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深圳的發展歷史
首先說一下,深圳並不是「第一個」經濟特區,而是「第一批」經濟特區,1979年中央同意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央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其次「經濟特區」,就是指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的地區。
深圳市,在經濟發展方面確實領先全國,一方面是政策所致,另一方面深圳是移民城市,不排外,有創新意識,所以造就了深圳的今天。不過,深圳市並不完美,在很多方面還無法稱霸全國,如高等教育方面實力就不強,並沒有一所全國知名高校,畢竟大學不僅僅需要「資金」,還需要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
總之,深圳市取得了偉大成就,見證了改革開放,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❷ 深圳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1984年2月,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1984年5月設為管理區,仍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
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
1989年12月1日,新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誕生。
1990年1月,特區內撤銷羅湖、福田(原上步)、南頭、蛇口、沙頭角5個管理區,成立羅湖、福田、南山三個市轄區。其中沙頭角、羅湖2個管理區合並組建羅湖區。
1992年11月,民政部批復,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寶安縣,設立寶安區、龍崗區(1993年元旦實施)。
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1997年10月,國務院批准增設深圳市鹽田區(1998年實施),轄從羅湖區劃入的沙頭角鎮和鹽田、梅沙2個街道。
1998年3月,以沙頭角為中心的區域從羅湖區析出,設鹽田區,仍為特區范圍。
2004年6月,深圳成為全國首個無農村無農民的城市。
2007年5月,光明新區成立,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地處深圳西部。
2009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推進以大工業區為中心的東部片區統籌發展,促進深圳市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將原深圳市大工業區和原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為坪山新區。
2010年7月,深圳經濟特區范圍延伸到龍崗、寶安。
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
2011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寶安和龍崗新增兩個功能新區,分別為「龍華新區」和「大鵬新區」。
2015年4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掛牌啟動。
2016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深圳市龍華區和坪山區,以龍華、大浪、民治、觀湖、福城、觀瀾等6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龍華區行政區域;以坪山、坑梓2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坪山區的行政區域。
2017年11月,深圳市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2018年2月,國務院同意深圳市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2018年5月,國務院批復廣東省設立深圳市光明區,光明區人民政府駐光明街道廣場路1號。
2018年12月,中國共產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工作委員會、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揭牌,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❸ 深圳改革開放數十年來最主要的成就是什麼
三十年巨變
從1978年到2007年改革開放已三十年, 30年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城鎮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只有經歷了過去的年代,才深深地感到黨的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無比英明的,無比正確的。老百姓衣領住行等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充滿了信心。
衣——改革開放前,人們的衣著雖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於長期買布要布票,人們衣著雖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於長期買布要布票,人們衣著的款式顏色很單調每人擁有的衣服數量不多,一套衣服要穿好多年,兄姐長大了,留給弟弟妹妹穿的,常常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再老三,貧窮之家有姐妹共用一條褲子,兄弟共穿一件衣服的,要相親時有借人家衣服的,當時社會上男女衣服的色彩沒有多大差別,就是藍、黑、灰、軍綠組成的服裝的主色調。如今每個家庭平分男女老少,每人都有好多套衣服,春夏秋冬齊備,冬天怕冷有羽絨服保暖內衣,保暖鞋,夏天不怕熱,有桑蠶絲亞麻等透氣性好的面料,,各種服裝色彩艷麗,款式新穎,把世界點綴得更加多姿多彩。
食---改革開放前,人們吃飯按口糧計劃,多數人口糧不夠吃,買饅頭,燒餅等要糧票,南京人喜喜歡吃米,每月米而按計劃供應,每月米的計劃不夠吃,又不想響麵食,各種蔬菜水果品種很少,雞魚肉蛋等副儀食品很緊張,買肉要肉票,買糖要買糖票,連買豆腐都要票,各種購物計劃票琳琅滿目,讓人看了眼花繚亂,改革開放後,農村實行了土地承包責任制,從此土地利用率很高,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高,糧食取消了計劃供應,發展到市場供應,農民家家戶戶糧食響不完,還能賣余糧,這樣又促進了豬牛羊雞鴨魚等副食品養殖業的生產,如今我國城鄉人民吃糧吃油不用計劃,副食品應有盡有,各種蔬菜水果品種齊全,飲食結構有了很大進步,百姓們從溫飽型向健康發展。
住---改革開放前,農村多數人住的是泥土牆,茅草房,三代同堂是很普通的事,四代同堂也很多,由於窮蓋不起房子燒飯是用土磚灶,用碎草燒火,來還要拉風箱,家中沒有一樣電器,晚上點煤油燈,當時洋油還要按計劃,當時人們嚮往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自來水朝下,現在這些都已一一變成現實,如今農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洋樓,還用上季自來水,電視,冰箱,洗衣機,等電器樣樣都有,城鎮居民的住房條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不少人將小套換成了大套,電腦,空調等大部分家庭都有,90%以上人手一部手機。
行---改革開放前,農村的人外出以步行為主當時農村很少有人有自行車的,我上中學時學校離家有十幾公里地,我們當時早早起床步行到學校的,當時社會流行三轉一響的說法,三轉就是收音機,如果哪家女兒出嫁有三轉一響賠嫁或收到這樣的彩禮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人外出乘車很不方便,要步行很遠的路程到縣城才有長途汽車,而且班次很少,如今家愛戶戶的自行車,不少人家有電動車,摩托車,還有人家有汽車,農村後來流傳出了這樣的話,林致富,先修路,「現在農村村村有公路,汽車通到了家門口,不少家農民當上了公交司機和售票員,近幾年還修了鐵路,外出乘火車還是乘汽車隨便選擇,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外出還做飛機呢,讀中學時我們看的科幻書集,什麼太陽能,火箭上天,搖控,當時認為是天方夜譚,而現在都一一變成了現實,八十年代初我們看的影片《追捕》,看到真優美家每個房間都有一台電視機了,改革開放確實使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使我們老百姓得到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僅僅是因為今年是奧運年,我們更需要記住的是今年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年,改革開放可以說是一年革命性創舉,它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普遍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三十年來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體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是適合中國國情的。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區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來,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推,改革開放的30年,是教育事業穩定發展的30年,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
這30年來許許多的成就與成功是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改革開放是一次創舉,是在中國共產黨支部領導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地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歷程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支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取得了我們這樣十幾億人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發展大國擺脫貧困,加快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
❹ 深圳近些年的歷史,發展狀況
我盡量寫的少,省的看的發困- -
深圳市位於廣東省中南沿海地區,全市面積2020平方公里,而深圳經濟特區是
從深圳市劃出的六分之一的狹長地帶,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是除海南省外最
大的經濟特區。
深圳文物、古跡:晉、隋時代的古廟、唐代的海光寺、靈渡寺等
深圳的特色風景線:國貿大廈、地王大廈、賽特廣場、五洲賓館、彭年大酒
店、電子科技大廈、高交會會館等
地王大廈在寬闊的深南中路上高傲地聳立了幾年,他是深圳的地標,還是深圳最高的觀光點
深圳CEPA簽訂(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的英文簡稱
CEPA簽訂後,粵,港,澳合作的新形勢對東部地區發展的要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的簽署,會大大提升包括港澳在內的大珠三角的整體競爭力.深圳將成為CEPA的直接受益者.東部地區占據獨特的區位與資源優勢,對東部生態組團的選擇性開發將有利於深圳香港兩地的產業類型互補性發展,有利於消費市場互補性開發和資源共享同時為經濟安全格局的建立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
在深圳的高新技術產值中,超過90%屬於電子及通訊設備等相關產品。事實上,電子及通訊設備是深圳的支柱工業之一,佔全市工業總產值57.8%,相等於全國18.6%。跨國公司,如IBM、英特爾、西門子、三星、日立等,均有生產缐於深圳。深圳亦是一個重要的軟體開發基地。2002年中國100大軟體公司中,便有10家位於深圳。
除了工業發展外,深圳近年亦致力提升其物流業的能力與水準,並積極計畫發展為跨國公司采買中心。由於接近生產供貨商、運作成本低,再加上當地與香港的物流配套,將是深圳發展采買中心的優勢。
深圳在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居全廣東首位,達到68億民眾幣(2001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3%,較全國平均1%為高,並超越了上海、蘇州等長江三角洲城市。除了華為和中興等深圳企業外,跨國公司如朗訊、甲骨文、杜邦和阿爾卡特等均在深圳設有研發中心。
08年深圳gdp生產總值達到7615億元
09年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人均GDP增長9%
而今年4月22日,深圳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剛第一季度,深圳市完成生產總值1977.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1%
未來 未來5年發展計劃——
到2015年,GDP超1.5萬億元
對於未來5年的參考資料在下面
❺ 請詳細介紹深圳市發展史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深圳崛起的真正原因。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深圳如此快速的崛起呢?我覺得是高度的市場化,也就是由市場來選擇,由市場來決定。
不可否認,深圳本身的地理位置以及國家對深圳的扶持的確起到了一個很大的作用,但是深圳能夠走到今天,其實靠的是市場化。
大家可以發現這樣一件事情,就是當年我們很多的人聽聞那邊改革開放了,然後大家紛紛去深圳發展,而在那個時候大家是怎麼去做生意呢,去找機會找創業的機會,而不是說看政府有什麼關系找點活干,也就是說在深圳大家本來就是奔著去做生意的。
❻ 深圳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麼
主要原因是改革開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深圳被劃為經濟特區,在黨的政策下,他們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辦工業,進行現代化建設,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國際性大都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施展了法術,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擁有2000萬人的現代化國際都市。
在中國向全球經濟第一大國沖刺的過程中,深圳將扮演內地與全球經濟新的超級聯系人角色。用炒房圈流行的「玩笑」來形容未來珠三角的城市格局,「以後深圳周邊的城市包括香港在內,都叫環深區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個比方用在香港和深圳之間再貼切不過了。30多年前,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還是個人口不過百萬的小漁村,而香港已經是全球知名的國際都市,金融中心,最開放的自由貿易港,集裝箱港口貨運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
30多年後的今天,深圳的GDP達到2.2萬億,將人民幣匯率大幅上升的因素考慮在內,深圳已超過廣州,超過香港是大概率事件。昔日的小漁村已成長為中國矽谷,創新之都,高精尖加工製造業基地,金融重鎮,上市公司雲集,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口,人口超過2000萬。
❼ 深圳的發展情況
深圳其實是個不錯的城市,生活節奏很快。深圳至少90%以上的人口是外來的。交通挺便利的,剛開始來可能會覺得這邊的公交價錢太貴(不過現在還好,刷深圳通的話算便宜了)服裝沒什麼特點吧,又不是少數名族聚居地,習俗也是,大家都來自全國各地,說不上有什麼特殊的習俗。吃的也很豐富,雖然深圳屬於廣東的,但各地的特色食品都有,比較多的是湘粵川菜~。天氣那就算熱的了,特別是7-10月份的樣子,氣溫特別的高。房價那個貴啊~~據說用不了多久都可以跟香港比了,一般都不會低於1W(1W每平的房子在這里算差的)。
不過一般像你剛來深圳多半是租房吧,剛畢業沒什麼經濟基礎的話一般都會選擇在「城中村」一類的聚居地租房,因為那裡的房租相對便宜(一般1室一廳在1000元左右每月,也有單房,大概是500-800每月)
我能提供的也只有這么多了~~~我也才來深圳一年而已·~~呵呵·~
❽ 深圳特區成立以來各個方面贏得了哪些遠近聞名的偉大成就
深圳城市建設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世界級的現代化都市,電子科技成為中國的代表全國電子產品大部分出自深圳,金融業發展成全國乃至世界級的金融中心,深圳GDP全國第一,房價第一,最低保障工資,人均工資全國第一,發展速度全國第一。現在深圳作為全國先進示範區會從各方面起領頭羊作用發展得更好未來更輝煌。
❾ 深圳近年的發展
哈哈 簡單 不過給的分數少了一點 我在深圳住了 20年 深圳確實變化很大 等我有時間在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