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諾貝爾獎級成果質疑

諾貝爾獎級成果質疑

發布時間:2022-01-14 11:45:38

① 《功勛》中,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時,為什麼會有眾多爭議和質疑

在《功勛》當中,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有很多爭議和質疑,當時就有國內學者認為,青蒿素是523項目組集體科研的成果,並非屠呦呦一個人的榮譽。後續,中國的科研團隊又對青蒿素進行了更深層次的研究,在青蒿素功臣名單當中,屠呦呦的排名並不靠前。

屠呦呦的功績是發現,她是第一個成功分離出青蒿素,並且把它帶入到523項目當中。也是第一個提取出有100%抵制率的191號,並且是第一個應用到臨床當中的。可以說,屠呦呦是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這恰巧是科研當中最難的一部分。在發現青蒿素這一塊,屠呦呦的功績毋庸置疑。

而屠呦呦為了科研,不惜犧牲身體健康,犧牲家庭,忍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煎熬,這種精神也是極其可貴的。

② 諾貝爾公布遺囑後,為什麼會有媒體質疑這個獎項會給瑞典帶來麻煩而非榮譽

在世界范圍里有許多獎項,一些學科領域、行業協會的單項獎,最高獎總是被冠之於某某領域的諾貝爾獎,盡管一般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圖靈獎(計算機界),菲爾茲獎(數學界),雨果獎(科幻小說界)等等。

這些本名常常不為大眾所熟知,人們只知道誰獲了某個領域的諾貝爾獎,其實真正的諾貝爾獎里也許並沒有這個獎項,但因為難度很高,一般就抬出諾獎的招牌。

總之,諾獎很牛,沒有第二。

如果像屠呦呦女士在單位工作,她還不是院士,好像其他級別也不高,那麼獎金會高於她20年的工資,莫言當然寫書拿版稅就不清楚了,但即使他不缺錢,這筆錢也不是小數。

所以,諾貝爾獎真實的「含金量」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威信。

除了錢的含金量,另外一個就是程序上的嚴謹、獨立、公正,以保證其每一個結果的相對公正唯一。

其實,1897年,諾貝爾的遺囑公布之後,紐約時報就曾預言這個獎項給瑞典帶來的麻煩遠多於榮譽——一定會陷入各種偏心的指責中。為了避免選出錯誤的人選遭嘲笑,評審團討論決定,打破小圈子,而是開放到全世界,從國際科學界徵集推薦候選人。

接下來的每一年,每個獎項都有一個五人委員會,徵求並評審數千份提名。「非常清楚的是,他們會做出仔細的調查,並從給出提名的人那裡獲得大量信息,」經過嚴密刪減,委員會將一小批甄選結果移交給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化學獎和物理學獎)或者卡羅林斯卡學院(負責生理學或醫學獎),由他們最終決定這一年的獎項歸屬。

這個系統讓委員會能夠清楚地感受到科學界的想法,同時也允許委員會成員在設立選擇標准時盡可能誠實。「評估結果保密50年,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寫下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擔心別人看到。」

每一年諾獎出來之後都會有不同意見,但其評選過程嚴謹、獨立的品質,始終對得起九泉之下的諾貝爾先生的囑托,他的聲譽非但沒有下降,反而越來越好,當然經濟危機導致的獎金數額的下降並沒有影響到太多。

回顧諾貝爾獎誕生之初的偶然和隨後嚴謹評獎的必然,對時下的一些風氣也是有啟示的:

那家自媒體小報或許會有錯誤的觀點,甚至錯誤的事實(當時信息傳播速度和效率都應該不高,當然秉承真實客觀永遠是媒體責任,這一點毫無疑問),但要看主觀上如何認識,諾貝爾先生就把那則誤報的信息看成是對自己的警醒,而不是污衊,沒有氣急敗壞的封號,起訴,鬧一鬧,要求設立敏感詞,過濾掉自己的不利信息,光留下好話。而是從自我革新改變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設定一個「對人類和平貢獻最大,只給能力最強者」的獎項,傳下了這一份世界性的光輝財富,讓後世敬仰。

不要小瞧了自媒體,遇到諾貝爾這樣的人有時候真的影響了這個世界!

③ 哪些諾貝爾獎成果後來被證明是錯的

這個問題不能這么說
諾貝爾獎本身不保證其正確
只是表彰其突破性和對人類的貢獻

再說,就物理而言,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沒有正確不正確的說法
我們現在的認識也沒有人保證就是大自然的終極答案
只是以目前的科學水平和我們的認知水平來說獲得最大共識而已

就量子物理學的發展史來看,當年不少獲獎的科學家的理論
現在看來也是「錯誤」的

④ 諾貝爾獎權威遭質疑,科學成果多年後被證明是錯的,烏龍事件頻發你怎樣看

在最近的幾年時間當中,感謝中國在國際地位上面的提升,連帶著諾貝爾獎項的評選當中,中國人也頻頻入選,不管是文學獎項還是生物獎項,他們的獲獎也給所有中國人長臉,於是漸漸的有很多人認識到了什麼叫做諾貝爾獎,這種獎項是全球性質的大獎,只要是在這個學術研究上面獲獎的話,這種理論就是客觀實現的成立的。

像是這樣的事情,諾貝爾大點還不是一次兩次了,傳言有言論相悖的,兩個人那邊兒居然在同一年頒發了兩個獎項給他們。如果細細的盤點一下諾貝爾頒獎典禮上的尷尬瞬間的話,還真的是讓其聲望全無。或者可以說是含金量變得很低。

⑤ 諾貝爾獎金 真的有黑幕嗎

有沒有黑幕這個不好說,不過獎金應該不會存在什麼黑幕和爭議的,倒是諾貝爾人選的提名有的時候確實存在人為操作的現象,譬如最近幾屆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以及候選人都在世界不是很知名而且他們的著作也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他們的當選確實令諾貝爾文學獎這個權威獎項受到了大眾的質疑,希望這些事件今後不要再發生,還諾貝爾獎項一個干凈純潔的氛圍。

⑥ 安東尼奧、莫尼斯發明了「額前葉切手術」獲得了諾貝爾獎,為什麼卻被質疑有誤

葡萄牙神經科醫生、科學家安東尼奧·莫尼斯 ,因「發現了腦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現在對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所做出的評價一般都是負面的,這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簡陋條件下,對大腦所實施的手術精度很低,對術後效果的評價也沒有客觀、可信的標准。而且手術對象在經過手術後往往喪失精神沖動,表現出類似痴呆、弱智的跡象。並且也有一定的死亡率,


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如《飛躍瘋人院》、《禁閉島》、《美少女特工隊》)將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描述成使人喪失反抗意識的手術。1950年左右所做出的調查表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在手術後沒有多少變化,另外三分之一比術前還有所惡化。隨著後來葯物治療的發展和其他更精確腦外科手術的發展,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逐漸被拋棄。

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用前額葉切除術消除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的症狀,彷彿前抗生素時代,對於受到嚴重創傷的肢體所做的截肢處理。在某種意義上,截肢可以降低(膿毒)敗血症的可能從而盡量保住人的性命,而前額葉切除術可以讓病人停止傷人或自傷、不會給社會帶來太多麻煩。但是,與截肢者仍能保留/代償部分運動功能不同的是,人類思維活動的中心是無可替代的。一旦前額葉與其他腦區的聯系被切斷,患者的高級思維活動將被破壞,沒有人格和尊嚴可言,幾乎成為行屍走肉了。

⑦ 歷史上有沒有獲諾貝爾獎遭質疑後而改發的

好像
沒有吧

⑧ 諾貝爾文學獎經常會引起質疑和爭議,為什麼它依舊是世界上最具權威的文學獎

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確實在個別獲獎者之間存在政治糾紛,其中2009年的阿列克謝耶維奇和赫塔米勒是最具爭議的王建釗教授告訴記者。他從事俄羅斯文學研究多年,2000年左右專注於諾貝爾獎研究。在他看來,文學不可能完全脫離政治,「但如果政治在其中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它肯定會影響藝術的吸引力。我個人覺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在可讀性方面是太多的新聞,很少有東西可以作為藝術反復咀嚼。

「任何文學獎,只要把它當成游戲就行了。諾貝爾文學獎也不例外。這只是一個規則更加復雜的游戲。」王建釗曾在課堂上對學生們說:「從游戲中獲得快樂是件好事。如果你每天都考慮游戲規則,就不需要參與。」

⑨ 為什麼很少有人質疑諾貝爾獎的授予

誰說的?只有自然科學類才沒有多少人質疑。人文類的質疑一直都很厲害。
就像obama,什麼都沒有干就獲得了和平獎,並且隨後就發動了北非、中東的一系列戰爭。

閱讀全文

與諾貝爾獎級成果質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