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教研活動生成性成果

教研活動生成性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14 21:41:58

❶ 全國優秀教研成果活動

全國優秀教研成來果活動是將自教研作品參與鑒定評審,最後頒發國家級證書並網上公示。

教研成果一般的表現形式:優質論文、優質課、優質課件、優質教案、教具設計等,為全面推動教育改革創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貫徹科教改革創新政策,整合優質資源,開展教學交流,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而開展的教研成果評審活動。

參與全國優質教研成果活動可聯系 全國優質教育科研成果評審委員會遞交作品評審。

❷ 怎樣寫教研成果經驗總結

?最近我們開展柳州市第四屆教研成果評獎活動,在我們所看到的上交材料中,有很多材料寫得是相當不錯的,它反映出了我們教師們在日常教研工作中的一些非常具體的做法和成果,有些成果是相當有推廣價值的。但是,同時我們也感到很多美中不足:1.還有不少的材料文不對題;2.有些材料中寫出了做法,但沒有具體的案例支撐,沒有說服力;3.有些材料有例子,但沒有提煉出做法和經驗;4.有些材料有案例,但沒有分析,有成績,但看不到與教研的因果關系分析;5.還有些材料中所介紹的經驗與現代教育思想、理念不是很協調;6.也有些材料所介紹的經驗推廣的價值並不是很大,或因可操作性問題,或因其局限性問題等。在看了這些材料之後,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我們不是沒有好的教研經驗,但我們沒有很好地總結,或不知道如何總結,因此,我們應該如何總結自己的教研經驗呢?
首先第一個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價值問題。如果是一個沒有價值的問題,就沒有總結的必要了。價值問題就是它是不是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是不是有具體的可操作性、是不是可以推廣、是不是能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我這樣做所取得的效果的證據(典型案例)
1.教師自己的案例及其分析。如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成果等。
2.學生的案例及其分析。如學生的作品、學生的成長故事等。
3.相關的證明材料。如獲獎證書等。
二、寫我的經驗所具有的價值

❸ 如何開展主題教研活動

一、什麼是主題教研
主題教研,把平常教學中遇到急於解決的、大家感到困惑的問題,經過整理、歸納、提煉,篩選出具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的問題為學校教學研究的主題,教研組的教師圍繞主題開展的一系列教學研究活動。是以問題為驅動、以課例為載體、有著鮮明主題、人人參與互動的教研方式。
二、校本主題教研過程
1.篩選問題,確立主題
研究始於問題,問題是校本主題教研的出發點和開展主題教研活動的起點。
(1)問題的設計要與教學實踐直接聯系,是教師最棘手的教學問題,是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實際的問題。
(2)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問題。
(3)問題要有潛在的價值,解決後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行為。
(4)問題的設計還要有解決的可能性,難易程度適中。
教師從不同角度、不同切入點,共同探索這個問題。
2.專題學習,提高認識
要讓每人圍繞主題學習有關理論,參閱有關資料,寫成發言提綱,要選好主持人,明確每個人承擔的相關事務。在活動中,教師設計的參與點,確保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師都能夠參與,同時也有所收獲,為下一步組織主題研討課作準備。
3.集體備課,課堂實踐
主題研討課是對教研主題的課堂實踐,是對教研主題預設的印證,是實施主題教研有效性的保證。教師要思考在研究中如何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怎樣把自己的設想變為課堂教學的現實,並通過課堂教學對預設進行驗證。根據試驗中存在的問題,組織深入研討,徵求意見,分析得失原因,尋找其根源,再進行試驗。
4.主題研討,反思教學
主題研討會是主題教研活動的關鍵環節,反思的形式有執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問題有「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做到了嗎?」「我能不能做得更好?」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展開討論。這一環節要求教研組的每個教師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是教師將實踐與反思相互聯結的行動學習,是能產生積極有效的人際互動的培訓方式。
5.及時總結,生成問題,繼續研究。
討論是有效的教研活動,然而行為跟進更重要,它需要使行動具體化,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環。要有書面總結,對以前的試驗進行剖析,總結成功的做法,也要總結失誤之處。這樣,既能對以前取得的經驗在理論上升華,也為下一步試驗及時發現問題,預想解決措施。「預想——試驗——總結——再預想——再試驗——再總結」這個行為要體現在整個試驗過程中。
三、開展主題教研的優勢
1.在主題教研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學習、思考,調動了教師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激活了教師內在的研究潛能,提高教師的教研意識、科研能力。通過一個教研主題,將一校(片區)全學科教師聯結在一起,實現促進學校整體教師素質提高的目的。
2.有了主題,教師承擔的任務、研究方向明確,就要加強自己的學習,查找資料,閱讀書報,教師之間就得相互借鑒、交流,教師就自然地走向了專業化成長的道路。
3.主題教研針對性強,它針對的是教師在平常教學實踐中的困惑或疑難,容易引發教師探索,能啟發大家思考,激發集體智慧;縮小了以往教研活動弄虛作假的空間,消除了表演、做秀的現象。注意要精心策劃,設計好教師們在活動中的參與點。
4.由於主題教研將全學科教師聯合起來,便於教師之間合作、探究,容易形成良好的教研風氣、學術氛圍,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作用能得到發揮。
5.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有了明確的主題,避免了隨意性、盲目性,逐漸向科學有序方向發展,使校本研究形成系列化,有利於優化教學工作,打破了以前教研的單一形式,使教研活動豐富多彩。
6.主題教研,使本校的教研活動主題明確,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了更廣闊的平台。校際教師的研討、交流、有了共同的話題,有利於優勢互補,改進教研活動形式,提高教研水平,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7.主題教研活動,是將教研、科研自然結合的一種方式。利用科研的形式,裝進教研的內容。按著科研的流程完成教研的任務,形成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良好發展態勢。
主題教研:提高最快的是老師,受益最大的是學生,提升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

❹ 如何開展教研活動

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教研組作為一個教學研究最為基層的實體由來已久,但是並不意味著教研組活動都是有效的,高效的。我理解中的有效性有這樣三層意思:
效率:是指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的比值,應放棄「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沒有效果,就是看教師們參加校本教研前與參加校本教研後的變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應是帶著困惑而來,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而離開。
效益:是投入與產出的比值,要盡可能地促使老師都願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動。如果產出與投入不成正比,那麼校本教研將及不上個人自主的研修,這將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怎樣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我將其歸結為五方面,分別是:
(一)提升教研組長的工作能力——活動有效的關鍵
(二)精心篩選教研內容,滿足教師實際需求——活動有效的根本
(三)基於「對話」的教研方式——活動有效的前提
(四)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全過程——活動有效的保證
(五)逐步完善評價體系——活動有效的助推器
五點中,著重交流第四點,詳細描述我們是怎麼做的,其餘四點就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了。
(一)提升教研組長的工作能力——活動有效的關鍵
1、給予引導、幫助及監控
2、培養組長自我反思的習慣
3、對教研組長的評價實現多角度
(二)精心篩選教研內容,滿足教師實際需求——活動有效的根本
1、研究問題來自於真實的教學環境。
2、研究內容系列專題化。
(三)基於「對話」的教研方式——活動有效的前提
1、對話建立於自我的思考
2、對話要有民主的氛圍。
3、多元的對話途徑。
(四)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全過程——活動有效的保證
原本屬於教研組長或上課教師的工作,從始至終讓每一位教師參與其中,重心從一個教師轉移到了如何讓每一個生命個體主動參與進來,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對教學的思考,從而使我們每一個教師在教研組活動中得到發展。
聚焦問題階段:每位教師每周提出一至兩個具有研究價值或感到困惑的問題,或者提出一個具有獨特見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分析、來自於自己的課堂實踐,也可以來自聽別人課堂實踐後的所思所想。例如本學期,我們開展了校本教研發現真問題的聽課活動,每位教師在聽好一節課後必須提交兩個問題。(舉例讀)教研組利用每周活動時間,通過問題會診、問題答辨等方式,能討論解決的當場解決,如不能解決的則也會在討論的過程中逐漸剝離其非質化的東西,使問題得以明朗並逐步聚焦,最為此問題便成為下學期的研究主題。
情報搜集階段:教研主題產生之後,由組內每一位成員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務。或是現狀分析、或是理念引領、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這樣的過程中使每位教師在任務驅動之下,主動地去探尋與主題相關的知識,而在這樣的搜尋情報過程中,有助於每個教師對該研究主題的提升。
以課為載體的研究階段:研究應與課結合在一塊兒,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須經過實踐得以驗評。過程中要改變一人上課教研組長賣力的教研方式,倡導每一位教師提前介入,一起與上課教師經過寫教案、試教、上課的每一個環節,在這樣一起研磨的過程實現共同成長。
我校數學教研組曾經於2005年3月25日開展過市級校本教研展示活動,這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提前介入式的活動,該次活動的研究主題是:如何開展有效地自主探究。流程如下:
● 課題的確定、評課維度的確定
課題的確定 在教研課中,課題的確定一般是由執教教師所決定的,但是我們把課題確定的過程作為全組教師研究教材、並明確什麼樣的教學內容適合用於這一學習方式的過程。
環節一:研讀教材,並根據自主探究的理論知識,在個人認識基礎上並結合教學進度,確定你認為適合於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課題。
環節二;交流討論,我認為哪一堂課是適合於開展自主探究這一學習的運用?我為什麼是這樣認為的?在研討的基礎上,最後確定了兩堂課。
評課維度的確定 全組討論:只停留於對課堂教學策略的評課方式行不行?怎樣更有利於對主題形成清晰的認識?研討的結果:評課應圍繞主題制定出評課的維度,這樣才能使對課的解剖更具有針對性,從而使我們的思考更深入。再次討論:評課維度提出的依據是什麼?提出怎樣的維度?研討結果:評課維度應依據前期出現的一些教學行為與自主探究學習之間存在的差距提出,提出的維度應該在自主探究這一學習方式中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最後我們確立了四個評課的維度並在每個維度上安排了兩到三個重點點評的教師。
● 試教、提出修改意見
試教前,我們要求兩位上課教師先自己備出教學預案。原因一:每人有每人的想法,尊重教師的原創;原因二:改變教師依賴別人指導的心理與行為。3月11日進行了第一次試教。按照慣例,全組教師到場聽課,並於當於下午進行了課後研討。研討包括:1、說課:關鍵要讓執教教師說出你對教材是怎麼理解的?目標定位是什麼?你是通過哪些細節落實目標的?2、教師評課:提出哪個環節上是不夠好或不夠清晰的?並且質疑執教教師你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麼?並提出是否可以這樣改進,會更有利於目標的達成?
● 課堂教學展示,數學組教師和其餘學科部分教師研討活動
展示集體智慧的結晶,使每個教師從中看到我們改進後的策略是否有利於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並一起來反思成功或不足的原因所在,,以求得共同發展。
回顧這個全體教師一起行進的過程,過程中蘊含了全體教師與文本的對話,與學生的對話,與自我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對話使教研活動變成了創造、生成的過程,對話促進了每一位教師的共同成長,對話了促進了學校教研組文化的形成。
主題總結階段:不反思的教研是沒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某一主題的教學研究告一段落之後,要引導教師抓住教師的說課、上課、評議的環節,讓教師在自我比較、同行評價、集體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長點,在一段時間里對研究專題深入進行實踐解剖,積累教與學的原始資料,在相關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資料進行加工、構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論色彩的案例研究,經過案例教學的驗證,直到對典型案例進行符合教育論文要求的精緻加工,整合到教育專題論文的理論框架中去。這樣,教師的研究就從直觀、感性、經驗的水平提高到理論聯系實際、揭示本質特徵和因果關系的水平上。教研組內的每一位教師在一學期內經歷一次上述的全過程,只要持之以恆,教學研究活動的質量和效益就會明顯提高。
(五)逐步完善評價體系——活動有效的助推器
充分發揮評價導向作用,在學校內廣泛深入開展創建品牌教研組活動,從「教研組長負責任、教研活動規范求特色、教學常規質量監控有實效、教研氛圍濃厚、教研有實績、其他」六個方面加以評價。在校內樹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領教研組工作不斷提升品質,從而形成比、學、趕、崇尚學術、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圍,推動教研組活動有效地開展。

❺ 如何創新和有效開展教研活動

首先,我們要明確教研活動的特點和目的。教研活動最主要的特點和目的,就是要解決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也就是說,教研活動的課題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實,應想教育教學之所想,急教育教學之所急。否則,教研活動就是瞎研究、空研究。 其次,要做教研活動的有心人。學校豐富的研究機會、獨特的研究情景、鮮活的研究問題、最佳的研究位置,為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提供了優越的研究條件。這就要求我們要時時留心周圍的一切,要自覺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本著「教什麼、研究什麼」的原則,緊密結合本職教學工作去開展教研活動,使教學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教研相長」的效果。 再次,要找准教研活動的「突破口」。 當前,在中學中有一種見怪不怪的普遍現象,即大家都嚷著搞教研,大家也好像都在搞教研(如聽課),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的教師不知道怎樣去搞教研,特別是對一些教改實驗、專題研究更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找准教研活動的「突破口」就顯得至關重要。教研活動的「突破口」,就是以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作為課題開展研究。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起「問題就是課題」的意識,善於把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中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經過「設計」轉化為一個又一個富有個性特色的教研活動課題,再通過攻克一個又一個研究課題,來解決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這種研究,最易達到同步推進教育教學教研工作、穩步提高教育教學教研質量的目的。 第二,要使教研活動為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服務。首先,我們要正視教研活動對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意義。如今已不是一個只要有知識或文憑就能當教師,靠經驗和「汗水」就能當好教師的時代,而是一個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的時代。這就要求廣大教師無可選擇地要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這種能力,除了終身學習的能力、教書育人的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動的能力。一個教師如果缺乏教研活動能力,那就意味著缺少創新精神和工作潛能,就意味著很難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其次,我們要懂得一些進行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有些教師片面地把教研活動理解為聽課、評課和寫文章,這是一種很狹義的看法。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反思是教研活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教師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就應學會如何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進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教研活動很強調集體研究,教師就要學會如何參加集體研究,如何在集體研究的氛圍中學會將大家的智慧集於自己一身。再比如,要進行課題研究,教師就必須學會如何選題、如何控制實驗過程、如何結題等等。一句話,就是教師絕不能只憑個人意志、只憑自我感覺、只憑工作習慣或只憑幾分熱情去搞教研活動,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動。 再次,我們要學會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工作品位和職業形象。由於教研活動是在本校展開的,是針對本校甚至是本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的,這種實用性的研究,很容易顯性形成教師實用性的教學教研素質和後發優勢,以幫助教師實現可持續發展。很多名師就是通過教研活動造就出來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經驗啟示我們:教師必須要學會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教研活動來重塑自己的職業形象,教師有機會通過教研活動來形成一種新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教師應善於在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完善自我、成就事業。 第三,要上好每節課,著眼小問題。教學實踐是開展教學研究的平台和土壤。許多科研課題往往來自教學中的一得,許多卓有科研成效的老師也多得益於教學實際的鍛煉。事實上,對於一個普通老師來說,上好一節課,就是一次教研。通過教學積累經驗是最好的教研途徑。同時,教師在選擇課題上,宜著眼小問題。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很多,有大有小,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恰當選擇。在選題上應該著眼於小問題。以小見大,鑽深研透,而不要大題小做,泛泛而談、浮光掠影。要選擇實實在在的具體問題,如如何導入新課?學生與自己對著干怎麼辦?怎樣讓不交作業的學生交作業?不要選擇抽象空泛的問題,要隨著課改的發展靈活選題。要知道,能服務教學的研究,是最有現實意義的研究。 第四,要勤學教學理論,博覽課外書,注重平時的反思和積累。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雖然都學過不少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但那往往是為了應付考試。課程一結業,這些書籍就被束之高閣,再也未曾翻閱,突擊搶記的一點「理論」早已成了塵封的記憶。工作後,遇到太多太多的問題,即使有所感悟,也往往只是「經驗式總結」,這種建構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而且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內容也越來越開放,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博覽課外書籍,廣泛吸收養分,補充最新知識,是教師增加和更新知識積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徑。「腹中有書氣自華」,教師博學多才,學生耳濡目染,也為學生刻苦攻讀,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

❻ 影響教研活動開展有哪些因素

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教師「匠」的意識。語文教師一般愛從技術性角度認識自己的職業,自稱教書匠。因而缺乏對職業自身的藝術性進行探討,沒有將教學活動上升到科學理論的高度認識,造成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研究的封閉狀態。

教學活動中極其生動、深刻的理論性感受被非主體意識輕易地掩沒了,甚至在自己深思熟慮後很有必要闡述的情況下,也因「我又不是搞研究的」而輕易放棄,形成教研的封閉。

二、教師自我攀比的意識。由於自我攀比心理作崇,造成自卑,導致教師在理論研究中徘徊不前或淺嘗輒止,因而缺乏肯定自己成果的勇氣。

當自己在精心設計教案或成功的教學實踐後,有了成熟的見解,只因與其他教師一比,覺得「他肯定比我行」後,因而放棄自己的教研工作,這種自卑的攀比意識形成的心理差異直接導致行為、目的的實現,產生低效能,形成教研封閉。

三、過分強調謙虛美德。虛懷若谷是教師世代相襲的美德。由於教師過分持重謙虛美德,形成言語或行動的自守,因而教研成果不敢公開,怕失敗、怕諷刺、更怕出風頭。

自視清高,止步不前是教師的通病;老練內向是教師推崇的涵養。因此在思想觀念上抱著「獨善其身」的偈言,有的終身從事教學,到退休時卻抱璞歸山,無所作為,更無教研成果。

四、談「研」色變。不少語文教師,嘴裡雖掛著教研,但一聽到「教研」二字,談虎色變,氣虛力短。居然將自己的教學總結看得高深莫測,不願交流,自然否定了自己的教學能力。教研被動,人雲亦雲,舉足不前,致使教研封閉。

五、缺乏競爭意識。教師一般群體意識重,只注重輿論評價,缺乏必要的競爭意識。「教久了就熟了」已成為一種思維定勢,掩蓋了積極的開拓精神,不思進取,不重教研,形成封閉。

(6)教研活動生成性成果擴展閱讀:

教研活動的開展方式:

根據縣教研室精神及工作安排,開學 初各學科教研組和各年級備課組在參照學校及教導處具體安排寫出詳細的教學研究計劃,教導處安排在每周半天的教研活動時間。

屆時所有相關學科教師在分管年級主任、教研組長的指導下,開展集體備課、推門聽課、曬課、「聽、說、講、評、思」活動等,及時解決科任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教師教學能力共同提高。

活動中要堅持做到以下五個方面:保證時間;落實研究內容;盡量達到人人參與;每次都有記錄;寫好收獲、反思並指導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❼ 教研活動有哪些

教研活動有:

一、聽課、評課式

1. 聽課、評課式教研活動是傳統的教研活動形式。通過聽課、評課活動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達到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講課教師要在課前精心准備,對講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仔細研究,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

2.評課時,講課教師要認真介紹教學設計、重點、難點、方法及自己的體會。評課教師要實事求是地進行點評,指出優點和缺點,針對缺點提出改進的意見。通過大家的協調,最後集體研究確定這一節課的整體的教學設計。

3.聽、評教研活動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走過場,不注重實效,尤其是不能只說優點,不說缺點,同時,教師要善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課式

1.說課可以作為一種教研活動形式,一方面鍛煉教師的表達能力,一方面完善教學設計,最終形成教學設計的最優化。

2.在說課前要布置好任務,做好總體安排,准備好說課材料。說課材料環節要齊全,有典型性、有科學性。說課過程中,說課人講完後,其他參與教師要對說課材料進行補充和完善,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

3.說課教研活動需要注意的是,說課環節必須齊全,要有整理補充、完善的過程。

三、論文宣讀式

  1. 論文宣讀教研活動,可以促使教師不斷加強對業務知識的研究學習,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形成良好的教研活動氛圍。在每一個學期初,每位教師必須選擇一個課題,針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在要求的時間內拿出一兩篇系統化的論文。論文宣讀可以安排在每一個學期末,集中一兩次教研活動。每位教師可以將這一學期自己最成功的課題研究成果進行宣讀。通過論文宣讀,教師可以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學校可以將這些論文,形成論文集。教師還可以將自己認為最好的論文投到各種期刊發表。

  2. 論文宣讀需要注意的是,各位教師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自己的親身體會,不可抄襲,否則就失去現實意義。

四、教材過關式

  1. 為適應現代教學需要,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使自己這一桶水成為流動之水,常新之水。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首先自已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教師對教材掌握的如何,關繫到教學效果。學校可以利用教研活動,對教師掌握教材的實際情況以試卷的形式進行考查,以促使教師熟練掌握教材。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應對出題的類型、解答的方法有深入的理解。

  2. 教材過關,要事先通知教師做好准備,試題選擇要有針對性,難度要適中。這樣的教研活動次數不宜過多,每個學期一兩次即可。

五、經驗交流式

1. 經驗交流式的教研活動,在高中教學活動中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這種教研活動要達到教師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教師之間互幫、互學的目的。

2. 經驗交流式教研活動,在活動前要確定交流的主題,明確負責人,確定參加人員、地點、時間等。負責經驗交流的主講人,課下要認真准備,其它參與人員也要准備資料。在經驗交流時,安排人員都要參加,主講人做為主發言人,其他參與人員也要就議題踴躍發言,積極討論,通過交流,最終形成一種大家共同認可的經驗模式。

3. 經驗交流式教研活動需要注意的是,要有布置,有準備,各位教師有豁達的胸懷,暢所欲言,無所保留。

六 、教學比武式

  1. 教學水平如何直接關繫到教學的質量。教學水平的提高,要通過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教學比武是最好的相互學習方式,因為,參與教師在比武的過程中都會准備一節最優秀的課展示自己最好的教學水平。

  2. 教學比武活動中要注意的是:活動之前必須做好布置工作,結束之後必須有總結分析,真正達到比武目的。

❽ 組織者如何在活動過程中發揮專業引領產生了哪些生成性的資源

組織者這樣在活動過程中發揮專業引領:
一、抓住契機------做有效生成的催發著
新課程要求組織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從宏觀課程的觀點看,課堂中的各種因素:教師本人、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中的各種信息,都可看作是寶貴的教學資源。當師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真情互動時,相互啟發、相互感染、相互促進,使學生求知的慾望被激發、情感的閘門被打開、思維的火花被點燃。這時,師生間的互動對話就可以催發、生成許多教學契機。教師要善於抓住並加以利用,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教師先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已備的學具),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探索,從而發現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據此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這時,有一組學生提出質疑:「剛才的實驗與書上的實驗都只能說明圓錐的容積是等底等高圓柱的容積的三分之一,而不是體積。」這時教師抓住契機,充分利用這個生成的教學資源,反問道:如果這等底等高圓錐與圓柱的容器,想像它是實心鐵質的物體,那麼,大家想一想怎樣算出圓錐的體積,圓柱與圓錐之間又有什麼關系,這時課堂又活躍了,學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因此,對於課堂生成的資源,需要教師敏銳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則,契機稍縱即逝。
二、揚沙揀金 ------做生成信息的提煉者
教師在積極誘導學生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同時,必須加強引導,及時調控,充分發揮教師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和激勵者的作用,為「生成性資源」定向導航。教師要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裡獲取的各種信息,見機而作,適時調整。教師不能隨波逐流,要有撥亂反正的膽識、要有取捨揚棄的智慧,要在課堂上不斷錘煉,煉就出一身揚沙揀金的真功夫,使學生能在活而不亂、趣而不俗、新而不謬的空間里暢所欲言,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生成性資源這一表述包含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潛在意義:
一方面;
資源形成的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即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是在教學動態進行的過程中才生成的,它不是預先計劃和設定的產物: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既不是教學前就安排好的,也不能夠預先安排。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區別於教學中的傳統資源如各種教學物質資源,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資源是可以在教學前安排選定並明確用途的。
這體現了人們在面對課程資源的開放性時所持有的創造性思維。
另一方面;
資源作用的結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能夠轉化為課程的因素來源,而最終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如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自身的理解而產生的新知識,師生的體驗,師生的行為,師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等都可以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對之加以合理的利用有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有利於創造良好教學氣氛,從而有利於教學生動活潑地展開,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注重通過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發展過程,體現了課程的實踐性質和創生取向,不僅僅關注知識和技能的習得,更重要的是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知識,獲得發展。
所謂「動態生成性」,從字面上看,包括兩層意思,首先,「動態」是事物運動的狀態,與「靜態」相對而言,強調事物非預定的、變化的、生動活潑的和豐富的特徵;其次,「生成」指事物的發生與形成具有過程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的意義,強調事物的生命活力和潛在的創造價值。

❾ 如何寫教研活動記錄

一、注意記錄格式:

1、活動主題

2、活動時間

3、活動地點

4、主講人

5、活動參與及聽講人

二、活動過程記錄:

過程記錄要實事求是,記錄真實內容,反映真實過程,體現真實場景。

1、內容記錄:若是講座,要注意記錄講座的主要內容,重視條理性,文字要整潔。若是一堂課,要注意講課人所講的重點內容及板書的內容。不論是講座還是聽課,記錄內容一業要真實。

2、過程記錄:在講座或上課的過程中,圍繞內容講解會有許多互動的活動,以及活動的場景等的體現活動效果的主體活動要做好記錄。記錄時必須體現真實的場景或反映真實過程。

3、其它內容

(9)教研活動生成性成果擴展閱讀

校本教研的基本因素包含3個方面: 1 自我反思,2同伴互助,3 專業引領。

教研活動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進步為目的,以學校課程實施過程和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專業研究人員為合作夥伴的以校為本的實踐性研究活動。

教研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切實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素質,增強教師的課程實踐能力。

❿ 怎樣有效地組織教研活動

1、制定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教學理念,依據理念調整教研思想,有針對性的開展「小問題真研究」。即「把准脈」,對症下葯。
2、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為切入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即做到「兩定」:定內容、定方法。從教師表現出的問題中生成教研內容;從教師的思考中生成教研內容;在以往教研活動中生成教研內容。
3、要營造對話交流氛圍。即搭平台。教研活動最怕的是「一言堂」,沒有交流就沒有進步。但是無序的交流可能是低效益的,作為組長,如何組織好發言和記錄也是需要技巧的。
4、一定要達成研究共識。教研活動的收獲與成效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認識上的進步,二是行為上的改進。許多教研活動的小結往往是對過程的整理,卻沒有思考研究之後的認識提高,沒有去關注最後的共識,導致活動雖然進行了但沒有為以後的教學研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教研活動生成性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