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橋

成果橋

發布時間:2022-01-14 00:06:20

❶ 浙江大橋塢鈾礦床

何勝忠湯江偉

(浙江省核工業二六九大隊,浙江金華321001)

[摘要]大橋塢鈾礦床位於贛杭構造火山岩鈾成礦帶東段的浙江段,產於壽昌-梅城中生代大型火山噴發帶南西段新路火山斷陷盆地內,為一火山岩型鈾礦床。礦床具有礦體品位較富、主礦體規模較大、礦體分布集中、礦石加工性能良好的特點,是浙江省域內第二大鈾礦床,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價值。

[關鍵詞]鈾礦床;大橋塢;浙江省

1發現和勘查過程

大橋塢鈾礦床位於浙江西部的衢州地區,鈾礦勘查工作始於1957年,在區內開展了不同方法、不同比例尺的各項地質和放射性測量工作,主要有1∶25000~1∶100000航空伽馬總量測量、1∶50000航空伽馬能譜測量、1∶100000~1∶200000航磁測量、1∶5000~1∶25000地面伽馬總量測量等,期間發現了一批鈾礦點、礦化點,積累了區域基礎成果資料。

1958年核工業華東地勘局608隊9隊在開展1∶25000地面伽馬普查時發現了大橋塢671、東灣677兩個相鄰的礦點,當年對大橋塢礦點開展了伽馬、愛曼詳測及少量槽、硐探揭露工作,發現了地表及淺部存在良好的鈾礦化。1962年核工業華東地勘局608隊7隊接管礦點的勘查工作,對大橋塢礦點進行了一定的地面普查和淺、深部揭露工作,共投入鑽探工作量746.69m,硐探865.06m,淺井4.10m,槽探1459.08m3,圈出了Ⅰ、Ⅱ、Ⅲ號3條地表鈾礦帶,並初步圈定了地表及淺部8個工業小礦體,估算資源量50t,於1963年底提交了礦點評價報告。

核工業華東地勘局608隊7隊同時還對大橋塢礦點東側相連的東灣礦點進行了一定的地表及淺部揭露工作,共投入硐探工作量321.85m,淺井47.10m,槽探2053.80m3,圈出了Ⅵ、Ⅶ、Ⅸ號3條地表鈾礦帶,估算資源量27.30t。

1990年核工業二六九大隊再次對大橋塢礦點開展普查工作,重點對Ⅰ號礦帶進行較系統的深部揭露,歷時6年,累計投入鑽探工作量17203.41m。於1995年底結束普查,1996年提交了Ⅰ號礦帶普查地質報告,礦點由此提升為小型礦床。此後,我國礦產勘查處於低谷期,地質勘查投入幾近衰竭,核工業系統進行了產業結構和找礦工作的戰略性調整,南方硬岩型鈾礦勘查全面停止,該區的鈾礦勘查工作也隨之停止。

2006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標志著我國地質找礦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南方硬岩型鈾礦勘查在停頓十年之後由此啟動,浙江被列為我國南方硬岩型鈾礦找礦的重點省份之一。在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的部署下,啟動了大橋塢礦床新一輪的普查找礦工作,從2006年起普查工作歷時6年,分為2006~2008年、2010~2012年兩個勘查周期實施。重點對大橋塢礦床Ⅰ、Ⅱ礦帶及東灣Ⅵ、Ⅶ、Ⅸ號礦帶全面開展了揭露控制,勘查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找礦成果。

第一個周期普查工作(2006~2008年):自2006年3月開始,由於鈾礦勘查工作停頓了十年之久,因此前期開展了大量的生產前准備工作,包括專用儀器設備選型與購置、量值溯源系統的建立、電力和火工品的申辦、人員的組織和培訓等工作,由此拉開了礦床新一輪普查工作的序幕。勘查的重點首先確定為大橋塢Ⅰ號礦帶以及探索東灣Ⅵ、Ⅶ、Ⅸ號礦帶,當年共投入鑽探工作量8000m,普查找礦工作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所探索的幾條礦帶找礦成果亮點紛呈。Ⅰ號礦帶深部發現了厚大的隱伏富礦體,獲得了較多的新增資源量,典型的如ZK12-19孔在深部見到了單礦體連續厚度18.74m、平均品位0.480%的隱伏礦體。東灣地段的3條地表礦帶原是深部揭露的空白區,此次是拉大間距作控制性揭露,結果陸續見到了良好的富礦體,如Ⅶ號礦帶的ZK7-11孔,在深部發現了單礦體連續厚度4.07米、平均品位0.407%的隱伏礦體。首個年度勘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極大地增強了對礦床勘查前景的信心。此後隨著勘查工作的深入,勘查成果不斷擴大,至2008年底結束了第一個3年期的普查工作,3年共完成鑽探工作量30060.97m,共施工鑽孔59個,大幅提升了礦床的規模,將礦床規模提升至中型以上。

第二個周期普查工作(2010~2012年):由中核地勘基金管理公司下達項目任務和項目經費。勘查的重點確定為以大橋塢Ⅰ、Ⅱ號礦帶為主體,勘查范圍繼續擴大,新開展勘查的Ⅱ號礦帶位於大橋塢中心斑岩體的南西側,以往沒有開展過深部揭露,在本周期內也相繼發現了較多的工業鈾礦體,隨著勘查的繼續深入,找礦成果持續顯現。第二個周期共完成鑽探工作量26006m,共施工鑽孔50個。

2006~2012年6年總計完成鑽探工作量56066.97m,共施工鑽孔109個。通過6年新一輪的普查工作,對大橋塢礦床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控制,完成了礦床的普查評價,將大橋塢礦床由小型規模提升為一個接近大型,而且品位相對較富的鈾礦床。

2礦床基本特徵

2.1礦床地質特徵

礦床位於贛杭構造火山岩鈾成礦帶東段的浙西北火山岩型鈾礦成礦帶之中,位於壽昌-梅城中生代大型火山噴發帶南西段新路火山斷陷盆地內(圖1)。

2.1.1地層

礦床地層分為盆地基底地層及蓋層地層兩部分。基底地層主要由前震旦系虹赤村組的一套淺變質雜砂岩及下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淺—濱海相含碳碎屑岩建造、硅質岩建造、碳酸鹽岩建造等組成,出露於火山盆地的周邊。蓋層地層由侏羅繫上統中酸、酸性陸相火山碎屑岩系組成,主要分布有勞村組(J3l)、黃尖組(J3h)和壽昌組(J3s)。

圖1 浙江大橋塢鈾礦床地質圖

1—第四系;2—上侏羅統壽昌組;3—上侏羅統黃尖組二段;4—上侏羅統黃尖組一段2層;5—上侏羅統黃尖組一段1層;6—上侏羅統旁村組;7—前震旦系;8—石英斑岩;9—花崗斑岩;10—輝綠岩;11—斷裂構造;12—復合斷裂構造;13—不整合地質界線;14—鈾礦床;15—鈾礦點;16—鈾異常點

(1)侏羅繫上統勞村組(J3l)

主要出露於礦區東部外側,其他地段有零星分布。主要岩性下部為紫紅色砂岩夾礫岩,上部為紫紅色—灰紫色凝灰質砂岩、粉砂岩及含礫砂岩等。

(2)侏羅繫上統黃尖組(J3h)

該組地層為礦床主要地層,大面積出露於礦區內。岩性以厚層狀流紋質含礫晶屑凝灰岩、晶屑熔結凝灰岩為主,夾少量凝灰質砂岩。

根據火山噴發旋迴黃尖組還可細分為兩段,是礦床主要的含礦層位。

(3)侏羅繫上統壽昌組(J3s)

零星出露於礦區北東部一帶。下部為雜色粉砂岩、頁岩;中部為流紋斑岩夾灰紫色厚層狀流紋質凝灰岩;上部為黃綠色泥岩、石英細砂岩夾粉砂岩。

2.1.2構造

(1)斷裂構造

北北東向雙橋斷裂和東灣斷裂是礦區兩條主幹斷裂構造,屬切層斷裂,是區內控制火山活動及熱流體活動的重要斷裂構造。北西向組斷裂構造在區內廣泛發育,是礦床的主要儲礦構造,常以構造破碎帶形式(或裂隙組)成組出現,一般長幾十米至幾百米,延伸不穩定,具拐彎、尖滅再現、分支復合、膨脹收縮及側列分布等特點,力學性質為張性—張扭性。其中F1斷裂是礦床的主幹斷裂構造,與鈾成礦關系密切,其與火山構造的交匯復合控制著礦床鈾礦體的產出。

(2)火山構造

在礦床中心地帶發育有一個復合型的火山通道,地表呈近似橢圓形,地表出露范圍約200m×300m,其中心部位被花崗斑岩侵入體充填,深部形態極為復雜。該地段岩漿活動呈現較鮮明的噴發、侵入、隱爆等多階段活動特點,是區內岩漿-火山活動及成礦活動中心。隱爆作用強烈,隱爆角礫岩發育,主要有震碎角礫岩和碎裂岩兩類,分布於火山通道邊緣或斷裂構造與花崗斑岩體(脈)交切復合部位。

2.1.3岩漿岩

岩漿活動主要表現為燕山期強烈的火山噴發和火山期後殘余岩漿的淺成侵入活動。礦床內主要發育充填於火山通道的中心斑岩體和廣泛發育環繞周邊的花崗斑岩岩脈,它們是礦床重要的賦礦地質體。

2.1.4圍岩蝕變

礦床熱液蝕變普遍而強烈,具多期多階段性特點,主要有水雲母化、赤鐵礦化(紅化)、金屬硫化物化(黑化)、黃鐵礦化、紫黑色螢石化、硅化、碳酸鹽化等。其中與鈾成礦關系最為密切的蝕變是水雲母化、紅化、黑化、螢石化等蝕變。

2.2鈾礦化特徵

2.2.1礦床礦帶分布特徵

大橋塢礦床共由Ⅰ、Ⅱ、Ⅲ號礦帶和東灣地段的Ⅵ、Ⅶ、Ⅸ號礦帶組成,其中Ⅰ號礦帶是礦床的主礦帶,是礦床鈾資源量分布的主體。

1)Ⅰ號礦帶:位於礦床中心部位,位於復合型火山通道(中心斑岩體)及其北東側地段。礦帶地表出露長度大於600m,地表鈾礦化特徵明顯。鈾礦化受北西向斷裂構造(F1)、火山通道和次火山岩體(脈)控制,深部與鈾成礦密切相關的隱爆角礫岩發育,鈾成礦作用十分強烈,發現較多的隱伏富大鈾礦體。礦體形態以脈狀為主,其次為透鏡狀,礦體總體走向310°~3300,傾向北東,傾角40°~620。Ⅰ號礦帶是礦床的主礦帶,約占礦床已發現資源量的70%。

2)Ⅱ號礦帶:位於大橋塢火山通道的南西地段,鈾礦化受F2斷裂和火山構造的聯合控制,地表礦化特徵不明顯,礦體均為盲礦體。礦體形態以脈狀為主,礦體總體走向305°~3100,傾向北東(少部分南西),傾角較平緩,一般為33°~45°。礦帶控制的資源量約占礦床已發現資源量的20%。

3)Ⅵ、Ⅶ、Ⅸ號礦帶:位於大橋塢火山通道南東側的東灣斷裂帶發育地段,鈾礦化主要受北北東向東灣斷裂控制,同時受次火山岩脈、隱爆角礫岩、層間破碎帶復合控制。鈾礦體呈透鏡狀、脈狀、薄層狀等形態產出。礦體規模相對較小,但品位普遍較富,單個礦體長10~30m,厚0.30~1.50m不等。鈾礦化主要產於次火山岩脈接觸帶、隱爆角礫岩發育部位、斷裂構造產狀變異部位和層間破碎帶中。

2.2.2礦體特徵

礦床所控制的工業礦體中除8個地表礦體外全部為盲礦體,其顯著的特點是礦床由數個主礦體為主導,其資源量約占礦床總資源量的55%,集中分布於Ⅰ號礦帶及Ⅱ號礦帶。其中Ⅰ-36號礦體是礦床最大的主礦體,單個礦體資源量超過礦床資源量的五分之一。除主礦體外,其他礦體一般以小至中等礦體居多,礦體走向長一般為40~100 m,最長275m;傾向長一般為40~70m,最長195m;平均厚度一般為1~3.5m,最大13.65m。礦體形態以脈狀為主,少量為透鏡狀。礦體走向主要為北西走向,礦體傾角在40°~62°之間,少部分礦體(Ⅱ號礦帶)礦體傾角相對較緩,以30°~45°為主。

礦床礦體品位以中等為主,主礦體中存在富礦段,各個礦體平均品位一般在0.080%~0.240%之間,以平均品位在0.100%以上的礦體佔多數,其中最大的主礦體平均品位為0.275%。

礦石物質成分較為簡單,鈾礦物主要為瀝青鈾礦,地表可見少量次生鈾礦物(硅鈣鈾礦、鈣鈾雲母、銅鈾雲母等),與鈾共(伴)生的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輝鉬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有方解石、石英、螢石、水雲母、綠泥石等。

礦床礦體在空間分布上較為集中,主要圍繞大橋塢中心斑岩體分布。礦體賦存標高一般在0~200m之間,尤其在100m標高上下最為集中,少部分礦體(Ⅱ號礦帶)最低賦存標高達-200m。礦體埋深主要集中在200~450m之間。

2.3鈾礦化控制因素

礦床鈾礦類型為火山岩脈型鈾礦。鈾成礦主要與成熟基底建造、區域性深大斷裂及其配套斷裂的多次活動、燕山晚期大規模火山噴發及火山期後熱流體的多次活動密切相關。鈾礦化主要受斷裂構造和火山構造的復合控制,礦化具多期疊加富集特徵。

斷裂構造是礦床鈾成礦的重要控制因素。北東向區域性深大斷裂與北北東向雙橋斷裂、東灣斷裂相互交匯復合,控制了產鈾火山斷陷盆地及火山通道的發育,配套產生的一系列北西向儲礦構造,控制著礦床鈾礦化的產出。鈾礦化主要產於該組儲礦斷裂構造帶內或其膨脹收縮、分支復合部位。

礦床中心部位發育的小型火山通道及其廣泛發育的次火山岩脈、隱爆角礫岩是鈾礦化富集的主要載體,它們與斷裂構造復合控制了礦床鈾礦體的空間分布。礦體常產於次火山岩脈的內外接觸帶、岩脈產狀變異、岩脈拐彎轉折或環抱等部位(圖2)。次火山岩脈的侵入及相伴的隱爆作用的發育,促進了含礦汽水熱液的活動,帶來深部的成礦物質及上升過程中所萃取圍岩中的鈾質,在隱爆作用形成震碎角礫岩、碎裂岩等特定的部位富集成礦。礦床鈾礦體大多分布於隱爆作用發育的部位。

圖2 大橋塢礦床12號勘探線剖面圖

1—黃尖組第二段;2—花崗斑岩;3—斷裂構造;4—工業礦體;5—低品位礦體;6—鑽孔及編號

圍岩蝕變的強烈發育促進了礦床鈾礦化的形成。礦床前期以發育大范圍面型水雲母化為特徵,主要圍繞火山通道(中心斑岩體)分布,向四周強度逐漸變弱,是礦床重要的礦前蝕變,為鈾的初步富集和定位奠定了基礎。成礦期的赤鐵礦化(紅化)和金屬硫化物化(黑化)兩期蝕變則促進了礦床工業鈾礦體的大規模形成。

3主要成果和創新點

3.1主要成果

大橋塢礦床通過新一輪的普查工作,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找礦成果,礦床的規模得到大幅擴大,將原來一個小型鈾礦床提升為近大型規模。通過勘查,礦床內發現了受斷裂構造和次火山岩體(脈)、隱爆角礫岩控制的大脈狀礦體,也發現了與相鄰白鶴岩670礦床同類型並與之相連的受層間礫岩透鏡體(層)控制的群脈狀礦體(Ⅸ號礦帶)。值得指出的是,在勘查過程中找到了礦床的礦集中心,發現了礦床主體資源量賦存的部位,在礦集中心地段發現了較多的富大礦體或礦段,其內還發現不少厚度在數米、品位在1%以上的特富礦段,這是以往礦床勘查中前所未見的,也是本輪勘查的亮點所在。因此,也大大提升了礦床鈾資源的品質和開發利用的價值。

3.2主要創新點

大橋塢礦床良好找礦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於地質認識的深化和找礦思路的突破,打破了前人固有的找礦模式。以往一直較為片面地認為礦床的鈾礦化主要控制因素是斷裂構造和地層岩性,忽略了火山構造對礦床鈾礦體發育的重要控製作用。囿於這樣的地質認識,以往找礦雖然取得一些成果,也獲得了一定的資源量,但未能發現大而富的鈾礦體,也未能解決礦床是否存在礦集中心或預測礦集中心的問題,因此,礦床的勘查一直以來未能取得大的突破,礦床規模也未能迅速擴大。

通過新一輪的勘查,對大橋塢礦床鈾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規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總結,地質認識有了較大的深化,認為礦床的鈾礦化主要受斷裂構造與火山構造(包括火山通道構造、次火山岩脈、隱爆角礫岩等)的復合控制,斷裂構造僅是礦床控礦因素之一,而更為重要的是火山構造的控製作用,它們是鈾礦化發育、定位的主導因素,是礦體賦存的重要地質體,兩者交匯復合就控制了礦床整體的空間定位,而地層岩性對鈾成礦的關聯度並不強。抓住了鈾礦化受斷裂構造與火山構造復合控制這一主線,注重火山構造的研究,勘查思路得以拓寬,在勘查實踐中有效地指導了勘查工程的部署,找礦效果得到了全面體現,發現了較多深部隱伏的大礦體,並確認了礦床的礦集中心地段,使勘查工作部署的目標更為明確和針對性更強,從而也使礦床規模的大幅提升和礦床的全面評價得以實現。

4開發利用狀況

大橋塢礦床處於新路火山斷陷盆地中,與同處盆地中的白鶴岩670鈾礦床毗鄰,相距不足500m,實際上大橋塢礦床的Ⅸ號礦帶已與670礦床相連,從空間分布和成礦地質環境上看兩個礦床應歸並為同一個礦床。670礦床是一個核工業771礦(浙江衢州鈾業有限責任公司)開采多年的老礦山,目前礦山資源近枯竭,已為危機礦山,礦山以往的採掘面已延伸至大橋塢礦床近旁,礦山的採掘、運輸、電力等系統基本齊備,為未來大橋塢礦床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大橋塢礦床優質資源條件也為礦山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產能,提供了扎實的資源基礎。

大橋塢礦床與670礦床同處一個成礦地質構造環境,地層岩性、斷裂構造和火山構造類同,其鈾礦石的礦石類型、物質成分、結構構造、鈾的存在形式等特徵均基本相同,其礦石的技術加工性能是可以類比的。白鶴岩670鈾礦床已開發利用30多年,以往礦山開採的礦石一直為工業堆浸原料,多年的工業生產表明其礦石技術加工性能良好,浸出率高,酸法堆浸的浸出率均在90%以上,為經濟型鈾礦石。

20世紀90年代末核工業771礦對大橋塢礦床也進行過一定的礦石技術加工性能試驗,在大橋塢礦床Ⅰ號礦帶的坑道內採取過試驗大樣,礦石量約800t,進行了工業堆浸試驗,礦山提供的工業堆浸試驗結果數據為:礦石粒度<4mm,堆浸時間60d,酸耗5%,鈾的浸出率平均為87%。表明礦床礦石浸出性能良好,屬經濟型礦石。

因此,大橋塢礦床的資源條件、礦石技術加工性能、地理位置和未來礦山建設條件等均具有較大的優勢,處理好開發利用的外部環境,礦床極具開發價值。

5結束語

大橋塢礦床是目前浙江省域內的一個優質鈾礦床,控制的鈾資源量已近大型規模,礦床規模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同時,礦床所處的新路火山斷陷盆地是浙江省域內一個重要的產鈾火山盆地,其鈾資源勘查前景十分廣闊,在火山盆地中除已發現大橋塢礦床和白鶴岩670鈾礦床外,其周邊已發現較多鈾礦點和礦化點,其中排門塢、嚴村、姜孟3片區域與大橋塢礦床同處一個成礦地質構造環境,鈾礦化特徵、控礦因素等基本相同,分布有礦點、礦化點及密集發育異常點,在地表及淺部已發現較好的工業鈾礦體,找礦信息十分強烈,幾片區域均具有提交中型以上鈾礦床的潛力,目前均未開展深入的勘查工作。因此,大橋塢礦床的外圍找礦潛力很大,整個區域具有提交省域內第二個鈾礦田的優越基礎。

參考文獻(略)

我國鈾礦勘查的重大進展和突破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發現和探明的鈾礦床實例

[作者簡介]何勝忠,男,1957年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浙江省核工業二六九大隊總工程師。1982年1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地質學系,長期從事鈾礦勘查工作,歷任野外分隊技術負責、大隊地質科長等職,主持完成有較多鈾及其他礦產的勘查項目,主持提交鈾礦床3個及其他礦種礦床數個。

閱讀全文

與成果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