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書法比賽有榮譽證書
迎奧運書法比賽
100%是真的
㈡ 你好,有多次獲書法榮譽證書有用么
啥叫有用沒用?
舉例來說,咬牙堅持不懈參加了《萬人馬拉松比賽》。版自己獲得了冠軍權!又是獎章又是證書!
有啥用?
一個道理!
就是大家承認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這就是《有用》。
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別人很快就會趕上並超越你的!
留著吧,是汗水換來的成績。以後拿出來再仔細端詳端詳,或者多年後,給子女們顯示自己當年的激情與成果。也可以激勵他們的。
(賣出去?就別想了。誰認識自己呀!)
㈢ 書法班寫獎狀榮譽稱號有哪些
稱號可以有很多:例如:小書法家,小小書法家、書法小將,小王羲之,書法標兵,書法小能手,書法金獎、書法銀獎、書法特等獎,潛能小書家、最佳翰墨小能手。
如果是自己的舉辦的書法班,可以根據情況例如王曦之杯金獎、銀獎、銅獎等。舞墨金手指、銀手指、銅手指。有時候也不一定要有排位,興趣也很重要,比如書法進步獎,書法興趣獎等等。
拓展知識: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㈣ 全國師生書畫獲獎證書可評職稱嗎
摘要 你好,教書畫能參加職稱評審,你必須有教師資格證,學校每年有評職稱指標,你只要爭取到名額,將自已教書法的申報材料准備齊,上交學校,等待教育部門最終評審就可以的。
㈤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證書怎麼獲得
積極參加中書協辦的比賽和展覽活動。獲獎並展出,達到一定的條件後,方可獲得會員證。
㈥ 國家承認的毛筆書法證書有哪些
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在展覽和比賽,有書協辦法的參展證書或者獲獎證書。
其他的就很難說了。
㈦ 有文化部和藝術發展中心的書法十級證書和省級國家級的書法獲獎證書,有可能保送嗎
沒有可能保送的,書法美術的考級都是考級中心賺錢的手段,考任何學校也不可能去看你的證書的。因為書法美術評判標准很難,藝術是很難用標准去衡量的,考級恰恰束縛住了這個特點。所以不要再去參加任何的考級了,都是浪費時間。
㈧ 有著名書法家把作品無償捐獻給家鄉政府榮譽證書怎麼寫
榮 譽 證 書
xxx著名書法家把(自己收藏多年)多年創作的書法精品無償捐獻給家鄉,為專家鄉的書法傳承作出了較大的貢獻。現特發給榮譽捐獻證書屬,以資表彰。
xxx鄉政府
年月日
㈨ 書法B級獲獎證書丟失,我該怎麼辦急!!!!!!!!!
沒辦法,現在只有打電話到相關單位咨詢一下發證機構,也許114能查到他們的號。但是說實話,他們給補辦的可能性不大,我建議你不要在這上面花過多精力,因為只有兩分,而你浪費過多精力在這上面不太值,所以好好學習,有空的時候打電話問一問,要是有補辦的可能就讓家裡給你辦事去吧,你自己好好學習。祝你好運。
㈩ 書法獲獎證書有橢圓章的嗎
傳承 弘揚 誠信 求真 西安德風堂畫廊,公眾號:德風堂
首先我來一個個回答
1 用的章一般是:一個起首章、姓、名,共三個章 ``如是繪畫作品,也可多一個閑章或壓角章
2 所用之字一般是篆字``也有用甲骨、金文、汗簡等等。
3 形狀不一``如引首章可以是橢圓、圓形、方形等等``不過落款章一般為方形``
下面是我轉的```便於你學習印章的知識``
一、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閑章,還可寄託書者的抱負和情趣。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二)閑章
閑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引首章按內容可分為如下幾種:
(1) 齋號章世傳齋號章始於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後,此風漸盛,書家幾乎人人有齋號章。明書法家文徵明雲:「我之書屋多起造於印上。」齋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軒、庵等,如惟清齋、雪溪堂、磨劍室、笑隱樓、松風閣、來禽館、賞雨軒、樂天庵等。
(2) 雅趣章即古之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雅趣章內容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琢」、「師法」、「書痴」、「精於勤」、「藝無涯」、「師古不泥」、「廣采博取」、「觀書為樂」、「人好學則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懷的,如「恃德」、「明志」、「清趣」、「樂而康」、「苦中樂」、「惜分陰」、「孺子牛」、「玉潔冰清」、「淡然天趣」、「老驥伏櫪」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潑墨」、「筆耕」、「香田」、「神趣」、「藏拙」、「癖於斯」、「心慕手追」、「業在硯田」等;有祝願吉祥的,如「如願」、「長樂」、「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壽年豐」、「書翰長壽」、「天長地久」等。
(3) 年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蠶月等。
1、 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2、 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攔邊章只管一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3、 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上述種種閑章實則不「閑」,若鈴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現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三)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據載,鑒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御藏書畫。後來鑒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鑒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鈐印的藝術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怎樣鈐印,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通常情況可掌握以下幾點:
1、大小適宜
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亦可,不能大於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小聯珠印,自顯周到。一幅作品鈐用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之弊。倘屬幾人合作,幾人印章大小亦應相當。
2、數量宜少
鈐印數目,古喜單數。有鈐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取奇數,其扶陽抑陰之意乎。」印數不宜多,過多則易雜亂,甚至喧賓奪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數印,需擇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當
鈐印,要慎視位置。一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印章補之;疏處如覺空盪,可借印章充實,宛如挪動小小的「秤砣」,使畫面均衡熨貼。款尾姓名、字型大小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適當間隔,既忌擁擠,亦防鬆散。一幅作品同時鈐用引首章和壓角章,忌排放在一邊。壓角章宜放在左下角,與引首章成對角之勢。
4、輕重權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較輕,白文印份量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一致;墨色濃重之作,宜鈐白文印,使紅彤彤的硃色與烏黑的墨色產生強烈對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鈐用數印,印色應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變化,又協調一致。
5、風格一致
印章的風格,應與作品的書體,風格相協調一致。如單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鈐蓋在工整秀麗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書法作品,不宜鈐蓋娟秀工麗的鐵線印章,否則,便格格不入,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鈐用閑章,不僅要注意使其內容與作品正文渾然一體,不可違悖,而且應注意保持印章內容與風格的協調一致,如「祖國河山」印不能刻得支離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纖細無力。如此等等。
四 、印泥的使用與保養
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沒有質地細膩厚重光潔的印泥,就不能將其風神充分地顯現出來,效果就會大為遜色。一般說,大字多用殷紅印泥。小字多用朱紅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鈐印,則必須用朱紅印泥。清朝以來紅色加重,甚至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更有講究者,鈐蓋一遍,惟恐其色過淺,遂重蓋一遍,以增其厚重。當然需相重如一,這只能藉助印規才能辦到。鈐印時下面的墊物,可用膠皮或其他較軟物,但不能過軟,過軟易失印跡。
印泥的材料是由硃砂、油脂和艾絨三者混合一起組成的。硃砂質重、油脂質輕,若長期不調和,兩者會分離,硃砂下沉,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結變質,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時間,要用骨制的槳(不可用金屬製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勻和。翻拌時,要順一個方向,不要來回倒。印泥要經常保持清潔。印章蘸泥前,應先揩擦乾凈;特別是新制石印要注意清除筆道內的石屑,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時,用力不宜過重,忌在印泥中央猛撳,可順印泥的絲縷,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幾次,使印泥均勻地沾在印面上。鈐蓋時,要持正按下,用力均勻,勿動搖,勿偏重一側或一角,這樣,鈐印效果就會比較理想。
印章的材料有多種,常用的價格又能接受的有壽山、青田等普通石料。高檔也有雞血、田黃等等。溧陽周城蘆盪有一種葉臘石,就是一種刻印材料,市面上也有稱溧陽石的。如有機會,可以找些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