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地確權是什麼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是指對家庭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其他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確權登記頒證。
家庭承包土地的確權登記頒證,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規定,由區縣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對家庭農戶承包土地的地塊、面積、空間位置等信息及其變動情況記載於登記簿,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以進一步明確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各項權益。這是此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重點。
其他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對家庭承包以外的其他承包經營土地的地塊、面積、空間位置等信息及其變動情況記載於登記簿,經區縣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予以確認土地承包的權益。其他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確權登記頒證需由當事人提出申請,經縣級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根據法律法規進行嚴格審核後,符合法律規定的,可參照家庭承包經營方式予以登記頒證。對境外企業、組織和個人租賃農村集體土地的,暫時不予登記。
②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有哪些測繪成果
山東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結束後,應提交以下成果資料:
文字成果
1、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及資料庫建設技術設計書
2、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及資料庫建設工作報告
3、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及資料庫建設技術報告
4、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及資料庫建設質量檢查報告
圖件成果
1、地籍圖分幅接合表
2、村莊地籍圖
3、宗地圖
調查及登記表冊成果
1、土地權屬面積統計表:包括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未確權登記宗地(含有爭議宗地)及國有土地權屬面積統計表(縣、鄉、村三級)。
2、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面積匯總表:包括村莊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面積匯總表、村轄區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面積匯總表。
3、土地登記資料成果:土地登記申請表及有關權源文件,土地登記審批表,土地登記申請審核情況公告(存根和照片),土地登記卡、歸戶卡、土地證書簽收簿,宗地圖(界線相鄰各方簽字蓋章)、坐標冊等資料。
數據成果
1、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原始記錄
2、控制點及界址點成果表
3、面積成果表、面積統計表、面積計算的原始資料
4、宗地面積匯總表
5、村莊土地分類面積統計表
資料庫成果
農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包括地籍調查數據、登記數據等。
③ 什麼是土地確權
您好:
土地確權是指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簡稱確權,也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定某一范圍內的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
每宗地的土地權需要經過土地登記申請、地籍調查、核屬審核、登記注冊、頒發土地證書等土地登記程序,才能得到最後的確認和確定。確權的狹義含義是指在土地登記過程中的權屬審核階段對土地權屬的來源、權屬性質的確認。根據中國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的有關規定和當前土地管理實踐的要求,確權也是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包括制定和完善確定土地權屬方面的法規和政策,處理土地權屬爭議和辦理土地權屬的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等。土地權屬確定的原則有依法原則、充分考慮歷史背景的原則、土地所有權的單向流動原則。
關於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
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關於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農辦(農工部、農委、農工委、農牧辦)、財政廳(局)、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財務局、農業局,解放軍土地管理局:
一、明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范圍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等土地權利的確權登記發證。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要覆蓋到全部農村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包括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遺漏。
二、依法依規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等有關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規、規章的規定,本著尊重歷史、注重現實、有利生產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原則,在全國土地調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基礎上,依法有序開展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依據的文件資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處理決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解書;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當事人之間依法達成的協議;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調查表、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等地籍調查成果;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文件等。
三、加快農村地籍調查工作
各地應以「權屬合法、界址清楚、面積准確」為原則,依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定》、《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等相關技術規定和標准,充分利用全國土地調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調查成果為基礎,查清農村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地類)等,按照統一的宗地編碼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調查成果,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提供依據。同時,要注意做好變更地籍調查及變更登記,保持地籍成果的現勢性。
凡有條件的地區,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地籍調查應採用解析法實測界址點坐標並計算宗地面積;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為基礎,核實並確定權屬界線,對界址走向進行詳細描述,採用圖上量算或資料庫計算的方法計算宗地面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圖和地籍圖比例尺不小於1:10000。牧區等特殊地區在報經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意後,地籍圖比例尺可以放寬至1:50000。
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地籍調查,應採用解析法實測界址點坐標和計算宗地面積,宗地圖和地籍圖比例尺不小於1:2000。使用勘丈法等其他方法已發證的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在變更登記時,應採用解析法重新測量並計算宗地面積。
四、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
確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遵循「主體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則,按照鄉(鎮)、村和村民小組農民集體三類所有權主體,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凡是村民小組(原生產隊)土地權屬界線存在的,土地應確認給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發證到村民小組農民集體;對於村民小組(原生產隊)土地權屬界線不存在、並得到絕大多數村民認可的,應本著尊重歷史、承認現實的原則,對這部分土地承認現狀,明確由村農民集體所有;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所有權應依法確認給鄉(鎮)農民集體。
屬於村民小組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由其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依法申請登記並持有土地權利證書。對於村民小組組織機構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員會代為申請登記、保管土地權利證書。
涉及依法「合村並組」的,「合村並組」後土地所有權主體保持不變的,所有權仍然確權給原農民集體;「合村並組」後土地所有權主體發生變化、並得到絕大多數村民認可的,履行集體土地所有權變更的法定程序後,按照變化後的主體確定集體土地所有權,並在土地登記簿和土地證書上備注各原農民集體的土地面積。
涉及依法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和農村土地整治的,原則上應維持原有土地權屬不變;依法調整土地的,按照調整協議確定集體土地權利歸屬,並依法及時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
對於「撤村建居」後,未徵收的原集體土地,只調查統計,不登記發證。調查統計時在新建單位名稱後載明原農民集體名稱。
在土地登記簿的「權利人」和土地證書的「土地所有權人」一欄,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按「хх組(村、鄉)農民集體」填寫。
五、依法明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代表
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受本農民集體成員的委託行使所有權;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沒有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的,鄉(鎮)集體土地所有權由鄉(鎮)政府代管。在辦理土地確權登記手續時,由農民集體所有權主體代表申請辦理。
集體經濟組織的具體要求和形式,可以由各省(區、市)根據本地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依法確定。
六、嚴格規范確認宅基地使用權主體
宅基地使用權應該按照當地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面積標准,依法確認給本農民集體成員。非本農民集體的農民,因地質災害防治、新農村建設、移民安置等集中遷建,在符合當地規劃的前提下,經本農民集體大多數成員同意並經有權機關批准異地建房的,可按規定確權登記發證。已擁有一處宅基地的本農民集體成員、非本農民集體成員的農村或城鎮居民,因繼承房屋佔用農村宅基地的,可按規定登記發證,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應注記「該權利人為本農民集體原成員住宅的合法繼承人」。非農業戶口居民(含華僑)原在農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產權沒有變化的,經該農民集體出具證明並公告無異議的,可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應注記「該權利人為非本農民集體成員」。
對於沒有權屬來源證明的宅基地,應當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現狀,由村委會出具證明並公告30天無異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審定,屬於合法使用的,確定宅基地使用權。
七、按照不同的歷史階段對超面積的宅基地進行確權登記發證
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前,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後至今未擴大用地面積的,可以按現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確權登記;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時止,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超過部分按當時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處理後,可以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確權登記;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後,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按照實際批准面積進行確權登記。其面積超過各地規定標準的,可在土地登記簿和土地權利證書記事欄內註明超過標準的面積,待以後分戶建房或現有房屋拆遷、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實施規劃重新建設時,按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並按照各地規定的面積標准重新進行確權登記。
八、認真做好集體建設用地的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村委會辦公室、醫療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和公共設施用地、鄉鎮企業用地及其他經依法批准用於非住宅建設的集體土地,應當依法進行確權登記發證,確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將集體土地使用權依法確認到每個權利主體。凡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的單位或個人應申請確權登記。
對於沒有權屬來源證明的集體建設用地,應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現狀,認定合法使用的,由村委會出具證明並公告30天無異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確權登記發證。
九、妥善處理農村違法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問題
違法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必須依法依規處理後方可登記。對於違法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應當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現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村鎮規劃以及有關用地政策的,依法補辦用地批准手續後,進行登記發證。
十、嚴格規范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行為
結合全國土地登記規范化檢查工作,全面加強土地登記規范化建設。嚴格禁止搞虛假土地登記,嚴格禁止對違法用地未經依法處理就登記發證。對於借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過「村改居」等方式非經法定徵收程序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轉為國有土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非法出讓或出租集體土地用於非農業建設、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等違法用地,不得登記發證。對於不依法依規進行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或登記不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十一、加強土地權屬爭議調處
各地要從機構建設、隊伍建設、經費保障、規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權屬爭議調處機制,妥善處理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爭議。
十二、規范完善已有土地登記資料
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全面核查整理和完善已有土地登記資料。凡是已經登記發證的宗地缺失資料以及不規范的,盡快補正完善;對於發現登記錯誤的,及時予以更正。各地要做好農村集體土地登記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證登記資料的全面、完整和規范。各地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有關制度和標准,統一規范管理土地登記資料。
十三、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登記信息化
要參照《城鎮地籍資料庫標准》(TD/T1015—2007)等技術標准,積極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登記資料庫建設,進一步完善地籍信息系統。在此基礎上,穩步推進全國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建設,提升土地監管能力和社會化服務水平,為參與宏觀調控提供支撐,有效發揮土地登記成果資料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各省(區、市)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細化制定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的具體工作程序和政策。
④ 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確權登記發證成果中各類用地的權屬,例如村委會的權屬
土地確權,當然是真的。
土地確權就是類似於地籍調查,查清出農村集體土地的權利人、權利面積等相關信息,並頒發相應的權利證書。
根據《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號文件記載:
1、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重要意義
①維護農民權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現實需要;
②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客觀需要;
③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迫切需要。
2、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強化成果應用
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把全國范圍內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做到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全覆蓋。
①完善相關政策,圍繞地籍調查、土地確權、爭議調處、登記發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創新辦法,細化和完善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政策。嚴禁通過土地登記將違法違規用地合法化;
②加快地籍調查,嚴格按照地籍調查有關規程規范的要求,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調查工作,查清農村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等基本情況;
③加強爭議調處,建立土地權屬爭議調處信息庫,及時掌握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權屬爭議動態,有效化解爭議;
④凡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沒有確認到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的,應當確認到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已經登記發證的宗地缺失檔案資料以及不規范的,盡快補正完善;已經登記的宗地測量精度不夠的,及時進行修補測;對於發現登記錯誤的,及時予以更正;
⑤把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同地籍信息化建設結合起來,加快確權登記發證的同時,一並將地籍檔案數字化,實現確權登記發證成果的信息化管理;
⑥土地權利證書要發放到權利人手中,嚴禁以統一保管等名義扣留、延緩發放土地權利證書。
⑤ 土地確權是科技成果推廣嗎
土地確權是落實國務院的土地政策,鞏固土地承包制的成果,不是科技成果推廣。
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例如衛星地圖,航空遙感,航拍,無人機拍攝等等,最基礎的是地面三角測量儀邊界測定。
⑥ 土地確權公示情況報告怎麼寫
土地權屬證明不是個人有權利寫的,需要土地管理部門登記。自己寫的無效。單位的話參考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上的內容寫就行了,把使用權人、土地位置、土地面積、土地四至、使用權取得方式和使用年限寫明白蓋上土地局的章就行了。根據土地性質的劃分,可分為國家享有所有權土地和集體享有所有權土地。所以,對應的依法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權利人所持有的權屬證書為別為國有土地使用權證與集體土地使用權證。當然了區別是在證書內容記載里有所區別的。還有就是對應上述兩種權屬證書依法抵押後,所取得的他項權利證書。其也應劃作權屬證書范疇,區別其使用者為抵押權人而已。
土地確權申請書應該交到縣級土地行政管理部門,就是縣國土資源管理局,簡稱國土局。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等土地權利的確權登記發證。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要覆蓋到全部農村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包括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遺漏。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依據的文件資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處理決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解書;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當事人之間依法達成的協議;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調查表、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等地籍調查成果;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文件等。
⑦ 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土地確權的規定
一、明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范圍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等土地權利的確權登記發證。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要覆蓋到全部農村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包括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遺漏。
二、依法依規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等有關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規、規章的規定,本著尊重歷史、注重現實、有利生產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原則,在全國土地調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基礎上,依法有序開展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三、加快農村地籍調查工作。各地應以「權屬合法、界址清楚、面積准確」為原則,依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定》、《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等相關技術規定和標准。
四、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確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遵循「主體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則,按照鄉(鎮)、村和村民小組農民集體三類所有權主體,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
五、依法明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代表。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受本農民集體成員的委託行使所有權;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
(7)土地確權成果擴展閱讀:
我國的土地所有權分為兩種,一種是國有土地所有權,主要是城鎮范圍內的土地;一種是集體土地所有權,主要是農村范圍內的土地。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登記發證工作總的來說,做的是不錯的。這次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是要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等三權的登記發證工作。
土地確權的五項原則:
一是依法依規原則。
二是便民高效原則。
三是因地制宜原則。允許各地根據自身的經濟、社會、技術條件和工作基礎,在滿足維護農民土地權益和管理需要的前提下,進一步細化政策,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
四是急需優先原則。
五是全面覆蓋原則。即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應覆蓋到全部農村集體土地,包括林地、草地等。
參考資料:
中國農業部官網-《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
⑧ 土地確權後會怎樣,
您好,
第一:農村土地的價值問題
隨著農村城鎮化的步伐加快,不少鄉村發展的都很不錯,也已經有不少的企業開始入駐到農村。而且,以後農村的集體經營建設用地將和國有用地同價同權,這就意味著農村的土地價值上漲,農民現在手中的承包地、宅基地未來將會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所以,農村土地的價值上升毋庸置疑,農民朋友對此不必擔心。
第二:土地資源的浪費問題
現如今,不少農民都不願意再繼續種地,農產品的價格真的是傷透了農民朋友們的心。就拿今年的玉米來說吧,一畝地玉米的產量差不多有900~1000斤,而今年大多數地區的玉米價格都在0.7元-0.9元,農民辛辛苦苦一季最後卻只掙了幾百元,反倒不如外出打工,雖然辛苦一些,但是能夠賺得更多一些。
如此一來,多數的農民會選擇外出務工,致使不少土地閑置,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顯然,這樣的現象不是我們大家願意看到的,也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
第三:農村土地的流轉問題
對於土地流轉,不同的人也會持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農民擔心農產品市場價格低迷,承包者不能夠如約付清土地流轉費用;還有的農民擔心土地流轉之後土地被濫用,發放的糧食補貼領取不到等等。總之,就目前而言,農村的土地流轉市場是問題一大堆。
不過,有農業專家表示,未來土地流轉將會是一大趨勢,從整體來看還是利於大弊的。如果能夠在短期內解決土地閑置、撂荒的問題,土地流轉還是能夠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
⑨ 土地確權怎麼確權
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流程:
作業人員進入作業區後收集農戶戶口本復印件、戶主身份證復印件、土地台賬、老土地證等資料,用於後期的基礎表格核對。
一、入戶調查
測繪公司對鄉鎮人員、村組工作人員進行入戶調查表格填寫培訓,村組工作人員填寫表格,村組人員、鄉鎮人員、測繪公司技術人員分別審核填寫完成的表格。
1、入戶調查指導
測繪公司技術員指導《同一地塊承包農戶登記表》、 《戶主表》、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信息申報表》3張表格的填寫。
2、入戶調查資料審核
村組工作人員、鄉鎮人員、測繪公司技術員對工作人員所填表格進行審核,對錯誤信息予以修改。
對於作業小組進場時入戶調查資料已經填寫好,校驗表格時發現表格錯誤量過大,當地農業主管部門、村組不願意配合修改、重填的,靈活改變作業思路,不完全依賴表格,以圖為主,直接在圖上按要求指認地塊,最終根據圖重新填寫表格,農戶最終確認。
驗收要求:
同一地塊承包農戶登記表:
1) 每個大地塊兒一張表格(或多張),不同地塊兒嚴禁出現在同一張表格
2) 排序方向必須寫,且表格中各個農戶土地的填寫順序與該方向一致
3) 地塊兒名稱必須寫,且各地塊兒名稱要統一(一個地塊兒不能出現兩個名稱)
4) 面積必須寫(合同面積)
5) 四至必須完整,且邏輯關系符合同一地塊表上的排序方向
6) 大地塊中夾雜村組的機動地或集體地,也應該按順序填寫所屬、面積、四至
l戶主表:
1) 人均面積必須填寫
2) 戶主姓名必須與身份證姓名一致
3) 戶主表的目的是查漏補缺、建立檢索目錄、為農戶建立順序碼
l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信息申報表:
1) 戶主不能為已故人員,且必須為有地人員
2) 戶主身份證必須為二代18位身份號,且必填,家庭其他成員身份證號有則填無則不填
3) 凡填在表中的家庭成員即為分配了土地的成員,與戶主關系、必須填寫
4) 地塊名稱必須填寫
5) 合同面積必須填寫
6) 四至必須填寫,且完整
二、影像圖獲取,工作底圖製作及列印
當地農業部門與測繪單位一同到省農業廳領取作業區電子版影像數據、國土提供的行政區界線數據(行政區界線最低到村一級),測繪公司技術人員製作工作底圖。由於各地區影像圖質量不一,所有我們有時候需要航飛模糊的衛星圖地區。
1、測繪公司根據行政區界線,利用地理信息軟體製作村圖並列印。(村圖製作參考比例1:2000,滿足組界識別勾畫為宜)
2、測繪公司將列印好的村圖下發到村組,各組工作人員指認組界並勾畫
3、測繪公司技術員根據畫好的組界製作組圖並列印(組圖製作參考比例1:500,滿足小地塊勾畫為宜)
驗收標准:圖幅名稱、技術公司署名、指北針,制圖人、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三、地塊指認
鎮街及村組工作人員逐戶逐地塊在工作底圖上指認小地塊,測繪公司在小地塊中填寫相對應的農戶信息,編寫地塊編碼。
1、地塊指認指導
技術員將列印好的組圖拿到村組,在村組工作人員的協同下到實地逐戶逐地塊對農戶的地塊進行指認勾畫。先用紅筆將大地塊邊界勾畫清楚,再用黑筆將大地塊內農戶的小地塊按照《同一地塊承包農戶登記表》的順序依次勾畫清楚,並在小地塊內填寫農戶戶主姓名(與身份證姓名一致),合同面積、地塊編碼等信息;最後一個大地塊勾畫完成後在大地塊內將組名稱、大地塊名稱(與同一地塊表一致)標注清楚,按上述順序逐個大地塊標注。
2、地塊指認審核
將小組內標注好的工作底圖對比入戶調查階段填寫的《同一地塊承包農戶登記表》,校對圖表信息是否一致,要求表上所填的地塊在圖上全部按順序出現,同時圖上所畫地塊在表上都有登記,不一致的地方及時核實修改。
地塊指認工作過程中對於確實需要下地勘查的,政府、鄉鎮、村組因擔心矛盾而拒絕下地的,必須由對方開具證明材料,嚴禁私自妥協。
四、一輪公示
村組工作人員將入戶調查階段所填表格及地塊指認完成的工作底圖張貼在村組公示欄內,通知農戶前來確認圖表信息是否正確屬實。
1.對於存在錯誤的,統一上報村組,聯系技術人員統一修改,修改後再次確認。
2.公示期間農戶確認圖和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信息申報表、同一地塊承包農戶登記表)的信息,確認無誤後,相關人員在這兩張表要簽字的地方,簽字和按指紋。
3.公示完成後技術員開始填寫《承包地塊調查表》,要求一個小地塊一張表,以下信息:發包方編碼、承包方、圖幅編號、地塊編碼、地塊名稱、合同面積、四至、土地用途、地力等級、土地利用類型、是否基本農田、本地塊指界人、調查員等信息如實依據圖表進行填寫,同時界址點編號必須與我公司土地確權C/S建庫軟體生成的編號一致。該表格必須在二輪公示之前完成相應的填寫工作。
4.村組一輪公示完成後,技術員要對收上來的草圖進行嚴格驗收。
驗收標准:核心標准:「圖表一致、信息屬實」。
具體如下:
1) 大地塊的地塊名稱、村組名要標注清楚;農戶小地塊的面積、地塊編碼、農戶姓名要標注准確清楚。
2) 確保大地塊、小地塊的邊界線段閉合。(大地塊邊界用粗筆勾畫,農戶小地塊邊界用細筆勾畫,組與組的界限用紅筆勾畫)。
3) 嚴禁貼紙處理。
4) 確保圖表一致(以同一地塊表為基礎,校對航拍圖上標注的信息,若兩者不一致,向村組核實,完善圖表)。
5) 出現空白地塊要標明實際情況(集體地、承包地、外村地等)。
五、基礎數據錄入、內業摳圖
鄉鎮數據錄入人員將一輪公示完成的入戶調查表格數據按照模板錄入EXCEL表格。同時,測繪公司技術人員對一輪公示完成的工作底圖進行矢量化處理(摳圖)。
驗收標准:核心標准「摳出來的圖與一輪公示圖一致,不準多地、不準少地」。
(驗收對象:鎮街技術員對摳圖人員)
具體如下:
1) 在摳圖過程中遇到大地塊摳圖面積與合同面積相差超過10%的,必須到實地勘查,核實實際情況,嚴禁私自處理。
2) 摳圖中遇到地塊編碼不完整的按照現有的編碼進行內業處理,並在相應的FARMER欄位里註明相應的農戶戶主姓名。
3) 對於摳圖過程中遇到空白地塊,先將周圍地塊如實處理,再將此地塊摳出,並在FARMER欄位里註明「空白地塊」。
4) 進行內業軟體勾繪大地塊時,嚴禁私自放大邊界和縮小邊界,以及移動大地塊的某一條邊界。
六、數據匹配、導入系統、二輪公示圖製作及列印、申報表列印
本環節由測繪公司處理、發現錯誤信息時鎮街及村組配合
1、將錄好的EXCEL數據與矢量化完成的shapeflie文件進行數據匹配。
2、利用匹配好的數據按要求製作二輪公示圖並列印(參考比例1:800)
3、同時數據導入系統,生成申報表並列印。
驗收標准,具體如下:
1、公示圖必須以組為單位出圖,特殊情況上報項目部等待批復處理。
2、公示圖的圖幅名稱、土地承包信息詳情、大地塊名稱等必要信息必須准確、符合格式標准。
(1)圖幅名稱、製作人姓名、監管站署名、公司署名:字體大小根據幅寬適宜即可。
(2)土地承包信息詳情、大地塊名稱:字體80
(3)農戶信息標註:字體14。
3、標注信息必須轉化為注記,並將注記存檔處理。
4、大地塊內農戶地塊信息必須完整、准確(農戶戶主姓名、實測面積),在出圖比例尺標准下保證任意地塊內的標注信息清晰可見。
(1)二輪公示面積必須為實測面積(即圖解實測面積)
(2)製作公示圖時,面積小於1畝的,LANDTABLE一列可能會缺0顯示,(例:0.5畝, 顯示.5畝),處理後加0顯示,嚴禁缺0顯示。
(3)特殊小地塊將注記放大至出圖比例尺下清晰可辯為止。
(4)集體地顯示機體地名稱,但土地承包信息詳情中地塊總數和總面積不計算集體 地的部分。
5、在達到標準的前提下盡可能保證公示圖的美觀。
6、申報表上本組人均應分地一欄嚴禁出現空白或0畝的情況。
七、二輪公示
測繪公司將列印好的二輪公示圖以及申報表(一式四份)提供給村組工作人員,將其張貼在村組公示欄內,村組工作人員通知農戶前來確認圖表信息是否正確屬實。
1.農戶對公示內容無異議的,在公示圖及申報表相應位置簽字按手印,同時簽署《公示無異議聲明書》,對於存在錯誤的,統一上報村組,聯系技術人員統一修改,修改後再次確認。
2.將每戶一張或多張的《承包地塊調查表》交給農戶確認信息並完善本地塊指界人,調查員和審核人分別由技術員和包村幹部填寫。
八、修改錯誤數據,提單打證
測繪公司參照二輪公示完成的資料,對村組內錯誤數據進行核實修改,技術員將正確的數據匯交,提單列印經營權證書。
九、頒發證書
1、列印好的證書,由相關部門加蓋公章後,統一下發的到鄉鎮相關部門,村民集中到鄉鎮辦理領證手續。
2、領取證書前需攜帶戶主身份證復印件、填寫戶主聲明書、委託書、確認承包地塊示意圖,上述資料填寫完成後,在證書領取花名冊上簽字領取證書。
十、歸檔管理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檔案是指確權登記頒證過程形成的,對國家、社會和個人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數據等各種形式和載體的文件材料,包括領導講話、會議材料、會議紀要、會議記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 、登記薄,以村組為單位的公示圖、承包地塊公示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信息申報表、戶主聲明書、委託書、公示無異議聲明書等。這些資料是對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查考的憑證,也是確權登記頒證成果的歷史記錄。各地要按各地相關規定,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資料保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