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2015中國科學成果趙

2015中國科學成果趙

發布時間:2022-01-16 17:02:11

㈠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獲獎名單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歷年獲獎項目(公開部分) (當時為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
1、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數函數論完成人:華羅庚(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2、示性類及示嵌類的研究完成人:吳文俊(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3、工程式控制制論完成人:錢學森(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1、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研究
完成人:鈕經義、龔岳亭、鄒承魯、杜雨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季愛雪、邢其毅(北京大學),汪猷、徐傑誠(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2、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
完成人:李四光、黃汲清、謝家榮、韓景行、朱大綬、呂華、王懋基、朱夏、關士聰等(地質部),張文昭、楊繼良、鍾其權、翁文波、余伯良、邱中健、田在藝、胡韓元、趙聲振、李德生等(石油部),張文佑、侯德封、顧功敘、顧知微(中國科學院)
3、配位場理論研究
完成人:唐敖慶(吉林大學)及其研究集體:孫家鍾(吉林大學)、鄧從豪(山東大學)、張乾二(廈門大學)、江元生(吉林大學)、鄢國森(四川大學)、戴樹珊(雲南大學)、劉若庄(北京師范大學)、趙景愚(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古正(四川大學)、李伯符(吉林大學)
4、反西格馬負超子的發現
完成人:王淦昌、丁大釗、王祝翔(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
5、中國地質圖類及亞洲地質圖
完成人:王曉青、楚旭春、黃汲清、郭文魁、程裕淇、王曰倫(地質部地質研究所),王紹偉(地質部情報研究所)、李廷棟、耿樹方、李春昱(地質部地質研究所),王鴻禎(武漢地質研究所),張宗祜(地質部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研究所)
6、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完成人:陳景潤、王元(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潘承洞(山東大學)
7、《中國科學技術史》
完成人:李約瑟等(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 1、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對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影響的綜合研究
完成人:劉東生、施雅風、孫鴻烈、鄭度、常承法、吳征鎰、尹集祥、文世宣、李吉均、張經煒、李文華、佟偉、高以信、程鴻、楊逸疇、黃復生、溫景春、馮祚建、周雲生、黃文秀、高登義、陳傳友、韓裕豐、李炳元、章銘陶、武素功、王金亭、倪祖彬、關志華、張祖榮、滕吉文、鄭喜玉、路季梅、鄧萬明、張誼光、謝自楚、寧學寒、王連城、邵啟全(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北京大學等)
2、微分動力系統穩定性研究
完成人:廖山濤(北京大學)
3、東亞大氣環流
完成人:葉篤正、陶詩言、朱抱真、陳隆勛(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4、分子軌道圖形理論方法及其應用
完成人:唐敖慶、江元生(吉林大學)
5、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完成人:王德寶、汪恩璧、汪猷、鄭可沁、朱瑩書、陳海寶、陳慎、裘慕綏、梁鎮和、申慶祥、楊再定、胡美浩、王貴海、吳仁龍、余允華、陸蘊華、陳常慶(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
6、蛋白質功能基團的修飾及其生物活性之間的定量關系
完成人:鄒承魯、許根俊、孫玉琨、杜雨蒼、趙康源、周海夢(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
7、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及中國高等植物科屬檢索表
完成人:王文采、湯彥承及其研究集體(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8、中國古代建築理論及文物建築保護的研究
完成人: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徐伯安、樓慶西、郭黛婭(清華大學)
9、五次對稱性及Ti-Ni准晶相的發現與研究
完成人:郭可信、葉恆強、李斗星、張澤、王大能(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10、中國層控礦床地球化學
完成人:塗光熾、王秀璋、陳先沛、張寶貴、楊蔚華、程家平、樊文苓、趙振華、喻茨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11、關於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
完成人:陸家羲(內蒙古包頭市第九中學) 1、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
完成人:趙忠賢、楊國楨、陳立泉、楊乾聲、黃玉珍及其研究集體(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基於時序邏輯的軟體工程環境的理論與設計
完成人:唐稚松(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中國蕨類植物科屬的系統排列和歷史來源
完成人:秦仁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哈密爾頓系統的辛幾何演算法
完成人:馮康等(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有機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學的研究
完成人:蔣錫夔、計國楨等(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2002年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蔣錫夔以其在物理有機化學領域取得的國際領先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
完成人:陳均遠(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雲南大學),舒德干(西北大學) 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和應用
完成人:閔乃本、朱永元、祝世寧、陸亞林、陸延青(南京大學)
註:這是1999年國家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內地高校獨立完成的第一個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項目。
獲獎人之一閔乃本
1935年生,日本東北大學理學博士,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任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973計劃顧問專家組材料領域召集人,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量子調控專家組組長,全國政協常委,江蘇省政協副主席。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研究。
據悉,南京大學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自1999年國家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內地高校獨立完成的第一個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項目。
據介紹,這一獲獎成果從提出基本概念、建立基本理論、證實基本效應到最終研製成功全新的原型器件,歷經19年,是一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成果。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
十位主要完成人:植物所:錢崇澍、王文采、陳藝林、陳心啟、崔鴻賓;華南植物園:陳煥鏞、胡啟明;昆明植物所:吳征鎰院士、李錫文;、中山大學:張宏達
《中國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一部巨著,全書80卷126冊,5000多萬字,9000多幅圖。記載了我國301科3408屬31142種植物的科學名稱、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地理分布、經濟用途和物候期等。該書由全國60餘家科研教學單位的312位作者(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0位)和164位繪圖人員經80年的工作積累,45年艱辛編撰才得以最終完成。這一協作的規模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率領的清華大學、中南大學團隊研究出的透明計算技術榮獲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不過目前就該項目獲獎仍存在非常大的爭議!
1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團隊以「網路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獲得空缺多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月2日,有網友發帖稱獲得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獲獎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且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上傳的開源代碼。2月3日,張堯學回應,被質疑抄襲項目不是獲獎項目,透明桌面項目使用部分開源代碼是「合法」、「合理」使用 。事態進展有待進一步考證。 按慣例,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擬於2016年1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辦頒獎典禮。從科技部官網公布的初評結果可預判,若本次自然科學一等獎終有得主,該榮譽將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的「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學」獲得,因為該項目是本年度唯一一個入選該等級獎項的初評項目。
據介紹,該項目組系統地發展了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學,並將之創新性地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多個研究方向,取得了廣域量子通信和光學量子信息處理等領域的系統性關鍵突破;在此基礎上,將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帶入現實應用。
2016年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的「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繼2013年鐵基高溫超導研究成果之後,中科大再次獲此殊榮。
潘建偉院士與同事彭承志、陳宇翱、陸朝陽、陳增兵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長期開展量子力學基本問題實驗研究,系統地發展了多光子糾纏和干涉技術並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多個研究方向,引領和推動了多光子糾纏及干涉量度學的發展,取得了廣域量子通信和光學量子信息處理的系統性關鍵突破。

㈡ 中國著名現代科學家的貢獻

1、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是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

㈢ 中國科學家有哪些成就

談家楨,1909年出生於浙江寧波。作為我國現代遺傳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將「基因」一詞帶入中文,並創建了多個第一:建立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創建中國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組建中國第一個生命科學院。
2008年11月1日早晨,百歲老人談家楨逝世。本版選編一篇發表於談老百歲生日前夕的文章,以作紀念。

他,少年志學,遠赴重洋,成為現代遺傳學奠基人摩爾根門下得意弟子;

他,心繫祖國,而立之年毅然回國執教,並將「基因」一詞帶入中文,壯年之際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

他,堅持真理,勇攀科學高峰,以畢生心血換來我國現代遺傳學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9年前,一顆國際編號為3542號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談家楨,這位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9月15日就是他的百歲生辰。

「中國摩爾根」,小名叫阿犟

走進談先生在華東醫院休養的病房時,老人正在午睡,幾位來探望的學生靜靜守在門邊,不願打擾。抬頭看,窗戶上早已用紅色紐扣拼出個鮮亮亮的「100」,白白的牆上大幅《百壽圖》格外醒目。談夫人——邱蘊芳醫生說,之前問他:「大家給你慶生日,高興嗎?」因身體原因說話不方便的老先生就輕輕握握她的手,微笑著眨眨眼睛:「他的意思就是謝謝大家」。

枕頭上,老人向左側著頭,靜靜安睡,眼角、腮邊的皺紋里,藏著多少對信念的無悔,對真理的執著。

1950年初,蘇聯科學院遺傳學研究所副所長努日金來華,強力推薦將政治與自然科學混為一談的 「米丘林——李森科」學說,前後共進行76次演講,開28次座談會,參加者達10萬多人,意在打壓被實驗證明為正確的摩爾根學說。努日金到上海後,指名要與 「中國摩爾根」談家楨「論戰」。在當時巨大的政治壓力之下,在「蘇聯老大哥」面前,談家楨絲毫沒有卻步,他專程從杭州趕來上海「應戰」,用有力的辯駁讓對方碰了一鼻子灰。

重壓之下,難有完卵。當時被貼上「反動的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偽科學」和「不可知論」政治標簽的孟德爾——摩爾根學說受到批判。談家楨自是首當其沖,一次次地接受批判,一次次地被責令檢查,甚至被剝奪了講授遺傳學的權利。直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提出後,他才重又獲得在科學海洋中盡情探索的機會。1961年,談家楨由周恩來總理任命為復旦大學副校長,校長為陳望道。這一年年底,復旦大學成立了遺傳學研究所,這是國內高等院校在這一項目上零的突破,談家楨任所長。遺傳學研究所成立以後,便開始在動物和人類遺傳、植物遺傳和進化遺傳、微生物遺傳及生物化學遺傳等方面緊鑼密鼓地展開了研究。正如當時一位外國友人所說:「新中國的遺傳學家們,正在急起直追!」

「文革」時期,四川有個「農民科學家」宣稱自己種出了有顏色的棉花,方法是下種前用顏料把棉籽塗一塗。當權的工宣隊去問談家楨相信不相信。問的目的當然不是徵求談家楨的專家意見,而是要逼他這個「資產階級反動遺傳學權威」表態,也就是出面承認和證明那個「培育成功有色棉花」的「農民科學家」的「大無畏革命創舉」。不料談家楨回答:「我沒有見過這種彩色棉花。」了解那個時代背景的人都知道,在當時的高壓政治下,對已經被批鬥了6年的談家楨來說,這樣的頂撞意味著是在冒怎樣的生死風險。說起往事,談家楨感慨:「當時我如果要政治投機,那正是機會。但我是搞科學的,最重要的品德是求真,不能講假話。我怎麼會跟從他們胡鬧呢!」

很少有人知道,這位有著「中國摩爾根」之稱的遺傳學大師有這樣一個小名,「阿犟」,「犟」脾氣的「犟」。

「我這一生沒有金錢,財富就是學生」

病房裡巧遇剛從美國趕回來拜壽的談洪先生,談家楨的第三個兒子。他一邊整理著被大雨淋濕的上衣,一邊說起了父親的往事……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學生們的好。「記憶里,父親對學生就像家人一樣,在傳授知識上從不藏私,他還給母親布置『任務』———幫著不會料理自己的大小夥子洗衣服、洗襪子,還給學生介紹對象、牽紅線。」

「我這一生沒有金錢,財富就是學生」,這是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的談家楨對自己的期許。「我一生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超過我,一代勝過一代。」2005年,談老為復旦大學百年校慶給海內外校友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吾平生無所追求,終生之計在於樹人,希求我的學生以他們的學識服務於社會,貢獻於人類。」在學術上,有的學生走到了他的前頭,有影響的論文刊登在世界頂尖的科學雜志上,談老總會馬上復印下來,把它嵌在鏡框里掛在自家的牆上,還會第一時間打電話去祝賀。

談先生的學生,如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周光炎至今還記得,當年第一篇論文完成,英文摘要卻犯了難。不是他們讀書不用功,問題在於上世紀50年代大家學的都是俄語。怎麼辦?硬著頭皮寫完給談先生「批改」。幾天後拿回來一看,哇,摘要已被紅筆改得面目全非。不僅有糾錯,整個文章的布局也大有改動,而且,術語的選擇特別考究和地道。第二天,談先生又把摘要要回去推翻重寫一遍,他對愣了神的周光炎笑言:「不應該虧待那些漂亮的圖嘛。」後來,這篇論文發表於次年的學報第一期第一頁「頭版頭條」位置。之後半年內,6封來自國外的簡訊索討單行本,其中包括大英博物館和國際抗蝗聯盟。周光炎心裡明白,沒有談先生近400字出色而流暢的英文摘要,國外學界不會有人在意兩個中國「愣頭青」學生的作品。兩個學生?是的,這篇由談先生等老專家悉心指導並投入大量心血的論文,在作者欄中只有兩個本科學生,沒有老師的名字。老師接受致謝,但不同意署名。他們想的,只是盡快把年輕人推到第一線,即使只有二十幾歲。

周光炎說,談先生寫的這篇英文摘要,四十幾年來一直留在自己身邊,不僅是範文,也鞭策自己認真治學。現在,他少不了也要幫助身邊的學生修改論文,有時也不得不將「英文摘要全部重寫」一下。

「九旬常懷千年策,熱血更溫世紀泉」

「人體進化秘最玄,尋蹤苦覓窮辨源。萬類古今何相似,緣是基因密碼傳。巨言出,驚九寰,送浪蟄旗心映天。九旬常懷千年策,熱血更溫世紀泉。」在談老家中,懸著一幅他抄錄的自勉詩。

1997年4月,談家楨先生不顧年事已高,奔走於上海、浙江等地,考察了多家基因研究與產品開發單位,他深深感到,我國的基因研究與生物工程產業化的高潮即將到來,但又面臨極大的困難和沖擊。基因就是財富,其密碼一旦被解讀,用以投入生物制葯,科學價值和經濟效益均十分巨大。我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基因大國,人口多,民族多,家系多,疾病種類也多,這就引起了一些發達國家的特別關注。他們紛紛以「合作」的名義,來我國搜取大量的基因組標本(血樣)。談先生對此十分焦急。他專門上書,提出應珍惜我們的基因資源,盡快啟動由我國科研人員主導的中國特有基因的研究。這個建議被國家所採納,在談家楨的直接關心和幫助下,1998年促成了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成立。

究竟是什麼讓談家楨逆境不屈,順境不息?談家楨的回答是:「現在中國的科研發展正當時候,我要追回失去的時間。」

談先生曾說,每個人的情況有所不同,境遇也有差異,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每個人毫無例外地生活在一個矛盾世界裡。有矛盾是正常的,因而在遇到工作、生活、事業上不順時,不必那麼驚慌失措,消極悲觀。人需要有勇氣面對現實,去解決矛盾,生活在這世上就是在不斷解決矛盾中得到進步。解決了矛盾就個人而言是長了一份知識,對社會就能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

「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談家楨常以此自勉,他用所學、所言、所行向這個目標邁進。

(摘自2008年9月14日《解放日報》)

㈣ 古代中國科技成就有哪些

醫葯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

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

③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3)隋唐時期:

①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③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葯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本草綱目》對葯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4)2015中國科學成果趙擴展閱讀:

(1)先秦時期: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國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門供居民出入,城內有整齊寬廣的街道。

(2)隋唐時期:隋唐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成熟時期,取得了輝煌成就。

①隋朝著名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了大興城,唐朝在此基礎上擴建為長安城。長安城政體設計合理,建築規模宏大,體現了當時城市建築的高超技術。

②宇文愷採用圖紙和模型結合的設計方法,是我國建築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③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宋元時期:

①北宋末年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傑出著作。

②遼代河北薊縣獨樂寺、山西應縣木塔,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

③金代的盧溝橋聞名中外。

④元大都建築宏偉,城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

(4)明清時期: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約八十萬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譽為「蒯魯班」。北京城有三重,宮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

宮城又稱紫禁城。北京城的主體建築都布置在中軸線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鍾樓、鼓樓位於城北。宮城的黃色琉璃瓦和紅牆相配,充分體現出封建皇帝的威嚴。

㈤ 5個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與他的成果

錢學森;鄧稼先;他們研製出了原子彈;氫彈。

㈥ 中國有哪些科學家和他的成就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4、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㈦ 中國有幾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

李政道、屠呦呦、楊振寧、李遠哲、高行健、莫言、高錕一共7為獲得諾貝爾獎。

1、李政道: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獎時為民國國籍。

2、楊振寧: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范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 。

3、屠呦呦: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4、李遠哲:193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李遠哲1959年本科畢業於台灣大學,並於1961年獲得台灣清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次年去美國深造,1965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其後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1974年加入美國國籍並返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同時擔任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1979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5、高行健: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高行健,法籍華裔劇作家、小說家、翻譯家、畫家、導演、評論家。

6、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7、高錕: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高錕1949年移居香港,1954年赴英國攻讀電機工程,並於1957年及1965年獲倫敦大學學士和博士學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籌辦電子學系,並擔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1990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6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㈧ 趙柏林的主要成就

趙柏林對大氣科學的國際合作,做出了很大貢獻,他是國際大地測量及地球物理協會(IUGG)中國際雲降水委員會(ICPP)執行委員(1986―1992),國際核化與大氣氣溶膠委員會(ICNAA)委員(1992―1996),曾赴美國、日本、德國、蘇聯等國講學和訪問。他主持了世界氣候研究計劃中全球能量與水循環試驗(GEWEX)和熱帶降雨測量衛星(TRMM)的中日國際合作項目。 1961雲霧中的電荷;
1987 《大氣探測原理》
1989利用微波輻射計研究雲雨過程;
1994衛星TIROS-N TOVS資料研究大氣及雲層特性;
2001 《趙柏林文集》
1趙柏林、丁榮良,雨層人工增雨的可能性(一),氣象學報,1963,33。
2趙柏林、薛凡炳,關於冰雹成長機制,氣象學報,1963,33。
3趙柏林、尹宏、李慧心、胡成達、朱元競,微波遙感大氣層結原理和實驗,中國科學, 1980,9。
4趙柏林、趙文中、杜金林,微波遙感水面油污狀況的研究,中國科學,1983,3A。
5趙柏林、王強、毛節泰、秦瑜,光學遙感大氣氣溶膠和水汽的研究,中國科學,1983,10B 。
6趙柏林、韓慶源、朱元競,微波遙感土壤濕度的研究,中國科學,1985,5B。
7趙柏林、韓慶源、朱元競,微波波段大氣衰減的研究,氣象學報,1987,45(1)。
8趙柏林、張靄琛,大氣探測原理,氣象出版社,1987。
9Zhao Bolin,Zhang Chengxiang,Mao Jietai and Wang Qiang,Optical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ic Asersol,Vapor and Trace Gas NO2,Aerosol and Climate, Hampton:A Deepak Publ,1988.
10Zhao Bolin,Microwave Radiometer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ic Sounding, Oil Slick and Soil Moisture,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the Earth System,Hampton:ADeepak,Publ,1988.
11Zhao Bolin,Study on Cloud and Rain by Microwave Radiometer Observation, Atmospheric Research,1989,24(4).
12趙柏林、張呈祥、毛節泰,大氣痕量氣體NO2的研究,中國科學,1989,11B。
13趙柏林、傅強、杜金林、胡成達、李慧心,微波遙感大氣特性和天氣變化,中國科學, 1990,4B。
14Zhao Bolin,Yu Xiaoding On Eastern Asian Duststorm,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0,7(1).
15Zhao Bolin,Study on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e,Cloud and Rai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0,7(4).
16Zhao Bolin,Zhen Jinming,Hu Chengda,Du Jinlin,Zhu Yuanjing,Zhang Chengxiang,Study on Cloud and Marine Boundary Layer,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2,9(4).
17Zhao Bolin,The Statu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of Eastern Asia,Nucleation and Atmospheric Aerosol,Hampton:ADeepak Publ.,1992.
18Zhao Bolin,Li Wanbiao,Zhu Yuanjing,Study on Atmospheric Ozone in East Asi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4,11(1). 趙柏林教授主持的「淮河流域能量與水分循環試驗和研究」(1997―2003),它是世界性大氣科學試驗之一。因為全球能量與水分循環試驗(GEWEX)在全球設立五大試驗區,亞洲為東亞季風區試驗(GAME),中國「淮河流域能量與水分循環試驗和研究」是亞洲季風區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中國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日本文部省的科研項目,有中日韓24個單位參加。
趙柏林院士領導的項目組圓滿完成了項目的實驗和研究任務,在淮河流域氣象、水文觀測試驗的組織與實施方面;在試驗資料的回收與建庫,以及在資料的四維同化系統研製方面;在淮河流域水熱循環結構研究、水文-氣象模式嵌套和預報、TRMM衛星和雷達資料用於暴雨監測和預報等方面都具有創新和特色,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具體表示在:
1.於1998年和1999年在以淮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國東部地區成功地開展了大型的氣象和水文聯合外場觀測試驗,這是第一次包括了數字化天氣雷達和多普勒雷達組成的三維觀測網,觀測了梅雨鋒系統中的中尺度和中尺度的雲和降水的四維結構。這是國內外首次在東亞半濕潤季風區開展的氣象與水文聯合試驗。
2.研製出的區域資料同化系統及四維同化資料數據集,已被國際和國內相關研究工作應用。這些資料對於東亞季風和梅雨鋒系統的診斷分析和機理研究有很重要的價值。HUBEX資料的高質量獲取,對於東亞季風試驗計劃(GAME)的高質量再分析資料集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氣候研究計劃起到推動作用。在GAME計劃中HUBEX起到了重要作用。
3.研究了淮河流域水熱循環中不同物理過程的作用及其對區域氣候的影響,獲得了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環的綜合物理圖像,以及陸面過程中的定量參數和地氣交換特徵。這些結果已被用於氣候模式的改進和預報中,並在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4.利用最新TRMM等衛星和雷達探測資料,反演和提出了淮河流域梅雨鋒系統中的中尺度雲雨結構特徵,為深入了解梅雨鋒暴雨的形成機制和暴雨預報,提供了重要的物理依據,該項研究在中尺度短期暴雨預報中成功地進行了暴雨數值模擬實驗和實時預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利用獲取的試驗數據,改進了區域氣候模式,研製出新的陸面過程模式和水文模型,並且進行了區域氣候模式與水文模型的耦合研究,在江淮梅雨和淮河汛期降水的氣象水文預報中取得了明顯效果。在淮河流域洪水預報中已經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6.在參加GEWEX/GAME的國際合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特別是在中日科學家通過共同開展淮河能量和水循環研究、在東亞季風過程的觀測、分析、數值模擬等合作研究,促進了兩國科學家的合作與交流,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影響。 1970-1987微波輻射計及其環境遙感應用;
1988-1992西北太平洋雲輻射實驗;
1986-1990微波遙感海洋大氣邊界層及數據處理;
1986-1990TIROS-N TOVS精確反演;
1993-2003 淮河能量與水分循環試驗 ;

閱讀全文

與2015中國科學成果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