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
(一)實證方法
實證方法作為自然科學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其基本規范就是「用經驗材料證明或證偽理論假說」。這些經驗材料既可來自研究者的現實觀察或實驗活動(直接經驗),也可來自記錄了前人觀察或實驗結果的歷史文獻(間接經驗);這些經驗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但都必須是可檢驗的。
實證方法包括教育測量法、定量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教育實驗法、內容分析法。
教育測量法是指根據某種規則或尺度,以數量化的形式描述教育現象或教育對象的某種屬性。其中,包含著測量的三個要素:事物及其屬性;數字或符號;法則。教育測量法的基本特點是根據一定法則,以測驗為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從而獲得數量化的結果,並通過進一步分析獲得相關結論。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反映個體發展水平、教育發展狀況的方便工具,並提供可靠的數據。
定量觀察法是按照事先設計的一套明晰而嚴密的「計量系統」實施的觀察,它也被稱為系統化的、結構性的、標准化的觀察。這套系統包括:明確的觀察對象、有嚴密邏輯性的觀察項目系統、確定的觀察程序和記錄單位,還有物化的觀察記錄工具。它的長處是能系統地、高效地獲得大量真實的、確定的觀察資料,容易進行觀察記錄,而且觀察結果便於系統地定量處理和對比分析。它的短處是對觀察設計人員和觀察者的理論和技術要求較高,同時觀察過程比較呆板,缺乏靈活性。
問卷調查法是研究者用嚴格設計的統一問卷,通過書面語言與被調查者進行交流,來收集研究對象關於教育問題的信息和資料的方法。它有如下特點:1.調查工具標准化;2.調查過程標准化;3.調查結果標准化;4.研究效率高。
教育實驗法是根據一定的理論假設,有計劃地控制教育活動中的某些因素,以引起其他因素朝著有利於提高教育效果的方向轉變,然後檢驗假設,並由此揭示教育活動規律的綜合性研究活動。它的基本特點是:1.教育實驗要揭示教育現象或教育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2.教育實驗對因果關系的預先設想以假說形式表現出來,實驗過程圍繞假說展開操縱、控制等一系列干預活動,經觀察、分析,最後檢驗假說。內容分析法是對教育文獻的內容作客觀而系統的量化分析,並加以描述,從而對相關的教育現象作出事實判斷的研究方法。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的文獻資料可以是:1.以文字記錄的資料,報紙、期刊、教材等內容往往是專業研究者的研究對象。2.以聲音記錄的資料,包括:上課錄音、學生談話錄音、競選會現場的錄音,與某個年段的教材配套的錄音磁帶。3.以影像記錄的資料,包括:教學錄像、電影、電視、幻燈片、圖片。
內容分析法具有明顯、客觀、系統、量化等四個基本特點。1.明顯的內容;2.客觀的事實;3.系統的記錄;4.量化的結果。
(二)質性方法
作為與實證研究相對的定性研究,有著獨特的研究傳統和研究假設,為定性研究所採用的質性方法,有著它的定義。陳向明先生給質的研究方法下了一個定義:「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質性研究包括訪談調查法、定性觀察法、敘事研究法。
訪談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與被調查者面對面進行交談,以口頭問答的形式來了解某人、某事、某種行為態度和教育現象的一種調查方法。它有以下特點:1.調查過程靈活深入。2.獲取信息完整真實。3.適用范圍更為廣泛。訪談調查法的主要局限有:1.樣本小、費用多、時間長、效率較低。2.標准化程度較低,難以統計。3.調查過程容易產生偏差。4.訪談調查不能體現匿名的特點,不能完全消除受訪者的心理顧慮,這往往會影響受訪者所提供信息的客觀性。
定性觀察法是研究者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對被觀察的人或事所作的開放性觀察。它有以下幾種特點:1.可以了解到更為真實的信息。2.可以獲得更為完整的資料。3.可以進行多次觀察。定性觀察法也有局限:1.易受觀察者的主觀影響。2.觀察結果的代表性不夠高。
敘事研究法就是以敘述故事的方式來描述人們的經驗、行為和生活方式,通過所敘述的故事來探究經驗、行為的意義,及其蘊含的思想和哲理。在教育研究領域,敘事研究就是通過描述和分析有意義的教學事件、教師生活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來發掘或揭示內隱於日常工作、事件和行為背後的意義、思想、理念,從中發現教育問題,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動特點。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點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教育敘事研究具有:1.以質性研究方法為工具。2.以教育中的故事為對象。3.教育實踐者成為研究主體。4.形成認識時採用歸納的方式。但也有局限性:1.外來研究者徵得研究對象的配合相當耗時。2.不易了解到局內人的真正想法。3.研究者很容易受到敘事者故事的影響而偏離研究目的。4.敘事研究受到研究者個人傾向的影響。5.敘事研究對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系統方法
系統科學方法論的運用體現在研究主體身上,主要表現為系統思維。它的關鍵特點體現在運用系統科學原理考察和把握研究對象的性質,並據此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性方法——既包括實證方法,也包括質性方法,以達到研究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及相關因素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研究,著重探討研究對象整體與部分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系統方法論及系統思維的特點:1.與中國傳統的整體思維相比,系統思維具有清晰性和開放性。2.與自然科學的還原主義分析思維相比,系統思維強調系統的整體性。3.與以往任何一種研究範式相比,系統方法論提供了新的思維原則、模式、路線及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方法範例。
(四)復雜思維方法
復雜思維直面世界或事物本來具有的多樣性、復雜性以及變化的生動豐富性。它考察事物及其運動變化的思維方式,是以非線性思維、關系思維、過程思維、情境思維為特徵的。教育系統的復雜性體現在:1.教育活動組成因素的多樣性和可變性。2.教育活動結構與功能、系統與部分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3.教育活動過程的動態生成性和教育結果的不確定性。
(五)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指依靠教育專家、學者的幫助,在教育實踐中展開科學研究,並以研究的成果指導自身實踐的一種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特點:1.以中、小學教師為研究主體,教師即研究者,課程即實驗,課堂即實驗室。2.強調參與、合做與交流。3.強調實踐反思。
(六)文獻法
文獻檢索是科學研究工作中一個重要的步驟,它貫穿於研究的全過程,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文獻檢索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獻檢索是由文獻貯存和文獻檢索兩個部分構成的一個檢索系統。狹義的文獻檢索則指根據檢索課題,利用一定的檢索工具把所需要的文獻及其線索查出的過程。文獻法有利於全面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情況、現狀,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科研成果,幫助研究人員選定研究課題和確定研究方向;有利於為教育科研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和研究方法;避免重復勞動,提高研究效益;有利於拓展研究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課題研究的創新性。
⑵ 教師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怎麼寫
教師來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源科研成果怎麼寫法如下:
先做一個概括,近年來主要的教育教育和研究成果都怎麼樣,比如說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話者和創造者。
然後分幾條列舉以下近年來教育教學的轉變:
一、轉變觀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圍
二、健全科研機構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證措施
三、結合實際,以本校教學中的最大問題為科研選題的契入點
四、加強學習,培養本校研究教師
五、研究實踐與課堂教學、常規教研緊密結合,以課題研究為核心開展系列活動。
最後總結以下科研成果。
⑶ 簡述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一般內容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主要、最常見的是研究報告和研究論文兩種形式。
研究的任務不同,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樣,但總體上包含以下結構:
(1)題目
(2)摘要
(3)關鍵詞
(4)引言(前言、序言)
(5)正文
(6)結論
(7)參考文獻
(8)附錄
⑷ 教育教學成果包括哪些
教育教學成果指教育科研人員(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對某一教育科研課題進行研究,通過觀察、調查、實驗、行動研究和思維等一系列研究活動,獲得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成果的基本表現形式為論文、科研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等。
1、具有研究價值。
通過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2、具有科學性。
主要體現在課題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確,理論科學合理,事實真實充分,有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3、具有創新性。
課題反映新的內容,反映時代特點,反映新的視角,應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沒有做過或做過卻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具有可行性。
課題是否具備進行研究的主觀與客觀的條件。
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本人所具有的理論水平、知識、能力、專長、經驗、基礎,對課題的理解程度、興趣、資料掌握的是否深入和廣泛。
客觀條件是指課題研究所必須的資料、設備、人員、時間、經費以及領導支持程度等因素。
關於對教育教學成果注意事項
1、明確教育教學的目的。教師參加教育科研,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幾個證書,而是通過教育科研,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身價值,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提高育人效率。
2、明確教育教學的對象。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必須以本職工作的內容為主要研究對象,切忌脫離實際的"學術"研究。
3、由不自覺向自覺轉化。應從工作的歷程中逐步對教育科研產生興趣,自覺主動地進行教育科研活動。
4、運用科學方法。在研究過程中,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光觀察平時的工作,避免脫離實際的研究。要加強學習,注意觀察,分析思考,不斷積累,加強交流和研討,及時反思和總結。通過研究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規律和方法。
5、做到堅持不懈。教育科研不是短期行為,而應貫穿教育生涯的始終。要使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實效,關鍵在堅持,堅持就能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科研成果
⑸ 教育研究的意義
這個周.我們學習了教育研究方法基礎這門課程,通過學習了第一節教育研究概述.對教育研究意義的理解如下:
一、有利於轉變教育思想,確立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產生正確的教育行為。在社會的進步的同時,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思想,與社會連接這樣才能進步。通過開展教育研究,確立現代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把握正確方法,措施、途徑。
二、有助於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提高科學育人、科學管理的水平;社會要求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教學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問題 ,通過教學研究,促使人們自覺地鑽研教育理論,運用理論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種教育現象。
三、有助於形成學校的學術文化,提高辦學品位,形成學校特設 ;一個學校的發展 必須重視學術文化的建設,形成學校濃郁的文化氛圍,學術的形成和發展,教育研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通過教育研究,不僅可以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強師生員工的科研意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精神,使學校不斷提升學術文化的水平。
四、有助於校本培訓,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水平; 教師要具有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比較廣博的基礎知識,而且要具有教育專業化的素養,具有現代教育理論的素養和創造地實踐的能力。參加教育研究本身就是一種培訓教師的有效途經,可以說是一種「校本培訓」 。
⑹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教育課題研究的成果,是針對某種教育現象或某種教育理論進行調查、實驗和論證後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觀點、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或新的教育理論。教育課題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意義,不僅是為了科學、全面地總結課題研究工作,而且是為了向教育界以至社會提供教育科研信息,以豐富教育理論寶庫,推動教育教學實際工作。教育課題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意義具體地說有以下幾方面:
一、科學總結,顯示課題研究所具有的價值
一項教育課題研究的成果的價值表現在兩個方面:
1、學術價值(理論價值)。教育課題研究成果能豐富所涉及的教育領域的知識和理論,並為新的研究過程提供新的觀點、新的材料。
2、社會價值。教育課題研究成果提供了所研究的教育問題的真實情況,並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理論依據、辦法、建議,使教育工作可以根據研究成果進行變革。
教育課題研究成果是研究工作全過程的縮影,是研究結果的文字記載,是顯示研究價值的標志。教育課題研究成果的表述,說明了該項課題研究什麼、如何研究、取得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有怎樣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教育課題研究成果的表述,不僅能全面反映研究所取得的進展,而且有利於深化和發展同類教育課題的研究。
二、深入思考,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教育課題研究成果的表述,是一個嚴密的總結、思維的過程,需要研究者深入思考,針對課題研究的目標、對象、內容、措施等,對獲取的資料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然後用語言文字加以反映,形成教育課題研究報告(論文、專著)。這就是說,表述教育課題研究成果的過程是研究者把研究中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通過艱苦的思維加工、深入研究,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它對研究者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所產生的作用是絕對不能低估的。
三、不斷深化,促進課題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推廣
研究者通過教育課題研究能獲得直接的教育教學經驗。而這種經過認真選題、精心設計、深入探索所獲得的直接經驗,對於參與課題研究的人員來說是十分寶貴的,同時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認識的提高,對於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都是十分寶貴的。我們進行教育課題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將取得的研究成果應用於教育實踐,以此來推動教育工作。為此,只有通過教育課題研究成果的表述,寫成研究報告(論文、專著),才能在不同場合,以不同的形式進行交流,並有針對性地指導教育實踐,進而達到推廣的目的。
⑺ 淺談教育研究的成果在一線教學實踐中有哪些轉換和運用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適合抄高職教育與高職學生特點的新的教學模式,本文詳細闡述了在進行辦公自動化項目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的課題中,運用教育實驗研究法和行為研究法的具體研究方法.
關鍵詞:項目教學;教育實驗研究法;行為研究法
教育實驗研究和行動研究都源於解決由於社會急劇變化而引起的教育危機的需要,但因研究目的的不同,兩種研究方法在前提條件、研究過程、研究成果、操作者的要求等多方面明顯不同
⑻ 淺談教育研究的成果在一線教學實踐中有哪些轉換和運用
教學實踐中有哪些轉換和運用
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內教師;三是容課程資源(或稱之為「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前人們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