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票據的背書轉讓與交付轉讓有何區別。
轉讓分為兩種情況,背書加交付轉讓和不經背書轉讓(即交付轉讓)。
背書轉讓,是指以轉讓票據權利為目的的背書行為。因為票據法規定,持票人將票據權利轉讓給他人,應當背書並交付票據。所以,當持票人為了轉讓票據權利,而在票據背面或者粘單上記載有關事項並簽章,就是在進行背書轉讓。
交付的含義明確,即票據的轉移佔有。指示提單通過背書並交付轉讓,不記名提單通過交付轉讓,否則不發生法律效力。背書的原意為「在背面」,後引申為指單據的持有人在單據背面書寫的行為。提單背書尚無法律定義,但其涵義大概指提單轉讓人在提單背面記載並簽名作出由誰或憑誰的指示提取貨物的說明。
❷ 出讓和轉讓的區別是什麼
出讓和轉讓的區別如下:
1、主體不同;出讓主體:國有土地所有者,即國家,由法律授權的縣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具體實施,轉讓主體: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
2、行為性質不同,根據物權理論,出讓,他物權設定轉讓:他物權轉移;
3、轉移條件與程序不同,出讓條件無限制,簽訂出讓合同,繳出讓金,即可辦證轉讓條件有限制,轉讓須經申請、審批或補辦出讓手續,繳納稅費,方可登記過戶;
4、交易市場不同,出讓,一級市場,即國家作為國有土地所有者壟斷轉讓:二級市場,即符合法定條件的自由轉讓。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國家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費用,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的年限內讓予以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在我國土地所有權分為國有和集體所有兩種。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首次從國家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個人或者集體將其土地使用權以有償方式在一定時期內出讓,租借給他人的經濟行為。通常是指城市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依法享有的佔用、收益及處分權進行保護;對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這些權利進行限制和調節。
【法律法規】
《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第八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當簽訂出讓合同。第十九條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讓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與。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
❸ 如何區別股權轉讓合同的成立,生效和交付
一、股權轉讓合同的成立與生效
合同的成立與合同的生效是兩個不同的法律問題。多數民事合同,其成立與生效一般同時發生,即在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簽訂合同的同時,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也就生效了。但股權轉讓合同與許多民事合同不同,它更多地具有法定的生效要件或附有約定的生效條件。如中外合資企業的股權轉讓必須經過原批准機關的批准,獲得批准就成為此種股權轉讓的法定生效要件。有的股權轉讓合同規定,本合同經甲方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後生效,或約定本合同自公司其他股東承諾放棄受讓股權時起生效等,此屬典型的約定生效條件。因此,一個已經簽訂或成立的股權轉讓合同並不一定是已經生效的合同,簽約的當事人可以有意識地在股權轉讓合同中附加延緩或約束生效的條件,司法機關或仲裁機構在認定合同效力時也應特別注意對生效要件的審查。
二、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與實際轉讓
合同的生效不等於合同的履行,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也不等於股權的實際轉讓。當事人經常發生誤解,在合同生效之後,認為股權就當然轉讓,受讓人就已經成為公司的股東。但實際上,合同的生效只是確定了當事人轉讓股權的權利和義務,股權的實際轉讓還有賴於對合同的實際履行。股權的實際轉讓就是股權的交付,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可能依約履行,將股權交付受讓方,也可能一方或雙方違反合同而拒不交付股權或拒絕接受,在此情況下,股權的轉讓就處於合同生效而未實際履行的狀態,受讓方享有的就只是股權交付和違約賠償的請求權。
❹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物權法》第二十三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❺ 8、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可以自行協議交付()這句話對還是錯。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物權法規定,船舶專,機動車等物權的設屬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我的理解: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通常是私下行為,為防止當事人規避所履義務,物權法規定未做登記的,不能影響第三人的合法權益,而轉向當事人追償 ,所以那句話是錯的
❻ 出讓和轉讓的區別是什麼
(一)主體不同
出讓主體:國有土地所有者,即國家,由法律授權的縣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具體實施;
轉讓主體: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
(二)行為性質不同
根據物權理論,出讓,他物權設定;轉讓:他物權轉移。
(三)轉移條件與程序不同
出讓條件無限制,簽訂出讓合同,繳出讓金,即可辦證;轉讓條件有限制,轉讓須經申請、審批或補辦出讓手續,繳納稅費,方可登記過戶。
拓展資料: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國家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費用,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的年限內讓予以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在我國土地所有權分為國有和集體所有兩種。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首次從國家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個人或者集體將其土地使用權以有償方式在一定時期內出讓,租借給他人的經濟行為。通常是指城市土地使用權的轉讓。
一是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依法享有的佔用、收益及處分權進行保護。二是對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這些權利進行限制和調節。
出讓土地使用權是一種較為完整的物權。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實質是國家按照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把國有土地以約定的面積、價格、使用期限、用途和其他條件,讓與土地使用者佔有、使用、經營和管理。由於出讓土地使用權具備了物權所包含的基本權利,即佔有的權利,一般意義上使用的權利,收益的權利和一定程度的處分權利,所以它是除土地所有權之外的較為完整的物權。
❼ 票據的背書轉讓與交付轉讓有何區別
交付轉讓是開票人轉讓給收票人
背書轉讓是上述收票人轉讓給其的收票人。
❽ 轉讓和出售有什麼區別
相同之處:
轉讓和出售都是抄對某種權利的所有權易主
不同之處:
轉讓:轉讓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把自己的東西或合法利益或權利讓給他人,價格相比銷售價格低給別人
出售:純是一種金錢交易,與出賣是一樣,銷售者或者商家,簡單說就是把一個東西 賣出去
❾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
根據《物權法》規定第二十三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
法律依據
《物權法》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主要是指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轉讓動產所有權和設立動產質權兩種情況。物權法上所說的交付,指的是物的直接佔有的轉移,即一方按照法律行為要求。將物的直接佔有移轉給另一方的事實。本條規定的「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主要指的是,第一,本節對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的一些特殊情況:「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佔有該動產的,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第二,本章第三節對主要是非依法律行為而發生的物權變動問題所作的規定。第三,本法擔保物權編對動產抵押權和留置權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