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能獲國家教學成果獎
入圍的數學類項目
1數學專業本科生課程體系建設,北京大學王長平(數學學院副院長、傑青、長江)、張繼平(數學學院院長、傑青、長江)
2概率統計課程體系的發展變革,北京大學何書元(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統計學教學指導分委會主任)、耿直(統計所所長,傑青)
3 工科基礎數學課程引入建模思想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李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尚志
4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基礎課教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尚志(理學院院長,名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鄭志明(副校長,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數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
5構建科學教育公共課新模式,推進文化素質教育「科學與人文雙翼齊飛」, 南開大學顧沛(名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數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張偉剛(教務處副處長)
6全面提升大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機制研究與實踐,天津大學熊洪允,天津理工大學於義良
7泛函分析課程改革和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內蒙古大學孫炯(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劉德
8改革大學數學課程內容與體系,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東北大學宋叔尼、孫艷蕊
9高等數學課程建設和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遼寧工業大學佟紹成、王濤
10省精品課程線性代數教學資源建設、遼寧科技大學李大衛、劉洪
11大學數學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沈陽農業大學惠淑榮、張闞
12建設實踐類數學課程群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東北電力大學張傑、周碩
13科學組織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探索創新人才培養與數學教學改革新模式,復旦大學李大潛(院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葉其孝
14金融數學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及人才培養,同濟大學姜禮尚、徐承龍
15經濟數學教學成果與教材建設,南京財經大學張從軍、時洪波
16數學集中實踐性教學及課外數學創新活動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作用,南京郵電大學孔告化、邱中華
17依託質量工程建設提高工科大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合肥工業大學朱士信(數學系主任,名師)、唐爍(數學系副主任)
18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南昌大學朱傳喜(理學院院長,名師,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徐義紅
19公共數學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華東交通大學劉二根、徐保根
20金融數學高級人才培養體系的創建與實踐,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陳增敬
21《數學物理方法》多元化雙主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魯東大學李清山、徐秀瑋
22發揮學科建設優勢 優化數學專業培養模式,曲阜師范大學劉立山、尹傳存
23高職高專工科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王秀梅、秦體恆
24隨機分析及其應用在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中的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華中科技大學黃志遠(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隨機研究中心主任)、萬建平
25經濟數學課程體系革新與立體化教材建設,武漢理工大學吳傳生(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王衛華
26大學數學立體化教育資源與集成系統的研究和實踐,華南理工大學郝志峰(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廖芹
27數學建模方法與高等數學課程融合的探索與實踐,海南大學李志林、歐宜貴
28西部高校數學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四川大學劉應明(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王寶富
29依託學科優勢,立足特色創新,工科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特色專業建設與實踐,成都理工大郭科、周仲禮
30圍繞統計學省級重點專業建設,探索統計人才培養新模式,雲南財經大學石磊、王力賓
31培養大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素質的綜合改革與實踐,重慶大學楊虎、劉瓊蓀
32構建西部教學團隊,深化數學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積極服務基礎教育,西南大學宋乃慶、陝西師范大學朱德全
33《高等代數》教學改革與實踐(教材),西北師范大學劉仲奎、楊永保
34加強《數值分析》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新疆大學阿布都熱西提、帕力旦
35少數民族高等數學課程知識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塔里木大學周保平、吐爾洪江
36《數值分析》系列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河北理工大學劉春鳳、何亞麗
37優化隨機數學系列課程內容體系,培養多層次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西北工業大學田錚、肖華勇
38創新大學數學教育,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三陽(理學院院長兼數學系主任,名師,跨世紀人才,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王金金(理學院黨委書記)
39依託數學建模創新實踐基地,構建特色鮮明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平台,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吳孟達、吳翊
㈡ 安世全的經歷
安世全教授長期從事高等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在擔任重慶郵電大學教務處處長期間,積極推進教學管理改革,在教學質量工程、教學成果、中央與地方共建項目等方面取得較大突破。在精心周密的組織和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取得:
——獲重慶市第三屆教育教學成果獎共14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這是我校近12年來獲得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最多的一屆,幾乎是前兩屆的5倍。「「紅岩網校」素質教育大平台建設與創新」、「立足行業,服務地方,突出特色,培養「專業+信息技術」人才」、「以3G科技創新引領「通信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與提升」三項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微電子學等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專業被評為市級特色專業;《現代交換原理》、《感測器與自動檢測技術》榮獲國家級精品課程,《資料庫原理》榮獲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移動通信技術與網路實驗中心》獲得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軟體教學部》獲得國家教學團隊;21門課程被評為市級精品課程;5門課程被評為市級雙語課程;9個教學團隊被評為市級教學團隊;通信技術與網路實驗中心、測控技術實驗中心、數字傳媒實驗中心等被評為市級實驗示範中心;面向企業的軟體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數字傳媒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評為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項目方面,2007-2010年成功申報11個共建項目,經過專家評審報國家財政部批准,獲得5600萬的專項建設經費。 起止時間 工作單位 崗位(職務) 1982.7-1989.7 西北師范大學數學系 助教 1989.4-1995.4 西北師范大學數學系 講師 1995.4-1996.8 西北師范大學數學系 副教授 1996.8-2004.11 重慶郵電學院 副教授 2004.11-2006.3 重慶郵電學院 教授 2006.4-2011.3 重慶郵電大學 教授 2011.3-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教授 起止時間 任職單位 職務 1998.9-1999.11 重慶郵電學院基礎部數學教研室 主任 1999.11-2000.12 重慶郵電學院基礎部 副主任 2000.12-2001.3 重慶郵電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黨總支書記 2001.3-2001.10 重慶郵電學院計算機學院 黨總支書記 2001.4-2003.11 重慶郵電學院教務處 副處長(正處級) 2003.11-2006.3 重慶郵電學院教務處 處長 2006.3-2011.3 重慶郵電大學教務處 校黨委委員,處長 2011.3-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院長、重慶郵電大學黨委委員
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安世全教授長期從事高等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在擔任重慶郵電大學教務處處長期間,積極推進教學管理改革,在教學質量工程、教學成果、中央與地方共建項目等方面取得較大突破。在精心周密的組織和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取得:
——獲重慶市第三屆教育教學成果獎共14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這是我校近12年來獲得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最多的一屆,幾乎是前兩屆的5倍。「「紅岩網校」素質教育大平台建設與創新」、「立足行業,服務地方,突出特色,培養「專業+信息技術」人才」、「以3G科技創新引領「通信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與提升」三項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微電子學等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專業被評為市級特色專業;《現代交換原理》、《感測器與自動檢測技術》榮獲國家級精品課程,《資料庫原理》榮獲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移動通信技術與網路實驗中心》獲得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軟體教學部》獲得國家教學團隊;21門課程被評為市級精品課程;5門課程被評為市級雙語課程;9個教學團隊被評為市級教學團隊;通信技術與網路實驗中心、測控技術實驗中心、數字傳媒實驗中心等被評為市級實驗示範中心;面向企業的軟體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數字傳媒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評為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項目方面,2007-2010年成功申報11個共建項目,經過專家評審報國家財政部批准,獲得5600萬的專項建設經費。
㈢ 吳明霞的成果獲獎
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建設榮獲第二屆西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張大均、郭成、吳明霞、劉衍玲、王金良)西南大學 2012年12月
2. 編著《中學教師心理健康自我維護技巧》《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自我維護技巧》,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2008年6月;獲得重慶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11年7月)三等獎。成員名單:張大均、郭成、劉衍玲、吳明霞
3. 獲得2005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證書編號:20041011(5-4)。獲獎名稱:現代教師心理素質和教育能力培養的系列教材建設。獲獎者:西南大學 張大均、郭成、余林、陳旭、吳明霞。發獎者及時間: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3日。
4. 教材《現代青年心理學》獲重慶市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第四),2005年,成員名單:張進輔、張希希、畢重增、吳明霞、桂亞莉
5. 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4冊)》2004年9月版,2006年重慶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重社科編號0605100,發獎日期2006年12月30日,成員名單:吳明霞、劉衍玲、向守俊、江琦、馮正直
6. 獲得2004年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成員名單:張大均、余林、郭成、陳旭、吳明霞
㈣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的領導
院長:龔春燕,男,研究員,特級教師,碩士生導師。重慶市政協委員,民進重慶市委常委。主要社會兼職有:重慶市人民政府兼職督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習科學研究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香港創新教育學會名譽會長、美國北美華人教育協會理事等。其著作入選教育部《中國特級教師文庫》和《教育家成長叢書》,創新學習案例入選人社部編撰的全國培訓教材。先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創新學習論綱》等專著8部,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主編教育著作17部,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編《綜合實踐活動》等教材32冊,在《人民教育》等權威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篇。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等研究課題16項。有15項成果獲國家教育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及重慶市教委獎勵。獲國家級、省部級多項榮譽稱號。
書記: 李麗,女,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社會兼職有: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曾任中等師范學校書記、校長,高校人事處長、二級學院院長。先後主持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獲四川省、重慶市政府哲社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主編著作5部、參編教材多部。
副院長:沈軍,男,中共黨員,碩士,在讀博士,兼任重慶市教育學會教育評價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和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先後擔任原萬縣地區教委師范科副科長、重慶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辦公室主任、重慶教育學院培訓部主任和黨院(外)辦副主任。3次被評為省部級先進教育工作者。承擔省部級課題2項,發表文章10多篇(核心刊物5篇),擔任《派往明天的教師》副主編,榮獲重慶市優秀教育著述成果一等獎。
㈤ 重慶市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環境
「十一五」時期,市委、市政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堅持教育統籌兼顧、堅持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推進教育公平、堅持教育服務方向,推動教育事業實現了歷史性重大跨越。學前教育幼兒在園總數增長32%,每10萬人口幼兒在園總數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西部第二。「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小學升學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西部第一。突破高中階段瓶頸,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達到90%,居西部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每10萬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居西部第二;重慶大學城「五個一體化」建設成效凸顯,成為重慶高等教育的亮點。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8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西部第二。全市90%的基礎研究由在渝高校領銜承擔,70%的創新成果由在渝高校完成。在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重慶高校獲獎成果實現歷史性突破。教育在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提高市民素質、推進文化傳承、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加快落實「314」總體部署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為重慶「十二五」教育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重慶教育改革發展開創了「西部區位、直轄境界、中國水平、世界眼光」的新局面。
表1 重慶市教育事業「十一五」主要成就表 分 類 主 要 指 標 2005年 2010年 「十一五」
變化情況 全 市 在校生數(萬人) 580.80 609.03 28.23 其中:外國留學生(人) 489 4127 3638 學校數(萬所) 1.65 1.21 -0.44 教職工數(萬人) 32.67 36.26 3.59 其中:專任教師 26.06 29.70 3.64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8.13 9.0 0.87 學前教育 在園人數(萬人) 53.63 70.87 17.24 幼兒園數(所) 3287 4105 818 專任教師數(萬人) 1.32 2.00 0.68 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 64.0 70.9 6.9 義務教育 「兩基」覆蓋率(%) 97.64 100 2.36 在校生數(萬人) 386.35 328.11 -58.24 義務教育 學校數(所) 10695 6549 -4146 其中:普通小學 9558 5544 -4014 普通初中 1137 1005 -132 專任教師數(萬人) 18.25 19.32 1.07 其中:普通小學 11.43 11.61 0.18 普通初中 6.82 7.71 0.89 小學入學率(%) 99.9 99.94 0.04 初中入學率(%) 97.12 99.06 1.94 義務教育鞏固率(%) 81.4 88.1 6.7 高中教育階段 學校數(所) 655 516 -139 其中:普通高中 277 268 -9 中等職業學校 378 248 -130 專任教師數(萬人) 4.08 5.03 0.95 其中:普通高中 2.58 3.22 0.64 中等職業學校 1.50 1.81 0.31 在校生數(萬人) 85 116 31 其中:普通高中 48 63 15 中等職業學校 37 53 16 毛入學率(%) 60.1 80.0 19.9 初中畢業升入高中階段比例(%) 81.32 90.3 8.98 高等教育 普通高校數(所) 45 56 11 其中:本科院校 22 22 0 專科院校 20 31 11 在渝軍隊院校 3 3 0 專任教師數(萬人) 2.22 3.21 0.99 在校生總規模(萬人) 50.2 76 25.8 其中:研究生 2.44 4.31 1.87 普通本專科 33.36 52.27 18.91 成人本專科 10.22 12.41 2.19 毛入學率(%) 20 30 10 繼續教育 從業人員繼續教育(萬人次) 204 260 56 特殊教育 適齡殘疾青少年入學率(%) 80 90 10 在校生數(萬人) 1.25 1.45 0.2 民辦教育
(在全市各級
教育中) 學校數(所) 2356 3392 1036 其中:幼兒園 1794 3111 1317 普通小學 302 125 -177 普通初中 128 60 -68 普通高中 16 19 3 中等職業學校 103 60 -43 高等學校 13 17 4 專任教師數(萬人) 1.61 3.1 1.49 其中:幼兒園 0.59 1.47 0.88 普通小學 0.23 0.21 -0.02 普通初中 0.26 0.43 0.17 普通高中 中等職業學校 0.23 0.38 0.15 高等學校 0.30 0.61 0.31 在校生數(萬人) 42.40 68.04 25.64 其中:幼兒園 16.58 35.06 18.48 普通小學 8.40 4.71 -3.69 普通初中 4.58 6.64 2.06 普通高中 1.02 2.37 1.35 中等職業學校 6.87 8.81 1.94 高等學校 4.95 10.45 5.5 佔全市在校生總數比例(%) 7.5 11.2 3.7 到2015年,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8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比例達9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0%。基本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國際化,基本建成西部地區教育高地和長江上游地區教育中心,建成國家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
――形成按規律舉辦學校、管理學校、評價學校、服務學校的良好風尚。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具有巴渝風格的學校。
――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別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形成比較完備的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國際化標准和評價體系。基本實現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化。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現代化、教育國際化水平處於西部地區前列。
――形成比較合理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得到保障。
――形成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局面。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多樣化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內涵發展高等教育,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水平。
――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造就一批教學名家、名師和學科、專業、課程等教學領軍人才。
――形成全社會關注、推進、實施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圍。國家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創新取得新突破,教育體制機制更富活力。
――形成先進、高效、實用的教育信息化服務網路。教育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成為西部地區教育信息化示範區。
――形成更加開放的教育體系。教育的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留學輸出地、來華留學目的城市和有影響力的區域教育交流合作中心。
――形成服務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支撐系統。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2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教育對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表2 重慶市教育事業和人力資源開發「十二五」主要目標表 分類 指 標 2010年 2012年 2015年 「十二五」
變化情況 學前
教育 在園人數(萬人) 71 89 99 28 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 70.9 75.0 80.0 9.1 義務
教育 在校生數(萬人) 328 338 352 24 其中:普通小學 200 224 246 46 普通初中 128 114 106 -22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 88.1 90.0 95.0 6.9 高中
階段
教育 在校生數(萬人) 116 119 120 4 其中:普通高中教育 63 63 63 0 中等職業教育 53 56 57 4 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比例(%) 90 94 98 8 毛入學率(%) 80.0 85.0 87.0 7 高等
教育 在校生數(萬人) 80 90 105 25 毛入學率(%) 30.0 35.0 40.0 10 繼續
教育 從業人員繼續教育(萬人次) 260 300 350 90 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0 10.8 12.0 2 其中:受過高等教育比例(%) 11.8 14.5 21.0 9.2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8 13.2 13.8 1 其中:受過高中階段教育及以上教育比例(%) 79 87 92 13
㈥ 什麼叫教學成果獎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國家在教學研究和實踐領域中頒授的最高獎項,每4年評審一次,獲獎項目需在教育教學理論及實踐中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已擴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包含基礎教育(含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含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和獎金。
(6)重慶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相關事件
1993年國家教委第二次獎勵了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成果。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在高等學校中,形成了由國家法規所確定的,與科技「三項獎」所並行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勵制度。
1987年開始,國家教委每四年進行一次高等學校國家級教材獎勵。原定於1996年進行的第三次國家級教材獎與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並軌」。1997年國家教委成果獎中有438項教材參加了評審,117項教材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13項教材獲得了一等獎。
第四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獎勵額度,對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分別給予8萬元、5萬元和2萬元的獎勵。學校在國家獎勵的基礎上將給予一定程度的配套獎勵。
㈦ 陳流汀的科研成果
陳流汀教授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為重慶市高等教育學學科帶頭人。在高校工作期間,主要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在重慶市教委工作期間,主要分管高等教育和發展規劃基建工作,先後分管高教處,學位與研究生處、學生處、科技處、後勤處、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發展規劃處和招生就業工作。參與組織了重慶市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教學改革、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高等院校升格更名、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課程(三重)建設、大學生教育管理創新工程、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申報、大學城建設等重點工作或工程。工作以來主持和參與了國家及省部級10餘項重點項目的研究和攻關,主編、參編專著、教材10餘部,在《中國高等教育》、《青年研究》、《改革》、《中國教育報》等雜志報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曾先後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等各類教學科研成果獎16項。
㈧ 教育部關於批准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處理過異議項目後,在已經確定成為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共計有1355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將的有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提交的《走向世界的中國數學教育——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改革的上海經驗》、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提交的《基於學科育人功能的課程綜合化實施與評價》、平度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提交的《助推縣域三農轉型升級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提交的《深職院——華為培養信息通信技術技能人才“課證共生共長”模式研製與實踐》、四川大學提交的《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實踐》、華中師范大學提交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重構與探索實踐》等6項成果。
㈨ 我想了解重慶交大有哪專業特色專業是什麼呢
訊酷學生論壇:部分特色專業土木工程專業
該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是國內較早設立的以公路、橋梁工程為主的土木類本科專業之一。建校初期,學校設立了公路工程、橋梁工程等本科專業。該專業現設有橋梁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隧道與軌道交通工程、岩土與地下結構工程、建築結構工程、檢測與維護技術6個專業方向,培養以公路、橋梁、隧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為主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依託的基礎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橋梁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等4個交通部及重慶市重點學科;「橋梁與隧道工程」和「道路與鐵道工程」2個博士點及「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山區橋梁與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交通部「橋梁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結構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山區道路結構與材料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交通土建材料重慶市重點工程實驗室」4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及5個專業基礎和專業課實驗室(中心);「山區橋梁結構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該專業依託的重點學科在大跨徑拱橋設計與施工控制、長大隧道施工控制、橋梁新結構與新工藝、舊危橋加固改造等方面形成了顯著的特色與優勢,許多成果編入國家行業規范。該專業現有師資96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15人)、副教授3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3人,重慶市「名師獎」獲得者1人,「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獲得者1人,「重慶直轄10周年建設功臣」1人,「重慶市十大傑出青年」1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9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0人。該專業始終重視發揮科研對本科教學的促進作用,注重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每年舉辦的「橋模、建模及承重大賽」都成為校園科技活動的亮點,畢業生受到社會廣泛贊譽,大批畢業生已成為西部地區交通行業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及高層管理人員。「橋梁工程」、「工程測量學」、「鋼結構」和「隧道工程」課程為重慶市精品課程,「橋梁工程」是重慶市推薦的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課程,出版省部級優秀教材2部,《橋梁工程》、《橋梁工程式控制制》、《公路小橋涵勘測設計》等5部教材被列為「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中國工程院鄭皆連院士為該專業1965屆畢業生,是原交通部10所高等院校培養出的唯一一名院士。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
該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是國內較早設立的港口航道專業,從建校初期的水道與港口水工建築專業發展而來。該專業依託的學科基礎有重慶市重點學科和博士學位授權點「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與重慶市共建重點實驗室「水利水運工程實驗室」、「內河航道整治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和一級學科博、碩士點「水利工程」,擁有「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工程中心」、「重慶市高校水工建築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和「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原直屬交通部的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有目前國內高校中規模最大的港口航道實驗基地,實驗廳(室)面積1.8萬平方米,試驗場4.0萬平方米。該專業依託的重點學科成果豐碩,完成的航道整治、港口、水電站、樞紐工程研究,涉及西南地區幾乎所有通航河流或相關工程。該專業現有師資3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重慶市「名師獎」獲得者1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3人。韓其為和梁應辰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該專業特聘教授。該專業充分利用學科資源優勢,不斷優化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畢業生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近年來,該專業教師獲各級教學成果獎10餘項,編寫國家統編專業教材10部,「港口工程學」和「航道工程學」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港口工程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交通運輸專業
該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設立於1982年,緊密結合交通運輸的發展特點與社會需求,不斷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強調基礎理論,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社會急需的汽車運用與服務、城市軌道交通運輸及鐵道運輸、交通運輸管理與物流方向的技術及管理人才。該專業依託的學科基礎有重慶市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和一級學科博、碩士點「交通運輸工程」,擁有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工程實驗室」,現有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及公路運輸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1人。近5年,該專業在校生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20餘項獎勵。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畢業生多數已經成為西南地區運輸行業、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汽車檢測與營銷.城市軌道交通及鐵路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幹或主要領導。該專業現有師資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近年來完成各類教改和重點課程建設項目10項,編寫國家統編專業教材7部。學校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在2009年評估中取得排名全國第十二的好成績,進一步提升了學校該學科在全國的聲譽和影響力。
工程管理專業
該專業為重慶市特色專業,設立於1984年,以重慶市重點學科及一級學科博、碩士點「管理科學與工程」、重慶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交通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為依託,以工程項目建設管理、高等級公路運營管理和工程造價管理為特色,構建了注重理工基礎和管理實際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該專業現有師資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3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及資助人員3人。該專業很多專業教師都具有豐富的工程項目管理經驗,擁有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建造師或咨詢師職業資格。專業實驗室「工程管理模擬實驗室」主要應用軟體與市場同步,與企業應用對接。近年來,「工程項目管理」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建成校級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16門;完成各類教學改革項目8項,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1項;擔任了工程管理交通土建管理普通本科教材主任委員單位,出版教材14部,包括主編國家規劃教材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