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轉讓埃爾曼

轉讓埃爾曼

發布時間:2022-01-16 14:51:46

A. 請舉出關於法制或法律方面的設想海報或是條語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則它形同虛設。
沒有任何行為比起法官的徇私枉法對一個社會更為有害的了。
司法的腐敗,既使是局部腐敗,也是對正義的源頭活水的玷污。
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大前提。
每一個人都不可以成為自己事務的法官。
在由意志而不是由法律行使統治的地方沒有正義可言。
程序決定了法治與恣意人治之間的基本區別。——【美】道格拉斯

法者,定分止爭也。——韓非

法無授權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徒法不足以自行。

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德】馬克思

有一件東西是這個國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有權得到的,這就是公平審理。——【英】(大法官)丹寧

刑罰的威懾力不在於刑罰的嚴酷性,而在於其不可避免性。——貝卡利亞

對某人的生活有控制權,等於對其意志有控制權。——《聯邦黨人文集》

誰抓住了法官的飯碗,誰就抓住了法官的腦袋。

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中】《管子》

如果說就某特定國度的特定時期而言法律是命令,那麼把它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考察,法治社會的法律又是一種永恆的理性對話過程。它是一種「對話」(discourse),乃是指法律是在各種不同的觀點及利益的交鋒與辯論中不斷獲得產生、變更與發展;它是一種「理性」(retional)對話,乃是指這種對話在本質上是一種平和而非暴力的說理過程。——【中】張千帆《法律是一種理性對話》

現代法治國家,法律法規汗牛充棟,別說普通百姓,就是每天斷案的法官,也很難將所有的法律法規悉數裝在腦子里。這就出現一個問題:普法,最當緊的是「普」什麼?是「普」具體的法律法規條文,還是「普」法治的觀念和法的精神;是一本一本地讓人們去啃讀法律法規匯編,將其中的法條爛熟於心,還是讓人們知道,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了,該怎樣通過理性的法律的方式討公道,以避免採用過激的方式甚至違法的方式使自己陷入更大的不幸和被動。我認為,普法最應該做的、最當緊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啟動公民的「權利意識」,啟動公民的「維權意識」,同時讓人們知道,有了冤情該通過什麼渠道尋求救濟、該到哪裡去討公道。

法律人不應該倡導過於激烈的變革,因為激烈的變革導致的結果是社會秩序的進一步的喪失,所以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叫:槍炮作響法無聲。槍炮作響的時候,法律就沒有辦法生存。所以我們都不希望這個社會發生太過劇烈的變化。——賀衛方

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英】亞當·斯密《國富論》

一個細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經常地從純自然的環境中產生出來,而一個強烈而持久的期望,則只能來自於法律。——【英】邊沁

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利,這就會給人們的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藉以使他們自己免予服從他們所制定的法律,並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使法律適合於他們自己的私人利益。——【英】洛克《政府論》

法律的生命在於其實施。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英】培根《論司法》

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高低,比較一下它的民法和刑法就能知道。大凡半開化的國家,民法少而刑法多,進化的國家,民法多而刑法少。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中,每一個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一個社會如果將希望只寄託於重典,就等於承認其它社會努力的失敗。

一種圓滿的完善的法應當具有人情味,內含一種情理,沒有情理的法是一種桎梏、一種奴役,所以,法應當具有人性基礎。法不僅應有秋風掃落葉般的嚴酷,還要有春風煦日般的溫暖。只有這樣的法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中】陳興良《法治的最大特徵應當是使人成其為人》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

——列寧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康德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孟德斯鳩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

——【美】霍姆斯《普通法》

法律的真諦,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沒有絕對的平等。

——我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

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准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

——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法律所傳達的是一種超越暴力,超越權利的聲音,它所劃定的權利邊界雖然無形,卻深深地刻畫在人們的心靈之中。

——著名的法律學者

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

——古羅馬格言

法律之內,應有天理人情在。

——安提戈捏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法諺

自己不能成為自己案子的法官。

——法諺

任何人不得轉讓超過自己權利之權利。

——法諺

沒有程序的正義就沒有實體的正義。

——法諺

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諺

法無授權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法諺

在法庭上,只有證據,沒有事實。

——法諺

約定必須遵守。

——法諺

特例不應成為立法之依據。

——法諺

以公正的邏輯代替武力的邏輯是法律本質的全部所在。

——卜思天·儒佩基奇

人們在利用法律所給予的保護他們權利的機會時,財產是一個決定的因素。

——拉基斯

只要愛自由,就足以建立共和國,但是,能夠維護共和國和使它繁榮的,只有愛法律。

——[法]馬布利

你所說的話不一定正確,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法]伏爾泰

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貧窮者。

——[德]尼采

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幣,一面寫著平等,一面寫著自由,這枚金幣叫人權。

——盧梭

法律應當與道德保持一致。

——[美]富勒

法律應當與權利保持一致。

——[美]德沃金

法律應當與正義保持一致。

——[美]羅爾斯

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

——[德]馬克思

任何人在被證明有罪前,皆應被視為無辜。

任何人無義務控告自己。

存疑時有利於被告。

警察是法庭的僕人。

——英美法諺

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古羅馬法諺

證明責任是訴訟的脊樑。

素樸的絕對的正義感,往往卻是證據法則最大的殺手。

任何人不因思想受處罰。

——羅馬法法諺

無犯意則無犯人

——英國法諺

對於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因為,即便是最小的惡果,一旦成了確定的,就總令人心悸。

——【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

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中】《四庫全書·政法類·法令之屬按語》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

——英國法諺

程序先於權利。

——西方法諺

遲來的正義即非正義。

——西方法諺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應當以人們看的見的方式實現。

——英國法諺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

——【英】培根《論司法》

法官諳知法律。

法官不得因沒有法律拒絕裁判。

訴訟一方的陳述等於無陳述;裁判者應聽取雙方的陳述。

——英國法諺(自然正義原則:裁判者應聽取雙方的陳述)

陛下雖在萬人之上,卻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英國法諺

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利,這就會給人們的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藉以使他們自己免予服從他們所制定的法律,並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使法律適合於他們自己的私人利益。

——【英】洛克《政府論》

救濟走在權利之前,無救濟即無權利。

——英美法諺

我已經發現,混亂和一切禍害的起源、原因和發展都與各種社會的腐敗的法制有關。

——[法]摩萊里:《自然法典》,第72頁02、

法律如果沒有法院來闡說和界定其真正含義和實際操作就是一紙空文。

——漢密爾頓

即使判決並沒有準確地判定過去發生的事實真相,爭端各方只要確信他們受到了公正的對待,他們也會自願接受法院的裁判結果。

——邁克爾.D.貝勒斯

在一個秩序良好的國家中,司法部門應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從這個意義出發,公信力的喪失就意味著司法權的喪失。

——馬丁

法律的調整對象是行為,而所謂社會關系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或交互行為,沒有人們之間的交互行為,就沒有社會關系。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

——張文顯

能夠認識到共同利益也是自己的利益,並藉助於別人認識到的利益來控制自己履行權利,使人意識到,權利應該得到履行;這也就意味著,應該有權利存在,而權力應該通過相互承認得到控制。

——格林

如果行政權力的膨脹是現代社會不可避免的宿命,那麼為了取得社會的平衡,一方面必須讓政治充分反映民眾的意願,另一方面在法的體系中應該最大限度地尊重個人的主體性,使他們能夠與過分膨脹的行政權力相抗衡。

——棚瀨孝雄

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決沖突的首要渠道。

——埃爾曼

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有佔有,是一種事實。一個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於社會賦予實際佔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佔有才具有合法佔有的性質。

——馬克思

我們的時代是權利的時代。人權是我們時代的觀念,是已經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與道德觀念。

——[美]L.亨金

人權同樣是司法審判的目標與歸宿,尤其是當法官面對法無明文規定之疑難案件時,更應當以保護弱勢者的權利為原則。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

——卡爾.馬克思

應當包含法院獨立與法官獨立兩層意思:法院獨立是法官獨立的有力保障,法官獨立則是法院獨立的終極歸宿。

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法官是帝國的王侯。

——〔美〕德沃金

那麼作為中國的法官與法院呢?我們這群正在有力推動中國由人治社會與國家向法治社會與國家漸進的司法人員們將如何應對時代的挑戰?

司法,就其本質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條件的地方,我就越難看出在刑罰平等上有什麼司法。

——[法]皮埃爾.勒魯《論平等》

平等是一項神聖的法律,一項先於其他一切法律的法律,一項派生其他法律的法律;

——[法]皮埃爾.勒魯《論平等》

人與人是不相同的,人們不能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視同仁、人人相等。

——[奧]路德維希·馮·米瑟斯《自由繁榮的國度》

我們作為人而有權擁有的平等是環境平等,而不是個人平等。它們是條件平等——地位、待遇和機會的平等。

——[美]摩狄曼·J·阿德勒:《六大觀念》

習慣法非但不比法令靈活,非但不比法令更容易適應新的條件,而且相反,它更趨向於抱殘守缺、歷循守舊、難以變化。

——[法]亨利·萊維·布律爾:《法律社會學》

自然法是居於人類法之上的,並規定了某些不可變更的權利的標准。

——[美]薩拜因:《政治學說史》

任何事情,只要與自然法顛補不破的永恆原則相沖突,就是無效的,因而也就不能約束任何。

——[美]愛德華·S·考文

自然法的重要性也許不在於解決一個文明制度中出現的正常問題,而在於它有助於決定什麼才是一個文明的法律制度。

——[美]波斯納《法理學問題》

法律的目的是對受法律支配的一切人公正地運用法律,藉以保護和救濟無辜者。

——[英]洛克:《政府論》

一旦法律喪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絕望了;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東西也都不會再有力量。

——[法]盧梭:《社會契約論》

法律的力量僅限於禁止每一個人損害別人的權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權利。

——[法]羅伯斯比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法律用懲罰、預防、特定救濟和代替救濟來保障各種利益,除此之外,人類的智慧還沒有在司法行動上發現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美]羅·龐德:《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

不論哪個時代,如果在法庭上和在教室里進行的各種闡釋理論所產生的意見分歧太大,那麼法律就會失去力量。

——[美]德沃金

法律的目的是創造一個穩定的、可以理解的行動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個人能夠執行其計劃並多少意識到可能產生的結果。

——[美]斯蒂芬.L.埃爾金卡羅爾.愛德華.索烏坦編《新憲政論》

極度的確定性破壞確定性本身。

如果法律沒有不明之處,就不存在解釋問題,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解釋不僅無益,而且是有害的。明確的法律條文需要解釋的惟一情況是立法者在制定這項法律條文時出現了明顯的筆誤或差錯。

——法國:布樂所

多嘴的法官沒腦子。

——英國

若是沒有公眾輿論的支持,法律是絲毫沒有力量的。

——美國廢奴運動領袖:菲力普斯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礎。

——英國政治家:伯克

犯罪總是以懲罰相補償;只有處罰才能使犯罪。

——英國作家:達雷爾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是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法國作家:伏爾泰

倘若世上沒有壞人,也就不會有好的律師。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

如果我們國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種神靈,而不是殫精竭慮將神靈揉進憲法,總體上來說,法律就會更好。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自然界中沒有獎賞和懲罰,只有因果報應。

——英國作家:瓦謝爾

與其責罵罪惡,不如伸張正義。

——國作家:丁尼生

人們通常會發現,法律就是這樣一種的網,觸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網而過,大的可以破網而出,只有中等的才會墜入網中。

——英國詩人:申斯通

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

若是沒有公眾輿論的支持,法律是絲毫沒有力量的。

——美國廢奴運動領袖:菲力普斯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礎。

——英國政治家:伯克

犯罪總是以懲罰相補償;只有處罰才能使犯罪得到償還。

——英國作家:達雷爾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是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法國作家:伏爾泰

倘若世上沒有壞人,也就不會有好的律師。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

如果我們國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種神靈,而不是殫精竭慮將神靈揉進憲法,總體上來說,法律就會更好。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自然界中沒有獎賞和懲罰,只有因果報應。

——英國作家:瓦謝爾H

與其責罵罪惡,不如伸張正義。

——英國作家:丁尼生

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

——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

對社會學家來說,法律首先是一種社會現象。我提出如下的定義:「法律是具有強制性的全部規定,用來確定人們的社會關系,這種關系是隨時隨刻由人們所屬集團強加給人們的。」

從這個定義里,我提出需要加以闡明的三點:1法律指的是強制性的規定;2這些規定是社會集團強加給人的;3這些規定是不停地變化的。

——節選自《法律社會學》,[法國].享利.萊維.布律爾

明智的創制者也並不從制訂良好的法律本身關手,而是事先要考察一下,他要崐為之而立法的那些人民是否適宜於接受那些法律。

——[法]盧梭:《社會契約論》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林 肯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的違法行為更嚴重。因為這些違法行為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

——【英】培根《論司法》

刑罰的威懾力不在於刑罰的嚴酷性,而在於其不可避免性。

——貝卡利亞

B. 哪些行為屬於故意違背善良風俗致人傷害

違背善良風俗故意致人損害與純粹經濟損失保護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於飛
內容提要:"背俗故意致損",是在權利和利益區分的基礎上進行侵權法思考必然會遭遇的一個問題。德國民法典立法者設立第826條時,並不具有利用該條將法律與道德、習慣等法外規范相連通的直接目的。第826條的功能在後世學說的解釋中形成了形式功能與實質功能兩大功能群。試圖為"背俗"設置實質判斷標準的實質功能越來越受到學者的批判,並且在學說上出現了將純粹經濟損失保護作為第826條核心功能的觀點。故意要件的本質是在缺乏社會典型公開性的純粹經濟損失領域維持行為人的預見性。法解釋對該要件有所軟化,但不宜將故意降低為重大過失。背俗要件的判斷標准存在於判例之中。應當借鑒動態系統理論,以本土判例為素材,建構我國的"背俗故意致損"判例類型。
一、問題的提出
違背善良風俗故意致人損害,是德國侵權法關於過錯責任的"三個小概括條款"之一(德國民法典第826條)。"三個小概括條款"系在權利與利益區分保護的基礎上,將一般侵權行為劃分為"過失侵害權利"、"違反保護性法律"和"背俗故意致損"三個基本類型。其中,"過失侵害權利"原則上保護絕對權,"背俗故意致損"雖在形式上可以同時保護權利和利益,但由於"過失侵害權利"在權利保護上的要件要求更低,故"背俗故意致損"實際上僅對利益保護有實踐意義。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沿襲了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使我國的過錯責任一般條款更接近於法國模式,即"一個大概括條款"。在該概括條款中,權利(絕對權)和利益形式上受到平等對待,同受過錯責任之保護。因此,我國基本法律層面未出現專門保護利益的"背俗故意致損"的規定。
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年)第1條將人格權利與人格利益區分為兩款,並為侵害人格利益的精神損害賠償特設"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要件。參與起草該解釋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稱,"《解釋》參考有關國家和地區立法將侵權行為類型化的方法,將侵害隱私納入違反公序良俗致人損害的侵權類型中予以規定同時涵蓋了不能歸入第1款'權利侵害'類型中的侵害其他人格利益的案件類型。……鑒於我國法律沒有'公序良俗'的提法,《解釋》根據民法通則第7條的規定,採取'社會公共利益'或者'社會公德'的提法,其規范功能與'公序良俗'原則基本是一致的。
確立"背俗故意致損"侵權類型的出發點是侵權法上權利與利益的區分保護。王利明教授明確表示,"民事權利與民事利益在民法中享有不同的地位,較之於對民事權利的保護,對民事利益的保護應受到嚴格的限制。"[2]2009年民法學年會上,"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侵權法中,債權和利益與絕對權相比,在保護的程度和構成的要件都是不同的"。[3]侵權法上權利與利益的區分保護已經在民法學界形成了一定共識。權利與利益區分的原因,在於保護程度與保護要件的差異。權利依過錯責任全面保護當無疑義。問題在於,如何對利益進行妥當的、有別於權利且弱於權利的保護?此時,"背俗故意致損"這個前人實踐已久、具有加強要件的保護方法就會躍入我們的眼簾。若對利益再作進一步深究,又可將其區分為權利之外的人格利益和財產利益。人格利益由於其高位階性,已被普遍認為應當受到類似權利的保護。通過轉化為一般人格權(德國)或人格權(我國台灣),人格利益已被納入過錯責任的保護范疇。當今真正被留在"背俗故意致損"侵權類型中受保護的,主要是各種非因侵害絕對權而導致的財產利益損失,也即純粹經濟損失。於是,"背俗故意致損"對利益加以保護這一問題,就基本轉化為"背俗故意致損"對純粹經濟損失加以保護的問題,"背俗故意致損"與純粹經濟損失也就直接勾連了起來可以說,"背俗故意致損"是在對權利、利益設計不同保護條款以及討論純粹經濟損失的保護方法時必然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侵權法上的權利與利益有區分的理由,也有區分的方法。[7]然而,若欠缺了對"背俗故意致損"這個問題的透徹說明,權益區分的侵權法保護體系便總是會在"如何保護利益"這個問題上遇阻,過錯責任一般條款與純粹經濟損失這兩大熱點領域,內部始終會存在盲點或灰色區域本文意圖追本溯源,以"背俗故意致損"條款的誕生地及發展最成熟的地域德國的相關法解釋為背景,探究該條款的機理和操作方法,尤其試圖結合純粹經濟損失保護進行討論。

二、"背俗故意致損"的功能變遷

從字義上看,"善良風俗"似乎具有明顯的道德色彩,也多有學說認為"背俗故意致損"的功能是繼受道德等法外規范。[8]若要將"背俗故意致損"的主要功能定位於純粹經濟損失保護,不能不有一個透徹的解說。"對於善良風俗諸概括條款,非歷史的意義追尋是不恰當的,這些概括條款作為空白公式,具有純粹的工具品格,只有在歷史背景中才能明確其功能。
(一)德國民法典立法者的初衷
德國民法典第一草案債法部分起草人庫貝爾,於1882年向民法典第一草案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包括20個簡明條文的侵權法草案,並附有近80頁說明,被稱為"庫貝爾草案"。[10]庫貝爾草案第1條第1款規定:"以故意或過失的不法作為或不作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人,應向該他人負損害賠償義務。"以後世眼光來看,這一過錯責任的"統一條款"顯然更接近於法國的過錯責任一般條款模式。然而,德國民法典的立法者正是在認為這一"統一條款"對受害人保護不夠全面的前提下,對該條款進行一系列補充和修正,最終卻形成了實質保護范圍更狹窄的"三個小概括條款"模式。
為了給受害人提供足夠的保護,立法者增設了"背俗致損"條款。其思考的出發點是:原則上應當認為,凡行為未不法造成他人損害的,即屬於一般行為自由領域。但立法者在這里又考慮,是否一般行為自由范圍內的活動一概不產生責任。出於最大程度地救濟受害人的目的,立法者遂認為,該范圍內仍存在一個保護例外,此即加害人行為違反善良風俗。[11]最終立法者在第一草案中增設了"背俗致損"條款,即第705條:"即使是基於一般自由而被允許之行為,若該行為導致他人受損並且違背善良風俗,則一樣具有違法性。"
第二草案對"背俗致損"條款又作了兩點調整。其一,立法者將基於一般行為自由的行為與行使權利的行為區分開來。對於前者,行為人有可能因違背善良風俗而負賠償義務,而後者則不會因此產生責任。其二,立法者將過失違背善良風俗的賠償義務刪除,僅保留了故意的情況。[12]立法者增設"背俗致損"條款,本意是擴大受害人的賠償請求權,而這兩點修改實際上限縮了賠償的可能性。可能立法者覺得這一步躍得有點過大,因此又往回走了兩小步。由此形成了第二草案的"背俗故意致損"條款即第749條:"其行為非為行使其享有的權利,而是以違反善良風俗的方式故意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人,對該他人由此產生的損害負賠償義務。"
在帝國議會委員會的討論中,由於眾議員格約伯的反對,一般行為自由與權利行使這一區分被取消,[13]但故意要件被保留了下來。最終形成了德國民法典第826條:"以違背善良風俗的方式故意加損害於他人的,對該他人負損害賠償義務。"
從以上可以看出,立法者只是在追求法典條文對應然調整領域的周延覆蓋。"背俗故意致損"起源於立法者對原"統一條款"可能存在保護不足的擔心,因此在一般行為自由范圍中又劃出一塊可導致責任的領域,後又對該領域反復進行調整,最終形成第826條。與道德、社會相連通之類的功能並非立法者的直接目的。
那麼立法者有無在"違背善良風俗"的判斷上對法官設置實質性標准?德國民法典第一草案《立法理由書》中宣稱,"在個案中檢驗,是確認過失違反善良風俗還是否認之,這正是法官的任務。"[14]德國民法典第二草案《議事錄》中記載,"該原則射程甚遠,其適用要求謹慎小心,然而人們似可相信,法官知道如何完成該原則賦予他們的任務。"[15]可見,立法者並未對何為違背善良風俗預設實質性標准,表現出對法官的充分信任。
(二)學說對第826條功能之整理
拉倫茨、卡納里斯認為第826條有補充功能、合法化功能與限制功能。補充功能是指,第826條能夠在德國民法典第823條無法適用的情況下,仍基於一定前提產生損害賠償義務。合法化功能是指,第826條使判例能夠靈活發展法律體系以適應價值觀的變遷,故對法律續造有合法化功能。限制功能是指,第826條的強要件可以防止侵權責任的泛濫。
多伊奇、阿倫茲認為第826條有克服功能與發展功能。克服功能是指,一個形式上的法律許可權不可以以背俗的方式去濫用,典型如一個以背俗手段取得的判決不可以要求強制執行。依發展功能,背俗性是形成中的違法性,若某種行為尚未被立法者確定為違法,便可利用背俗性加以規制。[17]
《埃爾曼民法典評注》認為,第826條具有補充功能、克服功能、發展功能、合法化功能。其中發展功能又引用了托伊布納(Teubner)的再分類,細分為繼受功能(Rezeptionsfunktion)和轉化功能(Transformationsfunktion)。[18]托伊布納所著的《概括條款中的標准與指示私法諸善良風俗條款具體化中經驗社會研究的可能性與限度》一書,是研究善良風俗條款功能的重要著作。該書的主要內容即是詳細闡述善良風俗條款的三個功能繼受功能、轉化功能與授權功能(Delegationsfunktion)。繼受功能是善良風俗條款的"最初功能",系指通過善良風俗概括條款繼受既有的、法外的"社會規范"。而若這種現成的社會秩序規則尚不存在,法官須在"集體價值觀"中探索並進行規則的"編制",以形成判決的基礎,此即轉化功能。從以上兩功能中,授權功能也自然凸顯出來,善良風俗條款據此將立法者的工作委託給了法官,從而使該條款成了一個純粹的授權規范。[19]為便於以下的分析,我們可以把前述功能分為兩類。一類是形式上、體繫上的功能,如對第823條進行補充(補充功能),用嚴格要件來限制侵權責任(限制功能),排除主體以背俗方式利用一項法律許可權(克服功能),授權法官進行實質性立法活動(授權功能)。另一類是實質性功能,即試圖建立違背善良風俗的實質性判斷標准。實質性功能主要反映在發展功能及其兩項子功能繼受功能和轉化功能之上。在此,違背善良風俗須依據社會規范、集體價值觀這些與習慣、道德密切相聯的因素來判斷。
必須強調,以上整合德國學者論述的努力,只是為了幫助認識。事實上,德國學者對以上功能群也存在諸多質疑,尤其表現在對實質性功能的批判上。道德與習慣是解釋善良風俗的兩條基本進路,[20]德國學者對這兩條進路都進行了不留情面的指摘。

對於道德進路,學者從多元社會中支配性價值確認的困難性上提出質疑。拉倫茨、卡納里斯稱:"何種社會道德是決定性的,並不清楚;直接不批評地繼受居優勢地位的社會道德,恐怕也與法律秩序的任務及正義觀念不符。"[21]《埃爾曼民法典評注》對善良風俗的傳統解釋"一切公平合理思考者的正當感受"[22]及相關轉義評論道,此類解釋"至少部分地陷入以下錯誤:在一個多元社會中,常常不可能形成道德標准上的一致意見。此外,也不能把對行為的法律判斷建立在法律共同體成員的感受之上。作為法官理性論證的基礎,該標准過於不確定"。[23]

對於習慣進路,《埃爾曼民法典評注》在否定了經驗確認的社會道德的作用之後,同樣認為社會一般習慣的確認沒有意義,甚至認為"拒絕真正的習慣,並且在有必要時把真正的習慣宣告為第826條意義上的背俗,恐怕這樣的善良風俗標准在此才真的適宜"。[24]

與我們可能較易接受的、將家庭法作為善良風俗主要適用領域之一的觀念[25]不同,德國學者通常不把家庭法列入第826條的判例類型。[26]司法實踐中,"對於在家庭法領域適用第826條,聯邦最高普通法院持最大的保留態度"。[27]真正適用"背俗故意致損"的主要是經濟領域,而經濟領域中,決定人們判斷的主導因素顯然是利益而不是道德。這又構成了對實質性功能進行批評的另一個主要來源。

埃塞爾(Esser)、威爾斯(Weyers)在討論第826條的適用時說,"在抵押品轉讓與被延長的所有權保留的沖突中何者具有優先地位,同一債務人的某個債權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損及他人並使自己獲得保障,或是反之被他人優先?此處的判斷標准並非通過道德解釋,毋寧說是通過經濟政策判斷而確立的。"[28]更典型的例子是競爭法。德國舊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條以"違背善良風俗"作為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根本標准,正是在此善良風俗遭到了可能是最激烈的批評。施里克(Schricker)在引述鮑姆巴赫(Baumbach)的觀點基礎上作以下評論,"德國競爭法中的違背善良風俗'扮演了可怕的、災難性的角色'。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條是一個'招致不幸的規定',是'不確定性的不竭之源',在此'道德歇斯底里在放縱狂歡'。……不公正的判決會由此產生,此種判決將與道德無關的事物強制於美德的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上進行裁剪。"[29]2004年修訂的德國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已經將包含有"善良風俗"概念的第1條廢止。

雖然托伊布納把實質性功能(繼受功能)看作第826條的"最初功能",但他顯然對於形式性功能(授權功能)更重視且評價更高。他從三方面總結了善良風俗的理論發展,"善良風俗諸概括條款在內容上從善良風俗發展到公共秩序,在具體化的方法上從繼受技術發展到利益衡量,在功能上從引致規范發展到授權規范,以上發展變化可以一言以蔽之:'善良風俗'的標准變成了'良好秩序'的指示。"[30]以實現國家所意圖的良好秩序為目的,以授權規范為手段,以利益衡量為具體措施,這些形式功能的注入實際上已經排擠了對社會道德規范的引致。但是,托伊布納並不打算否定實質性功能,而是力圖將其與形式性功能統合起來。舊事物受到了新事物的沖擊,但至少在托伊布納看來,舊事物還未過時,新舊事物應當妥協共存。然而,托伊布納的著作出版於1971年,40餘年過去了,第826條的功能還在繼續變遷並且已臻新境。

(三)對第826條功能的新定位--純粹經濟損失保護

在2009年出版的《慕尼黑民法典評論》和2010年出版的《侵權法》(與科茨合作)教科書中,瓦格納闡述了其對第826條功能的認識。

瓦格納針對法院就善良風俗樹立的諸如"一切公平合理思考者的正當感受"等實質性標准,作出如下批評:"事實上,在多元社會及復雜的經濟法律關系中,查證'市民'對正當行為所持的觀念,一般是不可能的。甚至就算能夠查明,此類觀念恐怕也意義不大,因為恰恰無法以相關交往領域的某種特定行為的普遍性來排除背俗性判斷,正如對一種'陳規舊習'的接納並不能阻礙將其評價為過失一樣"。[31]可以理解,以一般社會公眾的普遍價值觀來解釋善良風俗,至少會遇到以下三個難解之處:其一,多元社會中,普遍價值觀是否存在?其二,即使存在,是否可以查證?其三,即使可以查證,也不能因為一種觀念或行為方式被普遍接受,而認為它一定合乎善良風俗,反之,這種被普遍接受的行為恰恰可能是背俗的。

對於繼受功能,瓦格納認為這種觀點會"誘使謹慎的一般主體把道德觀運用於純粹財產利益之侵權保護中的困難領域"。[32]純粹經濟損失保護領域的困難之處在於利益計算,而非道德判斷。

於是,瓦格納認為第826條的唯一功能即純粹經濟損失之保護。"第826條的功能在於,對那些不能受到一般侵權保護的、受歧視的純粹財產利益,在它們未被承認處於保護性法律范圍內的情況下,仍能獲得一個可選擇的侵權法上的財產保護。"[33]或者換個角度,第826條的功能在於,"把純粹財產損害選擇性地納入侵權法的保護范圍,從而把合法的、不產生侵權責任後果的純粹財產損害與應當避免的、由加害人承擔後果的純粹財產損害區分開來"。[34]

德國侵權法過錯責任的"三個小概括條款"中,第823條第1款的過錯責任原本只為法益(生命、身體、健康、自由,即我們所說的物質性人格權)和主觀絕對權利(所有權與其他權利,後者僅指類似於所有權的財產權)提供保護。非物質性人格利益及純粹財產利益,在缺乏保護性法律的情況下,就只能從第826條尋求救濟。然而,二戰後非物質性人格利益形成了"一般人格權",成為第823條第1款"其他權利"之一種,脫離了第826條。於是,第826條只剩下純粹財產利益這一項調整范圍。接下來,與企業經營相關的純粹財產利益又發展成為"營業權",也成為"其他權利";競爭領域中的純粹財產利益則被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獨立出來予以特別規制。於是,第826條對純粹財產利益的調整也被分裂。但無疑問的是,營業權要求一個"經營相關性侵害"要件,反不正當競爭法只調整競爭領域中的純粹經濟損失問題,當上述特別條件不能具備時,"第826條仍然扮演了一般的侵權法上概括財產保護的基礎規范的重要角色"。[35]

以不引致任何法外判斷標準的純粹經濟損失保護作為唯一功能,堪稱第826條功能上的一個重大革新,因為在純粹經濟損失之保護上,不涉及道德性判斷,只有經濟上利害得失的考量。本來第826條的絕大部分適用領域就是經濟領域,在經濟領域中,就應當以經濟的方式言說。決定性、主導性的標准就應當是"利"與"不利",而不是道德上的"善"與"非善"。德國民法典立法者設立第826條的目的是為了立法周延,與社會、道德相連通並非其直接追求;純粹經濟損失之保護只是一個體系確定後附帶產生的後果。而現在德國學者正是要把這一附帶性後果作為目的,意圖以此清除在法律解釋長河中附著在第826條船體上的、不適宜的歷史沉積物。

三、"背俗故意致損"中的故意要件

正確適用"背俗故意致損",以求妥當實現其純粹經濟損失保護之功能,要求准確把握其兩個核心要件故意和背俗。這兩個要件都充滿了困惑和爭議。故意要件中的典型問題可以列舉如下:立法者為何要設立故意要件?當下第826條故意要件的妥當解釋論又該如何構成?它是不是嚴重限制了第826條的適用范圍及對純粹經濟損失的保護范圍?實踐中,顯然有很多純粹經濟損失判例僅以過失為要件,這些判例又如何與第826條中的故意要件相協調?

(一)故意要件的發生

前文已述,"背俗致損"最初出現於德國民法典第一草案第705條,而該條文中是不包含故意要件的。在"帝國司法部預備委員會"草案第705條中,出現了故意要件,理由是該要件符合"理論與實踐中的通說"。[36]第二草案沿用之。

在第二草案的討論中,普朗克(Plank)委員提議回到第一草案的方案,即將故意要件刪除,使故意與過失的背俗致損都能產生侵權責任,但因未過半數而被否決。理由是過失背俗致損的情況很少發生,且與公共道德並非嚴重相悖。[37]然而,過失違背善良風俗致人損害是否很少發生,德國民法典立法之時的情況可能難以考證,但至少與當下情況明顯不符。專業人員的"錯誤信息"責任常常是依過失發生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也一樣被評價為違反善良風俗。

(二)故意要件的必要性

德國民法典第一草案第705條未設故意要件,這一史實總不免使後世學者產生"該要件並非必不可少"的遐想,尤其在判例屢屢突破故意要件時更是如此。瓦格納即對第一草案第705條十分肯定:"該草案若能成為法律,德國法就能擁有一個既精確又有靈活性的侵權法了,而這樣的侵權法能為一般財產保護和一般人格保護領域中的法律續造留下空間。"[38]缺乏故意要件的第826條還能否妥善完成對純粹經濟損失的選擇性保護?瓦格納認為:"第二委員會並未充分注意到,第826條確切地說第一草案的第705條中已經有了一個用以排除對純粹財產的一般過失責任的過濾器,也即背俗要件,因此出於同一個避免責任泛濫的目的,根本不需要再去設置另一個補充性限制,即故意致損要件了。"[39]

本文認為,瓦格納的觀點可容商榷,故意要件對於第826條純粹經濟損失保護功能的妥當實現仍有重要意義。容分三點詳述之:

1.對行為人合理預期的維護

純粹財產利益為何不能如絕對權般受到過錯責任的全面保護?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權利有社會典型公開性,而純粹財產利益則無。[40]所謂社會典型公開性,是指某類型侵權法保護對象對社會一般主體而言的可感知性或可識別性。[41]行為人在可識別某保護對象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預見自己行為的損害後果,也才能夠要求其防免。對能防免而未防免者科以責任,才有意義。若令主體就無法預見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人們就無法通過加強注意來避免這種損害再度發生,社會損害總量就不會因這種制度設計而減少;主體只能通過減少行為來降低賠償機率,從而造成對行為自由的過度限制。

純粹財產利益一般不具有社會典型公開性,故不宜概括地賦予侵權保護。然而,若加害人存在致損故意,則其無論如何都能預見到損害。如債權欠缺社會典型公開性,在侵權法中屬於純粹財產利益。但若加害人在個案中有損害債權的故意,自然仍能預見損害的發生,故不能免於損害賠償。質言之,"背俗故意致損"中的故意,用意不在於懲罰主觀惡性,而在於在缺乏社會典型公開性的純粹財產利益領域,依靠加強主觀要件來維持行為人的預期。

第826條若缺少了故意要件,理論上將導致人們在無法預見的情況下,大量承擔純粹財產利益領域中的侵權責任。在這個意義上,拉倫茨、卡納里斯認為第826條有通過強要件來防止侵權責任泛濫的限制功能,誠有道理。

2.維持"三個小概括條款"的侵權法體系

德國民法典第823條第1款看似列舉了一張權利清單,但卻留有一個彈性閥門,即"其他權利"。二戰以後,德國侵權法最重要的修正,就體現在一般人格權與營業權這些原本屬於第826條保護的利益,披上了"權利"的外衣,成為"其他權利"的一員,受到過錯責任的保護。

然而,一般人格權與營業權原本是不具有歸屬效能、排除效能和社會典型公開性這些權利特徵的利益,披上權利的外衣並不能改變其內質。它們一方面不具備明確的內容和清晰的邊界,另一方面"總是與加害人同位階的財產利益和自由利益相沖突",[42]如一般人格權總是與他人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出版自由、藝術創作自由相沖突,營業權保護總是與自由競爭相沖突等。由於缺乏明確的內容和邊界,立法者便無法事先對"何為侵害權利"進行明確規定;由於總是與其他同位階利益發生千變萬化的沖突,結果只能放手讓法官在個案中利益衡量,去個別判斷行為的違法性。於是,一般人格權與營業權侵害中的違法性,不是被引征的,而是被"積極確定"的;它們屬於所謂"框架權"。[43]

一旦第826條中去除了故意要件,其核心要件就剩下"背俗性"。前文已述,背俗要件現在越來越遠離道德等實質標准,呈現出純粹的工具品格。褪去了實質性標準的背俗要件,與作為自由裁量工具的框架權中的違法性,已經沒有實質區別。於是,框架權依"過失+積極確定的違法性"來保護,純粹財產利益依"過失+積極確定的背俗性"來保護,結果一切純粹財產利益都變成了框架權,都在實質上成為"其他權利",德國式"三個小概括條款"也就坍塌了。這樣的第826條就淪為第823條第1款的一部分。

3.法史原因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一些著述認為第826條的淵源是羅馬法上的"惡意訴訟"(actiodoli)。[44]而惡意訴訟中,故意顯然是不可或缺的要件。除非能夠有力地證明這一制度淵源關系不存在,否則否定第826條中的故意要件顯然有困難。

(三)故意要件的法解釋論

首先,間接故意即可滿足該要件,在這一點上德國學者沒有爭議。

其次,故意針對的對象是什麼?或者說,第826條要求對什麼有故意?這里不要求行為人對背俗有故意,即不要求當事人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違反善良風俗,而只要求對評價為違反善良風俗的事實有所認識。這實際已經突破了民法的故意理論。依通說,民法上的故意不僅包括事實因素,還包括違法性認識。[45]第826條的故意實際降低了該要件的嚴格性。可以想見,由於個人價值觀念的差異,要求背俗認識等於許可加害人以個人內心評價為由而免責,並不合理.
來源:《法學研究》2012年第4期

C. 拜仁慕尼黑是什麼財團在支持他

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股份公司現任監事會主席為卡爾·霍普夫納,其它成員分別為赫爾伯特·海納(阿迪達斯股份公司主席)、魯佩爾特·施塔德勒(奧迪股份公司主席)、維爾納·蔡德禮博士(安聯集團董事會成員)、蒂莫托伊斯·赫特格斯(德國電信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魯道夫·謝爾斯(拜仁慕尼黑俱樂部注冊協會第一副主席)、埃德蒙德·施托伊貝爾博士(前巴伐利亞州州長)、蒂奧多·魏瑪博士(聯合信貸銀行董事會成員)和馬丁·溫特科恩博士(經理)。

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注冊協會的職業足球部門交由下屬的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股份公司運營。它以股份制公司的形式運作,其股票不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但由私人持有。阿迪達斯在2002年斥資7,700萬歐元購入部分股份,該款項被指定用於興建安聯競技場的融資。2009年,奧迪又以9,000萬歐元入股,資金則用做加快償還安聯競技場的建設貸款。2014年安聯保險斥資1.1億歐元入股,這部分資金將用於償還安聯球場貸款以及投資青訓。現在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股份公司的股份分布為: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注冊協會75%,奧迪、阿迪達斯和安聯保險持股均為8.33%。

拜仁的頂級合作夥伴及球衣廣告持有者為德國電信。俱樂部的主要裝備供應商為阿迪達斯。其它高級合作夥伴則包括奧迪、可口可樂、裕寶銀行、英泰、漢莎航空、寶萊納、三星集團、英利和必贏。次級合作夥伴包括阿德爾霍森那、大陸集團、菲力斯第一、福萊爾拉姆、宇舶表、樂高集團、舍弗勒集團、喜來登酒店、西門子、s.Oliver、托馬斯薩波、特倫蒂諾旅遊局和維亞狗狗。食品贊助商則有埃爾曼和符騰堡金屬製品廠。球隊往年的球衣廣告商分別為阿迪達斯(1974年-1978年)、馬基路斯-道依茨和依維柯(1978年-1984年)、康懋達(1984年-1989年)以及歐寶(1989年-2002年)。

拜仁在職業化的國際足球界是一個特例,截至2012年,他們已連續20年盈利。當其它俱樂部經常出現虧損報告,並且需要通過轉讓球員以償還貸款時,拜仁卻總是擁有充足的流動資金。拜仁的收入構成不同於其他歐洲頂級俱樂部,在這些頂級俱樂部中,電視轉播的收入一般會占總收入的35%以上,但拜仁於此項收入的比重僅為22%。這是因為拜仁不允許私自出售自身的轉播權。相反,德甲的轉播權僅由德國足球職業聯盟統一出售,並將收入按各球隊的表現進行分發。

拜仁在2011-12財政年度的營業額達到了3.734億歐元,超過了之前一個財年3.285億歐元的營業額,再度刷新歷史紀錄。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足球俱樂部財富排名榜顯示,拜仁是2012年全球第四富有的足球俱樂部,年收入達3.684億歐元。

由於在2013年奪得三冠王,拜仁在英國品牌顧問公司(Brand Finance)發布的2013年足球俱樂部價值榜中從上年度的第二躍升至第一名,品牌價值達到8.6億美元,優於上一年度排名第一的曼徹斯特聯(8.37億美元)和皇家馬德里(6.21億美元)。雖然其他歐洲俱樂部主要面向國際觀眾,拜仁則一直側重於德國國內市場。而福布斯在2013年發布的最有價值足球俱樂部排名榜中,拜仁位居全球第五,估算的俱樂部總價值為13.09億美元。

D. 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的2010

《福布斯》2010年香港40富豪榜完全名單
1 李嘉誠
凈資產:213億美元
年齡:81歲
喪偶,育有2位子女
他的長江實業趕在俄羅斯鋁業集團(Rusal)今年1月香港上市前買下了該公司價值1億美元的股份;他的和記黃埔出價5.45億美元要將旗下電信子公司收歸私有。李嘉誠一直在買入這兩家企業的股票。他持有大量股份的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2009年在中國南海發現了一座大型氣田。
2李兆基凈資產:190億美元
年齡:82歲
離異,育有5位子女
個人財富強力反彈,部分原因是由於他的恆基地產股價翻番。在中國神華等績優股中擁有大量投資。李兆基還是香港中華煤氣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在90座城市中提供煤氣輸送服務。
3 郭家人
凈資產:170億美元
郭炳湘在掌管新鴻基地產長達18年之後,終於在2008年讓位於兩個弟弟郭炳江和郭炳聯。去年他主動撤銷了針對公司董事會的訴訟,現在改任公司的非執行董事。郭氏兄弟的母親鄺肖卿現任非執行董事長。新鴻基在香港建造的最高樓——環球貿易廣場即將落成。去年5月,該公司還在香港開放了現實版的諾亞方舟,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觀。
4鄭裕彤凈資產:70億美元
年齡:84歲
已婚,育有4位子女
去年12月,他的新世界集團在臉譜網站上創建了頁面。據說該公司正在招攬銀行人才,以便為即將進行的債券路演做准備。鄭裕彤的個人投資公司買入了明豐珠寶、新時代能源以及恆大地產的股票。
5 劉鑾雄
凈資產:60億美元
年齡:59歲
離異,育有4位子女
作為香港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劉鑾雄的華人置業集團所開發的多數樓盤項目即使在經濟衰退期也保持著90%的入住率。大陸的首個開發項目在成都動工。花費950萬美元買下了一顆7.03克拉的鑽石贈與最小的女兒劉秀樺。
6 米高嘉道理凈資產:50億美元
年齡:68歲
已婚,育有3位子女
中電控股仍是他的核心資產,但去年他旗下表現最好的資產卻是香港上海大酒店。另外,他還在上海開設了半島酒店。
7吳光正凈資產:42億美元
年齡:64歲
已婚
去年他的會德豐集團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回暖而強力反彈。在上海靜安區開發的會德豐廣場即將落成。集團旗下的有線電視網路正在申請免費衛星電視廣播的牌照。
8陳堤嗯華凈資產:32億美元
年齡:87歲
他的南豐集團首先依靠紡織業起家,但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家大型的地產開發商,同時還涉足航運業。與匯豐銀行合作投資大陸房地產項目。這兩家公司最近與英國樂購成立了合資企業,共同投資開發大型商場。
9馮國綸凈資產:30億美元
年齡:60歲
已婚,育有1位子女
利豐集團總經理。與身為集團主席的馮國經為兄弟。
10馮國經
凈資產:29億美元
年齡:63歲
已婚,育有2位子女
由其父創立的利豐集團去年拿下了麗詩加邦(Liz Claiborne)的亞洲采購業務,並成為了陶柏芝(Talbots)的全球獨家服裝采購代理。馮國倫目前擔任利豐集團的總經理,而身為美國公民的馮國經則任集團主席。
11 董建成凈資產:28.9億美元
年齡:66歲
家族旗下的航運公司東方海外在2009年上半年虧損2.31億美元,但公司在出售掉價值22億美元的大陸產業之後,股價於今年1月強勢上揚。董建成的哥哥董建華曾於1997年至2005年間擔任香港特首。董建成目前是全國政協副主席。
12羅尼和傑拉德陳(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凈資產:26億美元
年齡:60/58歲
陳啟宗領導的恆隆地產40%的租金來自於上海,其開發的項目包括恆隆廣場等地標性建築。恆隆在大連、天津及其他城市亦有投資。陳樂宗領導的晨興集團主要涉足媒體、互聯網及生命科學等領域。
13邢李?凈資產:25億美元
年齡:60歲
已婚,育有3位子女
已婚,育有3位子女
埃斯普利特(Esprit)前首席執行官。他逐漸減少了在該公司的持股份額,套現總額接近20億美元。不過,邢李?目前仍握有埃斯普利特近9%的股份。在最近一年的財報中,公司利潤出現了10年來的首次下滑。夫人是台灣影星林青霞。
14理查德埃爾曼(Richard Elman)凈資產:23億美元
年齡:69歲
已婚,育有4位子女
英國公民埃爾曼在香港經營來寶集團已逾20年之久。最近將部分股份出售給了中投集團,但仍持有來寶24%的股份。在布萊頓市(Brighton)長大,15歲輟學。曾在美國、日本、泰國及印度等地從事廢料業務,後成為期貨交易商菲普諾公司(Phibro)的區域總監。
15李運強凈資產:22.5億美元
年齡:66歲
已婚,育有5位子女
理文造紙的創始人。個人身家去年曾從32億美元跌至4.85億美元,但由於公司股票強力反彈,今年財富猛增4倍有餘,是本榜中資產增幅最大的富豪。
16伍步剛、伍步高凈資產:22.3億美元
年齡:72/71歲
兩人在2008年將家族旗下的永隆銀行以3倍的賬面價值出售給了招商銀行,由此套現頗豐。
17何鴻燊凈資產:21億美元
年齡:88歲
已婚,育有17位子女
澳門賭王的個人財富出現反彈。旗下的澳門旅遊娛樂公司去年收購了澳門的文華東方酒店,並將其更名為金麗華酒店。在中國大陸亦有房地產投資。去年曾因病短暫住院,一時間有關接班人的謠言四起。
18鄧耀凈資產:20億美元
年齡:74歲
已婚
百麗國際的創始人。百麗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女鞋零售商,擁有7,000多家門店,去年由於消費者開支猛增,公司的股價也暴漲了兩倍。與女兒鄧穎詩分享財富,最近向女兒轉讓了更多股權。鄧耀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做學徒,70年代末開始於內地工廠合作,生產皮鞋在香港出售。
19羅康瑞凈資產:19.5億美元
年齡:61歲
已婚,育有2位子女
「上海姑爺」正在重新思考他的戰略。
20李四林凈資產:19億美元
年齡:51歲
已婚
富力地產董事長。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回暖,該公司的股價也出現強勢反彈。李思廉在中山大學及暨南大學任兼職教授。
21、柯為湘
凈資產:18億美元
年齡:58歲
九龍建業主席。通過在港澳兩地成功的高檔樓盤銷售,挽回了2008年的投資損失。正與香港市區重建局及香港游樂場協會聯合開發綜合體育場館、商業中心及住宅項目。
22、李國寶
凈資產:15.5億美元
年齡:70歲
已婚,育有2位子女
由於未披露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損失,他的東亞銀行在2008年曾遭遇拋售狂潮,但如今該銀行已重回正軌。由於馬來西亞億萬富豪郭令燦增持該行股份,企圖將其收入囊中,該行股價大幅飆升。為了阻擊郭令燦的收購行動,東亞銀行向另兩家銀行發售股票,從而稀釋了現有股東的股權。
23、蔡志明
凈資產:15億美元
年齡:63歲
已婚,育有3位子女
依靠玩具製造發家。現如今在香港擁有許多資產,包括停車場、購物商城及豪宅等。持有香港富豪酒店的股票。
24、呂志和
凈資產:14.7億美元
年齡:80歲
已婚,育有5位子女
建築大亨呂志和很早就獲得了澳門的賭場經營牌照。由於旗下的銀河娛樂集團業績出現反彈,他的身家也隨之上揚。正在為將於2011年開放的度假村尋求融資。嘉華國際也是其眾多資產之一。
25、蘇海文
凈資產:13.9億美元
年齡:70歲
已婚,育有3位子女
這位澳大利亞公民在香港定居了近40年,是全球最大的海運機構之一環球集團的主席。妻子是已逝船王包玉剛的女兒。
26、李澤楷
凈資產:13億美元
年齡:43歲
單身,育有3位子女
由於法庭的判決,電訊盈科21億美元的私有化計劃流產。公司後來向包括李澤楷在內的股東派發了特殊一次性現金分紅。與大陸的《財經》雜志建立合資企業開創新聞服務。正在商談以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國際集團(AIG)的資產管理業務。女星梁洛施去年4月為其產下一子。
27、陳永堅、陳漢傑
凈資產:12.9億美元
年齡:62/66歲
由於春天百貨在去年12月成功上市,兄弟倆首次入圍富豪榜。兩人均是加拿大國籍,但長期定居香港。
28、利定昌的繼承人
凈資產:12.5億美元
由利定昌的祖父利希慎創立的希慎興業號稱香港最繁華的購物區銅鑼灣的地王,第三代掌門人利定昌在去年10月去世後,其財富由家族其他成員利憲彬、利干及利德蓉分享。
29、許世勛
凈資產:12億美元
與家族共同經營中建企業,在香港擁有中建大廈等許多寶貴資產。
30、汪穗中
凈資產:11.5億美元
年齡:59歲
已婚,育有4位子女
德昌電機主席。公司前景的改善使其個人財富翻了一番。今年1月在印度欽奈開設了工廠。去年12月獲得4億美元貸款,將用於債務再融資。
31、羅嘉瑞
凈資產:11.5億美元
年齡:59歲
已婚,育有4位子女
羅康瑞(本榜第19位)的兄弟,地產開發商及酒店運營商鷹君集團的老闆。2009年在上海開設了朗廷揚子精品酒店。
32、黃子欣
凈資產:10.6億美元
年齡:59歲
已婚,育有2位子女
1976年與人共創偉易達公司,生產家庭電視游戲機。如今該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無繩電話廠商之一。偉易達的產品還包括電子教育玩具。
33、黃健華
凈資產:10.5億美元
年齡:58歲
與3位兄弟共同擁有房地產開發商僑福公司(Chyau Fwu),在亞洲和歐洲都有酒店和住宅項目。
34、龐熊少珠
凈資產:10億美元
年齡:88歲
喪偶,育有7位子女
與已故的丈夫龐鼎元在1950年共同創立紹榮鋼鐵。如今該公司是香港僅存的一家鋼鐵生產商。家族的大部分財富來自於1997年的資產出售。88歲堅持上班。
35、蔡冠深
凈資產:9.5億美元
年齡:52歲
已婚,育有5位子女
將其父創立的新華集團(Sunwah Group)從一家海產品交易商改造成了集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及金融於一體的綜合企業。目前擔任香港中華總商會的主席。
36、方潤華
凈資產:9.4億美元
年齡:75歲
旗下的協成行集團(Hip Shing Hong)在香港至少擁有150萬平方米的出租面積,資產包括協成行中心、各種商場及豪華公寓。方潤華是有名的慈善家,香港中文大學里有兩座樓就是以他和他父親的名字命名的。
37、哈林達帕爾·邦高(Harindarpal Banga)
凈資產:8.9億美元
年齡:59歲
已婚,育有2位子女
20年前被埃爾曼招至麾下,協助後者經營來寶集團。作為副董事長的他目前持有該公司9%的股份。邦高在香港、紐約以及他的出生地印度都購有住宅。
38、胡應湘
凈資產:8.7億美元
年齡:74歲
已婚,育有4位子女
他的合和集團在珠江三角洲廣泛投資於高速公路和電力產業。胡應湘1958年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土木工程系。其父胡忠是早年香港的「計程車大王」。
39、羅家寶
凈資產:8.6億美元
年齡:59歲
已婚,育有3位子女
成長於針織世家。自己通過百樂集團打拚出個人財富,女兒羅穎怡正協助其開發奢侈百貨連鎖品牌英武百貨。
40、唐翔千
凈資產:8.5億美元
年齡:87歲
印刷電路板廠商美維控股的創始人。去年12月,美維控股曾宣稱將出售資產並退市,業界普遍認為,唐翔千的這一舉動是為了幫助其子唐英年成為下一屆的香港特首。

閱讀全文

與轉讓埃爾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