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天氣

成果天氣

發布時間:2022-01-12 19:45:04

Ⅰ 描寫天氣的好詞佳句有哪些

春意盎然、烈日炎炎、秋高氣爽、鵝毛大雪
陰雨綿綿、煙霧彌漫、寒風瑟瑟、寒冬臘月
春暖花開、陽光普照、北風呼嘯、大雪紛飛
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傾盆大雨、陽光明媚
萬里無雲、鑠石流金、多雲間晴、清風拂面
風雲變幻、冰天雪地、春露秋霜、暴風驟雨
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滿面春風、春光無限
四季回春、綠草如蔭、春風和氣、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華秋實、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春蘭秋菊、春暖花開、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春山如笑、春深似海、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筍怒發、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春意闌珊、紅情綠意、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枯木逢春、柳暗花明、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柳綠花紅、鳥語花香、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雨絲風片、鶯歌燕舞、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暗香疏影、百花齊放、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尺樹寸泓、出水芙蓉、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凡桃俗李、紛紛揚揚、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風花雪月、浮花浪蕊、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桂林一枝、桂子飄香、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紅衰翠減、鳥語花香、葉落知秋
一葉知秋、秋風團扇、金風送爽、雁過留聲
秋色宜人、天朗氣清、春種秋收、春蘭秋菊
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一叢金黃
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蘭飄香、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秋風習習、銀妝素裹、冰凍三尺
寒氣襲人、白雪皚皚、風號雪舞、風雪交加
千里冰封、朔風凜冽、天寒地凍、雪虐風饕
茫茫大雪、滴水成冰、滴水成冰、火樹銀花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塵土飛揚、飛沙走石
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天空發出柔
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雲雀的歌唱,正
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夕陽是時間的翅膀,當它飛遁時有
一剎那極其絢爛的展開。於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
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時時搖曳著
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著上
了凋敝的顏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燼,這是千萬座山
風都披著紅毯的旺盛的國土。那滿身嵌著彈皮的紅松,仍然活著,
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歡騰,白望在稻田裡緩緩飛翔。

當峭厲的西風把天空刷得愈加高遠的時候;當陌上呼頭的孩子
望斷了最後一隻南飛雁的時候;當遼闊的大野無邊的青草被搖曳
得株株枯黃的時候—一當在這個時候,便是秋了,便是樹木落葉
的季節了。
七月,透藍的天空,懸著火球般的太陽,雲彩好似被太陽燒化了,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盛夏,天熱得連蜻蜓都只敢貼著樹蔭處飛,好象怕陽光傷了他們的翅膀.

春天隨著落花走了,夏天披著一身的綠葉兒在暖風里蹦跳著走來了.
微風輕輕的吹,暖暖的陽光覆蓋著大地,小草在陽光的沐浴下吐出了嫩嫩的小芽。

Ⅱ 知趣天氣腦洞大開成就,知道天氣動畫的所有操作怎麼完成成就

知趣天氣「腦洞大開」成就(發現天氣動畫的所有操作)的完成方法攻略:


1、打開知趣天氣,點擊中間的太陽(或月亮、或白雲),使之出現笑臉(用來紀錄心情線的);

Ⅲ 未來十五天天氣預報准確率有多少

各位專家與朋友們:大家好!
目前我們的天氣預報准確率在百分之八十多點,當然這是對24小時的預報而言,那麼對未來半個月預報就可想而知是很低了。我為這件事,整整巳經化廢了近30年的時光,我總的想法是堅決放棄當前普遍的方法———即還是老樣子走對記憶功能極差的大氣研究的辦法,必須走天文這條路,因為我想大氣變化的動力來源於太陽糸中各大星球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只有了解這動力的変化規律,與晴雨的關系,才能真正為人類提供出一個可以指導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長期天氣預報來。這就是我認為的必須從天文學中找到一個長期天氣預報方法。目前我自我感覺還良好!而且由於其它原因,也對與我們季節相反的南半球作了近一年的研究,自我感覺也良好。
目前我正在整理,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爭取盡量早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為祖國的建設和人們生活服務。 浙江金華市市民———蔣作敏敬上

Ⅳ 天氣預報的由來是什麼

天氣和氣候的冷暖、風霜雨雪的變化,對人們生活、生產實踐是再重要不過的事。穿衣、走路甚至居住,都免不了要看天行事。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與天作斗爭,與地作斗爭,逐漸掌握了氣象方面的一些知識,根據物象、天象來預測天氣。

遠在3000年前的商代,我國就用甲骨文來記載關於刮風、下雨、旱、澇等的天氣情況了。這是公元前1217年商代甲骨文的氣象記錄,上面的文字是:癸亥卜,鼎(真)旬。三月。乙丑,夕(夜),雨。丁卯,明,雨。戊(辰),小采日,雨,風。己(巳),明,啟(霽)。壬申,大風自北。

對於天氣現象產生的原因,我國古代人民對一些現象作了解釋。《莊子》一書中說:「大塊噫氣,其名為風。」這說明風是由於空氣的流動而形成的。南宋的朱熹對雨的產生作了解釋:「氣蒸而為雨,如飯甑蓋之,其氣蒸郁而汗下淋漓。」他還說過露不是降落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露者,夜氣著物而潤澤於道旁也。」

我國古代的史書以及各地的地方誌上,都有較詳細的氣象記錄。從漢代以來,就記錄了大旱、大寒以及霜雪冰雹等特殊的氣象,特別是各朝的首都一帶地區更為詳細。

我國很早就使用氣象儀器來觀測天氣狀況了,是最早發明風向計和雨量器的國家。東漢的張衡在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它立一根5丈(約16.7米)的高竿,竿上裝一隻可以轉動的銅鳥,根據銅鳥隨風轉動的方向,就可以看出是什麼風向了。這同12世紀外國書籍上記載的候風雞相似,比銅鳥的記載要晚1000年。

我國古代還有一種風向旗,在旗上系著小鈴,掛在高竿上。看看旗被吹向的方向,就知道吹的是什麼風。這同現代的風向袋相似。

我國最早使用了雨量器。在1247年宋代的《數書九章》中有記敘。雨量器大小統一標准,圓筒直徑14厘米,並有銅制的量雨標尺。

但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除了使用少數氣象儀器外,主要依靠物象、天象來預報天氣。

到了17世紀,科學家發明了氣壓計和溫度計,而後又相繼發明了溫度計和風速儀,這樣就可定量測定某地的天氣狀況了。

氣象工作中最重要的天氣預報是怎樣誕生的呢?1854年11月14日,風暴突然襲擊黑海,風速達每秒30米,海上掀起巨浪,英法聯軍艦隊正在海上協助土耳其同俄國作戰,幾乎全軍覆滅。後來,法國軍隊的作戰部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長勒佛里埃研究風暴的來龍去脈。他分別寫信給各國的天文、氣象工作者,要求他們提供這次風暴發生前後幾天里的氣象情報,收到了250封回信。根據這些報告分析,原來這次風暴來自大西洋,自西向東吹向黑海,出事前兩天,西班牙和法國首先受到影響,如果那裡設有氣象台、站,而那時已有了電報,如果把風暴的消息早日電告英法艦隊,就可以減少損失。

1855年,勒佛里埃在法國科學院作報告說,如果建立了氣象站網,用電報集中到一個氣象總台,分析繪製成天氣圖,就可能推斷出風暴的行蹤。當時,社會上需要有關氣象消息,法國於185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天氣預報服務系統,這比用諺語作預報又大大前進了一步。

1856年,巴黎的氣象局每天都印製出當天的天氣圖。1863年開始,在報刊上開始刊登天氣預報。很快,在歐洲其他國家也開展了氣象工作,從1914年開始,又將各國資料匯集在一起,繪制出全歐洲的統一的天氣圖。

到了20世紀40年代,無線電探空儀被發明和應用後,從此除了同時匯集的各地氣象站、台的地面資料,又增加了高空氣象資料。有了高空天氣圖,就出現了氣壓場為中心的長波理論和氣壓系統的發展理論,它可以作出未來3~5天天氣狀況的預報。

挪威氣象學家維·比揚克尼斯首次嘗試把天氣預報問題變成數學問題,由於工作十分艱巨,沒能實現。後來,英國數學家裡查遜組織人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出24小時的預報。由於計算過於簡單,效果也不好。里查遜說,如果要同天氣「比賽」,每天大約要幾萬人日夜不停地計算才行。從此,就再沒有人去用數學來求解計算了。

電子計算機出現了,計算速度真神。幾萬人一天的工作量,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只要幾分鍾就解決問題啦。從此,氣象學家越來越完善了預報方程。在方程中,既考慮到大陸,也考慮到海洋;不僅考慮到平原、高山,還考慮到高空。20世紀50年代起,氣象學家實現了一種新型的預報方法——數值天氣預報。它完全由電子計算機計算作出預報。它既可以測算未來12小時、24小時、48小時的短期天氣,也可以預報5天、10天、15天的中期天氣。氣象學家甚至利用新發現的大氣中的一種特長的慢波,通過精密計算預報未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天氣。

華沙大學的波蘭科學家在進行國際氣象規劃的研究工作中,為近500年天氣異常性規律的預測,研製了一種數學模擬器。根據氣象學家近200年積累的大量氣象學資料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他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運算,並揭示了有規律的溫度變更和降水變更量,其中溫度周期數為11年、22年、90年和220年;降水量變更周期為11年、22年、75年和230年。這些周期數與太陽運動情況密切相關。他們作出了未來500年的氣候預報(只適應於東歐各國);最冷的冬天在2001年、2504年、2247年和2492年;特別溫暖的冬天是2151年和2360年。最酷熱的夏天在2027年、2138年、2218年、2398年和2478年;涼夏在1997年、2078年、2168年、2257年、2347年和2435年。近100年內降雨量最多的年份是在1998年。

Ⅳ 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

挪威氣象學家維·比揚克尼斯首次嘗試把天氣預報問題變成數學問題,由於工作十分艱巨,沒能實現。後來,英國數學家裡查遜組織人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出24小時的預報。由於計算過於簡單,效果也不好。里查遜說,如果要同天氣「比賽」,每天大約要幾萬人日夜不停地計算才行。從此,就再沒有人去用數學來求解計算了。

電子計算機出現了,計算速度真神。幾萬人一天的工作量,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只要幾分鍾就解決問題啦。從此,氣象學家越來越完善了預報方程。在方程中,既考慮到大陸,也考慮到海洋;不僅考慮到平原、高山,還考慮到高空。20世紀50年代起,氣象學家實現了一種新型的預報方法——數值天氣預報。它完全由電子計算機計算作出預報。它既可以測算未來12小時、24小時、48小時的短期天氣,也可以預報5天、10天、15天的中期天氣。氣象學家甚至利用新發現的大氣中的一種特長的慢波,通過精密計算預報未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天氣。

華沙大學的波蘭科學家在進行國際氣象規劃的研究工作中,為近500年天氣異常性規律的預測,研製了一種數學模擬器。根據氣象學家近200年積累的大量氣象學資料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他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運算,並揭示了有規律的溫度變更和降水變更量,其中溫度周期數為11年、22年、90年和220年;降水量變更周期為11年、22年、75年和230年。這些周期數與太陽運動情況密切相關。他們作出了未來500年的氣候預報(只適應於東歐各國);最冷的冬天在2001年、2504年、2247年和2492年;特別溫暖的冬天是2151年和2360年。最酷熱的夏天在2027年、2138年、2218年、2398年和2478年;涼夏在1997年、2078年、2168年、2257年、2347年和2435年。近100年內降雨量最多的年份是在1998年。

Ⅵ 什麼時候天氣開始變熱和開始變冷的

立春開始變暖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2月下旬,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但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實際。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

立秋開始變冷。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而秋季又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6)成果天氣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中國農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於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訂立、到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准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7年5月5日,「二十四節氣」保護聯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區成立。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Ⅶ 天氣變化



天氣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運動盒變化狀況。天氣既可以造福人類,業可能影響人類的活動和安全,帶來酷熱、霜凍、旱澇、風暴、冰雹等災。

大氣中的水分
低層大氣是由干潔空氣、水汽和雜質三部分組成的。大氣中的水分,主要來自海洋,以及大陸上江、河、湖沼、水庫、潮濕物體的蒸發和植物的蒸騰。水汽進人大氣以後,由於它本身的分子擴散和氣流的傳遞而分散於大氣之中。雲、霧、雨、雪、冰雹、霜、露等,就是大氣中的水分在一定條件下的轉化形式。例如,大氣降水,如果溫度在O℃以上即為雨;溫度在0℃以下是雪;空氣強烈抬升,則可能形成冰雹;空氣中水汽達到飽和狀態,多餘的水汽就要凝結為霧或雲。可見大氣中的水分變化是天氣變化的主要方面。

常見的天氣現象

雨:為滴狀的液態降水,主要由雲中冰晶或雪粒因水汽轉移、碰撞、合並等作用,不斷增大到上升氣流無力支撐而下降融化而成。也有由液態體水滴直接增大下降而成的。雨滴也有足夠重量,下降時清楚可見。降雨時的雲多為雨層雲(或高層雲),均勻地密布全天,有時是積雨雲。

雪:由冰晶組成的六分枝的星狀、六角形狀或柱狀的固體降水。由於氣溫較低,水汽在空中直接凝華所致。有時夾有針狀結晶,不很冷的時候,很多雪花溶合成團(像棉絮)。從雨層雲(或高層雲甚至卷層雲)下降的雪是連續的,降雪強度無急劇變化。降雪時天空大多是均勻密布的雲層。

霜:是近地面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在溫度低於0°C的地面上或近地面物體上的白色鬆脆冰晶。有些時候,當溫度降至0°C以下時,露水凍成冰珠,又稱凍露,也屬於霜的一種。霜一般出現在晴朗無雲、靜風或微風的夜間或清晨,有時傍晚和白天也會出現。霜會造成農作物凍害,可採用熏煙、覆蓋、灌水、噴水以及燃燒重油等辦法來防治霜凍。

霧: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水汽達到飽和以後,水汽凝結或凝華而成,一般把因近地層空氣中懸浮的無數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里的一種天氣現象稱為霧。近地層氣溫降低和水氣增加是形成霧的基本條件。按其強度可分為,能見度小於50米的為重霧、小於50-200米的稱為濃霧、小於200-500米的稱為中霧、小於500-1000米的稱為輕霧。霧中溫度低於0°C稱為冷霧,霧中溫度高於0°C稱為暖霧。大霧對交通運輸和人們生活有較大影響。

冰雹:是從積雨雲中降落下來的一種固態降水。它主要發生在春夏之交的過渡季節對流發展旺盛的時候。冰雹的形狀很多,有球狀、圓錐狀、橢球狀或其它不規則的形狀。雹的大小不等,最常見的是直徑介於0.5~3厘米之間,最大的冰雹可達數千克重。在我國曾出現過4.5千克的冰雹,但世界各地降大冰雹的概率是比較小的。

台風:台風范圍很大,直徑從幾百千米到上千千米,小的也有一二百千米或一二百千米以下。按其結構和天氣狀況,可分邊緣(外圍大風區)、本體(渦旋風雨區)和中心(即台風眼,直徑在10—60千米)三部分。邊緣多大風陣雨。本體濃雲密布,狂風暴雨交作,風力常達12級以上,日降水量可超過100毫米,是台風勢力最強的部分。台風中心也叫台風眼,平均直徑25千米,這里氣壓很低,產生上吸作用,在海上引起洶涌的浪潮;又因盛行下沉氣流,風力微弱,反而出現短暫的無雨天氣,有時甚至是晴天


台風帶來狂風、暴雨、巨浪、高潮,具有相當大的破壞力,對農業、漁業和航海直接影響很大,因而是一種大范圍的災害性天氣。

台風有時也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好處。它造成的降水,可解除或緩和東南沿海地區的伏旱。秋季的台風,可使華南地區水庫增加蓄水,以利冬春灌溉。

天氣變化與人類生活
天氣變化與人體健康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人與其所處的環境是一個整體,環境的變化往往對人的健康產生較大的影響。根據國內外的醫學氣象研究成果表明:大約有40%的死亡之病例是在氣象條件不正常的情況下發生的。這種現象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天氣變化最明顯的變化是溫度變化。統計資料表明,當日最低氣溫從0℃以上降至O℃以_F,或當日降溫幅度大於8℃時,一二天以後,感冒病人就會顯著增加。而感冒又是許多病痛發作的重要誘因。寒冷的刺激可引起病人血壓明顯上升,並且原血壓越高上升的幅度越大,使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明顯上升。此外,由於天氣急劇變化,氣溫驟降,使人體胃酸分泌和粘膜阻力有所改變,往往引起胃潰瘍病的發作。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多變,因此在天氣變化時,要注意自身保健,加強防範措施。

心情與天氣有關
氣象條件及其變化不僅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對人的心理情緒方面的影響也非常明顯。研究表明,高溫、高濕、陰雨以及一些異常天氣,都不利於人的心理健康。一般來說,低溫環境有利於形成較佳的心理狀態,而高溫或在溫度回升時,人的精神狀態則容易產生波動和異常。由於高溫不利於人的心理健康,所以高溫環境下的犯罪率也相對較高。1996年,奧運會前夕,美國警方曾委派專家作過細致研究,發現亞特蘭大的日犯罪事件總數,是隨氣溫的升高而遞增的,其中最熱的6、7月份,犯罪率最高。

古語說的「天昏昏令人鬱郁」,意思就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人們的精神較懶散,心情也不暢快。我國的醫療氣象工作者通過深入研究發現,陰雨天氣之所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為陰雨天氣下光線較弱,人體分泌的松果激素較多,這樣,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濃度就相對降低,人體神經細胞也就因此「偷懶」,變得不怎麼「活躍」,人也就會變得無精打采。

氣象條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心理學家、行為學家和管理學家的高度重視。一些國家在發布天氣預報的同時,還發布未來天氣里可能引發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因天制宜」的防病措施建議。

D、災害性天氣
指對工農業、交通運輸及人民生命財產有嚴重危害的天氣,如寒潮、霜凍、台風、大風、乾熱風、冰雹、暴雨和久旱久雨等。
霜凍
指在農作物生長季節里,由於土壤和植物的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氣層的溫度迅速下降到0℃或0℃以下(有時可略高於0℃)而引起的農作物受凍害的現象。因作物受凍後莖葉成水浸狀,以後枝葉枯萎死亡變成灰黑色,所以也稱為「黑霜」。霜凍時常伴有霜(白霜)出現,但如當時空氣中水汽未達飽和,則不一定同時有霜。

嚴重的霜凍多半發生在寒潮前鋒過後的晴朗夜間或清晨。

早秋和晚春最易發生霜凍。我國各地都有可能發生霜凍,其中以華北和西北地區最嚴重。西南、華南地區霜凍較少,但在個別年份也可能出現較嚴重的霜凍。各地霜凍的嚴重程度,又受到地形和地表性質等條件的影響,如窪地、山谷和山坡下部冷空氣容易下沉積聚,霜凍最為嚴重。

各種作物對低溫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同一作物各個發育期的抗寒能力也不相同。

霜凍是能夠防禦的,我國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在霜凍發生前,用熏煙、灌水、覆蓋等方法,提高農田的空氣溫度或土壤溫度,使之不低於或接近霜凍溫度,就可避免或大大減輕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

寒潮
寒潮是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一般出現在秋朱、冬季和初春。受寒潮侵襲時,常引起流經地區劇烈降溫、大風和降水等天氣現象。我國冬半年的全國性寒潮平均每年約有3至4次,一般於9月下旬開始活動,一直到第二年5月才結束。每一次寒潮從爆發到結束(移出我國),約需要3至4天。寒潮天氣的突出表現是大風和降溫。大風風速一般可達5至7級,海上可達6至8級,有時短時可出現12級大風,大風持續時間多在1至2天。大風強度以我國西北、內蒙古地區為最強。寒潮過境後,氣溫猛烈下降,降溫可持續1無到幾天。西北、華北地區降溫較多,中部、南部由於冷空氣南移變性,降溫有所減少。降溫還可引起霜凍、結冰。春、秋季時,寒潮天氣除大風和降溫外,北方常有揚沙、沙暴現象,降水機會也較冬季增多。

台風
台風是一種形成於熱帶海洋的超強低壓空氣漩渦,影響我國的台風是來自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海面的熱帶空氣漩渦。氣象部門的規定是:近中心最大風力在12級及以上叫台風;10~11級叫做強熱帶風暴;8~9級叫熱帶風暴;8級以下叫熱帶低氣壓。台風中心風平浪靜,稱「台風眼」,「台風眼」的外側是狂風暴雨區。台風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浙江、台灣等省的沿海)影響極大,給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台風盛發於夏秋季節,氮台風帶來的降雨,適當地緩解華東、華南的「伏旱」天氣所造成的旱情。

閱讀全文

與成果天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