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馬克思的研究成果

馬克思的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14 12:48:35

⑴ 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論成果

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論成果是揭穿了德國哲學的「一般意識形態,特別是德意志意識形態」的「費爾巴哈 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是阻礙社會發展的障礙,是倒退歷史的思想根基。並在批判、揭露之中創立和解決了是由「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才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和推動人類歷史進程的源泉的動力,並通過觀察現實世界和考察歷史過程而證明了「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是虛假的解釋,而不是真實的解釋。這才是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論成果。可惜,卻被《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給顛倒了,卻被《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給倒置過去了。然而,卻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給重新展現著,這就是中國人的榮幸!

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有哪些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思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產物.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解決了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實踐基礎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時期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

拓展資料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三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⑶ 馬克斯·泰累爾的研究成果

回到哈佛後,他通過多次對白鼠腦內注射和其他方式的注射,解剖觀察黃熱病病毒進入白鼠腦內之後所產生的變化,他查明了黃熱病病毒引起腦脊韶炎的病變過程。通過多次對恆河猴作皮下注射和腸胃外注射,解剖觀察黃熱病病毒進入猴體內之後的情形,泰累爾查明了黃熱病病毒進入猴和人體之後引發高燒、黃疽、出血等症狀的過程和原因。他精確地測出了黃熱病病毒進入猴體或人體後各個階段的活動時間。從前李德曾假設,黃熱病病毒在人體內要有幾個星期的潛伏期,而泰累爾用實驗否定了這個假設。他調出,黃熱病的潛伏期平均為三晝夜十七小時,最短的是二晝夜二十二小時,最長的是六晝夜二小時;潛伏期長達十天的現象也偶爾出現過,但極其罕見。在潛伏期內,病毒總是向區域淋巴結聚集,大量增殖。三、四天後滲人血液,才開始為非作歹。在大量破壞血液,使思者發高燒之後,便侵入肝、脾、腎,心等內臟,使之發生病變,導致黃疽和出血。最後則襲擊骨髓、淋巴結,造成患者癱瘓。患者死亡大都發生在病毒損害其內臟的階段。
西非調查的結果,使泰累爾請楚地看到,西南非和南美廣大農村的情況和西歐北美城鎮的情況大不一樣,不能只依靠滅蚊運動來遏制黃熱病魔。城鎮地區有自來水設備,再加上一些消毒措施,就可以有效地殺滅蚊子。而廣大農村則不然。對於農村來說,最簡便有效的辦法是接種疫苗。所以,在西非調查結束後,泰累爾便立即開始了黃熱病疫苗的研製。
一開始泰累爾往自己身上注射病毒,但收效甚微。1930年,他應邀到洛克菲勒基金會國際衛生部病毒實驗室,繼續研究黃熱病病理,同時繼續研製黃熱病疫苗。這時他已經知道,白鼠在腦內注射黃熱病病毒之後會得腦脊髓炎,但其心、腎、肝等內臟均不受損,而人和猴子得了黃熱病,其內臟卻會受到損害。他又發現黃熱病病毒經白鼠接種之後便發生變異。用皮下注射法把這種變異株注射結猴子,猴子體內就能產生對黃熱病的免疫力,它的內臟不會受損害。但如果把變異株注射給人,還會對人的腎臟產生不利影響,且毒性對人的神經系統危害也很大。
後來有人發現,將這種變異株同取自黃熱病後康復的人的血清混合,再注射給人,可以使人獲得大約6個月的黃熱病免疫力,人的內臟和神經系統也不受損害。問題是人的免疫血清不可能大量製取。經過多次試驗,泰累爾終於發現,組織培養法是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可以製取大量合乎需要的疫苗菌株。黃熱病病毒在經過組織培養之後,其毒性大大降低,可以作為黃熱病疫苗來使用。但在試驗過程中,泰累爾曾遇到一個極大的難題;未發生變異的泛親性黃熱病病毒,在組織培養基中很難存活。直到1936年。他才發現在鼠胚胎粉碎組織的勻漿中培養,可以使末變異的黃熱病病毒存活。經與哈根、洛伊德、萊西·史密斯等人合作,並對黃熱病病毒作更進一步的研究之後,1937年用多次繼代移植方法使這種變異株在雞胚胎粉碎組織中繁殖起來。這是首個成功的黃熱病疫苗,後來被命名為17D黃熱病疫苗。
除了黃熱病疫苗,泰累爾對阿米巴痢疚、腦脊髓炎、日本型腦炎、鉤端螺旋體病、立克次體病、科羅拉多壁虱熱等疾病也有所研究。1972年8月11日,泰累爾逝世於美國紐黑文。

⑷ 馬克思生平的事跡或成就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當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社會學家、革命家,社會學三巨頭之一,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當下學術界認為馬克思最為重要的是實踐哲學,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其歷史唯物觀也需要在實踐中得到證實。

通過長期的觀察使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國家認識深刻,其作用在於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積累了巨大財富基礎,即物質基礎,而對於在生產中對於工人分工後的人的單向度生存表示反對,與其認為人需要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的社會發展願景背道而馳。

⑸ 馬克思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第一、馬克思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馬克思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究,發現整個社會文明共經歷了三種社會形態,它們分別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通過研究發現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是國家的建立,人類社會在發展中通過社會化大生產消滅一切階級。

第二、馬克思創立了過渡時期學說,為無產階級指明了徹底解放的道路。在過渡時期學說中,馬克思指出社會主義社會將是社會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怎樣才能使資本社會轉化為社會主義社會呢,無產階級在這個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無產階級必須成為統治階級。

第三、馬克思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同時馬克思還發現了剩餘價值,指出資本家是靠剝削僱傭勞動者的剩餘價值發家致富的,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社會主義社會取代。

第四、馬克思建立了唯物主義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其前身是德國古典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5)馬克思的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的基本要點。列寧在這方面的新貢獻,就在於他向前發展了這些要點,把它們擴展為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嚴整體系,擴展為無產階級不僅在推翻沙皇制度和推翻資本主義的事業中,並且在無產階級專政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都對城鄉勞動群眾實行領導的嚴整體系。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發達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新情況和新現象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痼疾和問題,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徑,並且批評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和缺陷。

但是,由於它們脫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沒有能夠為現代西方社會指出一條擺脫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是一套關於階級斗爭的學說,爭取人類解放的學說。要實現人類解放,就要消滅私有制,而這以無產階級革命為手段,正如毛澤東所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十月革命乃至後來的中國革命都是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實踐。

就革命道路方面馬克思主義者存在分歧,但就主張革命道路而言,國際的托洛茨基派別是繼承馬克思的革命學說且以無產階級為基礎的。

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是用暴力推翻資本政權的方法,——這個基本思想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

列寧在這方面的新貢獻在於:

(一)他利用巴黎公社和俄國革命的經驗,發現了蘇維埃政權是無產階級專政最好的國家形式;

(二)他從無產階級同盟者問題著眼,闡明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公式,規定了無產階級專政是領導者無產階級和被領導者非無產階級被剝削群眾(農民等等)的階級聯盟的特殊形式;

(三)他特別著重指出這個事實:無產階級專政是階級社會中民主的最高類型,是代表多數人(被剝削者)利益的無產階級民主的形式,它和代表少數人(剝削者)利益的資本主義民主是完全相反的。

⑹ 馬克思一生有哪些偉大發現﹖

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
論功績,就是發現了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和剩餘價值
理論。

唯物史觀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揭示了人類歷史
發展的普遍規律。以剩餘價值理論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
政治經濟學以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揭示了資本主義生
產方式的特殊運動規律。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理論是科
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支柱。恩格斯指出:「這兩個偉大
的發現——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通過剩餘價值揭破資本主
義生產的秘密,都應當歸功於馬克思。由於這些發現,社
會主義已經變成了科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
67頁)。
馬克思的第一個偉大發現——唯物史觀創立於19
世紀40年代,1845—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
志意識形態》一書是它創立的標志。在馬克思主義之前,
哲學領域已經形成了唯物主義的自然觀,但在歷史觀上,
唯心主義一直占據統治地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
面是歷史上狹小的生產規模和剝削階級的偏見限制了人
們的歷史眼界,另一方面是社會歷史領域到處活動著的
是有意識有目的人,社會領域的這一特點,往往使人們在
觀察歷史的時候,容易停留在思想動機的表面,不去深入
探究思想動機背後的動力。而在歷史上從事活動的人們
中間,少數帝王將相、英雄豪傑又最引人注意,而從事物
質生產活動的人民群眾則容易受到忽略。歷史發展到資
本主義時代,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出現,無產階級作為獨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提出了重新認識歷史的要
求。同時,產業革命沖破了閉關自守的封建社會的束縛,
加之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使人們有可
能對不同國家的歷史加以比較,從中尋找出歷史發展的
規律;產業革命還使階級關系簡單化,使階級斗爭、政治
斗爭與經濟關系、物質生產的聯系清楚地表現出來,為正
確認識歷史提供了可能。歷史的發展也為唯物史觀的產
生提供了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經濟學和19
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學說,是到19世紀上半葉為止人
類認識歷史的最高成就。馬克思在創立唯物史觀時曾對
它們作過詳細的批判研究。在德國古典哲學中,黑格爾關
於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勞動是人的自我實現和自我創造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的觀點,以及費爾巴哈人與自然
的統一,自然界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上帝的本
質是人的本質的異化的觀點,都對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
起了重要作用。唯物史觀的創立還直接建立在對英國古
典經濟學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並吸收了19世紀三大
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積極因素。
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經歷了一個過程,走過了一條
從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到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又從費爾
巴哈的唯物主義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道
路。這個過程始於1843年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在這
部手稿中,馬克思總結了《萊茵報》時期政治斗爭和思想
斗爭的經驗,接受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哲學的影響,把被
黑格爾顛倒了的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重新顛倒過來,
提出了市民社會決定國家的論斷,認為國家和法的產生、
發展根源於市民社會。這一思想成為唯物史觀的開端和
萌芽。表明馬克思開始離開黑格爾而轉向費爾巴哈。市民
社會決定國家的思想的提出,推動馬克思從政治經濟學
的角度對市民社會進行了解剖,這一成果就是《1844年經
濟學哲學手稿》。在該手稿中,馬克思研究了資產階級古
典經濟學並對現實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分析,首次形成
了物質生產在社會中起決定作用的思想,為唯物史觀的
產生奠定了基礎。馬克思認為,生產是整個社會的基礎,
它不僅決定國家和法,還決定宗教、藝術等社會意識形
態;勞動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歷史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
生的過程;異化勞動和私有制都是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
歷史階段的產物。這表明馬克思的這一時期的觀點,同費
爾巴哈僅僅把人看成是自然存在物的觀點已經有了原則
性的區別。但是,他把共產主義看作是勞動和人的本質的
復歸,則還帶有費爾巴哈哲學的影響。在《德意志意識形
態》中,馬克思進一步分析了人類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
提出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規律,用它說明了部落
的、古代的、封建的、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和共產主義公有
制形式的依次更替;他還把生產關系看作為既受生產力
制約又制約著政治的和觀念的上層建築的中介,科學地
揭示了社會結構及其歷史發展的動力。《德意志意識形
態》是第一個偉大發現的初步完成,馬克思已經離開費爾
巴哈的舊唯物主義哲學而走向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
物主義。
唯物史觀創立後,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和人類學研
究使唯物史觀又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從50年代到

60年代,馬克思集中地研究了政治經濟學,具體地剖析了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在1859年寫成的《〈政治經濟學批
判〉序言》中,馬克思對唯物史觀基本原理作了經典表述,
闡明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
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等基本原理,揭示了社會經濟結構、
上層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等社會形態的結構層次及其內
在聯系;指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
矛盾運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用社會經濟形態概念
取代了《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所有制形式」,並把亞細
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看作是社
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馬克思晚年致力於研究原
始社會和東方社會。寫下了五個人類學筆記。作為這一研
究的結晶,馬克思提出,屬於同一社會形態的國家各有自
己的特點,對於具體國家而言,社會形態更替順序中可以
具有跳躍性。在人類學筆記中,馬克思論述了國家的起源
和實質,突破了以往認為人類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史
的看法,認識到土地公有制是原始社會的共同特徵。
唯物史觀的創立具有重要意義:(1)它把唯心主義從
它的最後避難所——歷史觀中驅逐出去,使馬克思主義
哲學成為包括自然觀、歷史觀在內的完備的唯物主義學
說;(2)它為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前提和基礎。馬克
思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基
本原理和關於人類歷史發展動力的學說,科學地揭示了
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是不以人的意志
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歷史唯物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
基本矛盾,必然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
和斗爭,無產階級將通過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
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是由階級社會到無階
級社會的過渡。這樣,社會主義理論就不再是天才的猜測
和主觀的臆想,而是根據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分
析而得出的科學結論;(3)唯物史觀的創立還使研究社會
問題的各門學問成為科學。唯物史觀所指出的社會發展
的基本過程和一般規律,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起作
用。唯物史觀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各門社會科
學都具有指導意義。
馬克思的第二個偉大發現——剩餘價值理論,形成
於19世紀50年代。創立以剩餘價值理論為核心的馬克思
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時代的要求。在馬克思主義之前,經
濟理論領域中的最高成就是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它把
經濟學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提出了勞動價
值論,探索了剩餘價值源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資本主
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聯系。19世紀30—40年代,資產階級
古典經濟學被庸俗經濟學所取代。從此,資產階級經濟學
成為純粹為資本主義剝削制度辯護的工具。自1825年以
來周期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出現和19世紀30、40年
代興起的工人階級有組織的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迫切
需要認識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
內在矛盾,為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提供經濟學的基礎。馬
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是適應這一需要而產生的。
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創立,直接吸收了英國古典
經濟學的最積極的成果——勞動價值論和他們對剩餘價
值具體形態——地租、利潤、利息研究中的一些積極成
果。同時,馬克思的第一個偉大發現也為他提供了正確的
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運用辯證
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解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偉大
成果。
馬克思從1843年底轉向經濟學研究。在1847年發表
的《哲學的貧困》和同年12月所作的《僱傭勞動與資本》的
報告中,馬克思分析了勞動創造的價值與勞動作為商品
的價值的差別,指出了工人以工資形式得到的僅僅是勞
動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則作為利潤為資本家
所佔有。盡管這時馬克思還沒有把勞動和勞動力區分開
來,沒有使用剩餘價值概念,但他「不僅已經非常清楚地
知道,『資本家的剩餘價值』是從哪裡『產生』的,而且已經
非常清楚地知道它是怎樣『產生』的。」(《馬克思恩格斯選
集》第24卷第12頁)這就為深入解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奠定了基礎。從1850年開始,馬克思潛心政治經濟學的研
究,考察了1848—1849年革命的原因、性質和經驗教訓,
1857—1858年寫了《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
稿),形成了他的剩餘價值理論。在《貨幣章》中,馬克思制
定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他分析了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
時間、價值與價格的區別,指出價值的本質是一種社會關
系。對商品二重性及其矛盾做了深刻的分析,並從中揭示
出貨幣產生的最深刻的根源和本質。他闡明了商品的二
重性和勞動的二重性,指出,工人在生產商品時所花費的
勞動作為具體勞動,創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作為抽象勞
動,創造了商品的價值。在政治經濟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
勞動二重性的學說。在《資本章》中,馬克思制定了科學的
剩餘價值理論。他區分了勞動力與勞動,分析了勞動力商
品的特點,指出,工人把自己的勞動力出賣給資本家,得
到的是勞動力的價值,資本家獲得的是勞動力的使用價
值,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在和原料、工具結合,進入生產過
程後,可以創造出超過其自身價值的新價值,資本主義生
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馬克思在這
里揭示了剩餘價值生產的秘密。之後,又分析了生產剩餘
價值的兩種基本方式,即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
余價值的生產;探討了資本各個組成部分在剩餘價值生
產中的作用,提出了關於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原理,無
可辯駁地證明了剩餘價值來源於資本家用於雇傭工人的
可變資本,來源於對工人的剝削。馬克思還探討了剩餘價
值的各種轉化形式。
勞動二重性學說、勞動力商品學說和資本有機構成
學說是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乃至整個經濟理論的基點。
在此基礎上,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中,
又對這些學說做了更為全面系統的論證和進一步發展。
馬克思創立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發現剩餘價值理
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1)剩餘價
值學說奠定了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剩餘價值是資本
主義生產的動機、目的,反映著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剩
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2)以剩餘價值
理論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使馬克思主
義哲學得到了運用、驗證和發展。《資本論》在對資本主義
生產方式進行解剖時運用了矛盾的辯證法、具體與抽象、
歷史與邏輯的辯證法。《資本論》對唯物史觀的驗證是系
統的、全面的。它通過深入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生
產、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自的本質特徵及其相互關
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以其物質生產方式為基
礎的有機體;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的歷史考察,
闡明了它的發生、發展到走向滅亡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
從而檢驗和證明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3)以剩餘價值
理論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奠定了科學社會
主義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創立的剩餘價值理論,極深刻地
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對立的最深刻的經濟根源,
說明了無產階級偉大的歷史使命。《資本論》揭示了社會
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這個原理在馬
克思恩格斯以前的著作中,是依據分析社會發展一般規
律得出的結論,現在則由於對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所
作的深刻分析而得到了科學的論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在歷史上起過進步作用,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的積
累使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
私人佔有的矛盾日益尖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和斗爭日益尖銳和發展,使無產階級的勝利和資產階級
的滅亡不可避免。

⑺ 馬克思的傑出的成就有什麼

馬克思的傑出的成就主要體現在發起科學社會主義,創立馬克思主義,創建第一國際,發現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歷史唯物論),發表《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1、發起科學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社會主義的本質、性質、特徵和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是由科學的哲學、經濟學、社會管理學、行為科學等科學理論組成的完整嚴密的理論體系,是人類關於社會發展理論的最新成果。

2、創立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的學說。學說的范圍包括政治、哲學、經濟、社會等廣泛的領域。是在批判繼承人類歷史上一切有益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

3、創建第一國際

1864年10月5日,國際舉行臨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代表各國的委員,連同原已選出的委員,共50人;會議選出一個由9人組成的起草章程的專門委員會(小委員會)。馬克思出席國際成立大會,並被選入臨時委員會和小委員會。

在馬克思的努力下,小委員會否定了G.馬志尼的秘書P.沃爾弗和老憲章派J.韋斯頓提出的充滿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精神的綱領文件草案,粉碎了資產階級分子領導國際工人運動的企圖。

4、發現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歷史唯物論)

馬克思認為哲學是人類思想的解放,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勞動階級的生產勞動之上的,勞動階級造就人類社會的「自然規律」。社會的發展從表面上看像是雜亂無章,其實它同自然界一樣也是有內在的客觀規律。

馬克思把黑格爾的辯證論與自己的唯物論做了揚棄,而成就了獨出一格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在人類社會進化到資本主義時代以後,經過其自身可以預見的長度的時間的演變,人類必將因無產階級的解放而徹底解放,完成對人的本質的真正佔有,人類的生產模式也隨之改變,全人類進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

5、發表《資本論》、《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作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並使唯物史觀得到科學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發展。《資本論》跨越了經濟、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思想指導。

《共產黨宣言》是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的網路全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黨的建設思想的集中體現。

⑻ 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指的是

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指的是:

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

2、剩餘價值理論:在批判地繼承古典終濟學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創立的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來的。

(8)馬克思的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1、馬克思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2、馬克思對哲學的最大貢獻是將實踐概念引入哲學,使哲學同現代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的解放聯系起來了,將這個哲學徹底運用於社會歷史領域導致了唯物史觀的產生。

3、馬克思一生四次被各國政府驅逐,最後在英國倫敦定居。他在倫敦最初十年間,度過了一生中生活最艱難的時期。

4、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唯心主義體系,吸取了他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以及批判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吸收了他的唯物主義「基本內核」,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閱讀全文

與馬克思的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