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校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建校以來,學校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6000餘項,獲獎成果1800餘項。
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
合校以來,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4項,其中主持完成15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87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最高成就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529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594個。發表SCI、EI、SSCI論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單位SCI、EI、SSCI論文3317篇。現有8家農、林、水專業陝西省一級學會掛靠學校,編輯出版20種學術期刊,建有大學出版社。
學校面向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產業化工作。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在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與500多個地方政府或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站28個、示範基地46個,構建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多億元。學校科技園暨留學人員創業園進入首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果樹研究所怎麼樣
如果你以後打算出國深造可以考慮,否則,算了吧,過來人的忠告!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38所高校之一,因此學校很有錢,學校建設很好,硬體設施和師資力量都很好,很大很現代化很綠色。
所在地楊凌是全國唯一一個農業高科技示範區,地方比較小,接近農村,消費不高。但治安環保綠化方面做得不錯,人少路寬。人少:只有14.7萬人,有將近一半是學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4萬師生)。路寬:路很寬,車很少,路也很乾凈,這一點比西安都好
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十二五」以來,學院先後承擔國家「863」、「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支撐類項目、重點研發項目和省部重點科研項目320餘項,累計到位經費2.4億多元。累計獲獎成果53項,發表發表SCI、EI論文858篇,出版著作79部,授權專利110項,審定良種39個,頒布各類標准14項。在抗旱造林技術、黃土高原生態環境修復、氣候變化與森林生態系統的響應、林木菌根與抗逆性、重大森林病蟲鼠害可持續控制,楊樹、油松、核桃、板栗、紅棗、花椒、杜仲、仁用杏等林木良種選育與豐產栽培技術、生物質能源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居國內領先水平,為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新時期學院將繼續弘揚傳統、深化改革,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新農科」「新林科」要求,統籌抓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工作,積極為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鄉村全面振興等國家戰略和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❹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合校以來,學院已取得教學成果獎26項,其中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回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答、二等獎6項;學院現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名牌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一流專業;「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專業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門在線開放課程;5門全英文課程;1門雙語課程;2門暑期外教課程;主編各類教材28部;其中主編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材2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8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4部;「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高等農林院校規劃教材1部。
目前,學院共承擔科研項目160項,年均經費7000萬元以上。合校以來,已取得省部以上級科研成果8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學技術獎11項,育成新品種236個;發表SCI、EI論文896篇,授權專利179項,出版專(編)著119部。
❺ 馬鋒旺的研究成果
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目前正在進行的科學研究工作情況
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農業部948項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拔尖人才資助計劃、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科技攻關項目等科研課題15項。1994、1997和1998年分別獲陝西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997和2000年分別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審定蘋果和杏品種4個。出版著作7部,全國統編教材3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70篇為SCI源刊
1、主要學術成績及創新成果
(1)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果樹栽培學」、「果樹生理學」、「果樹科學進展」等7門課程,完成的「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和「暑期教學生產實習體系的建立與實踐」教改項目分別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主持的「園藝專業深化實踐教學,加強創新人才培養探索」,於2005年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山梨醇代謝與果樹抗逆性的關系研究。從蘋果葉片克隆得到合成山梨醇的關鍵酶—6-磷酸山梨醇脫氫酶基因,構建了表達載體,並轉化到非薔薇科植物中,獲得了抗性植株,提高了抗旱和抗鹽能力。
(3)逆境條件下蘋果抗壞血酸代謝規律研究。從蘋果葉片中克隆得到抗壞血酸合成酶L-半乳糖脫氫酶基因和L-半乳糖-γ-內酯脫氫酶(GalLDH)基因全長,抗壞血酸代謝循環酶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和脫氫抗壞血酸還原酶(DHAR)基因全長;系統研究了乾旱和衰老條件下蘋果葉片抗壞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環各組分(H2O2、ASA、DHA、APX、MDHAR、DHAR、GR及GSH和GSSG)和抗壞血酸合成關鍵酶L-半乳糖-γ-內酯脫氫酶(GalLDH)的變化規律。
(4)引進、收集和保存了蘋果種質資源60多份,其中國外優良蘋果品種和砧木35份;引進、收集和保存了獼猴桃特異種質資源10多份;保存了50多份杏種質資源並進行了抗性評價。
❻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果樹哪方面比較好哦
告訴你個好辦法既能鍛煉自己又能找到答案,就是做市場調查。
❼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科研成果
中國暗色分生孢子真菌及蠕形分生孢子真菌物種多樣性研究
2009年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孫廣宇
參加
蘋果主要病害化學防治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
2008年陝西省人民政府農業推廣三等獎
時春喜
主持
小麥赤霉病防治基礎與應用研究
2008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康振生
主持
關中灌區主要糧食及經濟作物11種災害性病蟲發生規律與可持續控制技術研究
2008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張興等
參加
枸杞紅癭蚊、蚜蟲覆蓋隔離物理防治技術研究
200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仵均祥等
參加
多羥基雙萘醛等植物源病毒抑制劑的篩選與研製
2007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吳雲鋒
主持
小麥吸漿蟲成災規律與防治技術
2007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袁 鋒
主持
殺蟲活性物質苦皮藤素的發現與應用研究
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吳文君
胡兆農等
主持
多羥基雙萘醛等植物源病毒抑制劑的篩選與研製
2006年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吳雲鋒
主持
小麥吸漿蟲成災規律與控制技術研究
2006年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袁 鋒
主持
蘋果黑星病發生規律與控制技術
2006年陝西省人民政府農技推廣二等獎
黃麗麗
康振生
參加
小麥品種抗銹性喪失原因及對策研究
2006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一等獎
李振岐
主持
玉米田雜草化學防除技術示範與推廣
2006年陝西省農技推廣二等獎
時春喜
參加
小麥新型殺雄劑SQ-1殺雄技術及配套制種技術的研究
2006年國家教育部科技成果獎
趙惠燕
參加
小麥抗條銹性喪失原因及對策研究
2005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李振歧
主持
渭北蘋果園病蟲防治技術推廣
2005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三等獎
李 鑫
主持
麥田主要雜草化學防除新技術示範與推廣
2005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三等獎
時春喜
參加
陝西省蘋果主要病蟲測報與防治技術推廣
2005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二等獎
胡小平
參加
玉米田雜草化學防除技術與推廣
2005寶雞市人民政府二等獎
時春喜
參加
植物病原真菌與寄生互作關系的超微結構
2004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康振生
主持
陝西主要作物蚜傳病毒病傳播途徑與機制及防治技術體系研究
2004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貳等獎
吳雲鋒
主持
自流式樹干注葯技術研究
2004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貳等獎
張 興
主持
農業技術家教模式研究
2004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貳等獎
李 鑫
主持
麥田主要雜草化學防除新技術示範與推廣
2004年寶雞市人民政府一等獎
時春喜
參加
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白水蘋果試驗站電話
摘要 這位顧客您好,我是網路資源庫牧塵老師,我已經看到您的問題了呢,現在我正在調取網路資源庫和專家們一起分析您的問題呢,從中選取最適合最貼近您的實際情況的處理方案來為您解決,請給我一點點時間,我將為完美的為您解決它呢,馬上就好哦
❾ 想在平安夜把蘋果寄給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校區的同學,有這個學校的朋友們幫我送嗎,謝謝噠
想幫 不是內學校的
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院注重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近五年來,學院共承擔課題382項,總經費7100多萬元,其中,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西部專項、農業部跨越計劃項目等60項;陝西省攻關、基金、地方委託及橫向合作項目230項。先後獲得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各級科技進步獎16項,技術轉讓40多項。學院持續增強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的辦學特色。
已與美國康奈爾大學、馬里蘭大學、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等40多所國際知名大學及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14年,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建立中美食品安全聯合研究中心;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與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合作創辦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
「十三五」期間,學院將繼續實施「人才強院、國際化辦學」的發展戰略,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