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主要科研成果
出版了《海明威評傳》、《福克納評傳》、《加西亞·馬爾克斯評傳》、《普魯斯特評專傳》、《人屬文困惑與反思: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批判》《否定性思維:馬爾庫塞思想研究》、《美國文學簡史》、《蘇聯文學史》、《20世紀俄語詩史》、《俄國象徵派文學研究》、《明日觀花·蘇聯七八十年代小說的形式、風格問題》、《印度古典詩學》、《東方文學史》、《東方現代文學史》、《法國文學史》、《盧梭》、《柏拉圖詩學和藝術思想研究》、《20世紀外國國別文學史叢書》、《20世紀外國文學史》、《法國小說發展史》、《東歐文學史》、等重要論著和《堂·吉訶德》、《莎士比亞悲劇四種》、《葉芝抒情詩全集》、《普希金詩集》、《詩學》、《摩訶婆羅多》等譯著;編有大型研究資料《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書》、《二十世紀歐美文論叢書》和《馬可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這些論著和譯著對推動中國的外國文學研究產生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㈡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是國家獎嗎
是國家獎,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獎,真正的國家獎只有國家科技進步獎,但是屬於自然科學的。所以你說的這東東就屬於國家獎了。
㈢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一等獎:
朱信泉等主編《民國人物傳(1-11卷)》、劉小萌著《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聞黎明著《聞一多傳》、王建朗的論文《衰落期的炮艦與外交》、劉巍的論文《〈劉向歆父子年譜〉的學術背景與初始反響》、黃光域主編的工具書《中國近代專名翻譯詞典》、劉明逵主編的資料書《中國近代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
優秀獎:
李長莉著《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李玉貞著《馬林傳》、王奇生的論文《黨政關系:國民黨黨治在地方層級的運作》、鄧野的論文《東北問題與四平決戰》、左玉河的論文《評民初歷法上的「二元社會」》、汪朝光的論文《戰後國民黨對共政策的關鍵轉折——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的再研究》、羅敏的論文《戰後中國對越政策的演變》、鄭大華的論文《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後(1918-1927)中國思想界》、徐秀麗的論文《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掃盲運動的歷史考察》、尚明軒主編的工具書《宋慶齡年譜長編》。
㈣ 怎麼去衡量社科類科研成果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社科類科研成果,好多都是虛的,都是理論方面的研究
經濟效益 一般
社會效益 比較高 可以讓人們有豐富的精神食糧
㈤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成果榮譽
1977年以來,歷史研究復所所有多制項科研成果獲得部級以上獎項,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 37項,國家圖書獎3項,五個一工程獎1項,首屆國家社科基金優秀科研成果獎1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吳玉章基金委員會歷史學特別獎1項,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1項,胡繩青年學術獎1項,另外,還有多項成果獲得了國家古籍整理獎、中國圖書獎和省市一級的獎項。
㈥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成果及榮譽
截止到2011年,哲學研究所組織研究人員完成了大量科研任務,取得了大量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共完成和出版學術著作1200餘部、論文近19000篇、研究報告200餘份,還有學術資料整理、譯著、教材、學術工具書、計算機軟體等其他形式的成果,總字數超過4億。有近百部(篇)成果獲國家或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
哲學研究所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做出了積極的努力。1978年積極組織和參與學術界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為全國范圍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組織和參與了一批全國性的大型研究項目,如《中國大網路全書·哲學卷》、《中國哲學史資料選輯》、《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等;組織研究和取得了一批對學科建設和文化積累具有重大意義、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的成果,如金岳霖著《邏輯》、《論道》、《知識論》,賀麟著《近代唯心論簡釋》,賀麟譯《小邏輯》,賀麟、王玖興譯《精神現象學》,王玖興譯《全部知識學的基礎》,楊一之譯《邏輯學》,陳元暉著《馬赫主義批判》,劉及辰著《京都學派哲學》,容肇祖著《明代思想史》,汪奠基著《中國邏輯思想史》,王明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李澤厚著《批判哲學的批判》、《美的歷程》,葉秀山著《思·史·詩》、《前蘇格拉底哲學研究》、《希臘哲學從宇宙論到倫理學的過渡》,葉秀山、王樹人等著《西方哲學史》,蒙培元著《理學的演變》、《心靈超越與境界》,李存山、鄺柏林等著《中華文化通志·哲學志》,李德順、孫偉平著《家園:文化建設論綱》,李德順著《道德讀本》,劉奔著《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吳國盛著《科學的歷程》,陳瑛著《人生幸福論》,徐崇溫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諸葛殷同、張家龍等著《形式邏輯原理》,李景源著《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胡文耕著《科學前沿與哲學》,周禮全主編《邏輯網路辭典》,梁存秀譯《自然哲學》、《邏輯學》,張清宇著《哲學邏輯研究》,塗紀亮著《美國哲學史》,等等。此外,還主辦了一批有重大學術影響的學術期刊,如《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世界哲學》(哲學譯叢)、《中國哲學年鑒》等。
㈦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成果展示
2001年,由15所著名高校的科學研究與管理專家組成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指導委員會。版在指導委員會的指權導下,依託南京大學情報學、圖書館學2個博士點的優勢,中心研製開發了CSSCI資料庫,承擔了國家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江蘇省重點工程項目1項以及港台合作項目1項。現中心已完成1998—2009年12年CSSCI的數據製作並提供網上服務,出版了3套《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計量指標—論文、引文與期刊引用統計》。
CSSCI研製成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在2003年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建立科學公正的評審制度和評價體系,加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系統的建設。根據教育部文件的精神,中心正加緊CSSCI系統的開發與研究,為建立一個科學、公正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評價體系而奮斗。
㈧ 我想知道社科和科研的具體意思,還有他們的區別!
社科是社會科學的簡稱,與之相對的是自然科學。科研是科學研究之意。自然科學有科研,但社會科學也有科研,因為兩種都是科學。
㈨ 王智慧的科研成果
科研項目多次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項目以及北京市教委重點實驗室項目的研究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有: 1.《2008奧運會的舉辦對北京市民幸福指數影響的研究》2007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7BTY012) 2.《促進體育強國與全民健身運動協調發展戰略研究》2010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BTY030)3.《我國發達和欠發達省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效果的研究》2008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207SS08025) 4.《「學生體質健康標准」中大學生心血管機能評價指標有效性的實驗研究》2006北京市教委重點實驗室課題5.《學校武術嬗變的實踐反思與價值追求》2012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科研項目(WSH2012Q018)6.《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對我國農村體育影響的實證研究》2010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514ss10068) 著作:出版著作10餘部,具有代表性的有: 1.《散打技術與實戰能力訓練》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5(專著)2.《實用防身制敵術》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7(專著)3.《身體、社會與體育-中國體育發展的文化價值審視》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6(專著)4.《我國學校武術發展的實踐反思與戰略取向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5(專著) 5.《2008奧運會舉辦對北京市民幸福指數影響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1(專著)
6.《中國體育熱點問題研究》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6(專著) 教材1.《大學體育與健康基礎教程》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5.(主編) 2.《大學體育與健康新論》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4.(主編)
論文先後在《體育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上海體育學院學報》、《體育與科學》、《天津體育學院學報》、《體育學刊》、《體育文化導刊》、《成都體育學院學報》、《山東體育學院學報》、《首都體育學院學報》、《沈陽體育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50篇,其中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有40篇,CSSCI期刊36篇,(涵蓋國內10種體育類核心刊物,截至2010年國內體育類核心刊物總數為16種),部分文章被《人大書報資料中心》等權威機構轉載。主要代表作有:1. 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承辦地區居民幸福指數影響的實證研究[J].體育科學(權威期刊,CSSCI期刊).2012.(3).2. 邁向體育強國進程中兩個重要問題的戰略定位與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11.(2).3. 學校武術的嬗變:價值反思與實踐追求[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核心期刊).2012.(5).4. 搏擊運動:人類本性的延承與不同文化符號的傳達[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12.(1).5. 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體育文化實力的維度解析與提升路徑研究[J].體育與科學(CSSCI期刊)2011.(4).
6. 自然與社會:科技革命與體育倫理的辨析[J].體育文化導刊(CSSCI期刊)2012.(6).
㈩ 社科院是做什麼的機構
社科院是國務院直屬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
社科內院內容介紹:
中容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國務院直屬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成立於1955年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兼任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1977年5月7日,經中央批准,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
黨中央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黨中央國務院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