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大司馬成果

大司馬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12 11:00:57

❶ 青縣司馬庄「大司馬」有機農業特種果蔬基地的網址

我只在網上找到一些園區介紹青縣無公害蔬菜示範園區

青縣示範園區
青縣無公害蔬菜示範園區
青縣司馬庄有機農業特種蔬菜基地: 該基地計劃規劃面積為1050畝,投資2400萬,分三期六個區域建成。
園區的6個大區:
一、設施特種蔬菜區 二、食用菌區
三、優質雜果區 四、工廠育苗區
五、訂單蔬菜區 六、綠化苗木區
98年,規劃整理蔬菜區基地建築面積100畝;99年,規劃整理蔬菜區基地建築面積150畝,同年還規劃了150畝的國內外優質雜果基地;2001年又投資規劃了250畝的國內外優質雜果基地;2001年投資規劃了250畝的退耕還林環保苗圃基地,和高科技育苗車間及配備試驗基地400畝。該基地主要以國內外的名特優蔬菜為主選品種,蔬菜生產完全按有機農業生產標准進行操作,以無公害標准為起步點,從初步的標准化管理,逐步向生產綠色食品的有機農業商品發展。
幾年來我園區從中國農科院及日本、韓國、台灣、以色列、美國、荷蘭、等國家引進優特品種100多個,有荷蘭黃瓜、五彩椒、台灣聖女、彩紋番茄、人參果、孢子甘藍、迷你南瓜、球莖茴香、台灣803、850、802甜瓜、小福星禮品西瓜、軟化菊苣、紅菊苣、黃飛碟、白飛碟、拍砸瓜、金皮西葫、白玉茄等。每個品種都要經過二年的試種才能在我園區種植銷售。每年不低於3?4個新品種的引進,使基地的蔬菜達到新陳代謝,因此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呈每年翻一倍的趨勢。我們以把握市場信息為導向,以對消費者的健康觀念為依託,逐步摸索出消費市場的規律,抱著對消費者負責的理念,以德為先,用自己的品牌來贏得市場,使市場佔有率逐年提高。
由於重視了品牌,又注重以德為先,對消費者高度負責的經營管理模式, 使我們產值也達到了理想的回報,98?99年由於建設期間產值限於每個棚室5000元之內;2000年每個棚室產值達到8000元;01?02年已達到1.5萬元。效益的提高不僅扭轉了我們的種植觀念,同時也逐步改變農民歷史遺留的傳統種植觀念
我們基地的責任就是把農民帶出傳統保守的種植誤區,讓農民懂得怎樣用科學技術來種植,用市場信息來賺錢。由於農民的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在拉動農民種植產業結構上遇到了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困難,我們採取了與農產訂單形勢和技術信息服務相結合的幾套模式,來拉動農民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民增產增收,我們還以滾雪球的方式逐年向公司基地帶農產的模式發展。下一步我們把種植消費的著眼點放在高薪高職階層,創出自己的品牌,把品牌與基地結合為一體,讓消費者即認可我們的晶牌更認可我們的基地,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會不斷的吸取國內外先進的科學管理技術,把自己當地的氣候變化、水源、土質等特點靈活結合起來創建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技術特點。我們會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優質的產品,挑戰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擴大基地增加基地效益。
耿官屯無公害蔬菜示範園區: 1 植保園區基本情況:耿官屯村植保園區位於104國道東側,距離青縣蔬菜批發市場僅2公里的路程,交通十分便利。園區內以蔬菜種植為主,佔地380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280畝,露地菜面積100畝,建有高效日光溫室64個,大棚42個。自從去年以來,通過植保園區的建設,使廣大種植戶從毫無種菜經驗的農戶變成了種田能手,並掌握了一套科學防治病蟲的知識,每個棚室都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園區建設以村集本建棚室,向農戶承包的形式,簽定了合同,我們植保部門負責提供技術服務,指導菜農的生產。
2 採取的主要措施:在植保技術推廣與應用方面,我們在了解當地情況的基礎上,確立了工作思路,在植保對象上,抓住蔬菜主要病蟲害及雜草的防治;在技術路線上,將傳統技術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在推廣目標上,一手抓「短平快」技術,一手抓新技術推廣。我們採取的措施是:2.1 狠抓一個基礎:通過調查了解,該村農民對植保技術普遍了解的不多,農民水平急需提高。我們把提高菜農的科技水平作為園區建設的基礎工作,通過培訓、宣傳、座談、參觀等多種形式,努力提高菜農的素質,大力推廣植保技術,如今菜農的科技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做到了戶戶都有明白人。2.2 健全兩大體系:針對該園區的實際情況,在園區建設方面,狠抓技術提供系統和物資供應系統,並努力使「技術流」和「物流」相結合。在技術服務體繫上,我們以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河北農大為技術依託單位,以省、市植保專家為技術顧問,開展技術咨詢和技術培訓。我們除了親自進園區指導生產外,還充分發揮園區技術骨乾的作用,結合實際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植保技術。為實現信息傳遞的快捷化、及時掌握和了解國內外市場動態,結合省、市科技入村工程的實施,青縣農林局為園區無償配置了電腦設備,通過網路進行新品種的引進、蔬菜購銷等,使該植保園區始終立足於科技前沿,成為青縣蔬菜發展的「窗口」,為做到技物結合,在園區內設立了無公害農葯專櫃,並大力推廣省站制定的環保型農葯,確保蔬菜病蟲害安全控害物資和農葯器械及時供應。2.3 完善三項制度:首先在生產過程中要求園區內的菜農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生產操作規程去做,制定了規范用葯的制度。其次,在園區內建立了農葯殘留檢測點,要求菜農在銷售前都進行檢測。第三,在銷售上推行網路售菜制度,即通過網路信息,有需求大戶時,菜農戶優先提供優質蔬菜,由村集體統一組織銷售。通過三項制度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園區蔬菜業的發展,也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2.4 推廣四項措施:針對耿官屯村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了四項改進措施。一是改單一種子處理為種子、苗床消毒結合法,即改變傳統的單一種子處理習慣,對苗床也要進行消毒處理,盡力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二是改淺耕整地為深翻整地法。過去,這個村的菜農整地時,大都採取淺耕的方法。實踐證明,深翻不僅促進病殘體和落葉的腐爛,而且可以將地下病菌、害蟲翻到地表,不利越冬和存活,從而減少病源和蟲源。第三是改用葯單一型為交替用葯法,克服單一用葯帶來的弊端。四是改單一化學防治為綜合防治法,大力推廣黃板誘殺、防蟲網覆蓋、人工捕捉等實用技術。
總之,通過植保技術的實施與推廣,園區內的菜農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使耿官屯村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成為集科技示範、規模生產、檢測、加工配送於一體的新型植保園區。
3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計劃:植保園區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把環境科學、蔬菜學、生態學、營養學、衛生學和民眾教育等貫穿到園區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對這一龐大復雜的運行體系需要行政干預,進行全面的整體化,從而推進園區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在這方面還存在著不足,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將圍繞園區建設和服務機制進行深層的實踐和探討,並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推廣園區的規模和當地的示範作用及影響力,為當地蔬菜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應拓寬植保服務領域,適應市場經濟機制,進一步轉變服務觀念。由產中服務為主轉向產前、產中、產後相結合的系列服務,由技術指導服務為主轉向指導、信息咨詢、物資供應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並進一步完善技物結合服務組織,建立產、學、研、推相結合的聯合體,加快成果轉化和科技進步。
青縣司馬庄高科技示範園無公害蔬菜簡介:青縣無公害蔬菜高科技示範園,始建於1998年5月份,同年8月份正式投入生產,至今共從荷蘭、韓國、日本3個。我們以市場為導向,本著適合本地生產,營養價值高、口感好的原則從中篩選了幾十個品種種植推廣,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我們完全按照無公害蔬菜標准進行生產操作,產品的無公害程度己達到國家和省的檢驗標准。我們憑借合格的產品、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信譽位於省內同行業之首,歡迎廣大客戶前來洽談,現將我園區蔬菜做以簡介:
人參景:果實金黃色,肉清香,風味獨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點,富含維生素c、礦物質及多種微量元素,尤其含有被稱為「生命火種抗瘸之王」的硒元素是人體必須的營養之一,其鈣含量高達910毫克/100克(鮮重),是西紅柿的114倍,黃瓜的364倍,高於已知的一切蔬菜和水果,適合於生食,涼拌。
荷蘭黃瓜:從荷蘭引進,讀晶種果實光滑,果色中綠,圓柱型,無瘤無刺容易清洗,品質極佳,質擻、清甜.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較多,還含有鈣、磷、鐵、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適於生食、熟食或淹漬。
五彩椒:從荷蘭、以色列引入.果實為方燈籠型,顏色艷麗,美觀,常見顫色有紅、黃、橙、紫、白、透明。該品種味甜質跪,品質好,可生食、炒食、適於賓館、飯店作菜、沙拉等。我們園區的品種有:黃歐寶、橘西亞、紫貴人、虹將軍、白公主等。
金絲撮瓜:(拍砸瓜)又名粉條瓜,食用時將整個瓜用開水煮5-7分鍾撈出,用刀輕拍瓜的四周,而後用刀切成兩半,用筷子輕攪,即有瓜絲成粉條狀,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事先准備好小料,以涼拌素食為宜,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風味獨具一格。
孢子甘董:別名茅甘藍、子山甘藍。食用部位為小葉球,其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每百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4.9克,是結球葉菜中含量最高的。食用方法可炒食、涼拌、淹漬及供各大賓館中作菜看裝飾品.烹調後,小葉球綠色柔嫩、清香、風味甚佳。可謂菜中佳品。
櫻桃番茄:有206、金皇後、金吉果、黃珍珠、紫玉等品種,從以色列引入,外觀漂亮、玲瓏可愛,顏色誘人,別看它果實小,但味道濃,營養豐富,維生素含量比普通蕃茄高,通常作為高級賓館、飯店的裝飾蔬菜,適宜洗凈後生食。
阿魏茹:「有植物鮑魚之美稱」(學名阿魏側耳)又名白靈菇.形狀奇特、子實體大、潔白如雪,肉質細膩滑嫩,氣味濃香襲人,味道鮮美,風格獨特,並有很高的營養成份的葯用價值,因此,西域民間譽為「西天白靈芝」、「神菇」。阿魏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5.72克、粗脂肪11.06克、炭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20多種氨基酸,對調節人體生理平衡,以及對防癌有顯著作用。可供人們烹調後直接食用。是跨世紀人類健康的保護神。
球莖茴香:又稱義大利茴香、甜茴香。原產義大利南部。以葉柄部形成的葉球為菜用。其有獨特芳香的甜味,品質嫩,主要作為肉食菜餚的配料。莖葉中會有90PPM的茴香腦,有健胃、驅風邪之保健療效。
飛霉:(黃飛碟、白飛碟)皮金黃色,表皮光滑,色澤艷麗,果形均勻一致, 肉質脆嫩、風味佳。可炒食,鮮食,也可開水抄後澆汁食用。
蘆筍:別名石柏、龍須菜等,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和小亞細亞一帶.是一種低熱量、營養價值高的蔬菜,且風味鮮美、芳香、柔軟可口.各種維生素含量比蕃茄和大白菜高1-8倍,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成份,礦物質中含有各種微量元素,尤其是硒含量較多,此外還有醫葯保健效果的特殊營養成份,如天門冬醯胺,多種甾體皂甙物質、蘆丁、甘露聚糖、膽鹼、葉酸等,因此對食慾不振、疲勞症、心臟病,高血壓、心律過速、水腫、膀胱炎、癌症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療效,因此它是一種很好的保健蔬菜。
中台803:該瓜果形橢圓形,表皮光滑,外觀美麗,果肉厚,果質細嫩,適口性好,有芳香,風味佳,含糖量15-17度。在全國甜瓜評比會上獲三等獎,被稱為瓜中珍品。
小福星禮晶西瓜:901、903、小福星、金冠一號等品種,果形圓形,果肉有紅色、黃色。果皮薄,果肉厚、果質脆嫩,糖度可達13-15度。是禮品中之佳品。
紅菊苣:原產於東印度、歐洲南部。食嫩葉球、味清苦,有清肝利膽之功效,近幾年來隨著西餐業中法國和義大利菜餚的興起,紅菊苣的需要量具增。
軟化菊苣:避光生長,味微苦,最適鮮食具有清熱解毒、利肝明目、軟化血管之功效,是中老年及糖尿病人的理想保健菜。
菊花菜:(烏塌菜)以霜雪後甜鮮美味而稱著。含有很高的抗壞血酸、胡蘿卜素以及鈣質、礦物鹽類,被稱為「維他命」菜而受到國內外重視.烹飪後保持原貌形狀在盤中將菜展開,把烹飪好的高檔海鮮或白靈菇放入在菜心,這樣就形成了,盤上有綠菜盤,綠菜盤里有高檔菜的獨特的美味佳餚。
美心蘿卜:有美心、櫻桃、玉筍等品種。原產於我國,葉小肉質脆嫩,鮮紅色,富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澱粉和芥油。生食能助消化、增食慾、清內熱、解毒、寬胸開胃、健力強體等功效。
白果茄:不宜鮮食,適合葷、素烹飪,點綴餐桌色彩。增加食慾,具有其他蔬菜不具備的人體所需的白色素。
翡翠塔: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蛋白質等多種元素,粗纖維少,容易消化,宜於腸胃病患者及消化力弱的人食用。食用部分為花球,烹飪後色澤鮮綠,風味清香、品質細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歡迎.
香蕉西葫:色澤艷麗,口感嫩脆,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鮮食涼拌,即拌即吃。
白玉茄:韓國引進,色澤白嫩,口感香甜,可葷素烹飪.也可涼拌。
芝麻菜:具有鮮食和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1、維生素E和鈣,具有綠色香油的美稱,可用調料、涼拌生食魚片的配料,具有獨特的香油味,是高級餐桌上美味之佳品。
香椿芽:原產於我國。採食其頂端的嫩芽、嫩葉、可鮮食、炒食、涼拌、油炸和腌制,香味濃郁,風味鮮美、營養豐富,綜合營養價值在蔬菜中屬於上品。
天葵:以嫩葉、嫩莖供食,可葷,素炒均可,以色美、脆香、營養豐富.軟化血管之功效,而深受消費者歡迎。

❷ 司馬光偉大的成就有哪些

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司馬光留存下來的書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勁方正,一筆一畫都寫得十分規矩,即使是長篇大幅,也毫不馬虎。如此端勁的書風,與他忠直嚴謹的個性也是相似的。

在經學上,司馬光弘揚儒術,力闢佛老,對儒家經義做了許多開創性的闡釋,朱熹將其與同時的周敦頤、邵雍、二程(程顥、程頤)、張載合稱為北宋「道學六先生」。

(2)大司馬成果擴展閱讀

人物軼事:司馬光破瓮救友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聰明機靈,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被人們廣泛流傳。

❸ 西漢大司馬驃騎將軍一霍去病,你怎麼看呢

主要事跡:18歲時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殺死了匈奴2,028人,並且俘虜了單於的叔父羅姑比,斬殺了單於的祖父若侯產。獲授驃姚校尉,又以「勇冠三軍」之意而受封予冠軍侯。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並,追謚為景桓侯。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東北,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

❹ 揚雄一生主要有哪些成就

西漢後期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字子雲。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揚雄口吃,不善言談,而以文章名世。漢成帝時,經同鄉楊庄的引薦,應召入宮為給事黃門郎。王莽篡權後,校書天祿閣,官至大夫。揚雄早年極其崇拜司馬相如,「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漢書·揚雄傳》)。曾模仿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作《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為已處於崩潰前夕的漢王朝粉飾太平,歌功頌德。故後世有「揚馬」之稱。揚雄晚年對賦有了新的認識,在《法言·吾子》中謂之「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並認為自己早年的賦和司馬相如的賦一樣,都是似諷而實勸。這種認識對後世關於賦的文學批評有一定的影響。揚雄在散文方面也可稱得上是位模仿大師。如他模擬《易經》作《太玄》,模擬《論語》作《法言》等。在《法言》中,他主張文學應當宗經、征聖,以儒家著作為典範,這對劉勰的《文心雕龍》頗有影響。揚雄還著有語言學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漢語言的重要資料。
今四川綿陽有子雲亭,就是紀念楊雄的,我個人覺得他只是著書成文,太書生氣了,孔明曾經笑他是「小人之儒」

❺ 勤出成果的事例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 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❻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

一、政治上

高太後一臨政,便拜司馬光為相,立即贏得了相當的人心。就連大宋的敵國契丹,聽說司馬光為宋朝宰相後,也大為敬畏,告誡己方的邊關守將不要輕易挑起爭端,要維持遼宋雙方友好關系。

高太後垂簾後,「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盡行仁宗之政」,盡量與民生息。她治下的九年,史稱「元祐之治」,被認為是宋朝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樂的時代,堪比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司馬光上台後,把變法的責任都推給王安石,攻擊「王安石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接著全盤否定了新法,誣蔑新法「舍是取非,興害除利」,「名為愛民,其實病民,名為益國,其實傷國」。

新法大部廢除,舊法一一恢復。司馬光在宋神宗變法時隱居洛陽達十五年之久,他廢除新法之徹底,不能不說他受到了自己數年來政治上鬱郁不得志情緒的影響。

然而,高太後卻不僅一味信任司馬光,委以重任,還在司馬光病死後,將其反對變法的措施執行到底,並起用大批保守派人物如文彥博、呂公著、范純仁和呂大防等人。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元祐更化」。

二、文化上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

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

(6)大司馬成果擴展閱讀: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介紹: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光

❼ 周勛初的研究成果

[1]高適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75000字
[2]韓非子札記,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273000字
[3]中國文學批評小史,長江文藝出版社,1981年1月,205000字;(台灣)麗文文化公司,1994年7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189000字;遼寧古籍出版社,1995年6月, 200000字;(韓國)理論與實踐出版社(全弘哲等譯),1993年8月;(日本)勉誠出版社(高津孝譯),2007年7月
[4]韓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44000字
[5]九歌新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115000字
[6]唐語林校證,中華書局,1987年7月,536000字
[7]文史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213000字
[8]唐詩大辭典(主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1490000字
[9]當代學術研究思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5月,293000字
[10]唐人軼事匯編(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1736000字
[11]唐人筆記小說考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230000字
[12]詩仙李白之謎,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1月,14000字
[13]魏晉南北朝文學論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246000字
[14]唐鈔文選集注匯存(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
[15]周勛初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2600000字
[16]羅根澤說諸子(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274000字
[17]李白研究(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406000字
[18]師門問學錄(余歷雄記),鳳凰出版社,2004年12月,230000字
[19]李白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350000字;2006年7月第二次印刷
[20]《冊府元龜》校訂本(主編),鳳凰出版社,2006年12月,15777000字
[21]餘波集,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365000字
[22]胡小石文史論叢(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278000字 [1]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9月,列入「參加本書編訂工作的主要編寫人」
[2]馬恩列斯文藝論著選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增訂本,後記中雲「曾在一段,時間內參加編寫」
[3]韓非子校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後記中雲「全書的文字統一和校勘工作是由周勛初同志負責的」
[4]辭海·語詞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12月,列入主要編寫和修訂人,新一版、新二版均參加編寫 [1]談談漢字簡化的歷史(中國青年報,1956年3月24日)
[2]評漢字筆順排檢法(中國語文,1957年1期)
[3]攜手並進(小說),(雨花,1958年5月號)
[4]評羅根澤先生「中國文學批評史」中的「根本觀念」(火箭,1959年1期)
[5]禹鼎考釋(與譚優學合寫〉,(南京大學學報,1959年2期)
[6]梁代文論三派述要(中華文史論叢第5輯,1964年6月)
[7]關於宮體詩的若干問題(新建設,1965年3期)
[8]韓非與百國春秋(南京大學學報,1978年3期)
[9]《戰國策》與《韓非子》(南京大學學報,1979年2期)
[10]高適生平若干問題的探討(文學評論,1979年2期)
[11]陳奇猷《韓非子刻本源流考》商兌(群眾論叢,1980年第1輯)
[12]《韓非子·十過》非韓非作(活頁文史叢刊,第1輯,1980年)
[13]敘《全唐詩》成書經過(文史第8輯,1980年3月)
[14]王充與兩漢文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2輯,1980年7月)
[15]談「唐十二家詩」(學林漫錄2集,1981年3月)
[16]魏晉南北朝人對文學形象特點的探索(文藝理論研究,1981年4期)
[17]劉勰的兩個夢(南京大學學報,1982年1期)
[18]《文賦》寫作年代新探(文學遺產增刊第14輯,1982年2月)
[19]阮籍《詠懷》(其二十)詩新解(文史知識1983年1期;《古典詩詞名篇鑒賞集》,中華書局1984年)
[20]學習古代文論隨感(光明日報,1984年1月24日;《文學遺產》622期)
[21]皇甫冉《秋夜有懷高三十五兼呈空和尚》詩發微(《全國唐詩討論會論文選》,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
[22]胡小石師的教學藝術(學林漫錄9集,1984年12月)
[23]魏氏「三世立賤」的分析(南京大學學報,1985年1期;《建安文學研究文集》,黃山書社1984年11月)
[24]柳珵《劉幽求傳》鉤沉(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1輯)
[25]開拓型的學者羅根澤(光明日報,1985年6月18日;《文學遺產》,683期)
[26]程千帆教授的學詩歷程(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84年號,1985年)
[27]從唐人七律第一之爭看文學觀念的演變(文學評論,1985年5期)
[28]杜甫身後的求全之毀和不虞之譽(草堂,1985年2期)
[29]劉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說述評(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11輯,1985年)
[30]羅根澤先生傳(《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第8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
[31]《(唐語林〉原序目》考辨(唐代文學論叢總8輯,1986年12月)
[32]論黃侃《文心雕龍札記》的學術淵源(文學遺產,1987年1期)
[33]盧言考(學術月刊,1987年4期)
[34]羅根澤傳略(《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家傳略》第9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35]韓愈的《永貞行》以及他同劉禹錫的交誼始末(中華文史論叢,1987年2、3期合刊)
[36]王堂閑話考(西北師院學報,1988年3期)
[37]潘勖《九錫》與劉勰崇儒(社會科學戰線,1989年1期)
[38]周勛初同志在委員會二屆二次會議上的發言(高校古籍整理工作通報20期,1989年)
[39]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的特色和人才培養(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209期,1989年)
[40]就《唐語林校證》事答客問(書品,1989年2期)
[41]《明皇十七事》考(古籍整理與研究4期,1989年)
[42]趙璘考(古代文獻研究集林第1集,1989年)
[43]陳寅恪先生的「中國文化本位論」(南京大學學報,1989年5期;《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
[44]論謝靈運山水文學的創作經驗(文學遺產,1989年5期)
[45]開闊視野實中出新(南京大學學報,1990年2期)
[46]身在廬山之外的人反易看清廬山真面目(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0年2期)
[47]釋「賦」(古典文學知識,1990年4期(總31期〉)
[48]司馬相如賦論質疑(文史哲,1990年5期)
[49]李白及其家人名字寓意之推斷(中國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香港〉中華國學2期,1990年5月)
[50]「芳林十哲」考(唐代文學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
[51]順其自然地登攀(文史知識,1991年4期)
[52]寫作《高適年譜》的機緣與甘苦(古典文學知識,1991年2期(總第35期〉)
[53]《隋唐嘉話》「拾補」商兌(書品,1991年2期)
[54]中國古籍在大陸(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台灣]國文天地,7卷三期,1991年8月)
[55]元和文壇的新風貌(中華文史論叢第47輯,1991年5月)
[56]王粲患麻瘋病說(學林漫錄13集,中華書局1991年5月)
[57]宋人發揚前代文化的功績(《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10月)
[58]目錄學家對文學批評的認識和著錄(文學研究第1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
[59]「三教論衡」與文士心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與廿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
[60]《易》學中的兩大流派對劉勰《文心雕龍》的不同影響(《文心雕龍研究薈萃》,上海書店1992年5月)
[61]張騭《文士傳》(輯本〉(古典文獻研究1989年─1990年,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
[62]韋絢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年6期)
[63]敬業小言(南大書友總3期,1993年4月上旬)
[64]李白在諸王分鎮問題上遭致失敗的內在原因(文學研究第5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
[65]論李白對唐王朝與邊疆民族戰事的態度(文學遺產,1993年3期)
[66]李白剔骨葬友的文化背景之考察(中國文化,第8輯,1993年6月)
[67]張暉《宋代筆記研究》序(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8月)
[68]隋唐嘉話考(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1輯,1993年9月)
[69]嚴傑《歐陽修年譜》序(南京出版社,1993年11月)
[70]郭璞詩為晉「中興第一」說辨析(江海學刊,1993年6期;《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71]《唐語林校證》慘淡經營始末(古典文學知識,1994年2期(總53期〉)
[72]賦體評議(南京大學學報,1994年2期)
[73]唐代筆記小說的校讎問題(古典文獻研究1991──1992,1994年6月)
[74]李白兩次就婚相府所鑄成的家庭悲劇(文學遺產,1994年6期)
[75]周明《中國古代散文藝術》序(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
[76]《酉陽雜俎》成書考(《選堂文史論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77]中日友誼之樹長青(桔頌(日本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部),1995年)
[78]唐代筆記小說的內涵與特點(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2輯,1995年2月)
[79]日本訪書散記(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1、2期,1995年4月)
[80]康熙御定《全唐詩》的時代印記與局限(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5年6月)
[81]《中國文學批評小史》寫作中的點滴心得(古典文學知識,1995年第5期(總第62期〉)
[82]魏晉南北朝時科技發展對文學的影響(古典文獻研究1993—1994,1995年10月;《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83]李白思想中的異端因素(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3輯,1995年12月;唐代文學研究,1996年9月)
[84]《文選》所載《奏彈劉整》一文諸注本之分析(文學遺產,1996年第2期;《文選學新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85]文化同根倍情親(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年第4期)
[86]「登高能賦」說的演變和劉勰創作論的形成(文心雕龍研究第二輯,1996年9月)
[87]讀《中國文學批評史》有感(復旦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
[88]懷念老校長匡亞明同志(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97年第一期(總314期〉;《匡亞明紀念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89]讀稿杞憂(文學遺產,1997年第二期)
[90]朱東潤先生治學的特色(復旦大學學報,1997年第二期)
[91]勛初自白(《當代百家話讀書》,廣東教育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92]周老任職南京大學時的高風亮節(高校古籍工作通報第54期)
[93]陳寅恪研究方法之吾見(《中國古典文學學術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94]季振宜《唐詩》的編纂與流傳(學術集林11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11月)
[95]御定《全唐詩》的疏誤與《全唐五代詩》的編纂(文學評論叢刊1卷1期,1997年12月)
[96]御定《全唐詩》的疏誤與《全唐五代詩》的編纂(《兩岸古籍整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97]《社會科學戰線》創刊周年紀念有感(社會科學戰線,1998年第3期)
[98]王青《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序(台灣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8月)
[99]文獻學與綜合研究(《文學遺產紀念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8月)
[100]鄭傑文《戰國策文新論》序(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101]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程(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2期)
[102]中國文學研究現代化進程思考(中國政協報,1999年6月2日學術家園總64期)
[103]我所了解的胡小石先生(《胡小石研究》,東南文化1999年增刊)
[104]我與傳統的文史之學(《學林春秋》二編下冊,朝華出版社1999年12月)
[105]左思《三都賦》成功經驗之研討(《辭賦文學論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106]開湖泊志之先河的《太湖備考》(新華日報,2000年1月15日)
[107]評劉勰文學觀的雙重標准(鎮江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論劉勰及其(文心雕龍〉》,文苑出版社2000年2月)
[108]李白屢遭挫折與倍受贊譽之兩面觀(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五輯,中華書局2000,年,2月)
[109]文學「一代有一代之所勝」說的重要歷史意義(文學遺產,2000年1期)
[110]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1,期)
[111]胡小石先生與中國文學史研究(《學林往事》上冊,朝華出版社2000年3,月)
[112]羅根澤先生在學術領域中的多方開拓(《學林往事》中冊,朝華出版社2000年3月)
[113]胡傳志《金代文學研究》序(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114]《唐鈔文選集注江存》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
[115]紀念程千帆先生(江蘇文史研究,2000年3期)
[116]李白剡中之戀放談(中國李白研究1999年集「李白與天姥國際會議專輯」,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
[117]紀念古道熱腸的洪誠先生(文教資料,2000年6期)
[118]郝潤華《(錢注杜詩〉與詩史互證方法》序(黃山書社,2000年12月)
[119]楚辭研究的傳承與發展(《楚辭研究成功之路——海內外楚辭專家自述》,重慶出版,社2000年12月)
[120]《文選集注》上的印章考(《(昭明文選〉與中國傳統文化》——第四屆文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6月)
[121]有關「選學」珍貴文獻的發掘與利用(中國典籍與文化,2001年4期)
[122]夢斷黃金台(文史知識,2001年10期)
[123]徐國榮《中古感傷文學原論》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124]先進文化與古典文獻研究(《先進文化與建設江蘇文化大省——第一期(政協委員論壇〉論文匯編》,2002年3月)
[125]我與《唐宋史料筆記叢刊》的文字因緣(書品,2002年2期;《我與中華書局》,中華書局2002年5月)
[126]李白族系之爭的時代背景(古典文獻研究總第5輯,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127]張智華《南宋的詩文選本研究》序(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128]魏晉南北朝時文壇上的摹擬之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化論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129]姚曼波《(春秋〉考論》序(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130]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序(中國書店出版社,2003年1月;古典文獻研究,2003年1月)
[131]孫望先生的人格魅力(《詩海揚帆——文學史家孫望》,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132]武秀成《(舊唐書〉辨證》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133]李白奇特的文化背景(《李珍華紀念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134]我與李珍華教授的四次相聚(《李珍華紀念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135]吳正嵐《六朝江東士族的家學門風》序(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136]陳寅恪的治學方法與清代朴學的關系(古典文獻研究總第7輯,鳳凰出版社2004年7月;《古典文獻研究》總第8輯,2006年1月)
[137]談筆記在唐代文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六朝隋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月)
[138]異曲可以同工——評兩種研究六朝江東士族家學家風問題的著作[署名古愚](書品,2004年5輯,2004年11月)
[139]唐詩之路唐詩總集序(江蘇文史研究,2004年4期)
[140]黨銀平《崔致遠研究》序(江蘇文史研究,2004年4期)
[141]探索與困惑——研究宗教與六朝文學的一點思考(《漢魏六朝文學與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
[142]《永志無諼》(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文集)序(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143]《翰墨激情》(紀念抗日勝利60周年文集)序(自印本)
[144]李白「三擬《文選》」說闡微(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一期;《滄海求珠》——張文勛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紀念文集,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145]西學東漸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艱難處境(社會科學論壇,2006/2〔上半月刊〕;文學評論叢刊第9卷第1期)
[146]匡亞明校長在人才問題上的巨大貢獻(南京大學報2006年3月28日匡亞明百年誕辰紀念專刊)
[147]重視中國古典文學特點的研究(文學遺產,2006年2期)
[148]由《九歌新考》所想起的(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3期[總第181期])
[149]李白與羌族文化(中華文史論叢2006第一期[總第81輯])
[150]趙益《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151]三教論衡的歷史發展(古典文獻研究總第9輯,2006年1月)
[152]文化建設中的一項系統工程(光明日報,2006年8月28日第12版《學術副刊》)
[153]李白詩原貌之考索(文學遺產,2007年1期)
[154]《百年漢學論集》序(江蘇文史研究,2007年1期;台灣學生書局,2007年2月)
[155]《唐代樂人考述》序(江蘇文史研究,2007年1期,東方出版社,2006年11月)
[156]我與傅璇琮先生的文字姻緣(寧波晚報,2007年8月12日;《傅璇琮學術評論》,寧波出版社2007年7月)
[157]鳳凰出版集團的驕人業績(《鳳凰情緣》,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9月)
[158]古籍整理:「考文獻而愛舊邦」(光明日報,2007年10月25日《國學副刊》32期[總56期])
[159]《文心雕龍》書名辨(江蘇文史研究,2007年4期;文學遺產,2008年1期)
[160]李白的晉代情結(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刊200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161]「興、觀、群、怨」古解(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1期)
[162]關於《文選集注》第九十八卷的流傳(古典文獻研究第十一輯,2008年4月)

❽ 司馬懿的平生如何有何成就

司馬懿(179-251)即晉宣帝,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謚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後,追封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懿為宣皇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馬懿為文學掾。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薄等職。 建安二十年(215年),隨曹操征討張魯。 建安二十四年(219), 曹操進封魏王後,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轉為丞相軍司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 次子司馬昭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黃初二年(221年),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 黃初三年(222年),和黃初五年(224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 黃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馬懿與曹真、陳群、曹休為輔政大臣。八月,孫權出兵攻魏。司馬懿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馬懿駐扎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馬懿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馬懿從西城沿沔水直達朐腮,克新豐縣,駐軍丹口,後遇雨班師。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議建立上邦軍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開始主持對蜀的戰爭。 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諸葛亮率軍10萬出斜谷攻魏,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兩軍對峙。 五月,吳軍10萬三路攻魏,以配合蜀軍作戰。魏明帝派秦郎率2萬人援司馬懿,自率主力反攻吳軍。七月,吳軍撤走。 八月,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諸葛亮當月病故於五丈原軍中,蜀軍撤走。 青龍三年(235年),司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征公孫淵,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築京觀。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馬懿與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曹芳。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共執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孫權攻魏,六月,司馬懿統軍增援,吳軍退。與鄧艾籌劃在淮南淮北創建軍屯。 七月,增司馬懿食郾、臨潁,前後共四縣,食邑萬戶,子弟十一人皆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馬懿在率軍征吳。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馬懿偽裝生病,不問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馬懿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軍討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閱讀全文

與大司馬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