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13 14:14:19

『壹』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主要職能

黑龍江省社科聯的主要職能是:發揮黨和政府聯系黑龍江省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反映社會科學界的願望與要求,維護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正當權益;組織協調學術研究活動,開展學術交流;開展社會科學咨詢工作,促進社會科學理論研究成果社會化;宣傳普及社會科學知識和科研成果;編輯出版學術書刊和資料;獎勵和表彰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優秀學會和優秀學會工作者;授權對黑龍江省省社會科學的學會、協會、研究會進行業務管理。

『貳』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怎麼樣

簡介: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直屬的綜合性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黑龍江社科院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黑龍江分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和1964年成立的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1979年經省委批准正式合並為黑龍江社會科學院。 據2018年7月黑龍江社科院官網顯示,黑龍江社科院設有13個研究所(中心)、9個機關處室、2個科輔部門、1個辦刊單位、2個辦學單位,12個市地分院和6個省情調研基地;編制377人,在職300人,在校碩士研究生近180人;擁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1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

『叄』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的刊物項目

公開發行:《學習與探索》、《黑龍江社會科學》、《西伯利亞研究》、《黑龍江年鑒》、《黑龍江民營經濟年鑒》。
內部發行:《要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通訊》、《東北亞經濟信息參考》、《鄉情與對策》。
辦有5種公開發行期刊和送閱件《要報》。(《學習與探索》、《黑龍江社會科學》、《西伯利亞研究》、《黑龍江年鑒》、《中國—東北亞國家年鑒》五種對外發行刊物)。
據不完全統計,1979年至2009年末,全院共發表出版各類科研成果1萬4千餘項,專著、編著、譯著600餘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4項、東北邊疆工程項目17項;省社科規劃項目77項、省科技攻關項目27項。近500項(次)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肆』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評的獎評職好用嗎

看評職要求

『伍』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的基本情況

1979年在此基礎上組建省社會科學院。2004年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下發後,省委制定下發了《實施意見》,指出要把省社科院建設成為全國一流地方社會科學院。圍繞這一目標,近年來我院堅持科研強院、人才興院、制度管院、開門辦院,促進科學發展,堅定不移地把社科院建設成為堅強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陣地和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庫、智囊團。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的「智囊團」和「思想庫」。
20多年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堅持正確的辦院方針,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至2004年共出版了各類學術著作349部,編、譯著290部,發表各類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5768篇,提交研究報告708篇,其他成果4477篇。其中,獲國家級獎勵165項,省級獎勵233項,地市級獎勵350項;被實際工作部門採納的成果301多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5項,東北邊疆工程項目17項,省社科基金項目58項,省科技攻關項目21項。
有1個東北亞區域經濟研究基地和13個省級重點學科,即世界史、世界經濟、政治學、東北史、社會學、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社會主義、東北地方文化史、東北亞區域經濟、中俄關系史、哈爾濱猶太人歷史文化史、渤海國史和縣域經濟研究。
有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即世界經濟、產業經濟學、政治學理論、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社會學、世界史、專門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陸』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章程

第一章 總則
名稱本會定名為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英文譯名:Heilongjiang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HFSS.簡稱:黑龍江省社科聯。
第二條 性質
本會是在中共黑龍江省委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領導下的理論研究、理論宣傳、普及社會科學知識、為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咨詢論證服務的群眾團體,是由黑龍江省有社會科學職能的部門和省級各學會、協會、研究會以及各市(地)、大型企業、行業社科聯聯合組成的社會組織,是省委省政府聯系全省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
第三條 宗旨
本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和組織全省社會科學工作者,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學者、學術、學會服務的方向,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積極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研究、學術交流、社科普及和成果鑒評,促進全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發展,為全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武裝、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第四條 本會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黑龍江省社科聯是全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性社會團體的業務主管單位。
第二章 職能
第五條 本會的職能
(一)指導、組織、協調、監督全省社會科學界各學會、協會、研究會及民間學術團體、研究機構的工作,指導市(地)及大型企業、行業社科聯的工作。
(二)維護憲法和法律賦予團體會員和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黨和政府同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聯系,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四)組織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理論宣傳、普及社會科學知識、為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搞好咨詢論證,發揮組織協調作用。
第六條 本會的任務
宣傳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有領導、有計劃地組織並開展省內外理論研討與學術交流活動。 積極推動社會科學知識的普及和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培訓工作。 組織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的評獎工作。(五)促進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注意發現和培養社會科學的優秀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表彰獎勵優秀社會科學工作者和優秀學會工作者;努力創造條件,廣泛構築理論工作者彰顯作用的陣地和平台,為加強全省社會科學隊伍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六)圍繞全省重大問題,組織社會科學工作者開展咨詢服務,為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為社會提供服務。
(七) 搞好與國內外學者、學術團體之間的友好往來與合作,積極開展民間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八)編輯出版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編撰文獻資料,辦好本會會刊《學術交流》。
(九)受省委、省政府委託,做好新成立的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團體和民間學術研究機構的資格審查和管理工作。
(十)加強與省委省政府理論工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部門、實際工作部門和其他社會團體之間的聯系與協作。
第三章 會員
第七條 本會實行團體會員制
第八條凡依法成立的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團體和市(地)、縣(市)及大型企業、行業社科聯,申請參加本會並承認本會章程,經黑龍江省社科聯審批即為本會團體會員。
第九條 會員入會程序
(一)提交入會申請。
(二)經駐會主席辦公會議討論通過。
(三)由本會發給會員證。
第十條 會員的權利
(一)推選代表參加代表大會,代表享有本會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參加本會組織的活動。
(三)參加本會組織的社科評獎。
(四)對本會工作提出批評建議和進行監督。
(五)優先獲得本會提供的理論信息和資料。
(六)取得開展學術活動的必要幫助。
(七)有退會自由。
第十一條 會員的義務
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接受並完成本會委託的任務。向本會如實反映學會工作情況。(四)積極努力為全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服務。(五)按規定繳納會費。
第十二條 會員退會應書面報告本會,並交回會員證。
第十三條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駐會主席辦公會或主席團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 組織
第十四條 本會的組織原則為民主集中制
第十五條 黑龍江省社科聯代表大會是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代表大會由上屆委員會委員、團體會員和有關社會科學部門推選的代表和特邀代表組成。其職權是討論決定本會的工作方針、任務,修改章程,選舉委員會,審查和批准委員會工作報告,決議本會其他重大事項。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駐會主席辦公會召集,必要時可提前或延期召開。
第十六條 在本會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黑龍江省社科聯委員會是貫徹執行代表大會確立的工作方針的權力機構。委員會由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委員組成。其職權是負責制定和實施該屆委員會存續期間社科聯的工作計劃。
委員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
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召開一次,必要時也可以與年度工作會議合並召開。其任務是聽取工作匯報,制定當年工作計劃,決議其他事項。根據工作需要和委員變動情況,委員會有權通過民主程序增減部分委員。
第十七條主席團是黑龍江省社科聯委員會的執行機構,由委員會選出的專職主席、副主席和兼職副主席組成。在委員會閉會期間,由主席團行使委員會的職權。主席團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其職責是審議、部署、檢查、總結黑龍江省社科聯每年的主要工作。
第十八條駐會主席辦公會是黑龍江省社科聯委員會的日常工作機構。駐會主席、副主席的產生經中共黑龍江省委推薦,由黑龍江省社科聯代表大會選出的委員會選舉通過。駐會主席辦公會負責處理黑龍江省社科聯的日常工作。第十九條本會可根據工作需要設立若干專業委員會。
第五章 經費
第二十條 經費來源
財政撥款。 (二)會員會費。
(三)開展有償服務活動和興辦文化經濟實體所得的收益。 (四)社會贊助。
其他合法收入。第二十一條 經費使用
(一)本會所獲經費除必要的行政開支外,主要用於學術活動、刊物補貼、普及宣傳和評獎工作。
(二)本會經費收支公開,必要時向代表大會作經費收支情況報告。
第二十二條 經費管理
加強財務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自覺接受財政、審計機構和會員代表大會的檢查監督。
附則第二十三條 本會章程從代表大會通過之日起生效。本會章程解釋權屬黑龍江省社科聯委員會。
第二十四條本會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宣街20-6號;郵編:150001;法人代碼:50530121-2。

『柒』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是什麼級別

正廳級別
1、省科學院、省社科院一般都是正廳級別編制。
2、院長是正廳級別,與省教育廳廳長、省工商局長、地級市(如齊齊哈爾市)市長級別相同。

『捌』 黑龍江社科院刊物是核心期刊嗎

黑龍江社會科學 是c刊 你問下你們單位說的核心期刊是北大核心還是南大核心

如果是指南大核心,這個刊物對你們來說就是核心

刊名: 黑龍江社會科學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主辦: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周期: 雙月
出版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007-4937
CN: 23-1407/C
郵發代號:14-238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黑龍江社會科學
曾用刊名:龍江社會科學
創刊時間:1990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4—2015)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玖』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的科研成果

◆ 社會學學科依託的專業教研室成立於1996年,下設社會發展研究所,現有教師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6人;教授5人,副教授1人;博士3人,在讀博士5人),隊伍結構合理、優勢互補,教學科研實力雄厚。學科自覺面向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重大社會問題,依託哈工大優勢,形成信息與網路的社會問題研究,發展與現代化研究,當代傳媒與生活方式研究,休閑與時間利用研究等方向。近五年來,教學研究成果豐碩,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著作9部;科研項目21項;有多項成果獲獎。社會學學科又是學院「社會工程與管理」博士點的依託單位之一,擁有社會學碩士和本科專業。目前有碩士和本科畢業生120餘人,在校博士、碩士和本科生100餘人。
◆ 標志性研究論文
1.何明升,白淑英.論「在線」生存.哲學研究,2004⑿
2.何明升.網路生活中的情景定義與主體特徵.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⑿
3.何明升,李一軍.網路生活中的虛擬認同問題.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⑷
4.何明升.網路消費的測度方法及其管理意義.情報學報,2002⑶
5.何明升.網路消費的數學模型與應用分析.管理工程學報,2003⑴
6.王雅林.論社會創新.學習與探索,2002⑴
7.王雅林.「數字化生存」挑戰與生活方式的建構性調適.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⑹
8.王雅林.中國社會轉型研究的理論維度.社會科學研究,2003⑴
9.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論定位與當代意義----兼論馬克思關於生活方式論述的當代價值.社會科學研究,2004⑵
10.唐魁玉,白淑英.信息網路技術的二元多重特質及其理論基礎.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⑵
11.唐魁玉.網路技術創新的非線性動力學分析.科學學研究,2002⑷
12.唐魁玉.網路化思維及其理論意義.理論前沿,2001(23)
13.唐魁玉.關於網路對社會生活的影響限度問題.情報學報,2002⑶
14.尹海潔.信息化的發展與中國產業結構及勞動力結構的變遷.中國軟科學,2002⑹
15.尹海潔.社會轉型與城市貧困人口生活狀況的變化.中國人口科學,2004⑵
16.白淑英.何明升.BBS互動的結構和過程.社會學研究,2003⑸
17.劉 耳.論環境問題的社會維度.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⑿
18.劉 耳.休閑:一種文化價值觀的轉變.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⑸
19.劉 耳.西方休閑學研究述評.新華文摘,2001⑻
20.鄭中玉,何明升.「網路社會」的概念辨析.社會學研究,2004⑴
◆ 著作或教材
⒈何明升.叩開網路化生存之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⒉何明升.網路消費:理論模型與行為分析.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⒊王雅林,何明升主編:生存與超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⒋劉耳.中國綠色大學研究進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⒌王雅林,劉耳,徐利亞.城市休閑.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⒍王雅林,劉耳.構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較.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⒎尹海潔,劉耳.SPSS for Windows簡明教材.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⒏王雅林.中外城市閑暇生活方式比較.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⒐王雅林.中國東北經濟的發展.學苑出版社,2002
◆ 重要科研項目
⒈何明升.網路互動:一般理論與實證研究(03BSH01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2003-2004
⒉何明升.基於技術選擇的電信管制模型研究(2003DGQ2D043).國家軟科學課題,2004-2006
⒊何明升.網際網路對中國網民生活方式的影響及其社會控制研究(99BSH00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998-2002
⒋何明升.網路交流方式對中國網民生活方式的影響及其社會控制研究.美國福特基金課題,2000-2002
⒌何明升.網路媒體對我省社會生活的影響和對策研究(01B044).省社會科學基金,2002-2004
⒍何明升.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動力機制與模式選擇(2004AC9CT058).哈爾濱市科技局,2004-2006
⒎何明升.互聯網信息管理系統應用軟體研究.中共中央辦公廳,2004-2006
⒏何明升.國家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戰略規劃研究.信息產業部,2005-2007
⒐何明升.電信技術路徑選擇與政策協調研究(20040213005).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5-2007
⒑王雅林.中國大城市閑暇生活方式研究.美國福特基金重點課題,1998-2002
⒒王雅林.信息化對中國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及其社會良性運行研究(96ASH002).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1997-2003
⒓王雅林.邁向知識社會的研究型大學辦學理念與模式.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基金重點課題,2001-2003
⒔王雅林.基於新型工業化的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優化研究.黑龍江省軟科學重點課題,2003-2004
⒕王雅林.科學發展觀與哈爾濱市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哈爾濱市政府重點課題,2004-2005
⒖王雅林.新發展觀的學理基礎與東北區域發展應用研究(04ASH001).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2004-2006
⒗唐魁玉.師生代際互動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和道德品質的影響.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基金,2001-2003
◆ 科研成果重要獎項
⒈何明升等.網際網路對中國網民生活方式的影響及其社會控制研究(調研報告). 黑龍江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
⒉何明升.信息化進程中的生活觀轉型問題(論文).黑龍江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
⒊何明升等.技術引進與外向型經濟發展研究(調研報告). 黑龍江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0
⒋何明升.網路生活中的虛擬認同問題(論文).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4
⒌唐魁玉.近五十年國民生活方式的變遷(論文).黑龍江省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2002
⒍唐魁玉.創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思考 (論文).黑龍江省優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二等獎,2004
⒎白淑英.基於BBS的網路交往特徵(論文.青年). 黑龍江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4
⒏尹海潔,白淑英.研究性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論文).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 ◆ 國際貿易學、世界經濟學科以1992年冬組建成立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研室為依託,下設東北亞經濟研究所。現有教師14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講師4人,助教1人)。目前承擔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文)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的教學,專業本科生的實習活動和畢業論文指導,以及國際貿易學和世界經濟碩士點研究生的學位基礎課、學位課、專題學位課。國際貿易學學科碩士點建於2001年,200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世界經濟學科碩士點建於2003年,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兩學科共有碩士指導教師7人。國際貿易學學科的研究方向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證,國際貿易理論、政策、法律與實務等,已培養研究生17人;世界經濟學科的研究方向為:東北亞經濟技術合作研究,發達國家宏觀調控理論與政策。學科近5年來共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計委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論著、教材11部,獲省部級獎5項。
◆ 標志性研究論文
1.譚晶.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理論分析.理論探討,2001⑷
2.李平.美國知識產權制度的歷史發展.求是學刊,2002⑵
3.肖玲諾.傳統企業電子商務與信息化管理.科學學研究,2002⑸
4.李淑霞.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與市場化路徑.學習與探索,2002⑵.
5.李淑霞.當前日本經濟體制改革縱覽.現代日本經濟,2002⑶
6.韓秋.資產證券化創新及其在中國的前景.求實學刊,2003⑸
7.譚晶.發展中國家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中國的啟示.理論探討,2003⑸
8.李平.日本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中國的啟示.現代日本經濟,2003⑹
9.鍾曉兵.VaR在中國金融遠期上的應用.理論探討,2004⑷
10.肖玲諾.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知本性合作.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⑹
11.鍾曉兵.名義錨的選擇分析.中國軟科學,2004⑺
12.伍楠林.反傾銷的經濟學理論探悉及中國的對策.學習與探索,2005⑵
◆ 著作或教材
1.李長勝(副主編).中國綠色大學研究進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李長勝(副主編).道法自然—生態智慧與理念.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
3.李長勝(參編).科學技術與可持續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伍楠林.Русская диаспора в Китае 20-30гг ХХ века
5.李平(編著).國際貿易實物新編.哈工程出版社,2001
6.丁溪.侯銀霞(編著).國際商貿英語(第二版).哈工大出版社,2003
7.丁溪.侯銀霞(編著).對外貿易英文函電.哈工大出版社,2003
8.趙萍(編著).經濟數學基礎及應用(修訂版).哈工大出版社,2004
9.韓秋(副主編).公共財政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10.李淑霞等(編著).跨國公司經營戰略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
◆ 重要科研項目
1.李廣和,李長勝等.環境保護的經濟機理及其經濟調控手段體系研究(00BJY3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0/03—2002/10
2.葉平.李長勝.龍江縣生態經濟整體規劃研究。省科委課題.2001—2003
3.李長勝.東北天然林可持續經營技術試驗示範(2003-043-l43).國家林業局課題.2004—2006
4.高長春,李淑霞等.積極財政政策動態約束模型研究(BJG6007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0/03—2002/10
5.李廣和,李 平等.大慶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選擇研究。大慶市科委,2001/02—2001/12
6.肖玲諾.信息化對社會生活影響問題研究.黑龍江省科技廳,2002/8—2003/12
7.肖玲諾.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的有效性(701310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2/8—2005/12
8.高長春,李淑霞等.經濟增長:中日財政政策選擇的最優次序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3/03——2005/06
9.李廣和,鍾小兵等。安全技術防範經濟性分析與產業發展結構研究.國家計委,1999/08—2000/12
10.鍾小兵.楊尊亮.生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經濟調控手段研究.省自然科學基金,2002/03—2003/12
11.鍾小兵,李平等.哈爾濱高新區促進中俄科技產業化合作發展戰略研究(國科火字[2004]61號).科技部火炬計劃軟課題,2004/09—2005/09
◆ 科研成果重要獎項
⒈李長勝.測樹學多媒體教學研究.省教育廳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00
⒉李長勝.生態林業工程和森林生態系統效益計量化評價.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第2名),2002
⒊李長勝.林業生態工程10種森林生態效益計量理論與方法.黑龍江省自然科學技術學術成果二等獎(第2名),2002
⒋李長勝.哈爾濱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研究.黑龍江省自然科學技術學術成果2等獎
(第2名),2002
⒌李長勝.林木採伐管理系統.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一等獎(第7名),2003
⒍李長勝.黑龍江省森工天然林社會林業工程創新體系研究與實施.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1名),2005 ◆ 學科依託的政治經濟學教研室建立於1954年,1984年獲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教師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學科長期為全校本科生開設公共基礎理論課。近幾年還為全校本科生開設出8門選修課。1999年政治經濟學課程被列為學校重點建設課程,2002年被評為學校優秀課程。現有碩士生導師4名。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投資經濟理論、開放型經濟理論。學科至今已培養出150多名統招研究生,320多名在職研究生。近5年來, 承擔了國家、省部、地市級課題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5本,獲各種級別的科研和教學成果獎10餘項。本學科的教師還分別在各種級別的學會及學術團體和政府咨詢機構中任要職,在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與建設中做出了較大貢獻。
◆ 標志性研究論文
⒈ 任熹真. 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優化標准探析.經濟學家,2001⑷
⒉ 任熹真. 公司治理與投資者利益保護.中國流通經濟,2005⑹
3.任熹真. 對現代資本結構優化標準的探析.經濟研究參考(經濟學文摘),2001
⒌ 任熹真.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問題分析.哈工大學報,2001⑵
⒎ 李鵬雁.中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品種選擇及流程設計.中國軟科學,2002.2
⒏ 李鵬雁.China』s Optimal Choice of Mortgage Securities . Proceedings of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ISTP收錄)
⒐ 李鵬雁. The Analysis of Capital Structure of Chinese Real Estate Listed Companie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⑶ (EI源)
⒒ 朱加鳳..日本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一般性研究. 求是學刊,2002⑷
⒓ 朱加鳳. 論轉型時期的政策利潤.求是學刊,2001⑴
◆ 著作或教材
⒈ 任熹真,李鵬雁主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程.哈工大出版社,2002.8
⒉ 任熹真,李鵬雁主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哈工大出版社,2004.8
⒊ 任熹真(主編).經濟理論與教學改革研究.哈工大出版社,2003.8
◆ 重要科研項目:
1.任熹真.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研究.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軟科學重大項目,2000—2002
2.任熹真.石油價格可比性研究.橫向課題,2001—2003
⒊ 任熹真(參與).經濟與人口可持續發展研究.黑龍江省社科基金項目,2002----2004
4.李鵬雁.中國房地產企業融資與投資模式研究 .橫向課題,2002-2004 .
⒌ 李鵬雁(參與).基於新型工業化的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優化研究.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2003-2005
⒍ 朱加鳳(參與).積極財政政策的動態約束模型及國際比較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3
⒎ 朱加鳳(參與).「兩課」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整體發展的研究.省「十五」規劃重點項目,2002
◆ 科研成果重要獎項
1.任熹真.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問題分析(論文).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2
⒉ 任熹真.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對策研究(調研報告).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4

『拾』 請問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怎麼樣,還有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各方面,越全越好,速度,回答後加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

歷史沿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於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胡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胡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

建院前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有經濟研究所、哲學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歷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歷史研究所、文學研所、外國文學研究所、語言研究所、法學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所和情報資料研究室等14個研究單位,總人數2200多人。

從1977年至1981年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先後成立了工業經濟研究所、農村發展研究所、財貿經濟研究所、新聞研究所(現為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後與世界經濟研究所合並成立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美國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西歐研究所(現為歐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研究生院和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等16個研究和出版單位。蘇聯東歐研究所(現為東歐中亞研究所)、西亞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也在這個時期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

1981年以後成立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文獻信息中心、邊疆史地研究中心、政治學研究所、台灣研究所和亞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現有研究所31個,研究中心45個,含二三級學科近300個,其中重點學科120個。全院總人數4200多人,有科研業務人員3200多人,其中高級專業人員1676名,中級專業人員1200多名。他們中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名、學術造詣高深的專家學者和在學術理論研究方面嶄露頭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幹。

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科研方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科學發展規劃,是與國家五年計劃的實施同步進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除組織各研究所承擔相當數量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研究項目外,還根據國家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的需要和各學科的特點及其發展,確定院重點項目和所重點項目。同時積極承擔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或委託的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具有全局意義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的研究任務。重點研究項目通常是以課題組的形式進行的,參加者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接受院、研究所的委託或自願選擇研究任務。許多重大課題,由多學科的學者參加,利用多學科綜合優勢,進行研究。也有一部分科研業務人員,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和興趣,獨立地進行研究。

文獻資料的積累和利用,是各學科研究工作的基本條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設有綜合性的圖書館,絕大部分研究所設有專業性的圖書館,擁有古今中外的基本文獻資料,館藏圖書已達537萬余冊。其中包括了相當數量的善本典籍、珍本圖書。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文獻信息中心和各研究所,分別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建立了圖書資料交換關系,並通過各種動態性、資料性刊物和文獻題錄、論文索引等信息載體,為科學研究工作提供豐富的資料和學術信息。

學術交流

廣泛地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長期堅持的方針。近些年來對外學術交流不斷發展。在交流規模上,從1978年10多批數十人次發展到1995年1398批、4100多人次。在地區分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外交流已遍及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國外約200多個社科研究機構、學術團體、高等院校、基金會和政府有關部門建立了交流關系,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定了交流協議。交流對象既有發達國家,也有廣大發展中國家。許多國家的元首、政府總理、內閣長官及政界、學界著名人士到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訪問、講演,外國駐華使領館官員、國際機構代表以及海外記者也經常來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展學術訪談。頻繁的交流活動,不僅促進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而且增進了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對外交流,有互派學者考察訪問、開展合作研究、互派長期留學進修生、舉辦雙邊或多邊學術研討會、互邀學者講學等多種形式。近年來,各個學科,無論是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民族學、宗教學等傳統學科,還是與中國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法制建設和創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密切相關的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國際關系學等學科,在對外學術交流中都得到了發展,科學研究工作開展得更加活躍。

日益發展的對外學術交流活動,對繁榮中國社會科學事業、促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對外學術交流與課題研究和學科建設緊密結合,通過對外學術交流,促進重點科研項目和學科發展。一批研究人員通過留學進修和訪問交流,拓寬了學術視野,業務上得到了培養和提高,許多人已成為科研骨幹或學科帶頭人。

科研成就

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術著作、科學論文、調查研究報告、資料翻譯和文獻整理等形式向社會各界提供科研產品。建院以來,共出版學術著作4293本,科學論文54517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7268份,翻譯著作2787本,翻譯論文16108篇,以及相當數量的古籍整理、校勘、注釋、各種工具書和普及讀物。年平均出版學術著作300本、科學論文3890多種、研究報告510多篇。

這些科研成果闡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發展戰略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及政策咨詢;為社會發展和民主法制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實施方案;整理和弘揚傳統歷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和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科學文化,推動學科建設。許多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考古》、《哲學研究》、《經濟研究》、《法學研究》、《文學評論》、《世界經濟》等82種學術刊物,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學術信息。以出版學術著作為宗旨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和經濟管理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社會科學研究著作,為中國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閱讀全文

與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