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創新創業意識教育》課程主要內容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網路整理的創新創業意識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以供大家學習。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創新創業意識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的背景
答: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對於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於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撐,具有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重要部署,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積極進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視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後,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實踐平台短缺,指導幫扶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
為此,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突出問題導向,把握改革重點,在深入總結經驗、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了《實施意見》,經國務院同意,由國辦印發。《實施意見》提出了9項改革任務、30餘條具體舉措。
創新創業意識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的原則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著重把握好三點:一是堅持育人為本,提高培養質量。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培養短板。豐富課程、創新教法、強化師資、改進幫扶,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突破人才培養薄弱環節,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三是堅持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統一領導、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全員參與,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
創新創業意識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的總體目標
《實施意見》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進展,形成科學先進、廣泛認同、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實現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預期目標。到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
創新創業意識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的舉措
答:主要是探索建立三個新機制。一是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探索建立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二是實施系列「卓越計劃」、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多形式舉辦創新創業教育實驗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三是打通一級學科或專業類下相近學科專業的基礎課程,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
Ⅱ 有誰知道民華科創園的孵化有沒有成果
飛宇科技你知道么?那個在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和全國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了一等獎的桂林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出自民華,好像民華還孵化出了桂林力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取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
Ⅲ 5.19-26廣州什麼重要會議
央廣網廣州5月19日消息(記者何偉奇)5月18日,2017創響中國廣州站、2017中國創新回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答稱「創交會」) 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舉行。記者從發布會獲悉,2017創交會將於5月26日至27日在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為期兩天。
Ⅳ ESB證是什麼呀
ESB創新創業國際認證是由Certiport面向職業院校和本科院校學生推出的。
ESB創新創業國際認證(以下簡稱「ESB認證」)由全球最大的教育集團培生集團(Pearson)旗下 VUE Certiport 面向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學生推出的創新創業能力國際認證,並由 NFTE(美國國家創業指導基金會)和 ACE(美國教育委員會)聯合簽署認可。
美國是創新創業教育興起之地和創新創業成果最為突出的國家,其中,包括創業公司在內的小型企業對美國的技術創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基於此,Pearson VUE Certiport於2017年在美國率先推出用於評估學生創業精神和小型企業創業能力的認證,以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和掌握小型企業創業能力。學生通過ESB認證考試獲得ESB證書,以表明其掌握了小型企業創業的核心知識和關鍵路徑,並具備創辦小型企業或者具備「創業型」就業的基本技能和素養。
2019年,ESB認證正式進入中國,幫助中國學生提升創新創業就業能力,並為中國學生提供全球認證證書。
Ⅳ 類似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有哪些
一、「匯新杯」新興科技+互聯網創新大賽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提出的「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國家戰 略,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與匯新雲平台聯合籌辦本次大賽,大力發展新興科技,用科 技創 新和產業模式的革新來促進行業領域的產業升級;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科技文化藝術、科技 公益慈善等前沿新興科技與互聯網+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同時,通過大賽激發大學生、社會進步 青年、科技人員、科研團體和中小微企業的創新創業熱情,提升社會創業就業質量,構建公共文 化新格局,傳遞社會公益力量,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此次大賽還將設立高校畢業生創業就 業公益體系,利用大賽所融合的社會資源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
二、中國創新創業大賽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是由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共同指導舉辦的一項以「科技創新,成就大業」為主題的全國性創業比賽。
大賽已成功舉辦四屆,是由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和全國工商聯共同指導舉辦的國內規格最高的創新創業賽事。大賽秉承「政府主導、公益支持、市場機制」的模式,既有效發揮了政府的統籌引導能力,又最大化聚合激發了市場活力。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大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聚集和整合各種創新創業資源,引導社會各界力量支持創新創業,搭建服務創新創業的平台,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激發全民創新創業的熱情,掀起創新創業的熱潮,打造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
三、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2017年3月27日,教育部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正式啟動,與往屆相較,本屆比賽增加了參賽項目類型,鼓勵師生共創。
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自2015年起設立,全國已有2100多所高校的75萬大學生直接參賽。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推動賽事成果轉化和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促進「互聯網+」新業態形成,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
重在把大賽作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導各地各高校主動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探索,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切實提高高校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Ⅵ 中國葯科大學請介紹大學生創新創業情況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將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學校綜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為一體的「互聯網+健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踐行「引導(專題立項)—提升(精英訓練營)—孵化(重點扶持)—落地(創業實體)—對接(賽事交流)」遞進式培育體系,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一)引導(專題立項)
通過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組織開放性實驗項目&開放實驗室、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開展「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育計劃,引導和培育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和能力。
(二)提升(精英訓練)
學校聘請企業家、創業者、創業教練、國家級創業大賽的評委,針對不同階段的項目,分層次開展「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營&精英訓練營。目前,訓練營一年開設2期,通過集中訓練,拓展大學生的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深度打磨創業項目或創業構思;了解創業大賽的特點,把握評委的評分要點,有針對性的優化項目呈現;提供與創業講師深入交流的機會,積累人生第一批優質社會人脈。
(三)孵化(重點扶持)—落地(創業實體)
立足「健康中國」戰略和醫葯產業格局,中國葯科大學與中國醫葯城建立了「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成功舉辦2019年江蘇省大學生萬人計劃「新葯創制菁英」學術冬令營。構建了校企地三方聯動的實踐育人新模式,最大限度集成行業高校、區域政府、科研院所、企業各方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促進雙創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對接,助力雙創項目落地。
(四)對接(賽事交流)
通過開展「一院一賽」活動,承辦由葯學教指委主辦的「全國大學生葯苑論壇」 「全國醫葯院校葯學/中葯學大學生實驗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制葯工程設計競賽「等全國性學科競賽,提升學生實戰能力
長期以來,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葯大學子創新創業能力和學科競賽獲獎層次顯著提升:中國葯科大學先後榮獲2016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會優秀組織獎,2017年教育部「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18年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創業類項目榮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銀獎、江蘇省1金1銀2銅;創新類項目獲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金獎、全國大學生葯苑論壇一等獎、優秀論文、優秀壁報、全國生命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江蘇省大學生優秀專利創業項目大賽一等獎等榮譽。
Ⅶ 中國創新經濟將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心劑
近期,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不但展示了中國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巨大力量,更體現了世界經濟面向未來,合作共贏,中國所起到的積極引領作用。
G20峰會提到「今年,我們已經就《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達成共識「,這是中國發揮G20東道主國作用,推動各國增強在創新、結構性改革、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領域行動力的具體體現。也再次將創新經濟助力世界經濟復甦,推到了一個極重要的位置。
早在今年,4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設一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推動雙創邁向更高層次和水平。首批全國雙創示範基地有哪些?如何建設雙創示範基地?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實施意見》,給出了答案。
一、首批雙創示範基地名單(28個)
二、 雙創示範基地建設任務
(一)區域示範基地建設目標:
結合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以創業創新資源集聚區域為重點和抓手,集聚資本、人才、技術、政策等優勢資源,探索形成區域性的創業創新扶持制度體系和經驗。
建設重點:1. 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2. 完善雙創政策措施。3. 擴大創業投資來源。4. 構建創業創新生態。5. 加強雙創文化建設。
(二)高校和科研院所示範基地建設目標:
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載體,深化教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激勵制度,充分挖掘人力和技術資源,把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形成中國特色高校和科研院所雙創制度體系和經驗。
建設重點-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1. 完善創業人才培養和流動機制。2.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3. 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4. 建立健全雙創支撐服務體系。
(三)企業示範基地建設目標:
充分發揮創新能力突出、創業氛圍濃厚、資源整合能力強的領軍企業核心作用,引導企業轉型發展與雙創相結合,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形成大中小型企業聯合實施雙創的制度體系和經驗。
建設重點:1. 構建適合創業創新的企業管理體系。2. 激發企業員工創造力。3. 拓展創業創新投融資渠道。4. 開放企業創業創新資源。
三、步驟安排:
2016年上半年:
1. 首批雙創示範基地結合自身特點,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各自建設目標、建設重點、時間表和路線圖。
2. 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協等部門和單位論證、完善工作方案,建立執行評估體系和通報制度。
3. 示範基地工作方案應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2016年下半年:
首批雙創示範基地按照工作方案,完善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示範基地建設。
2017年上半年:
1. 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對示範基地建設開展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估。
2. 對於成熟的可復制可推廣的雙創模式和典型經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2017年下半年:
總結首批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經驗,完善制度設計,豐富示範基地內涵,逐步擴大示範基地范圍,組織後續示範基地建設。
當然,作為西部雙創的重心城市、具有示範作用的基地--成都,在雙創的落實與發展上,也是穩扎穩打,深入夯實,從而逐步展示其巨大的持續發展動能。
成都雙創載體發展基礎
作為全國六大中心城市之一,成都一直以來引領西部經濟發展,目前正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成都新型產業種類繁多、復合創新人才集聚、創新創業氛圍濃郁,日漸成為雙創沃土。同時,隨著國際合作深入推進,成都與德國、韓國等國家產業合作項目的設立更為成都雙創提供了國際化的多元支持。
成都雙創成果斐然,截至2015年底,成都新增科技型企業11000餘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758家,發明專利申請量29,791件。被《財富》雜志列入「2015年中國十大創業城市」,被譽為全國「3+2」(北京、上海、深圳+武漢、成都)創業基地城市。
成都雙創載體發展規模及空間分布
成都「雙創」快速發展催生對「雙創」載體的規模需求。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累計建成各類創新創業載體210家,面積達1540餘萬平方米。
其中國家級「雙創」載體38家,省級「雙創」載體1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數量達到21家,僅次於北京、深圳、天津、青島,引領中西部城市。
據了解,成都對雙創載體發展實施「3+M+N」的總體布局。
其中,「3」指菁蓉國際廣場、天府菁蓉中心、菁蓉小鎮三大眾創空間引領區,「M」指成都各區聯合域內高等院校或依託民營資本打造「M」個眾創空間集聚區,「N」指結合成都獨有的歷史文化積淀,打造數個具有成都特色的眾創空間。「3+M+N」的總體布局將持續優化成都雙創載體空間組織。
成都雙創載體發展特徵:
成都「雙創」載體發展呈現「四大」特徵。
一、圍繞成都優勢產業發展專業化「雙創」載體;
二、知名運營主體陸續來蓉,國際合作持續提升;
三、立足本土文化,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雙創」空間;
四、政府積極助推,創新載體發展扶持模式「四大」特徵。
創新將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強心劑,那麼成都一定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高速發展的強勁力量。
來源:猿團 http://www.yuantuan.com/
Ⅷ 廣州出台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城市人才發展文件
近日,廣州市委、市政府正式發布《關於實施「廣聚英才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廣聚英才計劃」),提出了19項創新舉措,全力集聚國內外「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快構築具有高度競爭力、輻射力、引領力的全球創新人才戰略高地。
這是自2016年出台產業領軍人才「1+4」政策文件、2017年底出台高層次人才支持政策後,廣州市在優化人才政策體系方面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大灣區內出台的首個城市人才發展戰略性文件。
對戰略科學家團隊實施「帶頭人全權負責制」
人才培養體系是人才戰略的基礎性工作。「廣聚英才計劃」探索實施「人才舉薦制」,將經廣州市高端創新人才舉薦委員會委員聯名推薦並通過公示的人才直接認定為市高層次人才或入選相應市級人才項目,與現有模式共同構成「認定+評定+推薦」的人才綜合評價體系,挖掘並支持一批大灣區急需緊缺人才,努力實現「塔尖更高、塔基更實」。
與此同時,該計劃發揮用人主體「自主評價」作用,鼓勵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企事業單位自主建立人才評價標准,並支持納入廣州市行業人才評價體系,開辟突出貢獻人才、高層次留學回國人才職稱評定「綠色通道」。
在人才待遇方面,對戰略科學家團隊實施「團隊帶頭人全權負責制」,賦予其用人權、用財權、用物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內部機構設置權和人才舉薦權,配置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感召力的事業發展平台,優先保障經費支持和工作條件,構建國際一流的新型人才發展體制和科研運行機制。對成長性好或業績突出的產業人才團隊,予以滾動支持或追加資助,探索按「一人一策」「一企一策」方式量身創設發展條件,扶持人才一路「快馬加鞭」。
「廣聚英才計劃」還給人才提供了全方位支持措施。在創新創業上,強化金融對人才創新創業的支持作用,探索實施「人才投」「人才貸」「人才保」項目,為人才解決發展道路上的「糧草之憂」。具體而言,搭建創投機構與人才創新項目充分對接平台,研究設立較大規模的人才創新創業基金。建立「人才服務銀行」為高層次人才創業提供最高2000萬元免抵押、免擔保的人才信用貸款。支持在穗保險機構創新推出系列保險產品,為人才分擔創業風險。
3年內新增3萬套人才公寓傑出人才可無償獲贈
針對當前廣州人才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廣聚英才計劃」在補齊短板弱項上發力,構建人才安居保障體系,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補貼或免租入住的人才公寓,貢獻突出的傑出人才可無償獲贈所租人才公寓。
按照計劃,廣州將通過新增籌建、園區配建、城市更新、共有產權等方式,力爭3年內新增3萬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賃住房,優先供給重點人才使用。對來穗工作並落戶的博士後、博士給予安家費或生活補貼,支持各區為碩士生、本科生等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滿足人才住房需求。
在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方面,廣州將規劃建設中國廣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集聚一批綜合實力強、專業化程度高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全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力資源服務業規模化發展。同時,每年評選一批創新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業領軍人才、人力資源服務創新項目,提升廣州全球配置人力資源能力。
此外,對入選國家、省重大人才工程的重點人才,按較高比例給予人才經費和項目資金配套,並對人才所在單位給予獎勵補貼。
擇優支持廣州高校人才在穗轉化科技成果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廣州是科教人才資源最為集聚、豐富的地區。按照「廣聚英才計劃」,廣州將每年擇優支持一批廣州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科技人才在穗轉化科技成果。
其中,將引導相關單位加大科研投入,把對房產的投資轉化為對高端科研儀器的儲備。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在科技型企業兼職或在崗對科技成果進行轉化,轉化所得凈收入可按不少於70%的比例獎勵給人才。
同時,建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聯盟,引導產業龍頭企業、金融機構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加速在穗產業化、商業化、品牌化、資本化,切實將廣州的科教人才集聚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動力。
「廣聚英才計劃」不僅提出一系列創新舉措,還優化整合提升現有市級人才項目。其中,優化提升「菁英計劃」留學項目,探索將港澳台地區知名高校優秀學生納入支持范圍,為其赴國外一流高校攻讀博士提供生活費和國際旅費;增設「基礎研究青年英才項目」,為基礎研究和重點產業方向相關專業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獎學金,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培才引才。
不斷集聚青年創新創業人才。一方面,打造青年創業「廣交會」。依託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打造「青年創新成果廣州交流會」,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峰會論壇、項目成果對接、人才引進洽談等活動,為海內外青年創新人才在穗發展提供人才、技術、項目、資本「一站式」對接平台。
另一方面,打造「人才基地+青年眾創空間」平台體系。依託產業園區、科技園區以及價值創新園區,高起點策劃建設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範基地,5年內規劃建設一批集總部辦公、創投資本、創業孵化、公共服務、國際交流、生態休閑於一體,「人才+產業+休閑」融合發展的高端創新創業平台,引導建設100個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青年眾創空間,著力營造「類海外」人才發展環境。
Ⅸ 什麼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2017年3月6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進一步激發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展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果,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社會投資對接平台,教育部定於2017年3月至10月舉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教育部下發關於舉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
同日,為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創新創業能力、鍛造創新創業精神,推動我院創新創業工作;同時也為2017年 「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選拔優秀項目和團隊,經研究決定舉辦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第二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我院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下發關於開展第二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