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科大軟體學院雙證畢業有就業協議嗎
有就業協議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軟體學院成立於2002年3月,是國家教育部和國家計委首批批准設立的示範性軟體學院之一。學院秉承該校在創新和進取中凝練出的「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校訓和「我創新故我在」的教育理念,堅持「質量優異、規模適度、夯實基礎、注重實踐」,依託校計算機、數學、電子、通信和微電子學科的基礎與專業基礎課師資力量和豐富教學資源進行辦學。同時,學院聘請海內外著名企業和大學的專家、教授授課,課程設置與國際接軌,課程內容面向軟體市場和企業,強化實踐教學,並提供優良的硬體條件和教學環境。
實行雙證書制度是國家教育法規的要求。幾年來國家在許多法規和政策性文件中提出了實行雙證書制度的要求。 1996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1998 年國家教委、國家經貿委、勞動部《關於實施〈職業教育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以上這些,都是實行雙證書制度的法律依據和政策保證。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的簡稱,是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在正式確立勞動人事關系前,經雙向選擇,在規定期限內確立就業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而達成的書面協議,是用人單位確認畢業生相關信息真實可靠以及接收畢業生的重要憑據,也是高校進行畢業生就業管理、編制就業方案以及畢業生辦理就業落戶手續等有關事項的重要依據。協議在畢業生到單位報到、用人單位正式接收後自行終止。就業協議一般由國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區就業主管部門統一製表。
② 華南師范大學翻譯碩士畢業是雙證書嗎
不管哪個大學,凡一月統考錄取的翻譯碩士都發雙證。現在想讀翻譯碩士只有一種,那就是統考。以前哪種GCT聯考入學的的考生結業時仍發單證(只發碩士證不發畢業證)。翻譯碩士2010年以前是GCT考入學,發單證,從2010年下半年起並入了統考(取消了聯考)。統考就是10月報名次年1月考;GCT考是7月報名10月考。統考生發雙證。
③ 雙證制有哪些學校高考有分數要求嗎
職業院校實行雙證制教育,高考時滿足高職高專錄取分數線即可。
雙證回制教育是指答職業院校按照標准和崗位的要求組織教學和實訓、實習,使學校教育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學生在不延長學制的情況下,同時完成學歷課程和職業技能培訓,經學校和職業資格鑒定機構考試鑒定,成績合格並取得規定學分以後,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實行雙證制教育是國家教育法規的要求,所有高職高專都實行雙證制,實行雙證書制度是人才市場的需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才市場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高級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講究實用、效率和效益,要求應職人員職業能力強,上崗快。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就要完成上崗前的職業訓練,具有獨立從事某種職業崗位工作的職業能力。
雙證制教育是以就業為目的、以職業教育為導向、以大學教育為支持、以培養市場緊缺型人才為核心、以培養企業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教育工程。
④ 什麼是雙證書制度,職業資格證書對勞動者的意義
職業資格證是評定一個人專業職業技能的重要憑證,所以現在的企業一般的都採取能力佳職業資格證來評定的!
⑤ 我考了上海大學悉尼商學院因為它四年英文教學頒發雙證書,但是現在可以報考自強學院,該咋辦咧,選擇誰
自強是兩年後任選專業,你說的搞科研可能是有一定名額直研吧~抱歉我一直沒看到你的留言~
⑥ 什麼是雙師型教師
「雙師型」教師,有兩種:
一是「雙職稱型」,即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外還需要取得另一職稱。
二是「雙素質型」,即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社會和教育界的共同呼聲。
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合格學校評價體系中提出的「雙師素質」教師標准,要求「雙師素質」教師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有兩年以上基層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能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具有中級(或以上)教師職稱,亦即相關崗位工作經驗加教師職稱。
2.既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專業職稱,亦即雙職稱,同「雙職稱」說的界定一致。
3.主持(或主要參加)兩項(及以上)應用性項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會企事業單位實際應用,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項主要強調科研能力。
⑦ 如何加強技能教學改革,提高學生「雙證書」獲得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作者: 施榮 田政峰
摘 要 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是高職教育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圍繞高等職業教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市場對土建類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調研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提高學生職業技能進行系統的探究。
關鍵詞 實踐教學;職業技能;土建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18-0118-02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職業素質的關鍵環節,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1]。基於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和提高,筆者根據市場對土建類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調研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逐步探索出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一條主線、兩種途徑、四個階段、五個結合」(簡稱「1245」)的實踐教學模式。
1 貫穿能力培養主線,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訓基地建設、教學方法設計、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中,始終堅持以能否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崗位能力為標桿,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為主線,以市場崗位需求與人才質量相匹配為標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推進職業技能訓練,重視職業資格培訓,提高就業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 通過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兩種途徑提高學生職
業技能
2.1 以校內實習實訓奠定學生職業技能基礎
落實好校內實訓是激發和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保證,是彰顯高職工科類專業辦學特色的關鍵和核心[2]。校內實訓主要以課程單項認知實訓、參觀實習、集中實訓、畢業設計答辯為主。校內實訓項目遵循職業教育規律,適應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遞進式開發實訓項目,進階式實施實訓內容,合理化運行實訓管理,過程化評價實訓成績。課程單項認知實訓培養學生初步職業技能,集中實訓培養學生單項職業技能和養成職業素養,奠定學生適應生產需要的職業技能基礎。
2.2 以校外實習實訓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
校外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全面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重要平台。校外實習實訓主要以參觀實習、頂崗實習為主。校外頂崗實習是校內頂崗實習的延伸和綜合,通過頂崗實習,學生零距離進行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對接,全真式接受企業管理和運行模式,使自己既是學生,又是企業員工,在學習中培養綜合素養,在學習中提高職業技能。
3 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四階段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3.1 以校內外參觀見習認知職業技能應用要求
參觀見習主要面向新生在第一學期進行,作為新生入校教育和了解專業方向、專業學習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的參觀和了解,使學生認知所學專業的知識結構、應用范圍和職業技能要求;通過校外參觀見習,使學生初步認知專業發展方向、知識應用領域、真實工作環境及人才培養規格。
3.2 以單項實訓夯實學生職業技能基礎
單項實訓主要體現在課程學習領域中。根據課程的性質與作用,結合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構築學習情境,設計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課程設計、單項任務實訓等形式,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針對性地進行實踐練習,邊學邊做,學做合一,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與消化。
3.3 以校內綜合實訓鞏固學生職業技能基礎
利用校內實訓基地,發揮「雙師」結構教學團隊主導作用,通過第四學期前7周各專業學生的集中實訓,將課程單項實訓進行整合或重新設計,結合工程實踐開發綜訓項目,根據工程項目管理周期設計實訓任務,通過實訓基地功能分區實施實訓內容。比如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框架結構建築物施工項目」,學生通過接受任務、施工准備、項目組織、工種操作、施工管理、質量檢測、安全保障、竣工驗收、資料收集等完整施工過程的學習,實現綜合職業能力訓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學團隊是項目的開發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是項目運行的執行者、參與者和管理者。
3.4 以校外頂崗實習適應職業技能應用要求
校外頂崗實習設置在第四學期和第六學期,充分體現了各專業「學習—實踐—學習—實踐」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作為綜合性較強的校外頂崗實習環節,第四學期實訓是對前三學期知識的檢驗與應用,第六學期實訓是對三年學習的綜合與提高,第二次頂崗實習又是第一次的完善和補充。
4 堅持5個結合,促進學生職業技能提高
4.1 堅持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課程建設相結合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是課程建設。土建類專業每年堅持人才培養方案、實訓指導書的修訂與完善。4月份集中實訓結束,及時徵求指導教師、實訓學生意見和建議,及時修訂下一級學生的實訓任務書和實訓手冊,提高使用性,增強操作性。7月份修訂下一級學生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教學實際,加大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力度,突出理實一體化教學特色。
4.2 堅持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改革課堂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3]。工學結合就是要求人才培養的過程要學做合一,學以致用。近幾年,在建築施工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工程測量、CAD制圖、工程算量等課程中探索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評級體系,學生、教師反響強烈,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4.3 堅持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
根據重點專業建設內容和土建類專業應用特點,在以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等重點專業中,構築工程CAD、工程測量、工程算量三大技能訓練平台。一方面成立學生專業社團,聘請專業指導教師,開放校內實訓基地,加強訓練。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每學年定期開展相應的職業技能大賽,選拔優秀選手參加全省或者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再者,利用集中實訓、社團活動、職業技能大賽強化訓練之際,進行「五大員」職業資格的培訓與考證,保證學生「雙證書」的獲取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職業技能和實操水平。
4.4 堅持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指導學生就業相結合
高職教育即就業教育[4]。一方面,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需求與人才質量匹配,崗位需要與職業技能匹配,努力培養職業崗位直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堅持以職業規范為培養標准,改革課程內容,引入職業資格標准,從職業崗位實際需要的技術和能力出發,按照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方式及鑒定程序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育,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增強實踐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
4.5 堅持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
加強和提高實踐教學團隊的「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是學生職業技能穩步提高的重要保證。一是通過加大措施引進和聘用企業一線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充實到教學團隊;二是通過進修培訓、脫崗實訓、下企業鍛煉、基地集中培訓、考取國家職業資格證等途徑,加大對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力度,迅速提升教師實踐技能水平。
通過「1245」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酒泉職業技術學院土建類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用人單位滿意度逐年提升,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畢業生就業質量大幅度提高,校企合作的范圍及領域不斷深入,為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積累了經驗,豐富了內涵。
參考文獻
[1]張鳳林.論民辦高校學生職業技能培養中的「五個結合」[J].社科縱橫,2009(10):205.
[2]王雲艷,王東明.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關系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8(17):170.
[3]王明達.關於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幾個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00(25):4-6.
[4]劉良科.深化課程改革 辦出高職特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9):52-53.
⑧ 想對鄭州大學雙證教育詳細了解
學視頻剪輯!理由很簡單,容易學(不像其它行業學習成本高,難度大),適合短期3-4個月短期學習,而且行業缺口非常大,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在家裡接私單,月收入輕松過萬,兩三萬也是稀鬆平常。【點擊進入】免費「短視頻剪輯後期」學習網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1y17r-174448553
因為現在短視頻的崛起,任何企業,任何工作室或者個人都需要製作剪輯大量的短視頻來包裝品牌,發抖音,發朋友圈,發淘寶等自媒體渠道做展示。因為每天都要更新並發布新內容,所以剪輯師根本招不夠,,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輯師高薪水。
而且剪輯這個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電腦技術,也不需要美術音樂造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麼風格的片要什麼節奏,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訓都可以輕松掌握。但凡有點電腦基礎會用滑鼠拖拽,會點擊圖標,會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學,沒有學不會的。但是要學好學精,就一定要找專業負責的培訓機構了,推薦這個領域的老大:王氏教育。
在「短視頻剪輯/短視頻運營/視頻特效」處理這塊,【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每個城市都是總部直營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0基礎的學生。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1y17r-174448553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⑨ 教師招聘中,雙師型教師是什麼意思
按照教育界這方面的解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應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1)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既具有教書育人,又具有進行職業指導等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2)具備與講授專業相對應的行業、職業素質,要求具備寬厚的行業、職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針對這一點,有
學者還提出,"雙師型"教師應能按照市場調查、市場分析、行業分析、職業及職業崗位群分析,調整和改進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注重學生行業、職業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技能的培養,能進行專業開發和改造等。
(3)具備相當的經濟素養,即具備較豐富的經濟常識、熟悉並深刻領會"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等經濟理論,樹立市場觀、質量觀、效益觀、產業觀等經濟理論。自覺按照競爭規律、價值規律等市場經濟要求辦學辦事,並善於將經濟常識、規律等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4)具備相當的社會溝通、交往、組織和協調能力。即既能在校園內交往與協調,又能在企業與行業從業人員進行交流和溝通。
(5)具備相當的管理能力。即在具備良好的班級管理、教學管理能力的同時,更要具備企業、行業管理能力,懂得企業和行業管理規律,並具備指導學生參與企業、行業管理的能力。
(6)具備相應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即要適應資訊、科技和經濟等快速變化的時代要求,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善於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創造性活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