬屁」為生?而且他們的生意越做越火,因為天下就有這樣的人,他們說:「雖然聽幾句恭維話要交錢,但我仍然很高興。」
「拍馬屁」成了一種職業,真是聞所未聞。大家別忘了,十二生肖中,馬後面還有狗。如今,有人拍起狗屁來了。
2、典故來源於元朝文化。一說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會擁有幾匹馬,以解決行路、運輸等問題,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起初,人們實事求是,好馬說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一說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馬往往是一個將領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贊美,就是拍拍他的馬、誇他的馬好。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這是因為誇贊的話是不一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一樣的。這就是「拍馬屁」的由來。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國,建起了元大都,他們的文化也就逐漸滲透到漢文化中,「拍馬屁」一詞也就流傳下來。也有人說實際上拍馬時決不能拍馬的屁股,但由於漢人很少騎馬,就把「拍馬」想像為「拍馬屁」了。至於馬屁股到底能不能拍,尚無定論,總之不要拍到馬蹄子上就好了。
Ⅶ 莫洛夫訪美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這樣,西方盟國第一次就開辟第二戰場問題作出了比較明確的承諾。盡管美英兩國政府尚有某種內保留條件,但當時蘇容聯對此承諾的評價是積極和樂觀的。莫洛托夫在6月18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會上說:英美的聲明「對於蘇聯各族人民具有偉大的重要性。因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就一定會使我們這一戰場上的希特勒軍隊發生不可克服的困難」。
莫洛托夫訪美的另一成果,是在他離開之後,由蘇聯駐美大使李維諾夫與美國國務卿赫爾於6月及正日簽訂的蘇美關於進行反侵略戰爭中實行互助諸原則的協定。協定規定了雙方在戰爭中相互援助的范圍、程序和條件,進一步明確了雙方互助的責任和義務。這一協定,加上美英兩國在1942年2月23日簽訂的同樣內容的協定以及1941年7月12日的英蘇協定和剛剛簽署的英蘇條約,使三大國之間又增添了一條加強它們團結與合作的法律紐帶。
Ⅷ 教皇方濟各訪美有何玄機
教皇 權會逐漸的取代美國,在經濟和政治號令世界。天主教就是嚴重變質的教會。。。
Ⅸ 拍馬屁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啊
關於拍馬屁來歷三種說法 「拍馬屁」的來歷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贊一番。可見,「拍馬屁」是一種風俗,並無貶義。 然而趨炎附勢者看到權貴策馬而來,不管其馬優劣如何,便爭著拍馬屁股恭維一番:「大人的好馬,大人的好馬!」於是「拍馬屁」成了巴結討好、阿諛奉承的同義詞,貶義色彩甚濃。 有人編了本書,叫《馬屁大觀》。選注者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諸子、筆記小說等近百部古籍中選取關於「拍馬屁」的材料數百則,集「拍馬屁」之大成。「拍馬屁」拍到什麼地步呢?讀來令人惡心。北齊時,成武帝的寵臣和士開得了傷寒,醫生告訴他應服「黃龍湯」。此湯何物?大糞是也。和大人面露難色,當時正巧有一文人在場,便自告奮勇地說:「大人,此物甚易服,讓在下先為您嘗嘗。」說完,一飲而盡。 不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人擅長「拍馬屁」,老外也愛「拍馬屁」。英國有位叫施滕格爾的專家,就著書傳授拍馬秘訣:要隱約含蓄和恰到好處。真是經驗之談,因為中國早就有句俗語叫「馬屁拍在馬腿上」。討好人不到位,反而沒有落好。 千萬別以為只有小人物會「拍馬屁」,施滕格爾說,當代政界領袖精通此道者亦大有其人。舉的例子是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問華盛頓,初會布希,事後布萊爾說:「他確實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還形容布希「很能幹」、「很聰明」。 有人說,中國人的「拍馬屁」跟上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習語-polish(擦蘋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百六十行,如今又添了一行。哪一行?拍馬屁。據說在日本東京,有兩個年輕人把為別人提供奉承服務變成了職業,說白了,不就是靠「拍馬屁」為生?而且他們的生意越做越火,因為天下就有這樣的人,他們說:「雖然聽幾句恭維話要交錢,但我仍然很高興。」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