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為國際防沙治沙工作做出了哪些貢獻
中國為國際防沙做個不少工作,綠化,栽樹,挖水槽,還在不斷的改進新方法,記需防沙。
2. 中國應對荒漠化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此外,中國的科研人員還為利比亞海岸公路和沙漠公路風沙災害防治項目承擔了工程設計工作,為利比亞培訓了20名技術人員;完成了「土庫曼阿姆河右岸天然氣項目綠化工程」方案設計;為哈薩克阿斯塔納生態屏障建設和茅利塔尼亞首都圈防護工程做了物種篩選。
幫助中亞國家生態重建,用科技幫助絲綢之路經濟帶重現綠色生機的希望。未來中國還將與更多非洲、中亞國家開展荒漠化防治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2)中國防沙成果擴展閱讀: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乾旱(基本條件)、地表鬆散物質(物質基礎)、大風吹揚(動力),沒有植被(保護)等。
以風力作用下的荒漠化過程為例,包括發生、發展和形成3個階段:
①發生階段。僅存在發生荒漠化的條件,如氣候乾燥、地表植被開始被破壞等,即潛在荒漠化。
②發展階段。地面植被已被破壞,出現風蝕、粗化、斑點狀流沙和低矮灌叢沙堆。隨風沙活動加劇,進一步出現流動沙丘或吹揚的灌叢沙堆,包括發展中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佔土地面積20%以下)和強烈發展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佔土地面積20~50%)。
③形成階段。地表廣泛分布流動沙丘或吹揚的灌叢沙堆,其面積占土地面積50%以上,為嚴重荒漠化。
3. 中國荒漠化防治如何助力沿線國家
6月17日是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雷加強16日在蘭州表示,將匯集中國國內防沙治沙最新成果和智慧,篩選出若干適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術,推動中國防沙治沙成果走出國門,分享中國治沙經驗與智慧。
據雷加強介紹,該所申報的對發展中國家科技援助項目「非洲綠色長城建設適宜技術合作研究與示範」獲得中國官方批復立項,中國荒漠化防治的新技術將走進非洲。雷加強說,該項目要完成兩個「清單」。其一,是系統了解和診斷非洲荒漠化問題和技術需求;其二是收集中國荒漠化防治新技術、材料和產品,並進行技術環境適應性評估,列出中國能夠提供給當地的技術清單。該項目還將在非洲建立中國荒漠化治理技術展示區,構建適宜於非洲「綠色長城」技術應用模式。來源:中國新聞網
4. 中國現在,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有哪些科技成果
http://www.zhb.gov.cn/tech/cgyzl/cggb/200804/t20080414_121120.htm
這里有很多,不過是表格,復不過來了
--------------------------------------------------------------------
這里有6個比內較詳細容的
http://www.gzb.ac.cn/system/Upjpeg/200855945993192.doc
5. 中國可以怎樣科學防沙治沙
我覺得中國可以扎草方格,可以說,用草方格治沙是世界治沙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草方格沙障是一種防風固沙、涵養水分的治沙方法。草方格固沙,顧名思義是利用廢棄的麥草一束束呈方格狀鋪在沙上,再用鐵鍬軋進沙中,留麥草的1/3或一半自然堅立在四邊, 然後將方格中心的沙子撥向四周麥草根部,使麥草牢牢地堅立在沙地上。長方形、三角形、棱形、圓形等的防沙效果,都比不上正方形,當草方格穩定流沙以後,還可以在其中進行植草、種樹,進一步改善沙漠地區的生態環境。
6. 中國的治沙經驗,為什麼在國際上會受到熱捧
中國在治理土地沙漠化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在最近的一次治沙成果統計數據上,中國是近十年來貢獻最大的一個國家,並且成為了第一個讓土地停止退化的國家。土地沙漠化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面臨著這個威脅,而中國是其中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來中國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中國在這方面的治理經驗也受到了全世界的追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治理方法十分先進,且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中國對於治沙是極為重視的,從國家到個人無不為此傾盡全力,在多方的努力下,我國研發出了多種治沙技術,並開創了許多先進的治沙理念,為全世界做出了表率。從最開始的人工治理,到後來的機械式治沙,再到近期的“螞蟻森林”治沙方式,中國在治沙方面一直都在探索實踐,在成功降低我國沙漠化土地面積的同時,全世界也從中獲取了不少利益。
7. 沙塵暴的預防成果
4月26日 21:46 長期以來,有關沙塵暴的危害早已「罄竹難書」。但是,沙塵暴對地球環境和人類的貢獻卻始終鮮為人知。最新研究證明,沙塵暴形成的氣溶膠在高空有全球循環的演變特點。撒哈拉荒漠塵埃伴隨大風上升氣流能漂移到7000公里以外的大西洋和南美洲的亞馬 孫 地區, 中亞等影響中國的沙塵暴,能夠影響到朝鮮半島、日本 以及1.0萬公里之外的夏威夷 。澳大利亞中部地區的塵埃可輸送降落到 3500公里外的新加坡。誰曾想,正是由於撒哈拉沙漠富含養分的塵土「入侵」亞馬孫河流域,才是她形成了廣闊富饒的熱帶雨林,而不是一望無垠的草原;中亞沙塵暴所提供的塵埃,形成了夏威夷與阿拉斯加之間極其豐富的漁業資源。這些塵埃中含有大量的鐵,有助於浮游生物的生長,促進了大量魚類的繁衍。大氣中大量含有沙塵微粒不但能緩解下游地區酸雨危害程度,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因大氣凝結核的增多使下游地區降水量增加,而且鐵、鈣等沙塵對海洋的生物鏈也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日本科學家觀測研究認為,黃沙作為日本過冷卻雲的凍結核,對形成降水起到重要作用。黃沙冰晶核帶有鹼性,對防止韓國、日本酸雨的產生起著積極的中和作用。目前,有關沙塵在大氣中長時間停留並在大范圍內輸送和沉降,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和海洋沉積物的貢獻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的關注。
影響我國沙塵暴沙塵源區之一的沙漠早在1.1億年以前就已經形成,比較年輕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也已有200多萬年的歷史了。在被「風吹成的黃土高原」廣大丘陵、溝壑區覆蓋的數十米至數百米厚的黃土,也是在200多萬年前第四亞冰期乾燥寒冷氣象條件下,由發源於西伯利亞冷高壓的強大冬季風,從中亞、蒙古高原和新疆等地戈壁、沙漠中攜帶來的粉砂沉積而成。 目前,在 人類無法改變和控制沙塵暴天氣形成的自然因素下, 要減輕沙塵暴災害造成的損失,就要保護和改善乾旱地區 生態環境 狀況,減少沙漠化土地。但是要讓中亞和我國西北地區廣闊的沙漠化地貌得到根本改變,尚需復
8. 中國對於治沙防沙都做了哪方面的工作
2000年,我國北方地區連續出現10餘次沙塵暴、揚沙和浮塵天氣,給交通運輸、人民生活環境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世紀之交(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元月1日),甘肅省河西走廊又出現強沙塵暴,蘭州市出現浮塵。今年3月底以前,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西部已出現沙塵天氣9次之多。3月中旬,南京市也出現沙塵天氣,引起人們的恐慌。為此,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委託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植物研究所派出專家,並與中央電視台記者合作,分兵兩路,分別對甘肅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強沙塵暴區和內蒙古中部北京沙塵天氣的塵源區作「探索沙塵暴」科學考察。本次考察的目的是探索近期我國沙塵暴頻頻發生的原因,追尋沙塵暴的源區,提出減輕沙塵暴危害的對策。 我國沙塵暴出現的特徵 根據沙塵暴發生頻率、強度、沙塵物質組成與分布、生態現狀、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強度,結合區域環境背景將中國北方劃分出4個主要沙塵暴中心和源區:1)甘肅河西走廊及內蒙古阿拉善盟;2)南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3)內蒙古陰山北坡及渾善達克沙地毗鄰地區;4)蒙陝寧長城沿線。上述沙塵暴多發地區的沙塵也常隨西風和西北氣流輸送到華北及長江中下游,形成沙塵天氣。 沙塵暴的發生一般需要強勁的風力、豐富的沙塵源和不穩定的空氣層結3個條件。裸露地表富有鬆散、乾燥的沙塵是沙塵暴形成的物質基礎;足夠強勁持久的風力和不穩定的空氣層結是沙塵暴形成的必要氣象動力和熱力條件。 沙塵暴多發生在春季的3~5月,以午後為多,其伸展高度一般為1000~……國家環保工作進行的還不夠.中國大部分人對環保的意識還很差.國家基本上沒做什麼宣傳工作,主要是政府大部分人都沒這概念.直得深思
9. 中國因為在防治荒漠化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榮獲2017年的什麼獎啊在線等
中國因為在防治荒漠化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榮獲2017年的「未來政策獎」銀獎。世界未來委員會是一個致力於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可持續發展政策以保護人類未來利益的國際性非營利機構。「未來政策獎」被譽為「政策界的奧斯卡獎」,是全球唯一一個以政策而不是人為獎勵對象的國際獎項。
2017年「未來政策獎」將焦點放在迫在眉睫的環境挑戰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上,獎項的獲得者都是來自受荒漠化影響的國家,中國用實際行動向全球其他國家展示了對於環境治理的堅定信念和巨大決心。
(9)中國防沙成果擴展閱讀
一、2017年8月22日,世界未來委員會與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公布了2017年「未來政策獎」,以表彰世界上最佳的防治荒漠化與土地退化政策。中國因為在防治荒漠化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榮獲2017年「未來政策獎」銀獎,頒獎儀式將於2017年9月在中國鄂爾多斯召開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期間舉行。
二、為防治荒漠化,中國先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全國防沙治沙規劃》,推行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制,相繼實施了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態修復工程。
三、開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國家沙漠公園建設,對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進行嚴格保護和集中治理。通過實施重點工程,開展大規模治理,實現了荒漠化擴展態勢整體遏制、荒漠化面積持續縮減、荒漠生態功能增強。
10. 中國怎樣防沙治沙
防沙治沙是一個很長期的問題,不是說依靠政府,或者依靠一些社會團體的力量就可以解決的。
治理殺害以下幾個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1.治沙首先需要有水,這是治理殺害中最大的一項投資,必須國家出資才可以進行下去。
2.治沙的根本需要植樹種草,這一項投資也是很龐大的,同樣需要國家與社會團體共同來執行。
3.治理殺害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植樹種草的辦法,通過包圍的方式來進行,一般在沙漠的邊緣地帶開始,種植防沙林,時間久了,會有明顯效果,然後繼續向沙漠中心地帶治理
4.治沙需要統一思想,統一的不僅僅是執政者的思想,畢竟數木擺在那裡,需要防止盜竊行為,所以這一點上,對防沙區的人民的思想覺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5.治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別說三年五年,就是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看到實際的進展,這就需要我們的地方領導改變自己的政績觀,一任接一任,持之以恆的把這個事情做下去,不能因為沒有效果,就不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