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物理學家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內容有 ①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 ②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 故答案為:麥克斯韋;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
⑵ 物理學和哪些學科有關系最新研究成果
和生物 化學聯系密切。
生物學最新的研究就是生物物理學的迅猛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生物物理學上升速度是飛快的,至於最新研究成果,估計熒光.紫外什麼的都過期了。飛躍性的進展不大
⑶ 近幾年物理學前沿取得的成就及研究成果
有物理學新基本理論(或物理學新基本定律),發表在《科技創新導報內》2008年第12期的171頁上。該容成就在網路的勞作下,被定為:當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推薦答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世界級的成就推薦答案,中國人近百年來對人類的貢獻推薦答案。
⑷ 二十世紀以來物理學取得了哪些成就
普朗克(德國)發現普朗克輻射定律,並在論證過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數h(後稱為普朗克常數),成為此後微觀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極為重要的普適常量,成為量子論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的偉大時刻。
愛因斯坦(德)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確定了光子的存在。
康普頓(美)進一步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光子理論,揭示出光的二象性。(康普頓-吳有訓效應)
玻爾(丹麥)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他創立了哥本哈根學派,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愛因斯坦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工作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
海森堡(德)得益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思路而於1925年創立起了矩陣力學,並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及矩陣理論。
玻恩(德)對波函數做出統計學詮釋。
埃倫費斯特(荷蘭)--研究普朗克輻射定律的統計力學基礎。埃倫費斯特的浸漸原理是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間的一座橋梁。
德布羅意(法國)--提出物質波概念。
薛定諤(奧地利)建立量子力學中描述微觀粒子在運動速率遠小於光速時的運動狀態的基本定律,後人稱之為薛定諤方程。
狄拉克(英)給出描述費米子的物理行為的狄拉克方程,並且預測了反物質的存在。
朗之萬(法)對順磁性及抗磁性的研究。他提出用現代的原子中的電子電荷去解釋順磁性和抗磁性。1905年他提出關於磁性的理論,用基元磁體的概念對物質的順磁性及抗磁性作了經典的說明。
泡利(奧地利)提出泡利不相容原理,預言中微子的存在。
科恩和霍恩伯格(美)提出密度泛函理論的基礎。
費曼(美)的路徑積分。費曼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計算方法,這成為了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
朗道(蘇聯)提出的密度矩陣,相變理論,鐵磁疇理論,液氦II的超流理論,費米液體理論等。
薩拉姆和溫伯格(美)等提出的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標准模型理論)。
楊振寧(中)和R.L.米爾斯(美)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范場理論;他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
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中):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
格勞伯(美)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光的相乾性量子理論。利用光的相乾性量子理論,人類可以研究光子大量的非經典特性,從而開拓更多研究領域和應用。
...
⑸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物理所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及研究」、「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實驗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低純度釹鐵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納米管的制備和結構和物性研究」為代表的一批原創性重要研究成果,獲國際、中國國內獎共300多項,其中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2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4項,國家發明獎8項。
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2014年物理所共申請專利180項,獲得專利授權70項。同時,物理所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2014年,物理所以專利技術「載波相位自穩定的中紅外飛秒激光脈沖產生方法及裝置」(專利授權號:ZL200810222628.0)無形資產出資成立「鹽城物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推進飛秒激光設備的國產化開發和應用,有效地促進了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部分專利技術如「新一代固態全色激光顯示」已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另有部分專利技術已經以技術入股的形式進入產業化,典型的範例有以鋰離子電池專利為核心技術的蘇州星恆電源有限公司。根據2015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物理所有控股、參股公司9個,其中以知識產權入股的5個。技術轉移與成果輻射的省、市地區有北京、天津、新疆、江蘇、浙江等。 《中國物理B》(原名中國物理學),由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主辦,被SCI-CD、SCI-E、CA、JICST、AJ等檢索系統收錄。
《物理》是中國物理學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主辦出版的物理學學術期刊,1972年創刊,致力於傳播當代物理學及其交叉學科的前沿最新進展,促進物理學與相關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溝通科研與產業,推動中國物理學的發展;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多次獲得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等評定的優秀期刊稱號;多年來持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經費資助;並連續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資助。收錄《物理》的中國國外核心資料庫有:英國科學文摘(SA/INSPEC)、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日本《科技文獻速報》(JICST)、能源科學與技術(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物理學報》由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主辦,創刊於1933年,原名《中國物理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創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國文字發表論文,1953年易為現名。刊登了一大批由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組成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973」基礎研究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優秀科研工作和成果;並被SCI-CD,SCI-E,Scopus,CA,INSPEC,EI,JICST,AJ和MR等檢索系統收錄。根據SCI資料庫統計,2013年《物理學報》的影響因子為0.845,總被引頻次為8589次,其被引頻次連續11年居中國物理類期刊之首。
⑹ 經典物理學時代的標志性成果是
近代物理學中有哪些主要成就
1、時代背景:
⑴中世紀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長期被教會奉為教條。
⑵近代科學誕生後,亞里士多德的力學不斷受到質疑。
2、經典力學的奠基者——伽利略
⑴突出成就是創立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亞里士多德的學說。
⑵製造的望遠鏡證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屬於天文學成就)
3、經典力學的建立者——牛 頓
⑴牛頓經典力學體系:
①牛頓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伽利略研究為基礎)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笛卡爾研究為基礎)
②萬有 引力 定律:萬 有 引 力 定 律(開普勒研究,自己創立的微積分做計算工具)
⑵建立標志: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⑶歷史地位:
①牛頓力學三定律構成了近代力學體系的基礎,成為近代物理學的重要支柱。
②牛頓力學體系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第一次理論大綜合。
③使力學和天文學在理論上達到完備的程度,並得到應用和驗證。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准確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解釋潮汐的成因;發現海王星)
④使科學擺脫神學束縛,19世紀進入全面繁榮時期,各自然科學理論體系紛紛建立.成為近代科學形成標志。
二、現代物理學理論的發展
1、量子論的誕生與發展——從普朗克到愛因斯坦
⑴背景:①19世紀的物理學領域,以牛頓力學為基礎,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②19世紀末,物理學界的重大研究課題是黑體輻射,量子理論就是在此過程中發現的。
⑵誕生:①奧地利斯蒂芬:1879年發現黑體輻射的總能量與其溫度之間的定量關系。
②德國 普 朗克:1900年在《關於正常光譜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提出量子概念.(標志)
⑶發展:①德國愛因斯坦:1905年解釋光電效應,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結論。
②法國德布羅意:1923年物質波理論。
③奧德物理學家:數年後建立量子力學。
⑷意義:改變了近代物理學中的傳統觀念,使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的觀念都發生重大變革。
2、相對論的建立——愛因斯坦
⑺ 有哪些最新的物理研究成果
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簡稱測地所)坐落在美麗的東湖之濱,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主要從事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與環境科學的基礎研究,是中科院唯一從事大地測量學研究的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地殼局部和整體運動、地球內部結構及圈層的相互作用、大地測量在國防和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研究,長江中游環境災害的監測與研究,濕地演化與生態修復以及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等。其研究成果在我國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及環境變化、減災防災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內地學界以學科精幹、方向明確獨樹一幟,在國際大地測量學研究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許厚澤院士曾任兩屆國際地潮委員會主席,兩屆國際重力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測地所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擁有"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固體地球物理學和大地測量學兩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固體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和自然地理學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測地所擁有一支以中青年為骨乾的創新隊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高級研究人員44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中60%是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骨幹,一批年輕的博士已成為該所優勢學科領域和重要科研項目的中堅力量,並形成了以他們為主體的具有較高研究水平的青年博士群體,擁有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進入知識創新工程試點以來,我所有三篇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000年、2001年、2002年連續三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全院每年不超過20名); 2001、2002、2003年連續三屆在國際導航技術大會(ION GPS)上獲研究生優秀論文獎,2004年有一篇論文獲中科院首屆優秀博士論文獎。
在學研究生除享受助學金外,同時實施「研究助理」制度和「獎學金」制度。博士生助學金和津貼合計最高可達1300元/月,碩士生最高可達950元/月。優秀研究生可申請獎學金,博士6000元/年,碩士3500元/年。
2006年測地所繼續接受部分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為碩士生。
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你要的那些
⑻ 2019發布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對哪些研究成果進行了表彰
得獎者分別是詹姆斯·皮布爾斯、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詹姆斯·皮布爾斯的理論發現有助於人們理解大爆炸後宇宙的演化,而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則對未知行星的宇宙街區進行了探索。並且詹姆斯·皮布爾斯確認有外星生命,但是我們永遠看不到他們。
讓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更深一步。讓我們了解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以及了解除我們之外的生命,我們能否看到他們,與他們交流。
⑼ 物理學最新研究成果一般在哪裡發表
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是一本關注自然科學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高水平、有創造性和重要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
⑽ 物理學界2019年最新研究成果
量子控制方面的最新發現,將可能會實現基於量子力學的超快量子計算:光誘導無能隙超導,超導電流的量子節拍。太赫茲和納米尺度的物質和能量的量子世界(每秒幾萬億次周期和十億分之一米),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一個謎。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王繼剛(音譯)說:我喜歡研究超導率超過千兆赫(每秒數十億次)的量子控制,這是目前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應用瓶頸。
使用太赫茲光作為控制旋鈕來加速超電流,超導性是電在某些材料中無電阻的運動,通常發生在非常非常冷的溫度下。太赫茲光是高頻率光,每秒幾萬億次的頻率周期,它本質上是非常強和強大的微波爆發,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射。王和一組研究人員證明,這種光可以用來控制超導態的一些基本量子特性。
包括宏觀超電流流動、對稱性破壞以及獲得某些被認為是對稱性所禁止的超高頻量子振盪。這聽起來既深奧又奇怪,但它可以有非常實際的應用。光誘導的超導電流為電磁設計量子工程應用的涌現,材料特性和集體相干振盪開辟了一條前進的道路,其研究於2019年7月1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上。換句話說,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物理學家通過推動超電流,創造出速度極快的量子計算機。
如何控制、訪問和操縱量子世界的特殊特性,並將它們與現實世界的問題聯系起來,是當今科學界的一大推動。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將這一「量子飛躍」納入了未來研發的「十大理念」。科學基金會對量子研究的支持總結說:通過利用這些量子系統的相互作用,下一代用於感測、計算、建模和通信的技術將更加精確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