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博士學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國家規定,申請博士學位的人員應已獲得碩士學位,並在獲得碩士學位後工作五年以上(含五年)。申請人應在教學、科研、專門技術領域做出成績,在申請學位的學科領域,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獨立發表過四篇以上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或出版過高水平的學術著作,其科研成果獲得過省、部級以上獎勵。
這些要求都是申請博士學位的基本條件,任何人申請博士學位時,都必須具備。
② 博士研究生入學第一年就完成了畢業所需的發表論文要求是怎樣的體驗
入學第一年的博士就完成了畢業所要求的論文發表體驗就是:再也沒有借口推脫導師給安排的「額外」工作了,距離延期不遠了。
博士階段不是滿足發兩篇小論文就能順利畢業的,說到底,是要滿足導師對你的要求才能順利畢業。導師對你的要求是什麼呢,就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博士圈一直流傳這樣的話,要想博士畢業早,不多不少剛剛好。什麼意思?你博士讀的糟糕,發不出文章,想早畢業不可能。你博士讀的好,文章發的多,導師能讓你早早的跑掉嗎?肯定把你留下做項目,繼續輸出。所以,以為早早的滿足畢業要求就能高枕無憂,別天真了。
讀博早滿足畢業要求,不會出現想像中的那種美好體驗,只是會有更多的挑戰和更多的要求。當然,對於自我要求高,追求卓越的優秀博士來說,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不是高枕無憂的謀劃。
發表論文並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
讀博士需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對研究成果的總結和分享,就是編寫發表論文的過程。所以撰寫科學論文首先還是自己,要在自己的學術領域有專長,有研究成果。
只要我們的博士研究方向,選擇是符合自己的專長,自己有能力在就是自己的研究方向上獨立搜集資料,能夠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並且能夠通過科學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
這樣的研究成果,一定可以發表高水平的科學任務,所以撰寫科研論文並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
③ 考南師大博士,其中科研成果成績的評定標準是怎樣的60分有何要求
南師大比較看重考生的科研成果。科研成績所佔比重超過50%,具體數字可版能各個專業有所不同。
所有權發表的論文按照等級和文章質量進行評分,並且按照上面所說的這個比重計入總分。具體評分規則是:省級期刊60分-70分,核心期刊70分-80分,權威期刊80分-90分。多篇論文的情況下,以最高得分為本人的科研成果分。同等條件下,高等級的論文越多越好。
有過來人經驗,手中沒有三篇核心,報考南師大是比較吃虧的。
④ 博士期間毫無或幾乎無科研成果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大概就是一開組會就肯定被罵得狗血淋頭,任何時候在導師都膽戰心驚大氣不敢出,任何時候討論到誰誰誰又發表了什麼什麼文章的時候就不自主地把頭埋低點……
⑤ 博士申請條件
一、基礎條件
1 、優秀的 GPA
申請美國博士 GPA 最低要在 3.0 以上,想申請到全額獎學金的話, GPA 需要在 3.5 以上。
2 、優秀的 GRE/GMAT/LSAT/MCAT 和 TOEFL 成績
雖然很多美國大學對入學考試成績的要求不太高,但是隨著申請人數的逐年增長,成績越高的學生越佔有優勢,因此大家一定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認真准備入學考試,爭取考出最理想的水平。
TOEFL 考試只為母語為非英語國家的學生而設置,通常需要達到 100 分以上,才比較保險。 GMAT 考試用於申請美國的商學院, LSAT 考試用於申請美國法學院的 J.D. 學位, MCAT 考試用於申請美國的醫學院,每所學院對學生的成績要求各不相同,不過學生的成績需要超過最低錄取分數線 10 分以上才比較保險。
3 、具備高水平的研究能力
美國大學希望將博士生培養成為在研究領域內的最頂尖、最前沿的人才,所以申請者必須要具備很強的、獨立自主的科研能力。
美國的博士學習非常辛苦,不僅課業量大,而且每周要交一篇小論文,每月要交一篇大論文,相信對於絕大多數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學生來說,只有每天起早貪黑的搞設計、做實驗才可能完成學業任務,科研能力很強的學生或許還輕鬆些;導師在錄取每一名學生前都要對學生的學術能力進行考察,學生要提出自己獨到的學術觀點,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閱讀教授的論文著作,多進行相關的科研實驗,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學術觀點,此外教授還要知曉學生是否在世界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過文章及文章發表的篇數,通過這些來了解學生的科研能力。
二、合理的學校定位
博士申請中,選擇院校時,綜合排名並不是最重要的,專業排名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讀博士的目的就是要成為在研究領域內的頂尖人才,所以學校專業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未來的學術程度,當然越是專業排名靠前的學校越難申請,同學們在選擇時還是要慎重考慮。
三、合適的套磁溝通
在申請獎學金時,與導師的溝通至關重要,學生在遞交申請材料後,導師如果認為你的背景不錯就會主動給你回郵件,在溝通時還是結合專業,從學術上出發,如果你的學術觀點讓教授很滿意的話,應該能申請到全額獎學金。
四、文書材料的亮點突出
個人陳述是充分展現自身優勢的平台,但是大家在撰寫時也要注意字數不
⑥ 學士 碩士 博士的學術要求區別是什麼
區別如下:
學士是高等教育本科階段授予的學位名稱,大體可依學科類別分為理學學士、工學學士、文學學士、社會科學學士等。有些院校會提供銜接學士課程,予副學位課程畢業生升讀。
碩士是一個介於學士及博士之間的研究生學位,擁有碩士學位者通常象徵具有對其專注、所研究領域的基礎的獨立的思考能力。在教育方式上,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其中全日制碩士主要通過擁有各高等院校舉辦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來進行招生,非全日制碩士主要是指在職研究生。在學位劃分上,主要分為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兩種。
博士是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的稱呼,同樣也可用來稱呼已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主要通過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來進行招生。招收與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單位既有擁有碩士點的高等院校,也有相關科研機構。
⑦ 同濟大學博士畢業要求發幾篇SCI或者EI,有沒有其他什麼要求
公開發表1篇學術論文;或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排名前3名)等要求。
申請博士學位者,應以第一作者(包括導師第一作者,申請者為第二作者)或國際學術期刊的通訊作者,且申請人署名單位為同濟大學,至少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1篇學術論文。「公開發表的論文」是為在國內外有正式刊號的期刊或有正式刊號的會議論文集。
學位論文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三等獎及以上獎項的(有申請者個人獲獎證書,獲獎單位署名同濟大學),或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排名前3名),相當於前述1篇論文。同等學力申請學位參照此規定執行,申請專業學位者按有關規定執行。
(7)博士學術科研成果要求最低擴展閱讀:
同濟大學博士畢業的相關要求規定:
1、申請理學、醫學學科門類博士學位者,應有1篇論文發表在SCI或SCIE收錄期刊源上,或已被SCI或SCIE檢索(或有2篇發表在EI收錄期刊源上,或被EI檢索 )。
2、申請工學學科門類博士學位者,應有1篇論文發表在SCI、SCIE、EI收錄期刊源上,或已被SCI、SCIE、EI檢索。
3、申請哲學、法學、文學、管理學學科門類,及建築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者,應有1篇學術論文發表 SSCI、A&HCI、CSSCI 期刊源上,或全國性學科專業指導機構認定的學術期刊上。
⑧ 博士研究生論文發表的要求
復旦大學日前出台規定,從2011年入學的三個院系所開始試點,碩士生無須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發表2篇文章(原為3篇)即可畢業,一改多年來實行的一定要在核心期刊發文章才能畢業的規定。我想就自己十多年從事研究生培養、多年從事《敦煌學輯刊》編輯的經驗,對此發表一點看法。編輯不勝其擾
我的觀點是,首先,最好不要將在校期間是否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研究生畢業的硬性規定;其次,博士生和碩士生不要用統一尺度要求,博士生可以將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畢業條件之一,碩士生最好不要求發表論文。
碩士生一般研究水平不高,撰寫的學術論文多為概論性或者綜述性的,很難進入學術圈關於學術前沿問題的探討,也有許多論文是重復性研究,將他人研究成果進行二次加工後發表者不乏其人。作為期刊編輯不勝其擾。因為,第一,要對很多論文進行甄別,看其是否已經發表過;第二,考察研究成果是否有雷同現象;第三,核查學術觀點和論文內容有無抄襲現象。多數人情稿就是從這個層次來的,有些碩士生湊合出一篇論文,害怕發不了,就將導師名字掛上,有些告訴導師,還有很多沒有告訴導師,對編輯造成誤導,使得他們既擔心淹沒一個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時又害怕陷入抄襲門中糾纏不清。學術雜志成博士生培養者
目前各個學校對此標准不一,有權威期刊要求,也有核心期刊要求。蘭州大學原先要求必須在權威期刊發表,以歷史學為例,就是《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考古學報》,後來增加《中國史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又規定在以上權威期刊發表1篇或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3篇。最近又改為,在CSSCI來源期刊各大類的前60%發表3篇或者前30%發表1篇。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實際上無形中將博士生培養權給了各雜志的編輯們。
博士生能否畢業取決於學位論文的撰寫水平,而不是發表論文雜志的級別,最好的做法是不要拘泥於級別,在送審博士論文的同時或之前將博士生在校期間的學術成果送審,只要達到標准就可以,甚至一些好的博士學位論文,沒有前期發表成果,通過嚴格的送審程序,照樣可以畢業。人才培養是老話題
博士生的培養質量取決於導師指導水平、博士生的悟性和單位學術氛圍。導師指導水平是第一位的,指導水平不是導師的研究水平,很多專家很優秀,卻指導不出像樣的博士生,當然,沒有水平的導師絕對指導不出優秀的博士。另外,理科的實驗室模式不能用到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文科導師和博士生的關系只能是師生關系,絕不能像理工科那樣是老闆和員工的關系,成果也不能混在一起署名。
導師是博士生進入該領域的引路人,導師將以最短的時間引導博士生進入該學科前沿領域,根據學生的研究水平、能力和知識領域制定一個研究課題。導師要善於發掘博士生的潛質,做到身教、言教一致,鼓勵優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博士生的悟性和用功程度也是培養關鍵,沒有悟性的博士生很難培養,而有悟性不用功的博士生也培養不出高水平。悟性是博士生創新的基本條件,用功是博士生培養的最低要求。讓他們融壓力、動力和信心為一體,這樣不需要硬性要求,也會產出優秀成果。
⑨ 研究生考博士需要什麼條件
研究生考博士需要參加學校的博士研究生考試,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為例,其博士研究生的條件為
1、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2、已獲得國家承認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
3、國家承認的應屆碩士畢業生。
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使用方法:
應在申請人通過全部課程考試後的一年內完成。學位授予單位應指定博士生指導教師對申請人的論文進行必要的指導。申請人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應是在工作實踐中由本人獨立完成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以上內容參考: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⑩ 國家規定博士論文基本上要在多少字以上
國家沒有硬性規定博士論文的字數,不同學校所規定的博士生畢業論文的字數要求不同,以河南大學2019年上半年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要求為例:
學位論文主體部分(不包括參考文獻)的字數:
自然科學博士學位論文一般不少於5萬字;文科博士學位論文一般不少於8萬字;碩士學位論文一般不少於2萬字;碩士專業學位論文一般不少於1.5萬字。
(10)博士學術科研成果要求最低擴展閱讀:
博士論文類型的分類:
1、專題型
這是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2、論辯型
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3、綜述型
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4、綜合型
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
河南大學研究生院-2019研究生論文學位授予通知
網路-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