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黃帽證書

黃帽證書

發布時間:2022-01-12 07:38:00

① 上道作業需做到防護四有是什麼

營業線上施工作業防護知識 一、營業線上施工作業防護種類和信號顯示 1、防護種類 ①單獨作業防護。指接觸網工上道設備檢查或其他只需單獨作業 必須的自我防護。 ②一般維修作業防護。是不需要以停車信號或減速信號防護,只 設臵作業標的防護。 ③利用列車間隔施工防護。是不需要封鎖線路或限速運行,用電 話聯系設停車手信號的防護。 ④慢行施工防護。是指不影響列車通過,而影響列車運行速度的 減速防護。 ⑤封鎖線路施工防護。是在線路上設臵響墩和移動停車信號牌的 防護。 2、信號顯示 ①預告信號:號角吹上行二長聲,下行一長聲,表示車站對區問 已經辦理閉塞。由防護員發出,以通知施工人員注意。 ②確報信號:號角吹一長兩短聲,表示車站已向區間發車。當施 工負責人接到防護員發出此信號時,立即將機具撤出線路,人員 下道。 ③警報信號:號角吹一長三短聲,表示列車已經接近。防護員發 出此信號時,人員機具必須在距列車到達500m 外下道完畢;線路 發生故障,應立即發出警報信號;如不知來車方向時,應連續發 出警報信號。 ④取消信號:號角吹兩長一短聲,表示剛剛發過的預告信號取消。 一般由駐站聯絡員告知工地防護員,工地防護員向工地發出此信 號。 ⑤停車信號:號角吹連續短聲,紅色信號(無停車信號時,晝問 兩臂高舉向兩側急劇搖動,夜間用燈光或火光上下急劇搖動),是 要求列車緊急停車的信號。 ⑥設臵停車防護的聯絡信號:號角吹一短一長聲,高舉紅旗作圓 形轉動。一般為施工負責人要求防護員設臵響墩或其它停車信號, 防護員進行復示聯絡之用。 ⑦撤除停車防護的聯絡信號:號角吹一長一短聲,黃旗在頭上左 右搖動。一般為施工負責人要求防護員撤除響墩或其它停車信號, 防護員進行復示聯絡之用。 ⑧減速信號:晝間——展開的黃色信號旗,夜間——黃色燈光; 晝間無黃色信號旗時,用綠色信號旗下壓數次,夜間無黃色燈光 時,用白色或綠色燈光下壓數次。一般由看守慢行的防護員使用 此信號。 ⑨降弓手信號:晝間-左臂垂直高舉,右臂前伸並左右水平重復 搖動;夜間-白色燈光上下左右重復搖動. ⑩升弓手信號-晝間-左臂垂直高舉,右臂前伸並上下重復搖動; 夜間-白色燈光作圓形轉動. 二、防護基本原則 1、凡妨礙行車的施工及故障處理地點的線路,均應設臵防護。防 護人員應由指定的、經過考試合格的鐵路職工擔任。 2、封鎖線路和停用信號、聯鎖、閉塞設備及其他影響行車設備的 施工,施工單位應在前一個月提出計劃報鐵路局。 影響快速旅客列車的施工必須納入月度施工方案。 3、快速旅客列車到達施工地點前必須停止影響列車運行的施工, 且人員、設備等應撤至距鋼軌頭部外側3m 以外,施工機械、物料 堆碼必須放臵牢固。在岔群作業,來車路徑不明或進路信號辨認 不清時,應及時下道,在安全地點避車。本線來車按下列距離下 道完畢: (參考標准) v≤60 km/h 時,不小於500m; 60km/h<v≤120 km/h 時,不小於800m; 120km/h<v≤160km/h 時,不小於1400m; 160km/h<v≤200km/h 時,不小於2000m; 200km/h<Vmax≤250km/h 時,不小於3200m。 鄰線來車按下列距離下道完畢: 1、本線不封鎖時: ⑴v≤60 km/h 時,來車可不下道; ⑵60 km/h<V≤120km/h 時,來車可不下道,但必須停止作業; ⑶v>120km/h 時,不小於1400m 下道完畢。 2、本線封鎖時: ⑴V≤160km/h,且滿足避車安全距離時,可不下道,但必須停止作 業。 ⑵v>160km/h 時,不小於2000m 下道完畢。 4、臨時性利用列車間隔施工,施工領導人應通過車站值班員與列 車調度員聯系。施工領導人必須確認施工起止時刻,設好停車防 護,並在商定時刻終了以前,將線路恢復到正常行車條件,撤除 防護信號,通知車站值班員。不得利用快速旅客列車與前行列車 的間隔進行施工。 5、在區間線路上施工時,應在車站與施工地點分別設專職聯絡人 員和防護人員,用電話聯系。 6、使用小型機械在線路上進行作業時,駐站聯絡人員應與車站值 班員加強聯系,與工地防護人員應至少每3~5 分鍾通話一次,如 聯系中斷,工地防護人員應立即以停車信號防護,並通知作業負 責人停止作業,機具下道,將線路恢復到准許放行列車的條件。 在站內其它線路作業,本線來車時,下道距離不少於 500m;鄰線 來車時可不下道,但必須停止作業。列車進路不明時必須下道避 車。 未設好防護,禁止開工。線路狀態未恢復到准許放行列車的條件, 禁止撤除防護。 施工防護信號的設臵與撤除,由施工領導人決定。 7、在雙線地段作業,當鄰線來車時,應停止作業;如作業地點了 望條件不良,人員、機具應下道避車。 未設好防護,禁止機具上道。作業未完,機具未全部下道,不得 撤除防護。 8、凡上道使用涉及行車安全的施工機械、機具及防護設備,須 經鐵道部、鐵路局進行安全審查。施工機械、機具及防護設備應 專管專用,加強日常檢修和定期檢查,經常保持良好狀態。未經 安全審查和狀態不良,禁止上道使用。 9、在車站(包括線路所、輔助所)內線路、道岔上進行作業或檢 修影響信號、聯鎖、閉塞設備使用時,事先須在《行車設備檢查 登記簿》(運統—46)內登記,並經車站值班員簽認、取得車站值 班員同意後簽認,方可開始。 10、各種施工必須按本制度現定設臵防護,不得擅自變更防護辦 法。 11、施工負責人要指定專人攜帶施工背包,備齊三副信號旗,三 個號角及響墩等防護用具;夜間作業須使用方位燈。 12、凡防護使用的信號備品、通訊設備,要保證在使用時性能良 好。 13、作業人員必須執行鐵路職工防止機車車輛傷害守則(五必須 五不準制度):必須遵章守紀、注意安全。過鐵路必須一站、二看、 三通過。上道作業必須先防護,巡道執行回頭瞭望制。臨線來車, 必須本線下道。必須車動集中看,瞭望不間斷。五不準:不準在 鐵路上走路。不準在鐵路上坐卧休息。不準在車底下穿越。不準 從「天窗」傳閱。不準以車代步。 14、在線路上進行移動作業時(測量導高等),應動態掌握作業區 段列車運行時刻,面向來車方向。前方防護員與作業防護員距離 為2000m 和800m,防護人員必須在路肩行走,前後防護員應每移動 500m 核對一次距離。 三、防護員標准化作業 1、防護員必須按規定身著防護服裝,帶齊防護信號備品,堅守崗 位、精神集中、注意瞭望,持證按章防護。如因事暫時離開崗位 時,應有防護合格人員代替。 2、駐站聯絡員和工地防護員作業前必須與車站行車室校對鍾表, 並帶齊良好的通訊器材和信號備品。 3、駐站聯絡員必須在與車站值班員核對確認封鎖命令的令號、區 間、里程、起止時間及辦理有關承認手續後,方可向施工負責人 發出准許施工或施工作業車輛上道的通知。 4、駐站聯絡員必須隨時詢問車站值班員,勤看控制台的信號顯示, 切實掌握列車運行情況,及時准確地把列車車次及開車時分通知 工地防護員。工地防護員要隨時將人員、機械上道時分通知駐站 聯絡員。 5、防護員必須嚴格執行復誦、定時通話(每 3~5 分鍾一次)和 通話三確認制度(確認對方姓名、確認對方聽清、確認人員機械 上道、下道完畢等)。 6、工地防護員必須及時准確地傳達施工負責人的指示命令和駐站 聯絡員的通知。如遇電話發生故障,工地防護員必須立即通知施 工負責人將人員、機具撤出線路,在上述工作未完成前,不得撤 除停車信號防護。 7、防護員必須在施工前或機具下道後的時間內,經施工負責人同 意才能撤離防護位臵。 四、各防護員職責 1、駐站聯絡員 ①駐站聯絡員必須由經過學習培訓且具有兩年以上工齡的正式鐵 路職工擔任,上崗時必須持有帶照片的防護員證書,必須是頭腦 清晰、無語言視聽障礙者。 ②熟知常用的行車術語,能看懂運轉台上的各種信號顯示方法及 表示意義。能聽懂值班員與列車調度員之間的通話內容。在不幹 擾值班員工作的情況下,能通過勤問達到了解掌握列車運行的各 種信息。 ③會辦理各種施工要點登記手續,登記書寫要認真,字跡清楚。 ④知道當日工地所在位臵、地形情況、作業人員的作業項目,便 於估計施工進展情況,便於向工地發出預報、確報信號。 ⑤遵守勞動紀律,不得擅離崗位,不得臆測行車,即要掌 握列車 運行規律,又要考慮到因各種因素會導致列車不按規律運行。 ⑥在通告列車信息時必須及時准確,吐字要清晰簡潔,不得將車 次、時間、站名報錯。 ⑦當有事需要離開崗位時,必須向施工負責人請假,此時,施工 人員、機具必須暫時下道。 2、工地防護員 ①熟悉防護信號備品的使用,熟知列車運行規律和工地地形情況, 不得臆測行車,不幹與防護工作無關的事。 ②站立位臵要便於瞭望列車,並能與工地通視。同時,也要注意 確保自身安全。 ③若工作需要在施工地點(或車輛運行前後等)顯示停車手信號 時就必須顯示。 ④要與駐站聯絡員勤聯系,一般3~5 分鍾聯系一次,聯系中斷立 即通知下道。 ⑤不得擅離工作崗位。 3、施工負責人 施工負責人既是施工現場的生產組織管理者,又承擔著保護施工 人員人身安全和行車安全的雙重責任。工地施工負責人必須做到: ①施工前,要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落實安全措施,指派合 格的防護員做防護工作,按規定辦理相應施工防護手續,按規定 布臵(插設)信號標志。 ②施工中要掌握生產進度,決定適時的下道時間,不貪活、不搶 活。隨時與工地防護員保持聯系。監督和提醒防護員的工作。在 防護員失職時,果斷處理突發事件,設臵必要的防護。 ③下道前,恢復線路達到放行列車條件;下道後,要檢查材料機 具和施工人員是否侵入限界。 ④施工負責人要經過防護知識培訓,考試合格後方可承擔相應工 作。 ⑤施工負責人不得擅自將自己的工作交給他人代理。 五、封鎖線路施工的防護 封鎖線路施工的防護,指工作量巨大或條件復雜必須封鎖區間的 施工,必須辦理有關手續,設臵防護。此類施工利用列車運行圖 內規定的空隙時間著手實施,一般施工要點時間受限。根據施工 地點相對線路的位臵可劃分以下幾種: 1、 在區間線路上作業,需設臵作業標、移動停車信號牌等,如 雙線區間一條線路上施工防護設臵如下圖。 長度單位:m 註:圖中「A」為不同線路速度等級的防護距離,v≤120km/h為800m; 120km/h<v≤140km/h 為1100m;140km/h<v≤160km/h 為1400m; 160km/h<v 為不小於2000m。 2、站內線路、道岔上作業需設臵移動停車信號牌等,如下圖。 3、利用列車間隔施工的防護,工作量不大、臨時性的施工,可利 用列車間隔進行。如接觸網測量工作、客栓檢修、水壓測量、采 水作業、砍伐侵限樹木等。應在施工地點兩端500~1000m 處列車 運行方向左側(雙線在線路外側)的路肩上設臵作業標,如下圖。 六、防護作業的手續 1、封鎖線路施工。施工必須以路局批復的月度施工計劃、施工方 案為准。施工領導人在車站《行車設備施工登記簿》內登記,通 過車站值班員向列車調度員申請施工。停電作業還需接到供電調 度員許可停電施工的命令。施工領導人接到調度命令,確認施工 起止時刻,設好停車防護後,方可開工。對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 工的,應提前三十分鍾通知車站值班員,要求列車調度員延長時 間或限速運行。 2、利用列車間隔施工。施工領導人按照周計劃時間,設好停車防 護後,方可開工。施工領導人應通過車站值班員與列車調度員聯 系。列車調度員應充分利用前一趟列車通過施工地點後,至下一 趟列車到達施工地點前的時間,以命令將准許施工起止時刻通知 兩端站車站值班員及施工領導人。施工領導人必須確認施工起止 時刻,設好停車防護,並在商定時刻終了以前,將線路恢復到正 常行車條件,撤除防護信號,通知車站值班員。車站值班員不得 使列車提前開到該施工地點。 股道間作業人身安全標准 1、為從業人員防止機車車輛傷害,特製定本標准。 2、鐵路運營線上作業,必須嚴格遵守《鐵路職工防止機車車輛傷 害守則》(即:「五不準、五必須」)。 3、施工人員通過線路時,應走天橋、地道;施工人員穿越線路必 須執行專人防護的規定。 4、股道間作業、臨近線路作業,實行專人監(防)護制度: 4.1 專職監(防)護人必須穿戴標志性勞動防護用品(黃馬甲、號 角、小黃帽),夜間作業佩帶方位燈,不得從事其他工作; 4.2 作業地點兩側均應設專職監(防)護人,防護距離距作業地點 不得小於50 米; 4.3 無專職監(防)護人,嚴禁股道間作業和臨近線路作業。 5、股道間作業必須與有關單位簽訂施工安全協議後方可開工。 6、股道間作業必須嚴格安照施工計劃進行,嚴格幹部盯崗制度, 並安照要求及時召開工前預想會,做好各項工前准備工作。 7、封鎖線路施工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專人登、消記制度,登、消記 必須有幹部盯崗: 7.1 封鎖線路作業時信號樓設室內防護人,有列車經過時,及時向 作業地點發出預警通知; 7.2 施工封鎖線路時,作業現場兩端設專職監護人,背對作業地點 面朝來車方向進行防護; 7.3 線路作業完工後,施工負責人與負責登、消記人員聯系進行消 點,登、消記負責人員辦完消記手續後匯報施工負責人,施工負 責人向段調度作完工匯報。 8、在作業繁忙的調車場及駝峰下的線路、道岔群等處作業,除設 專人防護外,並應按規定向車站聯系或登記。 9、在調車場、貨場或有滯留車輛處所作業時應做到: 9.1 嚴禁跳車、鑽車、扒車和由車底下、車鉤上傳遞工具材料; 9.2 不準坐在鋼軌、枕木頭及道床邊坡上休息; 9.3 繞行停留車輛時距離不應少於 5M,並注意車輛動態和鄰線上 開來得列車。 10、線上作業嚴格執行 3 米線制度,列車通過時,施工人員及使 用的料具器械必須保持距鋼軌枕木頭外側3 米以外。 11、線上作業施工用料具器械應放臵牢固,保證列車震動不移位。 12、快速旅客列車到達前10 分鍾,停止在列車通過的線路和相鄰 線路一側的作業。 13、線上作業嚴禁民工、臨時工單獨作業。 14、在有專人防護的雙線和站內線路上作業按下列方法避讓列車。 14.1 鄰線來車必須停止作業下道避車,兩線間不得停留人員,工 具不得侵入限界; 14.2 下道避車人員應站在界限以外,面向列車尾部,防止車上的 車門或墜物及繩索傷人; 14.3 施工作業地段應安排適度,若作業地段過長,應增加專職防 護人員。 14.4 禁止單獨一人到防護區段以外的線路上進行作業。 15、股道間組立桿塔、架線、撤舊、電纜敷設、埋設管道的施工 應遵守如下規定: 15.1 必須提前上報要點計劃辦理施工封鎖措施; 15.2 施工負責人應提前選擇好避車地點,車輛通過時,必須到指 定地點避車,不準到鄰線避車,不得臆測行事; 15.3 車輛通過時,嚴禁施工作業機具材料侵入行車限界; 15.4 開挖工作坑靠近路基一端必須用擋板加固,在地溝內或線路 上做業時,應隨時前後瞭望,以防有機車車輛通過造成危險; 15.5 作業中嚴格執行呼喚應答制度,遇有鄰線來車時,應停止作 業並避於安全地點;無渡板的地溝,應由前後繞行,不得由地溝 上面橫跨。 營業線施工安全監控 一、營業線上施工嚴格執行路局「八不準」制度。 1、未取得路局「施工許可證」的局外施工單位不準在營業線上施 工; 2、未簽訂施工安全協議書的施工項目不準施工; 3、不登記要點不準施工; 4、領導不到位不準施工; 5、監理人員不到位不準施工; 6、設備管理車間配合人員不到位不準施工; 7、未制定安全措施和防範預案不準施工; 8、擅自變更地點、擴大影響范圍和增加項目不準施工。 二、監控重點內容: 1、方案審查: 1.1、設計文件; 1.2、施工設計方案; 1.3、過渡設計方案是否經由有設計許可權的單位設計; 1.4、施工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安全協議及配合協議簽訂。 2、計劃審批: 2.1、經驗收並對存在問題的解決; 2.2、施工組織方案; 2.3、過渡設計圖紙; 2.4、有關技術資料齊全; 2.5、施工時間、地點、內容、影響范圍; 2.6、配合單位、人員、方案。 3、施工協調: 3.1、技術協議簽訂; 3.2、施工前協調會; 3.3、施工過程監控、施工後總結會、施工配合驗收開通等事宜。 4、施工准備: 4.1、有否影響施工的問題; 4.2、施工准備會、施工人員組織和工具、材料設備准備情況; 4.3、配合單位到崗准備情況; 4.4、給點前准備是否超量; 4.5、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 4.6、施工機具准備情況等。 5、登記命令下達: 5.1、專人負責按時登記; 5.2、登記內容、設備名稱與施工電報是否一致; 5.3、安全防護員、施工及配合人員到位情況。 6、監控寫實: 6.1、施工范圍與施工計劃一致; 6.2、安全防護; 6.3、故障處理; 6.4、是否有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現象; 6.5、對設備的防護; 6.6、對施工部位的專人配合監控; 6.7、技術數據的測量、確認。 7、銷記開通: 7.1、工作量完成情況; 7.2、設備復查,工完料清; 7.3、各項設備的機械強度、相關數據符合技術標准; 7.4、作業人員是否撤離,接地封線等安全措施是否全部撤除。 7.5、銷記內容正確。 8、完工總結: 8.1、總結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8.2、設備開通後序工作的安排及要求; 8.3、設備交接應注意的問題; 8.4、對有關存在問題的處理等。 9、設備養護: 9.1、對開通設備進行全面檢查整治安排; 9.2、各項設備機械特性、相關數據符合技術標准。 三、配合施工監控 配合施工指其他單位在供電段設備(電力、給水,牽引供電等 設備)上或附近施工,有可能危及設備安全或改變設備運行環境 的作業,需供電段、維管段派人對設備設臵相應的警示標志並現 場進行盯控,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作業項目。 1、凡涉及供電段設備的施工,施工單位應與供電段簽訂安全 協議;需維管段配合作業的施工,應與維管段簽訂安全配合協議, 並報供電段核備。簽訂安全協議申請資料包括:1.1、施工方案設 計:包括施工項目名稱、作業內容、地點和時間、施工等級(預 定)、影響范圍、施工方案、驗收安排、應急預案及「五圖兩表」(停 電范圍示意圖,送電范圍示意圖,施工流程圖,施工前、施工中、 施工後狀況圖,施工組織網路圖;安全關鍵卡控表,施工任務明 細表)。在電氣化區段,施工方案中必須註明是否有需要接觸網停 電後方可進行的施工作業項目。 1.2、施工組織設計:包括施工主體單位、配合單位、施工組織及 負責人、施工安全和質量的保障措施及防護辦法等。 2、施工安全協議書由施工單位(乙方)與供電段安全科簽訂, 分管副段長對施工安全協議進行全面審查,審查通過由段辦蓋章 後交施工單位。 3、段安全科在安全協議簽訂後應通知維管段和設備管理車間 進行配合監護,施工單位持有安全協議後方可聯系配合事宜。 施工單位應提前3 天以「營業線施工監護通知書」的形式通知維 管段和設備管理車間,在配合人員未到前嚴禁施工。維管段和設 備管理車間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防護措施,委派熟悉業務且 持證上崗的安全監督檢查人員對施工涉及行車安全的各方面實行 全程監督檢查,監視既有設備,每天統計施工影響情況報段調度, 隨時掌握施工情況。發現異常必須立即通知施工單位停工處理, 確認對既有設備無影響後,方可繼續施工。 4、供電段和維管段安全監督檢查人員對施工單位違章作業、 安全措施不落實、危及行車安全的施工,有權要求其停止作業。 5、施工單位是施工安全的主體,承擔施工安全的主體責任, 施工單位要嚴格執行營業線施工的各項規章制度,科學制定施工 方案,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責任制,落實施工安全措施和責任, 嚴格責任追究;應嚴格按審定的方案、范圍和批準的封鎖慢行計 劃組織施工,認真落實施工安全措施;千方百計減少對行車的影 響,確保行車和施工安全。 6、因施工作業造成牽引供電、電力、給水設備損壞,影響行 車安全構成鐵路交通事故的,按照路局相關規定執行;因施工作 業造成牽引供電、電力、給水設備損壞未構成鐵路交通事故的, 由施工單位承擔一切經濟損失;事故中存在維管段和設備管理車 間落實監控職責不利原因者,同時追究維管段和設備管理單位相 關責任人員責任。

② 如何自學思科

思科自學有一定難度,最好多買教科書進行參考。
適用對象
凡具有DOS、Windows和一定英語水平的在職人員、各大專院校在校學生及要求獲得網路關鍵設備技術知識的人員均可報名參加Cisco培訓。通過國際認證考試可獲得Cisco國際認證證書。
等級劃分
一般性認證和專業認證思科提供了三個一般性認證等級,它們所代表的專業水平逐級上升:工程師、資深工程師和專家(CCIE)。在這些等級中,不同的發展途徑對應不同的職業需求。思科還提供了多種專門的思科合格專家認證,以考察在特定的技術、解決方案或者職業角色方面的知識。
一般性認證
一般性認證:三個認證等級工程師(CCNA--Cisco認證網路支持工程師):思科網路認證計劃的第一步首先從工程師級別開始。可以將其視為網路認證的初學或者入門等級。
資深工程師
資深工程師(CCNP--Cisco認證資深網路支持工程師):這是認證的高級或者熟練等級。

③ 摩爾庄園在絲尓特那裡的服裝搭配課里怎樣搭配衣服才能拿到證書

x

④ 七寶明強第二小學和七寶小學哪個好

絕明強我明強明顯明強二明強派同比賽像合唱團明強二同比較吵懂規矩
頒獎儀式獎1089明強且明強合唱團獲全閔行區第2名
明強鼓號隊閔行區名列前茅
明強注重素質教育師資力量強教同做幫同改掉壞習慣
明強東校(總校)班級比較師資力量較強師經同談談、聊聊幫解決困難明強西校教師全由東校東校轉些較師
明強特點藝空間每校區都塊藝術廊、藝術展示簡稱藝空間面東西都孩親手畫、做每午幾乎都同展身手明強悅讀空間、琴聲飛揚、棋藝世界等等共家安全、文明休息明強能進寶、汶萊寶、汶萊七寶直通車明強口七寶二錯校所我建議明強
面明強教師自編、讓孩懂行規范詩:
明強自省
三字禮記於
晨進校問候禮
整儀表形象禮
輕慢行安全禮
微笑悅納禮
列隊齊儀仗禮
迎旗注目禮
做兩操健身禮
善傾聽互禮
勤思考明智禮
願表達享禮
自鑽研禮
讀書博禮
參與禮
互謙讓包容禮
靜慢食健康禮
挑揀惜食禮
護公物校禮
慎用水節能禮
節手紙環保禮
公共處守序禮
晚離校惜別禮
鞠躬謝師禮
揮揮手夥伴禮
再微笑自禮
明強明事理
三字禮貴於行
其實明強編東西每節課課每班都黃帽檢查課間文明休息每都執勤隊員校門口檢查儀表校訓:明事理明自我強精神強體魄
您走進西校校園您看牆壁同親手畫畫每層都親自編歌
每早都師執勤
您走進教師食堂您發現食堂美麗極
您走進教室您發現教室干凈極
護旗手、升旗手、管理隊等等歡迎明強

⑤ 喪葬的細節

我也想知道啊
·守 靈·�
浴屍更衣後,設靈堂守靈,俗稱守鋪,由孝眷日夜守護在遺體旁,以表孝心。志稱:「既殮,設靈位,請邑紳有品望者題旌,謂之書銘。靈旁燃燈一,光熒熒晝夜不息,曰幽冥燈。孝子日夜守靈次,三時上食。」 靈堂以肅穆為基調,掛青、黑色孝帳,設靈位,豎神主牌。神主牌又稱「木主」,古稱「祔」或「祧」,長一尺二寸,寬三寸,上方削去兩角,呈半圓形,下方有一底座,上書死者姓名、字型大小、生卒年等,舊時當官的還要寫上官銜、爵位名稱。神主牌上的字數有一定程規,各地不同。興化一帶按「興、旺、衰」三字推算,周而復始,最後一個字不能套在「衰」字上。泉州則按「興、旺、衰、微」四字推算,含「興、旺」為佳,否則犯忌。在永安,則按「生、老、病、死、苦」五字推算,最後一個字要套上「老」字為佳,俗謂「合老」。神主的「主」暫寫成「王」字,待回龍後請有名望的人用朱筆加一點為「主」字,俗謂「點主」。在漳平等地,不設神主,而用素綾或白布紮成靈座,俗稱「魂魄布」,上面寫明死者姓氏名號等。在城鎮,靈堂上供遺像,遺像兩旁寫遺訓或孝眷對死者的追悼之詞,並掛有輓聯、挽幛等,顯得更為肅穆莊重。�
靈堂上設香案,供果品、香燭等。清代守靈,男不剃頭,女不梳發,寢苫枕塊,啜粥茹素,以示沉痛哀悼。近現代,大多在靈床前另搭一床鋪,或在地上鋪些稻草,睡在那裡守護。如今,以孝眷輪流坐在遺體旁守護為常。守靈的職責還有二個:一是保證腳尾燈(長明燈)長明不滅和香火不斷。在福州,「腳尾燭」點到一半時須吹滅另換一支,出殯時將剩下的那半截燭分發給子女,寓意子孫綿延不絕。二是防止貓和老鼠接近屍體,俗信貓(尤其是白蹄貓和短尾貓)從屍體上躍過,屍體會變成僵屍躍起撲人,此時只有急中生智,將掃帚或枕頭之類的物體扔給僵屍抱住,才可脫險。霞浦一帶又雲,屬鼠的死者聽到貓叫會跳起來抓人,所以往往在屍體旁放一把掃帚或一捆草,以防不測。此傳說的用意是要孝眷們時刻守護遺體,以盡最後孝心。�
·哭 喪·�
親人去世,孝眷悲痛,以哭聲來表達哀悼之情,稱為哭喪。哭喪通常是邊哭邊訴說死者生前的勞績和對死者的眷念之情。有些地方哭喪時有一定的音調和內容,音律低沉,句末往往有拖腔拔調的韻律和裝飾音,許多婦女尤其是四五十歲以上的農村婦女能根據這種調式,隨口填詞編唱,或寄託哀思,或訴說身世,或發泄內憤。�
在福州,民間流傳有《十訴苦情》、《十二月孝順歌》、《可憐歌》等,均很感人。因不同對象,哭的內容也不同,如對上壽的人往往哭唱道:「哎呀,娘奶(或郎罷,福州方言,娘奶是母親、郎罷是父親)呀,汝的一生又勤又儉,沒吃過補、也沒過一天好日子,怎麼一病就走去,留下男仔、女仔好凄涼……。」要是「少年亡」,哭調更為凄切:「短命呀,汝一病就去,誤了三等四等人。汝不顧父母年邁,佬媽後生伲仔細(小)。汝不顧青春年少……。」女兒哭唱其父:「十層樓梯只是柴。哎呀,我的郎罷呀,你親手栽樹成林,砍木造梯多苦辛。就像你辛苦培育子女長大,一生沒吃沒補,埋在田園,四季不閑。如今你歸土去,可憐男女思念在心。叫我郎罷你不應,見我郎罷造梯的影子你不現……。」童養媳哭唱其婆婆:「要訴苦情當年事,哎呀,我的婆婆呵,當初在你手下,你那柴做心肝,鐵鑄五臟,不顧風霜雨雪,不問寒暑冷暖只要我做牛做馬……。」早晨供飯湯時唱道:「早晨起來思量我親奶娘(或郎罷),上湯上桌,心酸好凄涼……。」出殯前祭奠亡魂的哭唱多為褒詞:「父像南山青松柏,四季常青蔭後人。好讓男仔多出息,好讓女仔有富榮……。」或「奶像萱花長青草,一年綠滿蔭後人。好讓家庭長進益,好讓子孫享安寧……。」在閩南,出嫁之女接到訃告後,沿途號哭,稱「哭路頭」,家人接入廳堂後,哭得更為凄絕:「我的父(母)呵,亦無可加食(多活)十年八年,可來成子成兒呵,我的父(母)喲……。」閩東地區有《四十九孝歌》,守靈期間每天朝夕哭唱。有些地方哭喪時不能擦鼻涕,任其拖到地上,顯得更加悲切。舊時在閩南一帶還有僱人來哭喪的。近年來,福州一帶則用錄音機錄下哭喪過程,以供送葬時沿途播放。�
哭喪自古以來都有一定慣例,《禮記》中有「婦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人出寢門見人不哭」的記載。福建大多數地方也有「臨喪不笑」、「望柩不歌」等說法,俗忌淚水滴在屍體上,穿壽服時不哭,蓋棺安釘時不哭,深夜不嚎哭等。�
·大 殮·�
將遺體放入棺材,謂之大殮,又稱入殮。通常在死後第三天舉行大殮禮,有的地方則視季節而定。龍岩的俚語曰:「春三,夏一,秋五,冬七。」� 大殮前,要舉行向遺體告別儀式等,各地風俗不一。在閩南普遍流行「辭生」習俗,即入殮前要設供案,上供12碗菜餚,由道士逐碗敬獻給死者,口念各種吉詞。在閩東,祭品由出嫁女備辦,主要有豬頭、雞鴨、肉燕、墨魚等,或7碗,或9碗,只能是單數,由喪眷先祭拜,繼而由親友輪流祭拜。在福州等地,入殮前在後廳放一張太師椅,先請一位「好命人」(有妻兒且晚年幸福的老人)端坐片刻,然後再抬遺體上太師椅坐上一後兒,俗謂「坐案」,再象徵性給死者喂面,並將煮熟的雞蛋封在嘴上,包紮起來。不少地方在入殮前要做醮超度。在將樂,往往要請稱為南摩仙的巫師做醮,供奉雄雞和米斗,點燃「七星燈」(在一棵樹上點燃49盞燈),俗稱「照米斗」。�
大殮前,不少地方有「放手尾錢」習俗。主事在放手尾錢財時,口中念吉詞雲:「米斗響,有錢千萬來買田;放手尾,子孫得傢伙(家產)。」或念道:「放手尾錢,子孫富貴萬萬年。」孝眷視手尾錢極為珍重,出殯時手上系以手尾錢(孝男用白帶,孝女用青帶)送葬。在霞浦等地,將「水被」或在壽服的衣袖上剪下一小塊,分給孝眷,俗謂「分手尾物」,其意與「分手尾錢」相同。�
棺木多是預先備辦,一般上50歲的人就有資格預制棺木。棺木的材料以楠木為最佳,其次是杉木,最次為松木,大多數棺木用杉木做成,棺木一般長約8尺,寬1.6尺(蓋寬1.8尺),幫高1.05尺,由四塊木板做成的稱「四甲」,六塊板做成的稱「六甲」,「八塊板」做成的稱「八甲」。「四甲」為上等,「六甲」次之,「八甲」又次之,用越多木板做成就越次。做棺木多選擇閏年進行,「取增長日月之意。」做棺木的工錢多由女婿承擔,棺木做好時,出嫁女要備辦祭品來祝賀。棺木大多要油漆成朱紅色,特別是古代有停柩待葬之風,棺木要多次油漆,即使屍體腐爛也不會泄漏出來,俗稱「金漆棺」,貧者則油而不漆。棺頭要寫上「福」或「壽」字,男性用的棺木寫「福」,女性用的寫「壽」。然後將做好的棺木豎立在前廳或家中,貼上紅紙或披上紅布,俗稱「豎壽」或「豎喜壽」。男性用的棺木豎立在左側,女性用的棺木豎立在右側,不能顛倒。此後,不能隨意移動,更不能打開。入殮時,已備好棺木的人家在放倒棺木時要用鹽米撒棺木,以防「中煞」。在閩南等一些地方,棺木是臨時購買的。親人死亡後,立即派人到棺木店購買,俗稱「買大厝」,沿途逢過橋或十字路口,須放一些紙錢或放一塊紅布條,俗謂「放紙」。喪家須在村口或巷口燒紙錢,跪迎棺木入屋。入殮時,棺材內一般要放些草木灰或冥銀、碎紙、木炭之類能吸水的東西,再鋪上草席或被單。閩南一帶有「乞火灰」和「放七星板」之俗。「乞火灰」即向左鄰右舍乞討木灰。孝眷在門口迎草灰入宅,鋪於棺底,主事口念吉詞曰:「一斗變十斗,一石變十石,富貴有了,子孫吃得到。」七星板是一塊長約1米,寬約0.2米的薄板,上面有雕刻北斗七星,七星上鑲嵌銀元或銅板,俗謂「安古銅,代代子孫中狀元」,「安七星,子孫富貴千萬年」。舊時富裕人家在棺底必放七星板。閩南地區在納棺前還有「收烏」(又稱收禍)習俗,即由道士手持桃枝,沾著「法水」遍灑室內外,同時撒鹽米,用菜刀砍門檻,俗謂此舉可祓除不祥,確保全家平安。在廈門,主事者手提小香爐,在遺體上繞圈凈身,以示驅逐魔鬼,純潔亡魂。隨後又提香爐在棺內繞數圈,以示祓除棺內穢氣,口中還念吉詞道:「凈身子孫發了金,凈厝子孫旺旺富。」�
移屍入棺多由長子抱頭部,次子、女婿依次抱腰部、腳部輕輕放入,個別地方用麻繩套屍體放入棺內。移屍入棺時,須用雨傘斗笠之類的雨具遮蓋遺體頭部,俗謂若死者見到天日,日後會鬧鬼。孝眷的眼淚忌諱滴在遺體上。遺體在棺內的位置也有定規,俗雲:「男頂天,女立地」。即男屍的頭部要頂著棺材上端,而女屍的腳部要頂著棺材下端。放好遺體後,蓋上水被,以白布蓋住面部,據傳此俗源於清初,表示作為明代遺民無顏見九泉之下的先祖。在漳平,親友弔唁時送來的「被仔」要逐條蓋在遺體上。主事者要對死者唱明某條「被仔」是某人送的,唱到某人時,不唱姓名,只唱稱謂。俗信唱姓名會被死者攝去魂魄,到陰間作伴。� 棺內往往放有一些隨葬品,諸如手帕、頭梳、玉器、紙錢、紙糊的金童玉女等等,以及死者生前喜愛的小物品,各地風俗差異較大。在松溪,棺內除放紙錢外,還放一個裝有木炭的火籠,少許食鹽,一把掃帚。在大田,放有扇子、桃枝等。在武平,隨葬品一般是炒熟的稻穀、麥子、豆子、缺口的陶盆陶罐,還有砍成一小截一小截的筷子等。�
在閩南,蓋棺前要舉行「割鬮」禮,即用麻縷或白紗線的一端系在死者手上,另一端則由孝眷和親朋好友各執其一段,然後主事者口中念念有詞:「生者猶生,死者自去。生死殊途,從此割斷。」同時將麻縷或白線一節節地割掉,每人再將手中的那段麻縷或白紗線用紙錢包裹後焚化,俗信這樣就可以與亡魂斷絕來往,免受驚擾。夫妻中一人先去世,另一人擬再娶或再嫁,須在入殮時,手持雨傘,背負包袱,從棺內跳過,口念到:「跳過棺,走過番。」據傳此俗源於飄洋過海而客死異國的僑胞,他們臨終時懷念故土,囑其親屬招引亡魂回「唐山」,示意此去山重水復,永難相見,認為這樣亡魂不會再來糾纏,可以安心續弦或再嫁。� 在同安,抬屍入棺時,孝眷跪在棺材下方(棺材放在兩張長椅上),廳前放三張草席。入棺後。孝眷到第一張草席上跪拜7下,起身掀開水被,接著持冥香,拿一杯酒灌入死者口中,大哭三聲,表示人確已去世。然後相繼退到第二張、第三張草席上跪拜。爾後其他親屬依次跪拜。此俗類似於古代的「屬纊」。閩東一帶有「辭棺」習俗,即納棺後,孝子將少許冰糖(或甘草湯)放入死者口中,再斟少許酒灌入,寓意祝願死者在陰間過上甜蜜日子,並祈求亡魂保佑生者生活幸福。在福州,要用米篩擺上與死者子孫人數相同數量的祭品和筷子,孝子孝孫作吃飯狀,俗謂「吃干飯」。
� 蓋棺前,許多地方流行「巡棺」習俗,即孝眷按親屬排列,手持冥香和紙錢,繞棺數圈,瞻仰遺容。繞棺多是先逆時針繞三圈,再順時針繞三圈。有的地方只正反各繞一圈(古田),有的地方巡棺多達一百餘圈(永春巡棺108圈、安溪巡棺120圈),有的地方則是在蓋棺後才巡棺(龍岩)。在霞浦,棺材兩頭各燃一火把,由兩人擎舉,孝子膝行從棺材一端繞到另一端,不能繞過棺材頭部。在漳平,蓋棺前要舉行「辭世奠」,宣讀祭文。� 蓋棺時辰大多由巫師擇定,沿海一些地方俗定在漲潮時刻蓋棺。蓋棺或由鄉村中德高望重的紳士負責,或由專門為人辦喪事的人(俗稱土工)負責。蓋棺時,孝眷及旁觀人遠離棺材,忌諱人影倒映入棺內。俗信生人影子倒映棺內,魂魄會被死人攝去,日後會精神錯亂等。與死者生肖相沖克者也不能在場。�
蓋棺後即安釘。在閩南,孝子捧木盤,上面放一把斧頭,跪呈安釘者。先由舅父象徵性地在棺材四角各安一根釘,然後由安釘者釘牢,邊釘邊唱吉句;「一點東方甲乙木,子孫代代有福祿;二點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傢伙;三點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發萬金;四點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五點中央戊已土,子孫壽元如彭祖。」最後留一根松動的釘子,由孝子或孝孫用嘴把釘拔起,吐在放有木主、五穀、銅錢、冥香的斗中,寓意「出丁」(「釘」與「丁」同音)。在漳平,若母親去世,安釘須由外祖家認可,孝子捧出有一把鐵錘、四枚鐵釘、一對蠟燭、一包紅包的盤子到外祖家的長輩面前。等他拿起紅包,用手在鐵錘和棺蓋上觸摸一下,才可以蓋棺安釘。在古田,蓋棺安釘後,要請鄉紳宣讀祭文,文曰:「泣涇顙血而言曰:凶積厥職,禍延我父(母)。一疾遽嬰,九泉弗起。茲值蓋棺,千秋已矣。父(母)即天地耶,何惡至此?嗚呼,哀哉,尚饗!」�
蓋棺安釘後,孝眷將死者生前日常用品(如草席、床頭板、腳尾燈、舊衣物)扔到野外,俗稱「送腳尾」或「送草」。� 舊時,男性去世,須請族長視殮;女性去世,須請外祖家視殮。否則不能入殮,俗謂「男死怕親堂(叔伯),女死怕外家(外祖)」。特別是外祖家視殮必不可少,俚語又雲:「死父抬去埋,死母等人來。」所以「接外祖」習俗在福建普遍存在,且十分恭敬,閩南地區尤甚。在向外祖家報喪的同時,喪家門口須設香案准備接外祖。外祖家來人時(多為母舅),孝眷披麻戴孝跪在地上迎接。外祖家查明死因後,若是正常死亡,就將覆蓋在香案上的紅布掀起一角,擎香祭拜,才轉身扶起孝男孝女,一起到死者鋪前吊喪。若外祖家認為孝男平時不孝順,輕則怒聲斥責,重則拳腳相加,讓孝男一直跪在那裡,直到認為懲罰夠了為止。若是暴死(如上吊、服毒葯等),外祖家往往要叫來一班人馬前來打鬧,輕則砸毀傢具器皿,重則扒去屋頂,甚至不讓入殮、下葬,直至屍體腐臭,俗稱「吃人命」。此俗今不多見,但接外祖仍必不可少。若死者娘家無親屬,則以村外蔗園代儀,即挖一塊蔗頭代祖,俗稱「蔗頭祖」。在政和,外祖家奔喪人來到時,披麻戴孝的孝眷須跪伏香案前。奔喪人進村時要發詩,開頭一段雲:「銅鼓圓圓過山東,今日打來接祖宗。接了祖宗千年發,千年發福萬年興」。以下每段四句,分別唱蠟燭、冥香、火炮、龍傘各一段,最後一段是:「孝子孝孫真孝心,跪在路邊接諸親,孝子孝孫齊齊起,回家發福滿路興。」若是孝男平時不孝,也要予以種種懲罰,諸如罰跪,要求做功德等,有意讓他丟臉與破費等。�
·吊 唁·�
吊是對死者表示哀悼,唁是對死者家屬表示慰問。弔唁之俗自古至今在福建普遍流行。龍岩、大田等地稱為「探生」,崇安等縣稱弔唁為「拜寢」,上杭縣稱弔唁為「看殮」,閩南地區又稱之為「探喪」。在福州等地,弔唁者通常要送輓聯、香燭、被單、布料、毛毯之類的物品,俗稱「送軸」。也有送錢的,俗稱「奠儀」。喪家將戚友所送被單、毛毯之類的東西掛在靈堂周圍,每塊「軸」分別用白紙寫上「某某千古」、「某某哀輓」之類的紙條。「軸」的位置根據親疏關系而定,一般親家或至親的「軸」掛在靈堂當中或最高處。在興化,出嫁女須備辦一擔祭品,諸如豬頭、米粉、金針菜等山珍海味,俗稱「盤擔」來祭奠。各地弔唁和祭奠所送的禮品必須在出殯前送達,逾時不能補送,俗信補送會再死一個人,十分忌諱。在城鎮,弔唁時送花圈、輓聯者也常見。�
舊時有停柩待葬陋習,故從發喪起四十九日內均可弔唁。清乾隆年間(1736~1796年),有些地方將弔唁時間縮短,按照封建禮制,凡來吊者,孝子俯伏於旁,吊畢出位叩謝,並須舉哀陪泣,故有「孝子頭,嗑破頭」之說。若長輩前來弔唁,有的地方要以鼓樂迎送。民國以後,弔唁提前到小殮後進行,一般親友弔唁時行脫帽三鞠躬禮。
·出 殯·�
出殯俗稱出山、送葬,即將裝有死者的棺材送往事前選好的墳地下葬,古代又有「送死」、「發紖」等不同稱呼。福建素有厚葬之俗,對出殯尤為重視,它不僅被視為死者的哀榮,也被當作生者的顯耀。所以,舊時富豪人家不惜花費大量物力財力,競相攀比,踵事增華;貧者也不得不盡力效仿,甚至因而傾家盪產。按照慣例,出殯儀式一般分為辭靈、啟靈、抬棺、路祭等程序。�
出殯前要舉行祭奠,即辭靈,閩南稱之為「棺頭祭」或「起柴頭」。志稱:「出殯時以禮物祭靈柩,曰起柴頭。」即將棺材抬至村口空曠處,設一香案,供三牲及其他祭品,並置青色紙燈二盞,上書死者姓氏名號,棺材頭部朝供桌,尾部朝出殯方向,由孝男主持祭奠,故又稱「孝男祭」。在福州,出殯前一夜設堂就祭,俗稱「加堂」、「哭祭」,族親戚屬多來祭奠,孝眷在棺材周圍慟哭,有的人家還請來樂隊奏哀樂。在長樂,辭靈儀式由孝男主持,於廳堂設一祭堂,孝男將10碗祭品逐碗跪奉於靈位前,與祭者左側為外戚,右側為內親。在平潭,辭靈時,親屬紛紛前來焚化紙錢,俗謂「送盤纏」。在閩東的霞浦等地,辭靈俗稱「起馬祭」。志稱:「啟輀之晨,移柩至大門外,覆以大紅緞帷,旁之金綉八仙為飾,上豎紙制仙童跨鶴一。祭品盈席,孝男及全眷叩奠畢,送葬者以次行禮,俗稱起馬祭。」在順昌等地,辭靈由喪家先祭,外祖家繼之,其他戚友按親疏關系依次祭奠。在長汀,出殯前由吹鼓手引路,孝眷手持掛滿戚友送來書寫祭文的布條,魚貫進入祠堂,祭祀一番。在漳平,出殯前舉行巡棺,儀式與閩南相仿,不同之處是孝眷一手持冥香,另一手持松明火把。在三明,辭靈儀式也相當隆重,由禮生主持祭奠儀式,奏哀樂、上香、獻爵、獻牲、進饌、行三跪九叩禮、宣讀祭文。祭文按親戚不同稱呼表達對死者功勞品德的贊揚,並祈告其在天之靈保佑家族興旺發達,以及勸慰亡者勿憂勿怨,永遠安息。在龍岩,辭靈後還有私謚,男性多由族長賜謚,女性多由外祖家賜謚。
� 辭靈畢即啟靈。靈柩多由人抬,少者4人,一般8人,多者16人、32人。個別地方交通方便的把棺材放在車上,由孝眷及戚友牽扶。抬棺者俗稱棺夫,多由本村結過婚的男姓擔任,喪家要分發給每人一紅包作為報酬。福州一帶的棺夫須父母均健在、子女雙全者方能擔任。大田的棺夫由同族中男性青壯年輪流擔任。在莆田、仙游,喪家將草鞋和一包香煙分給誰,誰就是棺夫,不得推撫。在泉州一帶,出殯前要宴請棺夫,孝男還要在棺夫宴食間向他們跪拜叩頭致謝。在政和,上壽的人死亡,出殯時不用人扛,而是由孝子、孝孫及女婿等用肩抬棺,以示敬重。� 啟靈時頗多規矩。在廈門、同安一帶,用大繩將棺材固定在「獨龍扛泉」之下,蓋上精緻的棺罩,俗稱「絞龍」。起棺時,棺夫要用棺繩使勁朝棺材上甩三下,俗謂告訴死者要啟靈了,實際上是提醒悲痛欲絕的親人不要拉住棺材不放。啟靈時,除極個別地方外,棺材頭部都是朝出殯方向。在安溪,禮生抓一把鹽米撒向棺木後,棺夫齊吼一聲「起」,才抬起棺木。在霞浦、安溪等地棺木從廳堂抬出門時,忌棺木碰到門牆及其他物體,俗謂會鬧鬼,棺夫須脫下草鞋在棺材碰過的地方擦幾下以禳解。�
在絕大多數地方,殯葬儀仗隊都相當隆重,隊伍的排列順序也頗為講究,不但不同方言區有差別,就是同一方言區的不同縣、市、甚至不同鄉村也存在某些差異。�在福州市郊,送葬時,須鳴炮送行,旗幛引路,鳴鑼開道。前有紙糊開路神一尊,壽身亭內放有死者的照片或畫像,無照片者用紙糊像代替。旗幛是指彩旗和白幛,彩旗分白、蘭、紅三色,白色彩旗數與孝子孝孫人數相等,蘭色彩旗數與孝女、孝孫女人數相等,紅色彩旗數則與媳婦和出嫁女兒的人數相等。有的地方則以二個「高照」和二尊神像為前導,「高照」即大燈籠,上書死者姓氏名號和五世同堂之類的字樣。神像用紙糊成,高達數丈,俗謂「開路神」。隨後是樂隊和舉著綉有虎、豹、獅、象之類動物的「生幡」隊,接著是由兩名兒童抬的靈轎,內置遺像或牌位、魂帛。靈轎左右有小樂隊伴行,哀樂曲調不絕於耳。靈轎之後,依次是送葬賓友、靈柩、哀樂隊、二十四孝牌、孝眷、族黨戚屬,最後是挑晦飯和「百子千孫」燈籠的人群,孝男有幾個,便挑幾擔。送葬隊伍中還須有人專門撒紙錢和放鞭炮。長樂縣的殯葬儀仗在福州方言區中是較為隆重的。隨後是靈轎、樂隊、靈柩、孝眷及送葬賓友,最後是抬著米時、粽及其它祭品的人群。貧窮人家沒有這么講究排場,薄棺收殮後即葬,稱「起馬上任」,葬儀從簡。�
在閩南泉州,殯葬儀仗以開路神為先導,接著是橫彩,紅白各一面,出殯時,白色橫彩在前;歸虞時,紅色橫彩在前,上書「某某出殯儀式」,用兩桿竹竿撐著。隨後是孝燈、吉燈各一盞,上書「三代大父」「三代大母」,如有曾孫則為「五代大父」或「五代大母」(一般虛增一代)。出殯時孝燈在前。接著,依次是大鼓吹樂隊、銘旗(由女婿、子女婿贈送,上書死者姓名、官銜等)、鼓樂什音鈸鼓、魂轎(共兩頂,一頂放死者遺像,一頂放死者魂主)、親友族人的送葬隊伍、靈柩、孝眷,最後是鼓吹樂隊。靈柩上有棺罩,棺罩前有一紙龍頭,從龍頭拉出兩塊白布條,俗稱「龍須」。由孝眷中兩位長者各拉住一塊布條,俗謂「拔龍須」,「龍須」的前方是侄女婿和孫女婿,俗謂「龍目」。靈柩後面也拉有兩條長白布條,由孝眷及親友拉住,俗謂「挽留」,以示惋惜哀傷之意。在晉江,一人鳴鉦先行,一人沿途壓紙錢,又以一人鳴鉦為先導,依次是銘旗、僧道引魂、神主亭、魂轎、靈柩、喪眷及送葬賓友戚屬。隊伍中間有挽軸、花圈、樂隊、高蹺、舞獅隊、拍胸隊,舊時還有馬戲、裝閣等。在安溪,以火把為先導,有幾個孝男舉幾把火,寓意為死者照亮通往九泉之路。隨後,依次是僧道引魂、靈柩、孝眷及送葬賓友戚屬。當然,在儀仗隊中少不了靈轎、挽軸及樂隊等。在漳州詔安,女婿提燈、舉傘、撒紙錢為先導,隨後依次是靈幡、彩旗、鑼鼓、八音、輓聯、銘旗、魂轎、靈柩、孝眷及送葬賓友戚屬等。�
在閩西寧化,殯葬儀仗以鼓樂、銘旗為前導,紙扎祭品及實物祭桌、靈轎隨行,送殯親友執紼列前,女婿、外孫各戴白帽,腰纏黃帶,族親各戴黃帽、腰纏黃帶,順序行進;後面是披麻戴孝、腰纏麻索、腳穿草鞋、扶柩而行的孝眷。在泰寧,送葬隊伍被用兩條白布攔在中間,緩緩而行,前為白彩開路,接下去是高照、銘旗、輓聯、魂軸、魂轎、靈柩、孝眷及送葬賓友。在永安縣城,舊時出殯隊伍進出城門多擇東門或西門,俗傳「東富西富,南窮北絕」。當地還有所謂「取上」規矩,即殯葬時,要走逆水流方向的路,俗信這樣福運才不會隨著流水而退衰。在大田,送葬隊伍中以煤油燈為先導,靈柩若用車運,上下車時,親人往往要高喊「父(母)親跟我們走啊!」到了墳地時,也要高叫:「父(母)親到了!」在連城,殯葬隊伍的前導為燈籠、火把,依次是鑼鼓、執事牌、靈轎、靈柩、孝眷及送葬隊伍等。在漳平,撒紙錢和放鞭炮者在前,白色燈籠、魂亭、銘旗繼之,吹鼓手、白帳(或花圈)隨後,孝眷及送葬親友殿後。� 在閩北,出殯儀仗也相當隆重。建陽一帶,出殯儀仗一般是高照前導,鳴鑼開道,嗩吶隨後。接著,依次是開路神、旗幡、銘旗、金童玉女像、挽屏、白幛、供案、玉鼎、花擔、香亭、靈柩、樂隊,最後是孝眷及送葬戚友。在邵武,孝孫捧遺像走在隊伍最前頭,其次是孝燈、招魂幡、吹鼓手、輓聯、銘旗、香亭、魂轎、靈柩,孝子執孝仗隨靈柩之後,媳婦乘竹轎尾隨。�
在閩東,出殯儀仗也十分鋪張。志稱:「豪富者出喪更以紙扎一神像,約高二三丈許,金面朱衣玄裳,手戈印為前驅,俗稱開道神,並導以燈繖、彩旗全付儀仗。有職銜者則盛列銜牌,繼以顏亭、香亭、誥封亭、大小鼓吹及洋號鼓等,間有僧眾以鐃鈸和之。期功之親則分別執魂幡銘旌等,賓朋執紼步隨,延長幾里余。末後一魂轎,孝子扶柩而行,女眷數十人乘素輿哭送,俗稱白轎。報本之禮,費雖巨,而俗不以為嫌。」� 莆仙一帶(特別是山區)的出殯較為簡朴,既不放鞭炮,也沒有樂隊鼓吹。出殯隊伍以「草龍」為前導,「草龍」即用稻草捆紮成龍形,焚其端,使其冒煙。緊接著就是撒紙錢、靈柩、孝眷及送葬親友,沿途默默送行,不能喧嘩,整個葬禮庄嚴肅穆。與其他縣市迥異。�
福建許多地方都有「路祭」(又稱半路祭、攔路祭)習俗,即親戚故舊或受恩於故人者,為答謝其生前恩德特於殯葬途中供香案祭品祭祀。志稱:「親賓設幄於郭外道旁,駐柩而奠途中。」靈柩到時,須停留受祭,孝眷跪拜陪祭,並以白布等作為答謝。在福州,路祭有固定的順序排列,先女婿、次孝女,然後才是親戚故舊,路祭的次數只能是單數。在邵武,路祭是在安葬後「回龍」途中進行。� 送葬途中,靈柩不能放在地上,棺夫若要休息或遇路祭時,只能把棺材放在兩條板凳上,或用上端有丫的木棍撐住,棺夫忌說很重,俗信否則會越來越重,送葬隊伍即使走錯路,也不能回頭,忌重復路線,只能繞遠路。有些地方靈柩由小路經過某些村莊時,要停鼓息樂,孝眷脫孝帽、逢人行禮。� 送葬隊伍中的賓友和族人,大多隻送到村口即返回。喪家要給送葬者每人一份小禮物,諸如用紅紙包裹的幾個硬幣、紅織帶、手帕等,討個吉利。喪家女眷也不上山,半路折回。送葬到山上的戚屬賓友也要給「紅包」等禮物,在政和每人分給火柴(也有分糖、分光餅的),寓意「發達」(「發」與「劃」同音)。

閱讀全文

與黃帽證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